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及特种野猪的饲养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的饲养繁育方法,特别是野猪及特种野猪的饲养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野猪是一种普通的,但又使人捉摸不透的动物。在我国的南北各地森林中都有野猪的分布。野猪的祖先出现于新世(约3600-2500万年前)的前期,它的身体不大,且有4个脚,尔后身体逐渐变大,颜面部增长,4个脚趾中有2个特别发达,成为今天野猪的模样。野猪一般生活在森林中,野猪的鼻子十分坚韧有力,可以用来挖掘洞穴或推动40千克-50千克的重物,或当作武器,可用鼻尖掘取各种食物,视力较差,主要靠听觉和嗅觉来发现敌害,喜欢在泥水中洗浴。雄兽还要花好多时间在树桩、岩石和坚硬的河岸上,磨擦它的身体两侧,这样就把皮肤磨成了坚硬的保护层,可以避免在发情期的搏斗中受到重伤。野猪身上的鬃毛脱掉,这时看起来就像穿了一件破旧的衣服。
野猪的繁殖率和幼仔的存活率都很高,雌兽真可谓“英雄母亲”,它地怀孕期只有4个月,一胎就能生4-12头小仔,而且在繁殖旺盛时期的雌兽,一年竟然能生两胎,一般4-5月间生一胎,秋季又有另一胎出生。
小野猪在出生的头一年中,体重能增加100倍,这种生长速度在脊椎动物中是很少的。随着小野猪逐渐长大,雄野猪很快就来寻找母野猪。在食物丰富的时候,一头最佳年龄的母野猪一年能生产两次。野猪的食物很杂,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其食物为草本、种子、昆虫、青蛙等。野猪通常过群居生活,有时一群多达30-50只,大猪身上有黑色、棕色、棕红色三种颜色,体长120-180厘米,身高50-110厘米,寿命达20年。
特种野猪是雄性野猪与家母猪经三系杂交驯化后的品种,其外貌及体形与天然野猪一模一样,所以取名为特种野猪。特种野猪头短小、嘴小、耳小直立,毛密、蹄黑色,尾巴短,性格温顺,喜吃生食、青料,耐粗食,日饲量仅为家猪的三分之一。年产仔2胎多,每胎10头左右,饲养4个月可出栏。
特种野猪质量指标和技术指标:
质量指标:
1、在同等体重下,特种野猪的胴体瘦肉比家猪高,最高可达65%。肉品测定分析如表: 名称 水份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灰分 料肉比 瘦肉率 Fx1 75.08% 22.29% 0.86% 1.145% 3.5 63.91% Fx2 75.47% 23.17% 0.70% 1.075% 3.5 65.02% 家猪 75.47% 22.57% 1.51% 1.06% 3.8 60.9%
2、胴体肌肉中脂肪分析;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2倍以上。
技术指标: 名称 家猪 特种野猪 亚油酸含量 25.90% 49.50% 脂肪的含量 24.83% 8.68%
3、特种猪肉剪切力小,只有家猪的30%-67%。板油少,背膘薄。特种野猪与家猪的主要性状比: 种类 家猪 Fx1 Fx2 宰前活量(kg) 55 67.5 56 胴体重(kg) 37.26 45.85 38.54 屠宰率(%) 67.75 67.93 68.82 板油重(kg) 1.09 0.65 0.17 板油率(%) 2.93 1.4 0.44 肩部膘厚(cm) 3.62 3.18 2.95 腰部膘厚(cm) 1.52 1.10 0.96 皮厚(cm) 0.40 0.31 0.45 后腿瘦肉(%) 60.90 63.91 66.30 后腿脂肪率(%) 17.09 9.02 8.29
经鉴定的野猪功用如下:
1、作为野味食品,肉质鲜美,可广泛用于副食品、罐头、宠物食品。
2、可提取医用元素。
3、其瘦肉多、低脂肪、亚油酸含量高(亚油酸是目前人体必需的一种氨基酸,是人体无法合成的)的特征,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胆固醇含量低,可以减低脑血栓、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
