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5094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16 CN 102450941 A *CN102450941A* (21)申请号 201010516702.7 (22)申请日 2010.10.22 A47J 19/02(2006.01) (71)申请人 扬州福尔喜果蔬汁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225105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沙头镇施 沙路 8 号 (72)发明人 王隆太 项余建 张广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8 代理人 李海燕 (54) 发明名称 一种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2、。本发 明通过大量试验, 得出了上下榨碗、 上下环形刀片 以及去芯刀片在榨汁过程中的相互运动位置关 系, 使果汁的出汁率和果汁的品质得到了有效的 提高。 本发明与现有柑橘榨汁机比较, 简化了系统 结构, 大大提高了柑橘榨汁生产率、 出汁率和果汁 品质, 降低了工作噪声, 提高了驱动系统的工作寿 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5 页 1/2 页 2 1. 一种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包括有榨汁系统、 驱动系统和机体, 榨汁系统至少包含一 个榨汁单元。
3、, 每个榨汁单元由一对带指爪的半球形上、 下榨碗组成, 上榨碗底部设置有上环 形刀片, 下榨碗底部设置有下环形刀片, 下环形刀片底部连接有一根圆形滤管, 滤管圆周壁 上开设有若干均布小孔, 滤管管腔内设置有一根中空可移动的去芯棒, 去芯棒上端设置有 一只环形去芯刀片, 下榨碗和下环形刀片固定于机体不动, 上榨碗和上环形刀相对于下榨 碗以及下环形刀作上下运动以实现对果体的压榨作业, 去芯棒和去芯刀片相对于下环形刀 在滤管内作上下运动以实现对滤管内果囊的榨滤作业, 其特征在于 : 上榨碗和上环形刀片相对于下榨碗和下环形刀片以曲线 y(t) 运动规律对果体作周期 性的压榨运动, 去芯棒和去芯刀片相对。
4、于下环形刀片以曲线 x(t) 运动规律对滤管内的果 囊作周期性的榨滤运动, 其中 y(t) 以上极限点开始向下运动为时间零点, x(t) 以下极限开 始向上运动为时间零点 ; 设一个榨汁循环时间周期为 T, 曲线 x(t) 比曲线 y(t) 在时间上延 迟 (0.40 0.46)T ; 其中上榨碗运动曲线 y(t) 的上极限点 S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上方 200-250mm, 曲线 y(t) 的下极限点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6-9mm ; 曲线 y(t) 由上料趋近段、 果体压榨段以及快速返 回段组成, 其中上料趋近段是为送料机构将果体送至下榨碗内, 其端点应满足 : 位移 y0 0mm、 y1。
5、 102-147mm, 速度 y0 0mm/s、 y1 240-320mm/s, 加速度 y0 28-50m/s2、 y 1 0m/s 2 ; 果体压榨段是为了保证上下榨碗能够对果体进行平稳压榨, 其端点应满足 : 位移 y0 102-147mm、 y1 200-250mm, 速度 y 0 240-320mm/s、 y1 0mm/s, 加速度 y 0 0m/s 2、 y 1 -(7-12)m/s 2 ; 快速返回段是使上榨碗快速返回上极限点同时又要求 避免产生较大的加速度, 其端点应满足 : 位移 y0 200-250mm、 y1 0mm, 速度 y 0 0mm/ s、 y 1 0mm/s, 。
6、加速度 y0 -(7-12)m/s 2、 y 1 28-50m/s 2 ; 上述三曲线段所占时间 比例为 (23-30) (40-50) (26-30) ; 曲线 x(t) 的下极限点 Q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162-170mm, 上极限点位于下环形刀 口下方 8-16mm, 去芯刀运动曲线 x(t) 由上升榨滤段、 下降返回段以及底部停留段组成, 其 上升榨滤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0mm、 x1 162-170mm, 速度 x 0 0mm/s、 x1 0mm/s ; 加速度 x 0 0m/s 2、 x 1 -(28-50)m/s 2 ; 下降返回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
