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4543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87418.5

申请日:

2014.06.24

公开号:

CN104129004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29B 7/10申请公布日:201411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B 7/10申请日:20140624|||公开

IPC分类号:

B29B7/10

主分类号:

B29B7/10

申请人:

特拓(青岛)轮胎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红卫; 郑昆; 付承文; 陈松; 袁金琪; 顾培霜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银川东路7号2号楼2单元2203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工艺技术,该技术基于密炼机加开炼机炼胶系统和自动生胶准备系统,采用小胶块,分段投料,变转速,变压力,温度排胶等工艺控制手段进行胶料混炼。本发明可在保证混炼胶质量的前提下,将传统密炼机填充系数,由一般的65-75%提升至85%-95%,适用于轮胎制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胶料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工艺技术,该技术基于密炼机加开炼机的炼胶系统和自动生胶准备系统,采用小胶块,分段投料,变转速,变压力,控温排胶,开炼机混炼工艺控制手段进行胶料混炼,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炼机的填充系数为85-9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部分胶料使用平均重量在40-80g,90%胶块的重量小于200g。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10-70rpm变转速工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1-6bar变压力工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控制排胶温度为140-17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采用开炼机混炼工艺,在开炼机上进行400-1200s混炼,充分混匀。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当混炼温度在150℃以下时,采用65-70rpm的转速,压力为5-6bar;当混炼温度达到150℃以上时,采用30-50rpm的转速,压力为2-4bar。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应用于轮胎制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胶料生产过程。

说明书

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轮胎的各种混炼胶,以及用于制造胶料的密炼机加开炼机炼胶系统及工艺设定方法。
在保证混炼胶质量的前提下,将传统密炼机填充系数,由一般的65-75%提升至85%-95%。
背景技术
密炼机即密闭式密炼机,自1916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现已成为现代橡胶工业炼胶工序中重要的炼胶设备。采用密炼机炼胶可极大地降低炼胶工序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缩短炼胶周期并且提高生产效率。我国自1955年开始研制密炼机,至今密炼机制造已形成系列化,其技术水平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随着橡胶改性、工艺革新以及配方技术的进步,密炼机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技术与理念,其中主要围绕转子凸棱的构形与排列的改进设计,从而使其混炼性能也变得更加优良。如同步转子技术、圆筒型(啮合)转子密炼机、剪切啮合式密炼机以及功能转子技术(WFT)等。
但是,由于目前通用的间歇式混炼设备在进行混炼加工时除存在工作不连续外,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随着橡胶轮胎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性的胶料,这些胶料具有温度敏感性而且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水汽。传统密炼机在混炼方法虽采取一些措施,但仍存在炼胶效率低、能耗高以及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困扰着橡胶加工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轮胎生产等大型橡胶企业,在当前世界能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开发新型混炼设备与工艺成为新时代橡胶工业发展的新要求。
结合橡胶行业不断发展的新要求,今年来,国内橡胶行业掀起了橡胶混炼设备及工艺技术革新的新浪潮,例如,串联密炼机技术,一次法炼胶技术等。
然而,不管是传统的间歇式多段混炼技术,还是串联密炼机技术其胶料混炼的主要场所仍然是密炼机,由于密炼机的有效工作容积有限,同时使用的原材料(胶料)均为25-35kg的大块胶料,胶料在密炼机内混炼时必然要经过大块胶破碎成小块胶的过程,密炼机内工作容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保证胶料分散均匀的前提下,混炼过程中密炼机的有效填充系数一般在0.65-0.75之间,对混炼胶生产能力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本发明所提及的混炼工艺技术,是基于上述局限,在新型密炼机加开炼机混炼系统以及自动生胶准备系统等,新型设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工艺步骤,工艺条件,投料方式的优化组合,将胶料的混合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采用小胶块,分段投料,变转速,变压力,温度排胶,开炼机混炼等工艺控制手段进行胶料混炼,打破了传统密炼工艺的技术壁垒,将填充系数由一般的65-75%提升至85%-95%。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混炼技术对混炼胶生产能力的局限性,对胶料生产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混炼胶的生产能力,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其特征在于其工艺由以下组分组成:
1、采用密炼机加开炼机炼胶系统进行胶料混炼。
2、部分胶料使用平均重量在40-80g胶块。(90%胶块<200g)
3、密炼机采用分段投料,多段投料工艺。
4、采用密炼机进行胶料初步混炼。
5、密炼机采用10-70rpm,变转速工艺。
6、密炼机采用1-6bar,变上顶栓压力工艺。
7、密炼机采用140-175℃温度控制排胶工艺。
8、密炼机采用分段投料,多段投料工艺。
9、密炼排胶后,采用开炼机混炼工艺,充分混匀。
其中,所述工艺技术为以下工艺模式:
在使用密炼机加开炼机炼胶系统的情况下,将传统的混炼工艺进行优化,在密炼机混炼时,使用自动生胶准备系统准备的平均重量40-80g的胶块。(90%胶块<200g)替代传统炼胶工艺中35kg/块的原材料胶料进行混炼。充分利用密炼机内空间,同时提高胶料与补强材料的混合速度。
在混炼过程中,采用胶料、补强材料和药品分段投入的混炼工艺,匹配重量,利用密炼过程中,不同材料混合后,混合体积的变化,充分利用密炼机内有效空间,对胶料进行初步混合。
在混炼过程中,通过对转速、上顶栓压力、排胶温度等工艺要点的优化匹配,控制胶料混合效率,控制胶料温升速度,在10-70rpm密炼机转子转速,1-6bar上顶栓压力,140-175℃加料排胶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工艺条件的合理匹配保证胶料、补强材料及药品的初步混合充分完成。
当混炼温度在160℃以下时,采用65-70rpm的转速,上顶栓压力为5-6bar;当混炼温度达到160℃以上时,采用30-50rpm的转速,上顶栓压力为2-4bar。
密炼机初步混炼完成后,胶料在开放式炼胶机上进行降温,混合, 均匀化混合,保证胶料混炼均匀,获得最终产品。
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工艺技术举例:
密炼机有效容积250L
填充容积225L
填充系数90%
混炼工艺设定:
转速:                  70-10rpm  分段变速
上顶栓压力:            1-6bar    分段变压
排胶温度:              140-175℃ 依据配方性质设定
工艺步骤:
加胶料和炭黑→加胶料和药品
→加油料(可选)→升压上顶栓
→升压上顶栓→达到设定温度排胶
→开炼机混炼→混炼完成
性能测试
传统工艺
密炼机有效容积250L
填充容积185L
填充系数74%
胶料比重:1.096g/cm3
工艺设定:

工艺步骤温度时间转速压力加胶料  40 压上顶栓  406保持 30s406升上顶栓  40 加药品和炭黑  40 压上顶栓  406升上顶栓110℃ 40 加油料  40 压上顶栓  406升上顶栓130℃ 40 压上顶栓  406升上顶栓160℃ 40 开卸料门  40 关卸料门  40 

发明工艺
密炼机有效容积250L
填充容积225L
填充系数90%
胶料比重:1.096g/cm3
工艺设定:
工艺步骤温度时间转速压力加胶料和炭黑  50-70 压上顶栓  50-704-6保持 30s50-704-6升上顶栓  50-70 加药品和胶料  40-60 压上顶栓  40-604-6升上顶栓110℃ 40-60 加油料  30-50 压上顶栓  30-504-6升上顶栓130℃ 10-30 压上顶栓  10-301-3升上顶栓160℃ 50-70 开卸料门  50-70 关卸料门  50-70 

工艺步骤传统混炼技术本发明混炼技术混炼时间100100单车体积100116门尼粘度100100炭黑分散100100焦烧时间100102硬度100100

拉伸强度100101撕裂强度100102定伸应力(100%)100100定伸应力(300%)100100

半钢子午线轮胎普通胎侧胶混炼工艺为例。
虽然通过本发明的示例已经进行了前面的描述,但是对本发明做出的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这样和其他的改进及改变应认为落入如本文提出的本发明宽广范围内。因此,尽管本发明已经参照了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其意并不是使具新颖性的产品由此而受到限制,相反,其旨在包括符合上述公开部分、权利要求的广阔范围之内的各种改进和等同修改。