4、药用价值:据中医理论,野猪全身是宝。野猪蹄:可治关节炎、风湿炎。野猪肝、心:可治惊痛、心跳、劳神。野猪舌、肚:有补中气、健脾胃,更有治疗胃出血、胃炎、胃下垂的特殊功效。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一个野猪品种,保持了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特色,肉香味浓,营养丰富,其肉内所含的亚油酸是家猪肉的2.5倍,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经常食野猪肉,能增强女性肌肤润色,并有催奶的作用,由于特种野猪肉内亚油酸含量高,故对于动脉硬化而导致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类疾病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野猪肉具有野味、保健、出口创优三大优势,故特种野猪作为猪家族中的一个新品种以及解决目前家猪生产跌入低谷需转化替代新品种养殖的好机遇。
但由于野猪及特种野猪智商和灵敏度比一般家猪高,故无法采用爬垮台、假阴道或徒手采精法进行配种,因此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的野猪及特种野猪的饲养繁育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适用的野猪及特种野猪的饲养繁育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野猪及特种野猪的配种方法,其配种方法为:
(1)选出生后6-7月龄,体重在60-70公斤的野母猪或特种野母猪;
(2)将母猪圈舍内的物件搬走;
(3)当母猪能接受公野猪爬跨或母猪的阴户从鲜红变为紫暗,从肿胀变为稍皱缩或人用手按压母猪后躯而母野猪站立不动,即是适宜的配种时间;
(4)用3%高猛酸钾水将母猪外阴部擦洗干净,在12-24小时内放进种公猪进行配种;
(5)第一次配种后间隔6-8小时再配种一次;
(6)配种一小时后才能让公母猪饮水或滚浴;
(7)当确认母猪已配种上,对其全身擦双甲米溶液水2-3次。
本发明采用本交(自然交配)法,对野猪及特种野猪进行配种,该方法简单适用,配种成功率高。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特种野猪的饲养圈舍设计:
1、场址选择:要选在地势略高或易排水、干燥通风、座北朝南、土质坚硬、交通方便、距离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较远的场所建场。圈舍要求里窝室与外窝室配套、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
2、里窝室设计:里窝室是供野猪睡觉、产仔、饮食的场所,空间长约3.5米,宽约3.3米,棚沿高度约2.5米,棚面盖油毛毡后再加盖稻草(或麦杆)12厘米。如缮本瓦,棚沿则还要升高,以使圈舍夏季不热。建圈时,万一朝南向的地皮不够用或不配建圈,也可再靠北向南建一排猪圈,但要求运动场朝后再延伸1-2米,以便“野猪”在冬季每天能晒上数小时太阳;同时,晚上将较厚的塑料薄膜(罩)上,以抵北风袭击。在寒冷的北方饲养“野猪”,用1米左右的树苗头16-20根,围着直径1米的圆圈插入地面,作为柱桩,再用稻草束或麦秆束围着树桩像编筐似地编织严密,顶部编成馒头形,再用粘土糊在稻草束上。在暖圈南面,留一个能让仔猪自由出入的30厘米宽,34厘米高的洞门。这个洞门必须紧对着里窝室的特设的洞口,尺寸和暖窝洞门一样大小,使仔猪在内窝室吃饱奶后进入铺有稻草的暖窝睡觉。暖圈三边砌1米高的水泥砖作护墙,以防母猪拱倒暖窝。这样,即使是严寒的冬季,仔猪生长得也很快。
里窝室与外窝室都要用水泥砂浆抹成明显的里高外低状,以便夏季用清水冲洗和排尿,但地面不得抹得太光滑,以防“野猪”配种时滑脚受伤。
母猪饲槽:长宽为60厘米*40厘米,高8厘米,用水泥砂浆砌成。饲槽朝外窝室一侧则要抹成45度斜边,以便清理余食。
仔猪诱食槽:用标准砖站砌成高36厘米,长143厘米,分成6格,每格空间16厘米,高36厘米上面直成距地面70厘米的标准砖半截墙,并有水泥砂浆抹平。这样在仔猪产生8-10天其诱食时,乳猪料不会被母猪吃掉。
3、外窝室设计:外窝室实际上是供野猪饮水、运动和晒太阳的运动场。外窝室长4米,宽3.3米,三边用水泥砖砌成高1.2米的围墙,并放宽80厘米的门洞,安装上直径为10毫米的元钢栅门。同时,要求在利于排水的一隅砌上饮水池,用水泥砂浆抹牢。饮水池长1米,宽0.4米,深0.22米。水池不能建得太窄,否则夏季“野猪”趴在水池里纳凉造成妊娠母猪死胎,带来经济损失,这一点非常重要。
4、添建通道:特种野猪公猪较家公猪行动敏捷,为了便于配种,必须在距外窝室1.2-1.5米外建一道高1米的矮围墙,使之形成一条通道。配种时种公猪可顺利通过通道进入任何已发情母猪的圈舍,完成配种任务,尔后通过围墙通道回原窝室饲养。
野猪及特种野猪的配种与接产技术
一、配种技术
