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035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1 CN 103080359 A *CN103080359A* (21)申请号 201180038646.3 (22)申请日 2011.08.09 2010-179246 2010.08.10 JP 2011-168870 2011.08.02 JP C22C 38/14(2006.01) C21D 8/02(2006.01) C21D 9/46(2006.01) (71)申请人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中岛胜己 妻鹿哲也 水野玲子 森安永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
2、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金龙河 穆德骏 (54) 发明名称 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获得 125% 以 上的扩孔率 并且 TS 为 490MPa 以上且小于 590MPa 的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 造方法。 一种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其特 征在于, 具有如下成分组成 : 以质量 % 计, 含有 C : 0.04 0.1%、 Si : 0.3 1.3%、 Mn : 0.8 1.8%、 P : 0.03% 以下、 S : 0.005% 以下、 N : 0.005% 以下、 Al : 0.005 0.1%, 。
3、并且含有选自 Ti : 0.002% 以上 且小于 0.03%、 V : 0.002% 以上且小于 0.03%、 Nb : 0.002% 以上且小于 0.02% 中的至少一种, 余量由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 并且具有如下显微组 织 : 在组织整体中铁素体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85% 以上、 贝氏体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10% 以下、 上述铁 素体相和贝氏体相以外的其它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5% 以下, 并且针状铁素体相在上述铁素体相整体 中所占的面积率为 30% 以上且小于 80%。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2.05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
4、/JP2011/068494 2011.08.09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20847 JA 2012.02.16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0359 A CN 103080359 A *CN103080359A* 1/1 页 2 1. 一种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成分组成 : 以质量 % 计, 含有 C : 0.04 0.1%、 Si : 0.3 1.3%、 Mn : 0.8 1.8%、。
5、 P : 0.03% 以下、 S : 0.005% 以下、 N : 0.005% 以下、 Al : 0.005 0.1%, 并且含有选自 Ti : 0.002% 以上且小于 0.03%、 V : 0.002% 以 上且小于0.03%、 Nb : 0.002%以上且小于0.02%中的至少一种, 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的构成 ; 并且具有如下显微组织 : 在组织整体中铁素体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85% 以上、 贝氏体 相所占的面积率为10%以下、 所述铁素体相和贝氏体相以外的其它相所占的面积率为5%以 下, 并且针状铁素体相在所述铁素体相整体中所占的面积率为 30% 以上且小于 80%。 2. 。
6、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 % 计, 进一 步含有 Ca : 0.0005 0.005%、 REM : 0.0005 0.03% 中的至少一种。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 % 计, 进一步含有 B : 0.0002 0.005%。 4.一种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Ar3相变点 (Ar3相 变点 +100) 范围的终轧温度下对具有权利要求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分组成的钢坯进 行热轧后, 以 50 230 / 秒的平均冷却速度一次冷却至 500 625的冷。
