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FINFET单元的方法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FINFET单元的方法和装置.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107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51071 A *CN103151071A* (21)申请号 201210071602.7 (22)申请日 2012.03.16 13/312,828 2011.12.06 US G11C 11/413(2006.01) H01L 27/11(2006.01) (71)申请人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 (72)发明人 廖忠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代理人 陆鑫 房岭梅 (54) 发明名称 用于 FINFET 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57)。
2、 摘要 用于提供FinFET SRAM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提 供了一种 SRAM 单元结构, 包括中心 N 阱区域以及 在中心 N 阱区域的相对侧上的第一和第二 P 阱区 域, N 阱区域与 P 阱区域的面积比在 80至 120 之间, 该 SRAM 单元结构还包括 : 至少一个 p 型晶 体管, 形成在 N 阱区域中并具有栅电极, 栅电极包 括在 N 阱区域中的 p 型晶体管有源区域上方的栅 极和栅极电介质 ; 以及至少一个 n 型晶体管, 形成 在第一和第二P阱区域的每一个中, 并且每一个n 型晶体管都具有栅电极, 栅电极包括对应 P 阱区 域中的 n 型晶体管有源区域上方的栅极和栅极电 。
3、介质。公开了用于操作 SRAM 单元结构的方法。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3 页 附图 1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1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1071 A CN 103151071 A *CN103151071A* 1/2 页 2 1. 一种 SRAM 单元结构, 包括 : 中心 N 阱区域以及在所述中心 N 阱区域的相对侧上的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 所述 N 阱区域与所述 P 阱区域的面积比在 80至 120之间, 所述 SRAM 单元。
4、结构进一步包 括 : 至少一个 p 型晶体管, 形成在所述 N 阱区域中并具有栅电极, 该栅电极包括在所述 N 阱 区域中的 p 型晶体管有源区域上方的栅极电介质和栅极 ; 以及 至少一个 n 型晶体管, 形成在所述第一 P 阱区域和所述第二 P 阱区域的每一个中, 并且 每一个 n 型晶体管都具有栅电极, 该栅电极包括在相应 P 阱区域中的 n 型晶体管有源区域 上方的栅极电介质和栅极。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SRAM 单元结构, 进一步包括 : 两个交叉连接反相器, 被连接以在真实数据存储节点和互补数据存储节点上存储数 据, 所述交叉连接反相器的每一个都进一步包括作为单鳍FinF。
5、ET的p型上拉晶体管和作为 单鳍 FinFET 的 n 型下拉晶体管 ; 一对传输门晶体管, 具有连接至栅极端子的字线, 所述传输门晶体管中的每一个都连 接在一对真实位线节点和互补位线节点中相应的一个与所述真实数据存储节点和所述互 补数据存储节点中的一个之间, 每个所述传输门晶体管都为形成在一个所述 P 阱区域中的 单鳍 FinFET ; 单元正电压源 CVdd 节点, 连接至每个所述上拉晶体管的源极端子以及连接至覆盖所 述 N 阱区域中的单元的 CVdd 线 ; 以及 第一单元负电源电压节点 CVss 和第二单元负电源电压节点 CVss, 连接至覆盖每个所 述 P 阱区域中的单元的第一 CV。
