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用拉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相对于拉头主体装拆拉攀的拉链用拉头。背景技术 作为在拉链中使用的拉头, 以往公知有能够相对于拉头主体后安装拉攀、 之后还 能够将安装在拉头主体上的拉攀拆下的结构。这样的拉头, 由于例如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 以及喜好等将颜色以及形态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拉攀安装在拉头主体上、 并且能够容易地将 安装在拉头主体上的拉攀交换成其他类型的拉攀, 所以, 适合应用于安装在例如衣料制品 以及包等的拉链上。
这样的能够装拆拉攀的拉链用拉头的一个例子例如已被日本特开平 2-131704 号 公报 ( 专利文献 1) 公开。这里, 关于专利文献 1 记载的拉头, 参照图 22 ~图 24 进行说明。
该专利文献 1 记载的拉头, 通过沿着安装在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的相对端缘上 的链牙列滑动, 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彼此啮合或分离。 这里, 将拉头用于使链牙列啮合而相 对于链牙列移动的方向作为前方, 将用于使链牙列分离而移动的方向作为后方。
如图 22 及图 23 所示, 专利文献 1 的拉头 310 具有拉头主体 320 和拉攀 360。拉头 主体 320 构成为, 上翼板 321 和下翼板 322 的前端部彼此通过引导柱 323 连结。另外, 在上 翼板 321 及下翼板 322 的左右侧缘朝向相对的下翼板 322 及上翼板 321 而延伸设置有凸缘 324。
在上翼板 321 的上表面, 悬臂状地固定有拉攀保持体 330。该拉攀保持体 330 具 有: 自上翼板 321 的前端部立起的固定端部 331 ; 从该固定端部 331 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的延 伸设置部 332 ; 从该延伸设置部 332 向上翼板 321 侧弯曲的自由端部 333, 在拉攀保持体 330 的自由端部 333 侧的端面 333a 和上翼板 321 之间, 形成有能够使拉攀 360 的安装轴部 360a 贯穿插入的规定的穿插间隙 311。
另外, 在上翼板 321 的上表面侧从上翼板 321 的后端朝向前方形成有滑动引导槽 325, 在该滑动引导槽 325 内收容有 : 以开闭所述穿插间隙 311 的方式能够沿滑动引导槽 325 滑动地配置的滑动部件 340 ; 将滑动部件 340 向后方弹压的弹性部件 350。
该情况下, 为了防止滑动部件 340 从滑动引导槽 325 脱落而立起设有配置在上翼 板 321 的后端部的卡定部 326, 该卡定部 326 在将滑动部件 340 插入到滑动引导槽 325 中后 被凿密而成为向滑动引导槽 325 的内侧突出的状态。
另外, 滑动部件 340 具有 : 配置在滑动引导槽 325 内的主体部 341 ; 从主体部 341 突出设置的闭锁部 342, 在该滑动部件 340 移动到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时, 能够通过闭锁部 342 使穿插间隙 311 闭锁 ( 或变窄 )。因此, 在形成于拉攀保持体 330 的延伸设置部 332 和 上翼板 321 之间的收容空间 312 中收容了拉攀 360 的安装轴部 360a 时, 能够阻止该安装轴 部 360a 经由穿插间隙 311 脱落。
在这样的专利文献 1 的拉头 310 中, 在组装拉头主体 320 后安装拉攀 360 的情况 下, 如图 24 所示, 使拉攀 360 的安装轴部 360a 从后方压接在滑动部件 340 的闭锁部 342 上,
抵抗弹性部件 350 的弹压力地使滑动部件 340 向前方滑动。由此, 拉攀保持体 330 的自由 端部 333 和上翼板 3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311 开口, 并且, 一边使拉攀 360 的安装轴部 360a 与闭锁部 342 压接, 一边使其通过开口的穿插间隙 311。
然后, 将拉攀 360 的安装轴部 360a 向上方提起而解除安装轴部 360a 和滑动部件 340 的闭锁部 342 的干涉, 由此, 滑动部件 340 被弹性部件 350 弹压从而移动到弹压方向侧 的滑动端, 所以, 穿插间隙 311 被该滑动部件 340 的闭锁部 342 闭锁。由此, 拉攀 360 的安 装轴部 360a 被收容在收容空间 312 内, 拉攀 360 成为被保持在拉攀保持体 330 上的状态。
另一方面, 在日本实公平 4-32974 号公报 ( 专利文献 2) 中, 也公开了一种能够进 行拉攀装拆的拉链用拉头。该专利文献 2 记载的拉头具有自动停止机构, 在不进行拉链的 开闭操作时, 该自动停止机构通过停止爪体相对于拉链链牙列使拉头的滑动自动停止。
这里, 一边参照图 25 及图 26 一边简单说明专利文献 2 的拉头, 该拉头 410 具有拉 头主体 420 和拉攀 460, 在拉头主体 420 上通过对停止爪体 470 进行轴支承的销 471 而固定 有拉攀保持体 430。此外, 停止爪体 470 通过保持在拉头主体 420 内的弹簧 472 而被弹压 成, 停止爪体 470 上所设置的爪部 473 突出到上下翼板 421、 422 之间的链牙引导通路 426 中。 拉攀保持体 430 具有 : 自上翼板 421 的前端部立起的固定端部 431 ; 从该固定端部 431 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的延伸设置部 432 ; 从该延伸设置部 432 向上翼板 421 侧弯曲的自由 端部 433, 在拉攀保持体 430 的自由端部 433 侧的端面和上翼板 421 之间形成有能够使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贯穿插入的规定的穿插间隙。
另外, 在拉攀保持体 430 的延伸设置部 432 的上翼板 421 侧的下端缘上形成有 : 退 避空间用凹部 435, 用于形成退避空间使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退避 ; 收容空间用凹部 436, 用于形成收容空间以收容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 连续缘部 437, 被夹持在两凹部 435、 436 之间。
在上翼板 421 的上表面侧, 从上翼板 421 的后端朝向前方形成有滑动引导槽 425, 在该滑动引导槽 425 内收容有 : 沿该滑动引导槽 425 能够滑动地配置的滑动部件 440 ; 将滑 动部件 440 向后方弹压的弹性部件 ( 螺旋弹簧 )450。
在滑动部件 440 上设有第一闭锁部 441 及第二闭锁部 442, 该第一闭锁部 441 在该 滑动部件 440 处于移动到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的状态时闭锁穿插间隙, 该第二闭锁部 442 对拉攀保持体 430 的连续缘部 437 和上翼板 421 之间的间隙进行闭锁, 在第一闭锁部 441 和第二闭锁部 442 之间, 形成有能够收容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的凹槽 443。
在这样的专利文献 2 的拉头 410 中, 在组装好拉头主体 420 后安装拉攀 460 的情 况下, 将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从后方压接在滑动部件 440 的第一闭锁部 441 上, 并抵 抗弹性部件 450 的弹压力使滑动部件 440 向前方滑动。由此, 拉攀保持体 430 的自由端部 433 和上翼板 421 之间的穿插间隙开口, 并且, 使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一边压接在第 一闭锁部 441 上, 一边通过开口了的穿插间隙。接下来, 使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向上 方提起并移动到退避空间 ( 退避空间用凹部 435)。由此, 滑动部件 440 被弹性部件 450 弹 压而移动到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 因此, 通过该滑动部件 440 的第一闭锁部 441 闭锁穿插间 隙。
接着, 使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向下方移动而收容在滑动部件 440 的凹槽 443
内, 而且, 使该安装轴部 460a 与滑动部件 440 的第二闭锁部 442 压接, 并抵抗弹性部件 450 的弹压力使滑动部件 440 向前方滑动。由此, 使拉攀保持体 430 的连续缘部 437 和上翼板 421 之间的间隙开口, 使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通过该间隙。
然后, 将拉攀 460 的安装轴部 460a 向上方提起并从滑动部件 440 的凹槽 443 内向 收容空间 ( 收容空间用凹部 436) 移动。由此, 滑动部件 440 被弹性部件 450 弹压而移动到 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 从而成为拉攀 460 被拉攀保持体 430 保持的状态。
这样, 根据专利文献 2 的拉头 410, 即使在拉头主体 420 上配置有停止爪体 470, 也 能够稳定地进行拉攀 460 的安装, 另外, 根据需要, 也能够将拉攀 460 从拉攀保持体 430 拆 下并容易地进行更换。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2-131704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实公平 4-32974 号公报
在前述的专利文献 1 以及专利文献 2 记载的拉头 310、 410 中, 能够滑动地配置在 拉头主体 320、 420 上的滑动部件 340、 440 在被弹性部件 350、 450 弹压而位于弹压方向侧的 滑动端的情况下, 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330、 430 的自由端部 333、 433 和上翼板 321、 421 之间 的穿插间隙 311 由滑动部件 340、 440 的闭锁部 342、 441 闭锁。
该情况下, 通常在拉攀保持体 330、 430 的自由端部 333、 433 侧的端面 333a 和滑 动部件 340、 440 的闭锁部 342、 441 之间, 设有间隙使得滑动部件 340、 440 不与拉攀保持体 330、 430 的自由端部 333、 433 接触。其原因是, 在例如使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端面 和滑动部件的闭锁部彼此接触而构成拉头的情况下, 由于拉头的构成零件的尺寸精度等问 题, 存在滑动部件钩挂在拉攀保持体上而无法活动的可能、 以及存在滑动部件的滑动性降 低的可能。