7、162-170mm、 x1 0mm, , 速度 x 0 0mm/s、 x1 0mm/s, 加速度 x0 -(28-50) m/s2、 x 1 0m/s 2 ; 底部停留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0mm、 x1 0mm, 速度 x 0 0mm/s, x 1 0mm/s ; 加速度 x0 0m/s 2, x 1 0m/s 2 ; 各段的时间比例取为 (30-42) (40-50) (16-22) ; 为了保证榨汁过程运动平稳、 无冲击现象产生, 要求曲线 y(t) 和曲线 x(t) 中各相邻 曲线段在连接点处有相同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即 : yi(ti, 1) yi+1(ti+1, 0。
8、)、 y i(ti, 1) y i+1(ti+1, 0)、 yi(ti, 1) yi+1(ti+1, 0) ; xi(ti, 1) xi+1(ti+1, 0)、 xi(ti, 1) xi+1(ti+1, 0)、 xi(ti, 1) xi+1(ti+1, 0), 其中 i 为段号, ti, 0和 ti, 1分别为第 i 段曲线的起始和终止 时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其特征在于, 驱动系统包括主轴、 上驱动模块、 下驱动模块、 去芯驱动模块、 电动机、 减速器, 上驱动模块包括上导柱和可沿上 导柱上下滑动的顶板, 下驱动模块包括下导柱和可沿下导柱上下滑动的压力。
9、台, 上、 下驱动 模块通过拉杆固定连接, 主轴上设有共轭凸轮, 顶板和压力台上分别设有与共轭凸轮滚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50941 A 2 2/2 页 3 接触的上滚子和下滚子, 压力台下端通过压力杆连接上榨碗 ; 去芯驱动模块包括设置在主 轴上的去芯凸轮和去芯转接杆, 去芯转接杆上端设置有与去芯凸轮配合的摆杆, 去芯转接 杆下端依次连接去芯拉杆和去芯梁, 去芯梁处于榨汁系统中的去芯棒下方并与其相连 ; 上 驱动模块、 下驱动模块和去芯驱动模块之间驱动关系满足权利要求 1 所述各榨碗和去芯刀 运动曲线函数关系。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其特征在于,。
10、 榨汁机机体由上、 下机 体两部分组成, 上机体空腔内设置有驱动系统, 并附设有润滑泵、 润滑油池以及相关润滑管 路 ; 下机体包括左、 中、 右三个腔 : 左、 右两腔设置有去芯拉杆, 中间腔设置有榨汁系统, 中 间腔的腰部设置有一个个安装下榨碗的榨碗座, 榨碗座下方设置有一个积液盒, 积液盒内 安装有一根根与下环形刀片相连的滤管, 积液盒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排液口 ; 贯穿上、 下两机 体传递运动和压力的压力杆与机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轭凸轮包括与下 滚子接触的共轭主凸轮和与上滚子接触的共轭回凸轮, 所述共轭主凸轮和共轭回。
11、凸轮对称 设置在主轴中部两侧, 共轭回凸轮设置在共轭主凸轮内侧。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轭回凸轮和共轭 主凸轮、 去芯凸轮各为一对, 沿主轴中部由内而外依次对称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其特征在于, 固定连接上、 下驱动模块 的拉杆上设有碟形弹簧, 用以自动调节和补偿主、 回凸轮轮廓型线误差, 不致使上下驱动模 块运动时产生卡死现象。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50941 A 3 1/7 页 4 一种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果榨汁机, 尤其适用于柑橘类水果的全果高效榨汁。。
12、 背景技术 0002 天然柑橘果汁风味好、 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 食用方便, 是最受欢迎的果汁饮料之 一。 由于柑橘类水果的果皮含有不愉快的苦味成分, 而不能象普通水果那样进行整果榨汁, 需要有一个果皮与果囊的分离过程, 然后再对果囊进行榨汁。 目前, 在世界范围内所流行的 柑橘类水果的榨汁方法主要有两种 : 一是以美国 Brown 公司为代表的半果柑橘榨汁法, 它 是先将柑橘剖切为两半, 然后分别对各半果体的果皮与果囊进行分离, 最后再对果囊进行 榨汁处理 (U.S.Pat.4,421,021 to Holbrook, December 20, 1983)。另一是以美国 FMC 公 司为代。
