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5773060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66856.2

申请日:

2013.12.10

公开号:

CN104870337A

公开日:

2015.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88/12申请日:20131210|||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8/12

主分类号:

B65D88/12

申请人: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冈本物流株式会社

发明人:

冈本雅晴; 冈崎清英; 越石良彦; 根本正人; 高见达矢; 中村直树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日野市日野台3丁目1番地1

优先权:

2013-017019 2013.01.31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1267

代理人:

周长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在确保搬入或搬出货物时的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能够满足ISO标准所规定的强度条件;本发明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1)具有货舱(2)和开口部(30),货舱(2)用于装载货物,开口部(30)设置在货舱(2)上,并且在该开口部(30)中以开关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门,该集装箱(1)构成为:开口部(30)至少设置在货舱(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上,并且集装箱(1)具有支撑货舱(2)的底面的底座部件(8),底座部件(8)具有:形成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的侧架(9R、9L)、沿着与侧架(9R、9L)垂直的方向而架设在侧架(9R、9L)之间的中央横梁(9C)、以及将两侧面的侧架(9R、9L)之间相互加以连接的顶板(10TR、10TL)和底板(10BR、10BL),底座部件(8)的与中央横梁(9C)平行的截面积随着远离中央横梁(9C)而逐渐减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其设有货舱和开口部,其中,所述货舱用于装载货物,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货舱上,并且,在所述开口部中以开关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门,
所述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的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至少设置在所述货舱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上,
所述集装箱设有支撑所述货舱的底面的底座部件,
所述底座部件具有:
侧架,其形成所述底座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
中央横梁,其沿着与所述侧架垂直的方向而架设在所述侧架之间,以及
板材,其将两侧面的所述侧架之间相互加以连接;
所述底座部件的与所述中央横梁平行的截面积随着远离所述中央横梁而逐渐减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件具有多根与所述中央横梁平行的横梁。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货舱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侧面上设有门,
所述集装箱设有规定长度的壁面部件,所述壁面部件从所述货舱的设有所述门的一端部朝向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延伸。

