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347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20 CN 102934760 A *CN102934760A* (21)申请号 201210515855.9 (22)申请日 2012.12.06 A23K 1/18(2006.01) A23K 1/16(2006.01) A23K 1/14(2006.01) (71)申请人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 道青大工业园 (72)发明人 胡莉萍 黄河 李鑫 (54) 发明名称 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
2、 加剂, 本方中选用中药均具有针对性, 诸药组合由 全身到局部的调理了猪自身机能, 在给予微量元 素的补充, 本发明主要从促进猪消化吸收机能入 手, 抗菌、 消炎、 杀毒、 排毒为辅配伍而成上述中药 添加剂, 而且有很好的增重效果。 薄荷油具有清凉 解毒、 护肤的作用, 最终减少细菌和炎症性真菌、 脓疱的形成, 能有效防止猪红斑病, 本发明的技术 方案是通过 12 年的养猪经验反复试验配置而成 的, 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 而且本发明的添加剂 含有多种促生长因子对畜禽的生长发育, 能够有 效改善肉质, 增强抵抗力, 提高免疫力以及预防猪 红斑病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51)Int.Cl. 权利要。
3、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1/1 页 2 1. 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其特征在于, 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 成 : 红豆 40-60 份、 麦麸草 30-50 份、 糠谷老 30-50 份、 谷芽 30-50 份、 岩豆 30-50 份、 回回豆 30-50 份、 白豆蔻 30-50 份、 巴豆 1-10 份、 扁豆 30-50 份、 刀豆 30-50 份、 芥菜 25-45 份、 荠菜 25-45 份、 香叶子 25-45 份、 荨麻 25-45 份、 桑椹 25-45 份、。
4、 生姜 25-45 份、 罗汉果根 25-45 份、 薄荷叶 25-45 份、 灯笼草 25-45 份、 黄豆 25-45 份、 山豆根 25-45 份、 土银花叶 20-30 份、 南瓜 20-30 份、 胡萝卜 20-30 份、 大青叶 20-30 份、 枸杞叶 20-30 份、 豨莶草 20-30 份、 马齿苋 20-30 份、 漆大姑 20-30 份、 野菊花 20-30 份、 薄荷油 25-35 份、 丁香油 25-35 份 ; 制备方法 : 1) 、 按配方比例除薄荷油、 丁香油将上述中药烘干粉碎成 100-200 目的细粉备用 ; 2) 、 按配方比例将薄荷油、 丁香油加入粉碎后。
5、的细粉搅拌均匀分装即为成品 ; 使用方法 : 添加在日常猪饲料中搅拌均匀, 添加比例可控制在 5-2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其特征在于, 是由以 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 : 红豆 45-55 份、 麦麸草 35-45 份、 糠谷老 35-45 份、 谷芽 35-45 份、 岩豆 35-45 份、 回回豆 35-45 份、 白豆蔻 35-45 份、 巴豆 2-8 份、 扁豆 35-45 份、 刀豆 35-45 份、 芥菜 26-44 份、 荠菜 26-44 份、 香叶子 26-44 份、 荨麻 26-44 份、 桑椹 26-44 份、 生姜 26。
6、-44 份、 罗汉果根 26-44 份、 薄荷叶 26-44 份、 灯笼草 26-44 份、 黄豆 26-44 份、 山豆根 26-44 份、 土银花叶 22-28 份、 南瓜 22-28 份、 胡萝卜 22-28 份、 大青叶 22-28 份、 枸杞叶 22-28 份、 豨莶草 22-28 份、 马齿苋 22-28 份、 漆大姑 22-28 份、 野菊花 22-28 份、 薄荷油 25-35 份、 丁香油 25-35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其特征在于, 是由以 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 : 红豆 50 份、 麦麸草 40 份、 糠谷老 40 份。