13、表的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法, 该方法主要有两个带径向辐射指爪的半球形上、 下榨碗 组成, 在上、 下榨碗底部各附设有一个环形的刀片, 在下环形刀片下方与一圆形滤管相连 ; 当上、 下榨碗相对移动时, 碗爪以及上、 下环形刀片与位于碗腔内的果体接触并逐渐产生一 定压力, 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 上、 下环形刀片分别在果体的上、 下方各开出一个圆形切 口 ; 随着上、 下榨碗的进一步相对移动, 迫使果体内的果汁、 果核和果囊沿着果体下切口进 入滤管, 而果皮从上环形刀片外圆周与上碗指爪底部圆形孔所形成的空隙中挤出上碗, 从 而实现果汁、 果囊与果皮的分离 ; 再通过对滤管内的果囊压榨, 最终获取所需的。
14、果汁而排除 果皮、 果核和果囊等废弃物 (U.S.Pat.No.4,376,409 to Belk, March 15, 1983)。 0003 在上述两种柑橘榨汁方法中, 由于后者所榨取的果汁所含有的苦味物质较少, 又 有较高的榨汁效率, 因而被较多的制造商所采用。 0004 碗式全果柑橘榨汁机, 是通过两个半球状的榨碗相对运动迫使果皮与果汁、 果囊 和果核的分离 ; 通过去芯棒对由与两榨碗相固联的两环形刀片对果体切下的两片圆形果皮 形成的活塞作用, 实现对进入滤管内的果汁、 果囊和果核的榨滤, 最终使果汁从滤管壁上的 小孔滤出, 而使果囊、 果核等果渣由中空的去芯棒底部孔内排出, 最终完成。
15、对果体的榨汁过 程。 0005 在柑橘榨汁过程中, 上榨碗与下榨碗的运动位置关系, 处于榨碗内的上环形刀片 与下环形刀片的相对位置关系, 以及处于滤管内去芯棒上的去芯刀与下环形刀片的运动位 置关系有非常高的要求, 这些关系直接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果汁的品质。 0006 由专利 ZL200920234988.2 所述, 在柑橘水果的榨汁过程中, 榨碗和去芯棒的运动 是分别通过榨汁机驱动系统中的共轭凸轮和去芯凸轮驱动的。 凸轮外轮廓是由分段的轮廓 曲线组成, 以满足不同柑橘榨汁阶段的运动要求, 各分段的凸轮轮廓曲线在连接点处不仅 要求矢径相等, 还要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连续, 即要求各分段曲线在连接。
16、点处有相同的 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以保证整个榨汁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由于各驱动凸轮的重心不可能与 主轴回转轴线重合, 必然导致在整个主轴系统上存在着较大的重心偏置。随着榨汁机工作 速度的提高, 这种偏置的主轴重心将产生较大的周期性交变附加载荷, 该附加载荷将加速 榨汁机机械结构件的疲劳和断裂, 严重影响榨汁机工作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说 明 书 CN 102450941 A 4 2/7 页 5 0007 此外, 在柑橘果体榨汁循环过程中, 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区段内使榨碗和去芯棒运 动较大的行程, 这将致使各驱动凸轮对从动件滚子的驱动压力角加大, 除了产生所需的压 榨驱动力之外, 还对榨汁机机身。
17、产生较大侧向力, 这对榨汁机驱动系统的导向机构提出了 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柑橘榨汁机的不足, 提供一种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 提 高柑橘榨汁机的生产率、 出汁率, 以及提高果汁的品质。 0009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包括有榨汁系统、 驱动系统和机 体, 榨汁系统至少包含一个榨汁单元, 每个榨汁单元由一对带指爪的半球形上、 下榨碗组 成, 上榨碗底部设置有上环形刀片, 下榨碗底部设置有下环形刀片, 下环形刀片底部连接有 一根圆形滤管, 滤管圆周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布小孔, 滤管管腔内设置有一根中空可移动的 去芯棒, 去芯棒上端设置有一只环。
