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色纺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色泽的纤维混合纺成的纱。色纺纱一般采用棉花染色或棉条染色的方式来完成,所染颜色均为单色,所纺得的色纺纱均具有混色较为均匀、循环性强的特点,缺少一定的随意性和不规律性,满足不了消费者对异样风格的渴求。传统拔染印花面料主要是以本色纱进行织造,然后煮漂后用可拔染料染色,染色后,再进行拔染印花,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拔染印花面料都是采用这种加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印染的需求,但是,其花色的变化也局限于拔白后再染色,每染一套色便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能够生产出各种颜色且不易褪色的棉纤维面料,丰富了棉纤维面料的颜色品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精练处理,5-7%owf精练剂,在65℃,在中性条件下,精炼时间为3-5小时;
2)棉纤维渗透剂处理,加入3-4g/L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3g/L十二烷基硫酸钠、3-4g/L聚乙烯吡咯烷酮;
3)摇纱:摇纱的重量为550g;
4)染色,染料为可拔染料或不可拔染料,染色时所用染液中还含有25g/L碳酸氢钠;
5)在125℃固色2.5小时;
6)纺纱,将不同颜色的棉纤维交织成色纺纱线。
优选的,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精练处理,7%owf精练剂,在65℃,在中性条件下,精炼时间为5小时;
2)棉纤维渗透剂处理,加入4g/L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g/L十二烷基硫酸钠、4g/L聚乙烯吡咯烷酮;
3)摇纱:摇纱的重量为550g;
4)染色,染料为可拔染料或不可拔染料,染色时所用染液中还含有25g/L碳酸氢钠;
5)在125℃固色2.5小时;
6)纺纱,将不同颜色的棉纤维交织成色纺纱线。
优选的,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精练处理,5%owf精练剂,在65℃,在中性条件下,精炼时间为3小时;
2)棉纤维渗透剂处理,加入3g/L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g/L十二烷基硫酸钠、3g/L聚乙烯吡咯烷酮;
3)摇纱:摇纱的重量为550g;
4)染色,染料为可拔染料或不可拔染料,染色时所用染液中还含有25g/L碳酸氢钠;
5)在125℃固色2.5小时;
6)纺纱,将不同颜色的棉纤维交织成色纺纱线。
优选的,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精练处理,5.7%owf精练剂,在65℃,在中性条件下,精炼时间为3.5小时;
2)棉纤维渗透剂处理,加入3.4g/L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3g/L十二烷基硫酸钠、3.4g/L聚乙烯吡咯烷酮;
3)摇纱:摇纱的重量为550g;
4)染色,染料为可拔染料或不可拔染料,染色时所用染液中还含有25g/L碳酸氢钠;
5)在125℃固色2.5小时;
6)纺纱,将不同颜色的棉纤维交织成色纺纱线。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能够生产出各种颜色且不易褪色的棉纤维面料,丰富了棉纤维面料的颜色品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实施例1
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精练处理,7%owf精练剂,在65℃,在中性条件下,精炼时间为5小时;
2)棉纤维渗透剂处理,加入4g/L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g/L十二烷基硫酸钠、4g/L聚乙烯吡咯烷酮;
3)摇纱:摇纱的重量为550g;
4)染色,染料为可拔染料或不可拔染料,染色时所用染液中还含有25g/L碳酸氢钠;
5)在125℃固色2.5小时;
6)纺纱,将不同颜色的棉纤维交织成色纺纱线。
实施例2
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精练处理,5%owf精练剂,在65℃,在中性条件下,精炼时间为3小时;
2)棉纤维渗透剂处理,加入3g/L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g/L十二烷基硫酸钠、3g/L聚乙烯吡咯烷酮;
3)摇纱:摇纱的重量为550g;
4)染色,染料为可拔染料或不可拔染料,染色时所用染液中还含有25g/L碳酸氢钠;
5)在125℃固色2.5小时;
6)纺纱,将不同颜色的棉纤维交织成色纺纱线。
实施例3
用于生产棉纤维色纺纱线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精练处理,5.7%owf精练剂,在65℃,在中性条件下,精炼时间为3.5小时;
2)棉纤维渗透剂处理,加入3.4g/L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3g/L十二烷基硫酸钠、3.4g/L聚乙烯吡咯烷酮;
3)摇纱:摇纱的重量为550g;
4)染色,染料为可拔染料或不可拔染料,染色时所用染液中还含有25g/L碳酸氢钠;
5)在125℃固色2.5小时;
6)纺纱,将不同颜色的棉纤维交织成色纺纱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