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004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9004A21申请号201410287418522申请日20140624B29B7/1020060171申请人特拓(青岛)轮胎技术有限公司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银川东路7号2号楼2单元2203户72发明人李红卫郑昆付承文陈松袁金琪顾培霜54发明名称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工艺技术,该技术基于密炼机加开炼机炼胶系统和自动生胶准备系统,采用小胶块,分段投料,变转速,变压力,温度排胶等工艺控制手段进行胶料混炼。本发明可在保证混炼胶质量的前提下,将传统密。

2、炼机填充系数,由一般的6575提升至8595,适用于轮胎制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胶料生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004ACN104129004A1/1页21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工艺技术,该技术基于密炼机加开炼机的炼胶系统和自动生胶准备系统,采用小胶块,分段投料,变转速,变压力,控温排胶,开炼机混炼工艺控制手段进行胶料混炼,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炼机的填充系数为859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部分胶料使用平均重量在4080G,90胶块的重量小于200G。3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1070RPM变转速工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采用16BAR变压力工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控制排胶温度为14017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采用开炼机混炼工艺,在开炼机上进行4001200S混炼,充分混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当混炼温度在150以下时,采用6570RPM的转速,压力为56BAR;当混炼温度达到150以上时,采用3050RPM的转速,压力为24BAR。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混炼工艺技术,应用于轮胎制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胶料生产过程。权利要求书CN1041。

4、29004A1/5页3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轮胎的各种混炼胶,以及用于制造胶料的密炼机加开炼机炼胶系统及工艺设定方法。0002在保证混炼胶质量的前提下,将传统密炼机填充系数,由一般的6575提升至8595。背景技术0003密炼机即密闭式密炼机,自1916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现已成为现代橡胶工业炼胶工序中重要的炼胶设备。采用密炼机炼胶可极大地降低炼胶工序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缩短炼胶周期并且提高生产效率。我国自1955年开始研制密炼机,至今密炼机制造已形成系列化,其技术水平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0004近年来,随着橡胶改性、工艺革新以及配方。

5、技术的进步,密炼机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技术与理念,其中主要围绕转子凸棱的构形与排列的改进设计,从而使其混炼性能也变得更加优良。如同步转子技术、圆筒型啮合转子密炼机、剪切啮合式密炼机以及功能转子技术WFT等。0005但是,由于目前通用的间歇式混炼设备在进行混炼加工时除存在工作不连续外,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随着橡胶轮胎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性的胶料,这些胶料具有温度敏感性而且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水汽。传统密炼机在混炼方法虽采取一些措施,但仍存在炼胶效率低、能耗高以及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困扰着橡胶加工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轮胎生产等大型橡胶企业,在当前世界能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因。

6、此,开发新型混炼设备与工艺成为新时代橡胶工业发展的新要求。0006结合橡胶行业不断发展的新要求,今年来,国内橡胶行业掀起了橡胶混炼设备及工艺技术革新的新浪潮,例如,串联密炼机技术,一次法炼胶技术等。0007然而,不管是传统的间歇式多段混炼技术,还是串联密炼机技术其胶料混炼的主要场所仍然是密炼机,由于密炼机的有效工作容积有限,同时使用的原材料胶料均为2535KG的大块胶料,胶料在密炼机内混炼时必然要经过大块胶破碎成小块胶的过程,密炼机内工作容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保证胶料分散均匀的前提下,混炼过程中密炼机的有效填充系数一般在065075之间,对混炼胶生产能力有着较大的局限性。0008本发明。

7、所提及的混炼工艺技术,是基于上述局限,在新型密炼机加开炼机混炼系统以及自动生胶准备系统等,新型设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工艺步骤,工艺条件,投料方式的优化组合,将胶料的混合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采用小胶块,分段投料,变转速,变压力,温度排胶,开炼机混炼等工艺控制手段进行胶料混炼,打破了传统密炼工艺的技术壁垒,将填充系数由一般的6575提升至8595。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混炼技术对混炼胶生产能力的局限性,对胶料生产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发明内容说明书CN104129004A2/5页40009为了提升混炼胶的生产能力,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0010一种提升混。