18、形去芯刀片, 下榨碗和下环形刀片固定于机体不动, 上榨 碗和上环形刀相对于下榨碗以及下环形刀上下运动以实现对果体的压榨作业, 去芯棒和去 芯刀片相对于下环形刀在滤管内上下运动以实现对滤管内果囊的榨滤作业, 上榨碗和上环 形刀片相对于下榨碗和下环形刀片以曲线 y(t) 运动规律对果体作周期性的压榨运动, 去 芯棒和去芯刀片相对于下环形刀片以曲线 x(t) 运动规律对滤管内的果囊作周期性的榨滤 运动, 其中 y(t) 以上极限点开始向下运动为时间零点, x(t) 以下极限点开始向上运动为时 间零点 ; 设一个榨汁循环时间周期为T, 曲线x(t)比曲线y(t)在时间上延迟(0.400.46) T ;。
19、 0010 其中上榨碗运动曲线 y(t) 的上极限点 S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上方 200-250mm, 曲线 y(t) 的下极限点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6-9mm ; 曲线 y(t) 由上料趋近段、 果体压榨段以及快 速返回段组成, 其中上料趋近段是为送料机构将果体送至下榨碗内, 其端点应满足 : 位移 y0 0mm、 y1 102-147mm, 速度 y0 0mm/s、 y1 240-320mm/s, 加速度 y0 28-50m/ s2、 y 1 0m/s 2 ; 果体压榨段是使上下榨碗对果体进行平稳压榨, 其端点应满足 : 位移 y0 102-147mm、 y1 200-250mm, 速度 。
20、y 0 240-320mm/s、 y1 0mm/s, 加速度 y0 0m/s2、 y 1 -(7-12)m/s 2 ; 快速返回段是使上榨碗快速返回上极限点同时又要求避免产 生较大的加速度, 其端点应满足 : 位移 y0 200-250mm、 y1 0mm, 速度 y 0 0mm/s、 y1 0mm/s, 加速度 y 0 -(7-12)m/s 2、 y 1 28-50m/s 2 ; 上述三曲线段所占时间比例为 (23-30) (40-50) (26-30) ; 0011 曲线 x(t) 的下极限点 Q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162-170mm, 上极限点位于下环 形刀口下方 8-16mm, 。
21、去芯刀运动曲线 x(t) 由上升榨滤段、 下降返回段以及底部停留段 组成, 其上升榨滤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0mm、 x1 162-170mm, 速度 x 0 0mm/ s、 x 1 0mm/s ; 加速度 x0 0m/s 2、 x 1 -(28-50)m/s 2 ; 下降返回段的端点要求 为 : 位移 x0 162-170mm、 x1 0mm, , 速度 x 0 0mm/s、 x1 0mm/s, 加速度 x0 -(28-50)m/s2、 x 1 0m/s 2 ; 底部停留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0mm、 x1 0mm, 速度 x 0 0mm/s, x1 0mm/s ; 加速。
22、度 x0 0m/s 2、 x 1 0m/s 2 ; 各段的时间比例取为 (30-42) (40-50) (16-22) ; 0012 为保证榨汁运动平稳运行, 要求在曲线 y(t) 和曲线 x(t) 中各相邻曲线段在连接 说 明 书 CN 102450941 A 5 3/7 页 6 点处有相同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 即 : yi(ti, 1) yi+1(ti+1, 0)、 y i(ti, 1) yi+1(ti+1, 0)、 y i(ti, 1) yi+1(ti+1, 0) ; xi(ti, 1) xi+1(ti+1, 0)、 xi(ti, 1) xi+1(ti+1, 0)、 xi(ti, 1。
23、) x i+1(ti+1, 0), 其中 i 为段号, ti, 0和 ti, 1分别为第 i 段曲线的起始和终止时间。 0013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主轴、 上驱动模块、 下驱动模块、 去芯驱动模块、 电动机、 减速 器, 上驱动模块包括上导柱和可沿上导柱上下滑动的顶板, 下驱动模块包括下导柱和可沿 下导柱上下滑动的压力台, 上、 下驱动模块通过拉杆固定连接, 主轴上设有共轭凸轮, 顶板 和压力台上分别设有与共轭凸轮滚动接触的上滚子和下滚子, 压力台下端通过压力杆连接 上榨碗 ; 去芯驱动模块包括设置在主轴上的去芯凸轮和去芯转接杆, 去芯转接杆上端设置 有与去芯凸轮配合的摆杆, 去芯转接杆下端依次。
24、连接去芯拉杆和去芯梁, 去芯梁处于榨汁 系统中的去芯棒下方并与其相连 ; 上驱动模块、 下驱动模块和去芯驱动模块之间驱动关系 满足权利要求 1 所述各榨碗和去芯刀运动曲线函数关系。 0014 所述榨汁机机体由上、 下机体两部分组成, 上机体空腔设置驱动系统, 并附设有润 滑泵、 润滑油池以及相关润滑管路 ; 下机体包括左、 中、 右三个腔 : 左、 右两腔设置有去芯拉 杆, 中间腔设置有榨汁系统, 中间腔的腰部设置有一个个安装下榨碗的榨碗座, 榨碗座下方 设置有一个积液盒, 积液盒内安装有一根根与下环形刀片相连的滤管, 积液盒的两端设置 有两个排液口 ; 贯穿上、 下两机体传递运动和压力的压力。
