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灭活剂.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37113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50783.4

申请日:

2010.11.09

公开号:

CN102612320A

公开日:

2012.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9/06申请日:20101109|||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9/06; A01N31/02; A01N37/36; A01P1/00; A23B4/027; A23L3/358; A61K31/045; A61K31/19; A61K33/08; A61P31/14

主分类号:

A01N59/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川上

发明人:

川上大雄; 小谷博秀; 山下泰治

地址:

日本大阪

优先权:

2009.11.10 JP 2009-25738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罗菊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煅烧钙等的明显有病毒灭活效果,特别是有诺罗病毒灭活效果的新颖的病毒灭活剂。包括将氢氧化钙、氧化钙及煅烧钙之中1种以上配合到水中而得到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上述成分之外、可配合乙醇和有机酸盐。

权利要求书

1.诺罗病毒灭活剂,其特征在于,其是配合氢氧化钙而成的水溶
液或水分散体。
2.A型流感病毒灭活剂,其特征在于,其是配合氢氧化钙而成的
水溶液或水分散体。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病毒灭活剂,其为代替氢氧化钙,或者
与该氢氧化钙一同,配合氧化钙和/或煅烧钙而成。
4.权利要求1~3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其是再配合乙醇
及乳酸钠而成。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毒灭活剂,其中
在氢氧化钙、氧化钙及煅烧钙之中,配合的成分的合计的配合比
例是0.01~30重量%、
乙醇的配合比例是5~30重量%、
乳酸钠的配合比例是1~30重量%。
6.权利要求1~5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其中氢氧化钙、
氧化钙及煅烧钙的平均粒径均为0.1~10μm。
7.食品,其用权利要求1~6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进行病
毒灭活处理而得到。
8.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品,其中所述食品是鲜鱼贝类。

说明书

病毒灭活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毒灭活剂,特别是涉及对诺罗病毒及A型流感病毒
有灭活效果的病毒灭活剂。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以醇作为主剂的组合物作为除菌剂广泛使用,再者,
作为对诺罗病毒有灭活效果的组合物,公开有例如,向酿造用醇配合
葡萄水果种子提取液和植酸的组合物(专利文献1)、向乙醇配合碱
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专利文献2)、及向乙醇配合有机酸
盐和桉树提取物的组合物(专利文献3)等。

另一方面,近年公开、在贝壳煅烧钙、氧化钙及作为其水和物的
氢氧化钙中有抗菌性(专利文献4)、公开了向此贝壳煅烧钙配合有
机酸盐的食品的制菌剂(专利文献5)、向煅烧钙配合多元醇脂肪酸
酯及乙醇的食品用除菌剂(专利文献6)等。但是,贝壳煅烧钙等的
对诺罗病毒的灭活效果尚不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3209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1896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9-17957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1-222796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11-290044特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2-2724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实,以提供煅烧钙等的明显有病毒灭活效果,
特别是有诺罗病毒灭活效果的新颖的病毒灭活剂作为课题。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重复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配合氢
氧化钙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不仅有诺罗病毒灭活效果,再者也有A型
流感病毒灭活效果,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旨如下。

〔1〕诺罗病毒灭活剂,其特征在于,其是配合氢氧化钙而成的
水溶液或水分散体;

〔2〕A型流感病毒灭活剂,其特征在于,其是配合氢氧化钙而
成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

〔3〕上述〔1〕或〔2〕所述的病毒灭活剂,其为代替氢氧化钙,
或者与该氢氧化钙一同,配合氧化钙和/或煅烧钙而成;

〔4〕上述〔1〕~〔3〕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其是再配
合乙醇及乳酸钠而成;

〔5〕上述〔4〕所述的病毒灭活剂,其中氢氧化钙、氧化钙及
煅烧钙之中,配合的成分的合计的配合比例是0.01~30重量%、乙醇
的配合比例是5~30重量%、乳酸钠的配合比例是1~30重量%;

〔6〕上述〔1〕~〔5〕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其中所述
氢氧化钙、氧化钙及煅烧钙的平均粒径均为0.1~10μm;

〔7〕食品,其用上述〔1〕~〔6〕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
进行病毒灭活处理而得到;

〔8〕上述〔7〕所述的食品,其中所述食品是鲜鱼贝类。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提供有诺罗病毒灭活效果和A型流感病毒灭活效果
的病毒灭活剂。

【附图说明】

【图1】是PCR产物的电泳图。

【图2】是PCR产物的电泳图。

【图3】是示对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
时的,生牡蛎的活菌数的经时变化的图。

【图4】是示对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
生牡蛎的活菌数的经时变化的图。

【图5】是示对被0-157污染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生
牡蛎的活菌数的经时变化的图。

【图6】是示对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
的,生牡蛎的活菌数的经时变化的图。

【图7】是示对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
生牡蛎的活菌数的经时变化的图。

【图8】是示对浸渍到人工海水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
生牡蛎的活菌数的经时变化的图。

【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是将氢氧化钙配合到水而得到的水溶液或水
分散体,有诺罗病毒灭活效果、A型流感病毒灭活效果及猫杯状病毒
灭活效果,再者对一般食中毒菌有除菌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配合成分,也可代替氢氧化钙,或者与氢氧化钙一
同,使用例如,使氧化钙或煅烧钙等的与水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钙的成
分的1种以上。以下,在本说明书,氢氧化钙、及氧化钙、煅烧钙等
的与水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钙的成分总称为“病毒灭活成分”。

上述病毒灭活成分之中,煅烧钙是将牡蛎壳、扇贝壳、北极贝壳、
卵壳或珊瑚壳等、煅烧前的成分是碳酸钙的动物性来源的钙在600℃
以上、优选在900~1200℃的温度煅烧或通电加热15~60分钟左右而
得到,主成分是氧化钙。得到的煅烧钙的饱和水溶液的pH优选在11~
13的范围。煅烧钙通常使用适合于食品添加物规格的。

病毒灭活成分的平均粒径不特别限定,通常是0.1~10μm。另外,
病毒灭活剂中的病毒灭活成分的配合比例不特别限定,通常是0.01~
30重量%。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病毒灭活效果或对食中毒菌的除菌效果,
作为病毒灭活成分以外的其他配合成分,可配合例如,乙醇或有机酸
盐。乙醇优选适合于常规食品添加物规格。病毒灭活剂中的乙醇的配
合比例不特别限定,通常以5~30重量%的范围配合。

有机酸盐而言,可举出例如,柠檬酸盐、乳酸盐、苹果酸盐、酒
石酸盐、草酸盐、醋酸盐、蚁酸盐、琥珀酸盐、富马酸盐、葡萄糖酸
盐等,这些可单独或适宜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盐而言,可举出碱金
属盐等。在这些之中,也优选乳酸盐,更优选乳酸钠。病毒灭活剂中
的有机酸盐的配合比例不特别限定,通常以1~30重量%的范围配合。

