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镁蒸发速度的蒸发方法本发明涉及用于锌-镁合金蒸镀的、在真空中显示升华性
的镁的蒸发方法。
在镁的蒸发作业中,一直采用与铝、铜等不具有升华性金
属同样的电热器和电子束等加热手段。在作业规模很小时,在
钼舟或钨舟等上放置镁,对该舟通电,以电阻加热方式使镁蒸
发。当镁蒸发量大时,则将镁放入坩锅内,通过对坩锅以电热
器或电子束等方式加热使镁蒸发。
然而,镁是在真空中显示升华性的金属,它不经熔融状态
而从保持固体状态下直接升华。为此,即便在加热舟或坩锅中
加热,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固体状态的镁的形状发生变化,
对应于表面积的变化其蒸发速度也发生变化,即使想要改变电
热器和电子束的输出功率而使舟和坩锅的温度改变,从而调整
蒸发速度时,由于蒸发速度的急剧变化,舟和坩锅的温度赶不
上蒸发速度的变化,因此实质上蒸发速度是不可能调节的。
为了精确地控制蒸镀膜厚和蒸镀速度从而使镁的蒸发速度
恒定或边控制边使镁蒸发时,也有人使用溅射蒸镀法。由于在
溅射蒸镀法中所投入的电力只有10%以下用于蒸发,其能源的
利用效率非常低。从此点出发,为了维持镁的高蒸发速度而且
使其恒定蒸发,有必要使镁从熔融状态蒸发。
例如,象铝和铜那样的经过熔融状态而蒸发的物质,为了
使蒸发材料熔融,其蒸发面由坩锅等容器的内表面决定,从而
使蒸发面积保持恒定。为此,当调整电热器和电子束的输出功
率而使容器的温度恒定时,就能使蒸发速度恒定了,也容易以
良好控制性使蒸发速度变化。在蒸发镁时,如这样的蒸发形态
成为可能,就可期待对其蒸发量进行高精度控制。
本发明就是应这种要求而提出的。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镁蒸发速度的镁的蒸发方
法。该方法能使镁在熔融状态下蒸发,高精度地调节镁的蒸发
量并且在蒸发速度不变下稳定地进行蒸镀。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镁蒸发速度的镁的蒸
发方法,该方法能防止发生由聚集和喷溅所致的蒸发膜缺陷,
以及提高蒸镀效率。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设有开口部的容器内加入镁
,将容器内的温度加热到670℃以上,使所产生的镁蒸气充满
于容器内,使镁蒸气从开口部喷出,此时,由于容器内部形成
蒸满镁蒸气的高压状态,所以能使作为蒸发源的镁维持熔融状
态,因此,能高精度地调节镁的蒸发量;在开口部的出口设有
反射板,将此板加热到500℃以上时能更加精确地调节镁的蒸
发量;在从开口部起到基板之间设有导管,并将此导管加热到
500℃以上;当容器配置在真空气氛或减压氢气氛中时,制定
能满足:W1/W2<0.6×(PMg/V3和W1/W2<0.04×PMg条件,在
该条件下加热蒸发用容器使镁蒸发,其中,W1代表蒸发容器的
开口面积(mm2),W2代表蒸发面积(mm2);镁的蒸气压为PMg(托)
、真空度为V(托)。从而在有真空或氮气分下也能高精度地调
节镁的蒸发量,并能防止发生由聚集和喷溅所致的蒸发膜缺陷
。从而本发明目的就完全实现了。
本发明具有良好效果:根据本发明方法使镁在熔融状态蒸
发,则可进行蒸发速度不变而稳定的蒸镀。又由于使用反射板
和导管,可防止聚集和飞溅所致蒸镀膜的缺陷。如使用导管还
可直接将镁蒸气引导到基板,因此,基板的位置可自由选择,
并使未蒸镀到基板上的无效镁蒸气减少,因此,蒸镀效率非常
高。当根据镁的蒸发面积、蒸气压和真空度之间的关系调整蒸
发用容器的开口面积时,则可防止氧化膜和反应生成物膜在熔
融镁表面上生成以及飞溅的发生,使镁从熔融状态稳定地蒸发
。为此,能使蒸发速度不变地稳定地蒸发。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是按照本发明使镁蒸发时所使用的蒸发容器之一例;
