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0071A43申请公布日20120215CN102350071ACN102350071A21申请号201110259126722申请日20110905B01D3/00200601C02F1/04200601C02F1/20200601C01C1/02200601C02F101/1620060171申请人武汉科技大学地址430081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一路72发明人王光华龚凡杰刘铁军李笑原梁玉河李文兵王晴东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代理人樊戎54发明名称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
2、氨氮废水的复合塔。其技术方案是,塔体13顶端的气体出口1下方设置有除雾沫器或冷凝冷却器2,在除雾沫器或冷凝冷却器2的下方设置有液体分布器3,液体分布器3的下方设置有520层填料4,最下层的填料4下方设有气体进口管8,塔体13的底部设有液体出口9;在每层填料4间均设置一块塔板7,每层填料4与该层填料4下方的塔板7间布置有碱液分布器6,每个碱液分布器6通过支管道与主管道相通,主管道通过碱液泵10与碱液槽11相通;每块塔板7上均开有50100个筛孔14,每个筛孔14的上平面同中心地固定有升液管5。因此,本发明具有解吸效率高、成本低和能耗小的特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
3、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2350074A1/1页21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塔由气体出口1、除雾沫器或冷凝冷却器2、液体分布器3、填料4、升液管5、碱液分布器6、塔板7、气体进口管8、液体出口9、碱液泵10、碱液槽11、阀门12和塔体13组成;塔体13的顶端设有气体出口1,气体出口1的下方设置有除雾沫器或冷凝冷却器2,在除雾沫器或冷凝冷却器2的下方设置有液体分布器3,液体分布器3的下方设置有520层填料4,最下层的填料4下方设有气体进口管8,塔体13的底部设有液体出口9;每层填料4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塔板7,每层填料4与该层填料4下方的塔。
4、板7间布置有碱液分布器6,每个碱液分布器6通过支管道与主管道相通,主管道通过碱液泵10与碱液槽11相通;每块塔板7的外径与塔体13的内径相同,每块塔板7上均开有50100个筛孔14,每个筛孔14的上平面同中心地固定有升液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4为散堆填料或为规整填料,填料4的料层高度为8001500MM,每层填料4的下平面与该填料4下方的塔板7上的升液管5上端的距离为2005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孔14的直径为8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
5、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液管5管长为100200MM,内径为25100MM,升液管5的顶端封死,上部的管壁上开有30140小孔,每个小孔的孔径为815MM。权利要求书CN102350071ACN102350074A1/3页3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分离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背景技术0002板式塔和填料塔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吸附、洗涤、冷却等化工单元过程。填料塔具有分离效率高、压降小、处理能力大等优点,但液体在填料表面流动时,易聚积于塔壁成股流下,需要再设置液体分布器;板式塔具有操作弹性大,不。
6、易堵塞、成本低等优点,但压降较大,对用于高塔和气体流量大的单元操作时动力消耗量大。0003目前,工业化中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35004000MG/L最为成熟的技术为蒸氨法,它采用板式塔作为解吸设备,以蒸汽为解吸气流对废水进行吹脱,达到脱氨效果。蒸氨法的技术特点为剩余氨水从蒸氨塔上部进入,与顶部喷入的碱液充分混合,然后与从塔底通入的蒸汽在塔板上充分接触进行传质,最后蒸汽携带氨从塔顶气体出口逸出,废水经过脱氨后从塔底液体出口流出。采用蒸氨塔处理剩余氨水中的氨氮,具有工艺简单,氨氮脱除效率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设备阻力大,氨氮去除效率低,且在蒸氨过程中处理1T废水需使用160200KG水蒸汽,成本高,。
7、耗能大。0004蒸氨法是一种典型的气流解吸法。气流解吸法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向废水中加入碱液,使废水中的NH4转化为NH3,使用空气、煤气或氮气等气流作为解吸介质,在塔内与废水进行传质,将NH3从废水中解吸出来,从而达到降低废水中氨浓度的目的。0005常见的气流解吸法脱氨设备只在塔顶部处喷入碱液,使得塔顶部处的废水中NH4向NH3的转化较完全,所以在塔顶部的废水脱氨效率较高。而随着液体流向塔中下部时,由于碱性物质NH3的逃逸,使得顶中下部的解吸效率由于液体碱度的降低而降低,使最终的解吸效率达不到要求。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吸效率高、成本低和耗能小的用气流解吸法。
8、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复合塔由气体出口、除雾沫器或冷凝冷却器、液体分布器、填料、升液管、碱液分布器、塔板、气体进口管、液体出口、碱液泵、碱液槽、阀门和塔体组成。0008塔体的顶端设有气体出口,气体出口的下方设置有除雾沫器或冷凝冷却器,在除雾沫器或冷凝冷却器的下方设置有液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的下方设置有520层填料,最下层的填料下方设有气体进口管,塔体的底部设有液体出口。每层填料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塔板,每层填料与该层填料下方的塔板间布置有碱液分布器,每个碱液分布器通过支管道与主管道相通,主管道通过碱液泵与碱液槽相通。0009每块塔板的外径与塔体。
