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三氟型FEVE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性三氟型FEVE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537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8 CN 103865371 A (21)申请号 201410099255.8 (22)申请日 2014.03.17 C09D 175/04(2006.01) C09D 7/12(2006.01) (71)申请人 常州大学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 1 号 (72)发明人 宋仁国 陈亮 王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楼高潮 (54) 发明名称 一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三氟型 FEVE 氟碳树。
2、脂, 特指一纳 米材料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通 过硅烷偶联剂 KH-570 中的烷氧基水解成羟基, 与 表面带有羟基的纳米 SiO2缩合形成共价键, 使纳 米 SiO2和聚苯乙烯 (PS) 分子间发生化学键接, 从而使得聚苯乙烯包覆在纳米 SiO2表面, 形成 核 - 壳结构, 增加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 ; 然后 将改性后的纳米 SiO2添加到三氟型 FEVE 氟碳树 脂中制成复合氟碳涂层, 已达到改善氟碳涂层的 附着力、 耐紫外性、 耐酸碱性、 耐沾污性和耐腐蚀 性能等目的。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65371 A CN 103865371 A 1/2 页 2 1. 一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 将改性后的 核 - 壳结构纳米 SiO2添加到甲组分中搅拌均匀, 添加量分别为三氟型 FEVE 氟碳树脂质量 百分数的1%-5%, 将乙组分的成份混合搅拌均匀, 再将添加改性后的核-壳结构纳米SiO2的 甲组分与乙组分混合至均匀, 甲组分与乙组分质量之比为 5.8-6:1 ; 再加入丙组分, 丙组分 的添加量使得复合氟碳涂料的粘度控制在 0.0。
4、5Pa.S-0.056Pa.S ; 甲组分的成份如下 : 乙组分的成份如下 : 丙组分的成份如下 : 。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丙组 分的添加量为甲组分质量百分数的 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三氟型FEVE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将 改性后的核-壳结构纳米SiO2添加到甲组分中搅拌均匀指 : 将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加入 到由二甲苯, 乙二醇和醋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超声分散 5min, 然后加入 FEVE 氟碳树 脂, 继续加入 BYK-310 和 SPA-202, 机械搅拌 10min, 。
5、备用。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 改性后的核 - 壳结构纳米 SiO2的制备方法如下 : 将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苯乙烯 (St) 中配 制混合溶液, 然后加入KH-570, 超声分散后加入去离子水, 然后加入SDS和OP-10, 搅拌后静 置, 然后通过 FJ200 型高速均质分散机均质分散, 移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加入过硫酸 钾, 体系在 75下反应 2h, 整个反应过程均在 N2气气氛下进行, 制得的乳液经过破乳, 反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65371 A 2 2/2 页 3 洗涤, 过滤, 干燥。