因此, 在实际的拉头 310、 410 中, 为了使滑动部件 340、 440 顺畅地滑动并稳定地 安装拉攀 360、 460, 在拉攀保持体 330、 430 的自由端部 333、 433 侧的端面 333a 和滑动部件 340、 440 的闭锁部 342、 441 之间设置有某种程度的间隙。
但是, 在像这样于拉攀保持体 330、 430 的端面 333a 和滑动部件 340、 440 之间设置 了间隙的情况下, 当在拉头 310、 410 上安装拉攀 360、 460 时、 以及拉头 310、 410 安装在包等 产品上并进行使用时等, 存在较薄的布料等异物容易进入到该间隙中的问题 ( 具体来说, 例如在拉头安装在包上的情况下, 存在衣服的袖口等进入到该拉头的拉攀保持体的端面和 滑动部件之间的间隙中的情况 )。
另外, 如专利文献 1 以及专利文献 2 的拉头 310、 410 那样, 当在上翼板 321、 421 上 能够滑动地配置有滑动部件 340、 440 的情况下, 存在以下问题, 即: 当例如较厚的布料等碰 撞到滑动部件 340、 440 的后方时, 该布料等推压滑动部件 340、 440 而使滑动部件 340、 440 向前方滑动, 导致在拉攀保持体 330、 430 的自由端部 333、 433 和滑动部件 340、 440 之间咬 入布料等。
而且, 如上所述, 当在拉攀保持体 330、 430 的自由端部 333、 433 侧的端面 333a 和 滑动部件 340、 440 之间的间隙中进入了布料等的情况下、 以及在拉攀保持体 330、 430 的自 由端部 333、 433 和滑动部件 340、 440 之间咬入了布料等的情况下, 在进行拉攀 360、 460 的 安装以及更换时, 布料等成为障碍, 另外, 还存在布料等妨碍拉头 310、 410 的操作这一不良 情况。 而且, 在拉头具有基于停止爪体的自动停止机构的情况下, 进入到所述间隙中的布料等被咬入停止爪体中, 存在停止爪体的功能受到妨碍这一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课题而作出的发明, 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 头, 能够防止布料等异物进入或被咬入到拉攀保持体和滑动部件之间, 从而能够顺畅地进 行拉攀的安装以及更换, 另外, 能够确保拉头的良好操作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拉链用拉头, 作为基本结构, 包括 : 拉头主体, 具 有上下翼板 ; 拉攀保持体, 以悬臂状固定在所述上翼板上、 且固定端部从所述上翼板立起、 自由端部侧向所述上翼板弯曲 ; 滑动部件, 以对形成在所述拉攀保持体的所述自由端部和 所述上翼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开闭的方式能够滑动地配置在所述拉头主体上 ; 弹性部件, 将 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间隙的闭锁方向弹压 ; 拉攀, 保持在所述拉攀保持体上, 所述滑动部件 具有 : 主体部, 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拉头主体上 ; 闭锁部, 立起设在所述主体部上、 且在 所述主体部移动到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时将所述间隙闭锁, 所述拉链用拉 头构成为, 经由所述间隙能够将所述拉攀相对于所述拉攀保持体进行装拆, 其最主要的特 征在于, 所述拉攀保持体具有 : 形成在所述自由端部侧的端面上的凸部或凹部, 所述滑动部 件在所述闭锁部的与所述拉攀保持体相对的相对面上具有 : 以能够供所述拉攀保持体的所 述凸部插入的方式形成的凹部、 或者以能够插入到所述拉攀保持体的所述凹部中的方式形 成的凸部。
在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中, 优选地, 在所述凸部插入到所述凹部中时, 在所述凸部 和所述凹部之间且在拉头宽度方向范围内设有间隙, 所述间隙沿拉头高度方向弯曲成锯齿 状。
在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中, 优选地,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 : 辅助闭锁部, 立起设在与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闭锁部相比的靠弹压方向侧, 在使所述滑动部件抵抗所述弹性部件的弹 压力滑动时, 能够将所述间隙闭锁或使所述间隙变窄 ; 收容槽部, 配置在所述闭锁部和所述 辅助闭锁部之间, 并能够收容所述拉攀的安装轴部。
该情况下, 更优选地, 所述辅助闭锁部从所述上翼板的突出高度设定得低于所述 闭锁部从所述上翼板的突出高度。
另外, 在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中, 优选地, 所述拉攀保持体的所述自由端部与移动 到所述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的所述滑动部件的所述闭锁部的位置相比向弹压方向侧延伸 设置。
再有, 根据本发明, 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 包括 : 拉头主体, 具有上下翼板 ; 拉攀保 持体, 以悬臂状固定在所述上翼板上、 且固定端部从所述上翼板立起、 自由端部侧向所述上 翼板弯曲 ; 滑动部件, 以对形成在所述拉攀保持体的所述自由端部和所述上翼板之间的间 隙进行开闭的方式能够滑动地配置在所述拉头主体上 ; 弹性部件, 将所述滑动部件向所述 间隙的闭锁方向弹压 ; 拉攀, 保持在所述拉攀保持体上, 所述滑动部件具有 : 主体部, 能够 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拉头主体上 ; 闭锁部, 立起设在所述主体部上、 且在所述主体部移动到所 述弹性部件的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时将所述间隙闭锁, 所述拉链用拉头构成为, 经由所述 间隙能够将所述拉攀相对于所述拉攀保持体进行装拆, 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部 件具有 : 辅助闭锁部, 立起设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闭锁部相比的靠弹压方向侧、 在使所述
滑动部件抵抗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压力滑动时, 能够将所述间隙闭锁或使所述间隙变窄 ; 收 容槽部, 配置在所述闭锁部和所述辅助闭锁部之间、 能够收容所述拉攀的安装轴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具有 : 以悬臂状固定在拉头主体的上翼板上的拉攀保持体 ; 以对形成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上翼板之间的穿插间隙进行开闭的方式能够滑动地 配置在拉头主体上的滑动部件。另外, 拉攀保持体具有形成在其自由端部侧的端面上的凸 部或凹部。
滑动部件具有 : 能够滑动地嵌装在拉头主体上且被弹性部件弹压的主体部 ; 立起 设在主体部上的闭锁部, 在闭锁部的与拉攀保持体相对的相对面上形成有 : 能够供拉攀保 持体的所述凸部插入地形成的凹部、 或以能够插入到拉攀保持体的所述凹部中的方式形成 的凸部。
这样的本发明的拉头构成为, 形成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端面上的凸部或 凹部与形成在滑动部件的闭锁部的相对面上的凹部或凸部相互对应地配置, 在拉攀保持体 的自由端部侧的端面和滑动部件的闭锁部上表面之间设有间隙。因此, 在使滑动部件相对 于上翼板滑动时, 能够使该滑动部件不与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接触地顺畅地滑动, 所以, 能够稳定地进行拉攀的安装以及拆除。 而且, 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端面和滑动部件的闭锁部的相对面上, 各个 凸部或凹部相互对应地配置, 由此, 在凸部插入到凹部中时, 形成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 侧的端面和滑动部件的闭锁部上表面之间的间隙 ( 形成在凸部和凹部之间的间隙 ) 沿拉头 高度方向弯曲成锯齿状, 并在拉头宽度方向范围内形成。
由于像这样上述间隙形成为锯齿状, 能够使较薄的布料等异物难以进入到该间隙 中, 所以, 在进行拉攀的安装以及更换时, 能够防止产生布料等成为妨碍的不良情况以及拉 头的操作受布料等影响的不良情况。
另外, 该拉头的滑动部件具有 : 辅助闭锁部, 立起设在与主体部的闭锁部相比的靠 弹压方向侧、 在使滑动部件抵抗弹性部件的弹压力滑动时能够将穿插间隙闭锁或使穿插间 隙变窄 ; 收容槽部, 配置在闭锁部和辅助闭锁部之间、 能够收容拉攀的安装轴部。 由此, 通过 在将拉攀的安装轴部收容在滑动部件的收容槽部中的状态下使滑动部件滑动, 能够顺畅地 进行拉攀的安装以及拆除。
而且, 由于在与主体部的闭锁部相比的靠弹压方向侧立起设有辅助闭锁部, 所以, 即使在例如较厚的布料等异物碰撞到滑动部件的后侧且滑动部件被该异物推压而滑动的 情况下, 由于通过辅助闭锁部将穿插间隙闭锁或使穿插间隙变窄, 所以, 能够防止异物进 入, 能够防止异物被咬入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滑动部件之间。 因此, 能够更可靠地防止 在进行拉攀的安装以及更换时发生布料等成为妨碍的不良情况、 以及拉头的操作受到布料 等影响的不良情况。
该情况下, 将辅助闭锁部从上翼板的突出高度设定得低于闭锁部从上翼板的突出 高度低。 由此, 在将拉攀安装到拉头主体上时, 能够将拉攀的安装轴部容易地引导并收容在 位于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的滑动部件的收容槽部中, 所以, 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拉攀的安装 作业。
而且,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 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与移动到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
的滑动部件的闭锁部的位置相比向弹压方向侧延伸设置。由此, 能够将拉攀的安装轴部容 易地引导到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上翼板之间的穿插间隙, 所以, 拉攀的安装作业变得 更顺畅。