说明书

说明书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符合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满足ISO标准所规定的规定外形尺寸、规定装载总重量、以及规定强度条件等。由此,在海上运输或陆上运输时,能够将多个相同形状的集装箱堆叠在一起,从而实现高效率的集装箱运输,另外,由于具有规定的强度,从而能够保护货物、或者确保运输货物的船舶或车辆的安全。
另一方面,除了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之外,还有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集装箱,在该集装箱中,为了提高货物搬入或搬出时的作业效率,将门设置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上。由此,在欲搬入或搬出规定的货物时,将离该货物最近的门敞开,从而可以仅将该货物、或者该货物周围的少量货物搬入或搬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EP1136291A1
发明内容
在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中,用于搬入或搬出货物的门仅设置在长度方向的后部。该情况下,很难仅将位于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最里侧(最前部)的货物搬出,如果不将最里侧货物前面的几乎所有货物搬出,就无法搬出所希望的货物。另外,在忘记装载本来应该装载在最里侧(最前部)的货物的情况下,如果其他货物已装载完毕,则很难将该货物从后面装到最里侧。但是,在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中,除了后部的门以外,其他所有壁面均由板部件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满足ISO标准所规定的强度条 件。
相对于此,专利文献1的集装箱的搬入或搬出货物时的作业效率高,但是,用于安装门的开口部较大,因而与ISO标准所规定的集装箱相比强度降低,从而有可能无法满足ISO标准。
由此,在集装箱中,搬入或搬出货物时的作业效率的高低与其强度呈此消彼长(trade-off)的关系。
本发明是在上述背景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确保搬入或搬出货物时的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能够满足ISO标准所规定的强度条件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
本发明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设有货舱和开口部,其中,货舱用于装载货物,开口部设置在货舱上,并且在开口部中以开关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门;在该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中,开口部至少设置在货舱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上;该集装箱设有支撑货舱底面的底座部件;底座部件具有:形成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的侧架、沿着与侧架垂直的方向而架设在侧架之间的中央横梁、以及将两侧面的侧架之间相互加以连接的板材;并且,底座部件的与中央横梁平行的截面积随着远离中央横梁而逐渐减小。
进而,优选底座部件具有多根与中央横梁平行的横梁。
进而,优选在货舱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侧面上设有门,并且,该集装箱设有规定长度的壁面部件,其中,该壁面部件从货舱的设有门的一端部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延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确保搬入或搬出货物时的高作业效率的同时符合ISO标准所规定强度条件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以下,简称为“集装箱”)。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集装箱时的图。
图2是从上面观察图1的集装箱时的图。
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将门拆除后的状态下的集装箱时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将门拆除后的状态下的集装箱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底座部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的剖面的图。
图6是表示底座部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以外的其他剖面的图。
图7是表示端部加强部件的剖面的图。
图8是表示将图2的集装箱的门打开后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在图2的集装箱中装载有货物(托盘)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集装箱的货物(托盘)的搬入或搬出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两个集装箱沿纵向堆叠的装载状态下两个集装箱之间的允许间隔的图。
(符号说明)
1      集装箱       2    货舱
3、3B  门           6    板部件
7      壁面部件     8    底座部件
9R、9L 侧架         9C   中央横梁
13     框架         10TR、10TL 顶板
10BR、10BL  底板    11   端部加强部件
12     横梁
18     托盘(JIS Z0105标准的联运用平托盘)
30     开口部
