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端子固定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形端子固定结构.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3798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2CN104143798A21申请号201410195673722申请日20140509201309918920130509JPH02G3/16200601B60R16/0220060171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垣見孝明山田広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8代理人陈波吴立54发明名称圆形端子固定结构57摘要一种圆形端子固定结构,该圆形端子固定结构是用于螺栓以重叠方式将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圆形端子固定到汇流条的结构。圆形端子包括螺栓插入部,该螺栓插入部带有螺栓插入到其内的第一通孔;芯线压。
2、接部,该芯线压接部用于压接电线的芯线;以及绝缘盖压接部。汇流条包括平板部,该平板部带有第二通孔;从平板部垂直地延伸的一对直立片,并且当第一和第二通孔相互重叠时,该一对直立片用于将芯线压接部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之间;以及连接部,该连接部电连接到继电器或熔丝。该一对直立片之间的间隙形成为小于螺栓插入部的宽度。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1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1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3798ACN104143798A1/1页21一种圆形端子固定结构,包括圆形端子,该圆形端子连接到电线的端部;以及汇流条,所。
3、述圆形端子构造成利用螺栓以重叠方式固定到该汇流条;其中,所述圆形端子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孔的螺栓插入部,所述螺栓经过该第一通孔插入;和芯线压接部,该芯线压接部压接所述电线的芯线,其中,所述汇流条包括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平板部,所述螺栓经过该第二通孔插入;和从所述平板部垂直地延伸的一对直立片,并且该一对直立片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通孔相互重叠的同时,将所述芯线压接部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之间,并且其中,所述一对直立片之间的间隙形成为小于所述螺栓插入部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一对直立片中的至少一个直立片的先端随着远离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而朝着所述平板部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4、圆形端子固定结构,其中,所述一对直立片中的另一个直立片的先端也随着远离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而朝着所述平板部倾斜。权利要求书CN104143798A1/7页3圆形端子固定结构0001现有申请的交叉引用0002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NO2013099189,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技术领域0003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用于利用螺栓以重叠方式将连接到电线的端部的圆形端子固定到汇流条。背景技术0004上述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用在例如车载电气接线盒中参见专利文献L。图15是示出使用传统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气接线盒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6是示出图15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透视图。图17是。
5、示出在将圆形端子固定到图15所示的电气接线盒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电气接线盒的底视图。图19是示出用于将圆形端子固定到图17所示的汇流条的说明性视图。0005图15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301构造成成利用螺栓5以重叠方式将连接到电线2的端部的圆形端子也称为LA端子固定到图17至19所示的汇流条304。此外,图15示出了使用圆形端子固定结构301的车载电气接线盒310的主要部分。0006在图15和17至19中,附图标记8表示合成树脂制成的模块。汇流条304,与螺栓5拧紧的螺母7以及诸如继电器和熔丝的未示出的多个部件装接到该模块8。汇流条304的一部分在模块8的端子连接部80。
6、处露出,并且圆形端子3与该露出部分重叠。在图15中,箭头B表示螺栓5在与螺母7拧紧时的旋转方向。0007如图16所示在图16中,省略了对模块8的说明,圆形端子3包括螺栓插入部31,设置有螺栓5贯穿的第一通孔30;芯线压接部32,用于压接电线2的芯线21;以及绝缘盖压接部33,用于压接电线2的绝缘盖22。0008如图16所示,汇流条304包括平板部341,设置有螺栓5贯穿的第二通孔340;旋转限制片342,从平板部341垂直地延伸,从而当拧紧螺栓5时限制圆形端子3的旋转;以及电连接到继电器或熔丝的多个连接部未示出。0009如图19所示,在这种圆形端子固定结构301中,圆形端子3插入到模块8内并且。