在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中,除了上述的成分之外,在不妨碍本发
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适量含有可配合到除菌剂的公知的成分。这样
的成分而言,可举出防腐剂、氧化防止剂、表面活性剂、染料、香料、
染料等。

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的pH从病毒灭活效果或对食中毒菌的除菌
效果的观点来看,优选11~14,更优选11~13。

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特别是诺罗病毒灭活效果和A型流感病毒
灭活效果显著,再者对一般食中毒菌除菌效果也优良。在本发明中,
根据上述的配合成分的浓度,可作为各成分基本上溶解于水的水溶液
型,或者作为各成分之中一部分溶解于水,一部分分散于水中的水分
散型而使用。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在使用时不用水稀释而直接使用也
可,但在使用水分散型时,优选用水稀释而使用。在直接使用水溶液
型或水分散型时,或者将这些用水稀释而使用时等、采用任何的使用
方法时,病毒灭活剂中的病毒灭活成分的配合比例在实际的使用浓度
均优选0.01~5重量%。

使用水溶液型时填充到喷雾容器等中,可在例如,食品工场、饮
食店的厨房或家庭的厨房等,向作业者的手、腕等的皮肤、菜刀、锅
等的烹调器具、皿、容器等的餐具、鲜鱼贝类、蔬菜、肉类等的生鲜
食品、加工食品等、有上述病毒的附着的担忧的部分喷雾而使用。另
外,使用水分散型时,使用时可用水稀释,在上述例示的适用对象物
之中,将可携带病毒的浸渍而使用。

【实施例】

以下,根据试验例等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以任何方
式受这些的限定。

【1.对猫杯状病毒的灭活效果的验证】

【A.试验概要】

配合氢氧化钙、乙醇、乳酸钠,将余部作为水将下述配方的水分
散体(本发明品)作为待测样品,在(财)日本食品分析中心,对于
对猫杯状病毒的本发明品的灭活效果实施验证试验。即,由于诺罗病
毒自体不被稳定的培养,在本试验中,从形态的特征或基因组的结构,
将作为诺罗病毒的近亲的猫杯状病毒作为代替病毒使用。试验的详细
如下。

【B.试验方法】

〔1〕待测样品:水分散体(本发明品)

  氢氧化钙
  12.8重量%
  乙醇
  19.7重量%
  乳酸钠
  9.9重量%
  水
  57.6重量%

〔2〕试验病毒

猫杯状病毒F-9ATCC VR-782(猫杯状病毒)

〔3〕使用细胞

CRFK细胞(大日本制药公司)

〔4〕使用培养基

细胞增殖培养基

(1)向Eagle MEM培养基“ニッスイ”(1)(日水制药公司)
加10%胎牛血清。

(2)细胞维持培养基

向Eagle MEM培养基“ニッスイ”(1)(日水制药公司)加2%
胎牛血清。

〔5〕病毒悬浮液的制备

(1)细胞的培养

使用细胞增殖培养基,将使用细胞在组织培养用瓶内单层培养。

(2)病毒的接种

单层培养后,从瓶内除去细胞增殖培养基,接种试验病毒。接下
来,加细胞维持培养基而在37℃的碳酸气体温育器(CO2浓度:5%)
内培养1~5天。

(3)病毒悬浮液的制备

培养后,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确认细胞发生形
态变化(细胞变性效果)。接下来,将培养液离心分离(3,000r/min,
10分钟),将得到的上清液作为病毒悬浮液。

〔6〕试验操作

使用纯化水而制备待测样品的2%悬浮液而作为试验液。向试验
液1ml添加病毒悬浮液0.1ml、混合之后,以80~90r/min振荡着室
温保存,6及24小时后,将试验液使用细胞维持培养基稀释100倍。

再有,以纯化水作为对照的试验液同样地进行试验。但是,在开
始时就进行测定。

〔7〕病毒感染价的测定

使用细胞增殖培养基,将使用的细胞在组织培养用微板(96孔)
内进行单层培养之后,除去细胞增殖培养基而加各0.1ml细胞维持培
养基。接下来,将试验液的稀释液0.1ml接种到各4孔,在37℃的碳
酸气体温育器(CO2浓度:5%)内培养4~7天。培养后,使用倒置
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变性效果)的有无,根据
Reed-Muench法算出50%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而换算成每试验
液1ml的病毒感染价。结果显示于表1。

【表1】


TCID5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组织培养感染量

*1:每试验液1ml的TCID50的对数值

开始时:测定作用开始后立即的对照的TCID50,作为开始时。

对照:纯化水

作用条件:室温、振动保存

<2.5:检测不到

从表1知,本发明品在6小时以内完全地灭活3.1×108TCID50/ml
的猫杯状病毒。

【2.对诺罗病毒的灭活效果的验证】

(1)配合氢氧化钙、乙醇、乳酸钠,将余部作为水将下述配方
的水溶液(本发明品)作为待测样品,在ビジョンバイオ株式会社食
品检查中心,对于本发明品的对诺罗病毒的灭活效果实施验证试验。

<待测样品:水溶液(本发明品)>

  氢氧化钙
  0.26重量%
  乙醇
  10重量%
  乳酸钠
  5重量%
  水
  84.74重量%

诺罗病毒的检测试验根据厚生劳动省公示的“诺罗病毒的检测法”
(最终改正2007年5月14日食安监发第0514004号)实施。诺罗病
毒而言,使用粪便来源诺罗病毒(属于NV基因2组)。实验顺序而
言,将下述4个样品用涡旋混合器搅拌,静置10分钟后,开始RNA
的提取,接下来进行DNA酶处理及RT-PCR反应(逆转录酶-聚合酶
链式反应),对得到的PCR产物进行2.5%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
束之后,进行凝胶染色和照片撮影,进行条带的确认。在RT-PCR反
应中,向Genogroup(G)II检测用,作为引物使用G2-SKF/G2-SKR
(扩增片段344bp),G2-SKF/G2AL-SKR(扩增片段344bp)。图1
中示PCR产物的电泳图。

<样品>

1:诺罗病毒悬浮液500μl中未添加任何物质的样品(对照区1)

2:诺罗病毒悬浮液100μl中添加纯化水400μl的样品(对照区2)

3:诺罗病毒悬浮液100μl中添加本发明品400μl的样品(本发明
品添加区1)

4:与上述3相同的样品(本发明品添加区2)

在本验证试验中,诺罗病毒阳性的情况在344bp的位置出现条带。
从而看图1,则在添加本发明品的样品3,4中确认不到条带而检测不
到诺罗病毒基因,与此相比,在未添加本发明品的样品1,2中检测到
诺罗病毒基因的条带。从而,在本验证试验条件下,确认本发明品对
诺罗病毒有灭活效果。