6、, 研磨, 过筛后备用。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超声分散的时间为 20min ; 所述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为纳米 SiO2粒子质量的 10 倍。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混合溶液中纳米 SiO2粒子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 0.3-0.32 : 1。 7.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KH-570 的加入量为纳米 SiO2粒子质量分数的 25%。 8.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改性三氟型 F。
7、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SDS 和 OP-10 的加入量均为苯乙烯质量分数的 5%。 9.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过硫酸钾的加入量为苯乙烯质量分数的 0.5%。 10.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搅拌后静置指 : 搅拌 10min 后静置 24 小时 ; 所述通过 FJ200 型高速均质分散机均质分散 的时间为 5 分钟 ; 所述的过筛指过 200 目分样筛。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65371 A 3 1/6 页 4 一。
8、种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三氟型 FEVE 氟碳树脂, 特指一纳米材料改性三氟型 FEVE 氟碳涂层的 制备方法, 主要是将具有核 - 壳结构的纳米 SiO2添加到三氟型 FEVE 氟碳树脂中, 从而改善 氟碳涂层的附着力、 耐紫外性, 耐酸碱性、 耐沾污性和耐腐蚀性能等, 属于涂料加工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金属表面的腐蚀问题也日益凸显, 而有机涂层也 已广泛的应用于金属基体的防腐 ; 前面的有关工作已经表明, 有机涂层可以显著地提高金 属基体的耐腐蚀性, 常规有机涂层一般采用环氧树酯、 丙烯酸树酯、 酚。
9、醛树酯、 聚氨酯等为 基体树酯, 但是这些常用的高效防护有机涂层也有其局限性 ; 三氟型 FEVE 氟碳树脂因其具 有独特的化学结构, 所以具有优异的耐候性、 耐盐雾性、 耐化学品性、 耐污染性, 但是三氟型 FEVE氟碳树脂的分子结构中C-F键极性很大, 这就导致了三氟型FEVE氟碳涂层在金属表面 附着力较差, 遇到撞击或者划伤时较容易剥落。 0003 纳米粒子和它组成的纳米固体有小尺寸效应、 表面与界面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和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 且纳米 SiO2对波长 400nm 以内的紫外光吸收率高达 70% 以上, 但是这些特点使得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 极不稳定, 。
10、极易团聚, 因此必须采 用一些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使其能均匀的分散在树脂及涂料 中。 0004 纳米 SiO2具有常规 SiO2所不具有的特殊光学性能, 它具有极强的紫外吸收特性, 经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表明, 它对波长400nm以内的紫外光吸收率高达70%以上, 将 它添加到涂料中能对涂料形成屏蔽作用, 达到抗紫外老化和热老化的目的, 同时增加了涂 料的隔热性。 0005 但是现有技术中将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添加到三氟型 FEVE 氟碳树 脂中, 发现漆膜不平整, 纳米粒子的添加量最佳只能为基体树脂质量百分含量的 0.5%, 而且 随着纳米粒子添加量的。
11、增加, 涂层的耐腐蚀性降低, 纳米二氧化硅很容易发生团聚、 堆积在 一起。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硅烷偶联剂 KH-570 中的烷氧基水解成羟基, 与表面带有 羟基的纳米SiO2缩合形成共价键, 使纳米SiO2和聚苯乙烯(PS)分子间发生化学键接, 从而 使得聚苯乙烯包覆在纳米 SiO2表面, 形成核-壳结构, 增加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 ; 然后 将改性后的纳米 SiO2添加到三氟型 FEVE 氟碳树脂中制成复合氟碳涂层, 已达到改善氟碳 涂层的附着力、 耐紫外性、 耐酸碱性、 耐沾污性和耐腐蚀性能等目的。 0007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通过预先对纳米。