7、与汇流条304的端子连接部80重叠,并且具有垫圈6的螺栓5插入到第一通孔30、第二通孔340和螺母7内,而后使螺栓5在B方向上旋转参见图15,以利用螺母7拧紧,从而将圆形端子3固定到汇流条304并且使圆形端子3电连接到汇流条304。0010引用列表0011专利文献0012专利文献LJP,A,2004127704发明内容说明书CN104143798A2/7页40013技术问题0014然而,上述传统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301具有以下说明的几个问题。0015首先,如图20和21所示,在圆形端子3未被设置在常规位置,即,第一通孔30没有与第二通孔340重叠时,就能够紧固螺栓5。从而,因为汇流条304和圆。
8、形端子3在随后的连续性检查中互相导通,所以存在可能忽视组装故障的问题。0016此外,如图22和23所示,在圆形端子3位于旋转限制片342上方时,如果意外紧固螺栓5,则存在可能以变形状态固定端子3的问题,如图23中的虚线所示。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汇流条304和圆形端子3在随后的连续性检查中互相导通,所以存在可能忽视组装故障的问题。0017此外,旋转限制片342需要一定高度,用于确实限制圆形端子3的旋转。如图18所示,旋转限制片342的高度是H2,并且如果高度高于H2,则确实进一步限制圆形端子3的旋转。然而,如果旋转限制片342的高度变得更高,围绕模块8的端子连接部80的壁与旋转限制片342的先。
9、端之间的空间即图18中用网状部分S表示的空间变得更窄,并且存在变得难以将圆形端子3插入到该空间内的问题。001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形端子固定结构,其中能够容易地将圆形端子设置在常规位置并且能够防止组装故障。0019解决问题的方案0020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圆形端子固定结构,包括0021圆形端子,该圆形端子连接到电线的端部;以及0022汇流条,所述圆形端子构造成利用螺栓以重叠方式固定到该汇流条;0023其中,所述圆形端子包括设置有第一通孔的螺栓插入部,所述螺栓经过该第一通孔插入;和芯线压接部,该芯线压接部压接所述电线的芯线,0024其中,所述汇流条包括设置。
10、有第二通孔的平板部,所述螺栓经过该第二通孔插入;和从所述平板部垂直地延伸的一对直立片,并且该一对直立片构造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通孔相互重叠的同时,将所述芯线压接部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之间,并且0025其中,所述一对直立片之间的间隙形成为小于所述螺栓插入部的宽度。002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如在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0027其中,所述一对直立片中的至少一个直立片的先端随着远离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而朝着所述平板部倾斜。0028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如在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0029其中,所述一对直立片中的另一个直立片的先端也随着远离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而朝着所述平板部。
11、倾斜。0030发明的有益效果0031根据在第一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因为芯线压接部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之间,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圆形端子设定在常规位置处。此外,当芯线压接部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之间时,圆形端子从该直立片的先端朝着平板部移动了至少直立片的高度。因此,操作者能够获得将芯线压接部卡在该一对直立片之间的感觉,并且由于这种感觉,能够推断将圆形端子设定在常规位置处。从而,防止了装配故障。0032根据在第二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在圆形端子位于倾斜的直立片上方的同时,即说明书CN104143798A3/7页5使意外拧紧螺栓,圆形端子也随着螺栓拧紧在远离第二通孔的方向上向下移动。从而,能够防止圆形端子被固定。
12、在变形状态。0033根据在第三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因为该一对直立片的两个先端是倾斜的,所以尽管直立片的高度大,但是圆形端子也从直立片移动到第二通孔以设置在常规位置,而不被直立片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圆形端子设定在常规位置处。0034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以下的具体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0035图1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气接线盒的侧视图;0036图2是图1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透视图;0037图3是仅示出图2所示的汇流条的透视图;0038图4是示出在将圆形端子固定到图1所示的电气接线盒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0039图5是图4所示的。
