《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载带连接用薄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载带连接用薄膜.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903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9033A21申请号201410144256X22申请日20140411201308286520130411JPC09J7/02200601C09J5/0020060171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府申请人日昌株式会社72发明人河边茂树林三树夫金井和人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代理人刘新宇张会华54发明名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载带连接用薄膜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这样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能够使用粘合带来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且在剥离顶部盖带时能够在维持连。
2、接了的状态下容易地剥离顶部盖带。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是在基材(9)的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10)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301)和第二方向边(302),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404)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402)长,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3)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7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
3、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7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9033ACN104099033A1/2页21一种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设有上述切口的部分的宽度为所粘贴的上述载带的顶。
4、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上述强粘合剂层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材是聚烯烃薄膜或聚酯薄膜。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该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
5、向边具有弯折线。7一种载带连接用薄膜,其中,该载带连接用薄膜是通过将隔离膜粘合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粘合剂层面并将贴敷带粘合于基材面而获得的。8一种载带的连接方法,其是将载带的端部借助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彼此连接的载带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并且,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
6、分,以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撕裂开始用的上述切口与顶部盖带的区域对齐的方式将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带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载带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书CN104099033A2/2页3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设有上述切口的部分的宽度为所粘贴的上述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载。
7、带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上述强粘合剂层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具有弯折线,将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弯折线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载带的连接方法,其中,将通过将隔离膜粘合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粘合剂层面并将贴敷带粘合于基材面而获得的载带连接用薄膜的隔离膜剥下,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贴敷带的层叠体粘合于载带,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贴敷带的层叠。
8、体中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之后,将贴敷带剥离。权利要求书CN104099033A1/17页4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载带连接用薄膜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向电子零件安装装置供给芯片零件等电子零件的载带的端部相互间对接连接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用于供给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载带连接用薄膜及使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载带的连接方法。背景技术0002对于利用电子零件安装机而安装于印刷基板的小型电子零件,其主要通过载带或压纹载带来进行输送、保管以及供给,该载带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即,在纸基材上冲孔并将该小型电子零件放入到得到的孔中,将底部盖带和顶部盖带分别粘合。
9、于纸基材的两表面,该压纹载带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即,在聚苯乙烯树脂等基材上形成凹部并将小型电子零件放入到该凹部中并将顶部盖带粘合于该凹部。0003在芯片零件的出厂时,载带以卷取在卷轴(1个卷轴长度为大约20M左右)上的状态进行供给。在将顶部盖带剥离后,一个个取出电子零件而进行安装。然后,在将电子零件全部安装之后,将每个卷轴更换成卷取有新的载带的卷轴,但若在更换时中断安装作业,则会使作业效率显著降低,因此采用如下方法,即,将新的载带的端部连接于完成了安装作业后的旧载带的端部,从而能够在不中断安装作业的情况下更换载带。0004以往,为了将新旧载带连接起来而一直使用金属夹具。但是,在使用金属夹具的。
10、情况下,存在需要进行金属夹具的筛选废弃处理和利用专用工具来进行连接作业的问题。0005因此,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利用粘合带的载带连接方法,提出如下一种方法在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的表面和背面上粘贴有作为连接带的2张带状带和1张输送孔带这3张带。即,沿载带的长边方向粘贴有以下3张带输送孔带,其仅覆盖载带的沿一侧边形成的输送孔的部分;以及两张带状带,其中的一张带状带仅覆盖顶部盖带部分,该顶部盖带覆盖载带的用于收纳芯片零件的零件收纳部,其中的另一张带状带覆盖零件收纳部的背面侧(参照专利文献1)。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4665号公报0007采用该连接方法,由于。
11、表侧的带状带粘贴在与载带的表面相粘合起来的剥离用的顶部盖带之上,因此,为了取出零件,能够通过将顶部盖带自载带表面剥离而将表面侧的带状带与顶部盖带一体地去除。因而,成为两载带在背面的靠近一侧边的带状带和表面的靠近另一侧边的输送孔部分的输送孔带这两处被连接起来的状态。这样,在表面和背面分别仅靠近的一个边地连接起来的状态下,连接强度较弱,因此在两载带的连接部处容易折断。因此,有可能对载带的输送、卷取产生障碍。0008另外,必须将较细的3张带的每一张以沿载带的侧边平行且高精度地对位的方式进行粘贴。尤其是在载带的表面侧,必须将带状带与顶部盖带一致地粘贴在顶部盖带上,并且必须与输送孔的间距一致地粘贴输送孔。
12、带。若未在顶部盖带上高精度地进行粘贴,则在剥离顶部盖带时会作用有不需要的拉伸力,从而载带内的零件有可能飞散。0009另外,在带状带没有平行地粘贴在载带的侧边上的情况下,顶部盖带部分的带状说明书CN104099033A2/17页5带会与输送孔带粘贴起来。当在该状态下剥离顶部盖带时,有时还产生剥离错误或将两带同时剥离。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能够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并且在剥离顶部盖带时能够在维持连接了的状态下容易地剥离顶部盖带。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为了供给该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而使用的载带连接用薄膜和使。
