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324758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47162.9

申请日:

2011.11.07

公开号:

CN103088004A

公开日:

2013.05.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12N 9/42申请公布日:201305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N 9/42申请日:20111107|||公开

IPC分类号:

C12N9/42; C12R1/01(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9/42

申请人:

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春阳; 聂立影; 原素英; 王燕; 徐彬

地址: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产业园区工房时代二期C座33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主要步骤为破菌、热处理、离心、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盐析。本发明具有纯度高、比活高、收率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破菌
发酵获得表达重组耐热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菌体,离心后向菌体沉淀加入破菌缓冲液,使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1∶5~20,搅拌10~20分钟使之混合均匀,通过超声或高压均质的方法裂解菌体,使之破碎;
2)热处理
将破菌处理后的溶液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温度为70~85℃,搅拌速度控制在100~200rpm,处理时间为15~40分钟;
3)离心
将热处理后的溶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离心力10000~20000×g,时间10~20分钟,取上清液,加入1~2M MgCl2至终浓度为10mM~20mM,经0.45μm的滤膜过滤;
4)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金属螯合层析首先用缓冲液I平衡色谱柱,用量为3~5CV,上样后冲洗,用量为5~10CV,使UV280吸收降至基线,然后用缓冲液II洗脱杂蛋白,用量为5~10CV,使UV280吸收降至基线,最后用缓冲液III洗脱目的蛋白,收集UV280吸收大于100mAu组分,加入固体硫酸铵至饱和浓度60~70%进行沉淀,得到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品置于4℃长期保存;
其中破菌缓冲液为20~50mM Tris‑HCl,pH7.5~8.5、0.1~5mMEDTA、0.5~1M NaCl、5~10%甘油、溶菌酶0.5~2mg/ml、5~10mM咪唑、0.02~1mM PMSF;缓冲液I为20~50mM Tris‑HCl,pH7.5~8.5、0.5~1M NaCl、5~10%甘油、5~10mM咪唑;缓冲液II为20~50mM Tris‑HCl,pH7.5~8.5、0.5~1M NaCl、5~10%甘油、50~70mM咪唑;缓冲液III为20~50mM Tris‑HCl,pH7.5~8.5、0.5~1M NaCl、5~10%甘油、200~300mM咪唑。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破菌步骤中破菌法选自高压均质法。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质法是指将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混合液放入高压均质机中,控温10~30℃、工作压力为500~800bar,均质2~3遍。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步骤中,温度为75~80℃,处理时间为20~30分钟。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介质配基为亚氨基二乙酸(IDA)或次氮基三乙酸(NTA)。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介质配基为亚氨基二乙酸(IDA)。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柱高为5~15cm,上样线性流速为30~120cm/h,洗脱线性流速为100~300cm/h,上样量为每ml填料上样菌体蛋白100~300mg。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上样线性流速为60~100cm/h,洗脱线性流速为100~150cm/h,上样量为每ml填料上样菌体蛋白100~200mg。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酶的纯化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重组耐热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也是最丰富的有机可再生资源。