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5624593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3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44098.4

申请日:

2011.05.31

公开号:

CN102302288A

公开日:

2012.01.0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47C 21/00申请公布日:2012010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7C 21/00申请日:20110531|||公开

IPC分类号:

A47C21/00; A47C29/00

主分类号:

A47C21/00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发明人:

吴锋; 俞梦孙; 杨军; 曹征涛; 苗毅; 王彬华; 杨海平; 周玉彬; 成奇明; 张信民

地址: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代理人:

卢业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床面的床头一侧设有可罩住人体头部和上半身的折叠式睡眠帐,张开状态的睡眠帐靠着床头的一侧将床面的床头及其周围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对着床尾的一端为立向的开口端面,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睡眠帐外设有通过管路与睡眠帐内腔连通、并带有调节阀的供氧装置。使用时,通过供氧装置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利用充氧形成的睡眠帐内外的压力差,通过透气吊帘的泄漏作用降低帐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本发明可对初入高原者及常驻人员、处于高海拔地区的人员提供一个可调控的、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其睡眠质量;同时还可通过调节降低帐内含氧量,使这些人员能在睡眠过程中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减少各种高原反应。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床面的床头一侧设有可罩住人体头部和上半 身、 向着床尾的一端为开口状的由支撑杆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柔性帐面组成的折叠式睡眠 帐, 张开状态的睡眠帐靠着床头的一侧将床面的床头及其周围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对着床尾的一端为立向的开口端面, 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5), 睡眠帐外设有通过管路 与睡眠帐内腔连通、 并带有调节阀 (61) 的供氧装置 (6)。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折叠式睡眠帐是由若干 与床面相互垂直、 纵向平行排列的倒 U 形拱形支撑杆 (2) 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的柔性帐面 (3) 组成的拱形蓬, 位于床头一侧的拱形蓬端口用不透气的材料封闭, 并与床头相对固定, 张开状态的拱形蓬两侧下部的支撑杆下端分别与床面两侧的轨道 (7) 滑动配合连接, 将床 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对着床尾一侧的拱形蓬立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折叠式睡眠帐由若干拱形 支撑杆 (2) 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的柔性帐面 (3) 组成, 拱形支撑杆两侧的下端分别与装在 床面中部两侧的枢轴 (9) 铰接, 张开状态睡眠帐的拱形支撑杆 (2) 通过转动从床头向床尾 方向依次展开, 靠着床头一侧的首端拱形支撑杆 (2a) 贴在床头和床头两侧的床面上, 将床 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转向床尾方向的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被定位件 (10) 固定于与床面 相对垂直的状态, 该拱形支撑杆与床面围成的立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拱形支撑杆最少 有一根是空心管状, 所述的供氧装置与该空心管状支撑杆内腔连通, 该空心管状支撑杆管 壁上分布有若干通向睡眠帐内腔的出氧孔。
5: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睡眠帐内装有氧气 和 CO2 气体浓度测量装置。
6: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高原睡眠装置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含下述内 容: (1)、 将由若干支撑杆和装在其上的柔性帐面材料组成的折叠式睡眠帐张开, 人体的上 半身躺进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的睡眠帐内, 并用透气吊帘将人体穿过的睡眠帐对着床 尾一侧的立向开口端面相对封闭, 在躺在床面上的人体上半身部位形成一个供睡眠者呼吸 的相对封闭的空间 ; (2)、 通过位于睡眠帐外的供氧装置向睡眠帐内供氧, 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 ; (3)、 利用充氧形成的睡眠帐内外的压力差, 通过透气吊帘的泄漏作用降低帐内的人体 呼出二氧化碳的浓度。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高原睡眠装置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向睡眠帐内供氧时, 供 氧装置将氧气输入到睡眠帐的一根或多根空心管状的支撑杆内, 然后通过空心管状支撑杆 上的多个出氧孔向睡眠帐内输送氧气。

