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56342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99836.3

申请日:

2014.08.13

公开号:

CN104176794A

公开日:

2014.12.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1/461申请日:20140813|||公开

IPC分类号:

C02F1/461

主分类号:

C02F1/461

申请人:

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韩厚强; 陈秀娟; 朱荣

地址: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239号富广大厦25层2501-250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代理人:

王挺;杨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本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反应池;任一个反应池的上部均设有溢水堰,溢水堰下侧的反应池体中设有微电解反应区,所述微电解反应区内满布有铁碳填料,微电解反应区的下侧设有承托隔板,隔板上均布有穿透板体的通孔,所述通孔处固设有滤头;所述反应池在隔板的下侧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管身上设有曝气孔;所述反应池还在池底部设有通向相邻反应池中溢水堰的输水管;此多个反应池中的溢水堰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渐降低。本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能够有效地解决填料板结和废水短流的问题,从而使微电解装置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反应池(10);任一个反应池(10)的上部均设有溢水堰(11),溢水堰(11)下侧的反应池体中设有微电解反应区(12),所述微电解反应区(12)内满布有铁碳填料,微电解反应区(12)的下侧设有承托隔板(121),隔板(121)上均布有穿透板体的通孔(122),所述通孔(122)处固设有滤头(123);所述反应池(10)在隔板(121)的下侧设有曝气管(30),所述曝气管(30)的管身上设有曝气孔;所述反应池(10)还在池底部设有通向相邻反应池(10)中溢水堰(11)的输水管(13);此多个反应池(10)中的溢水堰(11)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渐降低。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0)和隔板(121)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后一级反应池(10)的出水端与pH调节池(20)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中多个反应池(10)的沿水流方向的池体总长度即为水力流程长度(L),单个反应池自微电解反应区(12)的顶部至反应池池底之间的高度为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H),所述水力流程长度(L)与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H)之间的比值为3:1~4: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反应池(10)中,微电解反应区(12)中铁碳填料的总质量与此反应池中所处理的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4。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1)呈弯折状,弯折状的隔板(121)上设有交错排列的波峰和波谷,所述曝气管(30)设置在波峰的下侧,所述滤头(123)设置在自波峰一侧倾斜向波谷一侧的坡面上,且滤头(123)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