7、、 谷芽 40 份、 岩豆 40 份、 回回豆 40 份、 白豆蔻 40 份、 巴豆 5 份、 扁豆 40 份、 刀豆 40 份、 芥菜 30 份、 荠菜 30 份、 香叶子 30 份、 荨麻 30 份、 桑椹 30 份、 生姜 30 份、 罗汉果根 30 份、 薄荷叶 30 份、 灯笼草 30 份、 黄豆 30 份、 山豆根 30 份、 土银花叶 25 份、 南瓜 25 份、 胡萝卜 25 份、 大青叶 25 份、 枸杞叶 25 份、 豨莶草 25 份、 马齿苋 25 份、 漆大姑 25 份、 野菊花 25 份、 薄荷油 30 份、 丁香油 30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34。
8、760 A 2 1/8 页 3 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添加剂, 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养猪户存在两大问题 : 一是能否解决乳猪在断奶期间换料发生应激、 水肿病、 拉稀、 负增长和死亡率高的问题 ; 二是能否解决现在圆环病毒 II 型、 伪狂犬病、 猪瘟、 猪肺 疫及变异混感高热病、 皮肤发红、 耳朵变蓝、 后肢无力、 行走困难、 粪便干燥、 呕吐、 咳嗽、 气 喘、 呼吸困难、 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0003 目前纺织上述疾病发生多是采用注射疫苗, 注射疫苗的后果是猪肉质量明显下 降, 药物残留造成。
9、污染, 而饲料市场上的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 虽然对猪能催肥、 增重, 但这 些添加剂中一般都含有化学药品或激素类的药物, 同样影响猪肉的质量和药物的残留造成 食品的污染。 00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观念逐渐由吃饱向吃好转变, 其中猪肉菜是 人们餐桌上的主要内容, 而肉由于高脂肪和高胆固醇, 人们又偏爱于肉食, 为了降低肉食的 脂肪含量, 提高肉食的多种营养成分, 人们提出饲料配方和饲料添加剂, 但是目前为止, 人 们还只是处于探索之中。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养猪业中存在的不注射疫苗不能防病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不含化学药品和激素药物纯中药配制而成的猪。
10、饲料添加剂, 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 : 红豆 40-60 份、 麦麸草 30-50 份、 糠谷老 30-50 份、 谷芽 30-50 份、 岩豆 30-50 份、 回回豆 30-50 份、 白豆蔻 30-50 份、 巴豆 1-10 份、 扁豆 30-50 份、 刀豆 30-50 份、 芥菜 25-45 份、 荠菜 25-45 份、 香叶子 25-45 份、 荨麻 25-45 份、 桑椹 25-45 份、 生姜 25-45 份、 罗汉果根 25-45 份、 薄荷叶 25-45 份、 灯笼草 25-45 份、 黄豆 25-45 份、 山豆根 25-45 。
11、份、 土银花叶 20-30 份、 南瓜 20-30 份、 胡萝卜 20-30 份、 大青叶 20-30 份、 枸杞叶 20-30 份、 豨莶草 20-30 份、 马齿苋 20-30 份、 漆大姑 20-30 份、 野菊花 20-30 份、 薄荷油 25-35 份、 丁香油 25-35 份 ; 制备方法 : 1) 、 按配方比例除薄荷油、 丁香油将上述中药烘干粉碎成 100-200 目的细粉备用 ; 2) 、 按配方比例将薄荷油、 丁香油加入粉碎后的细粉搅拌均匀分装即为成品。 0006 使用方法 : 添加在日常猪饲料中搅拌均匀, 添加比例可控制在 5-25%。 0007 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
