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550577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86122.1

申请日:

2015.02.16

公开号:

CN104712145A

公开日:

2015.06.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02申请日:20150216|||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02; E04B1/682; E02D29/16; E02B3/16

主分类号:

E04G21/02

申请人: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光强; 范充; 唐宋; 魏超帅; 王李; 陈伟彬; 孟庆龙

地址:

430040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代理人:

李相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包括步骤: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管节接缝处安装一道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在其两侧分别设有预埋式注浆管,并设置多根与所述预埋式注浆管连通的注浆导管;先从第一注浆导管注浆,待与所述第一注浆导管相邻的第二注浆导管与第三注浆导管出浆时,停止注浆,此时封闭第一注浆导管,接着从第二注浆导管和第三注浆导管开始注浆,待与所述第二注浆导管相邻的第四注浆导管和与所述第三注浆导管相邻的第五注浆导管出浆后,封闭所述第二注浆导管和第三注浆导管,随后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根注浆导管出浆后,停止注浆。本发明注浆效果好、浆液利用率高且施工简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管节接缝处安装一道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在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两侧分别设有预埋式注浆管,并在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两侧分别设置多根与所述预埋式注浆管连通的注浆导管;
S2、相邻两根注浆导管之间的间距为5-6m;
S3、选取其中一根注浆导管作为第一注浆导管,先从第一注浆导管注浆,待与所述第一注浆导管相邻的第二注浆导管与第三注浆导管出浆时,停止注浆,此时封闭第一注浆导管,接着从第二注浆导管和第三注浆导管开始注浆,待与所述第二注浆导管相邻的第四注浆导管和与所述第三注浆导管相邻的第五注浆导管出浆后,封闭所述第二注浆导管和第三注浆导管,随后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根注浆导管出浆后,停止注浆,并封闭最后一根注浆导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注浆材料为改性环氧灌浆液。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若中间有个别注浆导管因堵塞无法出浆时,保持压力10-15分钟后,继续进行下一根注浆导管注浆。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每根注浆导管的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1MPa之间。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最后一根注浆导管的注浆压力达到0.6MPa且保持压力3-5分钟无明显降低时停止注浆。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两侧分别设置24根注浆导管。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管节接缝处还设有橡胶条。