(2)如下述配方所示,不配合乙醇和乳酸钠,将氢氧化钙配合到
水而得到的水溶液(本发明品)作为待测样品,及将下述4个样品用
涡旋混合器搅拌,静置30分钟后,开始RNA的提取,除此之外,用
与上述(1)同样的方法对于对诺罗病毒的灭活效果实施验证试验。图
2中示PCR产物的电泳图。

<待测样品:水溶液(本发明品)>

  氢氧化钙
  0.26重量%
  水
  99.74重量%

<样品>

1:诺罗病毒悬浮液500μl中未添加任何物质的样品(对照区1)

2:诺罗病毒悬浮液100μl中添加纯化水400μl的样品(对照区2)

3:诺罗病毒悬浮液100μl中添加本发明品400μl的样品(本发明
品添加区1)

4:与上述3相同的样品(本发明品添加区2)

根据图2,在添加本发明品的样品3,4中确认不到条带而检测不
到诺罗病毒基因,与此相比,在未添加本发明品的样品1,2中检测到
诺罗病毒基因的条带。从而,在本验证试验条件下,确认本发明品对
诺罗病毒有灭活效果。

比较上述(1)和(2)的实验条件,则在(1)中,对诺罗病毒本
发明品(配合氢氧化钙、乙醇、乳酸钠,余部为水)的处理时间是10
分钟,与此相比,在(2)中对诺罗病毒本发明品(配合氢氧化钙,余
部为水)的处理时间是30分钟。然后,根据图1,2,(1)的样品3,
4和(2)的样品3,4均检测不到诺罗病毒基因的条带。认为对诺罗
病毒的本发明品的处理时间与病毒灭活效果的程度相关,从上述(1),
(2)的结果得知,(1)的本发明品相比(2)的本发明品在病毒灭活
效果的方面更优良。

【3.对A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的验证】

【A.试验概要】

使用与上述“2.对诺罗病毒的灭活效果的验证”的(1)相同的待测
样品,在(财)日本食品分析中心,对于本发明品的对A型流感病毒
的灭活效果实施验证试验。试验的详细如下。

B.试验方法

〔1〕待测样品:水溶液(本发明品)

  氢氧化钙
  0.26重量%
  乙醇
  10重量%
  乳酸钠
  5重量%
  水
  84.74重量%

〔2〕试验病毒

A型流感病毒(H1N1)

〔3〕使用细胞

MDCK(NBL-2)细胞ATCC CCL-34株(大日本制药公司)

〔4〕使用培养基

(1)细胞增殖培养基

  EagleMEM培养基“ニッスイ”(1)(日水制药公司)
  1,000ml
  10%NaHCO3
  14ml
  L-谷氨酰胺(30g/l)
  9.8ml
  100×MEM用维生素液
  30ml
  10%白蛋白
  20ml
  0.25%胰蛋白酶
  20ml

〔5〕病毒悬浮液的制备

(1)细胞的培养

使用细胞增殖培养基,将使用的细胞在组织培养用瓶内单层培养。

(2)病毒的接种

单层培养后,从瓶内除去细胞增殖培养基而,接种试验病毒。接
下来,加细胞维持培养基而在37℃的碳酸气体温育器(CO2浓度:5%)
内培养1~5天。

(3)病毒悬浮液的制备

培养后,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确认细胞发生形
态变化(细胞变性效果)。接下来,将培养液离心分离(3,000r/min,
10分钟),将得到的上清液作为病毒悬浮液。

〔6〕试验操作

向待测样品1ml添加病毒悬浮液0.1ml,混合而作为作用液。使
于室温作用30秒钟、1分钟及5分钟后,使用细胞维持培养基稀释100
倍。再有,作为对照而使用纯化水而同样地进行试验,开始时及5分
钟后,进行测定。

〔7〕病毒感染价的测定

使用细胞增殖培养基,将使用的细胞在组织培养用微板(96孔)
内进行单层培养之后,除去细胞增殖培养基而加各0.1ml细胞维持培
养基。接下来,接种各4孔作用液的稀释液0.1ml,在37℃的碳酸气
体温育器(CO2浓度:5%)内培养4~7天。培养后,使用倒置相差
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变性效果)的有无,根据
Reed-Muench法算出50%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而换算成每作用
液1ml的病毒感染价。结果显示于表2。

【表2】


TCID5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50%组织培养感染量

*:每试验液1ml的TCID50的对数值

开始时:测定作用开始后立即的对照的TCID50,作为开始时。

对照:纯化水

作用条件:室温

<2.5:检测不到

从表2得知,本发明品在1分钟以内完全地灭活2.0×107TCID50/ml
的流感病毒。

【4.生牡蛎的除菌测试】

将带壳生牡蛎在含103~104cfu/ml的食中毒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0-157、副溶血性弧菌或大肠杆菌)的人工海水(SEA
WATER,GEX公司)中于常温浸渍12小时(浸渍步骤),接下来
取出浸渍后的污染生牡蛎,在含下述除菌剂的别的人工海水中于常温
浸渍(除菌步骤)、浸渍时,测定在3,6,9及24小时后的污染生牡
蛎的活菌数,研究除菌剂的除菌效果。

再有,作为对照,在浸渍步骤中,使用在未添加食中毒菌的人工
海水中浸渍带壳生牡蛎的试验区,在除菌步骤中,使用在未添加除菌
剂的人工海水中浸渍污染生牡蛎的,进行与上述同样的试验。结果显
示于图3~图8。

<除菌步骤的试验区>

1:人工海水中,含有1ppm次氯酸钠。

2:人工海水中,含有2重量%上述“1.对猫杯状病毒的灭活效果
的验证”中使用的待测样品(本发明品)。

3:仅人工海水(未添加除菌剂)

由图3~图8确认,配合本发明品的试验区2相比配合次氯酸钠
的试验区1,示同等或其以上的除菌效果。

【5.包含煅烧钙和乙醇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

以表3及表4所示的配合配方,制备了配合贝壳煅烧钙(NC公
司)和乙醇,余部为水的组合物(本发明品),检查对大肠杆菌
(Esherichia coliNIHJ)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209P)(以下,也称之为“供试菌”)的杀菌效果。

【杀菌效果的判断试验】

上述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根据已知为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判断法的
Kelsey-Sykes法(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1974年11月30日发
行、第528~530页)的藤本变法(“防菌防霉”、技报堂出版、第683~
684页)进行判断。操作顺序的概略如下。

(1)向设定于20℃的反应容器分注上述制备的混合液至水分散
体3ml,注加浓度调节到104~105cfu/ml的供试菌1ml(将此时间点
作为供试菌的最初的注加开始时)、其8分钟后,采集反应液,向放
入后培养基(Bacto(TM)Tryptic Soy Broth)的5个试管各注加接
种0.02ml(1滴)。