12、料添加剂, 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 : 红豆 45-55 份、 麦麸草 35-45 份、 糠谷老 35-45 份、 谷芽 35-45 份、 岩豆 35-45 份、 回回豆 35-45 份、 白豆蔻 35-45 份、 巴豆 2-8 份、 说 明 书 CN 102934760 A 3 2/8 页 4 扁豆 35-45 份、 刀豆 35-45 份、 芥菜 26-44 份、 荠菜 26-44 份、 香叶子 26-44 份、 荨麻 26-44 份、 桑椹 26-44 份、 生姜 26-44 份、 罗汉果根 26-44 份、 薄荷叶 26-44 份、 灯笼草 26-44 份、 黄豆 26-44 份、。
13、 山豆根 26-44 份、 土银花叶 22-28 份、 南瓜 22-28 份、 胡萝卜 22-28 份、 大青叶 22-28 份、 枸杞叶 22-28 份、 豨莶草 22-28 份、 马齿苋 22-28 份、 漆大姑 22-28 份、 野菊花 22-28 份、 薄荷油 25-35 份、 丁香油 25-35 份。 0008 一种防治猪红斑病的中药饲料添加剂, 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 : 红豆 50 份、 麦麸草 40 份、 糠谷老 40 份、 谷芽 40 份、 岩豆 40 份、 回回豆 40 份、 白豆蔻 40 份、 巴豆 5 份、 扁豆 40 份、 刀豆 40 份、 芥菜 30 份、 荠。
14、菜 30 份、 香叶子 30 份、 荨麻 30 份、 桑椹 30 份、 生姜 30 份、 罗汉果根 30 份、 薄荷叶 30 份、 灯笼草 30 份、 黄豆 30 份、 山豆根 30 份、 土银花叶 25 份、 南瓜 25 份、 胡萝卜 25 份、 大青叶 25 份、 枸杞叶 25 份、 豨莶草 25 份、 马齿苋 25 份、 漆大姑 25 份、 野菊花 25 份、 薄荷油 30 份、 丁香油 30 份。 0009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药理及药性 : 谷芽 : 【性味归经】 甘, 平。归脾、 胃经。 0010 【功效主治】 消食化积 ; 健脾开胃。用于食积停滞 ; 胀满泄泻 ; 脾虚少食 ; 脚气。
15、浮肿。 消食和中, 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 腹胀口臭, 脾胃虚弱, 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 用 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 用于积滞不消。 0011 糠谷老 : 【性味与归经】 : 咸, 寒。 0012 【功能与主治】 : 清湿热, 利小便。用于尿路感染, 浮肿, 小便不利。 0013 麦麸草 : 【性味】 陕西中草药 : 涩微苦, 平。 0014 【功用主治 - 麦麸草的功效】 陕西中草药 : 清热解毒, 除风止痒, 利湿。 治皮肤 发痒, 湿毒。 0015 刀豆 : 【别名】 挟剑豆、 大戈豆、 龙爪豆、 葛豆、 白凤豆、“卡玛消夏” (藏名) 。 0016 【性味归经】 甘、 温。
16、, 归胃肾经 ; 【功能主治】 温中, 下气, 止呃。用于虚寒呃逆, 呕吐。 0017 扁豆 : 【性味归经】 甘, 平。 别录 : “ 味甘, 微温。“ 食疗本草 : “ 微寒。“ 日华 子本草 : “ 平, 无毒。“ 入脾、 胃经。 0018 【功能主治】 健脾和中, 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 脾虚呕逆, 食少久泄, 水停消渴, 赤 白带下, 小儿疳积。 1.健脾化湿主治脾虚兼湿, 食少便溏 ; 湿浊下注, 妇女带下过多。 2.化 湿消暑 用于暑湿伤中, 吐泻转筋等症。 3. 治疗水肿, 砒霜中毒, 细菌性痢疾。 巴豆 : 说 明 书 CN 102934760 A 4 3/8 页 5 【性味。
