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137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41377 A *CN103141377A* (21)申请号 201310102665.9 (22)申请日 2013.03.28 A01H 1/04(2006.01) A01H 1/06(2006.01) (71)申请人 周安岳 地址 5336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 田州镇凤马繁殖场田阳恒星农业科技 有限公司 申请人 周崎涛 何寒 (72)发明人 周安岳 周崎涛 何寒 (54) 发明名称 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种新技术领域, 具体 涉及到一种光敏。
2、两系的培育方法。具体是 : 利用 野生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后选择优良 株系, 将优良株系的种子培育至发芽后利用焦距 太阳光辐射进行诱变, 诱变株系再经过加代繁育, 第三代发现半不育株, 将此株割蔸分蘖剥开成两 株, 分别移植于两处不同海拔之地, 用所得的材料 种子选育出光敏两系, 即白昼长于 13 个小时为雄 性可育, 白昼短于 13 个小时为雄性不育。通过实 施本发明, 选育出光敏两系, 即可能从变异中找到 新品, 也能很快稳定。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
3、)申请公布号 CN 103141377 A CN 103141377 A *CN103141377A* 1/1 页 2 1. 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利用野生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后 选择优良株系, 将优良株系的种子培育至发芽后利用焦距太阳光辐射进行诱变, 诱变株系 再经过加代繁育, 第三代发现半不育株, 将此株割蔸分蘖剥开成两株, 分别植入两个盘子 里, 一盘移到海拔 110 130 米处, 抽穗时检验花粉为全典败型, 雄性不育 ; 一株留在海拔 400 600 米处, 为半不育, 检验花粉为少量染黑, 其余为圆败和典败型花粉 ; 最后用所得的 材料种子选育出光敏两系, 。
4、即白昼长于13个小时为雄性可育, 白昼短于13个小时为雄性不 育。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1377 A 2 1/3 页 3 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种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到一种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耕地减少, 人口增加,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而种植两系法杂交水稻 是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最有效方法。当前,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 增加, 安徽、 湖北、 湖南等省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三系法杂交水稻。随着水稻 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 两系法种子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 两系法杂交水。
5、稻 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作出更为重大的贡献。但在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中, 水稻两用核不 育系的繁殖却成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发展的一大障碍。 以往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主要有 冷水串灌繁殖和海南冬季繁殖两种。冷水串灌繁殖存在基地建设投入成本大 ; 水资源浪费 严重, 且与大面积生产用水冲突 ; 适宜冷灌水资源有限、 保障率不高 ; 繁种产量较低, 效益 不好。海南冬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安全性差, 产量不稳和生产的不育系种子质量差。因此, 解决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已成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发展必须攻克的难题。 0003 从相关文献中获悉 : 以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 利用来自中央 气象局。
6、全国870多个气象站点5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 根据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可 育和抽穗杨花期安全对温度的要求, 采用计算机处理技术, 建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数 据模型, 研制出一套实用且操作性强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选择系统。利用这套系 统, 筛选出最佳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和最适宜的育性敏感时段。用该系统对不育 起点温度不同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筛选结果表明, 不育起点温度为 22 度的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的繁殖地是云南省的保山市, 其繁殖成功的概率是海南三亚的 2 倍 以上。 2010年利用该系统筛选到的基地进行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验证。 试验在云南 省保山市施甸。