说明书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一种用于改善高原睡眠的装置及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睡眠帐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原睡眠障碍是初入高原人员高原不适的重要体现, 也是判断初入高原人员能否 尽快适应高原环境的关键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个体需求, 保证初入高原人员睡眠质 量, 并可逐步缩短适应高原环境的时间, 减少各种高原反应的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高原睡眠装置为 : 在床面的床头一侧设有可罩住人体头部和上半身、 向着 床尾的一端为开口状的由支撑杆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柔性帐面组成的折叠式睡眠帐, 张开 状态的睡眠帐靠着床头的一侧将床面的床头及其周围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对着床尾 的一端为立向的开口端面, 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睡眠帐外设有通过管路与睡眠帐内 腔连通、 并带有调节阀的供氧装置。
     进一步的, 所述的折叠式睡眠帐是由若干与床面相互垂直、 纵向平行排列的倒 U 形拱形支撑杆 2 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的柔性帐面组成的拱形蓬, 位于床头一侧的拱形蓬端 口用不透气的材料封闭, 并与床头相对固定, 张开状态的拱形蓬两侧下部的支撑杆下端分 别与床面两侧的轨道滑动配合连接, 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对着床尾一侧的拱形蓬立 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又一方案是 : 所述折叠式睡眠帐由若干拱形支撑杆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的柔性帐 面组成, 拱形支撑杆两侧的下端分别与装在床面中部两侧的枢轴铰接, 张开状态睡眠帐的 拱形支撑杆通过转动从床头向床尾方向依次展开, 靠着床头一侧的首端拱形支撑杆贴在床 头和床头两侧的床面上, 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转向床尾方向的末端拱形支撑杆被定 位件固定于与床面相对垂直的状态, 该拱形支撑杆与床面围成的立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 吊帘。
     再进一步的, 所述的拱形支撑杆最少有一根是空心管状, 所述的供氧装置与该空 心管状支撑杆内腔连通, 该空心管状支撑杆管壁上分布有若干通向睡眠帐内腔的出氧孔。
     本发明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下述内容 :
     (1)、 将由若干支撑杆和装在其上的柔性帐面材料组成的折叠式睡眠帐张开, 人体 的上半身躺进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的睡眠帐内, 并用透气吊帘将人体穿过的睡眠帐对 着床尾一侧的立向开口端面相对封闭, 在躺在床面上的人体上半身部位形成一个供睡眠者 呼吸的相对封闭的空间 ;
     (2)、 通过位于睡眠帐外的供氧装置向睡眠帐内供氧, 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 ;
     (3)、 利用充氧形成的睡眠帐内外的压力差, 通过透气吊帘的泄漏作用降低帐内的 人体呼出二氧化碳的浓度。
     进一步的, 向睡眠帐内供氧时, 供氧装置将氧气输入到睡眠帐的一根或多根空心 管状的支撑杆内, 然后通过空心管状支撑杆上的多个出氧孔向睡眠帐内输送氧气。
     本发明装置可将其折叠起来, 使用时张开, 在躺进睡眠帐的人体头部和上半身部 分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 通过供氧装置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 同时还可通过调整透气 吊帘的透气量使睡眠帐内的 CO2 含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之下。
     本发明装置的进一步方案使供气装置可通过空心管上设置的多个出氧孔向睡眠 帐内供氧, 从而可降低进气噪音, 减小供氧噪音对睡眠的影响
     本发明可对初入高原者及常驻人员, 特别是处于高海拔地区的人员提供一个可调 控的、 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证其睡眠质量 ; 同时还可通过酌情调节降低帐内含氧量, 使这些 人员能在睡眠过程中逐步适应高原环境, 减少各种高原反应。 附图说明
     图 1、 本发明实施例 1 结构示意图 图 2、 图 1 睡眠帐向床头方向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 3、 图 1 实施例与供氧装置连通的空心管状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 4、 本发明实施例 2 结构示意图 ( 省略了供氧装置 6)
     图 5、 图 4 的 A 向视图
     图 6、 图 4 的 B 向视图
     图 7、 图 4 所示实施例 2 睡眠帐向床头方向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1- 床 2- 支撑杆 21- 进氧口 22- 出氧孔 3- 柔性帐面 5- 透气吊帘 6- 供氧装置 61- 调节阀 7- 滑轨 8- 铰链支 撑 9- 枢轴 10- 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图 1- 图 3)
     参见图 1, 本例折叠式睡眠帐打开时的纵向长度大约是纵向床 1 的一半, 其中靠近 床头的一侧将床头及周围相对封闭, 向着床尾的一端是立向的开放端口, 端口上装有透气 吊帘 5, 睡眠帐内装有氧气和 CO2 气体浓度测量装置。