31R、31L、32R、32L、33R、33L、34R、34L  小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集装箱1的构成进行说明。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集装箱1的板部件6侧设为前部,将门3B侧设为后部。另外,据此将图1所示的纸面外侧设为左侧,将纸面里侧设为右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区分左右进行说明时更加容易理解的情况下,若为右侧则在各符号后附上R,若为左侧则在各符号后附上L。另外,将从集装箱1的前部朝向后部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将与该长度方向和图1所示的纸面垂直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
图1是从侧面观察集装箱1时的图。图2是从上面观察集装箱1时的图。另外,以下在图2等的俯视图中示出省略了顶板(ceiling panel)和角件(corner fitting)5的图示的状态,以便于理解门3、3B的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以被装载在未图示的车辆或船舶上的状 态进行运输。在此,对于所谓的符合ISO标准的40ft(英尺)集装箱进行说明。但是,其仅为一例,本发明的集装箱并不限定于40ft。符合ISO标准的40ft集装箱的外形尺寸为:高9ft 6in(英寸)(2896mm(毫米))×宽8ft(2438mm)×长40ft(12192mm),其最大总重量为30480kg(千克)。
另外,角件5是用于通过焊接将构成集装箱1的各框架以及各角柱(pillar)等相互连接的部件,并且,角件5相比货舱2的全长、全宽、全高而稍微向外突出。
如图1和图2所示,集装箱1具有长方体状的货舱2,该货舱2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面上设有门3,且在后部设有门3B。另外,在货舱2的前部设有板部件6。
如图2所示,门3由右侧的小门31R、32R、33R、34R和左侧的小门31L、32L、33L、34L构成。另外,小门32R、32L、34R、34L通过铰链4以开关自如的方式被安装在集装箱1的主体上。进而,小门31R、31L与小门32R、32L、以及小门33R、33L与小门34R、34L分别通过铰链4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连接。
图3是从上方观察将门3、3B拆除后的状态下的集装箱1时的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将门3、3B拆除后的状态下的集装箱1时的立体图。
如图3和图4所示,集装箱1具有用于放置货物的底面(省略图示)和开口部30,其中,门3以开关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该开口部30中。为了便于理解底座部件8的构成而省略了底面的图示。开口部30设置在货舱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
集装箱1设有支撑底面的底座部件8,底座部件8具有侧架9R、9L、中央横梁(center cross member)9C、以及顶板10TR、10TL和底板10BR、10BL,其中,侧架9R、9L形成底座部件8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中央横梁9C沿着与侧架9R、9L垂直的方向架设在侧架9R、9L之间,顶板10TR、10TL和底板10BR、10BL是将侧架9R、9L相互连接的板材。进而,在顶板10TR与底板10BR之间以及顶板10TL与底板10BL之间设有侧板10S。
侧架9R、9L以及中央横梁9C使用例如JIS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的I型钢。
进而,在两块顶板10TR、10TL之间焊接有两块小顶板10T1。同样地, 在两块底板10BR、10BL之间焊接有两块小底板10B1。进而,在上述小顶板10T1与小底板10B1之间也设有侧板10S1。由此,在中央横梁9C的周围设有顶板10TR、10TL、小顶板10T1、底板10BR、10BL以及小底板10B1。
由此,通过在中央横梁9C的周围设置顶板10TR、10TL、小顶板10T1、底板10BR、10BL以及小底板10B1,能够提高中央横梁9C周围的强度。
另外,如图5所示,集装箱1的底座部件8的、与中央横梁9C平行且靠近中央横梁9C的位置处的剖面(图4中的A-A线剖面)形成一个四边形,该四边形的边包括侧架9R、9L的相互对置的内壁、顶板10TR、10TL以及底板10BR、10BL。
另外,图4中的A-A线位于稍微偏离中央横梁9C的位置处,此时,在顶板10TR与顶板10TL的中间部位置处配置有小顶板10T1,在底板10BR与底板10BL的中间部位置处配置有小底板10B1,但是,在图5中省略了小顶板10T1和小底板10B1的图示。另外,当图4中的A-A线位于与中央横梁9C邻接的位置处时,则底座部件8的A-A线剖面如图5所示。
另外,如图6所示,集装箱1的底座部件8的、与中央横梁9C平行且靠近中央横梁9C的位置以外的其他位置处的剖面(图4中的B-B线剖面)形成第一四边形(右侧)和第二四边形(左侧),其中,第一四边形的边包括侧架9R的与侧架9L相对置的内壁、顶板10TR、底板10BR以及侧板10SR,第二四边形的边包括侧架9L的与侧架9R相对置的内壁、顶板10TL、底板10BL以及侧板10SL。
该第一四边形和第二四边形的面积随着远离中央横梁9C而逐渐减小。即,底座部件8的与中央横梁9C平行的截面积随着远离中央横梁9C而逐渐减小。
进而,如图3和图4所示,集装箱1的底座部件8具有多根与中央横梁9C平行的横梁12。横梁12发挥如下作用,即:在将构成底面的底面部件配置在底座部件8上时支撑该底面部件,并且,作为加强部件承受货舱2的宽度方向的应力。在图3和图4的例子中,横梁12被构成为:与设置于顶板10TR与底板10BR之间以及顶板10TL与底板10BL之间的侧板10S连接。
进而,在货舱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侧面上设有板部件6,侧架9R、9L的一端连接在该板部件6上。板部件6例如呈中空结构,并且在其中空 结构的内部设有多块沿高度方向将其宽度方向分割的隔板。由于隔板沿着板部件6的高度方向而将其宽度方向分割,因此,板部件6是呈不易弯曲结构的部件。另外,侧架9R、9L的端部通过焊接等而被支撑在上述板部件6上。由此,不易弯曲的板部件6的强度足以抵抗欲使侧架9R、9L向下弯曲的力,从而将侧架9R、9L保持为水平状态。