7、县水长乡进行, 面积为 3.6 公顷, 所用不育系为 C815S, 4 月 10 日播种, 5 月 25 日移栽, 8 月 18 日齐穗, 9 月 28 日成熟。2010 年 9 月 27 日, 湖南省科技厅组织国内有关专 家对繁殖现场进行了测产验收, 按 13.5含水量计算, 繁殖产量达每公顷 8437.5 公斤, 该 产量创造了我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最高记录, 且繁殖的不育系种子质量很好。2011 年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云南高海拔地区的繁殖面积迅速增加。 这一繁殖方式将替代海南冬 繁和冷水串灌繁殖。成为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的最重要方式。并将对我国两系法杂交水 稻的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重。
8、要贡献。 0004 只是, 上述方案不但技术专业、 复杂, 而且实施起来也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 因为 该方案是根据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可育和抽穗杨花期安全对温度的要求, 采用计 算机处理技术, 建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数据模型, 研制出一套实用且操作性强的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选择系统。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 说 明 书 CN 103141377 A 3 2/3 页 4 具体是 : 利用野生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后选择优良株系, 将优良株系的种子培 育至发芽后利用焦距太阳光辐射进行诱变, 诱变株系再经过加代繁。
9、育, 第三代发现半不育 株, 将此株割蔸分蘖剥开成两株, 分别移植于两处不同海拔之地, 用所得的材料种子选育出 光敏两系, 即白昼长于13个小时为雄性可育, 白昼短于13个小时为雄性不育。 实施本发明, 选育出光敏两系, 即可能从变异中找到新品, 也能很快稳定。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0007 1、 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 技术方案中是利用野生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品种进行杂交 后选择优良株系, 将优良株系的种子培育至发芽后利用焦距太阳光辐射进行诱变, 诱变株 系再经过加代繁育, 第三代发现半不育株, 将此株割蔸分蘖剥开成两株, 分别植入两个盘子 里, 一盘移到海拔 110 。
10、130 米处, 抽穗时检验花粉为全典败型, 雄性不育 ; 一株留在海拔 400 600 米处, 为半不育, 检验花粉为少量染黑, 其余为圆败和典败型花粉 ; 最后用所得的 材料种子选育出光敏两系, 即白昼长于13个小时为雄性可育, 白昼短于13个小时为雄性不 育。 0008 2、 所述的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焦距太阳光辐射诱变, 方法步 骤是 : 在晴天的上午1011点钟时段, 用8cm放大镜聚太阳光的焦点分三步对谷芽的基部 进行辐射, 第一步以一颗蚕豆大的焦点辐射1050秒, 第二步以一粒西瓜子大的焦点辐射 1 5 分钟, 第三步 : 以一颗黄豆大的焦点辐射到谷芽基部出现微冒。
11、烟的现象即停止, 并滴 矿泉水湿润芽谷。 0009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 0010 1、 本发明所提出的两系的培育方法措施独特、 容易实施。 0011 2、 通过实施本发明, 完全克服了传统的两系繁殖种子条件窄, 而且不稳定, 制种在 孕穗期间遇上两三天低温, 部分自结实的风险等两系的两大弊端。 0012 3、 通过实施本发明, 利用野生稻耐粗放的抗性优势与栽培品种高产优势杂交, 选 着优良株系, 再经过诱变加代, 选育出光敏两系, 使用的特别工具只有放大镜。 0013 4、 通过实施本发明, 所繁育的品种特征有 : 茎秆基部、 叶缘、 腹剑、 柱头均为紫色。 株高 85 厘米, 谷粒细长,。
12、 千克重 23 克, 米质优, 抗到, 柱头大, 外露率高, 活率强, 播始期 66 天左右, 弱感光。异交力、 配合力较好, 恢复性广, 抗白叶枯病, 中抗稻温等优势。 0014 5、 通过实施本发明, 为培育出优质母本、 杂交优质米取得重大突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0016 光敏两系的培育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 0017 采用瓜哇野生稻杂交 IR58025B, 回交后代选择优良株系真立株系 ; 将本株系 的种子培育至发芽后再经过聚焦太阳能辐射进行诱变, 诱变方法是 : 在晴天的中午 11 12 点钟时段, 应用 8cm 的放大镜聚太阳光。
13、的焦点分三步对谷芽的基部进行辐射, 第一步以一 颗蚕豆大的焦点辐射30秒, 第二步以一粒西瓜子大的焦点辐射2分钟, 第三步 : 以一颗黄豆 大的焦点辐射到谷芽基部出现微冒烟的现象即停止, 并滴矿泉水湿润芽谷。诱变株系再经 过加代繁育, 第三代发现半不育株, 将此株割蔸分蘖剥开成两株, 分别植入两个盘子里, 一 盘移到海拔115米处, 抽穗时检验花粉为全典败型, 雄性不育 ; 一株留在海拔500米处, 为半 说 明 书 CN 103141377 A 4 3/3 页 5 不育, 检验花粉为少量染黑, 其余为圆败和典败型花粉 ; 最后用所得的材料种子选育出光敏 两系, 即白昼长于 13 个小时为雄性可育, 白昼短于 13 个小时为雄性不育。 0018 得到该光敏两系命名为 : 桂田 S。 0019 该品种的特征 : 茎秆基部、 叶缘、 腹剑、 柱头均为紫色。株高 85 厘米, 谷粒细长, 千 克重 23 克, 米质优, 抗到, 柱头大, 外露率高, 活率强, 播始期 66 天左右, 弱感光。异交力、 配 合力较好, 恢复性广, 抗白叶枯病, 中抗稻温。 说 明 书 CN 103141377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