纤维素酶是分解纤维素的一类酶,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它能将纤维素分解成为葡萄糖,一种机理是:内切葡聚糖酶首先将纤维素的非结晶区切开,产生大量的非还原端,作为纤维二糖水解酶底物,依次从非还原端切下纤维二糖,被葡萄糖苷酶水解成葡萄糖。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纤维素酶大多来源于真菌发酵产物,只能在中温条件下发挥作用,限制了酶的应用,而耐热纤维素酶因具有极好的高温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在能源、化工、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潜力。 
来源于Euryarchaeota门热球菌目的热球菌高度嗜热,产生的耐热纤维素酶,由于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和热稳定性,日益被人们所关注,成为纤维素酶基础研究和开发新型纤维素酶制剂的热点。许多研究者构建表达了来自热球菌的耐热纤维素酶,例如国际专利PCT/DK98/00039,论文Kengen 1993和Bauer 1999,表达的耐热纤维酶的反应最适温度都在90℃以上,但是存在工艺步骤多、表达量低、纯度差、比活低、难以放大用于生产的情况。 
2004年学者Yasuhiro Kashima(Extremophiles.9:37‑43)从Pyrococcus horikoshii古细菌中克隆了β‑1,4内切纤维素酶基因,去除其C端的411~459位氨基酸,获得了改构的耐热β‑1,4内切纤维素酶(PH1171),分子量约为45000,使蛋白表达量提高了60倍,且活性不损失。但其纯化步骤包括破菌、85℃热处理30分钟、Q阴离子交换层析、Phenyl疏水层析、S‑200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繁琐,比活较低,而且其使用的S‑200凝胶过滤层析限制了放大应用。 
在PCT/DK98/00039专利报道中,利用芽孢杆菌表达了耐热β‑1,4内切纤维素酶,纯化步骤包括:调pH、阴离子、阳离子两种絮凝剂沉淀菌体、滤纸过滤、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Butyl疏水层析等,步骤繁琐,收率较低,仅为50~60%,并且局限于实验室水平,难以放大。 
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低成本、可放大的耐热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此,我们构建表达了耐热β‑1,4内切纤维素酶(PH1171)蛋白,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PH1171的纯化方法,具有纯度高、比活高、收率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破菌 
发酵获得表达重组耐热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菌体,离心后向菌体沉淀加入破菌缓冲液,使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1∶5~20,搅拌10~20分钟使之混合均匀,通过超声或高压均质的方法裂解菌体;其中破菌缓冲液为20~50mM Tris‑HCl,pH7.5~8.5、0.1~5mMEDTA、0.5~1M NaCl、5~10%甘油、溶菌酶0.5~2mg/ml、5~10mM咪唑、0.02~1mM PMSF;破菌缓冲液中的EDTA和甘油经试验证实对活性稳定十分重要,确保菌体在破菌、热处理过程中活性损失减少,咪唑的添加是避免金属螯合层析过度吸附含色氨酸、半胱氨酸和少量组氨酸的非组氨酸标签的杂蛋白。菌体和破菌液的比例选择是为了方便超声或高压均质机高效破碎菌体,破菌过程中需要适度降温,避免超过30℃,防止酶活的损失。破菌时间以菌液不再粘稠、流动性良好为准; 
2)热处理 
将破菌处理后的溶液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温度为70~85℃,搅拌速度控制在100~200rpm,处理时间为15~40分钟; 
3)离心 
将热处理后的溶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离心力10000~20000×g,时间10~20分钟,取上清液,加入1~2M MgCl2至浓度10mM~20mM,经0.45μm的滤膜过滤; 
在上述步骤中发酵菌体破碎后直接进行热处理,使细胞碎片和杂蛋白大量沉淀,较低离心力10000g左右即可充分分离沉淀,获得澄清的蛋白粗纯液。热处理后蛋白纯度明显提高,由于目标蛋白的耐热 性和破菌缓冲液的甘油、EDTA等保护剂,活性此步损失小于10%。离心上清补加MgCl2的作用是占据EDTA的金属螯合位点,确保样品上样时不会因EDTA剥离Ni离子,导致载量、收率下降; 