附图2示出具有反射板的蒸发容器;
附图3示出具有导管的蒸发容器;
附图4示出具有内藏整流板的导管的蒸发容器;
附图5示出设有带开口部的导管的蒸发容器;
附图6示出用挡板调节开口部开度的蒸发容器;
附图7示出在真空气氛下蒸发速度的时效变化;
附图8示出在减压氮气氛下蒸发速度的时效变化。
在具有开口部的容器内加入镁,加热使容器内的温度到670
℃以上,使镁蒸发,镁的蒸气充满容器内,使容器内的压力与
镁的蒸气压相等或近似,因此,在镁上与镁蒸气压相同的压力
层就变厚。由于生成这样的层,即使在真空中,镁也不具有升
华性,并可在熔融状态下进行蒸发。为了使镁熔融,人们认为
在镁上与镁蒸发压相同的压力层厚度需在1mm以上。这样一来,
由于使镁从熔融状态蒸发,所以蒸发速度不变稳定地进行蒸发。
在附图1所示那样具有开口部8的容器1内加入镁,用加热器
2加热,使容器1内的温度升到670℃以上。所发生的镁蒸气充
满于容器1内,使容器内的压力与镁的蒸气压相等或近似。结果
,镁即使在真空中也能失去升华性而形成熔融状态。
镁的蒸气压在例如温度700℃时约为7托。在容器内即使有
其它气体存在时,在进行蒸发镁的容器内也几乎全充满镁蒸气。
只要能满足容器内的压力与镁蒸气压相同或近似的条件,
开口部的大小可任意选择。开口部的形状宜就各自的目的而选
择圆形、缝状等。开口部的位置不仅是在容器的上方,只要比
镁的位置高,在侧面任意的位置也好。在附图1中所示的开口
部8位于容器上方。
为了防止由温度变动所引起的凝固并且防止由于凝固所引
起的蒸发速度的变动,有必要使容器内镁的温度在670℃以上。
蒸镀真空槽的真空度并不予以限制,但当在减压气体气氛
下蒸发时,该气体必须对镁是惰性的,并且,全压力必须小于
镁的蒸气压。如果气体对镁有活性时,气体进入容器内,即便
有少量的侵入量也能在镁表面形成化合物膜(反应膜),它们往
往抑制蒸发;如其全压力大于镁蒸气压时,从开口部就喷不出
镁蒸气了。
当镁蒸气从开口部出来到容器外时,由于是在真空中,所
以因为断热膨胀的缘故,在开口部8的出口处镁蒸气结合起来
而发生聚集。特别是镁蒸气从开口部喷出的量多时,可发生大
量的镁聚集。此聚集物也有达到100μm以上的,当欲制得数微
米厚的蒸镀膜时,此聚集物就形成大障碍。
当将容器在高温过度加热时,熔融镁就发生突然沸腾,有
时就发生飞溅。飞溅物有的可达数毫米左右,当它从开口部溢
出时就能使蒸镀膜产生大缺陷。如附图2所示那样,在开口部的
出口设有加热的反射板4,这种聚集物和飞溅物冲突在该反射板
上,通过再度使其蒸发就可成为原子状的蒸气。因此,可防止
由聚集和飞溅为起因所发生的蒸镀膜缺陷。
作为反射板4,用碳或铁等制成,只要聚集物和飞溅物过不
去,其形状可任意。为使镁不蒸镀和堆积于反射板4上并完全
蒸发,必须将反射板4加热到500℃以上。
通过在开口部8设有如附图3所示的可加热导管5,可以将
镁输送到配置着基板的任意位置。此时,由于将导管5加热到
500℃以上,从而防止在导管内蒸镀和堆积镁。当聚集物和飞
溅物冲突在导管5上时,依据与反射板相同的原理而被消灭。
然而,当导管5的截面与其长度比较大时,聚积物和飞溅物就
可通过。此时,附设有如附图2所示的反射板4;还可附设如附
图4所示那样在导管内配置有整流板7,则可使镁的蒸镀均匀化。
然而,在镁蒸发之际,若真空气氛中含有H2O、O2及其它
气氛气体时,则H2O、O2及其它气氛气体通过开口部侵入蒸发
容器与活性非常高的镁反应,有时就在镁的表面上生成氧化膜
和反应生成物膜。当氧化膜和反应生成物膜生成时,镁的蒸发
速度就下降。特别是,当真空槽向大气开放时,它们在壁面上
大量附着,即使再度成为真空状态,也由于其脱离缓慢,要从
壁面持续在真空中长时间放出。结果,导致不管在什么样的真
空中也常存在有H2O,在熔融镁表面就生成氧化膜,成为使蒸
发速度下降的原因。作为反应生成物也有氮化物膜。也即,由
于镁是反应性极高的元素,即便是比较惰性的氮,当其大量存
在于真空中时,在熔融镁的表面也会形成氮化镁膜。