13、用该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载带的连接方法。0011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粘合带形成为规定的大小,能够将粘合带粘贴于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并且将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而能够在载带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来粘贴粘合带,由此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另外,发现通过在规定的部分上设置切口,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剥下时,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而被剥离。通过上述设置,从而能够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并且在剥离顶部盖带时能够在维持连接了的状态下容易地剥离顶部盖带。本发。
14、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0012即,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在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0013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设有上述切口的部分的宽度为所粘贴的上述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0014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贴于对接起来的载带并且将。
15、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能够在载带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来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由此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另外,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以切口为起点的、沿着第一方向边的撕裂性,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剥下时,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而被剥离。另外,即使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部分与顶部盖带一体地揭下,由于在载带表面、载带的侧边以及载带背面上残留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因此仍能够确保充分的连接强度。0015上述切口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
16、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0016采用该结构,在将输送销插入到输送孔中而将载带固定时,即使输送销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接触,也能够防止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裂开,从而能够防止在剥离顶部盖带时产生的不良而防止载带相互间的连接强度的降低。0017在上述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上述强粘合剂层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说明书CN104099033A3/17页60018采用该结构,能够提高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剥下时、顶部盖带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间的密合性,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更加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
17、撕裂成较细的带状。0019上述基材是聚烯烃薄膜或聚酯薄膜。0020采用该结构,即使在粘合于载带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堵塞了载带的输送孔的情况下,在将输送销插入到堵塞了的输送孔中而固定载带时,输送销也不会贯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从而能够维持载带相互间的连接强度。0021该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具有弯折线。0022采用该结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时,能够沿着弯折线弯折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从而能够易于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的背面侧。0023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带连接用薄膜,其中,该载带连接用薄膜是通过将隔离膜粘合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粘合剂层面并将贴敷带粘合。
18、于基材面而获得的。0024采用该结构,能够在剥离了隔离膜、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的状态下,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与载带连接,并在连接后将贴敷带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去除,即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较薄而不易操作,也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在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的状态下准确且容易地粘贴在载带上,而不会不适当地弯曲或产生褶皱。0025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载带的连接方法,其是将载带的端部借助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彼此连接的载带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在基材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并且,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上述第二方向边的长度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在上。
19、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二方向边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上述切口至少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以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撕裂开始用的上述切口与顶部盖带的区域对齐的方式将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0026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设有上述切口的部分的宽度为所粘贴的上述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0027采用该连接方法,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贴于对接起来的载带并且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
20、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能够在载带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来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由此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另外,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具有以切口为起点的、沿着第一方向边的撕裂性,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剥下时,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而被剥离。另外,即使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部分与顶部盖带一体地揭下,由于在载带表面、载带的侧边以及载带背面上残留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因此仍能够确保充分的连接强度。0028上述切口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已粘贴于载带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0029采。