7、却停止温度, 空 气冷却 0.5 秒以上后, 以 100 / 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进行二次冷却, 并以 400 550 的卷取温度进行卷取。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一 次冷却的冷却停止温度与卷取温度的差为 100以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80359 A 2 1/9 页 3 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汽车用部件、 例如车身的构件、 框架等结构部件和悬架等行 走部件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特别而言, 涉及拉伸强度 TS 为 490MPa 以上且小于 590MPa 的加 工性。
8、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为了实现汽车车身的轻量化, 一直在积极使用高强度钢板。 特别是车身的 结构部件和行走部件这类不要求优良的表面品质的部件, 大多使用经济性好的高强度热轧 钢板。 0003 一直以来, 在TS为490590MPa级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高强度化方面, 采用了a) 将 Si 等固溶在铁素体相中的固溶强化法、 b) 在铁素体相中形成 Ti、 Nb、 V 等的碳氮化物的 析出强化法、 c) 在铁素体相中生成马氏体相或贝氏体相等的组织强化法、 以及将这些方法 并用的强化法, 并且根据要求的特性开发了多种高强度热轧钢板。 例如, 作为廉价而通用的。
9、 钢板, 可以列举固溶强化或析出强化的热轧钢板 (HSLA) , 作为要求拉伸性的钢板, 可以列举 由铁素体相和马氏体相构成的组织强化的复合组织钢板 (DP钢板) , 作为要求延伸凸缘性的 钢板, 可以列举利用贝氏体相进行组织强化的钢板。 0004 其中, 作为延伸凸缘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在专利文献 1 中提出了一种拉伸 性、 形状冻结性、 延伸凸缘性等加工性优良的 TS 为 540 590MPa 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其 成分组成为, 以质量 % 计含有 C : 0.010 0.10%、 Si : 0.50 1.50%、 Mn : 0.50 2.00%、 P : 0.010.15%、 S。
10、 : 0.005%以下、 N : 0.0010.005%, 并且含有Ti : 0.0050.03%、 V : 0.005 0.03%、 Nb : 0.01 0.06% 中的至少一种, 余量由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并且, 其显微组 织包含体积率为8097%且平均粒径为10m以下的铁素体相和作为余量的贝氏体相。 此 外, 在专利文献 2 中提出了一种延伸凸缘性优良的 TS 为 490MPa 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 制造方法, 该方法中将钢片加热至 1150 1300后, 使热轧的终轧温度为 800 1000以 下, 然后以 30 / 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冷却至 525 625的冷却停止温。
11、度, 然后停止冷 却310秒以下 (空气冷却) , 继而以钢板的冷却呈核沸腾的冷却方法进行冷却, 并在400 550下进行卷取加工, 其中所述钢片以质量 % 计含有 C : 0.010 0.15%、 Si : 0.1 1.5%、 Mn : 0.5 2.0%、 P : 0.06% 以下、 S : 0.005% 以下、 Al : 0.10% 以下, 并进一步含有 Ti : 0.005 0.1%、 Nb : 0.005 0.1%、 V : 0.005 0.2%、 W : 0.005 0.2% 中的至少一种, 余量由 Fe 和不 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12、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11 117039 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9 52065 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说 明 书 CN 103080359 A 3 2/9 页 4 0009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0 然而, 为了不出现问题地加工成各种汽车车身的结构部件和行走部件, 作为钢板 延伸凸缘性指标的扩孔率 必须为 125% 以上, 但专利文献 1 中所述的高强度热轧钢板难 以实现125%以上的, 并且通过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方法制造的高强度热轧钢板有时也不 一定可以得到 125% 以上的 。 0011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地获得125%以上的, 并且TS为。
