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装置 本发明涉及安装嵌入建筑物屋顶或侧壁上的避雷装置。
为提供建筑物的避雷设施,惯用的方法是将一竖杆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上,杆的金属远端向上伸入空中,其高度足以达到防止雷击的范围,并且用作阻止雷击的那部份的杆要借助避雷电缆连接到嵌入大地的接地电极上。
然而目前,除了用作雷击阻止部份的伸长杆系统外,还采纳利用避雷针作为雷击阻止部份的水平避雷针系统和网状物避雷针系统。例如,在这些系统中,要将许多避雷针安装在建筑物的混凝土屋顶层,混凝土壁,ALC板壁,砖壁等上,而且避雷针必须安装在这些位置处。
在许多情况下,大型建筑物的屋顶面积宽阔、平坦,要对其加以有效的利用,此种地方可用作锻练场所或停车场。在这些地方,因有行人走过或车辆开过,故必须将避雷针安装得不防碍人和车的行走。
一种安装设想涉及将避雷针的大部分直接嵌入混凝土层。然而,在此种安装情况下,由于避雷针(铜质)和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的不同,由于这些材料不能彼此粘合,则在安装完成后混凝土会裂开,避雷针会上升露出。这会防碍行人及车辆地移动,并且在这些情况下,会出现漏水,建筑物难于维护,外观变得难看。克服上述缺点的安装程序昂贵,因而是不实用的。
在一项公开号为5-161239的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中已提出过一种嵌入式避雷装置,其目的是防止按照上述方式嵌入的避雷装置出现的混凝土裂开及避雷装置上升露出的现象。如图17所示,为了通过将避雷装置沿予定长度嵌入建筑物屋顶的方式将其安装,该避雷装置是由线夹57构成的,其延伸成有S形的截面且有暴露于建筑物屋顶51的表面52的顶部53和在弯曲壁54内夹持即为避雷针的电缆55的夹持部56。该S形的弯曲部分用作电缆夹持部56。当该装置嵌于建筑物的屋顶51时,电缆55被存放在连在一起形成予定长度的线夹57的夹持部份56内并固定住,只有顶部53暴露在屋顶51的表面52,而避雷装置的大部分,包括夹持部56,则被嵌置于屋顶51的表面之下。
在如上公开的实例中,既使嵌入的电缆不直接接触屋顶材料的混凝土或沥青,因而没有因电缆和混凝土性质不同所造成的影响,线夹57的顶部53也暴露在屋顶表面52上。因为所嵌入的避雷装置的顶部是暴露的,即使该部分是圆的也无助于事只会干扰在该区域的行人及车辆的行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软管,使得避雷针可安装在屋顶的软管中,而屋顶是由在建筑物的防水混凝土层中含有软管的压制混凝土构成的或是由处在建筑物的混凝土层的防水压制砂浆或养护片上含有软管的压制混凝土构成的,并且使所安装的避雷针与屋顶表面齐平,因此不影响屋顶的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连接多个上述避雷针的连接装置,以对受闪电雷击的所要求的部位提供保护。
图1是本发明的避雷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软管的透视图;
图2是另一软管实例的剖面图;
图3是又一软管实例的剖面图;
图4是方形避雷针的剖面图;
图5是另一方形避雷针的剖面图;
图6是筒形避雷针的剖面图;
图7是另一筒形避雷针的透视图;
图8是三角形避雷针的剖面图;
图9是构成为倒T形的避雷针的剖面图;
图10是另一筒形避雷针的剖面图;
图11是插入及固定于软管的避雷针的透视图;
图12是连接避雷针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3是用于有方向变化处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4是说明当采用方向变化连接器时避雷装置是如何连接的说明简图;
图15是展示本发明的避雷装置装于屋顶时的说明简图;
图16是避雷装置装于屋顶时的说明简图;
图17是展示惯常嵌入式避雷装置的说明简图。