25、杆与机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15 所述共轭凸轮包括与下滚子接触的共轭主凸轮和与上滚子接触的共轭回凸轮, 所 述共轭主凸轮和共轭回凸轮对称设置在主轴中部两侧, 共轭回凸轮设置在共轭主凸轮内 侧。 0016 所述共轭回凸轮和共轭主凸轮、 去芯凸轮各为一对, 沿主轴中部由内而外依次对 称设置。 0017 固定连接上、 下驱动模块的拉杆上设有碟形弹簧, 用以自动调节和补偿主、 回凸轮 轮廓型线误差, 不致使上下驱动模块运动时产生卡死现象。 0018 本发明通过大量试验, 得出了上下榨碗、 上下环形刀片以及去芯刀片在榨汁过程 中的相互运动位置关系, 使果汁的出汁率和果汁的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00。
26、19 本发明与现有柑橘榨汁机比较, 简化了系统结构, 大大提高了柑橘榨汁生产率、 出 汁率和果汁品质, 降低了工作噪声, 提高了凸轮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为本发明的上碗上刀和去芯刀片的运动曲线关系图。 0021 图 2 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 0022 图 3 为本发明的榨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 4 为本发明的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5 为本发明的主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 0025 图 6 为本发明的上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 0026 图 7 为本发明的下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 0027 图 8 为本发明的柑橘榨汁机外观图 ; 0028 。
27、图 9 为本发明的机体结构图。 0029 在图中, 1 为去芯梁、 2 为去芯棒、 3 为滤管、 4 为下榨碗、 5 为上榨碗、 6 为去芯拉杆、 说 明 书 CN 102450941 A 6 4/7 页 7 7 为下导柱、 8 为压力台、 9 为背力弹簧、 10 为去芯凸轮、 11 为去芯摆杆、 12 为共轭主凸轮、 13 为共轭回凸轮、 14 为上滚子、 15 为上导柱、 16 为顶板、 17 为拉杆、 18 为主轴、 19 为下滚子、 20 为去芯转接杆、 21 为压力杆、 22 为减速机构、 23 为传动皮带、 24、 为驱动电机、 25、 为上环形 刀片、 26 为下环形刀片、 27。
28、 为去芯刀片、 28 为指爪、 29 为外轴承支座、 30 为内轴承支座、 31 为上机体、 32 为下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 0031 实施例一 0032 上榨碗 5 和上环形刀片 25 相对于下榨碗 4 和下环形刀片 26 以曲线 y(t) 运动规 律对果体作周期性的压榨运动, 去芯刀片 27 相对于下环形刀片 26 以曲线 x(t) 运动规律对 滤管内的果囊作周期性的榨滤运动, 其中 y(t) 以上极限点开始向下运动为时间零点, x(t) 以下极限开始向上运动为时间零点 ; 设一个榨汁循环时间周期为 T, 曲线 x(t) 比曲线 y(t) 在。
29、时间上延迟 0.44T ; 0033 其中上榨碗 5 运动曲线 y(t) 的上极限点 S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上方 224mm, 曲线 y(t) 的下极限点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8mm ; 曲线 y(t) 由上料趋近段、 果体压榨段以及快速 返回段组成, 各段均采用五次多项式曲线, 其中上料趋近段是为送料机构将果体送至下榨 碗内, 其端点条件为 : 位移 y0 0mm、 y1 132mm, 速度 y 0 0mm/s、 y1 265mm/s, 加 速度 y0 40.5m/s2、 y1 0m/s2; 果体压榨段是使上下榨碗对果体进行平稳压榨, 其端 点条件为 : 位移 y0 132mm、 y1 232。