13、490MPa以上 且小于 590MPa 的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0012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3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得到了以下见解。 0014 i) 通过优化成分组成, 并且形成组织整体中铁素体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85% 以上、 贝氏体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10% 以下、 铁素体相和贝氏体相以外的其它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5% 以下、 并且针状铁素体相在铁素体相整体中所占的面积率为 30% 以上且小于 80% 的显微组 织, 可以可靠地实现 125% 以上的 、 490MPa 以上且小于 590MPa 的 TS。 0015 ii) 这种显微组织可以如。
14、下得到, 在热轧后, 以 50 230 / 秒的平均冷却速度一 次冷却至 500 625的冷却停止温度, 空气冷却后, 以 100 / 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进 行二次冷却, 并以 400 550的卷取温度进行卷取。 0016 本发明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 提供一种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其特征在 于, 具有如下成分组成 : 以质量%计, 含有C : 0.040.1%、 Si : 0.31.3%、 Mn : 0.81.8%、 P : 0.03%以下、 S : 0.005%以下、 N : 0.005%以下、 Al : 0.0050.1%, 并且含有选自Ti : 0.002% 以上且小于 0.0。
15、3%、 V : 0.002% 以上且小于 0.03%、 Nb : 0.002% 以上且小于 0.02% 中的至少一 种, 余量由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 并且具有如下显微组织 : 在组织整体中铁素体相所 占的面积率为85%以上、 贝氏体相所占的面积率为10%以下、 上述铁素体相和贝氏体相以外 的其它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5% 以下, 并且针状铁素体相在上述铁素体相整体中所占的面积 率为 30% 以上且小于 80%。 0017 优选本发明的高强度热轧钢板中进一步单独或同时含有以质量 % 计的 Ca : 0.0005 0.005%、 REM : 0.0005 0.03% 中的至少一种、 B :。
16、 0.0002 0.005%。 0018 本发明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造, 在 Ar3相变点 (Ar3相变点 +100)范围的终轧温度下对具有上述成分组成的钢坯进行热轧后, 以 50 230 / 秒的 平均冷却速度一次冷却至500625的冷却停止温度, 空气冷却0.5秒以上后, 以100/ 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进行二次冷却, 并以 400 550的卷取温度进行卷取。 0019 此时, 优选使一次冷却的冷却停止温度与卷取温度的差为 100以下。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 能够制造可以可靠地获得 125% 以上的 、 并且 TS 为 490MPa 以上且 小于 590。
17、MPa 的加工性优良的高强度热轧钢板。本发明的高强度热轧钢板适合用于汽车车 身的构件、 框架等结构部件和悬架等行走部件的轻量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 具体说明本发明。另外, 成分组成中的 “%” 只要没有特别说明, 则表示 “质 量 %” 。 说 明 书 CN 103080359 A 4 3/9 页 5 0023 1) 成分组成 0024 C : 0.04 0.1% 0025 C 是有效确保必要强度的元素。为了得到 490MPa 以上的 TS, C 量必须为 0.04% 以 上。 另一方面, 如果C量超过0.1%, 则总伸长率El和降低。 因此, C量设为0.040.1%。 更优选。
18、为 0.05 0.09%。 0026 Si : 0.3 1.3% 0027 Si 是通过固溶强化使强度提高的必要元素。当 Si 量小于 0.3% 时, 为了得到 490MPa 以上的 TS, 需要增加昂贵的合金元素的添加量。另一方面, 如果 Si 量超过 1.3%, 则 会导致表面性状显著下降。因此, Si 量设为 0.3 1.3%。更优选为 0.4 1.0%。 0028 Mn : 0.8 1.8% 0029 Mn是对于固溶强化和生成贝氏体相有效的元素。 为了得到490MPa以上的TS, Mn量 必须为 0.8% 以上。另一方面, 如果 Mn 量超过 1.8%, 则焊接性下降。因此, Mn 量。
19、设为 0.8 1.8%。更优选为 0.8 1.3%。 0030 P : 0.03% 以下 0031 如果 P 量超过 0.03%, 则会因偏析而导致 El 和 降低。因此, P 量设为 0.03% 以 下。 0032 S : 0.005% 以下 0033 S 会与 Mn 和 Ti 形成硫化物而使 El 和 降低, 同时会导致对高强度化有效的 Mn 和 Ti 量的下降, 而如果其量为 0.005% 以下, 则可以允许。因此, S 量设为 0.005% 以下。更 优选为 0.003% 以下。 0034 N : 0.005% 以下 0035 N 量如果超过 0.005% 而大量含有时, 在制造工序中。