野猪及特种野猪年可产仔2-2.5胎,每胎6-16头,配种时间为出生后6-7月龄,体重60-70公斤为宜,当母猪发情允许公猪爬跨后,即可配种,一般在发情并允许爬跨后的12-24小时内配种均有效,配种掌握的火侯还可以从外部看,母猪能安定地接受公野猪爬跨或母野猪的阴户从鲜红变为紫暗,从肿胀变为稍皱缩或配种员用手按压母猪后躯而母野猪站立不动,都是适宜的配种时间,第一次配上后间隔6-8小时再重复配一次,以提高受胎率,配种前,应将母猪圈舍内的物件搬走,防止撞伤公猪腿脚或意外事故发生,同时,用3%高猛酸钾水将野母猪外阴部擦洗干净(防止其他母猪感染细小病毒草),然后放进种公猪进行配种(配种过程约经半小时),配种后不让公母猪马上引水或滚浴,一小时后再让其饮水,如确认母猪已配种上,要对其全身擦双甲米溶液水2-3次,以杀死体外寄生虫,以防母猪到处擦痒而导致妊娠流产。
二、接产技术
1、接产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在特种野猪产前20天左右即对母野猪肌注大肠杆菌疫苗或临产前三天肌注长效抗菌素,临产前三天还要彻底清扫或冲洗圈舍,并用来苏儿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待水泥地面干后铺上垫草,安好电灯,饮水槽加足清水,备好产仔箱(或冬春季节备好保暖箱),碘酊,脱脂棉球,扎线和消毒过等剪刀的物品,并有专人值班看护,以防止母野猪突然产下仔猪而发生意外。
2、接产时应注意的事项
当母猪妊娠114天左右,开始衔草,排尿频繁,排粪地点不规则,阴户红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时母野猪不再站立等特征说明即将产仔。多数母野猪在垫草上侧卧后将仔猪顺利产下。家猪产仔时是头部先出,而野猪及特种野猪则是后腿和臀部先出而产下。特种野猪一旦产完仔猪即站起,并开始泌奶。如一窝产得过多而母猪奶头不够,可以半数分批喂奶或给临近产仔的母野猪喂养,我们几乎没有发现一只母野猪产后缺奶的。
母野猪每产下一只仔猪,接产人员即捡起并用3%高锰酸钾溶液浸过的毛巾擦试仔猪全身血污和嘴内的粘物,将脐带扎线后(在留4-5公分处)剪下,在剪口处涂上碘酊,并剪掉口腔两侧上下各两个犬牙,再将仔猪放进特制的仔猪箱内,待仔猪产完后,将氟派酸调成糊状,放入仔猪舌根部让其吞下,以防止容血性肠道病(黄白痢和水肿型大肠杆菌病)。20日龄后即对仔猪颈部一次性一头份肌注猪瘟疫苗,如本地有猪瘟病流行,应进行超前免疫,即产后即肌注一头份猪瘟疫苗,60分钟后即给仔猪喂食初乳,60日龄时再肌注猪用“三连苗”,当母猪产完仔猪全部排出胎盘后,(如胎盘长时难以排除,可肌注缩官素三支,半小时后即可排出),应将原垫草和血污清除干净,地面消毒并换上切短过的干净稻草,并用3%高锰酸钾水擦试母猪奶头和两侧,同时对母猪颈部肌注320-400万单位青霉素,连注两天,每天两次,以防母猪高烧和子宫发炎。再将仔猪轻轻放入母猪圈舍内让其喂奶,最好是第一次人工看护喂奶后再放入仔猪箱内,每隔四小时喂奶一次,连续4天,以防仔猪被母猪压死。此后应加强观察仔猪和母猪的排便颜色和精神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野猪仔猪口蹄疫的防治
口蹄疫是猪、牛、鹿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秋末冬春,其病毒常以每小时10公里以上的速度传播,英国发生口蹄疫已造成严重损失,应引起我们警惕。
1、临床特征
病猪食欲、精神不振,体温40-41摄氏度,病猪口腔粘膜(包括舌、唇、齿龈、咽、腭),蹄冠、趾间、蹄踵出现发红、微热、敏感及鼻盘、乳房、皮肤出现黄豆、蚕豆大小的水泡和溃烂等症状,水泡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烂斑,7-10天左右能自愈,若有细菌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可引起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吃奶仔猪患口蹄疫时,通常很少见到水泡和烂斑,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解剖可见心肌变性,似水煮过,其切面为灰白色与淡黄色条纹相间,大腿肌肉坏死。
2、预防措施
2.1秋末冬春季节要加强对猪圈的保瘟措施,猪圈和运动场要定期严格消毒,常用消毒液为高锰酸钾掺醋混合喷洒,也可用火碱溶液喷洒。
2.2平时注意加强检疫,发现疫情立即隔离处理,如在本地区有疫病流行时,除对全场猪群采取应急措施外,还要对猪加强营养,提高整体体质,增强防抗病能力。