30、mm, 速度 y0 265mm/s、 y1 0mm/s, 加速度 y0 0m/s2、 y1 -9.4m/s2, 其中上榨碗 5 刚匀速向下运动实现压榨, 待压榨结束时, 上榨碗 5 减速运动以便实现和快速返回段的过渡 ; 快速返回段是使上榨碗 5 快速返回上极限点同 时又要求避免产生较大的加速度, 其端点条件为 : 位移 y0 232mm、 y1 0mm, 速度 y 0 0mm/s、 y 1 0mm/s, 加速度 y0 -9.4m/s 2、 y 1 40.5m/s 2 ; 上述三曲线段所占时间 比例为 25 47 28 ; 0034 曲线 x(t) 的下极限点 Q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16。
31、4mm, 上极限点位于下环形刀口 下方 10mm, 去芯刀片 27 运动曲线 x(t) 由上升榨滤段、 下降返回段以及底部停留段组成, 其 上升榨滤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0mm、 x1 164mm, 速度 x 0 0mm/s、 x1 0mm/s ; 加速度 x 0 0m/s 2、 x 1 -41m/s 2 ; 下降返回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164mm、 x1 0mm, , 速度 x 0 0mm/s、 x1 0mm/s, 加速度 x0 -41m/s 2、 x 1 0m/s 2 ; 底部停留 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0mm、 x1 0mm, 速度 x0 0mm/s, x。
32、1 0mm/s ; 加速度 x0 0m/s2、 x 1 0m/s 2 ; 各段的时间比例取为 36 44 20 ; 0035 本实施例满足曲线 y(t) 和曲线 x(t) 中各相邻曲线段在连接点处有相同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要求, 即 : yi(ti, 1) yi+1(ti+1, 0)、 y i(ti, 1) yi+1(ti+1, 0)、 yi(ti, 1) y i+1(ti+1, 0) ; xi(ti, 1) xi+1(ti+1, 0)、 xi(ti, 1) xi+1(ti+1, 0)、 xi(ti, 1) xi+1(ti+1, 0), 其中 i 为段号, ti, 0和 ti, 1分别为第 。
33、i 段曲线的起始和终止时间。 0036 实施例二 0037 曲线 x(t) 比曲线 y(t) 在时间上延迟 0.416T。 0038 上榨碗 5 运动曲线 y(t) 的上极限点 S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上方 234mm, 曲线 y(t) 说 明 书 CN 102450941 A 7 5/7 页 8 的下极限点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8mm ; 上料趋近曲线段端点条件为 : 位移 y0 0mm、 y1 142mm, 速度 y 0 0mm/s、 y1 275mm/s, 加速度 y0 42m/s 2、 y 1 0m/s 2 ; 果体 压榨曲线段端点条件为 : 位移 y0 142mm、 y1 242mm, 。
34、速度 y 0 275mm/s、 y1 0mm/ s, 加速度 y 0 0m/s 2、 y 1 -10.2m/s 2, 其中上榨碗 5 刚匀速向下运动实现压榨, 待压 榨结束时, 上榨碗 5 减速运动以便实现和快速返回段的过渡 ; 快速返回曲线段端点条件为 : 位移 y0 242mm、 y1 0mm, 速度 y 0 0mm/s、 y1 0mm/s, 加速度 y0 -10.2m/s 2、 y 1 42m/s2; 该三曲线段所占时间比例为 28 46 28 ; 0039 曲线 x(t) 的下极限点 Q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167mm, 上极限点位于下环形刀口 下方 13mm, 去芯刀片 27 运。
35、动曲线 x(t) 由上升榨滤段、 下降返回段以及底部停留段组成, 上 升榨滤曲线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0mm、 x1 167mm , 速度 x 0 0mm/s、 x1 0mm/s ; 加速度x00m/s2、 x1-36m/s2; 下降返回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x0167mm、 x1 0mm, , 速度 x 0 0mm/s、 x1 0mm/s, 加速度 x0 -36m/s 2、 x 1 0m/s 2 ; 底 部停留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0mm、 x1 0mm, 速度 x0 0mm/s, x1 0mm/s ; 加速 度 x 0 0m/s 2, x 1 0m/s 2 ; 各段的。