4)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金属螯合层析用缓冲液I平衡色谱柱,用量为3~5CV,上样后冲洗冲洗用量为5~10CV,使UV280吸收降至基线。然后用缓冲液II洗脱杂蛋白,用量为5~10CV,使UV280吸收降至基线。最后用缓冲液III洗脱目的蛋白,收集UV280吸收大于100mAu组分,加入固体硫酸铵至饱和度60~70%进行沉淀,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品置于4℃长期保存,活性1年内未见明显衰减。其中缓冲液I为20~50mMTris‑HCl,PH7.5~8.5、0.5~1M NaCl、5~10%甘油、5~10mM咪唑;缓冲液II为20~50mM Tris‑HCl,PH7.5~8.5、0.5~1M NaCl、5~10%甘油、50~70mM咪唑;缓冲液III为20~50mM Tris‑HCl,PH7.5~8.5、0.5~1M NaCl、5~10%甘油、200~300mM咪唑。 
所述破菌步骤中破菌法选择高压均质法,是指将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混合液放入高压均质机,在10~30℃、工作压力为500~800bar时均质2~3遍。所述破菌步骤也可以采用超声法,方法为放入超声设备中,超声5~10秒,停10~20秒,共超声10~20分钟,此超声方法建议体积小于0.5L时使用。 
所述热处理步骤中,温度为75~80℃,处理时间为20~30分钟。 
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介质配基为亚氨基二乙酸(IDA)或次氮基三乙酸(NTA),优选为亚氨基二乙酸(IDA)。由于NTA的载量相对较低,所以使用IDA更经济,GE公司生产的Ni Sepharose HP、Ni Sepharose FF可重复使用,Ni离子脱落较少,选择性高,广泛用 于组氨酸标签蛋白的纯化,其中Ni Sepharose HP填料颗粒平均34μm,分辨率略高于Ni Sepharose FF,且流速反压与Ni Sepharose FF无明显差异,对纯度要求较高时使用Ni Sepharose HP较理想,反之使用Ni Sepharose FF即可,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柱高为5~15cm,柱床过高,柱压明显,影响上样、洗脱流速,过低影响分离效果;上样线性流速为30~120cm/h,优选为60~100cm/h,这样可以确保蛋白与填料的充分吸附;洗脱线性流速为100~300cm/h,优选为100~150cm/h,这样可以确保蛋白与填料充分解吸附,上样、洗脱时色谱柱压力控制在0.4MPa以下,防止色谱柱床压塌;上样量为每ml填料上样菌体蛋白100~300mg(Bradford法检测),优选为100~200mg,上样量过高会降低分辨率,导致目的蛋白穿透,收率降低。 
本发明与文献中提到的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优化了破菌液、Ni柱洗脱缓冲液成分,使纯化过程中蛋白活性基本不变; 
(2)所用层析方法均可简单线性放大,50ml Ni离子亲和柱即可以进行1批发酵液(5L)的纯化,不使用凝胶层析,工艺放大方便,亲和层析的选择性高,一步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大于90%; 
(3)收获蛋白浓度大于10mg/ml,体积小,方便下一步盐析操作,便于大规模生产; 
(4)酶以盐析沉淀方式在4度长时间保持活性,简化制剂过程,酶活更稳定; 
(5)工艺简单,用时短(1天),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PH1171 Ni柱亲和层析色谱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PH1171纯化过程SDS‑PAGE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纯化菌体来源于: 
(一)古细菌Pyrococcus horikoshii OT3 
目的基因获得: 
1、使用上下游引物从古细菌Pyrococcus horikoshii OT3基因组中用PCR技术获得目的片段; 
2、用NdeI及BamHI双酶切目的基因片段及pET11a质粒载体; 
3、连接载体及目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DH5α菌株。 
基因的改构: 
去掉N‑terminal的28个氨基酸残基及C‑terminal的42个氨基酸残基,并对SD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好性突变,使用以下引物构建亚克隆。 
表格左边为引物名称,右边为引物序列。 
  DSF   CCAGTACATATGGAAAATACAACATATCAAACACCG  DSCR   TGGGATCCTCAAGAACTTTTGGAACAACTATC  SD2MF   CGCTTGGTGGGGTGGTAATCTAATG  SD2MR   CATTAGATTACCACCCCACCAAGCG
构建方法: 
1、使用DSF及SD2MR引物用PCR获得目的基因片段1; 
2、使用DSCR及SD2MF引物用PCR获得目的基因片段2; 
3、将片段1及片段2等摩尔比混合,不加引物进行PCR反应10个循环来拼接; 
4、酶切拼接的目的基因及pET11a质粒载体; 
5、连接载体及目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DH5α菌株; 
6、测序正确后提取质粒转入表达载体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成功后进行大规模发酵。 
(二)发酵: 
大肠杆菌BL21(DE3)pET11a‑1171菌种发酵采用三级发酵一级种子培养基(LB): 