21、用上述连接方法,在将输送销插入到输送孔中而将载带固定时,即使输送销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接触,也能够防止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端部裂开,从而能够防止说明书CN104099033A4/17页7在剥离顶部盖带时产生的不良而防止载带相互间的连接强度的降低。0030在上述粘合剂层的一部分上具有强粘合剂层,上述强粘合剂层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中的被粘贴在上述载带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的部分。0031采用该连接方法,能够提高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表面剥下时、顶部盖带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间的密合性,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与顶部盖带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更加易于按照顶部盖带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0032上述载带。
22、连接用粘合带沿着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第一方向边具有弯折线,将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沿着弯折线折向载带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0033采用该连接方法,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时,能够沿着弯折线弯折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从而能够易于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合于载带的背面侧,并且,能够在载带的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0034将通过将隔离膜粘合于上述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粘合剂层面并将贴敷带粘合于基材面而获得的载带连接用薄膜的隔离膜剥下,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贴敷带的层叠体粘合于载带,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和贴敷带的层叠体中的超出载带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的。
23、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的背面侧,之后,将贴敷带剥离。0035采用该连接方法,能够在剥离了隔离膜、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的状态下,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与载带连接,并在连接后将贴敷带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去除,即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较薄而不易操作,也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在粘贴并保持于贴敷带的状态下准确且容易地粘贴在载带上,而不会不适当地弯曲或产生褶皱。0036当将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带用于载带的连接时,能够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另外,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从载带表面剥下时,能够易于将顶部盖带剥下,在将顶部盖带剥下之后,也能够维持将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可靠且牢固地连接。
24、的状态。附图说明003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0038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0039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0040图4是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概略剖视图。0041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0042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薄膜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0043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端部相互间对接起来的载带的连接部借助载带连接用粘合带而连接起来的连接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0044下面,根据需要并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45图1的。
25、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0046如图1所示,载带3具有基底带4、顶部盖带5、凹部6以及输送孔7,载带3由输送说明书CN104099033A5/17页8孔的区域101和顶部盖带的区域102构成。此处,将载带的长边方向称作载带的移动方向201、将与移动方向201垂直的方向称作载带的宽度方向202。0047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贴于载带3时被粘贴在载带3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的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0048载带连接用粘合带0049本发明的载带连。
26、接用粘合带1具有由以使相对的边成为平行的方式形成的四边构成的形状。下面,将各个边分别称作第一方向边301和第二方向边302。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优选形状是以使第一方向边301和第二方向302构成垂直的方式形成的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形状。通过设成这样的形状,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时能够易于进行对位。另外,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形状为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情况下,优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移动方向和宽度方向形成为四边形中的正交的两个边那样。0050优选的是,该第二方向边302以与所粘贴的载带的宽度方向202平行的方式形成。另外,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第二方向边以与所粘贴的载带的宽。
27、度方向202平行的方式形成且第一方向边以与所粘贴的载带的移动方向201平行的方式形成。通过如此设置,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时能够易于进行对位。0051使用表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一个例子的图1来说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第一方向边和第二方向边。在图1的情况下,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与载带3的移动方向201平行的边和与载带3的宽度方向202平行的边。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与载带3的移动方向201平行的边是第一方向边301,与载带3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边是第二方向边302。0052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在第二方向边302的至少一边上具有撕裂开始用的切口2。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以该切。
28、口2为起点的、沿着第一方向边301的撕裂性。另外,特别优选在第二方向边302的相面对的两个边上具有切口2。其原因在于,通过在两个边上具有切口2,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朝向左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粘合使用,从而作业性优异。作为切口2的形状,只要具有沿内侧延伸的1个或2个以上的切口,则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列举出例如深度10M1000M(优选为50M500M)的门帘状切口、深度10M1000M(优选为50M500M)的15度45度V字槽(V型槽口)状切口等。在本发明中,考虑到能够发挥优异的撕裂性这点,优选为具有V型槽口状的切口2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0053上述切口2的形成方法能够采用公知惯用的方。