36、时间比例取为 39 41 20 ; 0040 本实施例满足曲线 y(t) 和曲线 x(t) 中各相邻曲线段在连接点处有相同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要求。 0041 实施例三 0042 曲线 x(t) 比曲线 y(t) 在时间上延迟 0.46T。 0043 上榨碗 5 运动曲线 y(t) 的上极限点 S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上方 216mm, 曲线 y(t) 的下极限点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6mm ; 上料趋近曲线段端点条件为 : 位移 y0 0mm、 y1 116mm, 速度 y 0 0mm/s、 y1 280mm/s, 加速度 y0 36m/s 2、 y 1 0m/s 2 ; 果体压 榨曲线段端点。
37、条件为 : 位移 y0 116mm、 y1 216mm, 速度 y 0 280mm/s、 y1 0mm/s, 加速度 y0 0m/s2、 y1 -8.9m/s2, 其中上榨碗 5 刚匀速向下运动实现压榨, 待压榨结 束时, 上榨碗 5 减速运动以便实现和快速返回段的过渡 ; 快速返回曲线段端点条件为 : 位移 y0 216mm、 y1 0mm, 速度 y 0 0mm/s、 y1 0mm/s, 加速度 y0 -8.9m/s 2、 y 1 36m/s2; 该三曲线段所占时间比例为 30 42 28 ; 0044 曲线 x(t) 的下极限点 Qmax位于下环形刀口下方 162mm, 上极限点位于下环。
38、形刀口 下方 8mm, 去芯刀片 27 运动曲线 x(t) 由上升榨滤段、 下降返回段以及底部停留段组成, 上 升榨滤曲线段的端点条件为 : 位移 x0 0mm、 x1 162mm, 速度 x 0 0mm/s、 x1 0mm/ s ; 加速度 x 0 0m/s 2、 x 1 -43m/s 2 ; 下降返回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162mm、 x1 0mm, , 速度 x 0 0mm/s、 x1 0mm/s, 加速度 x0 -43m/s 2、 x 1 0m/s 2 ; 底部 停留段的端点要求为 : 位移 x0 0mm、 x1 0mm, 速度 x0 0mm/s, x1 0mm/s ; 加速。
39、度 x 0 0m/s 2, x 1 0m/s 2 ; 各段的时间比例取为 36 42 22 ; 0045 本实施例满足曲线 y(t) 和曲线 x(t) 中各相邻曲线段在连接点处有相同的位移、 速度和加速度要求。 0046 本发明为了保证上述实施例中上环形刀片 25、 下环形刀片 26 和去芯刀片 27 之间 的位置关系, 采用以下具体结构形式 : 0047 本发明所提供的全果碗式柑橘榨汁机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如图 1 图 5 所 示, 主要包括榨汁系统、 驱动系统和机体, 此外还包含榨汁机的润滑系统、 水喷洒清洗系统、 说 明 书 CN 102450941 A 8 6/7 页 9 护罩盖板、。
40、 果汁液输送系统、 果皮油提取系统、 果皮果渣清除系统等。 0048 榨汁机的榨汁系统设置于下机体 32 的中部, 平行横向排列有 3-8 个榨汁单元, 每 个榨汁单元由带若干径向辐射指爪 28 的一对半球形上榨碗 5 和下榨碗 4 组成, 下榨碗 4 固 联在下机体 32 上, 上榨碗 5 经压力杆 21 与移动压力台 8 相连接, 由驱动系统中的两对相互 共轭的共轭主凸轮 12 和共轭回凸轮 13 驱动压力台 8 上、 下运动, 从而带动上榨碗 5 相对于 下榨碗 4 进行上、 下运动 ; 在上榨碗 5 的底部设置有一只环形的上环形刀 25, 在下榨碗 4 的 底部设置有一只环形的下环形刀。
41、片 26, 上环形刀片 25 的外圆周与上榨碗 5 各指爪 28 底部 所形成的圆孔保持有一个适当间隙, 以作为压榨时果皮的分离通道, 下环形刀片 26 的底部 连接有一根圆形滤管 3, 在滤管 3 的圆周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布小孔, 在滤管 3 的管腔内设置 有一根可移动的中空去芯棒 2, 在去芯棒 2 的上端设置有一只环形去芯刀片 27, 在去芯棒 2 下端与一横卧的去芯梁 1 相连, 去芯梁 1 由驱动系统中的去芯凸轮 10 和背力弹簧 9 的驱动 实现上、 下运动, 从而带动去芯棒 2 在滤管 3 内上、 下滑动。 0049 榨汁机的驱动系统设置于上机体 31 的内腔, 由主轴 18、 上。