另一方面, 本发明的其他的拉链用拉头具有 : 以悬臂状固定在拉头主体的上翼板 上的拉攀保持体 ; 以对形成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上翼板之间的穿插间隙进行开闭的 方式能够滑动地配置在拉头主体上的滑动部件。
另外, 滑动部件具有 : 主体部, 能够滑动地嵌装在拉头主体上且被弹性部件弹压 ; 闭锁部, 立起设在主体部上、 在主体部移动到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时将穿插间隙闭锁 ; 辅助 闭锁部, 立起设在与主体部的所述闭锁部相比的靠弹压方向侧, 在使滑动部件抵抗弹性部 件的弹压力滑动到与所述弹压方向相反侧的滑动端时能够将穿插间隙闭锁或使穿插间隙 变窄 ; 收容槽部, 配置在闭锁部和辅助闭锁部之间, 能够收容拉攀的安装轴部。
由此, 在将拉攀的安装轴部收容到滑动部件的收容槽部中的状态下通过使滑动部 件滑动, 能够顺畅地进行拉攀的安装以及拆除。而且, 由于在与主体部的闭锁部相比的靠 弹压方向侧立起设有辅助闭锁部, 所以, 即使在例如较厚的布料等异物碰撞到滑动部件的 后侧, 并滑动部件被该异物推压而滑动的情况下, 通过辅助闭锁部将穿插间隙闭锁或使其 变窄, 由此, 能够防止异物进入, 能够防止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滑动部件之间咬入异 物。 因此, 在进行拉攀的安装以及更换时能够防止发生布料等成为妨碍的不良情况、 以及拉 头的操作受布料等影响的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1 的拉链用拉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 2 是在该拉头中, 表示形成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凸部和形成在滑动部 件上的凹部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 3 是表示拉头主体和拉攀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 4 是说明将拉攀的安装轴部插入到拉攀保持体和上翼板之间的收容空间中时 的操作的剖视图。
图 5 是在拉头的变形例中, 表示形成在拉攀保持体上的凹部和形成在滑动部件上 的凸部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 6 是在拉头的其他的变形例中, 表示形成在拉攀保持体上的凸部和形成在滑动 部件上的凹部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 7 是在拉头的另外其他的变形例中, 表示形成在拉攀保持体上的凸部和形成在 滑动部件上的凹部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 8 是在拉头的另外其他的变形例中, 表示形成在拉攀保持体上的凸部 ( 或凹部 ) 和形成在滑动部件上的凹部 ( 或凸部 ) 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 9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 2 的拉链用拉头的没有安装拉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 10 是放大地表示该拉头的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滑动部件的闭锁部的截面 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 11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3 的拉链用拉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 12 是在该拉头中, 表示形成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凸部和形成在滑动
部件上的凹部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 13 是在该拉头中, 说明将拉攀的安装轴部引导至滑动部件的收容凹槽中的状 态的剖视图。
图 14 是说明使滑动部件滑动而使拉攀的安装轴部插入到收容空间中的状态的剖 视图。
图 15 是表示拉攀被拉攀保持体保持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 16 是表示拉攀被拉攀保持体保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 17 是说明通过滑动部件的辅助闭锁部防止异物进入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 上翼板之间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 18 是说明还在异物推压滑动部件而使其滑动的情况下, 防止异物被咬入拉攀 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上翼板之间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 19 是在拉头的变形例中, 表示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立起设在滑动部件上 的闭锁部及辅助闭锁部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 20 是沿该拉头的拉头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 21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4 的拉链用拉头的剖视图。
图 22 是以往的拉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 23 是该拉头的剖视图。
图 24 是在该拉头中, 说明将拉攀安装在拉头主体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 25 是以往的其他拉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 26 是表示该拉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列举实施例,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图 1 是本实施例 1 的拉链用拉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 2 是在该拉头中, 表示形成在拉 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凸部和形成在滑动部件上的凹部之间的关系的剖视图。另外, 图 3 及图 4 是表示将拉攀安装在拉头主体上时的状态或操作的图。此外, 图 3 中, 为了容易辨 识拉攀的安装方法, 仅对拉攀以截面示出。
本实施例 1 的拉链用拉头 10 构成为, 通过沿安装在未图示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 带的相对端缘上的链牙列滑动, 能够使左右的链牙列啮合及分离。
此外, 以下的说明中, 将拉头 10 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 特别将拉头 10 用于 使链牙列啮合而相对于链牙列移动的方向作为前方, 将用于使链牙列分离而移动的方向作 为后方。 另外, 将拉头 10 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 特别将相对于拉头主体 2 安装拉攀 6 一侧的方向作为上方, 将其相反侧的方向作为下方。而且, 将拉头 10 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 右方向。
本实施例 1 的拉头 10, 如图 1 所示, 具有 : 拉头主体 20 ; 以悬臂状固定在拉头主体 20 上的拉攀保持体 30 ; 能够向前后方向滑动地配置在拉头主体 20 上的滑动部件 40 ; 将滑 动部件 40 向后方弹压的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弹簧 5 ; 保持在拉攀保持体 30 上的拉攀 6。此 外, 本实施例 1 中, 拉攀保持体 30 与拉头主体 20 一体地形成由此固定在拉头主体 20 上。该拉头 10 中, 拉头主体 20、 拉攀保持体 30、 滑动部件 40 及拉攀 6 能够使用铝合金、 锌合金等金属材料并通过压铸成形而制造。 此外, 关于这些部件, 还可以代替金属材料而分 别使用聚酰胺、 聚丙烯、 聚缩醛、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热塑性树脂或添加了耐摩性强 化材料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等并通过注射成型而制造。
该拉头 10 中的拉头主体 20 具有 : 上下翼板 21、 22, 相互大致平行地配置 ; 引导柱 23, 将上下翼板 21、 22 的前端部彼此连结起来 ; 凸缘 24, 从上翼板 21 及下翼板 22 的左右侧 缘朝向相对的下翼板 22 及上翼板 21, 并沿与上下翼板 21、 22 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该拉头主体 20 的前部, 形成有在其间隔着引导柱 23 而形成的左右的肩口, 在拉 头主体 20 的后端形成有后口。而且, 以被上下翼板 21、 22 和凸缘 24 包围的方式, 形成有将 左右的肩口和后口连通的 Y 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 25。
另外, 在拉头主体 20 的上翼板 21 的上表面侧, 从上翼板 21 的后端 ( 后口侧的缘 端 ) 向前方凹陷地设置有滑动引导槽 26, 在该滑动引导槽 26 的左右侧壁, 形成有供滑动部 件 40 的后述的导向部 44 嵌装的导向部嵌装槽 26a。而且, 在滑动引导槽 26 的底部, 形成有 用于收容保持螺旋弹簧 5 的弹簧收容槽 26b。
另外, 在上翼板 21 的后端部设有层差部 21a, 在滑动引导槽 26 的后端部的左右侧 方, 配置有从层差部 21a 的上表面立起的卡定片 27。左右的卡定片 27, 在弹簧收容槽 26b 中收容了螺旋弹簧 5 而且在滑动引导槽 26 中插入了滑动部件 40 的状态下, 以相互接近的 方式向内侧弯曲并被凿密, 由此, 与被螺旋弹簧 5 弹压的滑动部件 40 的后述导向部 44 的后 端面 ( 后口侧的端面 ) 抵接, 所以, 发挥作为滑动部件 40 的止挡件的作用。 一体形成在该拉头主体 20 上的拉攀保持体 30 具有 : 自上翼板 21 的前端部 ( 与拉 头 10 的前后方向中央相比靠近前方 ) 立起的固定端部 31 ; 从该固定端部 31 弯曲并向后方 延伸的延伸设置部 32 ; 从该延伸设置部 32 向上翼板 21 侧弯曲的自由端部 33。 自由端部 33 成为与上翼板 21 及滑动部件 40 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该拉攀保持体 30 整体呈向下的凹 形, 在该拉攀保持体 30 的下端缘和上翼板 21 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拉攀 6 的后述 安装轴部 6b 的收容空间 11。