     该折叠式睡眠帐设有若干形状相同、 与床面相互垂直的倒 U 形支撑杆 2, 这些垂直 向的倒 U 形支撑杆纵向平行排列, 其上装有柔性不透气帐面材料 3, 组成纵向可伸缩的拱形 蓬, 位于床头一侧的拱形蓬端口用不透气的材料封闭, 拱形蓬位于床头的一端与床头相对 固定, 对着床尾一侧的立向端口上的透气吊帘 5 通过缝在上边缘的挂环吊在端口上部的横 杆上, 吊帘可沿横杆滑动, 将该端口关闭或打开, 位于拱形蓬两侧下部的支撑杆下端装有滑 轮, 分别滑动配合地嵌入床面两侧的滑轨 7 内, 滑轮可沿滑轨 7 前后滑动, 使睡眠帐张开或 折叠, 相邻拱形支撑杆之间装有可折叠的 V 形铰链支撑 8。
     需要折叠时, 可将其推向床头一侧 ( 图 2), 以很薄形式紧靠床头 ; 也可沿着滑轨纵 向拉伸张开, 使形成的拱形蓬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 图 1), 当拉上透气吊帘 5 时, 就在 床头部分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封闭空间不透气的柔性帐面 3 采用防水尼龙布材料制成, 透气吊帘采用具有适度透气性、 重、 垂、 滑质感较强的纺织布料制作, 透气吊帘下边缘设有双层布料抽花裙边, 以增加布帘 的垂感及顺滑感。拱形蓬两侧帐面的下边缘缝有带抽紧绳的裙边, 用于相对封闭拱形蓬与 滑轨连接处的缝隙。
     见图 1、 图 3, 本例的拱形支撑杆 2 有多根呈空心管状, 睡眠帐外设置的带调节阀 61 的供氧装置 6 分别与各空心管的进氧口 21 连通, 各空心管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睡眠帐内腔 连通的出氧孔 22, 供氧装置向空心管的进氧口 22 输入氧气, 再通过空心管上的出氧孔 22 向 睡眠帐内供氧, 由于是多管道, 多出孔供氧, 从而大大减少了进气噪音。
     使用时, 将折叠式睡眠帐拉开, 人体的上半身躺进床头部分的睡眠帐内, 使睡眠帐 罩住人体上半身, 并将睡眠帐对着床尾一侧端口上的透气吊帘 5 拉开挡住端口, 吊帘下沿 搭在人体上, 睡眠帐在躺在床面的人体上半身部位形成一个供睡眠者呼吸的相对封闭的空 间;
     本例可通过供氧装置 6 向睡眠帐内供氧, 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 ; 供氧装置上的 调节阀 61 用于调节供氧流量, 这样即可通过调节供氧流量以及调节睡眠帐内的含氧浓度, 使帐内氧浓度调节稳定在一定水平或海拔高度上。
     同时利用充氧形成的睡眠帐内外的压力差, 通过透气吊帘的泄漏作用降低帐内的 由睡眠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 使帐内 CO2 水平保持在 2500ppm 以下。
     透气吊帘的透气量可以通过调节透气吊帘 5 的面积, 或者是透气孔大小、 分布密 度等来调节, 也可通过调节透气吊帘的拉开程度产生适当的漏气空隙实现。
     在睡眠帐透气量相对不变时, 还可以通过氧流量与氧浓度的对应关系表推算达到 一定氧浓度时所需要的氧流量。
     供氧装置 7 可以采用氧气瓶、 制氧机, 或大型制氧设备。
     实施例 2( 图 4-7)
     参见图 4, 与实施例 1 不同的是 : 本例睡眠帐由若干呈倒 U 形的拱形支撑杆 2 和装 在其上的不透气的柔性帐面 3 组成, 拱形支撑杆两侧的下端分别与装在床面中部两侧的枢 轴 9 铰接, 张开状态睡眠帐的拱形支撑杆通过转动从床头向床尾方向依次展开, 靠着床头 一侧的首端拱形支撑杆 2a 贴在床头和床头两侧的床面上, 并与床面相对固定, 将床头及其 周围相对封闭, 转向床尾方向的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被定位件 10 定位于与床面相对垂直的 状态, 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与床面围成的立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5( 图 6)。
     展开拱形支撑杆的杆长从靠着床头一侧的首端支撑杆 2a 到向着床尾一侧的末端 支撑杆 2b 依次逐渐缩短 ( 图 4, 图 7)。
     需要折叠时, 可将立起的拱形支撑杆沿两侧的枢轴 9 转动着向床头方面压下 ( 见 图 7), 需要张开时, 将压下的 U 形支撑杆 2 依次拉起, 其侧部呈扇形张开, 即可撑开帐面形成 纵向剖面大致呈四分之一椭圆形的睡眠帐 ( 参见图 4), 此时立起的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与贴 在床面上的首端拱形支撑杆 2a 互成 90 度角, 本例将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定位于立起状态的 定位件 10 是一端与床面铰接, 另一端斜向钩住立起的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的定位拉杆 ( 图 4)。
     上述实施例 1、 2 的支撑杆 2 可采用金属或塑料制作成圆拱形或方拱形。
     本发明还可在床面装上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 ( 如 200610087016.6 专利公开的装置 ), 对睡眠者进行同步生理信号监测。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凡是依 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本发明 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0228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1.04 CN 102302288 A *CN102302288A* (21)申请号 201110144098.4 (22)申请日 2011.05.31 A47C 21/00(2006.01) A47C 29/0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 所 地址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 28 号 (72)发明人 吴锋 俞梦孙 杨军 曹征涛 苗毅 王彬华 杨海平 周玉彬 成奇明 张信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53 代理人 卢业强 (54) 。