原始菌种接种过夜培养 
培养条件:温度为37℃,220rpm 
二级种子培养基(LB) 

1%‑10%接种培养至OD600为0.5‑1.0 
发酵培养基: 

补料成分: 

按5%~10%接种,温度为37℃,pH控制在7.0,通过搅拌,通气和灌压控制溶氧保持在30%~60%,后期通过补料控制溶氧保持在30%~60%,当OD600为10~20开始诱导,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0.2~0.5mM,诱导时间3~5h,诱导温度为23~28℃,可获得发酵液,在5000rpm离心20分钟,收获菌体180~250g。 
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将经过发酵液离心获得的菌体180g收集,保持温度为10℃,加入破菌缓冲液900ml(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1∶5),其中破菌缓冲液为20mM Tris‑HCl,pH7.5、0.1mM EDTA、0.5M NaCl、5%甘油、溶菌酶0.5mg/ml、5mM咪唑、0.02mM PMSF,搅拌10分钟使之混合均匀,通过高压均质的方法裂解菌体,即将混合液体进行高压匀质机, 在600bar,10℃下匀质2遍,使之不再粘稠;然后将混合液体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温度为70℃,搅拌速度控制在100rpm,不断搅拌15分钟后进行离心,在10000g和10℃下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加入1M MgCl2至终浓度2mM,经0.45μm滤膜过滤,获得1052ml滤液;金属螯合层析的介质配基是Ni2+‑IDA,为GE公司生产的NiSepharose HP,金属螯合层析用缓冲液I平衡色谱柱,用量3CV,上样后冲洗用量为5CV,UV280吸收洗至基线,其中缓冲液I为20mMTris‑HCl,PH7.5、0.5M NaCl、5%甘油、5mM咪唑;用缓冲液II洗脱杂蛋白,用量8CV,UV280吸收洗至基线,其中缓冲液II为20mMTris‑HCl,PH7.5、0.5M NaCl、5%甘油、50mM咪唑;用缓冲液III洗脱目的蛋白,收集UV280吸收大于100mAu组分,其中缓冲液III为20mMTris‑HCl,PH7.5、0.5M NaCl、5%甘油、200mM咪唑;在金属螯合层析过程中柱高为5cm,上样线性流速为60cm/h,洗脱线性流速为100cm/h,上样量为每ml填料上样菌体蛋白100mg(Bradford法检测)。收集的目的蛋白加入固体硫酸铵至饱和度60%进行沉淀,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品置于4℃长期保存; 
本实施例中的a.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色谱图为: 
PH1171 Ni柱亲和层析色谱图,见图1; 
b.纯化过程SDS‑PAGE电泳结果图为: 
PH1171纯化过程SDS‑PAGE电泳图,见图2,其中图2的标号为: 
1、P11771 Ni柱上样前(热处理后破菌液) 
2、PH1171 Ni柱穿透蛋白 
3、PH1171 Ni柱洗脱峰5号 
4、PH1171 Ni柱洗脱峰7号 
5、PH1171 Ni柱洗脱峰9号 
6、PH1171 Ni柱洗脱峰10号 
7、PH7171 Ni柱洗脱峰12号 
重复Yasuhiro Kashima和专利PCT/DK98/00039中纯化纤维素酶的方法,将这两种方法与此实施例采用的纯化方法生产蛋白的纯度、比活、活性回收率、用时进行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YasuhiroKashima产品   专利PCT/DK98/00039产品   本发明产品   终产品纯度   90.2%   86.4%   96.8%   比活(U/mg)   42   34   62   活性回收率   40.7%   54.2%   74.8%   工艺用时   >60h   >40h   <8h
实施例2 
将经过发酵液离心获得的菌体200g收集,保持温度为20℃,加入破菌缓冲液2000ml(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1∶10),其中破菌缓冲液为30mM Tris‑HCl,PH8.0、2mM EDTA、0.8M NaCl、8%甘油、溶菌酶1mg/ml、8mM咪唑、0.1mM PMSF,搅拌15分钟使之混合均匀,通过超声的方法裂解菌体,即将混合液体放入超声机中超声10秒,停止20秒,重复循环,共超声10分钟,使之不再粘稠;然后将混合液体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温度为80℃,搅拌速度控制在150rpm,不断搅拌30分钟后离心,在15000g和25℃下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加入2M MgCl2至终浓度为10mM,经0.45μm滤膜过滤,获得2110ml 滤液;金属螯合层析的介质配基是Ni2+‑NDA(Qiagen生产),金属螯合层析用缓冲液I平衡色谱柱,用量为4CV,上样后冲洗用量为8CV,UV280吸收洗至基线,其中缓冲液I为40mM Tris‑HCl,PH8.0、0.8MNaCl、8%甘油、8mM咪唑;用缓冲液II洗脱杂蛋白,用量为7CV,UV280吸收洗至基线,其中缓冲液II为40mM Tris‑HCl,PH8.0、0.8M NaCl、8%甘油、60mM咪唑;用缓冲液III洗脱目的蛋白,收集UV280吸收大于100mAu组分,其中缓冲液III为40mM Tris‑HCl,PH8.0、0.8M NaCl、8%甘油、250mM咪唑;在金属螯合层析过程中柱高为10cm,上样线性流速为80cm/h,洗脱线性流速为200cm/h,上样量为每ml填料上样菌体蛋白150mg(Bradford法检测)。