17、归经】 辛, 热, 有大毒。入胃、 大肠经。 0019 【功能主治】 泻寒积, 通关窍, 逐痰, 行水, 杀虫。治冷积凝滞, 胸腹胀满急痛, 血瘕, 痰癖, 泻痢, 水肿, 外用治喉风, 喉痹, 恶疮疥癣。 0020 白豆蔻 : 【性味归经】 辛, 温。归肺、 脾、 胃经。 0021 【功效】 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行气, 暖胃, 消食, 宽中。治气滞, 食滞, 胸闷, 腹胀, 噫 气, 噎膈, 吐逆, 反胃, 疟疾。 开宝本草 : “ 主积冷气, 止吐逆, 反胃, 消谷下气。“ 回回豆 : 和中下气, 利小便, 解疮毒。治霍乱转筋, 脚气, 痈肿。 0022 绍兴校定证类本草 : 主调颗营卫。
18、, 益中平气。 0023 日用本草 : 煮食下乳汁。 0024 纲目 : 研末涂痈肿、 痘疮。 0025 本草从新 : 理脾胃。 0026 医林纂要 : 利小便。 0027 随息居饮食谱 : 煮食, 和中生津, 止渴下气, 通乳消胀。 0028 营养分析 : 在回回豆荚和豆苗的嫩叶中富含维生素 C 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 可以分解亚硝胺, 具有抗癌防癌的作 用。 回回豆与一般蔬菜有所不同, 所含的止杈酸、 赤霉 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 具有抗菌消炎, 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 在荷兰豆和豆苗中含有较为丰 富的膳食纤维, 可以防止便秘, 有清肠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回回豆中富含人体所需 的各种。
19、营养物质, 尤其是含有优质蛋白质, 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 防癌治 癌 : 回回豆中富含胡萝卜素, 食用后可防止人体致癌物质的合成, 从而减少癌细胞的形成, 降低人体癌症的发病率。通利大肠 : 回回豆中富含粗纤维, 能促进大肠蠕动, 保持大便能 畅, 起到清洁大肠的作用。 0029 红豆 : 【归经】 : 肺 ; 心 ; 脾经 【功效】 : 疏风清热, 燥湿止痒, 润肤养颜。 0030 【主治】 : 面部黑斑, 痤疮, 皶鼻, 头面游风, 花斑癣。 0031 岩豆 : 【性味】 性温, 味微苦辛。 0032 【性味归经】 苦、 辛, 温。 0033 【功能主治】 祛风湿, 行血止痛。
20、。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阑尾炎, 白带。 0034 【用法用量】 0.5 1 两。 0035 【功用主治】 行血, 除湿。治风湿关节痛, 体虚白带, 慢性阑尾炎。 0036 丁香油 : 【性味归经】 味辛、 甘、 性热 ; 归脾、 胃、 肾经。 0037 【功用】 暖胃 ; 降逆 ; 湿肾。主胃寒痛胀 ; 呃逆 ; 吐泻 ; 痹痛 ; 疝痛 ; 口臭 ; 牙痛 薄荷油 : 【性味】 中国医学大辞典 : “ 辛, 凉, 无毒。“ 【功用】 芳香药、 调味药及驱风药。功用 : 可用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宜, 说 明 书 CN 102934760 A 5 4/8 页 6 主疼痛。抗刺激作。
21、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 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除, 故有祛痰、 杀菌的 作用。 0038 野菊花 : 贵在野生, 美在天然 ; 其性微寒、 味苦而辛 ; 功用 : 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0039 漆大姑 : 【性味归经】 味苦甘涩, 性平 ; 【功效】 驱风利湿, 散瘀, 止血, 消肿。主治急性胃肠炎, 痢疾, 风湿关节痛, 跌打损伤, 创 伤出血, 漆疮, 湿疹, 皮炎 ; 治漆树过敏, 水田性皮炎, 皮肤瘙痒, 剥脱性皮炎, 荨麻疹, 湿疹 : 漆大姑鲜叶或干叶, 煎水外洗。 0040 马齿苋 : 【性味归经】 酸, 寒 ; 归肝、 大肠经。 0041 【功用主治】 适用于痢疾 (大便半干。
22、半稀) 、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用于热毒血痢, 痈 肿疔疮, 湿疹, 丹毒, 蛇虫咬伤, 便血, 痔血, 崩漏下血。 现代大多用于治疗肠炎、 急性关节炎、 膀胱炎、 尿道炎、 肛门炎、 痔疮出血等。考证出自 本草经集注 本草图经 : 马齿苋, 又名 五行草, 以其叶青, 梗赤, 花黄, 根白, 子黑也。 主治 : 热毒泻痢 ; 热淋 ; 尿闭 ; 赤白带下 ; 崩漏 ; 痔血 ; 疮疡痈疖 ; 丹毒 ; 瘰疬 ; 湿癣 ; 白秃。 滇南本草 : 益气, 清暑热, 宽中下气, 润肠, 消积 滞, 杀虫, 疗疮红肿疼痛。 0042 豨莶草 : 【功能】 祛风湿, 利关节, 解毒。 【主治】 用于。