2、发明名称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57) 摘要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在床面的 床头一侧设有可罩住人体头部和上半身的折叠 式睡眠帐, 张开状态的睡眠帐靠着床头的一侧将 床面的床头及其周围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对着床尾的一端为立向的开口端面, 开口端面上 装有透气吊帘, 睡眠帐外设有通过管路与睡眠帐 内腔连通、 并带有调节阀的供氧装置。使用时, 通 过供氧装置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 ; 利用充氧形 成的睡眠帐内外的压力差, 通过透气吊帘的泄漏 作用降低帐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本发明可对初 入高原者及常驻人员、 处于高海拔地区的人员提 供一个可调控的、 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证其睡。

3、眠质 量 ; 同时还可通过调节降低帐内含氧量, 使这些 人员能在睡眠过程中逐步适应高原环境, 减少各 种高原反应。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CN 102302289 A1/1 页 2 1.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在床面的床头一侧设有可罩住人体头部和上半 身、 向着床尾的一端为开口状的由支撑杆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柔性帐面组成的折叠式睡眠 帐, 张开状态的睡眠帐靠着床头的一侧将床面的床头及其周围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对着床尾的一端为立向的开口端面, 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

4、(5), 睡眠帐外设有通过管路 与睡眠帐内腔连通、 并带有调节阀 (61) 的供氧装置 (6)。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折叠式睡眠帐是由若干 与床面相互垂直、 纵向平行排列的倒 U 形拱形支撑杆 (2) 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的柔性帐面 (3) 组成的拱形蓬, 位于床头一侧的拱形蓬端口用不透气的材料封闭, 并与床头相对固定, 张开状态的拱形蓬两侧下部的支撑杆下端分别与床面两侧的轨道 (7) 滑动配合连接, 将床 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对着床尾一侧的拱形蓬立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

5、所述折叠式睡眠帐由若干拱形 支撑杆 (2) 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的柔性帐面 (3) 组成, 拱形支撑杆两侧的下端分别与装在 床面中部两侧的枢轴 (9) 铰接, 张开状态睡眠帐的拱形支撑杆 (2) 通过转动从床头向床尾 方向依次展开, 靠着床头一侧的首端拱形支撑杆 (2a) 贴在床头和床头两侧的床面上, 将床 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转向床尾方向的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被定位件 (10) 固定于与床面 相对垂直的状态, 该拱形支撑杆与床面围成的立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5)。 4.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拱形支撑杆最少 有一根是空心管状,。