(2)2分钟后(从步骤(1)的注加开始时经过10分钟后)、
向反应液注入上述供试菌1ml,8分钟后(从步骤(1)的注加开始时
经过18分钟后)、采集反应液,向放入后培养基(Bacto(TM)Tryptic
Soy Broth)的5个试管各注加接种0.02ml(1滴)。

(3)2分钟后(从步骤(1)的注加开始时经过20分钟后)、
向反应液注入上述供试菌1ml,8分钟后(从步骤(1)的注加开始时
经过28分钟后)、采集反应液,放入后培养基(Bacto(TM)Tryptic 
Soy Broth)的5个试管各注加接种0.02ml(1滴)。

【评价】

将步骤(1)~(3)中得到的各5个试管于37℃培养24小时,
在各步骤中,在5个中3个以上的试管中确认不到供试菌的增殖时,
判断为有杀菌效果。

具体性的评价如下。结果示于表3和表4。

×:无杀菌效果

△:在步骤(1)中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2)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2)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3)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3)有杀菌效果

【表3】<使用菌株:大肠杆菌>


×:无杀菌效果

△:在步骤(1)中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2)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2)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3)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3)有杀菌效果

-:未实施(由于效果明显)

【表4】<使用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杀菌效果

△:在步骤(1)中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2)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2)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3)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3)有杀菌效果

-:未实施(由于效果明显)

从表3的结果确认,对大肠杆菌而言,配合0.05重量%以上的煅
烧钙时,配合10重量%以上的乙醇,则有充分的杀菌效果(评价:◎)。
另外,从表4的结果确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言,配合0.05重量%
以上的煅烧钙时,配合20重量%以上的乙醇,则有充分的杀菌效果(评
价:◎)。

【6.配合乳酸钠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

根据表5及表6所示的配合配方,制备配合贝壳煅烧钙(NC公
司)和乙醇及乳酸钠(60重量%水溶液、武藏野化学研究所),余部
为水的各种的组合物(本发明品),检查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杀菌效果。杀菌效果的判断试验及评价方法与上述“5.包含煅烧钙
和乙醇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同样地进行。结果示于表5和表6。

【表5】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无杀菌效果

△:在步骤(1)中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2)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2)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3)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3)有杀菌效果

-:未实施(由于效果明显)

【表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无杀菌效果

△:在步骤(1)中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2)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2)有杀菌效果,但在步骤(3)中无杀菌效果

◎:至步骤(3)有杀菌效果

-:未实施(由于效果明显)

从表5的结果得知,以乳酸钠单独,则在配合9重量%的乳酸钠
时也完全确认不到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参照表5之左列),与此
相比,配合5重量%乙醇、配合0.1重量%煅烧钙时,配合1.5重量%
以上乳酸钠,则杀菌效果从评价○成◎(参照表5之中央列)。即,
通过对含有乙醇和煅烧钙的组合物配合乳酸钠,确认对大肠杆菌的杀
菌力的增强效果。

此倾向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中显著地确认到。即,配
合5重量%乙醇、配合0.1重量%煅烧钙时,配合4.5重量%以上乳酸
钠,则杀菌效果从评价×成△(参照表6之中央列),配合10重量%
乙醇、配合0.2重量%煅烧钙时,配合6重量%以上乳酸钠,则杀菌
效果从评价△成◎(参照表6之右列)。

由乳酸钠的杀菌力的增强效果被推测为是通过升高组合物中的氢
氧化钙的溶解性。即,一般地认为,配合的煅烧钙与组合物中的水反
应而作为氢氧化钙存在,此氢氧化钙示杀菌效果。而且认为,氢氧化
钙对水的溶解度小,因此不发挥原本的杀菌效果,但上述的结果可认
为是提示,通过乳酸钠的添加,升高生成的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除了食品本身之外,还可作为在烹调器具、
烹调设备等的食品制备设备中适用的病毒灭活剂而广泛利用。

病毒灭活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病毒灭活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病毒灭活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灭活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灭活剂.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1232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25 CN 102612320 A *CN102612320A* (21)申请号 201080050783.4 (22)申请日 2010.11.09 2009-257384 2009.11.10 JP A01N 59/06(2006.01) A01N 31/02(2006.01) A01N 37/36(2006.01) A01P 1/00(2006.01) A23B 4/027(2006.01) A23L 3/358(2006.01) A61K 31/045(2006.01) A61K 31/19(2006.。

2、01) A61K 33/08(2006.01) A61P 31/14(2006.01)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川上 地址 日本大阪 (72)发明人 川上大雄 小谷博秀 山下泰治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罗菊华 (54) 发明名称 病毒灭活剂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煅烧钙等的明显有病毒灭活效 果, 特别是有诺罗病毒灭活效果的新颖的病毒灭 活剂。 包括将氢氧化钙、 氧化钙及煅烧钙之中1种 以上配合到水中而得到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上 述成分之外、 可配合乙醇和有机酸盐。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

3、5.10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0/069919 2010.11.09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58964 JA 2011.05.19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4 页 1/1 页 2 1. 诺罗病毒灭活剂, 其特征在于, 其是配合氢氧化钙而成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 2.A 型流感病毒灭活剂, 其特征在于, 其是配合氢氧化钙而成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 3. 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病毒灭活剂, 。

4、其为代替氢氧化钙, 或者与该氢氧化钙一同, 配 合氧化钙和 / 或煅烧钙而成。 4. 权利要求 1 3 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 其是再配合乙醇及乳酸钠而成。 5. 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病毒灭活剂, 其中 在氢氧化钙、 氧化钙及煅烧钙之中, 配合的成分的合计的配合比例是0.0130重量%、 乙醇的配合比例是 5 30 重量 %、 乳酸钠的配合比例是 1 30 重量 %。 6.权利要求15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 其中氢氧化钙、 氧化钙及煅烧钙的平均 粒径均为 0.1 10m。 7. 食品, 其用权利要求 1 6 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进行病毒灭活处理而得到。 8. 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食。

5、品, 其中所述食品是鲜鱼贝类。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12320 A 2 1/11 页 3 病毒灭活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病毒灭活剂, 特别是涉及对诺罗病毒及 A 型流感病毒有灭活效果的病 毒灭活剂。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 以醇作为主剂的组合物作为除菌剂广泛使用, 再者, 作为对诺罗病毒有 灭活效果的组合物, 公开有例如, 向酿造用醇配合葡萄水果种子提取液和植酸的组合物 (专 利文献 1) 、 向乙醇配合碱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 (专利文献 2) 、 及向乙醇配合有机 酸盐和桉树提取物的组合物 (专利文献 3) 等。 0003 另一方面, 近年公开。

