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洗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涤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向使用者通报衣物柔顺剂的投放时机,从而让使用者更容易掌握衣物柔顺剂投放时机的洗衣机的洗涤方法(Washing method for washer)。
背景技术
一般洗衣机是利用电力,通过机械作用来清除附着在衣物上污渍的一种机器。若把衣物浸泡在洗涤液中,那么附着在衣物上的污渍就会在洗涤剂的化学作用下从衣物纤维上脱落下来。但是,由于单单依靠洗涤剂的浸泡作用会需要很多时间,因此若再加上通过制造水流而产生的摩擦或振动等作用,则可以更快且更有效地将衣物上的污渍清除。
现有普通的洗衣机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以下部件:即机壳2,其开放的顶部装设有可开关的门1;洗涤桶6,其由外桶4和内桶5构成,其中,外桶4以悬挂方式安装在机壳2内部,用于盛装洗涤水,内桶5安装在外桶4内部并可以旋转,内桶5桶壁上设有数个脱水孔5a,因而使得洗涤水也可以进入内桶5的内部,且内桶5还可用于盛装洗涤物;搅拌器(pulsator)8,其安装在内桶5的底部并可以旋转,因此,它可以使洗涤水形成旋转水流;离合器(clutch)10和电机12,安装在外桶4的下面,可以选择性地与内桶5和搅拌器8相连接,从而有选择地驱动内桶5或是搅拌器8;给水阀组件14,其安装在洗涤桶6上方的机壳2内部,能够控制通过进水软管14a向洗涤桶6注入的洗涤水;洗涤剂盒组件20,其用于盛放洗涤剂,安装在洗涤桶6上方并与给水阀组件14相连接,因而可以使洗涤剂与洗涤水一起被注入到洗涤桶6内。
上述洗涤剂盒组件20由以下部分构成,即洗涤剂盒支架(housing)22,其与给水阀组件14相连接,可使洗涤水喷洒(shower)进来;洗涤剂盒24,其安装在洗涤剂盒支架22内,并可以放入或取出,它用于盛放洗涤剂,因而使洗涤剂可以与洗涤水一起被注入到洗涤桶内。
具有上述结构的洗衣机的洗涤方法是:
首先是第1阶段。此时洗衣机对放入洗涤桶6内的衣物量进行检测,并据此设定洗涤水位和洗涤时间等,然后向洗涤桶6内注入洗涤水直至满足上述洗涤水位,这样在整个洗涤时间段内,搅拌器8会旋转而产生水流,通过水流与洗涤物之间的摩擦作用,附着在洗涤物上地污渍就会脱落,这样实现洗涤过程(参照图2所示的S21和S22步骤)。
然后是第2阶段。洗衣机在完成了第1阶段的洗涤过程之后,会将洗涤桶内混浊的洗涤水排出,然后将新的洗涤水注入到洗涤桶6内,从而实现系统中预设次数的漂洗过程(参照图2所示的S22步骤)。
接下来是第3阶段,洗衣机在完成了第2阶段的漂洗过程之后,会将洗涤桶6内的水排出,然后使电机8以设定的速度高速旋转,通过离心分离的方式将洗涤物中的水分去除,从而实现脱水过程(参照图2所示的S23步骤)。
进行第2阶段漂洗过程的最后一次漂洗时,为了使已被洗净的洗涤物变得更加柔软,同时也为了防止产生静电,通常需要放入衣物柔顺剂,如果洗涤物材质是羊毛类材质时,几乎必须要投放衣物柔顺剂。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洗衣机的洗涤方法中,在洗涤进行的过程中是不会通知使用者何时投放衣物柔顺剂的,因而常常会发生使用者还没来得及投放衣物柔顺剂洗涤,洗衣机就已经结束洗涤工作的情况,这样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这也是现有技术洗衣机洗涤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使用时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洗衣机的洗涤方法,其能够在进行最终漂洗行程时向使用者通报衣物柔顺剂的投放时机,以便使用者对此进行识别并以手动方式放入衣物柔顺剂,从而让使用者更容易准确地掌握衣物柔顺剂投放时机,让洗衣机的使用效果更加理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洗衣机的洗涤方法,包括洗涤、漂洗、脱水过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即在进行最终漂洗过程时向使用者通报衣物柔顺剂投放时机的第1阶段;在第1阶段的通报之后,如果使用者进行了操作,使漂洗过程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暂停的第2阶段;经过第2阶段的设定时间段之后,继续进行最终漂洗过程的第3阶段。
前述的洗衣机的洗涤方法,其中第1阶段由以下过程组成,即当注入到洗涤桶内的洗涤水达到设定水位时,向使用者通报衣物柔顺剂投放时机的第1过程;经过第1过程的通报后,在洗涤水从设定水位到达漂洗水位的时间段内,向使用者通报衣物柔顺剂的投放时机的第2过程。
前述的洗衣机的洗涤方法,其中第1阶段中,在洗涤水从设定水位到达漂洗水位的时间段内,蜂鸣器以一定时间间隔进行鸣叫。
前述的洗衣机的洗涤方法,其中第3阶段中,经过第2阶段的设定时间之后,洗涤水达到漂洗水位时,洗衣机进行最终漂洗过程。