29、法。0054上述切口2优选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贴于载带3时被粘贴在上述载带3中的至少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通过如此设置,当为了取出零件而将顶部盖带5从载带3剥下时,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与顶部盖带5成为一体的部分会易于按照顶部盖带5的宽度被撕裂成较细的带状而被剥离。另外,即使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一部分与顶部盖带一体地揭下,由于在载带表面、载带的侧边以及载带背面上残留有载带连接用粘合带,因此仍能够确保充分的连接强度。只要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设有该切口2的部分的宽度401为第2方向边的长度404以下即可,例如为3MM说明书CN104099033A6/17页9。
30、15MM,优选为5MM12MM,特别优选为6MM11MM。更具体地讲,设有切口2的部分的宽度401以与顶部盖带5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应的方式形成,进一步优选的是,设有切口2的部分的宽度401形成为略微长于顶部盖带5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例如,设有切口2的部分的宽度401为所粘贴的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倍15倍,优选为所粘贴的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1倍15倍,特别优选为所粘贴的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11倍13倍。另外,载带的顶部盖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通常为3MM10MM左右。0055另外,特别优选的是,上述切口2仅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被粘贴在载带3。
31、中的顶部盖带的区域102的部分。其原因在于,若该切口2形成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的被粘贴在载带3中的输送孔的区域101的部分,则在将输送销插入到输送孔7中而将载带3固定时,输送销有时与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端部接触而使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端部裂开,当剥离顶部盖带5时,会以裂开了的部分为起点撕裂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从而使载带3相互间的连接强度降低。0056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作为第一方向边301的长度403例如为20MM100MM,优选为30MM50MM。另外,作为第二方向边302的长度404,其优选形成得比载带的宽度方向202上的长度402长,例如超过载带的宽度方向202上的长度402。
32、的1倍且小于两倍(优选为载带的宽度方向202上的长度402的11倍18倍)。因而,作为第二方向边302的长度404,其例如为8MM175MM,优选为88MM144MM,特别优选为10MM14MM。若第一方向边301的长度403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充分确保粘接强度,从而能够维持载带的连接性。另外,若第二方向边302的长度404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能够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贴于对接起来的载带3并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超出载带3的另一个侧边的部分折向载带3的背面侧并粘贴到载带3的背面侧,并且,能够在载带3表面和背面以较大的面积来粘贴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连接强度。0057图3是表示本。
33、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弯折线8。0058上述弯折线8优选沿着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第一方向边301形成。其原因在于,在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时,能够沿着该弯折线8弯折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从而能够易于将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粘合于载带3的背面侧。进一步优选的是,该弯折线8与载带的宽度方向202上的长度402相对应地形成。0059图4是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概略剖视图,在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中,在基材9的一个面上具有粘合剂层10。0060基材0061作为基材9,可列举出例如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
34、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乙烯醇、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纤维素类、氟类树脂、聚醚、聚醚酰胺、聚苯硫醚、聚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等)、聚碳酸酯、聚醚砜等塑料类基材。0062在本发明中,尤其优选使用聚烯烃薄膜(特别是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等基材。这是由于,其容易获取且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即使在粘合于载带3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说明书CN104099033A7/17页10堵塞了载带3的输送孔7的情况下,在将输送销插入到堵塞了的输送孔7中而固定载带3时,输送销也不会贯穿载带连接用粘合。
35、带1,从而能够维持载带3相互间的连接强度。此外,从将顶部盖带5从载带3剥下时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撕裂性的观点来看,也是优选的。0063此外,根据需要,可以为了提高基材9与粘合剂层10间的密合性而对基材9的表面实施惯用的表面处理、例如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离子化放射线处理等基于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的氧化处理等。0064本发明的基材9优选的是基材的移动方向的抗撕裂强度和宽度方向的抗撕裂强度在将宽度方向的抗撕裂强度设为1时,移动方向的抗撕裂强度小于075(优选为010以上且小于075,特别优选为050以上且小于075)。本发明中的抗撕裂强度能够通过以日本JISK7128(199。
36、8年)为依据的埃尔曼多夫撕裂试验来进行测定。若移动方向的抗撕裂强度在这样的范围内,则具有足够的撕裂性,在将载带连接起来之后剥离盖带时,剥离不会在连接部中断,能够连续地进行安装作业。0065作为基材9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0M100M,更优选为10M50M,最优选为10M30M。若基材的厚度在这样的范围内,则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具有充分的强度和实用性,容易卷绕在载带3上。此外,在安装机(MOUNTER零件盒(PARTCASSETTE)上安装载带、使载带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具有充分的移动性能。0066粘合剂层0067作为构成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10的粘合剂(基础聚合物),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
37、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0068作为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要单体进行聚合而得的聚合物。0069作为主要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
38、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具有烷基的碳数为4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0070在这些当中,从与载带3的粘接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烷基的碳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正丁酯(BA)。0071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上述主要单体的含量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
39、量100重量。0072另外,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为了改善内聚力、交联性等,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可与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的其他单体成分。作为这种单体成分,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丙烯酸羧基乙酯等含羧基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说明书CN104099033A108/17页11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或非取代)酰胺类单体;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