说明书

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电解污水处理技术是将传统的吸附过程与电化学过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微电解技术是利用铁-碳粒料作为微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腐蚀形成的微电解过程来处理废水的一种电化学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废水经微电解反应后产生了大量的新生态[H]和Fe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某些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使废水中某些不饱和发色基团的双键断裂,使发色基团破坏而去除色度;同时也使某些难生化降解的物质转变成易生化处理的物质,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电极反应产生的新生态Fe2+是一种吸附、包容和络合能力相当强的混凝剂,能够有效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适当的pH和O2存在下,会形成Fe(OH)2和Fe(OH)3絮凝沉淀。另外,在微原电池周围电场作用下,废水中以胶体状态存在的污染物质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电泳沉积过程。因此,铁屑微电解预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可起到吸附絮凝、氧化还原及络合等多种作用,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色度、SS及COD。
微电解污水处理技术作为高浓度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广泛运用于染料、电镀、石油化工、制药、农药等行业废水的处理中。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微电解污水处理技术也存在着如下问题:
1)、微电解处理装置处理一段时间后,表面沉积物易使填料(即铁屑)结块、钝化,致使微电解装置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2)、微电解处理装置中容易出现废水短流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运 行稳定,能够有效地解决填料板结和废水短流的问题,从而使微电解装置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本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反应池;任一个反应池的上部均设有溢水堰,溢水堰下侧的反应池体中设有微电解反应区,所述微电解反应区内满布有铁碳填料,微电解反应区的下侧设有承托隔板,隔板上均布有穿透板体的通孔,所述通孔处固设有滤头;所述反应池在隔板的下侧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管身上设有曝气孔;所述反应池还在池底部设有通向相邻反应池中溢水堰的输水管;此多个反应池中的溢水堰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渐降低。
所述反应池和隔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本装置中最后一级反应池的出水端与pH调节池相连通。
本装置中多个反应池的沿水流方向的池体总长度即为水力流程长度,单个反应池自微电解反应区的顶部至反应池池底之间的高度为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所述水力流程长度与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之间的比值为3:1~4:1。
单个反应池中,微电解反应区中铁碳填料的总质量与此反应池中所处理的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4。
所述隔板呈弯折状,弯折状的隔板上设有交错排列的波峰和波谷,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波峰的下侧,所述滤头设置在自波峰一侧倾斜向波谷一侧的坡面上,且滤头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在反应池的上部均设有溢水堰,并在反应池中微电解反应区的下侧铺设曝气管,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孔,工作时将空气压缩机与曝气管相连,不断进行曝气,气体通过隔板上的滤头进入微电解反应区,从而以曝气方式实现对微电解反应区中的铁碳填料进行搅拌,使得所述铁碳填料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本发明中的溢水堰和曝气管互相配合,避免了填料的板结和废 水的短流问题。
2)、由于曝气管的曝气,本装置还大大地提高了池体中废水的溶解氧含量,从而可以促使微电解反应持续且稳定的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
3)、相邻反应池之间,处于上游的反应池的池底部设有通向下游反应池中溢水堰的输水管,且多个反应池中的溢水堰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渐降低。这种结构方式,不但增加了进入本装置中的废水的总流程,延长了废水的微电解反应时间,提高了处理效果,而且废水的全流程均为在水体重力的作用自行下流,能耗较低,进一步体现了绿色环保的技术方案。
4)、本装置中的反应池和隔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易于现场浇筑,且耐腐蚀性能好,保证了本装置的长久稳定的运行。
5)、本装置中的结构设计为水力流程长度与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之间的比值为3:1~4:1,且单个反应池中,微电解反应区中铁碳填料的总质量与此反应池中所处理的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4。这种结构形式进一步增加了铁碳填料和废水的接触面积,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
6)、本装置中的隔板为弯折状,曝气管设置在波峰的下侧,所述滤头设置在自波峰一侧倾斜向波谷一侧的坡面上,且滤头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这种设计结构的好处在于:由于滤头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当滤头曝气时,波谷上方的铁碳填料将在气体的冲击和带动下向上方流动,而波峰处的铁碳填料将在重力的作用下下移至波谷处,从而形成一个稳定而持续的流动循环,不但避免了填料的板结和废水的短流问题,而且进一步增大了废水和填料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7)、本装置反应效率高,耗时短;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且色度、COD去除率高,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滤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4、5均为隔板和滤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10—反应池    11—溢水堰    12—微电解反应区    13—输水管
121—隔板    122—通孔    123—滤头
20—pH调节池    30—曝气管    A—波谷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具体方案进行全面、细致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只是描述了处理制药化工废水的一部分实施例,没有包含所有的实施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类型的化工废水也可以用本发明的方法来处理,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与标记相连的箭头外,附图中的实线箭头指示为水流方向,虚线箭头为气流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本装置包括三个(即三级)依次串联的反应池10;每一个反应池10的上部均设有溢水堰11,溢水堰11下侧的反应池体中设有微电解反应区12,所述微电解反应区12内满布有铁碳填料,微电解反应区12的下侧设有承托隔板121,隔板121的下侧设有曝气管30,所述曝气管30的管身上设有曝气孔;所述反应池10还在池底部设有通向相邻反应池10中溢水堰11的输水管13;此多个反应池10中的溢水堰11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渐降低。最后一级反应池10的出水端与pH调节池20相连通。
所述反应池10、隔板121和pH调节池2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待处理的废水由第一级反应池10的溢水堰11流入池体中,溢水堰11的设置使得水流的平稳性和布水的均匀性,确保了反应的稳定性。废水随即进入微电解反应区12进行处理,然后废水穿过微 电解反应区12到达第一级反应池10的池底部,经由输水管30在自重的作用下进入第二级反应池,经同样处理后,再经过第三级反应池,最后进入pH调节池20。
如图1所示,三个反应池10的沿水流方向的池体总长度即为水力流程长度L,单个反应池自微电解反应区12的顶部至反应池池底之间的高度为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H,所述水力流程长度L与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H之间的比值为4:1。单个反应池10中,微电解反应区12中铁碳填料的总质量与此反应池中所处理的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4。
如图1~3所示,隔板121上均布有穿透板体的通孔122,所述通孔122处固设有滤头123。
隔板可以有多种形状,如图4、5所示,所述隔板121呈弯折状,弯折状的隔板121上设有交错排列的波峰和波谷,所述曝气管30设置在波峰的下侧,所述滤头23设置在自波峰一侧倾斜向波谷一侧的坡面上,且滤头123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
本发明将曝气管30设置在波峰的下侧,则如图4、5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气体经曝气管30进入水体中后,气体随即经滤头123进入波谷区域A,对波谷区域A处的铁碳填料进行搅拌,波谷区域A处的铁碳填料将在气体的冲击和带动下向上方流动,而波峰处的铁碳填料将在重力的作用下下移至波谷区域A处,从而形成一个稳定而持续的流动循环。
由于波峰和波谷交错排列,也即如图4、5所示两个波峰之间为波谷区域A。则波谷区域A两侧的滤头123均向波谷处鼓入气体,从而促进了填料的循环流动,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76794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76794A21申请号201410399836322申请日20140813C02F1/46120060171申请人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230001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239号富广大厦25层25012505室72发明人韩厚强陈秀娟朱荣74专利代理机构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代理人王挺杨润54发明名称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本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反应池;任一个反应池的上部均设有溢水堰,溢水堰下侧的反应池体中设有微电解反应区,所述微电解反。