现参照附图介绍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软管的透视图,图2和图3是示意图,示出了这样的软管,其中插有避雷针的软管部分构形得可以接纳不同形状的避雷针。
在图1中,软管1借助挤压树脂品,例如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整体地形成一予定的长度,以限定一内部空间,使得其在宽度方向是柔性的。更具体来说,水平向外凸出的台肩3a形成在支承件2的下部,而支承件2是软管1的上面部份,整体地竖向构于台肩3a的外侧端的底部份3从两侧夹持着管安装件10。支承件2的上端以直角沿其彼此相对的方向折叠,形成水平部份4。一纵向开口5几乎形成在沿宽度线的水平部份4的中央。纵向隔壁6竖向设置,彼此相对,且在水平部份4表面之下,使开口5为其中央。底板6a将隔壁6的下部封起,从而提供一个用于插入避雷针的封闭空间7,从软管1的支承2向外伸出的台肩3a也向内延伸,从面形成架形部份8,用于接纳管安装件10。借助一起利用管安装件接纳部份8和台肩3a,软管1可精确地安装在管安装件10上。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其内插入避雷针的封闭空间7的截面形状是矩形,但并不限于此形状,其它形状也可。用于插入避雷针的该封闭空间7的形状设计得与要插入的避雷针的形状相协调。对避雷针稍后再作介绍。
示于图2和图3中的软管1是有用于插入避雷针的不同形状封闭空间的其它实例。与图1中所用的相同的标号也用来表示在图2和图3中的相应或相同的部份。在图2中所示的封闭空间7有圆形截面7a,其与软管1形成整体,使得封闭空间7的顶部与软管1的开口5相通。图3的封闭空间7有三角形截面7b,当其与软管1结成整体时使得封闭空间7的顶部与开口5相通。
在图2和图3的实例中,多个突出体3b设于软管1的底部3的内、外两侧,而且底部3的远端削尖得象箭头。因此,底部3可插入管安装件10中,以便用管固定砂浆和压制混凝土固定住底部部分。
图4-11是示意图,展示有给定长度的避雷针11和用来连接避雷针11的连接工具。示于图4-图9的避雷针的实例彼此不同。在图4-图9所给予的对其解释中,在先所用的相同的标号也用来表示相应的或相同的部分。
在图4中,避雷针11包括可插入软管1的表面上的开口5内的闪电接收部分12和可插入封闭空间7的有矩形截面的中空底部13。封闭空间7有与软管1形成整体且形成在其内部的几乎为矩形的截面而且向上和向下均可变形。在图5的实例中,像图4所示的要插入几乎为矩形的封闭空间7的几乎为矩形的避雷针11,其底部13的底被局部切开,使得其在宽度方向是可变形的。
图6,7,10所示实施例是要插入上述筒形封闭空间7的避雷针。在这些避雷针的每一个中,底部13是空的,具有几乎环形的截面,其底局部切去,使得沿其宽度线方向是可变形的,而且闪电接收部份12形成得可插入设于软管1顶面的开口5中。示于图7的避雷针11是实心的,在一端或两端带有圆形截面,一筒形孔14形成为予定的深度,使得一连接器可插入其中。图8为带有闪电接收部份12和几乎为三角形中空底部13的避雷针11,图9为带有闪电接收部份12和几乎为倒T形中空底部13的避雷针11。这些避雷针11可有效地插装入示于图3的有几乎为三角形截面的封闭空间7的软管1中。
上述各种避雷针11的闪电接收部份12的高度可调,以便当接收部份12插入开口5时(开口5纵向地形成在软管1的顶面沿宽度线的中央),接收部份12的顶部将几乎与软管1的表面齐平。
举例来说,为了将有几乎为矩形截面的避雷针11插入具有几乎为矩形截面的封闭空间7,则将避雷针11的接收部份12装入形成于软管1顶表面的开口5中,而将有几乎为矩形截面的避雷针11的底部份13插入具有几乎为矩形截面的封闭空间7中。借此提供避雷装置(见图11)。因为避雷针11可上、下或沿宽度线而变形,则避雷针11的插入工作可顺利完成。另外,当需要将多个避雷针11连在一起时,则可利用连接器17(见图12)完成此种连接工作,因连接器17构形得可插入避雷针11的中空部分而且其中切缝16竖向地或水平地在一端或在两端仅形成所需长度距离。对于具有圆形截面的实心避雷针11,则用圆形连接器且其也可用于中空避雷针11。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形式,为了在屋顶上安装,准备软管1,其中避雷针11插入在内部形成的封闭空间7中。