6、ss 线和第二 CVss 线, 所述 CVss 线与所述 CVdd 线平行 ; 所述上拉晶体管中的每一个都形成在所述 N 阱区域中, 以及所述下拉晶体管中的每一 个都形成在所述第一 P 阱区域和所述第二 P 阱区域中相应的一个中。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SRAM 单元结构, 进一步包括 : N 阱面积与 P 阱面积的比率为 90至 110。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SRAM 单元结构, 进一步包括 : 一对位线, 连接至所述真实位 线节点和所述互补位线节点, 所述一对位线的每条位线都沿着所述 N 阱区域与所述第一 P 阱区域和所述第二 P 阱区域之间形成的边界进行定位。 5.。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SRAM 单元结构, 进一步包括 : 电压控制电路, 具有 Vdd 输出、 使能输入、 和用于将所述 CVdd 线上的 CVdd 电压提供给 所述 SRAM 单元的输出 ; 其中, 所述使能输入具有两种状态, 第一状态表示写入循环, 第二状态表示读取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RAM单元结构, 其中, 在所述写入循环期间, 所述电压控制电 路输出 CVdd 电压, 所述 CVdd 电压低于输入到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的 Vd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RAM单元结构, 其中,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输出50与400毫伏 之间的 CVdd 电压, 所述 CVdd 电压低。
8、于所述 Vdd 输入上的电压。 8.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 SRAM 单元结构, 在所述读取循环期间,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输 出 CVdd 电压, 所述 CVdd 电压等于或大于输入到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的 Vdd。 9. 一种集成电路, 具有 SRAM 阵列, 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51071 A 2 2/2 页 3 多个 SRAM 单元, 以行和列进行配置, 所述多个 SRAM 单元的每一个都进一步包括 : N阱区域以及第一P阱区域和第二P阱区域, 所述N阱区域与所述P阱区域的面积比在 85至 115之间 ; 一对交叉连接反相器, 被连接以在真实存储节点和互补存储节点上。
9、存储数据, 所述交 叉连接反相器的每一个都进一步包括作为形成在所述 N 阱区域上方的单鳍 FinFET 的 p 型 上拉晶体管和作为形成在所述第一P阱区域和所述第二P阱区域中相应的一个上方的单鳍 FinFET 的 n 型下拉晶体管 ; 一对传输门晶体管, 每一个都连接在一对真实位线节点和互补位线节点中的一个与所 述真实存储节点和所述互补存储节点中相应的一个之间, 每个所述传输门晶体管都包括形 成在所述第一 P 阱区域和所述第二 P 阱区域中相应的一个上方的单鳍 FinFET 晶体管, 并且 每一个都具有连接至栅极端子的字线 ; 以及 单元正电压源 CVdd 节点, 连接至每个所述上拉晶体管的源。
10、极端子 ; 其中, 所述 SRAM 单元中的上拉晶体管进一步包括漏极、 栅极和块端子, 并且形成每个 所述上拉晶体管的漏极的鳍还形成所述真实存储节点和所述互补存储节点中的一个, 并且 所述上拉晶体管的一个中的每个鳍进一步在其他上拉晶体管的栅电极的下方延伸。 10. 一种方法, 包括 : 形成 SRAM 单元的阵列, 仅包括半导体衬底上的单鳍 FinFET 晶体管, 每个所述 SRAM 单 元都具有中心 N 阱区域以及形成在所述中心 N 阱区域的相对侧上的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 所述 N 阱区域与全部所述 P 阱区域的面积比在 80至 120之间, 以行和列配置所 述 SRAM 单。
11、元的阵列 ; 以及 将电压控制电路连接至 SRAM 单元的每一列, 以在覆盖单元的列的 CVdd 线上提供单元 正电压源 CVdd, 其中,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具有 Vdd 电源输入、 和使能输入, 所述使能输入具 有表示读取循环的第一状态和表示写入循环的第二状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51071 A 3 1/13 页 4 用于 FINFET 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0001 相关申请 0002 本申请与 2011 年 12 月 6 日提交的美国序列号 13312828 号的标题为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inFET SRAM Arrays in Inte。