2、应区内满布有铁碳填料,微电解反应区的下侧设有承托隔板,隔板上均布有穿透板体的通孔,所述通孔处固设有滤头;所述反应池在隔板的下侧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管身上设有曝气孔;所述反应池还在池底部设有通向相邻反应池中溢水堰的输水管;此多个反应池中的溢水堰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渐降低。本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能够有效地解决填料板结和废水短流的问题,从而使微电解装置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76794ACN104176794A1/1页21一种。

3、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反应池10;任一个反应池10的上部均设有溢水堰11,溢水堰11下侧的反应池体中设有微电解反应区12,所述微电解反应区12内满布有铁碳填料,微电解反应区12的下侧设有承托隔板121,隔板121上均布有穿透板体的通孔122,所述通孔122处固设有滤头123;所述反应池10在隔板121的下侧设有曝气管30,所述曝气管30的管身上设有曝气孔;所述反应池10还在池底部设有通向相邻反应池10中溢水堰11的输水管13;此多个反应池10中的溢水堰11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渐降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

4、于所述反应池10和隔板121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后一级反应池10的出水端与PH调节池20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中多个反应池10的沿水流方向的池体总长度即为水力流程长度L,单个反应池自微电解反应区12的顶部至反应池池底之间的高度为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H,所述水力流程长度L与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H之间的比值为31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反应池10中,微电解反应区12中铁碳填料的总质量与此反应池中所处理的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4。6根据权利要求15。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1呈弯折状,弯折状的隔板121上设有交错排列的波峰和波谷,所述曝气管30设置在波峰的下侧,所述滤头123设置在自波峰一侧倾斜向波谷一侧的坡面上,且滤头123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权利要求书CN104176794A1/4页3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背景技术0002微电解污水处理技术是将传统的吸附过程与电化学过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微电解技术是利用铁碳粒料作为微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腐蚀形成的微电解过程来处理废水的一种电化学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废水经微。

6、电解反应后产生了大量的新生态H和FE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破坏某些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使废水中某些不饱和发色基团的双键断裂,使发色基团破坏而去除色度;同时也使某些难生化降解的物质转变成易生化处理的物质,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电极反应产生的新生态FE2是一种吸附、包容和络合能力相当强的混凝剂,能够有效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适当的PH和O2存在下,会形成FEOH2和FEOH3絮凝沉淀。另外,在微原电池周围电场作用下,废水中以胶体状态存在的污染物质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电泳沉积过程。因此,铁屑微电解预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可起到吸附絮凝、氧化还原及络合等多种作。

7、用,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色度、SS及COD。0003微电解污水处理技术作为高浓度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广泛运用于染料、电镀、石油化工、制药、农药等行业废水的处理中。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微电解污水处理技术也存在着如下问题00041、微电解处理装置处理一段时间后,表面沉积物易使填料即铁屑结块、钝化,致使微电解装置使用寿命大大降低。00052、微电解处理装置中容易出现废水短流等现象,大大降低了处理效果。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能够有效地解决填料板结和废水短流的问题,从而使微电解装置的使用寿命。

8、更加长久。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本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反应池;任一个反应池的上部均设有溢水堰,溢水堰下侧的反应池体中设有微电解反应区,所述微电解反应区内满布有铁碳填料,微电解反应区的下侧设有承托隔板,隔板上均布有穿透板体的通孔,所述通孔处固设有滤头;所述反应池在隔板的下侧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管身上设有曝气孔;所述反应池还在池底部设有通向相邻反应池中溢水堰的输水管;此多个反应池中的溢水堰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渐降低。0008所述反应池和隔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0009本装置中最后一级反应池的出水端与PH调节池相连通。0。

9、010本装置中多个反应池的沿水流方向的池体总长度即为水力流程长度,单个反应池自微电解反应区的顶部至反应池池底之间的高度为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所述水力流说明书CN104176794A2/4页4程长度与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之间的比值为3141。0011单个反应池中,微电解反应区中铁碳填料的总质量与此反应池中所处理的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4。0012所述隔板呈弯折状,弯折状的隔板上设有交错排列的波峰和波谷,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波峰的下侧,所述滤头设置在自波峰一侧倾斜向波谷一侧的坡面上,且滤头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41、本装置在反应池的上部均设有溢。

10、水堰,并在反应池中微电解反应区的下侧铺设曝气管,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孔,工作时将空气压缩机与曝气管相连,不断进行曝气,气体通过隔板上的滤头进入微电解反应区,从而以曝气方式实现对微电解反应区中的铁碳填料进行搅拌,使得所述铁碳填料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本发明中的溢水堰和曝气管互相配合,避免了填料的板结和废水的短流问题。00152、由于曝气管的曝气,本装置还大大地提高了池体中废水的溶解氧含量,从而可以促使微电解反应持续且稳定的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00163、相邻反应池之间,处于上游的反应池的池底部设有通向下游反应池中溢水堰的输水管,且多个反应池中的溢水堰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