另外,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与滑动部件 40 面对的面 ) 上, 形成有凸部 34, 该凸部 34 沿滑动部件 40 的滑动方向对前后方向 ( 拉头长度方向 ) 的横 截面呈大致矩形。该情况下,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凸部 34 的下端面和上翼板 21 的上表面之 间, 形成有能够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贯穿插入的穿插间隙 12。
此外, 本实施例 1 中, 拉攀保持体 30 一体地形成并固定在拉头主体 20 上, 但在本 发明中, 还能够在分别制作拉攀保持体 30 和拉头主体 20 后, 通过铆接等方法将拉攀保持体 30 固定在拉头主体 20 上。
本实施例 1 的滑动部件 40 具有 : 主体部 41, 沿拉头主体 20 的滑动引导槽 26 滑动 ; 闭锁部 42, 突出设置在该主体部 41 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 ; 引导突条部 43, 沿前后方向呈凸 条地形成在主体部 41 的下表面 ( 背面 ) 侧、 且插入到弹簧收容槽 26b 中而对滑动部件 40 的滑动进行引导 ; 导向部 44, 配置在主体部 41 的左右侧缘部、 且用于嵌装在滑动引导槽 26 的导向部嵌装槽 26a 中。
在该滑动部件 40 中, 在闭锁部 42 的与拉攀保持体 30 相对的相对面 ( 上表面 )42a 上, 与凸部 34 的位置对应地设有凹部 45, 使得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30 上的凸部 34 能够插入。
关于凸部 34, 如图 2 所示,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上, 凸部 34 的左右方向两侧的端面 33a 与凸部 34 的前端侧的端面 33a 相比位于上方。另外, 滑动部 件 40 的相对面 42a 中的凹部 45 的底面 42a 与凸部 34 的前端侧的端面 33a 相面对。而且,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中, 凸部 34 的宽度方向 ( 左右方向 ) 的尺寸设定得小于拉 攀保持体 30 整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因此, 尤其在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形成为圆弧状的情况下, 在将安装轴部 6b 如后 述那样压接在闭锁部 42 上, 且抵抗螺旋弹簧 5 的弹压力压入时, 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和拉 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相互很难干涉, 能够容易地压入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此外, 这 样的效果, 在例如后述的图 6 以及图 12 所表示的拉头中同样也能够得到。
该情况下,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及形成在该端面 33a 上 的凸部 34 与滑动部件 40 中的闭锁部 42 的上表面 42a 及形成在该上表面 42a 的凹部 45 之 间, 以使得拉攀保持体 30 和滑动部件 40 不直接接触的方式设有间隙 13。该间隙 13, 因拉 攀保持体 30 的凸部 34 和闭锁部 42 的凹部 45 而一边沿上下方向 ( 拉头高度方向 ) 以锯齿 状弯曲, 一边在左右方向 ( 拉头宽度方向 ) 范围内形成。
也就是说, 凸部 34 插入到凹部 45 的状态是, 与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的与拉攀 保持体 30 相对的相对面 ( 上表面 )42a 的前端 ( 左右两侧的上端 ) 相比, 具有凸部 34 的端 面 33a 的上翼板 21 侧的前端位于滑动部件 40 的主体部 41 侧 ( 下方侧 ) 的状态。因此, 在 左右方向上, 闭锁部 42 的相对面 ( 上表面 )42a 的前端 ( 左右两侧的上端 ) 与拉攀保持体 30 的凸部 34 的前端面相比位于上方侧。另外,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配置 的凸部 34 的前端面, 与闭锁部 42 的凹部 45 的底面相对, 并且, 与该闭锁部 42 的左右两侧 的相对面 ( 上表面 )42a 相比位于下方侧 ( 滑动部件 40 的主体部 41 侧 )。由此, 在滑动部 件 40 和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之间设有呈锯齿状弯曲的间隙 13。
这里, 锯齿状的间隙 13 以具有弯曲成大致 90° 的层差的方式形成, 但也可以设 置成, 在例如左右方向上, 在左侧及 / 或右侧的部分和中央的部分具有上下方向的层差, 另 外, 还可以设置成, 例如至少两条直线以规定的角度交叉而呈大致 V 字形。
本实施例 1 的拉攀 6 具有 : 能够通过手指捏住的平板状的拉攀主体部 6a ; 一体地 形成在该拉攀主体部 6a 的一端的圆弧状的安装轴部 6b。
接下来, 对组装本实施例 1 的拉头 10 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 进行在拉头主体 20 上组装滑动部件 40 和螺旋弹簧 5 的作业。具体来说, 将 螺旋弹簧 5 插入形成在拉头主体 20 的上翼板 21 上的弹簧收容槽 26b 中, 接下来, 使滑动部 件 40 的前端面 33a 与螺旋弹簧 5 的后端抵接, 一边压缩该螺旋弹簧 5 一边将滑动部件 40 插入滑动引导槽 26。
在将滑动部件 40 插入滑动引导槽 26 时, 使滑动部件 40 的引导突条部 43 嵌入上 翼板 21 的弹簧收容槽 26b, 并且, 使滑动部件 40 的导向部 44 嵌装在上翼板 21 的导向部嵌 装槽 26a 中。然后, 在将滑动部件 40 插入滑动引导槽 26 后, 将立起设在上翼板 21 的后端 部的卡定片 27 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压曲并凿密, 由此, 滑动部件 40 在被螺旋弹簧 5 弹压的状 态下能够滑动地安装在上翼板 21 上。
此时, 被凿密了的卡定片 27 作为滑动部件 40 的止挡件而发挥作用, 所以, 与卡定 片 27 抵接的滑动部件 40 的位置成为该滑动部件 40 的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 当滑动部件 40位于该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时, 通过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将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 由端部 33 和上翼板 21 之间的间隙 ( 穿插间隙 )12 闭锁 ( 或使其变窄 )。另一方面, 滑动部 件 40 的与弹压方向相反侧的滑动端成为与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覆盖在上翼板 21 的滑 动引导槽 26 上的部位抵接的位置。
此外, 本实施例 1 的拉头 10 构成为, 在从侧面侧观察该拉头 10 的情况下, 在滑动 部件 40 被螺旋弹簧 5 弹压而位于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时, 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与 位于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的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相比向后端侧延伸 ( 参照图 3)。
由此, 在比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靠后方侧,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和 上翼板 21 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 14。通过设置该间隙 14, 如后述那样, 在为了使滑动部件 40 向前方滑动而将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与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压接时, 通过在该间隙 14 中插入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能够容易地对该安装轴部 6b 进行定位。因此, 能够使安装 轴部 6b 可靠地压接在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能够使滑动部件 40 向前方容易地滑动。
而且, 本实施例 1 的拉头 10 中, 为了使滑动部件 40 和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不接触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隙 13。 并且构成为, 在滑动部件 40 位于弹压方向侧的滑动 端时, 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上的凸部 34 被插入到形成在滑动 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的上表面 42a 的凹部 45 中。这里, 拉攀保持体 30 的凸部 34 插入到滑 动部件 40 的凹部 45 中是指, 凸部 34 的前端部与闭锁部 42 的形成有凹部 45 的上表面 42a 相比进入到凹部 45 的底面侧。 这样, 通过在滑动部件 40 和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之间形成间隙 13, 在使 滑动部件 40 相对于上翼板 21 滑动时, 能够使滑动部件 40 不与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接触地顺畅地滑动。因此, 在使滑动部件 40 滑动并进行拉攀 6 的安装以及拆除时, 能够 顺畅地进行该安装作业以及拆除作业。