2.3加强一县、市畜牧防疫站和附近兽医师的密切联系,及时取得疫性反馈,提前注射疫苗防疫常用猪强毒灭活疫苗或猪用的乙型弱毒疫苗,用量和用法按使用说明书(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值得提出的是: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否则不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注射疫苗最好要注射两次,间隔期为三个月;使用疫苗时,先按说明用时注射一头猪,过1小时后观察无异常表现时在对全群猪注射疫苗;预防注射要坚持一猪一针,抽疫苗进针筒排气时,要排在橡胶盖瓶里,不要排在空气内,原装疫苗的瓶子不可随便扔,要焚烧后再扔掉,预防注射完毕后,对其针筒、针头要用百毒杀等消毒液泡两个小时并高温煮沸后,再用清水漂洗备用。
3、治疗方法
3.1发现猪口蹄疫症状后,立即清除圈内的垫草,严格消毒,换上厚厚的,切短的垫草或垫上清洁不带细菌的新鲜土层。
3.2发现仔猪患口蹄疫,初期可用高免血治疗,剂量为每千克重2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
3.3对病猪口腔用食醋或0.1%高锰钾冲洗,糜烂面上可涂以1%-2%碘酊甘油合剂,蹄部可用3%来苏儿冲洗,擦干后涂上鱼石脂软膏或氧化锌鱼肝油软膏。
3.4对口蹄疫患猪还可用戊二醛(口克星)按资料说明肌注治疗(武汉市硚口区工人路10号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也很有效果。
3.5对病猪用免疫增强剂“口蹄疫”进行治疗(山东省农科院林甘教授研制),用法:隔日注射一次,每5千克体重注1毫升,连续用药3-5次即愈,该药对怀孕母猪也可注射,但要同时配以(按说明量)肌注黄体酮,也可用毒特2000和“口康注射液”分别肌注进行治疗(河北省石家庄市远征售药长生产),3天为一疗程,两疗程可治愈。
野猪水肿病防治新技术
野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较广泛,在猪群中发病率均为10-35%,致死率为10-30%,仔猪中且以生长快,体质健康,个体稍大,营养佳良的仔猪最为常见。
一、症状
在仔猪水肿病爆发初期,患猪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数体温不高,心跳加快,行走不稳,摇摆,四肢运动不协调,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受到刺激或捕捉时十分敏感,处之惊叫,四肢乱弹,呈游泳姿势,空嚼磨牙,口流泡末,指压留痕,后期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发出呻吟声或嘶哑的叫声,站立时背部拱起,常便秘,而发病前都伴有腹泻,消瘦后突然呈肿胖状,先两后肢不能直立,眼脸出现红圈进而眼脸,肛门、头部、淋巴接水肿及神经症状,也有肺、肝、心脏和全身水肿的,剖检见胃壁及大小肠系膜水肿,结合流行特点一般可做出诊断。
二、预防
仔猪断奶时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减少应激,避免饲料过于单纯和白质比例过重(不超过20%),仔猪提早补料,训练采食,正式断奶前要对仔猪3-4天进行白天断奶(与母猪分开)晚上胃奶的方法进行饲养,使之断奶后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和独立生活。
在训练采食时,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大蒜叶或已切碎的大蒜,不喂浓缩饲料,正式断奶后,几天减少饲料投量,一星期后再添加至足量,适量掺入青饲料,在猪圈中经常撒些红土,让之舔食,并在饲料中加药物投喂,如大黄末,氟呱酸、新霉素、磺胺类药物或食粮痢菌净,硒剂药物混合投喂,在仔猪出生第14-18天,即按kg体重注射仔猪水肿病多介活油剂灭活疫苗1ml,可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
三、治疗
1、在仔猪多日腹泻而治疗未愈确认并非副伤寒病时,不要以为仔猪未断奶不会患水肿病,因为未断奶仔猪水肿病一般为先极长时间的腹泻,继而转便秘,在腹泻时,立即采用高效肿毒康(四川重庆生产)按仔猪kg体重0.4ml掺庆大霉素4-8万单位颈部肌注,该疫苗即可治愈腹泻,且防治水肿病效果极好。
2、安维糖腹腔注射,即用安维糖注射液,每头猪腹腔注射40-60毫升,在注射过程中,药液要加温至体温相近。
3、地塞米松磷酸钠,磺胺嘧啶及维生素C注射液大剂量注射,并配合痢菌净拦料投喂。
4、对病猪颈部的一侧按说明量注射强力水肿消,另一侧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5万单位/亳升)2毫升或磺胺嘧啶注射液,也可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