而且,后述的端部加强部件11R、11L被设置为与板部件6以及侧架9R、9L连接,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抵抗欲使侧架9R、9L向下弯曲的力,从而将侧架9R、9L保持为水平状态。
进而,如图4所示,集装箱1设有两个由三角柱构成的端部加强部件11R、11L,其中,板部件6和侧架9R或侧架9L分别与端部加强部件11R、11L底面的三角形状中的一条边连接。将端部加强部件11R、11L的图4中的C-C线剖面表示于图7中。如图7所示,端部加强部件11R、11L的C-C线剖面呈两个中空的箱型形状,该两个中空的箱型形状各自的一个面分别与位于货舱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处的侧架9R、9L的相互对置的内壁接触,并且,该两个中空的箱型形状的截面积随着远离货舱2的板部件6侧的端部而逐渐减小。
进而,如图1和图2所示,集装箱1的货舱2的、与板部件6相对置的宽度方向侧面(即后部)上设有门3B。集装箱1设有规定长度的壁面部件7,该壁面部件7从货舱2的支撑门3B的一端部朝向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延伸。由此,通过壁面部件7R、7L、框架13、构成集装箱1的顶部的框架15R、15L的一部分、框架15B、角柱16R、16L、角柱17R、17L以及侧架9R、9L的一部分,能够确保集装箱1的后部具有规定的强度。
另外,框架13架设在侧架9R、9L之间,并且,框架13可以是例如与中央横梁9C相同的部件,或者,也可以将结构与板部件6相同的部件改变尺寸后进行使用。
如上所述,集装箱1在底座部件8的四角设有角件5。因此,集装箱1的底座部件8通过设置于四角的角件5而在四个位置处被支撑。由此,当在集装箱1的底面上均匀地装载相同重量的货物时,底座部件8在货舱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受到的应力最大。该应力随着从货舱2的中央部附近朝向货舱2的长度方向端部而逐渐减小。因此,与底座部件8所承受的应力相对应地,顶板10TR、10TL以及底板10BR、10BL的面积也随着从 货舱2的中央部附近朝向货舱2的长度方向端部而逐渐减小。
由此,如图5和图6中所说明,由侧架9R、9L、顶板10TR、10TL以及底板10BR、10BL形成的截面积也随着从货舱2的中央部附近朝向货舱2的长度方向端部而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将顶板10TR、10TL以及底板10BR、10BL的面积设为支撑底座部件8所承受应力所需的最小面积。由此,能够避免不必要地增加集装箱1的自重。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在中央横梁9C的周围设置有顶板10TR、10TL、小顶板10T1、底板10BR、10BL以及小底板10B1,从而尤其能够提高货舱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附近的强度。
接着,参照图8对集装箱1的门3、3B的开关机构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集装箱1的门打开后的状态的图。如图8所示,集装箱1的门3、3B构成为:通过铰链4打开或关闭,进而,小门31R、31L、33R、33L通过铰链4折叠。另外,图8中表示小门32R、32L未打开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9和图10对集装箱1的货物的搬入或搬出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货物(托盘18)装载在集装箱1中的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将货物(托盘18)搬入集装箱1、或者从集装箱1中搬出货物(托盘18)时的状态的图。
如图9所示,集装箱1中能够装载例如托盘18等的货物。另外,关于托盘18,假设其为符合JIS Z0105标准的联运用平托盘,其尺寸为:长1100mm×宽1100mm×高144mm。由此,在集装箱1中最多能够装载10个×2列、共计20个托盘18。
在集装箱1中,可以从侧面的门3和后部的门3B这两个门搬入或搬出托盘18等。即,如图10所示,通过打开小门31R、31L、32R、32L(图10中以关闭状态图示)、33R、33L、34R、34L以及门3B,从而可以从集装箱1的侧面和后部将托盘18搬入集装箱1中、或者将装载在集装箱1中的托盘18搬出。
接着,对于开口部30的大小与侧架9R、9L的位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在此,参照图11对侧架9R、9L的位移量的允许范围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以两个集装箱1-1、1-2纵向堆叠的方式装载集装箱1的装载状态下两个集装箱1-1、1-2之间的间隔的图。
图11所示的装载形态是在海上运输集装箱1等时通常采用的装载形 态。集装箱1-1、1-2各自的角件5-1、5-2通过被称作扭锁(twist lock)的固定装置而被连接,从而即使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摇晃等,也可以保持图11所示的装载形态不变。
此时,集装箱1-1与集装箱1-2之间的间隔为约12.5mm。在此,根据ISO标准的规定,集装箱1-1即使在最大载重量下也不得与另一个集装箱1-2相互干扰。因此,侧架被允许的位移量必须小于12.5mm。进而,鉴于集装箱1的实际使用情况,考虑到集装箱1的运输过程中的振动等而从12.5mm中减去一定的安全范围(safety margin)2.5mm(12.5mm的20%)后,侧架9被允许的位移量变为10.0mm。经过验证,上述集装箱1的侧架9R、9L的位移量并未超出上述允许范围。
如以上所说明,与现有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相比,集装箱1具有多种优点。
例如,在现有的门设置于后部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中,在搬出位于货舱最里侧(最前部)的托盘时,只有将其他托盘几乎全部搬出之后才能搬出,相对于此,根据侧面上设有门3的集装箱1,能够容易地搬出想要搬出的货物。