另外, 在滑动部件 40 位于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时, 由于拉攀保持体 30 的凸部 34 插入到滑动部件 40 的凹部 45 中, 能够使形成在滑动部件 40 和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之间的间隙 13 沿上下方向 ( 拉头高度方向 ) 弯曲成锯齿状。由此, 能够使得较薄的布料 等异物难以进入到该间隙 13 中。
如上所述, 在进行完将滑动部件 40 和螺旋弹簧 5 组装在拉头主体 20 上的作业之 后, 进行将拉攀 6 安装在拉攀保持体 30 上的作业。具体来说, 如图 3 所示, 在将拉攀 6 的安 装轴部 6b 从后方侧插入到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和上翼板 21 之间的规定的间隙 14 中并对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进行压接, 而且, 通过该安装轴部 6b 将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向前方压入。
由此, 如图 4 所示, 滑动部件 40 抵抗螺旋弹簧 5 的弹压力沿上翼板 21 的滑动引导 槽 26 向前方滑动, 而且, 由于滑动部件 40 向前方滑动, 被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闭锁了 的穿插间隙 12 开口。因此, 经由开口的穿插间隙 12, 能够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移动到收 容空间 11 内。
而且, 在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移动到收容空间 11 内后, 将该安装轴部 6b 向上方 提起, 并解除安装轴部 6b 对滑动部件 40 的推压, 然后, 压入到前方的滑动部件 40 被螺旋弹 簧 5 弹压而移动到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 从而将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和上翼板 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12 闭锁。由此, 能够得到本实施例 1 的拉头 10, 即: 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被收容在收容空间 11 内, 且拉攀 6 被保持在拉攀保持体 30 上。
此外, 在将保持在拉头 10 的拉攀保持体 30 上的拉攀 6 拆下的情况下, 用手指等将 滑动部件 40 向前方推压, 从而使滑动部件 40 抵抗螺旋弹簧 5 的弹压力前进。由此, 由于拉 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和上翼板 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12 开口, 所以, 经由该穿插间隙 12 将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从收容空间 11 拔出, 从而能够容易地拆下拉攀 6。
如以上那样, 本实施例 1 的拉头 10 构成为, 由于滑动部件 40 能够滑动地配置在上 翼板 21 上, 所以, 能够使拉攀 6 相对于拉头主体 20 进行装拆。
而且, 该拉头 10 中, 在滑动部件 40 和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之间具有间隙 13, 并且, 设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端面 33a 上的凸部 34 和设在滑动部件 40 上的凹部 45 沿滑 动部件 40 的滑动方向形成。因此, 在使滑动部件 40 相对于上翼板 21 滑动时, 能够使该滑 动部件 40 不与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接触地顺畅地滑动, 所以, 能够稳定地进行拉 攀 6 的安装以及拆除。
而且, 形成在滑动部件 40 和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之间的间隙 13, 通过设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端面 33a 上的凸部 34 和设在滑动部件 40 上的凹部 45 而沿上下方向弯 曲成锯齿状, 所以, 能够防止较薄的布料等异物进入到该间隙 13。因此, 能够防止发生在以 往的拉头 10 中产生的不良情况, 具体来说, 如进入到间隙 13 的异物在进行拉攀 6 的安装以 及更换时成为妨碍的不良情况 ; 因进入到间隙 13 的异物而妨碍拉头 10 的操作的不良情况。
此外, 在上述实施例 1 的拉头 10 中,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设置凸部 34, 并且, 在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的上表面设置能够供拉攀保持体 30 的凸部 34 插入的凹部 45, 由此, 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到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和滑动 部件 40 之间的间隙 13。
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1 的形态以及后述的实施例 2 ~实施例 4 的形 态, 例如图 5 中示出拉头的变形例那样, 也可以是,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 面 33a 设置凹部 35、 且在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的上表面 42a 设置能够插入到拉攀保持 体 30 的凹部 35 中的凸部 46, 由此, 防止异物进入到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和滑动部 件 40 之间所形成的间隙 13 中。
另外,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代替设置上述实施例 1 那样 的对拉头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大致矩形状的凸部 34, 还可以是, 如图 6 中示出拉头的其他 变形例那样,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设置对拉头长度方向的横截面 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凸部 34a, 并以能够供该凸部 34a 插入的方式将与凸部 34a 的截面形状对 应的凹部 45a 凹陷设置在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的上表面 42a。该凸部 34a 从拉攀保持 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的宽度方向 ( 左右方向 ) 整个面延伸设置, 呈宽度方向 ( 左右方向 ) 的壁厚随着趋向下方逐渐变薄的形状。
此外, 如图 7 中示出拉头的另外其他的变形例那样,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设置有例如对拉头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凸部 34a( 与图 6 同样的凸部 34a) 的情况下, 设在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的上表面的凹部 45 只要是能够供该凸部 34a 插入的形状, 也可以是具有不与凸部 34a 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大致矩形状的空间的结构。
另外, 在上述实施例 1 及变形例中,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和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的上表面 42a 上, 凸部和凹部在拉头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相互对应地形成。但是, 在本发明中, 只要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到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和滑动部件 40 之间所形成的间隙 13 中, 还能够使凸部和凹部对应地形成在从拉头宽度方 向的大致中央部变位的位置。
例如图 8 示出拉头的另外其他的变形例那样, 还可以是, 从拉头的后端侧观察时, 在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侧的端面 33a, 截面呈大致矩形状的凸部 34b 形成在自由 端部 33 的左侧附近, 并且, 在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部 42 的上表面 42a, 能够供拉攀保持体 30 的凸部 34b 插入的凹部 45b 也形成在闭锁部 42 的左侧附近。
此外, 在该图 8 所示的变形例的情况下, 通过改变凸部和凹部的观察方法, 还能够 理解成 : 在例如拉攀保持体 30 的自由端部 33 的右侧附近形成凹部, 在滑动部件 40 的闭锁 部 42 的右侧附近形成能够插入到拉攀保持体 30 的凹部中的凸部。
在上述任何一个变形例中, 共同点在于, 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端面中的上 翼板侧的前端 ( 下端 ) 构成为, 比滑动部件的闭锁部的与拉攀保持体相对的相对面中的自 由端部侧的前端 ( 上端 ) 位于滑动部件的主体部侧 ( 下方侧 ), 并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 和滑动部件之间设置锯齿状的间隙。
实施例 2