12、 SiO2进行表面处理, 然后添加到三氟型FEVE氟碳树脂中, 制备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纳米SiO2改性的三氟型FEVE 说 明 书 CN 103865371 A 4 2/6 页 5 氟碳涂层, 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将纳米SiO2粒子加入到苯乙烯(St)中配制混合溶液, 然后加入KH-570, 超声分散后加 入去离子水, 然后加入SDS和OP-10, 搅拌后静置, 然后通过FJ200型高速均质分散机均质分 散, 移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加入过硫酸钾, 体系在 75下反应 2h, 整个反应过程均在 N2气气氛下进行, 制得的乳液经过破乳, 反复洗涤, 过滤, 干燥, 研磨,。
13、 过筛后备用, 纳米粒子 / 聚合物核壳结构的合成路线示意图如下图 1 所示。 0008 所述超声分散的时间为 20min。 0009 所述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为纳米 SiO2粒子质量的 10 倍。 0010 所述混合溶液中纳米 SiO2粒子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 0.3-0.32 : 1。 0011 所述 KH-570 的加入量为纳米 SiO2粒子质量分数的 25%。 0012 所述 SDS 和 OP-10 的加入量均为苯乙烯质量分数的 5%。 0013 所述过硫酸钾的加入量为苯乙烯质量分数的 0.5%。 0014 所述搅拌后静置指 : 搅拌 10min 后静置 24 小时。 0015 所述通过 F。
14、J200 型高速均质分散机均质分散的时间为 5 分钟。 0016 所述的过筛指过 200 目分样筛。 0017 本发明首先通过分散10min后再静置24小时, 使得纳米二氧化硅成为苯乙烯单体 液滴的核, 但此时的苯乙烯单体液滴粒径较大, 但是高速均质化分散机能提供高速剪切作 用力, 所以通过均质分散后, 不仅能进一步使得团聚在一起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分散开来, 而且能使得苯乙烯单体液滴变小, 从而制备的具有核 / 壳结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粒径也较 小。 0018 此外制备的乳液中不含有机溶剂, 因为含有机溶剂 (如乙醇) 乳液很容易破乳, 通 过高速均质化分散机均质分散后能达到了预乳化的作用, 提。
15、高了聚合反应速率, 一般 2h 后 聚合反应基本结束。 0019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氟碳涂料, 选用HDI三聚体和HDI缩二脲为固化剂, 二酮酸锆 为固化促进剂, 溶剂为乙二醇, 二甲苯, 醋酸丁酯。 各组分配比如下表1、 2、 3所示。 将改性后 的核 - 壳结构纳米 SiO2添加到 FEVE 氟碳涂料体系 (甲组分) 中 (添加量分别为三氟型 FEVE 氟碳树脂质量百分数的 1%-5%) , 将乙组分的成份混合搅拌均匀, 再将添加改性后的核 - 壳 结构纳米 SiO2的甲组分与乙组分混合至均匀, 甲组分与乙组分质量之比为 5.8-6:1 ; 再加 入丙组分, 丙组分的添加量使得复合氟碳涂料。
16、的粘度控制在 0.05Pa.S-0.056Pa.S ; 一般优 选甲组分质量百分数的 10%。 0020 氟碳涂料粘度用涂 -4 杯测定, 控制时间在 18-20s 之间。 0021 表 1 甲组分 表 2 乙组分 说 明 书 CN 103865371 A 5 3/6 页 6 表 3 丙组分 本发明涂料在常温干燥环境下刷涂于钢材表面, 涂膜前将钢材表面处理干净, 涂膜厚 度为 605m。 0022 本发明所述的 SiO2纳米复合氟碳涂料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 (1) 用 PS 对纳米 SiO2粒子进行包覆处理, 增加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 0023 (2) 以纳米材料改性三氟型 FEVE。
17、 氟碳树脂涂料为主要成膜物, 增加了漆膜的附着 力、 耐紫外性、 耐酸耐碱性、 耐沾污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得到改善。 0024 (3) 涂层表干时间小于 20min, 实干时间小于 24 小时, 利于快速施工。 0025 (4) 原料价廉, 工艺简单, 成本低, 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6 图 1 为纳米粒子 / 聚合物核壳结构的合成路线示意图。 0027 图 2 为未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 (a) 和改性后纳米 SiO2(b) 的红外谱图。 0028 图 3 为未改性纳米 SiO2(a) 与改性后纳米 SiO2(b) 的 TEM 图。 0029 图 4 为未添加改性纳米 SiO2(a)、 。