12、grated Circuits” 的申请代理案号 TSM11-1188 相关, 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用于 FINFET 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4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SRAM” ) 阵列通常用于集成电路器件上的存储。随着半导 体工艺的进步, 器件大小和电源电平都持续下降。缩小器件大小导致 SRAM 单元中电荷存储 减小。减小的电荷存储导致增加了软失误率 ( “SER” )。SER 由引发存储位错误的阿尔法粒 子和宇宙射线中子引起。由于最近在先进的半导体工艺中实施 SRAM 单元而使 SER 变为主 要问题。
13、, 这是因为如果不校正的话 SER 会导致失误率高于所有其他机制组合的失误率。 0005 减小 SER 的电路方法是增加芯片上纠错电路 (“ECC” )。随着 ECC 架构可以减小 SER, 但这些方法增加了芯片大小且减小了 SRAM 存取的速度。 0006 近来 FinFET 晶体管技术的进步使得使用 FinFET 晶体管的先进 SRAM 单元变得可 能。与先前的平面 MOS 晶体管 ( 其具有形成在半导体衬底表面处的沟道 ) 相比, FinFET 具 有三维沟道区域。在 FinFET 中, 晶体管的沟道形成在半导体材料 “鳍” 的侧面, 有时还形成 在顶部。栅极 ( 通常为多晶硅或金属栅极。
14、 ) 在鳍的上方延伸, 并且栅极电介质设置在栅极 和鳍之间。FinFET 沟道区域的三维形状允许增加栅极宽度而不增加硅面积, 即使器件的总 规模随着半导体工艺的缩小而增加, 并且与减小的栅极长度相结合, 以低硅面积成本提供 了合理的沟道宽度特性。 0007 然而, 当使用用于上拉的单鳍 FinFET 晶体管或 “PU” 晶体管以及传输门 “PG” 晶体 管形成 SRAM 单元时, 同时使用 n 阱和 p 阱。在传统的具有单鳍 FinFET 晶体管的 SRAM 单元 中, p 阱区域总是大于 n 阱区域至少 20。这是由于 n 型 FinFET 晶体管至少为 p 型 FinFET 栅极数量的两倍。
15、。用于阿尔法粒子的收集面积较大, 这将导致附加的 SER 增加。 发明内容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RAM单元结构, 包括 : 中心N阱区域以及在中 心 N 阱区域的相对侧上的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 N 阱区域与 P 阱区域的面积比在 80至 120之间, SRAM 单元结构进一步包括 : 至少一个 p 型晶体管, 形成在 N 阱区域中并 具有栅电极, 该栅电极包括在N阱区域中的p型晶体管有源区域上方的栅极电介质和栅极 ; 以及至少一个 n 型晶体管, 形成在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的每一个中, 并且每一个 n 型晶体管都具有栅电极, 该栅电极包括。
16、在相应 P 阱区域中的 n 型晶体管有源区域上方的栅 极电介质和栅极。 说 明 书 CN 103151071 A 4 2/13 页 5 0009 该 SRAM 单元结构进一步包括 : 两个交叉连接反相器, 被连接以在真实数据存储 节点和互补数据存储节点上存储数据, 交叉连接反相器的每一个都进一步包括作为单鳍 FinFET 的 p 型上拉晶体管和作为单鳍 FinFET 的 n 型下拉晶体管 ; 一对传输门晶体管, 具有 连接至栅极端子的字线, 传输门晶体管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在一对真实位线节点和互补位线 节点中相应的一个与真实数据存储节点和互补数据存储节点中的一个之间, 每个传输门晶 体管都为形成在。
17、一个 P 阱区域中的单鳍 FinFET ; 单元正电压源 CVdd 节点, 连接至每个上拉 晶体管的源极端子以及连接至覆盖 N 阱区域中的单元的 CVdd 线 ; 以及第一单元负电源电 压节点 CVss 和第二单元负电源电压节点 CVss, 连接至覆盖每个 P 阱区域中的单元的第一 CVss 线和第二 CVss 线, CVss 线与 CVdd 线平行 ; 上拉晶体管中的每一个都形成在 N 阱区域 中, 以及下拉晶体管中的每一个都形成在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中相应的一个中。 0010 该 SRAM 单元结构进一步包括 : N 阱面积与 P 阱面积的比率为 90至 110。 0011 。