图 9 是表示本实施例 2 的拉头的没有安装拉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 10 是放大地表 示该拉头的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滑动部件的闭锁部的截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本实施例 2 的拉头 110 具有 : 拉头主体 120 ; 以悬臂状一体形成在拉头主体 120 上 的拉攀保持体 130 ; 以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在拉头主体 120 上的滑动部件 140 ; 将滑动部件 140 向上方弹压的螺旋弹簧 105 ; 保持在拉攀保持体 130 上的未图示的拉攀。
本实施例 2 的拉头主体 120 具有 : 上下翼板 121、 122 ; 将上下翼板 121、 122 的前 端部彼此连结起来的引导柱 123 ; 从上翼板 121 及下翼板 122 的左右侧缘延伸设置的凸缘 124, 在上下翼板 121、 122 间形成有 Y 字状的链牙引导通路 125。另外, 在拉头主体 120 中穿 设有滑动引导孔 126, 该滑动引导孔 126 从上翼板 121 的上表面经由引导柱 123 的内部并贯 穿到下翼板 122 的下表面, 在该滑动引导孔 126 的下翼板 122 侧形成有卡装槽 128, 该卡装 槽 128 能够卡装对螺旋弹簧 105 的一端进行支承的止脱片 127。
一体地形成在该拉头主体 120 上的拉攀保持体 130 具有 : 自上翼板 121 的后端 部 ( 与拉头 110 的前后方向中央相比靠近后方 ) 立起的固定端部 131 ; 从该固定端部 131 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的延伸设置部 132 ; 从该延伸设置部 132 向上翼板 121 侧弯曲的自由端 部 133。在该拉攀保持体 130 和上翼板 121 的上表面之间, 形成有收容拉攀的安装轴部的 收容空间 111, 另外, 在拉攀保持体 130 的自由端部 133 侧的端面 133a( 与上翼板 121 面对 的表面 ) 和上翼板 121 的上表面之间, 形成有能够供拉攀的安装轴部贯穿插入的穿插间隙 112。而且, 在拉攀保持体 130 的自由端部 133 侧的端面 133a 上, 沿前后方向凹陷设置有凹 部 135。
本实施例 2 的滑动部件 140 具有 : 能够滑动地嵌装在拉头主体 120 的滑动引导孔 126 中的主体部 141 ; 从该主体部 141 向上方延伸设置的闭锁部 142 ; 从闭锁部 142 向上方 连续地形成、 且能够插入到拉攀保持体 130 的凹部 135 中的凸部 146。该情况下, 滑动部件 140 的主体部 141、 闭锁部 142 及凸部 146 以拉头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均具有相同大小的方式 一体地形成, 另外, 在闭锁部 142 及凸部 146 的后部, 朝向上方地形成有使拉头长度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的倾斜面 143。
而且, 在主体部 141 的下端面 141a, 形成有能够供螺旋弹簧 105 的另一端部插入的 插入孔 144。此外, 本实施例 2 中, 滑动部件 140 的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通过未图示的定位 机构而设定在规定位置上从而使得在配置于该滑动部件 140 上的凸部 146 和配置于拉攀保 持体 130 上的凹部 135 之间形成有间隙 113。
下面, 对于组装本实施例 2 的拉头 110 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 为了将滑动部件 140 安装在拉头主体 120 上, 将滑动部件 140 从下方侧插入 到形成在拉头主体 120 上的滑动引导孔 126 中, 接下来, 将螺旋弹簧 105 从下方侧插入到该 滑动引导孔 126 中, 并且, 将该螺旋弹簧 105 的另一端部插入到滑动部件 140 的插入孔 144 中。
然后, 使止脱片 127 抵接于螺旋弹簧 105 的一端, 一边通过止脱片 127 压缩该螺旋 弹簧 105, 一边使该止脱片 127 卡装在拉头主体 120 的卡装槽 128 中。由此, 滑动部件 140 以被螺旋弹簧 105 向上方弹压的状态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地安装在拉头主体 120 上。
此时, 由于滑动部件 140 被螺旋弹簧 105 向上方弹压, 所以, 如图 9 及图 10 所示, 滑 动部件 140 的凸部 146 插入到拉攀保持体 130 的凹部 135 内, 并且, 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130 的自由端部 133 和上翼板 1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112 成为被滑动部件 140 的闭锁部 142 闭锁 的状态。 滑动部件 140 的凸部 146, 并不是如实施例 1 所示那样地表面的一部分突出而成, 而是滑动部件 140 的左右方向的整面 ( 与主体部 141 相同宽度 ) 作为凸部而形成, 该凸部 146 的前后方向的壁厚随着趋向于上方而逐渐减小。 在该例中, 凸部 146 也为闭锁部 142 的 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 所谓凸部是形容被插入到凹部中的部分, 不限于从平面 上仅一部分突出的结构。
然后, 为了将未图示的拉攀安装在组装有滑动部件 140 和螺旋弹簧 105 的拉头主 体 120 上, 将拉攀的安装轴部从后方侧插入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130 的自由端部 133 侧的端 面 133a 和上翼板 1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112, 并使该安装轴部与滑动部件 140 的闭锁部 142 抵接。
而且, 将该安装轴部向前方压入, 由此, 经由形成在闭锁部 142 及凸部 146 上的倾 斜面 143, 使滑动部件 140 抵抗螺旋弹簧 105 的弹压力向下方滑动。其结果为, 通过滑动部 件 140 的闭锁部 142 而被闭锁的穿插间隙 112 开口, 所以, 经由该开口的穿插间隙 112 使拉 攀的安装轴部移动到收容空间 111 内, 由此, 能够将拉攀安装在拉攀保持体 130 上。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例 2 的拉头 110, 通过使滑动部件 140 相对于拉头主体 120 沿上 下方向滑动, 能够稳定地进行拉攀的安装以及拆除。而且, 形成在滑动部件 140 和拉攀保持 体 130 的自由端部 133 之间的间隙 113 由于沿上下方向弯曲成锯齿状, 所以, 能够防止较薄 的布料等异物进入到该间隙 113, 从而能够得到与前述实施例 1 的拉头 110 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 3
图 11 是本实施例 3 的拉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 12 是表示在该拉头中, 形成在拉攀保 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凸部和形成在滑动部件的闭锁部及辅助闭锁部上的凹部之间的关系 的剖视图。另外, 图 13 ~图 15 是说明将拉攀安装在拉头主体上时的操作的说明图。
此外, 在本实施例 3 的拉头中, 除了形成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凸部的形 态和滑动部件的形态以外, 与前述实施例 1 中的拉头基本相同地构成。因此, 在本实施例 3 的拉头及后述的变形例中, 对于与在前述实施例 1 中说明的部件或部位具有同样结构的部 分, 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并由此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 3 的拉头 50 具有 : 拉头主体 20 ; 以悬臂状固定在拉头主体 20 上的拉攀 保持体 60 ; 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配置在拉头主体 20 上的滑动部件 70 ; 将滑动部件 70 向 后方弹压的螺旋弹簧 5 ; 保持在拉攀保持体 60 上的拉攀 6。
在本实施例 3 的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侧的端面 63a 上, 沿滑动部件 70 的 滑动方向形成有对前后方向的横截面向下侧呈大致三角形状的凸部 64, 在该凸部 64 的下 端部和上翼板 21 的上表面之间, 形成有能够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贯穿插入的穿插间隙 12。
本实施例 3 的滑动部件 70 具有 : 沿着形成在上翼板 21 上的滑动引导槽 26 滑动的 主体部 71 ; 在该主体部 71 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突出设置的闭锁部 72 ; 在主体部 71 的后端 部突出设置的辅助闭锁部 77 ; 在主体部 71 的下表面 ( 背面 ) 侧形成为凸条的引导突条部 73 ; 配置在主体部 71 的左右侧缘部的导向部 74。另外, 在滑动部件 70 的闭锁部 72 和辅助 闭锁部 77 之间, 形成有能够收容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的收容槽部 78。 在该滑动部件 70 中, 在闭锁部 72 的与拉攀保持体 60 相对的相对面 ( 上表面 )72a 上, 以能够供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60 上的凸部 64 插入的方式, 与凸部 64 的位置对应地形成 有凹部 75。该情况下, 在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侧的端面 63a 及形成于该端面 63a 上的凸部 64 与滑动部件 70 中的闭锁部 72 的上表面 72a 及形成于该上表面 72a 的凹部 75 之间, 在左右方向的范围内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弯曲的间隙 13。
另外, 在辅助闭锁部 77 的上表面 77a 上也形成有与形成于闭锁部 72 上的凹部 75 同样的凹部 77b, 在滑动部件 70 向前方滑动时, 防止辅助闭锁部 77 和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 端部 63 接触。而且, 该辅助闭锁部 77 以如下方式形成 : 在滑动部件 70 安装于拉头主体 20 的上翼板 21 上时, 辅助闭锁部 77 从上翼板 21 的突出高度比闭锁部 72 从上翼板 21 的突出 高度低。
此外, 在滑动部件 70 位于弹压方向的滑动端的位置处的情况下, 辅助闭锁部 77 比 拉攀保持体 60 位于后方, 成为不与自由端部 63 的端面 63a 相面对的状态。另外, 辅助闭锁 部 77, 在后述图 14 所示那样滑动部件 70 被压入到前方时, 成为与自由端部 63 的端面 63a 相面对的 ( 位于自由端部 63 的端面 63a 的下方 ) 状态。