收集的目的蛋白加入固体硫酸铵至65%饱和度进行沉淀,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品置于4℃长期保存。重复Yasuhiro Kashima和专利PCT/DK98/00039中纯化纤维素酶的方法,将这两种方法与此实施例采用的纯化方法生产蛋白的纯度、比活、活性回收率、工艺用时进行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YasuhiroKashima产品   专利PCT/DK98/00039产品   本发明产品   终产品纯度   90.2%   86.4%   95.3%   比活(U/mg)   42   34   56   活性回收率   40.7%   54.2%   72.4%   工艺用时   >60h   >40h   <8h
实施例3 
将经过发酵液离心获得的菌体250g收集,保持温度为30℃,加入破菌缓冲液5000ml(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1∶20),其中破菌 缓冲液为50mM Tris‑HCl,PH8.5、5mM EDTA、1MNaCl、10%甘油、溶菌酶2mg/ml、10mM咪唑、1mM PMSF,搅拌40分钟使之混合均匀,通过高压均质的方法裂解菌体,即将混合液体放入高压匀质机中,在800bar,20℃下匀质3遍,使之不再粘稠;然后将混合液体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温度为85℃,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pm,不断搅拌40分钟后进行离心,在20000g和20℃下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加入5M MgCl2至溶液浓度20mM,经0.45μm滤膜过滤,获得8360ml滤液;金属螯合层析的介质配基是Ni2+‑IDA,为GE公司生产的Ni Sepharose FF,金属螯合层析用缓冲液I平衡色谱柱,用量5CV,上样后冲洗用量10CV,UV280吸收洗至基线,其中缓冲液I为50mM Tris‑HCl PH8.5、1M NaCl、10%甘油、10mM咪唑;用缓冲液II洗脱杂蛋白,用量10CV,UV280吸收洗至基线,其中缓冲液II为50mM Tris‑HCl,PH8.5、1M NaCl、10%甘油、70mM咪唑;用缓冲液III洗脱目的蛋白,收集UV280吸收大于100mAu组分,其中缓冲液III为50mM Tris‑HCl,PH8.5、1M NaCl、10%甘油、300mM咪唑;在金属螯合层析过程中柱高为15cm,上样线性流速为120cm/h,洗脱线性流速为300cm/h,上样量为每ml填料上样菌体蛋白300mg(Bradford法检测)。收集的目的蛋白加入固体硫酸铵至70%饱和度进行沉淀,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品置于4℃长期保存。 
重复Yasuhiro Kashima和专利PCT/DK98/00039中纯化纤维素酶的方法,将这两种方法与此实施例采用的纯化方法生产蛋白的纯度、比活、活性回收率进行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YasuhiroKashima产品   专利PCT/DK98/00039产品   本发明产品   终产品纯度   90.2%   86.4%   93.5%   比活(U/mg)   42   34   52   活性回收率   40.7%   54.2%   70.4%   工艺用时   >60h   >40h   <8h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重组耐热的Β1,4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800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8 CN 103088004 A *CN103088004A* (21)申请号 201110347162.9 (22)申请日 2011.11.07 C12N 9/42(2006.01) C12R 1/01(2006.01) (71)申请人 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产业园区工 房时代二期 C 座 331 室 (72)发明人 郑春阳 聂立影 原素英 王燕 徐彬 (54) 发明名称 一种重组耐热的 -1,4 内切纤维素酶的纯 化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耐热。