18、该 SRAM 单元结构进一步包括 : 一对位线, 连接至真实位线节点和互补位线节点, 一对位线的每条位线都沿着 N 阱区域与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之间形成的边界进行 定位。 0012 该 SRAM 单元结构进一步包括 : 电压控制电路, 具有 Vdd 输出、 使能输入、 和用于将 CVdd 线上的 CVdd 电压提供给 SRAM 单元的输出 ; 其中, 使能输入具有两种状态, 第一状态表 示写入循环, 第二状态表示读取循环。 0013 其中, 在写入循环期间, 电压控制电路输出 CVdd 电压, CVdd 电压低于输入到电压 控制电路的 Vdd。 0014 其中, 电压控制电路输出。
19、 50 与 400 毫伏之间的 CVdd 电压, CVdd 电压低于 Vdd 输 入上的电压。 0015 在读取循环期间, 电压控制电路输出 CVdd 电压, CVdd 电压等于或大于输入到电压 控制电路的 Vdd。 0016 该 SRAM 单元结构进一步包括 : 深 N 层, 在 N 阱区域和 P 阱区域的下方并包围 SRAM 单元结构。 0017 此外, 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 具有 SRAM 阵列, 包括 : 多个 SRAM 单元, 以行和列进 行配置, 多个 SRAM 单元的每一个都进一步包括 : N 阱区域以及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 域, N 阱区域与 P 阱区域的面积比在。
20、 85至 115之间 ; 一对交叉连接反相器, 被连接以在 真实存储节点和互补存储节点上存储数据, 交叉连接反相器的每一个都进一步包括作为形 成在 N 阱区域上方的单鳍 FinFET 的 p 型上拉晶体管和作为形成在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中相应的一个上方的单鳍 FinFET 的 n 型下拉晶体管 ; 一对传输门晶体管, 每一个都 连接在一对真实位线节点和互补位线节点中的一个与真实存储节点和互补存储节点中相 应的一个之间, 每个传输门晶体管都包括形成在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中相应的一 个上方的单鳍 FinFET 晶体管, 并且每一个都具有连接至栅极端子的字线 ; 以及单元。
21、正电压 源 CVdd 节点, 连接至每个上拉晶体管的源极端子 ; 其中, SRAM 单元中的上拉晶体管进一步 包括漏极、 栅极和块端子, 并且形成每个上拉晶体管的漏极的鳍还形成真实存储节点和互 补存储节点中的一个, 并且上拉晶体管的一个中的每个鳍进一步在其他上拉晶体管的栅电 极的下方延伸。 0018 该集成电路进一步包括 : CVdd 线, 覆盖 SRAM 单元的每一列 ; 一对位线导体, 覆盖 说 明 书 CN 103151071 A 5 3/13 页 6 SRAM 单元的每一列 ; 以及第一单元负电源电压 CVss 线和第二单元负电源电压 CVss 线, 覆 盖SRAM单元的每一列 ; 其。
22、中, CVdd线连接至SRAM单元的CVdd节点, 每一个位线导体都连接 至 SRAM 单元的真实位线节点和互补位线节点中相应的一个, 并且第一 CVss 线和第二 CVss 线分别连接至每个 SRAM 单元的每个 P 阱区域中的下拉晶体管中的一个, 而 CVdd 线、 CVss 线、 以及位线导体相互平行进行配置且与单元的列平行。 0019 其中, CVdd 线覆盖单元的列中的每个 SRAM 单元的 N 阱区域, 并且第一 CVss 线和 第二 CVss 线覆盖单元的列中的每个 SRAM 单元的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 0020 其中, SRAM 单元中的 p 型上拉晶体管和 n。
23、 型下拉晶体管的栅极尺寸近似相同。 0021 其中, 对于SRAM单元的阵列中的SRAM单元的每一列, 电压控制电路设置有连接至 用于 SRAM 单元的列的 CVdd 线, 并且具有连接至 Vdd 电源电压的输入, 以及具有使能输入, 使能输入具有表示读取循环的第一状态和表示写入循环的第二状态。 0022 其中, 在写入循环期间, 电压控制电路输出低于Vdd电源电压的CVdd线上的电压, 以及其中, 在读取循环期间, 电压控制电路输出等于或大于 Vdd 电源电压的 CVdd 线上的电 压。 0023 该集成电路进一步包括 : 阱带单元, 设置在 SRAM 阵列中, 每个阱带单元进一步包 括 N。
24、 阱带线, 用于将正 Vdd 电压连接至 SRAM 单元的列的 N 阱中的掺杂 N 区域。 0024 此外, 还提供了一种方法, 包括 : 形成 SRAM 单元的阵列, 仅包括半导体衬底上的单 鳍 FinFET 晶体管, 每个 SRAM 单元都具有中心 N 阱区域以及形成在中心 N 阱区域的相对侧 上的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 N 阱区域与全部 P 阱区域的面积比在 80至 120之 间, 以行和列配置 SRAM 单元的阵列 ; 以及将电压控制电路连接至 SRAM 单元的每一列, 以在 覆盖单元的列的CVdd线上提供单元正电压源CVdd, 其中, 电压控制电路具有Vdd电源输入、 。
