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625587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42942.2

申请日:

2010.08.03

公开号:

CN101890146A

公开日:

2010.11.2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9066公开日:2010112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100803|||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6; A61P1/16; A61K35/56(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申请人:

赵云龙

发明人:

赵云龙

地址:

476700 河南省宁陵县永乐南路22号赵氏国医门诊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属蜜丸,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黄疸和预防肝病的中药,由党参、炒白术、醋柴胡、赤芍、炒白芍、当归、制半下、生牡蛎、板蓝根、土茯苓、蒲公英、丹参、制大黄、广郁金、茵陈蒿、辽五味子、鸡骨草、白茅根、炒川楝子、延胡索、甘草共21味中药组成,该药物制作方法是按照传统中药蜜丸的制作程序进行的,该药物具有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之功能;能较快降低转氨酶、恢复肝功能、提高免疫力,达到治愈之目的,该药物具有治疗周期短,副作用较小、疗效较好、治愈率高、易康复、价格低廉之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黄疸和预防肝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重量份为:党参10-25份     炒白术8-16份    醋柴胡6-35份     赤芍6-15份炒白芍6-15份    当归6-18份      制半下5-12份     生牡蛎5-15份板蓝根15-35份   土茯苓15-35份   蒲公英15-35份    丹参10-20份制大黄5-10份    广郁金10-18份   茵陈蒿15-35份    辽五味子1.5-10份鸡骨草9-18份    白茅根10-35份   炒川楝子3-10份   延胡索3-9份甘草3-8份。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每味中药去杂后分别干燥,继而用粉碎机粉碎成细末,然后用80-100目筛过筛称量配齐,此时把蜂蜜置锅中煮沸至温度115℃,再把炼好之蜜的温度降至60-70℃为宜,最后用占药粉总量80-90%的蜂蜜与药粉调和揉匀成丸剂。

说明书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

背景技术

病毒性肝炎系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西医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以及迁延性和慢性肝炎。从临床上看本病属于中医“黄疸”、“肋痛”、“积聚”、“肝气”等病症之范畴。《灵枢·五邪篇》“有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标本病传论》又有:“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而《金匮要略》如谓:“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肝病的症状共同之处为恶心、食欲不振、胸腹涨闷、易疲劳、发热出虚汗、肝区不适或疼痛、隐痛、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等。目前社会上治疗肝病的方法方药较多,有些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药价昂贵。本发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充分研究了祖国的传统医学,提出了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周期短、副作用较小、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高、易康复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的一种中药。本发明是纯中药制剂,具有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之功能,能较快地降低转氨酶、恢复肝功能、提高免疫能力、达到治愈的目的。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用量为重量份):

党参10-25份    炒白术8-16份    醋柴胡6-35份    赤芍6-15份

炒白芍6-15份   当归6-18份      制半下5-12份    生牡蛎5-15份

板蓝根15-35份  土茯苓15-35份   蒲公英15-35份   丹参10-20份

制大黄5-10份    广郁金10-18份    茵陈蒿15-35份     辽五味子1.5-10份

鸡骨草9-18份    白茅根10-35份    炒川楝子3-10份    延胡索3-9份

甘草3-8份。

本发明药物的配制方法:

先将每味中药去杂后分别干燥,继而用粉碎机粉碎成细末,然后用80-100目筛过筛称量配齐,此时把蜂蜜置锅中煮沸至温度115℃,再把炼好之蜜的温度降至60-70℃为宜,最后用占药粉总量80-90%的蜂蜜与药粉调和揉匀成丸剂。

本发明药物的优选范围是(用量为重量份):

党参11-23份       炒白术9-15份      醋柴胡7-33份     赤芍6.5-13份

炒白芍6.5-13份    当归7-16份        制半下5.5-11份   生牡蛎6-13份

板蓝根16-33份     土茯苓16-33份     蒲公英16-33份    丹参11-18份

制大黄5.5-9.5份   广郁金10.5-17份   茵陈蒿16-34份    辽五味子1.8-9份

鸡骨草9.5-17份    白茅根11-33份     炒川楝子4-9份    延胡索4-8份

甘草4-7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比(用量为重量份):

党参15份    炒白术10份   醋柴胡25份   赤芍9份       炒白芍9份

当归15份    制半下8份    生牡蛎12份   板蓝根25份    土茯苓30份

蒲公英30份  丹参15份     制大黄8份    广郁金12份    茵陈蒿30份

辽五味子8份 鸡骨草15份   白茅根25份   炒川楝子6份   延胡索6份

甘草5份。

药理作用:本发明的优点是纯中药按照传统工艺制备,可靠有效,在诸位药中,根据中医药典和理论,均为无毒副作用,也没有配伍方面的禁忌。本配方具有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滋阴潜阳、活血化淤之功能。党参,性甘平,补中益气生津;白术味苦甘性温,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治脾胃虚弱虚胀、黄疸;柴胡,味苦,入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利胆,治胸满胁痛;赤芍,入肝脾经,具有行淤、止痛、凉血、消肿之功能;白芍入肝脾经,味苦酸、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治胸腹胁肋疼痛;当归,味甘,性温,具有补血行血之功效;半下,入肝脾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生牡蛎,味咸涩,入肝肾经,具有敛阴潜阳、软坚化痰之功效;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土茯苓,入肝胃二经,具有解毒除湿之功效;蒲公英,味苦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之功效;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淤,清热除烦之功效;大黄,味苦寒,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淤血、治阳黄、水肿等能降低转氨酶;广郁金,具有行气解郁,凉血破淤,治胸腹胁痛;茵陈蒿,入肝肾二经,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五味子,味酸性温,入肺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之功效,并能降低转氨酶;鸡骨草,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治黄疸肝炎、传染性肝炎,具有消黄疸、恢复肝功能之作用;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小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肿,黄疸;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胃小肠经,具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之功效;延胡索,入肝胃经,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之功效。

该药物的应用方法:丸剂为冲服,每天20-30克,分早晚二次温水冲服,连服三个月为1疗程,2-3个疗程治愈。忌烟忌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其组成按重量分为:

党参12份   炒白术10份   醋柴胡20份    赤芍8份      炒白芍8份

当归9份    制半下7份    生牡蛎12份    板蓝根30分   土茯苓18份

蒲公英18份    丹参12份    制大黄6份    广郁金12份    茵陈蒿25份

辽五味子5份   鸡骨草12份  白茅根15份   炒川楝子6份   延胡索5份

甘草6份。

其制作方法:

先将每味中药去杂后分别干燥,继而用粉碎机粉碎成细末,然后用80-100目筛过筛称量配齐,此时把蜂蜜置锅中煮沸至温度115℃,再把炼好之蜜的温度降至60-70℃为宜,最后用占药粉总量80-90%的蜂蜜与药粉调和揉匀成丸剂。

该药物的应用方法:

丸剂为冲服,每天20-30克,分早晚二次温水冲服,连服三个月为1疗程,2-3个疗程治愈。忌烟忌酒。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丸剂,属蜜丸,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黄疸和预防肝病的中药,由党参、炒白术、醋柴胡、赤芍、炒白芍、当归、制半下、生牡蛎、板蓝根、土茯苓、蒲公英、丹参、制大黄、广郁金、茵陈蒿、辽五味子、鸡骨草、白茅根、炒川楝子、延胡索、甘草共21味中药组成,该药物制作方法是按照传统中药蜜丸的制作程序进行的,该药物具有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之功能;能较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