2、的 -1, 4 内切 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 主要步骤为破菌、 热处理、 离心、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盐析。本发明具有纯度 高、 比活高、 收率高、 生产成本低、 有利于工业化生 产的特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8004 A CN 103088004 A *CN103088004A* 1/1 页 2 1. 一种重组耐热的 -1, 4 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由以下步骤组成 : 1) 破菌 发酵。

3、获得表达重组耐热 -1, 4 内切纤维素酶的菌体, 离心后向菌体沉淀加入破菌缓 冲液, 使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 1 5 20, 搅拌 10 20 分钟使之混合均匀, 通过超 声或高压均质的方法裂解菌体, 使之破碎 ; 2) 热处理 将破菌处理后的溶液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 温度为 70 85, 搅拌速度控制在 100 200rpm, 处理时间为 15 40 分钟 ; 3) 离心 将热处理后的溶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 离心力 10000 20000g, 时间 10 20 分钟, 取上清液, 加入 1 2M MgCl2至终浓度为 10mM 20mM, 经 0.45m 的滤膜过滤 ; 4) 金属螯合。

4、亲和层析 金属螯合层析首先用缓冲液 I 平衡色谱柱, 用量为 3 5CV, 上样后冲洗, 用量为 5 10CV, 使 UV280 吸收降至基线, 然后用缓冲液 II 洗脱杂蛋白, 用量为 5 10CV, 使 UV280 吸 收降至基线, 最后用缓冲液 III 洗脱目的蛋白, 收集 UV280 吸收大于 100mAu 组分, 加入固体 硫酸铵至饱和浓度 60 70进行沉淀, 得到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品置于 4长期保存 ; 其中破菌缓冲液为2050mM Tris-HCl, pH7.58.5、 0.15mMEDTA、 0.51M NaCl、 5 10甘油、 溶菌酶 0.5 2mg/ml、 5 10mM。

5、 咪唑、 0.02 1mM PMSF ; 缓冲液 I 为 20 50mM Tris-HCl, pH7.5 8.5、 0.5 1M NaCl、 5 10甘油、 5 10mM 咪唑 ; 缓冲液 II 为 20 50mM Tris-HCl, pH7.5 8.5、 0.5 1M NaCl、 5 10甘油、 50 70mM 咪唑 ; 缓冲 液 III 为 20 50mM Tris-HCl, pH7.5 8.5、 0.5 1M NaCl、 5 10甘油、 200 300mM 咪唑。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纯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破菌步骤中破菌法选自高压均 质法。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

6、述的纯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均质法是指将菌体和破菌缓冲 液的混合液放入高压均质机中, 控温 10 30、 工作压力为 500 800bar, 均质 2 3 遍。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纯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热处理步骤中, 温度为 75 80, 处理时间为 20 30 分钟。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纯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介质 配基为亚氨基二乙酸 (IDA) 或次氮基三乙酸 (NTA)。 6.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纯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介质 配基为亚氨基二乙酸 (IDA)。 7. 根据权利要求 1。