18、添加改性纳米 SiO2(b) 和添加仅用 KH-570 改性 SiO2(c) 的复合氟碳涂层 SEM 图。 0030 图 5 为未添加改性纳米 SiO2(a)、 添加改性纳米 SiO2(b) 和添加仅用 KH-570 改性 SiO2(c) 的复合氟碳涂层的 Tafel 极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具体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 方案一 : A、 将 3.0g 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 9.9g 苯乙烯 (St) 中, 配制成混合溶液, 然后加入 0.75KH-570, 超声分散20min, 加入30ml去离子水, 然后加入一定量的SDS和OP-10(均为苯 乙烯质量分数的5。
19、%), 搅拌10min后静置24小时, 然后通过FJ200型高速均质分散机均质分 散 5min, 移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加入 0.0495g 过硫酸钾, 体系在 75下反应 2h, 整个 反应过程均在 N2气气氛下进行, 制得的乳液经过破乳, 洗涤, 过滤, 干燥, 研磨, 过筛后备用。 0032 B、 将 0.12g 改性后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加入到由 1.7g 二甲苯, 0.7g 乙二醇和 2.5g 醋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超声分散 5min, 然后加入 12gFEVE 氟碳树脂, 继续加入 0.1g BYK-310 和 0.1g SPA-202, 机械搅拌 10min, 备用。
20、 . 说 明 书 CN 103865371 A 6 4/6 页 7 C、 将 1.3g HDI 三聚体、 0.9g HDI 缩二脲、 0.00062g 二酮酸锆、 0.4g 醋酸丁酯、 0.3g 乙 二醇机械搅拌 5min, 备用 . D、 将 B、 C 部分制备的溶液混合均匀, 用丙组分的混合溶剂调节粘度在 0.05Pa.S, 将制 得的复合氟碳涂料涂覆在钢板表面, 控制涂膜厚度为 605m。 0033 方案二 : A、 将 3.0g 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 9.8g 苯乙烯 (St) 中, 配制成混合溶液, 然后加入 0.75gKH-570, 超声分散 20min, 加入 30ml 去离。
21、子水, 然后加入一定量的 SDS 和 OP-10( 均为 苯乙烯质量分数的 5%), 搅拌 10min 后静置 24 小时, 然后通过 FJ200 型高速均质分散机均 质分散 5min, 移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加入 0.049g 过硫酸钾, 体系在 75下反应 2h, 整 个反应过程均在 N2气气氛下进行。制得的乳液经过破乳, 洗涤, 过滤, 干燥, 研磨, 过筛后备 用 . B、 将 0.24g 改性后的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由 1.7g 二甲苯, 0.7g 乙二醇和 2.5g 醋酸丁 酯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超声分散5min, 然后加入12gFEVE氟碳树脂, 继续加入0.1g 。
22、BYK-310 和 0.1g SPA-202, 机械搅拌 10min, 备用 . C、 将 1.3g HDI 三聚体、 0.9g HDI 缩二脲、 0.00058g 二酮酸锆、 0.4g 醋酸丁酯、 0.3g 乙 二醇机械搅拌 5min, 备用 . D、 将 B、 C 部分制备的溶液混合均匀, 用丙组分的混合溶剂调节粘度控制在 0.053Pa.S, 将制得的复合氟碳涂料涂覆在钢板表面, 控制涂膜厚度为 605m。 0034 方案三 : A、 将 3.0g 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 9.9g 苯乙烯 (St) 中, 配制成混合溶液, 然后加入 0.75gKH-570, 超声分散 20min, 加。
