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6569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6569ACN101936569A21申请号201010278623722申请日20100907F24D3/00200601F24D19/0820060171申请人孟晋奎地址046000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丰州镇丰州路90号72发明人孟晋奎74专利代理机构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4105代理人贾俊峰54发明名称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它包括供水管、供水支管、回水管、回水支管、热交换器,所述供水支管、回水支管与一个以上散热器连通,在每个散热器的下部设进水管,每个散热器上部设出水管。
2、,所述散热器上没有手动排气阀,所述供水支管自下而上与每个单户散热器顺序连通,所述回水支管的顶端设有自动排气阀,在回水管的末端设集气罐。采用上述方案后,系统在运行中,基本避免了夹气聚集形成气阻这一现象,使供热系统运行工况稳定,有利于流量控制阀、平衡阀、压差阀等调节水力元件发挥其作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1936569A1/1页21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包括供水管4、供水支管5、回水管11、回水支管10、热交换器1,所述供水支管5、回水支管11与一个以上散热器6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散热器6的下部设进水管,每个散热器6。
3、上部设出水管,所有散热器上没有手动排气阀,所述供水支管5自下而上与每个单户散热器顺序连通,所述回水支管10的顶端设有自动排气阀7,在回水管11的末端设集气罐12,该集气罐12上设有手动排气阀8和自动排气阀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水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11上还设有除污桶13。权利要求书CN101936569A1/2页3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民用低温水供热系统。背景技术0002目前,我国取暖用户的供热系统大都为低温水直接供给开式循环系统,散热器的与进水管、出水管的连接方式大致有三种上进下出同侧连接;上进下出对角连接;下进下出。为了便。
4、于系统排气,不但在有坡度供水管最高处安装排气阀,而且散热器上也得安装手动排气阀。用户的放水、排气,致使管网的泄漏率难以保持正常值,频繁的补给水是比回水温度低得多的冷水一般为1015。要把它加热到供水温度,消耗热量大大增加。尽管如此,系统内的夹气也不能保证随时排除系统之外。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气阻致使系统的水力失调度极不稳定,即无规律的动态水力失调,不利于水力失调度的调节。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它能克服夹气聚集形成气阻这一现象。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包括供水管、供水支管、回水管、回水支管、热交换器,所述供水支管、回。
5、水支管与一个以上散热器连通,在每个散热器的下部设进水管,每个散热器上部设出水管,所述散热器上没有手动排气阀,所述供水支管自下而上与每个单户散热器顺序连通,所述回水支管的顶端设有自动排气阀,在回水管的末端设集气罐,该集气罐上设有手动排气阀和自动排气阀。0005所述回水管上还设有除污桶。0006采用上述方案后,系统在运行中,即能将系统中的夹气顺利的排除系统之外,基本避免了夹气聚集形成气阻这一现象,消除了气阻这一导致水力失调度极不稳定的弊端,使供热系统运行工况稳定。这样系统的水力失调就成为简单的、单纯的、相对静态的流量失衡。有利于流量控制阀、平衡阀、压差阀等调节水力元件发挥其作用。0007另外,本发。
6、明的管路及散热器内不会存留气体,因此对管路布局,走势没有特殊要求,因而管路复杂的集中供暖系统,更适宜采用本发明。本结构已经在实际供热系统中采用,效果明显,彻底解决了局部散热器不热的现象,总体节能效果良好。附图说明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中1热交换器2供热水泵3补给水泵4供水管5供水支管6散热器7自动排气阀8手动排气阀9自动排气阀10回水支管11回水管12集气罐13除污桶说明书CN101936569A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1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低温水供热系统包括供水管4、供水支管5、回水管。
7、11、回水支管10、热交换器1,所述供水支管5、回水支管10与一个以上散热器6连通,在每个散热器6的下部设进水管,每个散热器6上部设出水管,所述散热器6上没有手动排气阀,所述供水支管5自下而上与每个单户散热器6顺序连通,所述回水支管10的顶端设有自动排气阀7,在回水管11的末端设集气罐12,该集气罐12上设有手动排气阀8和自动排气阀9。0012所述回水管11上还设有除污桶13。0013供水管4和回水管11均属于集中供暖二次网系统,在系统工作时,二次网系统在热交换器1处与一次网循环水14进行热交换,二次网系统在初次补水时,通过补给水泵3补水,供热水泵2推动循环水通过供水管4流入各分支管路,循环水。
8、进入供水支管5后,从下至上顺序进入不同单户的散热器6内,每个散热器中的水流通过回水支管10、到回水管11,途中流经集气罐12,和除污桶13,然后通过换热器1流向供水管4。供水支管5和散热器6内的空气沿管道被推向回水支管10顶端,并从自动排气阀7排处,系统在运行中因为水流在散热器中由下而上流动,所以系统中若有夹气,在散热器6中不会停留、聚集,而随水流移动到管路的顶端,由自动排气阀7排除系统外,在自动排气阀7失效或动作不灵时,管路顶端的空气将会逐步分散到水中,随水流移动至集气罐12,由集气罐12上方的自动排气阀9或手动排气阀8排出系统之外。这样整个系统就彻底解决了由于气阻、气堵而引起的水力失调这一问题。因而不需再人为提高系统压力,压力的减小,系统的维护量降低,失水减少,补水量下降,在节约电能、热能方面尤其突出。0014在供水支路里,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能采用不同分户的散热器6并联或串联的方式,只要符合供水支管5由下至上顺序与散热器6连接,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1936569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