6、、 在贝壳煅烧钙、 氧化钙及作为其水和物的氢氧化钙中有抗菌 性 (专利文献 4) 、 公开了向此贝壳煅烧钙配合有机酸盐的食品的制菌剂 (专利文献 5) 、 向煅 烧钙配合多元醇脂肪酸酯及乙醇的食品用除菌剂 (专利文献 6) 等。但是, 贝壳煅烧钙等的 对诺罗病毒的灭活效果尚不明。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特开 2007-320924 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 2: 特开 2008-189645 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 3: 特开 2009-179577 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 4: 特开平 11-222796 号公报 0010 专。

7、利文献 5: 特开平 11-290044 特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 6: 特开 2002-272434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13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实, 以提供煅烧钙等的明显有病毒灭活效果, 特别是有诺罗病 毒灭活效果的新颖的病毒灭活剂作为课题。 0014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5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重复锐意研究的结果, 发现配合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或水分散体不仅有诺罗病毒灭活效果, 再者也有 A 型流感病毒灭活效果, 从而完成本发明。 0016 即, 本发明的要旨如下。 0017 1 诺罗病毒灭活剂, 其特征在于, 其是配合氢氧化钙而。

8、成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 ; 0018 2 A 型流感病毒灭活剂, 其特征在于, 其是配合氢氧化钙而成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 ; 0019 3 上述 1 或 2 所述的病毒灭活剂, 其为代替氢氧化钙, 或者与该氢氧化钙一 同, 配合氧化钙和 / 或煅烧钙而成 ; 0020 4 上述 1 3 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 其是再配合乙醇及乳酸钠而成 ; 0021 5 上述 4 所述的病毒灭活剂, 其中氢氧化钙、 氧化钙及煅烧钙之中, 配合的成分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3 2/11 页 4 的合计的配合比例是 0.01 30 重量 %、 乙醇的配合比例是 5 30 重量 %、 乳酸钠的配。

9、合比 例是 1 30 重量 % ; 0022 6 上述 1 5 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 其中所述氢氧化钙、 氧化钙及煅 烧钙的平均粒径均为 0.1 10m ; 0023 7 食品, 其用上述 1 6 之任一项所述的病毒灭活剂进行病毒灭活处理而得到 ; 0024 8 上述 7 所述的食品, 其中所述食品是鲜鱼贝类。 0025 【发明效果】 0026 通过本发明, 提供有诺罗病毒灭活效果和 A 型流感病毒灭活效果的病毒灭活剂。 【附图说明】 0027 【图 1】 是 PCR 产物的电泳图。 0028 【图 2】 是 PCR 产物的电泳图。 0029 【图 3】 是示对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生牡。

10、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 生牡蛎的活 菌数的经时变化的图。 0030 【图 4】 是示对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 生牡蛎的活菌数的 经时变化的图。 0031 【图 5】 是示对被 0-157 污染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 生牡蛎的活菌数的经 时变化的图。 0032 【图 6】 是示对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 生牡蛎的活菌 数的经时变化的图。 0033 【图 7】 是示对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 生牡蛎的活菌数的 经时变化的图。 0034 【图 8】 是示对浸渍到人工海水的生牡蛎进行除菌处理之时的, 生牡蛎的活菌数的 经时变化的图。 0。

11、035 【实施方式】 0036 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是将氢氧化钙配合到水而得到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 有诺罗病 毒灭活效果、 A 型流感病毒灭活效果及猫杯状病毒灭活效果, 再者对一般食中毒菌有除菌效果。 0037 作为本发明的配合成分, 也可代替氢氧化钙, 或者与氢氧化钙一同, 使用例如, 使 氧化钙或煅烧钙等的与水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钙的成分的 1 种以上。以下, 在本说明书, 氢氧 化钙、 及氧化钙、 煅烧钙等的与水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钙的成分总称为 “病毒灭活成分” 。 0038 上述病毒灭活成分之中, 煅烧钙是将牡蛎壳、 扇贝壳、 北极贝壳、 卵壳或珊瑚壳等、 煅烧前的成分是碳酸钙的动物性来源的钙。

12、在 600以上、 优选在 900 1200的温度煅烧 或通电加热 15 60 分钟左右而得到, 主成分是氧化钙。得到的煅烧钙的饱和水溶液的 pH 优选在 11 13 的范围。煅烧钙通常使用适合于食品添加物规格的。 0039 病毒灭活成分的平均粒径不特别限定, 通常是 0.1 10m。另外, 病毒灭活剂中 的病毒灭活成分的配合比例不特别限定, 通常是 0.01 30 重量 %。 0040 在本发明中, 为了提高病毒灭活效果或对食中毒菌的除菌效果, 作为病毒灭活成 分以外的其他配合成分, 可配合例如, 乙醇或有机酸盐。 乙醇优选适合于常规食品添加物规 格。病毒灭活剂中的乙醇的配合比例不特别限定, 。

13、通常以 5 30 重量 % 的范围配合。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4 3/11 页 5 0041 有机酸盐而言, 可举出例如, 柠檬酸盐、 乳酸盐、 苹果酸盐、 酒石酸盐、 草酸盐、 醋酸 盐、 蚁酸盐、 琥珀酸盐、 富马酸盐、 葡萄糖酸盐等, 这些可单独或适宜组合 2 种以上而使用。 盐而言, 可举出碱金属盐等。在这些之中, 也优选乳酸盐, 更优选乳酸钠。病毒灭活剂中的 有机酸盐的配合比例不特别限定, 通常以 1 30 重量 % 的范围配合。 0042 在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中, 除了上述的成分之外, 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 内, 可适量含有可配合到除菌剂的公知的成分。这。

14、样的成分而言, 可举出防腐剂、 氧化防止 剂、 表面活性剂、 染料、 香料、 染料等。 0043 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的 pH 从病毒灭活效果或对食中毒菌的除菌效果的观点来 看, 优选 11 14, 更优选 11 13。 0044 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 特别是诺罗病毒灭活效果和 A 型流感病毒灭活效果显著, 再者对一般食中毒菌除菌效果也优良。 在本发明中, 根据上述的配合成分的浓度, 可作为各 成分基本上溶解于水的水溶液型, 或者作为各成分之中一部分溶解于水, 一部分分散于水 中的水分散型而使用。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在使用时不用水稀释而直接使用也可, 但在使 用水分散型时, 优选用水稀释而使用。 。