13、电气接线盒的底视图;0040图6是示出将圆形端子固定到图4所示的汇流条的操作的说明性视图;0041图7是示出类似于图6的将圆形端子固定到图4所示的汇流条的操作的说明性视图;0042图8是示出以与图7不同的方式将圆形端子固定到图4所示的汇流条的操作的说明性视图;0043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作用效果的说明性视图;0044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透视图;0045图11是仅示出图10所示的汇流条的透视图;0046图12是示出在固定圆形端子之前的情况下的使用图10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将圆形端子固定到电机接线盒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0047图13是图12所示。
14、的电气接线盒的底视图;0048图14是示出将圆形端子固定到图12所示的汇流条的操作的说明性视图;0049图15是示出使用传统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气接线盒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050图16是示出图15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透视图;0051图17是示出将圆形端子固定到图15所示的电机接线盒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0052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电气接线盒的底视图;0053图19是示出用于将圆形端子固定到图17所示的汇流条的操作的说明性视图;0054图20是用于说明可能在图15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中发生的问题的说明性视图;0055图21是图20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侧视图;0056图22是用于说明。
15、可能在图15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中发生的另一个问题的说明性视图;以及0057图23为图22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侧视图。0058附图标记列表说明书CN104143798A4/7页600591A、1B圆形端子固定结构00602电线00613圆形端子00624、4汇流条00635螺栓006430第一通孔006531螺栓插入部006632芯线压接部006740第二通孔006841平板部006942、43直立片具体实施方式0070第一实施例0071将参考图1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以及使用该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气接线盒。0072图1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A是利用螺栓5以重叠。
16、方式将连接到电线2的端部的圆形端子也称为LA端子固定到图4到6所示的汇流条4的结构。此外,图1示出了使用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A的车载电气接线盒10的主要部分。0073在图1和4至6中,参考标记8表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模块。汇流条4,螺栓5拧紧的螺母7以及诸如继电器以及熔丝的未示出的多个部件连接到该模块8。0074此外,在图1和4至6中,参考标记80表示模块8的端子连接部。汇流条4和圆形端子3在该端子连接部80处彼此重叠,并且利用螺栓5和螺母7固定在一起,从而互相电连接。在图1中,箭头B表示在将螺栓5拧紧到螺母7时的螺栓5的旋转方向。此外,端子连接部80由作为模块8的一部分的管状壁所围绕。该管状壁设。
17、置有用于使汇流条4与圆形端子3的连接部露出的开口部。0075通过压制金属板制成圆形端子3。如图2和7所示,圆形端子3包括螺栓插入部31,设置有螺栓5插入到其内的第一通孔30;芯线压接部32,用于压接电线2的芯线21;以及用于压接电线2的绝缘罩22的绝缘盖压接部33。螺栓插入部31形成为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板,并且第一通孔30在螺栓插入部31的中心处形成。芯线压接部32包括与螺栓插入部31接续的基壁32,以及从基壁32A的两个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压接片32B。绝缘盖压接部33包括与基壁32A接续的基壁33A;以及从基壁33A的两个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压接片33B。0076通过压制金属板制成。
18、汇流条4。如图3所示,汇流条4包括平板部41,该平板部41设置有螺栓5插入到其内的第二通孔40;一对直立片42、43,该一对直立片42、43从平板部41垂直地延伸,并且构造成在第一和第二通孔相互重叠的同时将芯线压接部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之间;以及多个连接部未示出,该多个连接部电连接到上述继电器或熔丝。0077该一对直立片42、43之间的间隙图7中用K1表示形成为小于螺栓插入部31的宽度图7中用K2表示。此外,芯线压接部32的宽度图7中用K3表示形成为小说明书CN104143798A5/7页7于螺栓插入部31的宽度,并且小于该一对直立片42、43之间的间隙。0078该一对直立片42、43的一个直立。