23、风湿痹痛、 筋骨无力 、 腰膝酸软、 四肢麻痹、 半身不遂、 风疹湿疮。 0043 枸杞叶 : 【性味归经】 苦甘, 凉。 药性论 : “味甘, 平。 ” 千金食治 : “味苦, 平, 涩, 无 毒。 ” 纲目 : “苦甘, 凉。 ” 要药分剂 : “入心、 肺、 脾、 肾四经。 ” 【功效主治】 补肝益肾 , 生津止渴 , 祛风除湿 , 活血化瘀。治虚劳发热, 烦渴, 目赤昏 痛, 障翳夜盲, 崩漏带下, 热毒疮肿。 0044 大青叶 : 【性味】 气寒, 味微苦咸。“ 【归经】 入肝、 心、 胃经。 0045 【功用】 清热, 解毒, 凉血, 止血。治温病热盛烦渴, 流行性感冒, 急性传染。
24、性肝炎, 菌 痢, 急性胃肠炎, 急性肺炎, 丹毒, 吐血, 衄血, 黄疸, 痢疾, 喉痹, 口疮, 痈疽肿毒。 大青叶主要 用于热毒发斑、 丹毒、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 疮痈肿毒等症。 0046 胡萝卜 : 【性味】 味甘, 性平。 0047 【归经】 入肺、 脾经。 0048 【功用主治】 健脾消食、 补肝明目、 清热解毒、 透疹、 降气止咳。用于小儿营养不良、 麻疹、 夜盲症、 便秘、 高血压、 肠胃不适、 久痢、 饱闷气胀等。胡萝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 C、 B1、 B2 等营养素 , 被誉为 “大众人参” 。 0049 南瓜 : 【性味归经】 性温, 味甘无毒, 入脾、 胃二经, 【功。
25、用】 能润肺益气, 化痰排浓, 驱虫解毒, 治咳止喘, 疗肺痈便秘, 并有利尿、 美容等作 说 明 书 CN 102934760 A 6 5/8 页 7 用南瓜含有 淀粉蛋白质、 胡萝卜素、 维生素 B、 维生素 C 和钙、 磷等成分 ; 其营养丰富, 为 农村人经常食用的瓜菜, 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视。 0050 土银花叶 : 【性味归经】 甘、 寒, 入肺、 脾二经 ; 【主治】 清热解毒 ; 治痈疮、 疔毒、 麻痘疹毒、 疳疮、 痢疾、 皮肤病、 血热。 0051 山豆根 : 【性味归经】 : 苦, 寒。入心、 肺、 大肠三经 ; 【功用】 清火, 解毒, 消肿, 止痛。功能主治 : 治。
26、喉痈, 喉风, 喉痹, 牙龈肿痛, 喘满热咳, 黄 疸, 下痢, 痔疾, 热肿, 秃疮, 疥癣, 蛇、 虫、 犬咬伤。 0052 黄豆 : 祖国医学认为, 服食黄豆可令人长肌肤, 益颜色, 填精髓, 增力气, 补虚开胃, 是适宜虚 弱者使用的补益食品, 具有益气养血 . 健脾宽中, 健身宁心 , 下利大肠, 润燥消水的功效。 0053 灯笼草 : 【性味】 四川中药志 : “ 性寒, 味苦, 无毒。“ 【功能主治】 渗湿, 杀虫。 治黄疸, 小便不利, 慢性咳喘, 疳疾, 瘰疬, 天泡疮, 湿疮。 清热利 湿 ; 被动痰止咳 ; 软坚散结。主湿热黄疸 ; 小便不利 ; 慢性咳喘 ; 疳疾 ; 。
27、瘰疬 ; 天泡疮 ; 湿疹 ; 疖肿 分类草药性 : 解毒杀虫, 叶治天泡疮。“ 天宝本草 : 治小儿臌胀, 疳疾。“ 四川中药志 : 利尿, 消痃癖, 去骨蒸劳热。治黄疸, 小便不利, 久咳喘急 ; 外涂小儿泡疮及皮 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广州部队 常用中草药手册 : 感冒发热, 咽喉肿痛 ; 急性 支气管炎 ; 湿疮肿毒。“ 薄荷 : 【性味归经】 性凉、 味辛 ; 【功用】 抗刺激作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 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除, 故有祛痰、 杀菌 的作用。 0054 罗汉果根 : 【性味】 甘、 凉, 入肺 ; 【功用】 捣碎的罗汉果的根, 敷于患处可治顽癣, 痛肿, 疮疖等。