42、驱动模块、 下驱动模块、 驱动电动机 24 以及减速机构 22、 传动皮带 23 组成。上驱动模块包括上导柱 15 和可沿上 导柱 15 上、 下滑动的顶板 16 ; 下驱动模块包括下导柱 7 和可沿下导柱 7 上下滑动的压力台 8, 压力台 8 通过压力杆 21 固联着各个上榨碗 5 ; 上、 下驱动模块通过拉杆 17 固定连接 ; 在 主轴18上左、 右对称设置有两对共轭凸轮, 其中的两只共轭的共轭主凸轮12通过设置在压 力台 8 两端的下滚子 19 驱动着压力台 8 向下运动, 两只共轭回凸轮 13 通过设置在顶板 16 上的上滚子 14 驱动着压力台 8 向上运动, 从而带动着各个上榨。
43、碗 5 相对于下榨碗 4 进行压 榨运动 ; 在主轴 18 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去芯凸轮 10, 通过去芯摆杆 11、 背力弹簧 9 经去 芯转接杆 20 和去芯拉杆 6 驱动去芯梁 1 上、 下运动, 从而由去芯梁 1 带动各个去芯棒 2 在 各自的滤管 3 内上、 下滑动。 0050 榨汁机的机体由上、 下两部分组成, 上机体 31 内腔是用于驱动系统的设置, 并附 设有润滑泵、 润滑油池以及相关润滑管路。 下机体32包括左、 中、 右三个工作腔 : 左、 右两腔 内用于连接去芯梁 1 的去芯拉杆 6 设置 ; 中间腔为果汁压榨腔, 主要用于榨汁系统的设置, 在中间腔的腰部设置有一个个安装。
44、下榨碗 4 的榨碗座, 榨碗座下方设置有一个积液盒, 积 液盒内安装有一根根与各榨汁单元环形下环形刀 26 相连的滤管 3, 在积液盒的两端设置有 两个排液口。在贯穿上、 下两机体传递运动和压力的压力杆 21 与机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以防止上机体 31 内腔内的润滑油渗入下机体 32 的果汁榨汁区, 污染所榨取的果汁。 0051 在榨汁机主轴 18 上位于两共轭主凸轮 12 两侧设置有外轴承支座 29 和内轴承支 座 30, 在内轴承支座 30 上方设置一只圆形孔以作为上导柱 15 的支承底孔, 在外轴承支座 29 下方设置一个圆形孔以作为下导柱 7 的支承孔。 0052 图 1 以图示方式。
45、说明了本发明的上榨碗 5 和上环形刀 25 的运动曲线、 去芯刀 27 运动曲线、 以及上述两运动曲线的相位关系。 0053 本发明的榨碗运动曲线由上果趋近、 果体压榨以及快速返回三条分段曲线组成。 在一个 360的榨汁周期内视果体的大小, 上果趋近段占有 80-120时间区段、 果体压榨 段占有 150-190时间区段、 快速返回段占有 90-120时间区段, 以保证果体有充分的上 料和压榨时间, 以及将压力角控制在所允许的范围内。各分段运动曲线均为五次多项式函 数 : y ai0+ai1t+ai2t2+ai3t3+ai4t4+aist5, ti, 0 t ti, 1, 其中 i 为段号, 。
46、ti, 0和 ti, 1分别为第 说 明 书 CN 102450941 A 9 7/7 页 10 i 段曲线的起始和终止时间。 0054 去芯刀片 27 运动曲线由底部停留、 挤榨滤汁以及下降返回三条分段曲线组成。 底部停留段占有 60-90时间区段、 挤榨滤汁段占有 110-150时间区段、 下降返回占有 140-180时间区段, 可满足果囊果汁顺畅进入滤管 3, 并有足够挤榨过滤时间。同样, 去芯 刀片 27 各分段运动曲线均为五次多项式函数 y ai0+ai1t+ai2t2+ai3t3+ai4t4+ai5t5。 0055 本发明的榨碗运动曲线与去芯刀片 27 运动曲线, 两者在凸轮相位上。
47、保持有一个 顺时针 20-30相位差关系。 0056 为了获得上榨碗 5 和去芯刀片 27 各分段理想的运动曲线, 需给各分段曲线的端 点条件, 包括位移量 yi(ti, 0), yi(ti, 1)、 速度 y i(ti, 0), yi(ti, 1) 和加速度 yi(ti, 0), y i+1(ti, 1)。为保证曲线在连接点处的连续性, 还要求两相邻曲线段以及整条曲线的首末 两点不仅要求有相同的位移量, 还要求有相同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即 : yi(ti, 1) yi+1(ti+1, 0)、 yi(ti, 1) yi+1(ti+1, 0)、 yi(ti, 1) yi+1(ti+1, 0) 。
48、; y3(t3, 1) y1(t1, 0)、 y3(t3, 1) y 1(t1, 0)、 y3(t3, 1) y1(t1, 0)。 0057 按照上述榨碗和去芯刀片 27 运动曲线要求, 完成本发明驱动系统中共轭凸轮和 去芯凸轮 10 的轮廓设计。由两对共轭的共轭主凸轮 12 和共轭回凸轮 13 驱动上榨碗 5 相 对于下榨碗 4 完成果体的压榨运动, 由去芯凸轮 10 驱动去芯刀片 27 在滤管 3 完成对果囊 的挤榨滤汁任务。 榨碗运动曲线与去芯刀片27运动曲线的20-30相位差是通过共轭主凸 轮 12 和共轭回凸轮 13 与去芯凸轮 10 在主轴 18 安装的相位差来保证。 0058 上述榨碗和去芯刀片 27 运动也可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