19、片42的先端42A随着远离第二通孔40延伸而朝着平板部41倾斜。另一个直立片43的先端43A与平板部41平行。此外,另一个直立片43的先端43A布置成比在一个直立片42的先端42A处的最接近第二通孔40的部分图3中用C表示更接近平板部41。即,另一个直立片43的高度图3中用H2表示形成为低于最接近一个直立片42的第二通孔40的部分的高度图3中用H1表示。0079在上述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A中,当将圆形端子3固定到汇流条4时,在图6和7所示的步骤、或图6和8所示的步骤下执行操作。此外,在图7和8中,虽然未示出模块8,但是当将圆形端子3固定到汇流条4时,汇流条4和螺母7预先装接到模块8,如图6所示。
20、。0080首先,将说明图6和7所示的步骤。预先将圆形端子3连接到电线2的端部,并且如图6所示,将圆形端子3插入到模块8内,并且然后使圆形端子3在图7中的箭头D方向上移动。此时,螺栓插入部31的后表面可滑动地移动到直立片43的先端43A,并且当螺栓插入部31经过先端43A时,使螺栓插入部31略微地朝着直立片42移动。从而,将芯线压接部32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42、43之间,并且第一通孔30与第二通孔40重叠。即,将圆形端子3设定在常规位置处。此外,当将芯线压接部32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42、43之间时,圆形端子3从直立片43朝着平板部41移动直立片43的高度H2。从而,操作者获得将芯线压接部32卡在。
21、该一对直立片42、43之间的感觉,并且由于这种感觉,能够推断将圆形端子3设定在常规位置处。从而,防止了装配故障。随后,将预先插入到垫圈6内的螺栓5插入到第一通孔30、第二通孔40以及螺母7内,并且拧紧螺栓5以完成圆形端子3的固定操作。0081接下来,将说明图6和8所示的步骤。预先将圆形端子3连接到电线2的端部,并且如图6所示,将圆形端子3插入到模块8内,并且然后使圆形端子3在图8中的箭头E方向上移动。这时,螺栓插入部31的后表面可滑动地移动到直立片42的先端42A,并且当螺栓插入部31经过先端42A时,使螺栓插入部31略微地朝着直立片43移动。从而,芯线压接部32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42、43之。
22、间,并且第一通孔30与第二通孔40重叠。即,将圆形端子3设定在常规位置处。此外,当芯线压接部32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42、43之间时,圆形端子3从直立片42朝着平板部41移动了直立片42的高度H1。从而,操作者获得将芯线压接部32卡在该一对直立片42、43之间的感觉,并且由于这种感觉,能够推断将圆形端子3设定在常规位置处。从而,防止了装配故障。随后,将预先插入到垫圈6内的螺栓5插入到第一通孔30、第二通孔40以及螺母7内,并且拧紧螺栓5以完成圆形端子3的固定操作。0082顺便提及,在图6到8所示的步骤中,当螺栓插入部31由于其高度而在倾斜先端42A而不是平坦先端43A上可滑动地移动时,进一步地确。
23、实获得了将芯线压接部32卡在该一对直立片42、43之间的感觉。然而,当螺栓插入部31在平坦先端43A而不是倾斜先端42A上可滑动地移动时,因为行进距离更小,这种方式的操作员的疲劳程度较小。0083此外,在上述步骤中,当圆形端子3插入到模块8内时,因为直立片42的先端42A随着远离第二通孔40延伸而朝着平板部41倾斜,所以能够容易地插入圆形端子3而不被直立片42干扰。这适用于这两个步骤中的任意一个。说明书CN104143798A6/7页80084即,如图5所示,一个直立片42的高度H1最高部分的高度形成为高于另一个直立片43的高度H2。这里,如果直立片42的先端42A不倾斜,则圆形端子3需要经过。
24、围绕模块8的端子连接部80的壁与直立片42的非倾斜先端42A之间的狭窄空间插入,从而减少了可操作性。然而,根据该实施例,直立片42构造成使得其先端42A随着远离第二通孔40延伸而朝着平板部41倾斜。因此,能够将圆形端子3从在围绕模块8的端子连接部80的壁与位于距离第二通孔40最远的直立片42的先端42A的部分之间形成的广阔空间即,图5中用网状部分S表示的空间插入。因此,尽管直立片42的高度很大,但是在将圆形端子3插入到模块8内期间,能够容易地将圆形端子3设定在常规位置而不被直立片42干扰。0085此外,在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A中,偶尔,曾经安装在常规位置处的圆形端子3可能在拧紧螺栓5之前移位,或。
25、者可能在从一开始还未将圆形端子3设定在常规位置处时拧紧螺栓5。例如,如图9所示,如果当圆形端子3位于直立片42上方的同时意外拧紧螺栓5,那么,随着拧紧螺栓5即在箭头F方向上移动,圆形端子3由垫圈6推动并且在远离第二通孔40的方向箭头G方向上向下移动,从而不能固定圆形端子3。即,在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A中,能够防止圆形端子3被固定在变形状态。此外,因为汇流条4和圆形端子3稍后的连续性测试中不相互导通,所以能够检测到装配故障。0086此外,上述直立片42不仅将圆形端子3定位在常规位置处,还在拧紧螺栓5期间防止圆形端子3的旋转。因为直立片42的高度高于传统的旋转防止片参见图18,所以确实防止了圆形端子。
26、3的旋转。0087此外,根据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A,定位在图1左侧的该一对直立片42、43的直立片42的先端42A是倾斜的。然而,根据本发明,该一对直立片的任意一个都可以倾斜。0088第二实施例0089将参考图10至1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以及使用该圆形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气接线盒。在图10到14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说明。0090图10中所示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B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A,除了汇流条4还包括一对直立片42。即,根据该实施例,如图11至14所示,该一对直立片42的两个先端42A随着远离第二通孔40延伸而朝着平。