9、的内径相同,每块塔板上均开有50100个筛孔,每个筛说明书CN102350071ACN102350074A2/3页4孔的上平面同中心地固定有升液管。0010所述的填料为散堆填料或为规整填料,填料的料层高度为8001500MM,每层填料的下平面与该填料下方的塔板上的升液管上端的距离为200500MM。0011所述的筛孔的直径为815MM。0012所述的升液管管长为100200MM,内径为25100MM,升液管的顶端封死,上部的管壁上开有30140小孔,每个小孔的孔径为815MM。00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填料与塔板交错设置的内部结构方式,在每层塔板的上方分别放置有液体分布器,从填料。
10、流下的液体在塔板汇聚,在通过筛孔的气流推动搅拌下与碱液混匀,完成了NH4向NH3的转化过程,使每层塔板上废水的碱度均匀稳定,再进入下一层的填料进行氨的解吸过程,使解吸过程始终保持高效。在解吸过程中无需通入蒸汽,节约了大量的蒸汽资源。且塔板上的载液量小,气流通过时的阻力小,节省了动力消耗。该装置克服了填料塔液体分布不均,板式塔阻力大和动力消耗较大等特点。0014因此,本发明具有解吸效率高、成本低和能耗小的特点。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16图2是图1中升液管5在塔板7的一种放大分布示意图;0017图3是图2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
11、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0019实施例10020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该复合塔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气体出口1、除雾沫器或冷凝冷却器2、液体分布器3、填料4、升液管5、碱液分布器6、塔板7、气体进口管8、液体出口9、碱液泵10、碱液槽11、阀门12和塔体13组成。0021在塔体13的顶端设有气体出口1,气体出口1的下方设置有除雾沫器2,在除雾沫器2的下方设置有液体分布器3,液体分布器3的下方设置有7层填料4,最下层的填料4下方设有气体进口管8,塔体13的底部设有液体出口9。每层填料4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塔板7,每层填料4与该层填料4下方的塔板7间布置有。
12、碱液分布器6,每个碱液分布器6通过支管道与主管道相通,每个支管道装有阀门12,主管道通过碱液泵10与碱液槽11相通。0022本实施例中每块塔板7的外径与塔体13的内径相同,每块塔板7如图2所示,均开有57个筛孔14,每个筛孔14的上平面同中心地固定有升液管5;所述的填料4为规整填料,填料4的料层高度为8001000MM,每层填料4的下平面与该填料4下方的塔板7上的升液管5上端的距离为200350MM;所述的筛孔14的直径为810MM;所述的升液管5如图3所示,每个升液管5管长为100130MM,内径为2550MM,升液管5的顶端封死,上部的管壁上开有3080小孔,每个小孔的孔径为810MM。0。
13、023实施例20024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其结构同实施例1。说明书CN102350071ACN102350074A3/3页50025在塔体13的顶端设有气体出口1,气体出口1的下方设置有冷凝冷却器2,在冷凝冷却器2的下方设置有液体分布器3,液体分布器3的下方设置有56层填料4,最下层的填料4下方设有气体进口管8,塔体13的底部设有液体出口9。每层填料4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塔板7,每层填料4与该层填料4下方的塔板7间布置有碱液分布器6,每个碱液分布器6通过支管道与主管道相通,每个支管道装有阀门12,主管道通过碱液泵10与碱液槽11相通。0026本实施例中每块塔板7的外径与塔体。
14、13的内径相同,每块塔板均开有5056个筛孔14,每个筛孔14的上平面同中心地固定有升液管5;所述的填料4为散堆填料,填料4的料层高度为10001200MM,每层填料4的下平面与该填料4下方的塔板7上的升液管5上端的距离为300400MM;所述的筛孔14的直径为1012MM;所述的升液管5管长为130170MM,内径为5070MM,升液管5的顶端封死,上部的管壁上开有80120小孔,每个小孔的孔径为1012MM。0027实施例30028一种用气流解吸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复合塔。其结构同实施例1。0029在塔体13的顶端设有气体出口1,气体出口1的下方设置有冷凝冷却器2,在冷凝冷却器2的下方设。
15、置有液体分布器3,液体分布器3的下方设置有820层填料4,最下层的填料4下方设有气体进口管8,塔体13的底部设有液体出口9。每层填料4之间均设置有一块塔板7,每层填料4与该层填料4下方的塔板7间布置有碱液分布器6,每个碱液分布器6通过支管道与主管道相通,每个支管道装有阀门12,主管道通过碱液泵10与碱液槽11相通。0030本实施例中每块塔板7的外径与塔体13的内径相同,每块塔板均开有58100个筛孔14,每个筛孔14的上平面同中心地固定有升液管5;所述的填料4为散堆填料,填料4的料层高度为12001500MM,每层填料4的下平面与该填料4下方的塔板7上的升液管5上端的距离为400500MM;所。
16、述的筛孔14的直径为1215MM;所述的升液管5管长为170200MM,内径为70100MM,升液管5的顶端封死,上部的管壁上开有100140小孔,每个小孔的孔径为1215MM。003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填料4与塔板7交错设置的内部结构方式,在每层塔板7的上方分别放置有液体分布器6,从填料4流下的液体在塔板7汇聚,在通过筛孔14的气流推动搅拌下与碱液混匀,完成了NH4向NH3的转化过程,使每层塔板7上废水的碱度均匀稳定,再进入下一层的填料4进行氨的解吸过程,使解吸过程始终保持高效。在解吸过程中无需通入蒸汽,节约了大量的蒸汽资源。且塔板7上的载液量小,气流通过时的阻力小,节省了动力消耗。该装置克服了填料塔液体分布不均,板式塔阻力大和动力消耗较大等特点。0032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解吸效率高、成本低和能耗小的特点。说明书CN102350071ACN102350074A1/1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5007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