前述的洗衣机的洗涤方法,其中第3阶段中,使用者在第2阶段中没有进行操作时,如果洗涤水从设定水位到达漂洗水位,洗衣机进行最终漂洗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洗衣机的洗涤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在由洗涤、漂洗、脱水过程组成的系列的洗衣机的洗涤方法的基础上,设置以下步骤,即在进行最终漂洗过程时向使用者通报衣物柔顺剂的投放时机的第1阶段;在第1阶段的通报之后,如果使用者进行了操作,那么就使漂洗过程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暂停的第2阶段;经过第2阶段的设定时间段之后,继续进行最终漂洗过程的第3阶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普通洗衣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洗衣机洗涤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洗衣机洗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现有技术部分:1门、2机壳、4外桶、5内桶、6洗涤桶、8搅拌器(pulsator)、10离合器(clutch)、12电机、14给水阀组件、14a进水软管、20洗涤剂盒组件、22洗涤剂盒支架(housing)、24洗涤剂盒、开始、S21注入洗涤水、S22进行洗涤过程、S23进行设定次数的漂洗过程、S24进行脱水过程,结束;
本发明部分:开始、S31注入洗涤水直至到达洗涤水位、S32进行洗涤行程、S33进行第1漂洗行程、S34进行第2漂洗行程、S35是否为最终漂洗行程?(向下箭头:是,向左箭头:否)、S36注入洗涤水、S37是否达到了设定水位?(向下箭头:是,向左箭头:否)、S38蜂鸣器鸣叫设定次数、S39使用者是否进行了操作?(向下箭头:是,向右箭头:否)、S40在设定时间段内暂停、S41是否经过了设定时间?(向下箭头:是,向左箭头:否)、S42注入洗涤水直至到达漂洗水位、S43进行最终漂洗行程、S44进行脱水行程、S45是否达到了设定次数?(向下箭头:是,向上箭头:否)、结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3对本发明的一个理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发明的这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组成结构,采用与图1所示相同的符号。
本发明洗衣机的洗涤方法如下:
第1阶段,此时洗衣机对放入洗涤桶6内的衣物量进行检测,并据此设定洗涤水位和整个洗涤时间等,然后向洗涤桶6内注入洗涤水,(参照图3所示的S31步骤)。
第2阶段,在洗涤水达到第1阶段中的洗涤水位后,在第1阶段中设定的整个洗涤时间段内,搅拌器8会旋转而产生水流,通过水流与洗涤物之间的摩擦作用,附着在洗涤物上的污渍会脱落,由此就可以实现洗涤过程(参照图3所示的S32步骤)。
第3阶段,在完成了第2阶段的洗涤过程之后,洗衣机会将混浊的洗涤水排出,然后又将新的洗涤水注入到洗涤桶6内直至达到漂洗水位,从而实现第1漂洗过程。第1漂洗过程结束后,漂洗水会被排出(参照图3所示的S33步骤)。
第4阶段,在第3阶段的漂洗水排出之后,又会有新的洗涤水注入到洗涤桶6内直至达到漂洗水位,从而实现第2漂洗过程。第2漂洗过程结束后,漂洗水会被排出(参照图3所示的S34步骤)。
第5阶段,在第3和第4阶段的第1和第2漂洗过程结束后,开始进行最终漂洗过程。在进行最终漂洗过程时,如果注入到洗涤桶6内的洗涤水达到了设定水位,那么在洗涤水从设定水位到达漂洗水位的时间段内,洗衣机会向外部发出通报,从而告知使用者到了投放衣物柔顺剂的时机(参照图3所示的S35、S36、S37、S38步骤)。在这里,为了能够让使用者很容易地识别出衣物柔顺剂的投放时机,洗衣机是通过蜂鸣器发出通知的,在洗涤水从设定水位达到漂洗水位的时间段内,蜂鸣器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鸣叫设定次数。
第6阶段,在第5阶段中蜂鸣器鸣叫的时间段内,也就是洗涤水从设定水位到达漂洗水位的时间段内,如果使用者进行了操作,即进行了开门1或是按动按键等动作,那么洗衣机就将其判断为已经投放了衣物柔顺剂,并且洗衣机会保持一定时间的暂停状态,这段时间是衣物柔顺剂完全溶解于洗涤水所需的时间(参照图3所示的S39、S40步骤)。
第7阶段,经过了第6阶段的一定时间之后,如果使用者没有再进行操作,并且洗涤水达到了漂洗水位,那么就会进行最终漂洗过程(参照图3所示的S41、S42、S43步骤)。
第8阶段,如果第7阶段的最终漂洗过程结束了,漂洗水会被排出,然后电机12会以设定的速度高速旋转,通过离心分离的方式将洗涤物中的水分去除,从而实现脱水过程(参照图3所示的S44步骤步骤)。
如果在第5阶段中,洗涤水从设定水位到达漂洗水位的时间段内使用者没有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在蜂鸣器鸣叫的时间段内使用者没有进行操作,洗衣机就会做出使用者没有投放衣物柔顺剂的判断,并且如果洗涤水从设定水位到达了漂洗水位,就会进行最终漂洗过程(参照图3所示的S45步骤)。
由上述阶段组成的本发明洗衣机的洗涤方法是,在由洗涤、漂洗、脱水过程组成的系列洗涤方法的基础上,又设置了以下步骤,即在进行最终漂洗过程时,如果洗涤水达到了设定水位,那么洗衣机就会通过使用蜂鸣器等方法,例如使蜂鸣器在洗涤水从设定水位到达漂洗水位的时间段内鸣叫,让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投放衣物柔顺剂的时机,因此本发明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使用效果更为理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