25、和使能输入, 使能输入具有表示读取循环的第一状态和表示写入循环的第二状态。 0025 其中, 对于每个 SRAM 单元, 提供 SRAM 单元的阵列进一步包括 : 提供一对交叉连接 反相器, 被连接以在真实数据存储节点和互补数据存储节点上存储数据, 交叉连接反相器 的每一个都具有作为形成在 N 阱区域上方的单鳍 FinFET 的 p 型上拉晶体管, 交叉连接反相 器的每一个都具有形成在第一 P 阱区域和第二 P 阱区域中的一个上方的 n 型下拉晶体管, n 型下拉晶体管为单鳍 FinFET 晶体管 ; 以及在真实位线节点和互补位线节点中的一个之间 连接一对传输门, 每个传输门都连接至真实数据存。
26、储节点和互补数据存储节点中相应的一 个, 并且每个传输门都具有连接至字线的栅极端子, 一对传输门分别为形成在第一 P 阱区 域和第二 P 阱区域中相应的一个上方的 n 型单鳍 FinFET 晶体管。 0026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 在写入循环期间, 在 CVdd 线上提供低于输入至电压控制电路 的 Vdd 电压源的 CVdd 电压。 0027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 在读取循环期间, 在 CVdd 线上提供基本上等于或大于输入至 电压控制电路的 Vdd 电压源的 CVdd 电压。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加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 现在结合附图进行以下描述, 0029 其中 : 0030 图。
27、 1 以简化电路示意的形式示出了实施例使用的 SRAM 单元 ; 说 明 书 CN 103151071 A 6 4/13 页 7 0031 图 2 以截面图的形式示出了实施例使用的块多鳍 FinFET 器件 ; 0032 图 3 以截面图的形式示出了实施例使用的绝缘体上硅多鳍 FinFET 器件 ; 0033 图 4 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实施例 SRAM 单元的布局 ; 0034 图 5 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图 4 的单元布局的密集部分 ; 0035 图 6 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图 4 所示实施例 SRAM 单元的截面 ; 0036 图 7 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使用实施例的 SRAM 单元的两。
28、个单元布局 ; 0037 图 8 以截面图的形式示出了图 6 的平面图的截面 ; 0038 图 9 以顶视图的形式示出了使用实施例 SRAM 单元以组装 SRAM 阵列的部分 SRAM 阵列的示图 ; 0039 图 10 以顶视图的形式示出了实施例使用的布线布局 ; 0040 图 11 以顶视图的形式示出了实施例使用的可选布线布局 ; 0041 图 12 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了实施例使用的电压控制电路 ; 0042 图 13 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了可选实施例电压控制电路 ; 0043 图 14 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了 SRAM 阵列实施例 ; 0044 图 15 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用于 SRAM 阵列实。
29、施例的单元布局 ; 0045 图 16 以平面图的形式示出了图 14 的阱带单元的布局 ; 0046 图 17 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了集成电路实施例 ; 以及 0047 图 18 以流程图的形式示出了方法实施例。 0048 附图、 示意图是示意性的而不用于限制, 但是为了说明目的而简化了本发明实施 例的实例, 并且附图没有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以下详细讨论各个实施例的制造和使用。 然而, 应该理解, 本公开提供了许多可以 在各种特定环境下具体化的可应用发明概念。 所讨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是制造和使用的具 体方式, 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以及不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0050 现在。