15、在直接使用水溶液型或水分散型时, 或者将这些用水 稀释而使用时等、 采用任何的使用方法时, 病毒灭活剂中的病毒灭活成分的配合比例在实 际的使用浓度均优选 0.01 5 重量 %。 0045 使用水溶液型时填充到喷雾容器等中, 可在例如, 食品工场、 饮食店的厨房或家庭 的厨房等, 向作业者的手、 腕等的皮肤、 菜刀、 锅等的烹调器具、 皿、 容器等的餐具、 鲜鱼贝 类、 蔬菜、 肉类等的生鲜食品、 加工食品等、 有上述病毒的附着的担忧的部分喷雾而使用。 另 外, 使用水分散型时, 使用时可用水稀释, 在上述例示的适用对象物之中, 将可携带病毒的 浸渍而使用。 【实施例】 0046 以下, 根据。

16、试验例等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但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受这些的限定。 0047 【1. 对猫杯状病毒的灭活效果的验证】 0048 【A. 试验概要】 0049 配合氢氧化钙、 乙醇、 乳酸钠, 将余部作为水将下述配方的水分散体 (本发明品) 作 为待测样品, 在 (财) 日本食品分析中心, 对于对猫杯状病毒的本发明品的灭活效果实施验 证试验。即, 由于诺罗病毒自体不被稳定的培养, 在本试验中, 从形态的特征或基因组的结 构, 将作为诺罗病毒的近亲的猫杯状病毒作为代替病毒使用。试验的详细如下。 0050 【B. 试验方法】 0051 1 待测样品 : 水分散体 (本发明品) 0052 氢氧化钙 12。

17、.8 重量 % 乙醇 19.7 重量 % 乳酸钠 9.9 重量 % 水 57.6 重量 %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5 4/11 页 6 0053 2 试验病毒 0054 猫杯状病毒 F-9ATCC VR-782(猫杯状病毒) 0055 3 使用细胞 0056 CRFK 细胞 (大日本制药公司) 0057 4 使用培养基 0058 细胞增殖培养基 0059 (1) 向 Eagle MEM 培养基 “” (1) (日水制药公司) 加 10% 胎牛血清。 0060 (2) 细胞维持培养基 0061 向 Eagle MEM 培养基 “” (1) (日水制药公司) 加 2% 胎牛血清。

18、。 0062 5 病毒悬浮液的制备 0063 (1) 细胞的培养 0064 使用细胞增殖培养基, 将使用细胞在组织培养用瓶内单层培养。 0065 (2) 病毒的接种 0066 单层培养后, 从瓶内除去细胞增殖培养基, 接种试验病毒。接下来, 加细胞维持培 养基而在 37的碳酸气体温育器 (CO2浓度 : 5%) 内培养 1 5 天。 0067 (3) 病毒悬浮液的制备 0068 培养后, 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 确认细胞发生形态变化 (细胞变性 效果) 。接下来, 将培养液离心分离 (3,000r/min, 10 分钟) , 将得到的上清液作为病毒悬浮 液。 0069 6 试验操作。

19、 0070 使用纯化水而制备待测样品的 2% 悬浮液而作为试验液。向试验液 1ml 添加病毒 悬浮液 0.1ml、 混合之后, 以 80 90r/min 振荡着室温保存, 6 及 24 小时后, 将试验液使用 细胞维持培养基稀释 100 倍。 0071 再有, 以纯化水作为对照的试验液同样地进行试验。但是, 在开始时就进行测定。 0072 7 病毒感染价的测定 0073 使用细胞增殖培养基, 将使用的细胞在组织培养用微板 (96孔) 内进行单层培养之 后, 除去细胞增殖培养基而加各 0.1ml 细胞维持培养基。接下来, 将试验液的稀释液 0.1ml 接种到各 4 孔, 在 37的碳酸气体温育器。

20、 (CO2浓度 : 5%) 内培养 4 7 天。培养后, 使用倒 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细胞变性效果) 的有无, 根据 Reed-Muench 法算出 50% 组织培养感染量 (TCID50) 而换算成每试验液 1ml 的病毒感染价。结果显示于表 1。 0074 【表 1】 0075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6 5/11 页 7 0076 TCID50: 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50% 组织培养感染量 0077 1 : 每试验液 1ml 的 TCID 50的对数值 0078 开始时 : 测定作用开始后立即的对照的 TCID50, 作为开始时。 0079 对照 : 。

21、纯化水 0080 作用条件 : 室温、 振动保存 0081 2.5 : 检测不到 0082 从表 1 知, 本发明品在 6 小时以内完全地灭活 3.1108TCID50/ml 的猫杯状病毒。 0083 【2. 对诺罗病毒的灭活效果的验证】 0084 (1) 配合氢氧化钙、 乙醇、 乳酸钠, 将余部作为水将下述配方的水溶液 (本发明品) 作为待测样品, 在株式会社食品检查中心, 对于本发明品的对诺罗病毒的 灭活效果实施验证试验。 0085 待测样品 : 水溶液 (本发明品) 0086 氢氧化钙 0.26 重量 % 乙醇 10 重量 % 乳酸钠 5 重量 % 水 84.74 重量 % 0087 诺。

22、罗病毒的检测试验根据厚生劳动省公示的 “诺罗病毒的检测法”(最终改正 2007 年 5 月 14 日食安监发第 0514004 号) 实施。诺罗病毒而言, 使用粪便来源诺罗病毒 (属于 NV 基因 2 组) 。实验顺序而言, 将下述 4 个样品用涡旋混合器搅拌, 静置 10 分钟后, 开始 RNA 的提取, 接下来进行DNA酶处理及RT-PCR反应 (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 , 对得到的PCR 产物进行 2.5% 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结束之后, 进行凝胶染色和照片撮影, 进行条带的确 认。在 RT-PCR 反应中, 向 Genogroup(G) II 检测用, 作为引物使用 G2-SKF/。

23、G2-SKR(扩增 片段 344bp) , G2-SKF/G2AL-SKR(扩增片段 344bp) 。图 1 中示 PCR 产物的电泳图。 0088 样品 0089 1 : 诺罗病毒悬浮液 500l 中未添加任何物质的样品 (对照区 1) 0090 2 : 诺罗病毒悬浮液 100l 中添加纯化水 400l 的样品 (对照区 2) 0091 3 : 诺罗病毒悬浮液 100l 中添加本发明品 400l 的样品 (本发明品添加区 1) 0092 4 : 与上述 3 相同的样品 (本发明品添加区 2) 0093 在本验证试验中, 诺罗病毒阳性的情况在 344bp 的位置出现条带。从而看图 1, 则 在。

24、添加本发明品的样品 3, 4 中确认不到条带而检测不到诺罗病毒基因, 与此相比, 在未添 加本发明品的样品 1, 2 中检测到诺罗病毒基因的条带。从而, 在本验证试验条件下, 确认本 发明品对诺罗病毒有灭活效果。 0094 (2) 如下述配方所示, 不配合乙醇和乳酸钠, 将氢氧化钙配合到水而得到的水溶液 (本发明品) 作为待测样品, 及将下述 4 个样品用涡旋混合器搅拌, 静置 30 分钟后, 开始 RNA 的提取, 除此之外, 用与上述 (1) 同样的方法对于对诺罗病毒的灭活效果实施验证试验。图 2 中示 PCR 产物的电泳图。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7 6/11 页 8。