23、入 30ml 去离子水, 然后加入一定量的 SDS 和 OP-10( 均为 苯乙烯质量分数的5%), 搅拌10min后静置24小时, 然后通过FJ200型高速均质分散机均质 分散 5min, 移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加入 0.0495g 过硫酸钾, 体系在 75下反应 2h, 整 个反应过程均在 N2气气氛下进行。制得的乳液经过破乳, 洗涤, 过滤, 干燥, 研磨, 过筛后备 用。 0035 B、 将 0.36g 改性后的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由 1.7g 二甲苯, 0.7g 乙二醇和 2.5g 醋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超声分散 5min, 然后加入 12gFEVE 氟碳树脂, 。
24、继续加入 0.1g BYK-310 和 0.1g SPA-202, 机械搅拌 10min, 备用。 0036 C、 将1.3g HDI三聚体、 0.9g HDI缩二脲、 0.00061g二酮酸锆、 0.4g醋酸丁酯、 0.3g 乙二醇机械搅拌 5min, 备用 . D、 将 B、 C 部分制备的溶液混合均匀, 用丙组分的混合溶剂调节粘度在 0.056Pa.S, 将制 得的复合氟碳涂料涂覆在钢板表面, 控制涂膜厚度为 605m。 0037 方案四 : A、 将 3.0g 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 10.0 g 苯乙烯 (St) 中, 配制成混合溶液, 然后加入 0.74978gKH-570, 超。
25、声分散20min, 加入30ml去离子水, 然后加入一定量的SDS和OP-10(均 为苯乙烯质量分数的5%), 搅拌10min后静置24小时, 然后通过FJ200型高速均质分散机均 质分散 5min, 移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加入 0.05g 过硫酸钾, 体系在 75下反应 2h, 整 个反应过程均在 N2气气氛下进行。制得的乳液经过破乳, 洗涤, 过滤, 干燥, 研磨, 过筛后备 用 . 说 明 书 CN 103865371 A 7 5/6 页 8 B、 将 0.48g 改性后的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由 1.7g 二甲苯, 0.7g 乙二醇和 2.5g 醋酸丁 酯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26、 超声分散5min, 然后加入12gFEVE氟碳树脂, 继续加入0.1g BYK-310 和 0.1g SPA-202, 机械搅拌 10min, 备用 . C、 将 1.3g HDI 三聚体、 0.9g HDI 缩二脲、 0.00057g 二酮酸锆、 0.4g 醋酸丁酯、 0.3g 乙 二醇机械搅拌 5min, 备用 . D、 将 B、 C 部分制备的溶液混合均匀, 用丙组分的混合溶剂调节粘度为 0.05Pa.S, 将制 得的复合氟碳涂料涂覆在钢板表面, 控制涂膜厚度为 605m。 0038 方案五 : A、 将 3.0g 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 9.9g 苯乙烯 (St) 中, 配制成混合。
27、溶液, 然后加入 0.74591gKH-570, 超声分散20min, 加入30ml去离子水, 然后加入一定量的SDS和OP-10(均 为苯乙烯质量分数的5%), 搅拌10min后静置24小时, 然后通过FJ200型高速均质分散机均 质分散 5min, 移入反应釜中, 升温至 60, 加入 0.0495g 过硫酸钾, 体系在 75下反应 2h, 整个反应过程均在 N2气气氛下进行。制得的乳液经过破乳, 洗涤, 过滤, 干燥, 研磨, 过筛后 备用。 0039 B、 将 0.6g 改性后的纳米 SiO2粒子加入到由 1.7g 二甲苯, 0.7g 乙二醇和 2.5g 醋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超。
28、声分散 5min, 然后加入 12gFEVE 氟碳树脂, 继续加入 0.1g BYK-310 和 0.1g SPA-202, 机械搅拌 10min, 备用。 0040 C、 将1.3g HDI三聚体、 0.9g HDI缩二脲、 0.00059g二酮酸锆、 0.4g醋酸丁酯、 0.3g 乙二醇机械搅拌 5min, 备用。 0041 D、 将 B、 C 部分制备的溶液混合均匀, 用丙组分的混合溶剂调节粘度在 0.056Pa.S, 将制得的复合氟碳涂料涂覆在钢板表面, 控制涂膜厚度为 605m。 0042 对比案例 : A、 将 0.06g 仅用 KH-570 进行表面处理的纳米 SiO2粒子 (制。