30、详细描述其实例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使用FinFET器件的SRAM单元 的新颖方法和装置, 其具有提高的 SER 免疫性和提高的单元扰乱免疫性。SRAM 单元在 p 型 上拉和 n 型下拉单元晶体管之间具有接近 1 的较高器件宽度比。N 阱面积和 N 阱空间被放 大和拉紧, 这提高了电子收集且增加了SER免疫性。 SRAM单元具有提高的读取扰乱免疫性, 同时单元器件保持与低成本光刻设备兼容。SRAM 的区域较薄, 并且与 SER 免疫性一起提供 了高密度。 0051 在实施例中, 使用用于单元内的所有晶体管的单鳍 FinFET 晶体管设置第一类型 的SRAM单元阵列。 SRAM单元具有中心。
31、N阱以及在N阱的任意侧上的第一和第二P阱。 SRAM 单元具有由单鳍 FinFET 晶体管形成的 6T 单元结构。设置一对交叉连接反相器, 它们被连 接以在真实和互补存储节点上存储数据。每个交叉连接反相器都具有 p 型上拉晶体管, 其 源极端子连接至单元正电压源 CVdd。P 型上拉晶体管形成在 N 阱中并且为单鳍 FinFET 晶 体管。反相器的每一个进一步包括 n 型下拉晶体管。N 型下拉晶体管也为单鳍 FinFET 晶体 管。 每个下拉晶体管的源极都连接至存储节点或互补处节点, 漏极连接至单负电压源CVss。 每个n型下拉晶体管都形成在一个P阱的上方。 SRAM单元中的传输门晶体管连接在。
32、真实和 说 明 书 CN 103151071 A 7 5/13 页 8 互补位线节点与相应的存储节点之间。传输门为单鳍 FinFET 晶体管, 分别形成在一个 P 阱 的上方。传输门的栅极端子连接至字线节点。SRAM 单元具有覆盖导体线, 其向字线节点提 供字线、 向 CVdd 节点提供 CVdd 电压、 以及向 CVss 节点提供 CVss 电压。位线和互补位线还 为覆盖在单元上方且连接至位线和位线条节点的导体。 0052 图1示出了实施例使用的6T SRAM单元10的简单电路图。 在图1中, 单元10在标 为 “SN” 和 “SNB” 的存储节点上以真实和互补形式存储数据。位线 ( 有时称。
33、为 “数字” 线 ) 在标为 “BL” 的位线和标为 “BLB” 的位线条上以真实和互补形式从 SRAM 单元发送和接收数 据。在使用 6T 单元 10 的 SRAM 阵列中, 以行和列来配置单元。通常通过位线对形成列, 在 各个位线对之间设置单元。 传输门晶体管PG-1和PG-2在读取和写入操作期间提供对SRAM 单元的存储节点的访问, 并且响应于字线 “WL” 上的电压将存储节点连接至位线。 0053 SRAM 电路的存储部分由组成 CMOS 反相器的交叉连接对的四个晶体管形成。上拉 晶体管 PU-1 和下拉晶体管 PD-1 形成在存储节点 SN 处具有输出的一个反相器。上拉晶体 管 PU。
34、-2 和下拉晶体管 PD-2 形成在存储节点 SNB 处具有输出的另一个反相器。第一反相器 的输入为节点 SNB, 连接至晶体管 PU-1 和 PD-1 的栅极, 以及第二反相器的输入为节点 SN, 连接至晶体管 PU-2 和 PD-2 的栅极。如图所示, 上拉晶体管 PU-1 和 PU-2 可以为 p 型晶体 管 ; 当这些 p 型晶体管的栅极端在阈值电压之下时, 这些晶体管将导通并且将标为 “CVdd” 的正单元电压源供给连接至对应的存储节点, 从而在输出的节点上 “上拉” 。下拉晶体管通 常为 n 型晶体管, 当栅极电压超过预定阈值电压时, 下拉晶体管导通并将对应的存储节点 连接至标为 。
35、“CVss” 的用于 “单元 Vss” 的地或 Vss 供给。电压供给将连接至用于 CVdd 的标 为 CVddN1、 CVddN2 以及用于 CVss 的 CVssN1、 CVssN2 的节点处的单元。 0054 上拉晶体管 PU-1 和 PU-2 形成在 N 阱区域 14 的上方。传输门栅极 PG-1 和第一下 拉晶体管 PD-1 形成在第一 P 阱区域 12 中。第二传输门栅极 PG-2 和第二下拉晶体管 PD-2 形成在第二 P 阱区域 16 中。此外, 上拉晶体管 PU-1 和 PU-2 具有四个端子 : 源极、 漏极、 栅 极和块端子 (bulk terminal)。块端子为 N 。
36、阱, 且通过一个或多个 N 阱接触进行电连接。如 以下进一步描述的, N 阱连接至正电源 ; 在该实施例中, 可以为正电源 Vdd, 其与单元正电压 源 CVdd 电隔离。 0055 在操作中, 如果传输门 PG1 和 PG2 无效, 则 SRAM 单元 10 将不确定地维持存储节点 SN 和 SNB 处的互补值。这是因为交叉连接反相器对中的每个反相器都驱动另一个的输入, 从而维持存储节点处的电压。这种情况将保持稳定, 直到从 SRAM 中去除电能或者执行改变 存储数据的写入循环。 0056 在写入循环期间, 字线 WL 将变得有效 ( 通常为逻辑 1 或 “高” 电压 ) 并导通传输门 PG。