27、板部41倾斜。0091在上述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B中,当将圆形端子3固定到汇流条4时,在下面的步骤下执行操作。预先将圆形端子3连接到电线2的端部,并且如图14所示,将圆形端子3插入到模块8内,并且当螺栓插入部31的后部可滑动地移动到该一对直立片42的先端42A时,使螺栓插入部31朝着第二通孔40移动。从而,将芯线压接部32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42之间,并且第一通孔30与第二通孔40重叠。即,圆形端子3设定在常规位置处。此外,当将芯线压接部32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42之间时,圆形端子3从先端42A朝着平板部41移动直立片42的高度。从而,操作者获得将芯线压接部32卡在该一对直立片42之间的感觉,并且。
28、由于这种感觉,能够推断将圆形端子3设置在常规位置。从而,防止了装配故障。随后,将预先插入到垫圈6内的螺栓5插入到第一通孔30、第二通孔40以及螺母7内,并且拧紧螺栓5以完成圆形端子3的固定操作。0092此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上述步骤中,当将圆形端子3插入到模块8内时,能够说明书CN104143798A7/7页9容易地插入圆形端子3而不被直立片42干扰。即,因为直立片42的先端42A随着远离第二通孔40延伸而朝着平板部41倾斜,所以能够从围绕模块8的端子连接部80的壁与位于距离第二通孔40最远的直立片42的先端42A的部分之间形成的广阔空间即,图13中用网状部分S表示的空间插入圆形端子3。因。
29、此,在将圆形端子3插入到模块8期间,尽管直立片42的高度很大,但是也能够容易地将圆形端子3设定在常规位置,而不被直立片42干扰。0093此外,在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B中,偶尔,曾经安装在常规位置的圆形端子3可能在拧紧螺栓5之前移位,或者可能在从一开始还未将圆形端子3设定在常规位置处时拧紧螺栓5。例如,如果当圆形端子3位于至少一个直立片42上方的同时意外拧紧螺栓5,然后,类似于图9中的情况,随着拧紧螺栓5,圆形端子3由垫圈6推动并在远离第二通孔40的方向上向下移动,从而不能固定圆形端子3。因此,在圆形端子固定结构1A中,能够防止圆形端子3被固定在变形状态。此外,因为汇流条4和圆形端子3在稍后的连续。
30、性测试中相互不导通,所以能够检测到装配故障。0094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圆形端子固定结构,该一对直立片的先端可能不必倾斜,并且该一对直立片的两个先端可以形成为平的。即,汇流条包括一对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直立片43。即使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将芯线压接部32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43之间,圆形端子3很容易地设定在常规位置处。此外,当芯线压接部32定位在该一对直立片43之间时,圆形端子3从直立片43的先端43A朝着平板部41移动至少直立片43的高度。因此,操作者获得将芯线压接部32卡在该一对直立片43之间的感觉,并且由于这种感觉,能够理解将圆形端子3设置在常规位置处。因此,防止了装配故障。0095上述描述的。
31、实施例仅是代表性实施例,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即,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修改和实施本发明。说明书CN104143798A1/16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02/16页1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13/16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24/16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35/16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46/16页15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57/16页16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68/16页17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79/16页18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810/16页19图13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1911/16页20图14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2012/16页21图15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2113/16页22图16图17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2214/16页23图18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2315/16页24图19图20图21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2416/16页25图22图23说明书附图CN104143798A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