当镁的表面生成氧化膜和反应生成膜时,多发生飞溅,即
使氧化膜和反应生成膜不在镁表面上生成,当温度高时在熔融
镁中发生镁蒸气的气泡,由于气泡在熔融镁的表面上破裂也可
发生飞溅,飞溅的发生使蒸发速度改变,难以控制镁的蒸镀附
着量。
为了边抑制飞溅的发生边使镁蒸发,可使用将例如图1所
示的开口部缩小后的容器;或者,使用如附图5所示那样在容
纳容器1的蒸发槽9上连结导管5并在导管5的中途设有开口部10
的装置。
在构成开口部8的上壁安装如附图6所示挡板12,也可控制
处于从熔融状态的镁3的蒸发量。在附图6的例中用埋设于容器
1的温度传感器13检出熔融镁3的温度,对应于检出值也可控制
投入加热器2的电力。当在蒸发槽9上有导入加热器2等用的开
口部时,将含有该开口部的整个面积作为开口面积,使满足上
述条件。
由于使蒸发槽9的开口部8与蒸发槽9中镁的蒸发面积比例
变小,因而提高蒸发槽9内镁蒸气压力。为此,镁蒸气以高速度
和大流量从开口部8流出,从而防止从气氛气体来的气体入侵。
由于提高镁的温度和蒸气压,也可提高蒸发槽9内镁的蒸气压
力,而得到同样效果。当使真空度低时,与蒸发槽9内的压力差
变大,镁蒸气以高速度从开口部8喷出,同样可防止从气氛气体
来的气体入侵。
这样,蒸发槽9中镁的蒸发面积对开口部8的面积比、镁蒸
气压和真空度相互关联地影响镁的蒸发。本发明人在调研中了
解到:通过使W1/W2<0.6×(PMg/V3)的条件得到满足后,从蒸
发槽外来的气体入侵就会消除,在熔融镁3的表面上不发生氧化
膜或反应生成物膜。其中,W1表示蒸发用容器的开口面积(mm2)
、W2表示蒸发面积(mm2)、PMg表示镁的蒸气压(托)、V表示真
空度(托)。结果,可能使镁以恒定速度并且可控性良好地蒸发。
由于不生氧化膜和反应生成物膜,还不发生飞溅,可抑制蒸发
速度的变动。因此,在钢板等长尺寸基板上蒸镀镁时,也能抑
制镁附着量的偏差。
当快速地打开挡板12时,按照W1/W2<0.04×PMg而使开口
面积缩小。因此,防止在镁固化前蒸发槽9内的压力下降。在
其它由于真空度低等原因使蒸发槽9内的压力下降时,由于维持
W1/W2<0.04×PMg的条件,也可保持蒸发槽9内有一定压力以上
的压力,使镁不致固化。更且,由于在蒸发槽9内保持一定压力
以上的压力,也可抑制飞溅的发生。
通过使熔融镁3的温度保持在770℃以下,可抑制在熔融镁
中发生镁蒸气气泡。结果,在不发生飞溅并且稳定的条件下继
续蒸发镁。当熔融镁保持在670℃以上温度时,即使多少有点温
度变动,也不会发生镁固化,可稳定地进行蒸镀。
这样,按照本发明调整蒸发条件时,可防止在熔融镁的表
面上生成氧化膜和飞溅发生,使镁的蒸发稳定化。又可与挡板
12的开闭无关地在熔融状态下使镁蒸发。
实施例1
保持附图1所示蒸发容器形状,使用内径70mm、内高110mm
、孔径(开口部)6mm、壁厚8mm的石墨坩埚使镁蒸发。设定坩埚
温度为720℃,使放置坩埚的真空槽内是1×10-5托的真空气氛
以及有1×10-1托分压N2存在下的真空气氛,在其中,使镁蒸发。
通过直到1×10-5托的真空抽气后导入N2的方法来调节预定气
氛气压。
开始时用挡板将坩埚的开口部盖紧,当坩埚温度达到预定
的720℃后,将挡板打开,对坩埚200mm上方所置的基板蒸镀镁,
对蒸镀速度进行了调研。
蒸镀速度的时间变化如附图7和8所示。附图7和8分别是在
真空气氛下和在减压氮气氛下的蒸发速度的时效变化图。可见
不论在1×10-5托的真空中;还是1×10-1托分压的N2存在的真
空中,其蒸发速度的变动对蒸发速度为0.3μm/秒来说仅为其6%
以下,可几乎无变化地稳定蒸镀。与此相反,当使用开放上方
的坩埚进行蒸发时,蒸镀速度在从0.001到5μm/秒的范围内大
变动,不稳定。
实施例2
对在实施例1所用坩埚上安装如附图2所示反射板4时的效
果进行了调研。使反射板4上就连最冷部位也达到500℃以上。
将坩埚内的压力与实施例1相同地调整到1×10-1托的分压N2气