7、 所述的纯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柱高 为 5 15cm, 上样线性流速为 30 120cm/h, 洗脱线性流速为 100 300cm/h, 上样量为每 ml 填料上样菌体蛋白 100 300mg。 8.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纯化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上样 线性流速为 60 100cm/h, 洗脱线性流速为 100 150cm/h, 上样量为每 ml 填料上样菌体 蛋白 100 200m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88004 A 2 1/7 页 3 一种重组耐热的 -1, 4 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

8、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酶的纯化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重组耐热纤维素酶的纯化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 也是最丰富的有机可再生资源。纤维素酶 是分解纤维素的一类酶, 根据功能的不同, 分为外切 - 葡聚糖酶、 内切 - 葡聚糖酶和 - 葡萄糖苷酶, 它能将纤维素分解成为葡萄糖, 一种机理是 : 内切葡聚糖酶首先将纤维素 的非结晶区切开, 产生大量的非还原端, 作为纤维二糖水解酶底物, 依次从非还原端切下纤 维二糖, 被葡萄糖苷酶水解成葡萄糖。 0003 目前工业上使用的纤维素酶大多来源于真菌发酵产物, 只能在中温条件下发挥作 用, 限制了酶的应用, 而耐热纤维素酶因具。

9、有极好的高温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在能源、 化工、 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潜力。 0004 来源于 Euryarchaeota 门热球菌目的热球菌高度嗜热, 产生的耐热纤维素酶, 由 于具有较高的酶活力和热稳定性, 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成为纤维素酶基础研究和开发新型 纤维素酶制剂的热点。许多研究者构建表达了来自热球菌的耐热纤维素酶, 例如国际专利 PCT/DK98/00039, 论文 Kengen 1993 和 Bauer 1999, 表达的耐热纤维酶的反应最适温度都 在 90以上, 但是存在工艺步骤多、 表达量低、 纯度差、 比活低、 难以放大用于生产的情况。 0005 200。

10、4 年学者 Yasuhiro Kashima(Extremophiles.9 : 37-43) 从 Pyrococcus horikoshii 古细菌中克隆了 -1, 4 内切纤维素酶基因, 去除其 C 端的 411 459 位氨基 酸, 获得了改构的耐热-1, 4内切纤维素酶(PH1171), 分子量约为45000, 使蛋白表达量提 高了 60 倍, 且活性不损失。但其纯化步骤包括破菌、 85热处理 30 分钟、 Q 阴离子交换层 析、 Phenyl 疏水层析、 S-200 凝胶过滤层析等, 步骤繁琐, 比活较低, 而且其使用的 S-200 凝 胶过滤层析限制了放大应用。 0006 在PCT。

11、/DK98/00039专利报道中, 利用芽孢杆菌表达了耐热-1, 4内切纤维素酶, 纯化步骤包括 : 调 pH、 阴离子、 阳离子两种絮凝剂沉淀菌体、 滤纸过滤、 DEAE 阴离子交换层 析、 Butyl 疏水层析等, 步骤繁琐, 收率较低, 仅为 50 60, 并且局限于实验室水平, 难以 放大。 0007 因此, 建立一种简便、 快捷、 低成本、 可放大的耐热 -1, 4 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 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8 鉴于此, 我们构建表达了耐热-1, 4内切纤维素酶(PH1171)蛋白, 本发明的目的 是提供了一种 PH1171 的纯化方法, 具有纯度高、 比活高。

12、、 收率高、 生产成本低、 有利于工业 化生产的特点。 0009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 说 明 书 CN 103088004 A 3 2/7 页 4 0010 一种重组耐热的 -1, 4 内切纤维素酶的纯化方法, 由以下步骤组成 : 0011 1) 破菌 0012 发酵获得表达重组耐热 -1, 4 内切纤维素酶的菌体, 离心后向菌体沉淀加入破 菌缓冲液, 使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 1 5 20, 搅拌 10 20 分钟使之混合均匀, 通过超声或高压均质的方法裂解菌体 ; 其中破菌缓冲液为 20 50mM Tris-HCl, pH7.5 8.5、 0.1 5mMEDTA、 0.5 1M。