20、会生成大量的氮化物, 使热轧 性变差, 所以是有害的。因此, N 量设为 0.005% 以下。 0036 Al : 0.005 0.1% 0037 Al 是作为钢的脱氧剂的重要元素, 因此 Al 量必须为 0.005% 以上。另一方面, 如 果 Al 量超过 0.1%, 则难以铸造, 并且在钢中残留有大量的夹杂物, 会导致材质和表面性状 的下降。因此, Al 量设为 0.005 0.1%。 0038 选自 Ti : 0.002% 以上且小于 0.03%、 V : 0.002% 以上且小于 0.03%、 Nb : 0.002% 以上 且小于 0.02% 中的至少一种 0039 Ti、 V、 Nb。
21、 是一部分与 C 或 N 结合形成微细的碳化物或氮化物从而有助于高强度化 的元素。为了得到这种效果, 必须含有选自 Ti、 V、 Nb 中的至少一种, 并且各元素的量必须为 0.002% 以上。另一方面, 如果 Ti 或 V 量为 0.03% 以上, 或者 Nb 量为 0.02% 以上, 则相比于 强度的上升, El 和 的降低变得显著, 无法获得期待的强度、 加工性的平衡。因此, Ti 量设 为 0.002% 以上且小于 0.03%、 V 量设为 0.002% 以上且小于 0.03%、 Nb 量设为 0.002% 以上且 小于 0.02%。更优选 Ti 量、 V 量为 0.029% 以下, 。
22、Nb 量为 0.019% 以下。 0040 余量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而基于下述原因, 优选单独或同时含有 Ca : 0.0005 0.005%、 REM : 0.0005 0.03% 中的至少一种、 B : 0.0002 0.005%。 0041 Ca : 0.0005 0.005%、 REM : 0.0005 0.03% 0042 Ca 和 REM 是对控制夹杂物形态有效的元素, 有助于 El 和 的提高。为了得到这 说 明 书 CN 103080359 A 5 4/9 页 6 种效果, Ca 量和 REM 量优选为 0.0005% 以上。另一方面, 如果 Ca 量超过 0.005。
23、%, 或者 REM 量超过 0.03%, 则钢中的夹杂物增加, 材质变差。因此, 优选 Ca 量为 0.0005 0.005%, REM 量为 0.0005 0.03%。 0043 B : 0.0002 0.005% 0044 B 是有利于生成针状铁素体的元素, 因此必须添加 0.0002% 以上的量。另一方 面, 如果 B 量超过 0.005%, 则添加效果饱和, 无法获得与成本相称的效果。因此, B 量设为 0.0002 0.005%。 0045 2) 显微组织 0046 本发明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具有如下显微组织, 在由多边形铁素体相和针状铁素体 相形成的铁素体相中分散有贝氏体相, 在组织整。
24、体中铁素体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85% 以上、 贝氏体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10% 以下、 铁素体相和贝氏体相以外的其它相所占的面积率为 5% 以下, 并且针状铁素体相在铁素体相整体中所占的面积率为30%以上且小于80%。 通过这样 控制贝氏体相和铁素体相的面积率, 可以在确保 490MPa 以上且小于 590MPa 的 TS 的基础上 实现高 El 值。此外, 通过这样控制针状铁素体相的面积率, 减小了铁素体相与贝氏体相的 硬度差, 并且确保了125%以上的。 另外, 优选使针状铁素体相的面积率为30%以上且79% 以下。即使在铁素体相和贝氏体相以外还存在有珠光体相、 残余奥氏体相或马氏体相等其 它。
25、相, 只要其比例是在组织整体中所占的面积率为 5% 以下, 则不会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因 此, 将铁素体相和贝氏体相以外的其它相的面积率 (其它相的面积率合计) 设为 5% 以下。 0047 在此, 上述的铁素体相、 贝氏体相或其它相的面积率如下计算, 裁取扫描型电子显 微镜 (SEM) 用试验片, 研磨与压延方向平行的板厚截面, 然后进行硝酸乙醇溶液腐蚀, 并以 1000 倍和 3000 倍的倍率在 10 个视场对板厚中央部拍摄 SEM 照片, 通过图像处理提取铁素 体相、 贝氏体相和其它相, 并通过图像分析处理测定铁素体相、 贝氏体相、 其它相的面积以 及观察视场的面积, 由 (各相的面积)。
26、 /(观察视场的面积) 100(%) 而算出。此外, 针状铁 素体相在铁素体相整体中所占的面积率, 和上述同样地求出针状铁素体相的面积, 由 (针状 铁素体相的面积) /(观察视场的面积贝氏体相的面积其它相的面积) 100(%) 计算 出来。在此, 铁素体相在 1000 倍的 SEM 照片中是观察为灰色的部分, 而除了晶界观察为白 色的部分为第二相。在第二相中, 将在 3000 倍的 SEM 照片中可观察到碳化物等内部结构的 晶粒定义为贝氏体相。但是, 将内部结构中具有间隔为 0.05m 以上的片层结构的部分定 义为珠光体, 从贝氏体中排除。另外, 针状铁素体相与等轴的多边形铁素体相不同, 作。
27、为由 伸长形状的铁素体晶粒所形成的相而被观察到, 当以各铁素体晶粒的最长粒径为长径、 并 且以与其正交的方向上的最短粒径为短径时, 将满足长径 / 短径 1.5 的铁素体晶粒所形 成的相定义为针状铁素体相。 0048 另外, 针状铁素体相的面积率, 可以如上所述直接求出针状铁素体相的面积率本 身, 也可以从铁素体相的面积率中减去多边形铁素体相的面积率而求出。 这时, 将多边形铁 素体相定义为由满足上述长径 / 短径 1.5 的铁素体粒子所形成的相。 0049 3) 制造条件 0050 热轧的终轧温度 : Ar3相变点 (Ar3相变点 +100) 0051 当终轧温度低于 Ar3相变点时, 在钢。