29、备方法也可参照中国专利 CN2012103472325) 加入到由1.7g二甲苯, 0.7g乙二醇和2.5g醋酸丁酯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超声分散 5min, 然后加入 12gFEVE 氟碳树脂, 继续加入 0.1g BYK-310 和 0.1g SPA-202, 机 械搅拌 10min, 备用。 0043 B、 将1.3g HDI三聚体、 0.9g HDI缩二脲、 0.00059g二酮酸锆、 0.4g醋酸丁酯、 0.3g 乙二醇机械搅拌 5min, 备用。 0044 C、 将 A、 B 部分制备的溶液混合均匀, 用丙组分的混合溶剂调节粘度为 0.056Pa.S, 将制得的复合氟碳涂料涂覆在钢板。
30、表面, 控制涂膜厚度为 605m。 0045 所制备的改性纳米 SiO2通过 FT-TR、 TEM 进行表征, 复合氟碳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 微镜 (SEM) 观察表面形貌, 电化学测量系统对涂膜的耐腐蚀性能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最终表 明, 当核 - 壳结构纳米 SiO2添加量为 3% 时, 复合三氟型 FEVE 氟碳涂料的各项性能最为优 异。 0046 (1) FT-TR 分析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测得改性后纳米 SiO2的红外谱图, 分析其官能团 的吸收峰。下图 2 分别为未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 (a) 和改性后纳米 SiO2(b) 的红外谱图。 (b) 中可以看出 , 。
31、在 2923.43 cm- 1处为苯环上 C-H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 在 l449.39 cm- 1 处是苯环骨架 C= C 的振动吸收峰 ; 在 754.01cm- 1处为苯环上 C-H 的弯曲振动吸收峰, 由 说 明 书 CN 103865371 A 8 6/6 页 9 此可以说明纳米 SiO2 的表面成功的接枝上了 PS, 成功形成了纳米 SiO2/PS 的核壳结构。 0047 (2) TEM 分析 将改性前后的纳米 SiO2粉末分散于无水乙醇中,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 貌 ; 下图 3 中 (a) 为未改性纳米 SiO2的 TEM 图,(b) 为改性后纳米 SiO2的 T。
32、EM 图, 从图中能 够明显看出, 初始 SiO2团聚较为严重, 大量的 SiO2粒子团聚在一起很难分散开, 而经过 PS 接枝并包覆以后, 复合粒子具有很好的球形结构, 粒径大约为 150nm, 且粒子不再团聚, 具有 良好的分散性。 0048 (3) SEM 分析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下图 4 中 (a) 为未添加改性纳米 SiO2的 复合氟碳涂层 SEM 图, (b) 为添加改性纳米 SiO2的复合氟碳涂层 SEM 图, 图 (c) 为添加仅用 KH-570 改性的纳米 SiO2的复合氟碳涂层 SEM 图 ; 从图中可以看出, 未添加改性纳米 SiO2的 复合氟碳涂层表。
33、面较平整, 而添加改性纳米 SiO2的复合氟碳涂层的表面较为粗糙, 但是纳 米 SiO2粒子分散较均匀, 无明显团聚现象 ; 而 (c) 中, 漆膜表面有大量的气孔, 漆膜表面凹 凸不平, 而且纳米 SiO2团聚现象很严重。 0049 (4) 电化学测试分析 下图 5 中 (a) 、(b) 和 (c) 分别为未添加改性纳米 SiO2的复合氟碳涂层、 添加改性纳米 SiO2和添加仅用 KH-570 改性的纳米 SiO2的复合氟碳涂层的 Tafel 极化曲线, 相关参数列 于表 4 中 ; 腐蚀电位 (E) 越正, 腐蚀电流 (I) 越小, 腐蚀速率越小说明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越 好 ; 由表中数据可。
34、知, 添加具有核 - 壳结构纳米 SiO2的三氟型 FEVE 氟碳涂料的耐腐蚀性能 远高于未添加的。 0050 表 4 两种样品的 Tafel 极化参数 样品Io(Amp/cm-2)Eo(V)腐蚀速率 (mm/a) (a)4.092210-7-0.959976.704310-3 (b)2.438110-7-0.590961.897310-3 (c)2.20310-7-1.34363.609810-3 说 明 书 CN 103865371 A 9 1/3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5371 A 10 2/3 页 11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5371 A 11 3/3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65371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