在组装这样的本实施例 3 的拉头 50 的情况下, 首先, 与前述实施例 1 同样地在拉 头主体 20 上组装滑动部件 70 和螺旋弹簧 5。然后, 为了在拉攀保持体 60 上安装拉攀 6, 将 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插入并收容在滑动部件 70 的收容槽部 78 中 ( 参照图 13)。此时, 由 于辅助闭锁部 77 从上翼板 21 的突出高度设定得低于闭锁部 72 从上翼板 21 的突出高度, 所以, 能够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在不与辅助闭锁部 77 相干涉的情况下容易地引导并收 容在滑动部件 70 的收容槽部 78 中。
而且, 使收容在收容槽部 78 中的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向前方移动, 由此, 通过该 安装轴部 6b 将滑动部件 70 的闭锁部 72 向前方压入。从而, 如图 14 所示, 由于滑动部件 70 抵抗螺旋弹簧 5 的弹压力前进, 所以, 被滑动部件 70 的闭锁部 72 闭锁的穿插间隙 12 开口,
能够经由该开口的穿插间隙 12 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移动到收容空间 11 内。此时, 由于 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在被收容于滑动部件 70 的收容槽部 78 中的状态下一边压入滑动部 件 70 一边移动, 所以, 能够通过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一边可靠地推压滑动部件 70 的闭锁 部 72, 一边使该安装轴部 6b 向收容空间 11 内稳定地移动。
而且, 在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移动到收容空间 11 内后, 将该安装轴部 6b 向上方 提起后, 滑动部件 70 被螺旋弹簧 5 弹压而向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移动, 从而将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和上翼板 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12 闭锁。由此, 如图 15 及图 16 所示, 能够 得到拉攀 6 被保持在拉攀保持体 60 上的本实施例 3 的拉头 50。
此外, 在想要将保持在拉头 50 的拉攀保持体 60 上的拉攀 6 拆下的情况下, 利用手 指等将滑动部件 70 向前方推压, 由此, 使滑动部件 70 抵抗螺旋弹簧 5 的弹压力前进。而 且, 在前进了的滑动部件 70 的收容槽部 78 中收容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并使滑动部件 70 后退。由此, 经由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和上翼板 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12, 能够使拉 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从收容空间 11 容易地拔出, 并拆下拉攀 6。
这样的本实施例 3 的拉头 50 中, 由于设在拉攀保持体 60 上的凸部 64 和设在滑动 部件 70 上的凹部 75 沿着滑动部件 70 的滑动方向形成, 所以, 在拉攀保持体 60 和滑动部件 70 之间, 间隙 13 沿上下方向弯曲地形成。 因此, 与前述实施例 1 同样地, 能够防止较薄的布 料等异物进入到拉攀保持体 60 和滑动部件 70 之间的间隙 13 中。
而且, 在本实施例 3 的拉头 50 中, 由于在滑动部件 70 的后端部形成有辅助闭锁部 77, 所以, 例如图 17 所示, 在较厚的布料 17 从被螺旋弹簧 5 弹压的滑动部件 70 的后方接近 并碰撞的情况下, 滑动部件 70 的辅助闭锁部 77 成为阻碍, 由此, 能够防止布料 17 进入到拉 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和滑动部件 70 之间。
另外, 例如图 18 所示, 即使在较厚的布料 17 从被螺旋弹簧 5 弹压的滑动部件 70 的后方接近且该布料 17 将滑动部件 70 向前方压入的情况下, 在滑动部件 70 向与弹压方向 相反侧的滑动端移动时, 滑动部件 70 的辅助闭锁部 77 能够将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和上翼板 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12 闭锁。因此, 能够防止较厚的布料 17 被咬入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和滑动部件 70 之间, 或者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和上翼板 21 之间。
此外, 在上述实施例 3 的拉头 50 中, 在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侧的端面 63a 设有凸部 64, 并且, 在滑动部件 70 的闭锁部 72 的上表面及辅助闭锁部 77 的上表面设有凹 部 75 及 77b。但是, 本发明中, 若在为了防止异物被咬入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和上翼板 之间而在滑动部件上设有辅助闭锁部的情况下, 还可以采用以下拉头, 即: 例如图 19 及图 20 所示, 在拉攀保持体的自由端部侧的端面既不设置凸部也不设置凹部, 在滑动部件的闭 锁部上表面及辅助闭锁部上表面既不设置凹部也不设置凸部。
更具体地说明, 图 19 及图 20 所示的拉头 51 具有 : 拉头主体 20 ; 以悬臂状固定在 拉头主体 20 上的拉攀保持体 60 ; 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配置在拉头主体 20 上的滑动部件 80 ; 将滑动部件 80 向后方弹压的螺旋弹簧 5 ; 保持在拉攀保持体 60 上的拉攀 6。
在该拉头 51 中, 在拉攀保持体 60 中的自由端部 63 侧的端面 63a 上没有形成前述 实施例 3 中的凸部 64, 该端面 63a 形成为相对于上翼板 21 的上表面大致平行的平坦面。在 该自由端部 63 侧的平坦的端面 63a 和上翼板 21 的上表面之间, 形成有能够使拉攀 6 的安 装轴部 6b 贯穿插入的穿插间隙 12。该拉头 51 中的滑动部件 80 具有 : 沿着形成在上翼板 21 上的滑动引导槽 26 滑动 的主体部 71 ; 在该主体部 71 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突出设置的闭锁部 82 ; 在主体部 71 的后 端部突出设置的辅助闭锁部 87 ; 在主体部 71 的下表面 ( 背面 ) 侧形成为凸条的引导突条 部 73 ; 配置在主体部 71 的左右侧缘部的导向部 74。另外, 在滑动部件 70 的闭锁部 72 和辅 助闭锁部 77 之间, 形成有能够收容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的收容槽部 78。
另外, 在闭锁部 82 的上表面 82a 及辅助闭锁部 87 的上表面 87a 上没有形成前述 实施例 3 中的凹部 75 及凹部 77b, 这些上表面 82a、 87a 形成为与拉攀保持体 60 中的自由端 部 63 侧的端面 63a 平行的平坦面。此外, 辅助闭锁部 87 以辅助闭锁部 87 从上翼板 21 的 突出高度比闭锁部 82 从上翼板 21 的突出高度低的方式形成。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拉头 51 中, 能够在将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收容于滑动部件 80 的收容槽部 78 中的状态下使该滑动部件 80 滑动, 所以, 能够稳定地进行拉攀 6 的安装以 及拆除。另外, 即使在较厚的布料从被螺旋弹簧 5 弹压的滑动部件 80 的后方接近并碰撞、 且该布料将滑动部件 80 向前方压入地使其滑动的情况下, 滑动部件 80 的辅助时锁部 87 也 能够将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和上翼板 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12 闭锁。因此, 能够有 效地防止较厚的布料被咬入拉攀保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和滑动部件 80 之间, 或者拉攀保 持体 60 的自由端部 63 和上翼板 21 之间。
实施例 4
图 21 是本实施例 4 的拉头 210 的剖视图。
在上述实施例 1 ~实施例 3 中, 对不具有基于停止爪体的自动停止机构的拉头 ( 一般称作自由拉头 ) 进行了说明, 但在本实施例 4 中, 对具有停止爪体 250 的带自动停止 机构的拉头 210 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 4 的拉头 210 包括 : 具有上下翼板 221 的拉头主体 220 ; 以悬臂状固定在 拉头主体 220 上的拉攀保持体 230 ; 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地配置在拉头主体 220 的上翼板 221 上的滑动部件 240 ; 将滑动部件 240 向后方弹压的作为弹性部件的未图示的螺旋弹簧 ; 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地配置在上翼板 221 上的停止爪体 250 ; 以使停止爪体 250 的后述爪 部 254 突出到拉头主体 220 的链牙引导通路内的方式弹压停止爪体 250 的板簧 260 ; 具有 安装轴部 6b 的拉攀 6。
在本实施例 4 的拉头主体 220 中具有 : 上下翼板 221 ; 将上下翼板的前端部彼此连 结起来的引导柱 223 ; 从上翼板 221 及下翼板的左右侧缘延伸设置的凸缘 224 ; 立起设在上 翼板 221 的前端部上表面侧的爪体支承部 228, 在上下翼板 221 之间形成有 Y 字状的链牙引 导通路。
在该拉头主体 220 的爪体支承部 228 上, 停止爪体 250 被上下能够摆动地枢轴支 承。 另外, 该拉头主体 220 在比爪体支承部 228 靠前端侧凹陷设置有用于使拉攀保持体 230 的固定端部 231 嵌装的嵌装槽部 229。而且, 在拉头主体 220 上形成有从上翼板 221 的上表 面贯穿链牙引导通路的爪孔 227。