28、板的表层部分生成粗大粒子或双粒子, 从而导 致 El 和 降低。另一方面, 如果终轧温度超过 (Ar3相变点 +100), 则晶粒变得粗大, 无 说 明 书 CN 103080359 A 6 5/9 页 7 法获得所希望的特性。因此, 终轧温度设为 Ar3相变点 (Ar3相变点 +100)以上。 0052 需要说明的是, 此处所谓的Ar3相变点, 是通过冷却速度为10/秒的热加工模拟 实验 (加工実験) 求出热膨胀曲线, 并由其转变点所求出的相变温度。 0053 热轧后的一次冷却条件 : 平均冷却速度为50230/秒、 冷却停止温度为500 625 0054 当热轧后的一次冷却的平均冷却速度小。
29、于 50 / 秒时, 从高温区域开始铁素体 相变, 无法获得期待量的针状铁素体相。另一方面, 如果一次冷却的平均冷却速度超过 230 / 秒, 则无法确保期待量的针状铁素体相。因此, 一次冷却的平均冷却速度设为 50 230 / 秒, 更优选为 70 / 秒以上, 并进一步优选为 100 / 秒以上。另外, 一次冷却的方 法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 可以利用公知的采用层流冷却的水冷。 0055 一次冷却必须在 500 625的冷却停止温度停止, 这是由于在低于 500时, 生 成了过量的贝氏体相, 而如果超过 625, 则无法获得期待量的针状铁素体相。更优选的冷 却停止温度为500550。 这是。
30、由于如果超过550, 则针状铁素体相存在粗大化的倾向, 有时无法得到希望的 。 0056 一次冷却后的空气冷却时间 : 0.5 秒以上 0057 一次冷却后的空气冷却时间对于实现所希望的显微组织是极其重要的。 特别是为 了生成适当量的贝氏体相, 在进行一次冷却后, 停止冷却后再进行空气冷却。 当空气冷却时 间小于 0.5 秒时, 碳在奥氏体相中的富集不充分, 无法获得期待量的贝氏体相。因此, 将一 次冷却后的空气冷却时间设为 0.5 秒以上。优选为 5 秒以下。 0058 空气冷却后的二次冷却条件 : 平均冷却速度为 100 / 秒以上 0059 空气冷却后, 为了使空气冷却中调整过的铁素体相。
31、的生成量不发生变化, 必须以 100 / 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二次冷却至卷取温度。另外, 二次冷却的方法也没有特别限 定, 例如, 可以利用公知的采用层流冷却的水冷。 0060 卷取温度 : 400 550 0061 为了使二次冷却后维持的奥氏体相相变为贝氏体相, 需要在 400 550的卷取 温度下进行卷取。这是由于当卷取温度低于 400时, 生成比贝氏体相更硬质的马氏体相, 而如果超过 550, 则生成珠光体相, 进而 El 和 降低。 0062 为了得到更优良的延伸凸缘性, 优选使一次冷却的冷却停止温度与卷取温度的差 为100以下。 其原因在于, 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作为主相的铁素体相与贝。
32、氏体相等硬质第 二相的硬度差, 从而使 提高。 0063 其它制造条件以通常的条件进行。例如, 将具有所希望组成的钢在转炉或电路等 中熔炼后, 用真空脱气炉进行二次精炼而制造。之后的铸造, 从生产率和品质方面考虑, 优 选用连续铸造法进行。铸造的钢坯可以是厚度为 200 300mm 左右的常规钢坯, 也可以是 厚度为 30mm 左右的薄钢坯。如果为薄钢坯, 则可以省略粗轧。铸造后的钢坯, 可以直接进 行直送热轧, 也可以用加热炉再加热后进行热轧。 0064 此外, 本发明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可以是电镀锌钢板、 热镀锌钢板、 合金化热镀锌 钢板等镀层钢板。 0065 实施例 0066 将具有表 。
33、1 所示的组成和 Ar3相变点的钢坯 No.A I 加热至 1250, 并在表 2 所 说 明 书 CN 103080359 A 7 6/9 页 8 示的热轧条件下制作板厚为 3mm 的热轧钢板 No.1 13。另外, 表 1 的 Ar3相变点通过上述 方法求出。 0067 然后, 用上述方法求出铁素体相、 贝氏体相在组织整体中所占的面积率, 针状铁素 体相在铁素体相整体中所占的面积率。此外, 裁取 JIS5 号拉伸试验片 (与压延方向呈直角 的方向) 和扩孔试验用试验片 (130mm 方形) , 并通过下述方法求出 TS、 El 和 。 0068 TS、 El : 根据 JIS Z2241,。
34、 以 10mm/ 分钟的变形速度对 3 个拉伸试验片进行拉伸试 验, 求出 TS 和 El, 并将 3 个的平均值作为 TS、 El。 0069 : 根据日本钢铁联盟标准 JFST1001, 在试验片的中央冲裁 10mm 的孔后, 从毛 边的相反一侧压上 60圆锥冲头进行扩孔试验, 测定裂纹贯穿板厚时的孔径 dmm, 并按照 下式计算, 根据 3 个的平均值评价 。 0070 (%) =(d 10) /10100 0071 将结果示于表 3。在本发明例中, TS 为 490MPa 以上且小于 590MPa, 并且 El 为 29% 以上, 为 125% 以上, 加工性优良。 0072 表 1 说 明 书 CN 103080359 A 8 7/9 页 9 0073 0074 表 2 说 明 书 CN 103080359 A 9 8/9 页 10 0075 0076 表 3 0077 说 明 书 CN 103080359 A 10 9/9 页 11 说 明 书 CN 103080359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