28、。 0055 生姜 : 【性味】 辛、 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解鱼蟹毒, 解药毒 ; 发表, 散寒, 止呕, 开痰、 痈 疮。 0056 桑椹 : 【性味】 甘, 微寒 ; 归心、 肝、 肾经。 0057 【功能主治】 治肝肾阴亏, 捎揭, 便秘, 目暗, 耳鸣, 原疡, 关节不利。它有改善皮肤 (包括头皮) 血液供应, 营养肌肤、 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 并能延缓衰老。桑椹是中老年 人健体美颜、 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常食桑椹可以明目, 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桑椹具 有免疫促进作用。桑椹对脾脏有增重作用, 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 可防止人体动脉。
29、硬 化、 骨骼关节硬化, 促进新陈代谢 ; 桑椹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 防止白细胞减少, 并对治 疗糖尿病、 贫血、 高血压、 高血脂、 冠心病、 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辅助疗效。桑椹具有生津止 说 明 书 CN 102934760 A 7 6/8 页 8 渴、 促进消化、 帮助排便等作用, 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 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 中医认 为, 桑椹性味甘寒, 具有补肝益肾、 生津润肠、 乌发明目等功效。 0058 荨麻 : 【性味】 苦 ; 辛 ; 性温 ; 有小毒。 0059 【功能主治】 祛风 ; 活血 ; 止痛。主风湿疼痛 ; 荨麻疹 ; 湿疹 ; 高血压。 0060 香叶子 。
30、: 【性味】 辛 ; 温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温中行气 ; 祛风散寒。主风寒感冒 ; 胃脘疼痛 ; 消化不良 ; 风湿痹痛。 0061 芥菜 : 【功用】 宣肺豁痰, 温中利气。主治寒饮内盛, 咳嗽痰滞, 胸隔满闷。耳目失聪、 牙龈肿 烂、 寒腹痛、 便秘等病症。 0062 【性味归经】 性温 (芥菜性味不是凉, 这是很多人的误区) 2, 味辛。入肺、 胃、 肾经。 0063 荠菜 : 【性味】 甘平, 具有和脾、 利水、 止血、 明目的功效。 名医别录 记载 “主利肝气, 和中。 ” 日用本草 载 “凉肝明目。 ” 本草纲目 记载 “明目, 益胃。 ”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具有和。
31、 脾、 利水、 止血、 明目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 痢疾、 水肿、 肠炎、 胃溃疡、 感冒发热、 目 赤肿疼等症。 0064 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 1, 配方 : 红豆 40g、 麦麸草 30g、 糠谷老 30g、 谷芽 30g、 岩豆 30g、 回回豆 30g、 白豆蔻 30g、 巴豆 1g、 扁豆 30g、 刀豆 30g、 芥菜 25g、 荠菜 255g、 香叶子 25g、 荨麻 25g、 桑椹 25g、 生姜 25g、 罗汉果根 25g、 薄荷叶 25g、 灯笼草 25g、 黄豆 25g、 山豆根 25g、 土银花叶 20g、 南瓜 20g、 胡萝卜 20g、 大青叶 20g。
32、、 枸杞叶 20g、 豨莶草 20g、 马齿苋 20g、 漆大姑 20g、 野菊花 20g、 薄荷油 25g、 丁香油 25g ; 制备方法 : 1) 按配方比例除薄荷油、 丁香油将上述中药烘干粉碎成 100-200 目的细粉备用 ; 2) 按配方比例将薄荷油、 丁香油加入粉碎后的细粉搅拌均匀分装即为成品。 0065 使用方法 : 添加在日常猪饲料中搅拌均匀, 添加比例可控制在 5-25%。 0066 实施例 2, 配方 : 红豆 45g、 麦麸草 35g、 糠谷老 35g、 谷芽 35g、 岩豆 35g、 回回豆 35g、 白豆蔻 35g、 巴豆 2g、 扁豆 35g、 刀豆 35g、 芥菜。