说明书

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混凝土构件单个标准管节长180m,由8个长22.5m的节段组成。管节采用两孔一管廊截面形式,宽3795cm,高1140cm,单个管节重量约9000T,8个节段总重72000T;连接如此大的混凝土构件的两个节段处很可能出现漏水,所以浇筑前会在节段截面处安装一圈止水带,但是这并不能做到完全止水的作用,因此会采用注浆进行检测、止水;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方便、有效的注浆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浆效果好、浆液利用率高、施工简单的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管节接缝处安装一道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在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两侧分别设有预埋式注浆管,并在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两侧分别设置多根与所述预埋式注浆管连通的注浆导管;
S2、相邻两根注浆导管之间的间距为5-6m;
S3、选取其中一根注浆导管作为第一注浆导管,先从第一注浆导管注浆,待与所述第一注浆导管相邻的第二注浆导管与第三注浆导管 出浆时,停止注浆,此时封闭第一注浆导管,接着从第二注浆导管和第三注浆导管开始注浆,待与所述第二注浆导管相邻的第四注浆导管和与所述第三注浆导管相邻的第五注浆导管出浆后,封闭所述第二注浆导管和第三注浆导管,随后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根注浆导管出浆后,停止注浆,并封闭最后一根注浆导管。
其中,S3中,注浆材料为改性环氧灌浆液。
其中,S3中,若中间有个别注浆导管因堵塞无法出浆时,保持压力10-15分钟后,继续进行下一根注浆导管注浆。
其中,S3中,每根注浆导管的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1MPa之间。
其中,S3中,最后一根注浆导管的注浆压力达到0.6MPa且保持压力3-5分钟无明显降低时停止注浆。
优选地,S1中,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两侧分别设置24根注浆导管。
其中,S1中,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管节接缝处还设有橡胶条。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管节接缝处安装一道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在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两侧分别设有预埋式注浆管,并在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两侧分别设置多根与所述预埋式注浆管连通的注浆导管;选取其中一根注浆导管作为第一注浆导管,先从第一注浆导管注浆,待与所述第一注浆导管相邻的第二注浆导管与第三注浆导管出浆时,停止注浆,此时封闭第一注浆导管,接着从第二注浆导管和第三注浆导管开始注浆,待与所述第二注浆导管相邻的第四注浆导管和与所述第三注浆导管相邻的第五注浆导管出浆后,封闭所述第二注浆导管和第三注浆导管,随后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根注浆导管出浆后,停止 注浆,并封闭最后一根注浆导管;该方法采用循环式压浆,能做到整个止水带圈内完全充盈着浆液,并且结合浆液固结强度高,渗透性好的特点,完美的做到防水、止水的特点;可以让浆液扩散范围大,对混凝土和止水带注浆效果好;注浆的固结强度高,该方法经济性较好,并且施工也较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的整体布局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第一注浆导管;2:第二注浆导管;3:第三注浆导管;4:第四注浆导管;5:第五注浆导管;6: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7:预埋式注浆管;8:注浆导管;9: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管节接缝处安装一道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6,在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6的两侧分别设有预埋式注浆管,并在所述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6的两侧分别设置多根与所述预埋式注浆管7连通的注浆导管8;该方法对混凝土和止水带注浆效果好;注浆的固结强度高,可以定向定位,注浆浆液全部进入接缝,浆液的利用率高;该方法经济性较好,并且施工也较简单;
S2、具体地,相邻两根注浆导管之间的间距可以为5-6m;
S3、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45MPa后作注浆处理,注浆时采用逐个注浆导管8进行注浆,选取其中一根注浆导管作为第一注浆导管1,先从第一注浆导管1注浆,待与所述第一注浆导管1相邻的第二注浆导管2与第三注浆导管3出浆时(或第一注浆导管1压力至1MPa后),停止注浆,此时用堵头封闭第一注浆导管1,接着从第二注浆导管2和第三注浆导管3开始注浆,待与所述第二注浆导管2相邻的第四注浆导管4和与所述第三注浆导管3相邻的第五注浆导管5出浆后,利用堵头封闭所述第二注浆导管2和第三注浆导管3,随后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根注浆导管出浆后,停止注浆,并封闭最后一根注浆导管。该方法采用循环式压浆,能做到整个止水带圈内完全充盈着浆液,并且结合浆液固结强度高,渗透性好的特点,完美的做到防水、止水的特点。
其中,S3中,注浆材料为改性环氧灌浆液,该材料起始粘度小,渗透能力强,粘结强度和抗压强度高,抗渗性能好。具体地,(1)该材料主要性能指标①粘度:<200mPa.s;②初凝时间:8~24小时;③纯胶体抗压强度:≥40MPa;④压缩变形量:40~60%;⑤粘结强度:>2.5MPa。(2)配合比:穗金科SJK-02改性环氧灌浆液:穗金科SJK-02改性环氧灌浆液为25:2,注浆导管优选共安置24根,并且每个注浆导管的安置距离控制在规范要求的5-6m范围之内,采用逐个循环式注浆,操作简单。采用改性环氧灌浆液起始粘度小,渗透能 力强,粘结强度和抗压强度高,抗渗性能好等特点,能将非常细微的缝隙极好的连接起来,并利用其粘结强度高的特点可以将止水带和混凝土结合起来,起到止水作用。
其中,S3中,若中间有个别注浆导管8因堵塞无法出浆时,保持压力10-15分钟后,继续进行下一根注浆导管8注浆。
其中,S3中,每根注浆导管8的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1MPa之间,注浆持续时间宜控制在7~15分钟。
其中,S3中,最后一根注浆导管8的注浆压力达到0.6MPa且保持压力3-5分钟优选5分钟无明显降低时方可停止注浆。若出浆口没有顺利流出浆液,可加大注浆压力,但压力不应超过1MPa。全部灌浆完成后,根据引出外露导管浆液的液面高低,确定是否需二次灌浆。
其中,S1中,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管节接缝处还设有橡胶条9,所述橡胶条9遇水可膨胀,从而当浆液注进接缝中时,所述橡胶条9膨胀后可较好地将接缝封闭,从而起到较好的密封止水效果。
本发明注浆效果好,浆液的利用率高;而且经济性较好,施工也较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注浆方法,其包括步骤: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管节接缝处安装一道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在其两侧分别设有预埋式注浆管,并设置多根与所述预埋式注浆管连通的注浆导管;先从第一注浆导管注浆,待与所述第一注浆导管相邻的第二注浆导管与第三注浆导管出浆时,停止注浆,此时封闭第一注浆导管,接着从第二注浆导管和第三注浆导管开始注浆,待与所述第二注浆导管相邻的第四注浆导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