6、 所述的供氧装置与该空心管状支撑杆内腔连通, 该空心管状支撑杆管 壁上分布有若干通向睡眠帐内腔的出氧孔。 5. 根据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的高原睡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睡眠帐内装有氧气 和 CO2 气体浓度测量装置。 6.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高原睡眠装置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含下述内 容 : (1)、 将由若干支撑杆和装在其上的柔性帐面材料组成的折叠式睡眠帐张开, 人体的上 半身躺进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的睡眠帐内, 并用透气吊帘将人体穿过的睡眠帐对着床 尾一侧的立向开口端面相对封闭, 在躺在床面上的人体上半身部位形成一个供睡眠者呼吸 的相。

7、对封闭的空间 ; (2)、 通过位于睡眠帐外的供氧装置向睡眠帐内供氧, 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 ; (3)、 利用充氧形成的睡眠帐内外的压力差, 通过透气吊帘的泄漏作用降低帐内的人体 呼出二氧化碳的浓度。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高原睡眠装置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向睡眠帐内供氧时, 供 氧装置将氧气输入到睡眠帐的一根或多根空心管状的支撑杆内, 然后通过空心管状支撑杆 上的多个出氧孔向睡眠帐内输送氧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02288 A CN 102302289 A1/4 页 3 一种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一种用于改善高原睡眠的装置及方法,。

8、 具体涉及一种睡眠帐及其使用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原睡眠障碍是初入高原人员高原不适的重要体现, 也是判断初入高原人员能否 尽快适应高原环境的关键指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个体需求, 保证初入高原人员睡眠质 量, 并可逐步缩短适应高原环境的时间, 减少各种高原反应的高原睡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4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 0005 本发明高原睡眠装置为 : 在床面的床头一侧设有可罩住人体头部和上半身、 向着 床尾的一端为开口状的由支撑杆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柔性帐面组成的折叠式睡眠帐, 张开 状态的睡眠帐靠着床头的一侧将床面的床头及其周围围。

9、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对着床尾 的一端为立向的开口端面, 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睡眠帐外设有通过管路与睡眠帐内 腔连通、 并带有调节阀的供氧装置。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的折叠式睡眠帐是由若干与床面相互垂直、 纵向平行排列的倒 U 形拱形支撑杆 2 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的柔性帐面组成的拱形蓬, 位于床头一侧的拱形蓬端 口用不透气的材料封闭, 并与床头相对固定, 张开状态的拱形蓬两侧下部的支撑杆下端分 别与床面两侧的轨道滑动配合连接, 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对着床尾一侧的拱形蓬立 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0007 又一方案是 : 所述折叠式睡眠帐由若干拱形支撑杆和装在其上的不透气。

10、的柔性帐 面组成, 拱形支撑杆两侧的下端分别与装在床面中部两侧的枢轴铰接, 张开状态睡眠帐的 拱形支撑杆通过转动从床头向床尾方向依次展开, 靠着床头一侧的首端拱形支撑杆贴在床 头和床头两侧的床面上, 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转向床尾方向的末端拱形支撑杆被定 位件固定于与床面相对垂直的状态, 该拱形支撑杆与床面围成的立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 吊帘。 0008 再进一步的, 所述的拱形支撑杆最少有一根是空心管状, 所述的供氧装置与该空 心管状支撑杆内腔连通, 该空心管状支撑杆管壁上分布有若干通向睡眠帐内腔的出氧孔。 0009 本发明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下述内容 : 0010 (1)、 将由若干支撑杆。