37、1 和 PG2, 将存储节点 SN、 SNB 连接至对应的位线 BL、 BLB。如果存储节点 SN 为 “逻辑 1” 或高电压且位线电压 BL 为 “0” 或低电压, 则传输门晶体管 PG-1 和位线 BL 将释放存储节点 SN, 与上拉晶体管 PU-1 的动作相反。同时, 位线 BLB 上的互补数据将必须为 “1” 或高电压, 其将连接至节点 SNB 处存储的 “低” 电压或 “0” 。因此, 下拉晶体管 PD-2 将试图在位线 BLB 上下拉。随着存储节点 SNB 上升, 上拉晶体管 PU-1 将截止, 随着存储节点 SN 值下降 ( 由于 通过传输门 PG-1 的释放 ), 下拉晶体管 。
38、PD-2 将截止, 类似地, 上拉晶体管 PU-1 将导通并且 存储节点 SN 将上升至 “1” 或高电压。因此, 在写入循环期间, 当存储数据切换时, 上拉晶体 管 PU-1 和 PU-2 可以连接以与传输门 (pass gate)PG-1 和 PG-2 相反, 这是为什么 “阿尔法” 说 明 书 CN 103151071 A 8 6/13 页 9 比 ( 电流 PUIon 与电流 PGIon 的比 ) 对于写入访问时间比较重要的原因。如果在真实和互 补位线对上呈现的写入数据不同于已经存储在SRAM单元中的数据, 则传输门PG-1、 PG-2必 须能够在写入期间克服晶体管 PU-1 和 PU。
39、-2 的 “上拉” 动作。 0057 在读取循环期间, 可以在 “预充电” 操作中以中间电压或高电压放置位线和位线条 BL、 BLB。然而, 在读取循环期间, 位线初始没有被有效驱动。然后, 字线 WL 变得有效从而开 始读循环, 并且将对应的位线连接至存储节点 SN 和 SNB。两个存储节点中的一个将为逻辑 “0” 或低电压, 这意味着下拉晶体管 PD-1 或 PD-2 中的一个将通过传输门 PG-1 或 PG-2 连 接至位线, 并且下拉晶体管将需要对位线进行放电以将其下拉。所以下拉晶体管的驱动强 度影响读取访问时间。相反, 如果位线为逻辑 “1” 的预充电电压并且对应的存储值为逻辑 “1。
40、” , 则连接至该位线的上拉晶体管 PU-1 或 PU-2 只需要保持位线上的电压 ; 所以可以看到 上拉晶体管的驱动强度对于读取访问时间来说不是很严格。 0058 图 2 以截面图示出了实施例可使用的多鳍 FinFET 器件 30。在图 2 中, 示出了半 导体衬底 31。在该 “多鳍” 配置中, 鳍 33 由半导体材料形成。例如, 鳍 33 可以通过光刻图 样和蚀刻工艺形成以从衬底 31 去除半导体材料。示出场氧化物或其他电介质 35 沉积在衬 底表面上并部分地延伸到鳍 33 的侧面上方。示出栅极电介质 37 形成在鳍 33 的垂直侧面 和顶部上。示出栅极 39 沉积在鳍 37 和电介质 。
41、37 的上方。有源区域形成在每个鳍 33 的顶 面上, 并且沿着每个鳍 33 的垂直侧面形成。公共栅极 39 在三个鳍的上方延伸。如果三个 鳍进一步并行连接在一起, 则可以形成单个 FinFET 晶体管 ; 可选地, 将使用图 3 所示结构 形成具有公共栅极连接的三个单鳍 FinFET 晶体管。示出层间电介质材料 41 沉积在栅极材 料的上方。例如, 栅极 39 可以为掺杂多晶体管。硅化物可以形成在栅极 39 的上方以减小 阻抗。金属栅极材料可用于栅极 39 来代替多晶硅或者与多晶硅进行组合。栅极电介质 37 可以为氧化物、 氮化物、 氮氧化物、 包含氧化物层的氮、 包含氧化物层的铪、 包含氧。
42、化物层的 钽、 包含氧化物层的铝、 或高 K 电介质材料, 其中, 介电常数大于 10。此外, 栅极电介质还可 以为 Ta2O5、 Al2O3、 PEOX、 TEOS 中的一种或者这些电介质的任何组合。电介质材料的多层可 以用于栅极电介质、 场氧化物、 或层间电介质。鳍 33 可以被掺杂以在被栅极 37 覆盖的沟道 区域的外侧形成源极和漏极区域, 从而形成 FET 晶体管。可选地, 鳍可以形成具有均匀掺杂 鳍的耗尽 (depletion) 模式晶体管。 0059 在可选实施例中, 图 3 以截面图示出了绝缘体上硅或 “SOI” 实施例 FinFET 晶体管 40。在图 4 中, 多个元件与图 。
43、2 中的相同, 并且共同的参考标号用于那些元件。可以为半导 体衬底或其他衬底的衬底 31 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硅、 锗等, 示出场氧化物或其他绝缘体 35 沉积在其上方。示出外延生长鳍 43 形成在绝缘体 35 的表面上。栅极电介质 37、 栅极 39、 和层间电介质41如图3所示进行设置。 SOI鳍的使用使得通过不同的处理来形成鳍, 然 而, 可以以与图 2 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形成剩余元件 ; 下面描述的 SRAM 阵列单元可以使用块 鳍或 SOI 鳍方式。 0060 图 4 以平面图示出了第一实例 SRAM 单元 50 的布局。在图 5 中, 局部互连、 鳍、 和 阱被示出用于使用单鳍 Fi。