将防水片21铺在建筑物的屋顶混凝土层20上,再将由泡沫聚乙烯制成的且有予定长、宽尺寸的管安装件10装在其上。将保护性泥浆22浇覆在防水片21上,而将插有避雷针11的软管1的管安装件接收部分8安装在管安装件10上。借助将设于底部3内部的多个突出部3b插刺入管安装件10而将接收部份8固持住,因此,软管1可牢牢地安装在管安装件10上。在适当地方填置管固定沙浆23来将管安装件10固定在软管1上,再将压制混凝土24铺在保护性沙浆22和管固定沙浆23上,直至其几乎与软管1的表面齐平为止,因而屋顶精加工面25得以完成。此时,如上所述,插入软管1的避雷针11的闪电接收部份12的顶表面也与该屋顶精加工面25的表面齐平。
根据本发明,由于插入软管1的避雷针11的表面几乎与屋顶精加工面25齐平,所以既使各种设施被安装在屋顶上,避雷针11也不防碍行人及驱动车辆。本实施例的避雷针11设于软管1的内部。使软管成为可吸收因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膨胀和收缩的部件是很重要的。在本实施例中,经深入的研究,该改进的软管可用作能吸收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的软管及用作避雷针,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因为本发明的避雷装置应安装在屋顶上占约10米正方面积以确保不受雷击,因此安装在上述管安装件10上的各避雷装置必须连在一起。改变各避雷装置方向的接头30(见图13)有矩形基部31和从一对相对侧壁向下延伸且用于管安装件10的支承件32。各孔35要以所要求的形状和予定的尺寸构成,使得各连接器33的端部可经该孔35插入基部31的侧壁上的各个适当的位置上。每一个插入孔35的连接器33的形状与插有连接器33的避雷针11的底部13的中空部份的形状一样。切缝34,34′距连接器33的一端有予定的深度,以使连接器33成为柔性的。
为了采用用于改变方向的接头30来连接本发明的避雷装置,须使覆盖在管安装件10上的接头30的基部31布置得使其与连接部份相对应,这样,从基部31的相对侧壁向下延伸的支承件32就持固住管安装件10,因此接头30便被安装在安装件10上。避雷装置安装在连接器33上,连接器33的一端与接头30的基部31上的孔35啮合,避雷装置的避雷针11插入软管1中,而软管啮合并安置在管安装件10上。与此同时,连接器33装入避雷针11的中空部份。其后便完成一个连接。当要在四个方向上连接上避雷针11时,只需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图14是在四个方向上将各避雷针11连在一起的实例的示意图。选择性地改变装于接头30的连接器33的数量,便可实现三个方向的连接或二个方向上的连接。
图16是本实施例的避雷装置A装于建筑物屋顶上的示意图。在本例中,避雷装置A连接得可包括带有纵线a和横线b的10m方形区域,其中每一线长为10m。多个包括有10m方形区域的这样的装置A连续地安装在屋顶。各接地导体40与相应的避雷装置A相连,它们的终端接地。如前所述,因安装在屋顶的避雷装置A的顶面与屋顶的表面齐平,所以车辆通过入口41到屋顶上及在其上行走都没有问题,此处入口41与作为停车区域的屋顶相通。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将避雷装置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作了说明,但本发明除了可装于屋顶外还可装建筑物的墙壁上。此时,因为避雷装置不从壁面伸出,所以它不会给建筑物造成难看的外观。
虽然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说明,但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仅是作为例子,因此本发明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如后附权利要求所述,并不受限于对实施例所给予的描述。因此,与权利要求相一致的任何修改或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