氛。调研了反射板4对镁蒸发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反射板对聚集物和飞溅物发生的影响
坩埚温度
(℃)
在基板上有无聚集物和飞溅物
有反射板
无反射板
670
无
无
700
无
无
750
无
无
800
无
有
850
无
有
900
无
有
如从表1所见那样,当安装了反射板后,坩埚的温度提高,
即使发生聚集和飞溅,它们与高温的反射板接触也可变成镁蒸
气,因此,在基板上检查不出来有聚集物或飞溅物的附着。当
坩埚温度不到670℃时,镁有时会凝固,因此不能稳定地蒸镀。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所用坩埚上安装如附图4所示的35mm×35mm正方
形截面的导管,从坩埚起向离坩埚一侧350mm、离其上方150mm
的基板6引导镁蒸气,对基板蒸镀镁。使坩埚温度为700℃,在坩
埚内为1×10-5托的真空气氛和有1×10-1托分压氮存在的减压
气氛下进行镁的蒸发。在导管5的中途设有调整镁蒸气流的整
流板7,使蒸镀均匀化。导管的温度即使是最冷部位也在600℃
以上。
坩埚内的压力不管在1×10-5托真空中和有1×10-1托分压
N2存在的真空中,均可得到蒸镀速度在0.5μm/秒±10%以内变
动下的均匀蒸镀面。又由于使用导管,不蒸镀于基板上的无效
镁蒸气减少,与实施例1相比,尽管其坩埚温度低,而镁的蒸镀
速度却提高了。
实施例4
在开口的直径为500mm的铁容器1内(附图6)加入纯度99.9%
的镁,在真空室内使镁蒸发。为了对容器均匀加热,在侧面及上
下安装了加热器2。在容器1内装有作为气氛气体的含N2真空气
氛,依靠N2的导入量和排气速度来调整真空度。又,根据真空泵
的排气速度设定H2O分压为5×10-3托。并且,通过使温度改变,
边调整镁的蒸气量,边使镁蒸发。通过容器1上壁11的更换和挡
板12的开闭来进行调节开口面积。调查了开口面积的变化对镁
蒸发的影响。也调查了挡板12的快速开闭和真空度等的影响。
容器1的开口面积、熔融镁3的蒸发面积、镁的蒸气压、真
空度对熔融镁表面氧化膜的生成、飞溅的发生等的影响示于表
2(本发明例)和表3(比较例)。在表2和3同时示出急速打开挡板
12时镁的状态。
表2蒸发槽的开口面积和蒸发面积对氧化膜生成、飞溅的发生以及蒸发槽内镁的状态的影响(本发明例)
![]()
标号*表示蒸发槽的开口面积/蒸发面积不比1大,因此以>1表示
表3蒸发槽的开口面积和蒸发面积对氧化膜生成、飞溅的发生以及蒸发槽内镁的状态的影响(比较例)
![]()
标号*表示蒸发槽的开口面积/蒸发面积不比1大,因此以>1表示
如表2所示那样,当满足W1/W2<0.6×(PMg/V3)以及W1/W2
<0.04×PMg条件时,不发生氧化膜和飞溅,通常可判断镁是从
熔融状态蒸发的。另一方面,当不能满足W1/W2<0.6×(PMg/V3
)以及W1/W2<0.04×PMg条件中任一个或两者时,则可看到如表
3所示那样有氧化膜生成,发生飞溅和镁固化。从此对比可确认
W1/W2<0.6×(PMg/V3)和W1/W2<0.04×PMg条件的有效性。
实施例5
设容器1开口面积对熔融镁的蒸发面积比为0.01、真空度
为0.01托,其它与实施例4相同,在此不生氧化膜的条件下,使镁
蒸发,就此,调研了熔融镁3的温度和飞溅发生的关系。正如示
出调研结果的表4所见那样,可知熔融镁的温度如在770℃以下
则不发生飞溅。然而,当熔融镁的温度超过770℃时,随温度的
上升发生激烈的飞溅。此时,飞溅的程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大。
表4:熔融镁温度和飞溅是否发生的关系
类别
蒸发容器中熔融镁的温度(℃)
飞溅是否发生
本发明例
670
否
|
680
否
700
否
720
否
740
否
760
否
770
否
比较例
790
是
|
810
是
830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