11、和装在其上的柔性帐面材料组成的折叠式睡眠帐张开, 人体 的上半身躺进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的睡眠帐内, 并用透气吊帘将人体穿过的睡眠帐对 着床尾一侧的立向开口端面相对封闭, 在躺在床面上的人体上半身部位形成一个供睡眠者 呼吸的相对封闭的空间 ; 0011 (2)、 通过位于睡眠帐外的供氧装置向睡眠帐内供氧, 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 ; 说 明 书 CN 102302288 A CN 102302289 A2/4 页 4 0012 (3)、 利用充氧形成的睡眠帐内外的压力差, 通过透气吊帘的泄漏作用降低帐内的 人体呼出二氧化碳的浓度。 0013 进一步的, 向睡眠帐内供氧时, 供氧装置将氧气输入到。

12、睡眠帐的一根或多根空心 管状的支撑杆内, 然后通过空心管状支撑杆上的多个出氧孔向睡眠帐内输送氧气。 0014 本发明装置可将其折叠起来, 使用时张开, 在躺进睡眠帐的人体头部和上半身部 分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空间, 通过供氧装置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 同时还可通过调整透气 吊帘的透气量使睡眠帐内的 CO2 含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之下。 0015 本发明装置的进一步方案使供气装置可通过空心管上设置的多个出氧孔向睡眠 帐内供氧, 从而可降低进气噪音, 减小供氧噪音对睡眠的影响 0016 本发明可对初入高原者及常驻人员, 特别是处于高海拔地区的人员提供一个可调 控的、 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证其睡眠质量 ; 。

13、同时还可通过酌情调节降低帐内含氧量, 使这些 人员能在睡眠过程中逐步适应高原环境, 减少各种高原反应。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本发明实施例 1 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2、 图 1 睡眠帐向床头方向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19 图 3、 图 1 实施例与供氧装置连通的空心管状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4、 本发明实施例 2 结构示意图 ( 省略了供氧装置 6) 0021 图 5、 图 4 的 A 向视图 0022 图 6、 图 4 的 B 向视图 0023 图 7、 图 4 所示实施例 2 睡眠帐向床头方向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1- 床 2- 支撑杆 21- 进氧口 22- 出氧。

14、孔 3- 柔性帐面 5- 透气吊帘 6- 供氧装置 61- 调节阀 7- 滑轨 8- 铰链支 撑 9- 枢轴 10- 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实施例 1( 图 1- 图 3) 0025 参见图 1, 本例折叠式睡眠帐打开时的纵向长度大约是纵向床 1 的一半, 其中靠近 床头的一侧将床头及周围相对封闭, 向着床尾的一端是立向的开放端口, 端口上装有透气 吊帘 5, 睡眠帐内装有氧气和 CO2 气体浓度测量装置。 0026 该折叠式睡眠帐设有若干形状相同、 与床面相互垂直的倒 U 形支撑杆 2, 这些垂直 向的倒 U 形支撑杆纵向平行排列, 其上装有柔性不透气帐面材料 3, 组成纵向可伸缩。

15、的拱形 蓬, 位于床头一侧的拱形蓬端口用不透气的材料封闭, 拱形蓬位于床头的一端与床头相对 固定, 对着床尾一侧的立向端口上的透气吊帘 5 通过缝在上边缘的挂环吊在端口上部的横 杆上, 吊帘可沿横杆滑动, 将该端口关闭或打开, 位于拱形蓬两侧下部的支撑杆下端装有滑 轮, 分别滑动配合地嵌入床面两侧的滑轨 7 内, 滑轮可沿滑轨 7 前后滑动, 使睡眠帐张开或 折叠, 相邻拱形支撑杆之间装有可折叠的 V 形铰链支撑 8。 0027 需要折叠时, 可将其推向床头一侧 ( 图 2), 以很薄形式紧靠床头 ; 也可沿着滑轨纵 向拉伸张开, 使形成的拱形蓬将床头及其周围相对封闭 ( 图 1), 当拉上透。

16、气吊帘 5 时, 就在 床头部分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封闭空间 说 明 书 CN 102302288 A CN 102302289 A3/4 页 5 0028 不透气的柔性帐面 3 采用防水尼龙布材料制成, 透气吊帘采用具有适度透气性、 重、 垂、 滑质感较强的纺织布料制作, 透气吊帘下边缘设有双层布料抽花裙边, 以增加布帘 的垂感及顺滑感。拱形蓬两侧帐面的下边缘缝有带抽紧绳的裙边, 用于相对封闭拱形蓬与 滑轨连接处的缝隙。 0029 见图1、 图3, 本例的拱形支撑杆2有多根呈空心管状, 睡眠帐外设置的带调节阀61 的供氧装置6分别与各空心管的进氧口21连通, 各空心管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睡眠帐内腔。