8、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技术,其特征在于其工艺由以下组分组成00111、采用密炼机加开炼机炼胶系统进行胶料混炼。00122、部分胶料使用平均重量在4080G胶块。90胶块200G00133、密炼机采用分段投料,多段投料工艺。00144、采用密炼机进行胶料初步混炼。00155、密炼机采用1070RPM,变转速工艺。00166、密炼机采用16BAR,变上顶栓压力工艺。00177、密炼机采用140175温度控制排胶工艺。00188、密炼机采用分段投料,多段投料工艺。00199、密炼排胶后,采用开炼机混炼工艺,充分混匀。0020其中,所述工艺技术为以下工艺模式0021在使用密炼机加开炼机炼胶系统的情况下,将。

9、传统的混炼工艺进行优化,在密炼机混炼时,使用自动生胶准备系统准备的平均重量4080G的胶块。90胶块200G替代传统炼胶工艺中35KG/块的原材料胶料进行混炼。充分利用密炼机内空间,同时提高胶料与补强材料的混合速度。0022在混炼过程中,采用胶料、补强材料和药品分段投入的混炼工艺,匹配重量,利用密炼过程中,不同材料混合后,混合体积的变化,充分利用密炼机内有效空间,对胶料进行初步混合。0023在混炼过程中,通过对转速、上顶栓压力、排胶温度等工艺要点的优化匹配,控制胶料混合效率,控制胶料温升速度,在1070RPM密炼机转子转速,16BAR上顶栓压力,140175加料排胶温度的范围内,进行工艺条件的。

10、合理匹配保证胶料、补强材料及药品的初步混合充分完成。0024当混炼温度在160以下时,采用6570RPM的转速,上顶栓压力为56BAR;当混炼温度达到160以上时,采用3050RPM的转速,上顶栓压力为24BAR。0025密炼机初步混炼完成后,胶料在开放式炼胶机上进行降温,混合,均匀化混合,保证胶料混炼均匀,获得最终产品。0026一种提升混炼胶生产能力的混炼工艺技术举例0027密炼机有效容积250L0028填充容积225L0029填充系数900030混炼工艺设定0031转速7010RPM分段变速0032上顶栓压力16BAR分段变压0033排胶温度140175依据配方性质设定0034工艺步骤00。

11、35加胶料和炭黑加胶料和药品0036加油料可选升压上顶栓说明书CN104129004A3/5页50037升压上顶栓达到设定温度排胶0038开炼机混炼混炼完成0039性能测试0040传统工艺0041密炼机有效容积250L0042填充容积185L0043填充系数740044胶料比重1096G/CM30045工艺设定0046工艺步骤温度时间转速压力加胶料40压上顶栓406保持30S406升上顶栓40加药品和炭黑40压上顶栓406升上顶栓11040加油料40压上顶栓406升上顶栓13040压上顶栓406升上顶栓16040开卸料门40关卸料门400047发明工艺0048密炼机有效容积250L0049填充。

12、容积225L0050填充系数900051胶料比重1096G/CM3说明书CN104129004A4/5页60052工艺设定0053工艺步骤温度时间转速压力加胶料和炭黑5070压上顶栓507046保持30S507046升上顶栓5070加药品和胶料4060压上顶栓406046升上顶栓1104060加油料3050压上顶栓305046升上顶栓1301030压上顶栓103013升上顶栓1605070开卸料门5070关卸料门50700054工艺步骤传统混炼技术本发明混炼技术混炼时间100100单车体积100116门尼粘度100100炭黑分散100100焦烧时间100102硬度100100说明书CN104129004A5/5页70055拉伸强度100101撕裂强度100102定伸应力100100100定伸应力3001001000056半钢子午线轮胎普通胎侧胶混炼工艺为例。0057虽然通过本发明的示例已经进行了前面的描述,但是对本发明做出的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这样和其他的改进及改变应认为落入如本文提出的本发明宽广范围内。因此,尽管本发明已经参照了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其意并不是使具新颖性的产品由此而受到限制,相反,其旨在包括符合上述公开部分、权利要求的广阔范围之内的各种改进和等同修改。说明书CN10412900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