40、单体;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单体;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等乙烯基醚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丙烯酸类单体;乙烯、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异丁烯等烯烃或二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取代或非取代)含氨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噁唑、N乙烯基吗啉、N。
41、乙烯基己内酰胺等具有含氮原子环的单体;N乙烯基羧酸酰胺类;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磺酸基单体;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磷酸基单体;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月桂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系单体;N甲基衣康酰亚胺、N乙基衣康酰亚胺、N丁基衣康酰亚胺、N辛基衣康酰亚胺、N2乙基己基衣康酰亚胺、N环己基衣康酰亚胺、N月桂基衣康酰亚胺等衣康酰亚胺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6氧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
42、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等二醇类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等具有含氧原子杂环的单体;氟类(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类(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硅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丁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等。这些单体成分能够使用1种或两种以上。上述单体成分当。
43、中,从提高内聚力、交联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含羟基或含羧基单体,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或丙烯酸(AA)。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上述含羟基单体的含量优选小于1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重量份以下。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含羧基单体的含量优选小于2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以下。0073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能够通过公知惯用的聚合方法将上述单体成分聚合来制备,可列举出例如溶液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法、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的聚合方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方法)等。其中,从透明性、耐水性、成本等方面来看,。
44、优选溶液聚合方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方法,更优选为溶液聚合方法。0074在该溶液聚合时,能够使用各种常规溶剂。作为这种溶剂,可列举出例如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等酯类;甲苯、苯等芳香族烃类;正己烷、正庚烷等脂肪族烃类;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等有机溶剂。溶剂能够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0075在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的聚合时,能够使用聚合引发剂。作为上述聚合引发剂,没说明书CN104099033A119/17页12有特别限定,能够从公知惯用的物质中适当选择来使用,可列举出例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4。
45、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1,1偶氮双环己1腈、2,2偶氮双2,4,4三甲基戊烷、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等偶氮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氢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二枯基过氧化物、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十二烷等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等油溶性聚合引发剂等。这些能够单独使用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为可作为聚合引发剂利用的范围即可。0076此外,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可以添加交联剂进行交联。作为上述交联剂,可列举出例如环氧类化合物、异氰酸酯类化合物、金属螯合化合物、金属醇盐、。
46、金属盐、胺化合物、肼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等,这些能够根据丙烯酸类粘合剂中含有的官能团来适当选择使用。作为交联剂的用量,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100重量份,例如为001重量份10重量份左右,优选为005重量份5重量份左右。0077作为上述橡胶类粘合剂,可列举出天然橡胶、各种合成橡胶。作为上述合成橡胶,可列举出例如聚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SB)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SI)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橡胶、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橡胶、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橡胶、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
47、)橡胶、再生橡胶、丁基橡胶、聚异丁烯、它们的改性物等。0078作为上述有机硅类粘合剂,可列举出例如以有机聚硅氧烷为主要成分的硅橡胶、有机硅树脂,或在它们中添加硅氧烷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等交联剂进行了交联/聚合的产物等。0079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10除了上述粘合剂(基础聚合物)以外,还可以含有其他成分(例如适当的增粘剂、增塑剂、填充剂、抗氧化剂等)。0080作为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的粘合剂层10的形成方法,能够采用公知惯用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如下方法等根据需要而使用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甲乙酮等)将上述粘合剂等稀释至不挥发成分浓度为10重量50重量左右来。
48、制备涂布液,将其涂布(涂覆)在基材上或合适的隔离膜(剥离纸等)上,然后干燥。0081另外,上述涂布液的涂布(涂覆)能够使用公知的涂布法,能够使用惯用的涂布机、例如,凹版辊涂布机、逆转辊涂布机、辊舐涂布机、浸渍辊涂布机、棒涂机、刮刀涂布机、喷雾涂布机、逗点涂布机、直接涂布机、模涂机等。0082此外,也能够通过对基材9和构成上述粘合剂层10的粘合剂进行熔融挤出成型,然后,实施沿纵向或横向的延伸(单轴拉伸)处理来形成。作为熔融挤出方法,能够使用吹胀法、T模法等任意的公知技术。0083上述粘合剂层10的厚度例如为10M50M(优选为10M35M,特别优选为15M30M)。若该粘合剂层10的厚度在这样的。
49、范围内,则能够牢固地连接载带并保持该连接状态。还能够防止胶的渗出,能够具有充分的载带的移动性能。0084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优选基材9和粘合剂层10中的至少一者被着色。作为着色的颜色,并没有特别限定,从能够容易地辨别端部彼此对接起来的载带、安装时通过说明书CN104099033A1210/17页13安装机的检测手段(例如光电管等)能够容易地进行由载带所输送的电子部件的批号的管理的方面来看,着色成通过目视能够容易辨别的颜色(除了无色透明和白色以外的颜色,例如黑色、蓝色等)是优选的。基材和/或粘合剂层10的着色例如能够通过基于印刷的方法、在形成基材和/或粘合剂层10的原料中添加颜料的方法等来进行。0085对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卷成卷状的形态,也可以是片状。另外,卷成卷状的形态的粘合带可以具有在通过后述的隔离膜(剥离衬垫)保护粘合剂层面的状态下卷成卷状的形态。0086对于本发明的载带连接用粘合带1,从保护粘合剂层表面、防粘连的观点等来看,可以在粘合剂层表面设置有隔离膜(剥离衬垫)。作为所用的隔离膜,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惯用的剥离纸等。例如能够使用利用有机硅类、长链烷基类、氟类、硫化钼等剥离剂进行过表面处理的塑料薄膜、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