25、 0095 待测样品 : 水溶液 (本发明品) 0096 氢氧化钙 0.26 重量 % 水 99.74 重量 % 0097 样品 0098 1 : 诺罗病毒悬浮液 500l 中未添加任何物质的样品 (对照区 1) 0099 2 : 诺罗病毒悬浮液 100l 中添加纯化水 400l 的样品 (对照区 2) 0100 3 : 诺罗病毒悬浮液 100l 中添加本发明品 400l 的样品 (本发明品添加区 1) 0101 4 : 与上述 3 相同的样品 (本发明品添加区 2) 0102 根据图 2, 在添加本发明品的样品 3, 4 中确认不到条带而检测不到诺罗病毒基因, 与此相比, 在未添加本发明品的。

26、样品 1, 2 中检测到诺罗病毒基因的条带。从而, 在本验证试 验条件下, 确认本发明品对诺罗病毒有灭活效果。 0103 比较上述 (1) 和 (2) 的实验条件, 则在 (1) 中, 对诺罗病毒本发明品 (配合氢氧化 钙、 乙醇、 乳酸钠, 余部为水) 的处理时间是 10 分钟, 与此相比, 在 (2) 中对诺罗病毒本发明 品 (配合氢氧化钙, 余部为水) 的处理时间是 30 分钟。然后, 根据图 1, 2,(1) 的样品 3, 4 和 (2) 的样品 3, 4 均检测不到诺罗病毒基因的条带。认为对诺罗病毒的本发明品的处理时间 与病毒灭活效果的程度相关, 从上述 (1) ,(2) 的结果得知。

27、,(1) 的本发明品相比 (2) 的本发 明品在病毒灭活效果的方面更优良。 0104 【3. 对 A 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的验证】 0105 【A. 试验概要】 0106 使用与上述 “2. 对诺罗病毒的灭活效果的验证” 的 (1) 相同的待测样品, 在 (财) 日 本食品分析中心, 对于本发明品的对 A 型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实施验证试验。试验的详细 如下。 0107 B. 试验方法 0108 1 待测样品 : 水溶液 (本发明品) 0109 氢氧化钙 0.26 重量 % 乙醇 10 重量 % 乳酸钠 5 重量 % 水 84.74 重量 % 0110 2 试验病毒 0111 A 型流感病毒 (。

28、H1N1) 0112 3 使用细胞 0113 MDCK(NBL-2) 细胞 ATCC CCL-34 株 (大日本制药公司) 0114 4 使用培养基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8 7/11 页 9 0115 (1) 细胞增殖培养基 0116 EagleMEM 培养基 “” (1) (日水制药公司) 1, 000ml 10%NaHCO3 14ml L- 谷氨酰胺 (30g/l) 9.8ml 100MEM 用维生素液 30ml 10% 白蛋白 20ml 0.25% 胰蛋白酶 20ml 0117 5 病毒悬浮液的制备 0118 (1) 细胞的培养 0119 使用细胞增殖培养基, 将使。

29、用的细胞在组织培养用瓶内单层培养。 0120 (2) 病毒的接种 0121 单层培养后, 从瓶内除去细胞增殖培养基而, 接种试验病毒。接下来, 加细胞维持 培养基而在 37的碳酸气体温育器 (CO2浓度 : 5%) 内培养 1 5 天。 0122 (3) 病毒悬浮液的制备 0123 培养后, 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 确认细胞发生形态变化 (细胞变性 效果) 。接下来, 将培养液离心分离 (3,000r/min, 10 分钟) , 将得到的上清液作为病毒悬浮 液。 0124 6 试验操作 0125 向待测样品 1ml 添加病毒悬浮液 0.1ml, 混合而作为作用液。使于室温作用 30。

30、 秒 钟、 1分钟及5分钟后, 使用细胞维持培养基稀释100倍。 再有, 作为对照而使用纯化水而同 样地进行试验, 开始时及 5 分钟后, 进行测定。 0126 7 病毒感染价的测定 0127 使用细胞增殖培养基, 将使用的细胞在组织培养用微板 (96孔) 内进行单层培养之 后, 除去细胞增殖培养基而加各 0.1ml 细胞维持培养基。接下来, 接种各 4 孔作用液的稀释 液 0.1ml, 在 37的碳酸气体温育器 (CO2浓度 : 5%) 内培养 4 7 天。培养后, 使用倒置相 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细胞变性效果) 的有无, 根据 Reed-Muench 法算出 50% 组织 培养感。

31、染量 (TCID50) 而换算成每作用液 1ml 的病毒感染价。结果显示于表 2。 0128 【表 2】 0129 0130 TCID50: 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50% 组织培养感染量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9 8/11 页 10 0131 * : 每试验液 1ml 的 TCID50的对数值 0132 开始时 : 测定作用开始后立即的对照的 TCID50, 作为开始时。 0133 对照 : 纯化水 0134 作用条件 : 室温 0135 2.5 : 检测不到 0136 从表 2 得知, 本发明品在 1 分钟以内完全地灭活 2.0107TCID50/ml 的流感病毒。 0。

32、137 【4. 生牡蛎的除菌测试】 0138 将带壳生牡蛎在含 103 104cfu/ml 的食中毒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0-157、 副溶血性弧菌或大肠杆菌) 的人工海水 (SEAWATER, GEX 公司) 中于常温浸渍 12 小时 (浸渍步骤) , 接下来取出浸渍后的污染生牡蛎, 在含下述除菌剂的别的人工海水中于常温 浸渍 (除菌步骤) 、 浸渍时, 测定在 3, 6, 9 及 24 小时后的污染生牡蛎的活菌数, 研究除菌剂的 除菌效果。 0139 再有, 作为对照, 在浸渍步骤中, 使用在未添加食中毒菌的人工海水中浸渍带壳生 牡蛎的试验区, 在除菌步骤中, 使用在未添加除。

33、菌剂的人工海水中浸渍污染生牡蛎的, 进行 与上述同样的试验。结果显示于图 3 图 8。 0140 除菌步骤的试验区 0141 1 : 人工海水中, 含有 1ppm 次氯酸钠。 0142 2 : 人工海水中, 含有 2 重量 % 上述 “1. 对猫杯状病毒的灭活效果的验证” 中使用 的待测样品 (本发明品) 。 0143 3 : 仅人工海水 (未添加除菌剂) 0144 由图 3 图 8 确认, 配合本发明品的试验区 2 相比配合次氯酸钠的试验区 1, 示同 等或其以上的除菌效果。 0145 【5. 包含煅烧钙和乙醇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 0146 以表 3 及表 4 所示的配合配方, 制备了配合贝。