而且, 另外, 在上翼板 221 的上表面侧, 从上翼板 221 的后端朝向前方凹陷设置有 供滑动部件 240 能够滑动地嵌装的滑动引导槽 226。在该滑动引导槽 226 的左右侧壁形成 有供滑动部件 240 的未图示的导向部嵌装的未图示的导向部嵌装槽, 另外, 在滑动引导槽 226 的底部形成有收容并保持螺旋弹簧的未图示的弹簧收容槽。 而且, 在上翼板 221 的后端部立起设有未图示的左右的卡定片, 该卡定片被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凿密, 由此, 作为滑动部 件 240 的止挡件发挥作用。
关于本实施例 4 的拉攀保持体 230, 由于使该拉攀保持体 230 的固定端部 231 从 前方嵌装在形成于拉头主体 220 上的嵌装槽部 229, 而且, 对拉头主体 220 的一部分进行凿 密, 由此, 以悬臂状固定在拉头主体 220 的前端部。
该拉攀保持体 230 具有 : 自上翼板 221 的前端部立起的固定端部 231 ; 从该固定端 部 231 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的延伸设置部 232 ; 从该延伸设置部 232 向上翼板 221 侧弯曲的 自由端部 233。在该拉攀保持体 230 的下端缘形成有 : 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退避的退避 部 236 ; 在与上翼板 221 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的收容空间 11 的收容部 237。
另外, 在拉攀保持体 230 中的自由端部 233 侧的端面 233a, 沿滑动部件 240 的滑 动方向形成有对前后方向的横截面呈大致矩形状的凸部 234。该情况下, 在拉攀保持体 230 的凸部 234 的下端面 233a 和上翼板 221 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能够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贯穿插入的穿插间隙。而且, 在拉攀保持体 230 的延伸设置部 232 的内壁上, 用于卡装并保 持板簧 260 的板簧保持部 238 分别设在延伸设置部 232 的前部和后部。
本实施例 4 中的滑动部件 240 具有 : 以在上翼板 221 的上表面侧滑动时不与爪孔 227 干涉的方式形成为俯视大致 U 字形状的主体部 241 ; 在主体部 241 上突出设置的闭锁部 242 ; 在比闭锁部 242 靠前方侧突出设置在主体部 241 上、 防止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从收容 空间 11 脱出的前方闭锁部 247 ; 配置在主体部 241 的左右侧缘部、 并嵌装在滑动引导槽 226 的导向部嵌装槽中的未图示的导向部, 在闭锁部 242 和前方闭锁部 247 之间形成有能够收 容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的收容槽部 248。
在该滑动部件 240 中, 在闭锁部 242 的与拉攀保持体 230 相对的相对面 ( 上表面 ) 上, 以能够供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230 上的凸部 234 插入的方式, 与凸部 234 的位置对应地设 有凹部 245。该情况下, 在拉攀保持体 230 的自由端部 233 侧的端面 233a 及形成在该端面 233a 上的凸部 234 与滑动部件 240 中的闭锁部 242 的上表面及形成在该上表面的凹部 245 之间, 在左右方向范围内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弯曲成锯齿状的间隙。
本实施例 4 中的停止爪体 250 具有 : 枢装在拉头主体 220 的爪体支承部 228 上的 爪体基端部 251 ; 从爪体基端部 251 分支成二股的上臂部 252 及下臂部 253 ; 形成在下臂部 253 的前端、 经由拉头主体 220 的爪孔 227 而向链牙引导通路突出的爪部 254。
该停止爪体 250 将移动到收容空间 11 的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保持在上下臂部 252、 253 之间, 在操作拉攀 6 时, 通过将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向上方提起, 能够使停止爪体 250 的爪部 254 从拉头主体 220 的链牙引导通路退避。
下面, 对组装本实施例 4 的拉头 210 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 进行在拉头主体 220 上组装滑动部件 240 和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的作业。具 体来说, 将螺旋弹簧插入到形成在拉头主体 220 的上翼板 221 上的未图示的弹簧收容槽中, 接下来, 使滑动部件 240 的前端面 233a 与螺旋弹簧的后端抵接, 一边压缩该螺旋弹簧一边 将滑动部件 240 插入到滑动引导槽 226。
此外, 在将滑动部件 240 插入滑动引导槽 226 中时, 使滑动部件 240 的未图示的导 向部嵌装在上翼板 221 的未图示的导向部嵌装槽中。而且, 在将滑动部件 240 插入到滑动引导槽 226 中后, 将立起设在上翼板 221 的后端部的未图示的卡定片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压 曲并凿密, 由此, 滑动部件 240 在被螺旋弹簧弹压的状态下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在上翼 板 221 上。
接下来, 对组装了滑动部件 240 及螺旋弹簧的拉头主体 220 组装停止爪体 250、 拉 攀保持体 230 及板簧 260。具体来说, 将停止爪体 250 从上方插入到拉头主体 220 的爪体支 承部 228 上, 由此, 以上下能够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承该停止爪体 250。 另一方面, 对形成于拉 攀保持体 230 的内壁上的板簧保持部 238 卡装并保持板簧 260。
而且, 使保持了板簧 260 的拉攀保持体 230 的固定端部 231 从拉头主体 220 的前 端嵌入嵌装槽部 229, 然后, 利用冲压机等从上表面侧将上翼板 221 的一部分压溃, 并将拉 攀保持体 230 凿密固定在上翼板 221 上。由此, 拉攀保持体 230 被组装在拉头主体 220 上。 此时, 由于滑动部件 240 被螺旋弹簧弹压而位于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 所以, 形成在拉攀保 持体 230 的自由端部 233 和上翼板 221 之间的穿插间隙成为被滑动部件 240 的闭锁部 242 闭锁的状态。
如上述那样在拉头主体 220 上组装了停止爪体 250、 拉攀保持体 230、 及板簧 260 后, 进行在拉攀保持体 230 上安装拉攀 6 的作业。具体来说, 将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从后 方侧插入到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230 的自由端部 233 和上翼板 221 之间的穿插间隙, 通过该 安装轴部 6b 使滑动部件 240 的闭锁部 242 抵抗螺旋弹簧的弹压力向前方压入, 同时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向拉攀保持体 230 的退避部 236 内移动。
接下来, 在移动到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的滑动部件 240 的收容槽部 248 中插入拉 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进一步通过该安装轴部 6b 使滑动部件 240 的前方闭锁部 247 抵抗螺旋 弹簧的弹压力向前方压入。由此, 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移动到收容空间 11。此时, 移动 到收容部 237 的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被引导并保持在停止爪体 250 的上下臂部 252、 253 之间。
而且, 在使拉攀 6 的安装轴部 6b 移动到收容部 237 内时, 由于基于安装轴部 6b 的 对滑动部件 240 的推压解除, 所以, 滑动部件 240 被螺旋弹簧弹压而向弹压方向侧的滑动端 移动, 拉攀保持体 230 的自由端部 233 和上翼板 221 之间的穿插间隙被滑动部件 240 的闭锁 部 242 闭锁。由此, 能够得到拉攀 6 被保持在拉攀保持体 230 上的本实施例 4 的拉头 210。
以上本实施例 4 的拉头 210, 与前述实施例 1 等同样, 由于能够使滑动部件 240 不 与拉攀保持体 230 的自由端部 233 接触地顺畅地滑动, 所以, 能够稳定地进行拉攀 6 的安 装以及拆除。另外, 由于设在拉攀保持体 230 上的凸部 234 和设在滑动部件 240 上的凹部 245, 形成在拉攀保持体 230 和滑动部件 240 之间的间隙沿上下方向弯曲, 所以, 能够防止较 薄的布料等异物进入到该间隙。
此外, 在本实施例 4 的拉头 210 中, 能够使例如拉头主体 220 及滑动部件 240 的拉 头长度方向的尺寸增大, 而且, 能够在滑动部件 240 中的闭锁部 242 的后方, 设置如前述实 施例 3 所说明那样的、 突出设置高度比闭锁部 242 低的辅助闭锁部。
此外, 在上述实施例 1 ~ 4 及变形例中, 拉头在上翼板上具有拉攀保持体, 但除此 以外也可以在下翼板上具有拉攀保持体。
附图标记的说明
5 螺旋弹簧21CN 102548447 A
说拉攀 拉攀主体部 安装轴部 拉头 收容空间 穿插间隙 间隙 间隙 布料 拉头主体 上翼板 层差部 下翼板 引导柱 凸缘 链牙引导通路 滑动引导槽 导向部嵌装槽 弹簧收容槽 卡定片 拉攀保持体 固定端部 延伸设置部 自由端部 端面 凸部 凸部 凹部 滑动部件 主体部 闭锁部 相对面 ( 上表面 ) 引导突条部 导向部 凹部 凹部 凸部 拉头 拉攀保持体明书19/20 页6 6a 6b 10 11 12 13 14 17 20 21 21a 22 23 24 25 26 26a 26b 27 30 31 32 33 33a 34 34a、 34b 35 40 41 42 42a 43 44 45 45a、 45b 46 50、 51 6022CN 102548447 A
说自由端部 端面 凸部 滑动部件 主体部 闭锁部 相对面 ( 上表面 ) 引导突条部 导向部 凹部 辅助闭锁部 上表面 凹部 收容槽部 滑动部件 闭锁部 上表面 辅助闭锁部 上表面明书20/20 页63 63a 64 70 71 72 72a 73 74 75 77 77a 77b 78 80 82 82a 87 8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