33、 26g、 荠菜 26g、 香叶子 26g、 荨麻 26g、 桑椹 26g、 生姜 26g、 罗汉果根 26g、 薄荷叶 26g、 灯笼草 26g、 黄豆 26g、 山豆根 26g、 土银花叶 22g、 南瓜 22g、 胡萝卜 22g、 说 明 书 CN 102934760 A 8 7/8 页 9 大青叶 22g、 枸杞叶 22g、 豨莶草 22g、 马齿苋 22g、 漆大姑 22g、 野菊花 22g、 薄荷油 25g、 丁香油 25g ; 制备方法、 使用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实施例 3, 配方 : 红豆 50g、 麦麸草 40g、 糠谷老 40g、 谷芽 40g、 岩豆 40g、 回回。
34、豆 40g、 白豆蔻 40g、 巴豆 5g、 扁豆 40g、 刀豆 40g、 芥菜 30g、 荠菜 30g、 香叶子 30g、 荨麻 30g、 桑椹 30g、 生姜 30g、 罗汉果根 30g、 薄荷叶 30g、 灯笼草 30g、 黄豆 30g、 山豆根 30g、 土银花叶 25g、 南瓜 25g、 胡萝卜 25g、 大青叶 25g、 枸杞叶 25g、 豨莶草 25g、 马齿苋 25g、 漆大姑 25g、 野菊花 25g、 薄荷油 30g、 丁香油 30g ; 制备方法、 使用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67 实施例 4, 配方 : 红豆 55g、 麦麸草 45g、 糠谷老 45g、 谷芽 。
35、45g、 岩豆 45g、 回回豆 45g、 白豆蔻 45g、 巴豆 8g、 扁豆 45g、 刀豆 45g、 芥菜 44g、 荠菜 44g、 香叶子 44g、 荨麻 44g、 桑椹 44g、 生姜 44g、 罗汉果根 44g、 薄荷叶 44g、 灯笼草 44g、 黄豆 44g、 山豆根 44g、 土银花叶 28g、 南瓜 28g、 胡萝卜 28g、 大青叶 28g、 枸杞叶 28g、 豨莶草 28g、 马齿苋 28g、 漆大姑 28g、 野菊花 28g、 薄荷油 35g、 丁香油 35g ; 制备方法、 使用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68 实施例 5, 配方 : 红豆 60g、 麦麸草 50。
36、g、 糠谷老 50g、 谷芽 50g、 岩豆 50g、 回回豆 50g、 白豆蔻 50g、 巴豆 10g、 扁豆 50g、 刀豆 50g、 芥菜 45g、 荠菜 45g、 香叶子 45g、 荨麻 45g、 桑椹 45g、 生姜 45g、 罗汉果根 45g、 薄荷叶 45g、 灯笼草 45g、 黄豆 45g、 山豆根 45g、 土银花叶 30g、 南瓜 30g、 胡萝卜 30g、 大青叶 30g、 枸杞叶 30g、 豨莶草 30g、 马齿苋 30g、 漆大姑 30g、 野菊花 30g、 薄荷油 35g、 丁香油 35g。 006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方中选用中药均具有针对性, 诸药组合由。
37、全身到局部的调理了猪自身机能, 在给予 微量元素的补充, 本发明主要从促进猪消化吸收机能入手, 抗菌、 消炎、 杀毒、 排毒为辅配伍 而成上述中药添加剂, 而且有很好的增重效果。薄荷油具有清凉解毒、 护肤的作用, 最终减 少细菌和炎症性真菌、 脓疱的形成, 能有效防止猪红斑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 12 年 的养猪经验反复试验配置而成的, 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 而且本发明的添加剂含有多种 促生长因子对畜禽的生长发育, 能够有效改善肉质, 增强抵抗力, 提高免疫力以及预防猪红 说 明 书 CN 102934760 A 9 8/8 页 10 斑病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0070 诸药合用, 根据实验, 在 1000 头 30-60 日龄的猪饲料中添加 100 天, 试验组比对照 组每天猪增重 40-70g,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 试验组无一头猪发病, 保护率 100%, 对照组发病 率 45%。 说 明 书 CN 102934760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