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定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医疗器具。在手术麻醉或抢救过程中,当患者意识消失后,使用本器具可以保证患者的下颌长时间停留在恰当位置,维持气道通畅。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新型医疗器具。
背景技术
托下颌是麻醉和抢救过程中的基本技术。当患者意识消失或给予肌松药之后,口腔内肌肉松弛,软组织张力降低,会导致下颌关节松弛,舌根后坠,从而影响呼吸道的顺畅,严重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患者无法正常吸入氧气,出现阻塞性通气障碍,导致二氧化碳蓄积,甚至呼吸性酸中毒。针对这种情况,麻醉医生和急救人员为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需要将患者下颌关节向上提起,口腔微张,上下门齿对齐或下门齿反扣上门齿,达到下颌反咬的解剖位置。避免舌后坠,打开气道。同时要用手托住下颌角后缘,保持下颌关节位置不变。当患者没有进行气管插管或插入喉罩之前,需要医护人员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不变。这种操作方法占用人力,并且随着托下颌的时间延长,医护人员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产生疲劳,从而降低气道通畅的质量。本发明即可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目前,在手术麻醉或对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必要时医护人员经常不得不用双手操作,保证患者的下颌处于恰当位置,以避免出现患者呼吸道梗阻这一现象的发生,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易解决的问题。本发明对于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极有前途的医用下颌定位器具。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征,以解决该实际问题:
1.本方案采用左右两个灵活的支撑臂,在医护人员的双手操作下,对患者的下颌进行位置的调整与固定。
2.本方案设有底板,在其上两侧设有供两个支撑臂滑动和定位的横向导轨槽。
3.所述两个支撑臂各有三个肘关节。上部是对患者下颌起定位作用的下颌托及托板架。中部为可自由转动的上、下臂。下部是底座,底坐下设有滑块,可以在底板上的横向导轨槽中自由的滑动。滑块上面通过滑块轴设有压板,借助上面带有凸台的手柄的转动,可以使压板向下运动,与底板上的导轨板产生摩擦阻力,可以使支撑臂稳固定位。
4.所述支撑臂的三个肘关节除设有支撑臂轴外,还设有齿轮和制动杆,以控制肘关节齿轮的转动和制动,进而通过支撑臂轴,控制上、下臂的动作。在两个上臂顶端的托板架侧面,装有制动手柄,制动手柄由控制线与各个制动杆连接。随着医护人员双手通过下颌托对患者下颌位置的调整,以及对制动手柄的拉动或放松,即可同时控制各个制动杆与齿轮的啮合与脱离,使得下颌托、上臂和下臂能够及时的离开或停留在相应的角度或位置上,进而对患者下颌的位置进行恰当的调整或固定。
5.所述下颌托,其设计采用了开放式思想,通过两块托板的使用,避开了患者最易感到疼痛的下颌角和咬肌粗隆;同时两块托板之间的角度采用120度,与人体骨骼的120度相等,减小了在使用过程中滑脱的可能性;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两块托板上设计了充气软垫,以减轻对患者下颌的压迫。
6.本发明为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设计了不同尺寸的下颌托,并且结构合理,更换方便。
7.本发明的特征是操作简便、灵活、定位快捷、实用性强。仅由一名医护人员即可完成整个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底板、1.2底座、1.3下臂、1.4上臂、1.5托板架
图2.底板结构示意图
1.1底板、2.1导轨槽、2.2导轨板
图3.支撑臂下部结构示意图
1.1底板、1.2底座、1.3下臂、2.2导轨板、3.1滑块、3.2滑块弹簧、3.3压板、3.4滑块轴、3.5定位手柄、3.6大齿轮、3.7齿轮键、3.8支撑臂轴、3.9支撑臂键、3.10制动轴、3.11制动线、3.12制动弹簧、3.13制动杆
图4.支撑臂上部结构示意图
1.5托板架、3.11制动线、3.12制动弹簧、3.13制动杆、4.1上臂、4.2上制动杆、4.3上制动轴、4.4上支撑臂轴、4.6小齿轮、4.7上托板、4.8下托板、4.9充气软垫、4.10下颌托、4.11制动手柄、4.12手柄连杆
图5.下颌托示意图
1.5托板架、4.7上托板、4.8下托板、4.9充气软垫、5.1阻挡块、5.2滑槽、5.3卡块
图6.立体示意图(摘要附图)
1底板、2支撑臂、3制动手柄、4下颌托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本器具的具体实施作如下说明:
1.本发明如图1和图6所示,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底板、两个支撑臂、下颌托和以控制手柄为代表的控制系统。
2.首先,应根据患者下颌的形状和大小,选择并更换适当的下颌托。
3.底板提供一个操作平台。左右支撑臂布置在底版与导轨板组成的导轨槽上。具体操作前,将两支撑臂顶端的托板架移动到最低位置。操作过程如下:
4.拉动托板架侧面的制动手柄。通过与其相关联的上制动轴、制动线的带动,三个制动杆便克服制动弹簧的压力,全部抬起,此时,支撑臂轴上的齿轮脱离制动杆的控制,均可以自由转动。因此,上、下臂、底座和托板架之间就可以相互转动。所以,此时就可以将支撑臂上端的托板架向下放到最低端。松开制动手柄,三个制动杆失去制动线的拉动,受到制动弹簧的压力,便回到原位置,又卡在齿轮齿槽内,使得齿轮恢复到受控状态,不能够再转动,上、下臂也就不能再抬起,托板架也就原地静止。
将本器具放置在患者的头部下方适当位置上,使其头部处于左右支撑臂中间。
5.使两支撑臂顶端托板架上的下颌托在患者下颌下面的适当位置。操作过程如下:
推动两支撑臂的底座,使其下方的滑块在导轨槽(由底板与导轨板组成)中滑动,便可以到达适当的位置(即下颌托刚好处于患者下颌的下方)。此时,将两支撑臂下方底座旁边的定位手柄转动度90°,它下面的压板就会向下运动,压缩滑块弹簧,与固定在底板上的导轨板接触而产生摩擦阻力。通过这一系列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支撑臂就被牢固的锁定在底板上,不能再滑动。
6.医护人员此时即可以开始将患者的下颌提起到适当的位置,并依靠本器具将其固定。具体操作如下:
1)将双手放在下颌托的下方,拉动制动手柄,整个制动系统启动,放开对齿轮的控制(如3.所述)。通过托板架上的下颌托,患者的下颌就可以随医护人员的双手改变到适当的位置。同时,带动上、下臂,使之随着下颌托一起到达适当的位置。
2)当患者的下颌提起到适当高度,并转动到恰当角度时,即可放松制动手柄,在制动弹簧的作用下,制动手柄恢复原位。同理,由于此时制动线也被放松,每个制动轴位置的制动杆,在其各自制动弹簧的作用下,也同时恢复原位,制动杆卡在齿轮上,支撑臂的运动被重新锁定,下颌托也就固定在此位置。患者的下颌此时也被下颌托托住,不能再自由向下恢复原态,其姿态即被固定。
到此时,患者下颌的提起与定位完成,医护人员应再检查一遍,确认患者的下颌定位在正确的位置上,即可进行下面的工作。
7.在对患者的手术或抢救完成,需要回复原态时,即可拉动制动手柄,支撑臂轴上的齿轮被放松,下颌托也就可以顺利地恢复原态,放松对患者下颌的控制。转动定位手柄,松开滑块的控制,医护人员就可以将左右支撑臂向后退出,结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