44、nFET 器件的 6T SRAM 单元。如上述图 1 对晶体管进行标注, 例如 PG-1、 PU-2 等。鳍被标为 Fin1、 Fin2、 Fin3、 和 Fin4, 并且分别为半导体鳍。Fin1 和 Fin4 形成在 P_well-1 和 P_well-2 的上方。Fin2 和 3 形成在 N 阱区域的上方以提供用于 p 型 晶体管 PU-1、 PU-2 的半导体区域。N 阱区域还提供了用于 p 型晶体管的体或块端子 (bulk 说 明 书 CN 103151071 A 9 7/13 页 10 terminal) 的接触, 并且在 SRAM 单元的实施例中, 其可以连接至不同的正电压以进一步。
45、增 强性能。该鳍提供了用于 n 型器件的沟道、 源极和漏极区域, 诸如用于 Fin1 的 PD-1 和 PG-1 以及用于Fin4的PD-2和PG-2。 针对每个晶体管示出栅极材料, 并且栅极覆盖鳍, 形成晶体 管。因此, 在用于示出且任意选择的该定向中, PD-1 形成在 Fin1 的下部的上方, 并且 PG-2 形成在 Fin4 的下部的上方。 0061 鳍还为用于上级金属图样化(图5未示出)的连接点, 以将SRAM单元连接至位线、 字线, 并且单元电能提供CVdd和CVss。 例如, 字线接触图中所标的WLC1和WLC2。 示为具有 X 图样的矩形材料的接触将垂直延伸作为形成在电介质层中。
46、的开口中的金属或其他导电材 料, 并且将为覆盖金属导体提供垂直连接。接触还在元件之间提供局部互连, 例如, Fin3 的 下部连接至 Fin4 的下部。当需要时, 图 4 还示出了通孔, 其被示为在中心具有 X 的圆形形 状。通孔垂直地在不同的金属层之间 ( 诸如在金属 metal-1 和 metal-2 之间 ) 提供连接。 所以字线接触 WLC1 被示为具有覆盖通孔。接触还提供局部互连, 诸如存储节点 SN 处的接 触, 其将 PU-2、 PD-2 的栅极以及晶体管 PU-1(Fin2) 和 PD-1(Fin1) 等的对应源极 / 漏极端 子连接在一起。Fin1 将位线节点 BLND 连接。
47、至传输门晶体管 PG-1 的一个源极 / 漏极, 存储 节点 SN 连接至在另一源极 / 漏极端子, 所以 WLC1 的字线上的电压可以通过导通传输门晶 体管 PG-1 将这些节点连接在一起。类似地, Fin4 在传输门晶体管 PG-2 的一个源极 / 漏极 端子处提供位线条节点 BLBND, 并且字线接触 WLC2 及其通孔提供针对字线的连接, 使得字 线电压可以导通 PG-2 以将 BLBND 连接至存储节点 SNB。 0062 随着器件变小, 可以减小可用于 SRAM 存储的电容。在图 5 的实施例中, 布局提供 了用于存储节点 SN 和 SNB 的电容。Fin2 延伸到 PU-1 的有。
48、源区域外且延伸到 PU-2 的栅极 材料的下方。类似地, Fin3 延伸到 PU-2 的有源区域外且延伸到 PU-1 的栅极材料的下方。 鳍 Fin2、 Fin3 的每一个也是存储节点 SN 或 SNB 的一部分。因此, 通过使鳍延伸到晶体管的 有源区域外和栅极材料的下方, 用于 SRAM 单元中的数据存储的电容增加。 0063 SRAM 单元 50 具有中心 N 阱部分, 其上形成鳍 Fin2 和 Fin3。Fin2 提供如图 1 中 的节点 CVddN1, 通过接触和通孔连接至上拉晶体管 PU-1 的一个端子。Fin2 还提供连接至 PU-1 的另一端子的存储节点 SN。Fin3 提供连接。
49、至诸如图 1 所示的上拉晶体管 PU-2 的一个 端子, 并且如图 1 所示另一源极 / 漏极端子连接至 SNB。如图 1 所示, PU-1 和 PU-2 通常为 p 型晶体管。N 阱可以连接至电压端子以针对形成在 Fin2 和 Fin3 上的晶体管提供块或体 连接。例如, N 阱可以连接至外围 Vdd 电源线, 重要的是该电压与单元正电源电压 CVdd 电 隔离。在其他实施例中, N 阱可以连接至单元正电源电压 CVdd。 0064 单元 50 在垂直或 Y 方向上具有间距 Y1 以及在水平或 X 方向上具有间距 X1。这些 间距的实际尺寸通过正在使用的半导体工艺的设计规则和规模来确定。在特定实施例中, X1 与 Y1 的比率可以大于或等于 2。 0065 图 5 示出了 N 阱区域中的图 4 器件的放大图。在图 5 中, 用于存储节点 SN 的增加 电容为标为 51 的区域, 并且用于存储节点 SNB 的增加电容为标为 53 的区域。这些区域的 每一个都被认为是 “虚拟 (du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