11、渐降低。这种结构方式,不但增加了进入本装置中的废水的总流程,延长了废水的微电解反应时间,提高了处理效果,而且废水的全流程均为在水体重力的作用自行下流,能耗较低,进一步体现了绿色环保的技术方案。00174、本装置中的反应池和隔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易于现场浇筑,且耐腐蚀性能好,保证了本装置的长久稳定的运行。00185、本装置中的结构设计为水力流程长度与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之间的比值为3141,且单个反应池中,微电解反应区中铁碳填料的总质量与此反应池中所处理的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4。这种结构形式进一步增加了铁碳填料和废水的接触面积,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00196、本装置中的隔板为弯。

12、折状,曝气管设置在波峰的下侧,所述滤头设置在自波峰一侧倾斜向波谷一侧的坡面上,且滤头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这种设计结构的好处在于由于滤头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当滤头曝气时,波谷上方的铁碳填料将在气体的冲击和带动下向上方流动,而波峰处的铁碳填料将在重力的作用下下移至波谷处,从而形成一个稳定而持续的流动循环,不但避免了填料的板结和废水的短流问题,而且进一步增大了废水和填料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00207、本装置反应效率高,耗时短;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且色度、COD去除率高,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具有较强的。

13、实用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00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2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3为滤头的安装示意图。说明书CN104176794A3/4页50024图4、5均为隔板和滤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25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002610反应池11溢水堰12微电解反应区13输水管0027121隔板122通孔123滤头002820PH调节池30曝气管A波谷区域具体实施方式0029下面结合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具体方案进行全面、细致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只是描述了处理制药化工废水的一部分实施例,没有包含所有的实施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类型的化工废水也。

14、可以用本发明的方法来处理,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30除与标记相连的箭头外,附图中的实线箭头指示为水流方向,虚线箭头为气流方向。0031如图1所示,一种处理废水的微电解装置,本装置包括三个即三级依次串联的反应池10;每一个反应池10的上部均设有溢水堰11,溢水堰11下侧的反应池体中设有微电解反应区12,所述微电解反应区12内满布有铁碳填料,微电解反应区12的下侧设有承托隔板121,隔板121的下侧设有曝气管30,所述曝气管30的管身上设有曝气孔;所述反应池10还在池底部设有通向相邻反应池10中溢水堰11的输水管13;此多个反应池10中的溢水堰11的高度自本装置的进水端一侧至出水端一侧逐渐降。

15、低。最后一级反应池10的出水端与PH调节池20相连通。0032所述反应池10、隔板121和PH调节池2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0033如图1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待处理的废水由第一级反应池10的溢水堰11流入池体中,溢水堰11的设置使得水流的平稳性和布水的均匀性,确保了反应的稳定性。废水随即进入微电解反应区12进行处理,然后废水穿过微电解反应区12到达第一级反应池10的池底部,经由输水管30在自重的作用下进入第二级反应池,经同样处理后,再经过第三级反应池,最后进入PH调节池20。0034如图1所示,三个反应池10的沿水流方向的池体总长度即为水力流程长度L,单个反应池自微电解反应区12的顶部至反应池池。

16、底之间的高度为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H,所述水力流程长度L与单个池体的处理区域高度H之间的比值为41。单个反应池10中,微电解反应区12中铁碳填料的总质量与此反应池中所处理的废水的质量之比为14。0035如图13所示,隔板121上均布有穿透板体的通孔122,所述通孔122处固设有滤头123。0036隔板可以有多种形状,如图4、5所示,所述隔板121呈弯折状,弯折状的隔板121上设有交错排列的波峰和波谷,所述曝气管30设置在波峰的下侧,所述滤头23设置在自波峰一侧倾斜向波谷一侧的坡面上,且滤头123的头部斜向波谷的上方区域。0037本发明将曝气管30设置在波峰的下侧,则如图4、5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17、,气体经曝气管30进入水体中后,气体随即经滤头123进入波谷区域A,对波谷区域A处的铁碳填料进行搅拌,波谷区域A处的铁碳填料将在气体的冲击和带动下向上方流动,而波峰处的铁碳填料将在重力的作用下下移至波谷区域A处,从而形成一个稳定而持续的流动循环。说明书CN104176794A4/4页60038由于波峰和波谷交错排列,也即如图4、5所示两个波峰之间为波谷区域A。则波谷区域A两侧的滤头123均向波谷处鼓入气体,从而促进了填料的循环流动,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说明书CN104176794A1/3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76794A2/3页8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76794A3/3页9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7679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