34、壳煅烧钙 (NC 公司) 和乙醇, 余部 为水的组合物 (本发明品) , 检查对大肠杆菌 (Esherichia coliNIHJ)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209P) (以下, 也称之为 “供试菌” ) 的杀菌效果。 0147 【杀菌效果的判断试验】 0148 上述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根据已知为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判断法的 Kelsey-Sykes 法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1974年11月30日发行、 第528530页)的藤本变法 ( “防 菌防霉” 、 技报堂出版、 第 683 684 页) 进行判断。操作顺序的概略如下。 。

35、0149 (1) 向设定于 20的反应容器分注上述制备的混合液至水分散体 3ml, 注加浓度 调节到 104 105cfu/ml 的供试菌 1ml(将此时间点作为供试菌的最初的注加开始时) 、 其 8 分钟后, 采集反应液, 向放入后培养基 (Bacto(TM) Tryptic Soy Broth) 的 5 个试管各注加 接种 0.02ml(1 滴) 。 0150 (2) 2 分钟后 (从步骤 (1) 的注加开始时经过 10 分钟后) 、 向反应液注入上述供试 菌 1ml, 8 分钟后 (从步骤 (1) 的注加开始时经过 18 分钟后) 、 采集反应液, 向放入后培养基 (Bacto(TM) 。

36、TrypticSoy Broth) 的 5 个试管各注加接种 0.02ml(1 滴) 。 0151 (3) 2 分钟后 (从步骤 (1) 的注加开始时经过 20 分钟后) 、 向反应液注入上述供试菌 1ml, 8分钟后 (从步骤 (1) 的注加开始时经过28分钟后) 、 采集反应液, 放入后培养基 (Bacto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10 9/11 页 11 (TM) Tryptic Soy Broth) 的 5 个试管各注加接种 0.02ml(1 滴) 。 0152 【评价】 0153 将步骤 (1) (3) 中得到的各 5 个试管于 37培养 24 小时, 在各步骤中,。

37、 在 5 个 中 3 个以上的试管中确认不到供试菌的增殖时, 判断为有杀菌效果。 0154 具体性的评价如下。结果示于表 3 和表 4。 0155 : 无杀菌效果 0156 : 在步骤 (1) 中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2) 中无杀菌效果 0157 : 至步骤 (2) 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3) 中无杀菌效果 0158 : 至步骤 (3) 有杀菌效果 0159 【表 3】 使用菌株 : 大肠杆菌 0160 0161 : 无杀菌效果 0162 : 在步骤 (1) 中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2) 中无杀菌效果 0163 : 至步骤 (2) 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3) 中无杀菌效果 01。

38、64 : 至步骤 (3) 有杀菌效果 0165 - : 未实施 (由于效果明显) 0166 【表 4】 使用菌株 : 金黄色葡萄球菌 0167 0168 : 无杀菌效果 0169 : 在步骤 (1) 中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2) 中无杀菌效果 0170 : 至步骤 (2) 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3) 中无杀菌效果 0171 : 至步骤 (3) 有杀菌效果 0172 - : 未实施 (由于效果明显) 0173 从表 3 的结果确认, 对大肠杆菌而言, 配合 0.05 重量 % 以上的煅烧钙时, 配合 10 重量 % 以上的乙醇, 则有充分的杀菌效果 (评价 : ) 。另外, 从表 4 的。

39、结果确认, 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而言, 配合 0.05 重量 % 以上的煅烧钙时, 配合 20 重量 % 以上的乙醇, 则有充分的杀 菌效果 (评价 : ) 。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11 10/11 页 12 0174 【6. 配合乳酸钠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 0175 根据表 5 及表 6 所示的配合配方, 制备配合贝壳煅烧钙 (NC 公司) 和乙醇及乳酸钠 (60 重量 % 水溶液、 武藏野化学研究所) , 余部为水的各种的组合物 (本发明品) , 检查对大肠 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杀菌效果的判断试验及评价方法与上述 “5. 包含煅烧 钙和乙醇的组合物的杀菌效果。

40、” 同样地进行。结果示于表 5 和表 6。 0176 【表 5】 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0177 0178 : 无杀菌效果 0179 : 在步骤 (1) 中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2) 中无杀菌效果 0180 : 至步骤 (2) 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3) 中无杀菌效果 0181 : 至步骤 (3) 有杀菌效果 0182 - : 未实施 (由于效果明显) 0183 【表 6】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0184 0185 : 无杀菌效果 0186 : 在步骤 (1) 中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2) 中无杀菌效果 0187 : 至步骤 (2) 有杀菌效果, 但在步骤 (3) 中无杀菌效。

41、果 0188 : 至步骤 (3) 有杀菌效果 0189 - : 未实施 (由于效果明显) 0190 从表 5 的结果得知, 以乳酸钠单独, 则在配合 9 重量 % 的乳酸钠时也完全确认不到 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参照表5之左列) , 与此相比, 配合5重量%乙醇、 配合0.1重量%煅 烧钙时, 配合 1.5 重量 % 以上乳酸钠, 则杀菌效果从评价成 (参照表 5 之中央列) 。即, 通过对含有乙醇和煅烧钙的组合物配合乳酸钠, 确认对大肠杆菌的杀菌力的增强效果。 0191 此倾向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中显著地确认到。即, 配合 5 重量 % 乙醇、 配合 0.1 重量 % 煅烧钙时, 。

42、配合 4.5 重量 % 以上乳酸钠, 则杀菌效果从评价 成 (参照表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12 11/11 页 13 6 之中央列) , 配合 10 重量 % 乙醇、 配合 0.2 重量 % 煅烧钙时, 配合 6 重量 % 以上乳酸钠, 则 杀菌效果从评价成 (参照表 6 之右列) 。 0192 由乳酸钠的杀菌力的增强效果被推测为是通过升高组合物中的氢氧化钙的溶解 性。即, 一般地认为, 配合的煅烧钙与组合物中的水反应而作为氢氧化钙存在, 此氢氧化钙 示杀菌效果。而且认为, 氢氧化钙对水的溶解度小, 因此不发挥原本的杀菌效果, 但上述的 结果可认为是提示, 通过乳酸钠的添加, 升高生成的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0193 【工业实用性】 0194 本发明的病毒灭活剂除了食品本身之外, 还可作为在烹调器具、 烹调设备等的食 品制备设备中适用的病毒灭活剂而广泛利用。 说 明 书 CN 102612320 A 13 1/4 页 14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12320 A 14 2/4 页 15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12320 A 15 3/4 页 16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12320 A 16 4/4 页 17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612320 A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