另外,在将托盘18等搬入集装箱1中时,可以从侧面的门3进行装载,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任意货物装载到任意的装载位置处。而且,根据ISO标准的规定来看,集装箱1能够确保足够充分的强度。
由此,集装箱1能够装载与现有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相同数量的托盘18,并且,能够将多种数量较少的部件等分开装在多个托盘18中,并将该多个托盘18自如地装载到预先确定的位置处。例如,即使在忘记将某种部件装载到集装箱1中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打开规定的侧面小门31R、31L、32R、32L、33R、33L、34R、34L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小门,从而也可以之后仅将该部件追加装载到集装箱1的规定位置处。从集装箱1中卸载货物时也与此相同,即使在忘记将某种部件从集装箱1中卸下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打开规定的侧面小门31R、31L、32R、32L、33R、33L、34R、34L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小门,从而也可以之后仅将该部件从集装箱1的规定位置卸下。
另外,由于门3被分为小门31R、31L、32R、32L、33R、33L、34R、34L且能够折叠,因此,能够减小打开门3所需的集装箱1周围的空间。
(关于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便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顶板10TR与底板10BR之间以及顶板10TL与底板10BL之间设有侧板10S,但是也可以省略侧板10S。进而,只要强度允许,也可以省略顶板10TR、10TL或者底板10BR、10BL中的任意一个。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顶板10TR、10TL与小顶板10T1加以焊接,将底板10BR、10BL与小底板10B1加以焊接而形成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采用焊接的方法,而是利用一块板材呈一体地形成由顶板10TR、10TL、小顶板10T1形成的面、或者由底板10BR、10BL、小底板10B1形成的面。
另外,在顶板10TR与底板10BR之间以及顶板10TL与底板10BL之间未设置侧板10S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横梁12直接连接在侧架9R、9L上。该情况下,横梁12的长度为与侧架9R和侧架9L之间间隔相等的固定长度即可,从而容易制造横梁部件。
另外,板部件6也可以通过将多个高度与板部件6相同的钢板制成的四角柱加以焊接而构成。
另外,端部加强部件11R、11L也可以如图6所示同样地使用相当于顶板10TR、10TL、底板10BR、10BL以及侧板10S的部件而构成。另外,在如此构成端部加强部件11R、11L时,也可以省略相当于侧板10S的部件。进而,在如此构成端部加强部件11R、11L时,只要强度允许,也可以省略相当于顶板10TR、10TL或者底板10BR、10BL中的任意一个的部件。
另外,通过将集装箱1的各框架和各角柱的材质本身变更为更加牢固的材质,能够进一步缩短上述壁面部件7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集装箱1的装载货物而例举了托盘18,但是,装载货物可以是任意物品。例如,也可以不使用托盘18而将货物直接装载在集装箱1中,还可以将装载在托盘18中的货物与未使用托盘18进行装载的货物混合装载到集装箱1中。
或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对集装箱1的高度方向的利用方式详细进行说明,但是,只要集装箱1的高度允许,也可以将托盘18等的货物堆叠多层进行装载。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集装箱1的后部也设置有板部件6,而在后部没有门3B。根据该构成,可以省略壁面部件7、或者进一步缩小壁面部件7的面积。因此,在该构成中,虽然没有后部的门3B,但由于能够进一步增大侧面的开口部30,因此,能够良好地确保搬入或搬出货物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也可以省略端部加强部件11。例如,通过进一步增大板部件6等的强度,从而能够省略端部加强部件11。
另外,对于端部加强部件11呈中空的箱型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端部加强部件11也可以是实体部件。但是,该情况下,为了减轻端部加强部件11的重量,优选使用比铁等轻的材料。
另外,对于沿宽度方向架设横梁1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沿长度方向而架设横梁12。但是,该情况下,横梁12并非相对于底座部件8的宽度方向上的应力而发挥加强作用,而是相对于底座部件8的长度方向上的应力而发挥加强作用。
另外,也可以省略横梁12,而是构成底面的底面部件使用具有可代替横梁12的程度的强度的部件。
另外,对于壁面部件7为一块钢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壁面部件7形成为与板部件6相同的结构。此时,由于壁面部件7的强度提高,因此,能够减小壁面部件7的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壁面部件7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在确保搬入或搬出货物时的高作业效率的同时能够满足ISO标准所规定的强度条件;本发明的符合ISO标准的集装箱(1)具有货舱(2)和开口部(30),货舱(2)用于装载货物,开口部(30)设置在货舱(2)上,并且在该开口部(30)中以开关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门,该集装箱(1)构成为:开口部(30)至少设置在货舱(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面上,并且集装箱(1)具有支撑货舱(2)的底面的底座部件(8),底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