17、 连通的出氧孔22, 供氧装置向空心管的进氧口22输入氧气, 再通过空心管上的出氧孔22向 睡眠帐内供氧, 由于是多管道, 多出孔供氧, 从而大大减少了进气噪音。 0030 使用时, 将折叠式睡眠帐拉开, 人体的上半身躺进床头部分的睡眠帐内, 使睡眠帐 罩住人体上半身, 并将睡眠帐对着床尾一侧端口上的透气吊帘 5 拉开挡住端口, 吊帘下沿 搭在人体上, 睡眠帐在躺在床面的人体上半身部位形成一个供睡眠者呼吸的相对封闭的空 间 ; 0031 本例可通过供氧装置 6 向睡眠帐内供氧, 提高睡眠帐内的含氧量 ; 供氧装置上的 调节阀 61 用于调节供氧流量, 这样即可通过调节供氧流量以及调节睡眠帐内的。

18、含氧浓度, 使帐内氧浓度调节稳定在一定水平或海拔高度上。 0032 同时利用充氧形成的睡眠帐内外的压力差, 通过透气吊帘的泄漏作用降低帐内的 由睡眠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 使帐内 CO2水平保持在 2500ppm 以下。 0033 透气吊帘的透气量可以通过调节透气吊帘 5 的面积, 或者是透气孔大小、 分布密 度等来调节, 也可通过调节透气吊帘的拉开程度产生适当的漏气空隙实现。 0034 在睡眠帐透气量相对不变时, 还可以通过氧流量与氧浓度的对应关系表推算达到 一定氧浓度时所需要的氧流量。 0035 供氧装置 7 可以采用氧气瓶、 制氧机, 或大型制氧设备。 0036 实施例 2( 图 4-7。

19、) 0037 参见图 4, 与实施例 1 不同的是 : 本例睡眠帐由若干呈倒 U 形的拱形支撑杆 2 和装 在其上的不透气的柔性帐面 3 组成, 拱形支撑杆两侧的下端分别与装在床面中部两侧的枢 轴 9 铰接, 张开状态睡眠帐的拱形支撑杆通过转动从床头向床尾方向依次展开, 靠着床头 一侧的首端拱形支撑杆 2a 贴在床头和床头两侧的床面上, 并与床面相对固定, 将床头及其 周围相对封闭, 转向床尾方向的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被定位件 10 定位于与床面相对垂直的 状态, 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与床面围成的立向开口端面上装有透气吊帘 5( 图 6)。 0038 展开拱形支撑杆的杆长从靠着床头一侧的首。

20、端支撑杆 2a 到向着床尾一侧的末端 支撑杆 2b 依次逐渐缩短 ( 图 4, 图 7)。 0039 需要折叠时, 可将立起的拱形支撑杆沿两侧的枢轴 9 转动着向床头方面压下 ( 见 图7), 需要张开时, 将压下的U形支撑杆2依次拉起, 其侧部呈扇形张开, 即可撑开帐面形成 纵向剖面大致呈四分之一椭圆形的睡眠帐(参见图4), 此时立起的末端拱形支撑杆2b与贴 在床面上的首端拱形支撑杆 2a 互成 90 度角, 本例将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定位于立起状态的 定位件 10 是一端与床面铰接, 另一端斜向钩住立起的末端拱形支撑杆 2b 的定位拉杆 ( 图 4)。 0040 上述实施例 1、 2 的。

21、支撑杆 2 可采用金属或塑料制作成圆拱形或方拱形。 0041 本发明还可在床面装上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 ( 如 200610087016.6 专利公开的装 说 明 书 CN 102302288 A CN 102302289 A4/4 页 6 置 ), 对睡眠者进行同步生理信号监测。 0042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凡是依 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本发明 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302288 A CN 102302289 A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2288 A CN 102302289 A2/3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2288 A CN 102302289 A3/3 页 9 图 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02288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