13、 NaCl、 5 10甘油、 溶菌酶 0.5 2mg/ml、 5 10mM 咪唑、 0.021mM PMSF ; 破菌缓冲液中的EDTA和甘油经试验证实对活性稳定十分重要, 确保菌体 在破菌、 热处理过程中活性损失减少, 咪唑的添加是避免金属螯合层析过度吸附含色氨酸、 半胱氨酸和少量组氨酸的非组氨酸标签的杂蛋白。菌体和破菌液的比例选择是为了方便 超声或高压均质机高效破碎菌体, 破菌过程中需要适度降温, 避免超过 30, 防止酶活的损 失。破菌时间以菌液不再粘稠、 流动性良好为准 ; 0013 2) 热处理 0014 将破菌处理后的溶液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 温度为 70 85, 搅拌速度控制在 。

14、100 200rpm, 处理时间为 15 40 分钟 ; 0015 3) 离心 0016 将热处理后的溶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 离心力1000020000g, 时间1020分 钟, 取上清液, 加入 1 2M MgCl2至浓度 10mM 20mM, 经 0.45m 的滤膜过滤 ; 0017 在上述步骤中发酵菌体破碎后直接进行热处理, 使细胞碎片和杂蛋白大量沉淀, 较低离心力 10000g 左右即可充分分离沉淀, 获得澄清的蛋白粗纯液。热处理后蛋白纯度 明显提高, 由于目标蛋白的耐热 性和破菌缓冲液的甘油、 EDTA 等保护剂, 活性此步损失小 于 10。离心上清补加 MgCl2的作用是占据 ED。

15、TA 的金属螯合位点, 确保样品上样时不会因 EDTA 剥离 Ni 离子, 导致载量、 收率下降 ; 0018 4)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0019 金属螯合层析用缓冲液 I 平衡色谱柱, 用量为 3 5CV, 上样后冲洗冲洗用量为 510CV, 使UV280吸收降至基线。 然后用缓冲液II洗脱杂蛋白, 用量为510CV, 使UV280 吸收降至基线。最后用缓冲液 III 洗脱目的蛋白, 收集 UV280 吸收大于 100mAu 组分, 加入 固体硫酸铵至饱和度 60 70进行沉淀, 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品置于 4长期保存, 活性 1 年内未见明显衰减。其中缓冲液 I 为 20 50mMTris-H。

16、Cl, PH7.5 8.5、 0.5 1M NaCl、 5 10甘油、 5 10mM 咪唑 ; 缓冲液 II 为 20 50mM Tris-HCl, PH7.5 8.5、 0.5 1M NaCl、 5 10甘油、 50 70mM 咪唑 ; 缓冲液 III 为 20 50mM Tris-HCl, PH7.5 8.5、 0.5 1M NaCl、 5 10甘油、 200 300mM 咪唑。 0020 所述破菌步骤中破菌法选择高压均质法, 是指将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混合液放入 高压均质机, 在 10 30、 工作压力为 500 800bar 时均质 2 3 遍。所述破菌步骤也可 以采用超声法, 方法为放。

17、入超声设备中, 超声 5 10 秒, 停 10 20 秒, 共超声 10 20 分 钟, 此超声方法建议体积小于 0.5L 时使用。 0021 所述热处理步骤中, 温度为 75 80, 处理时间为 20 30 分钟。 0022 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介质配基为亚氨基二乙酸 (IDA) 或次氮基三乙酸 (NTA), 优选为亚氨基二乙酸 (IDA)。由于 NTA 的载量相对较低, 所以使用 IDA 更经济, GE 公 司生产的 Ni Sepharose HP、 Ni Sepharose FF 可重复使用, Ni 离子脱落较少, 选择性高, 广 说 明 书 CN 103088004 A 4 3/。

18、7 页 5 泛用 于组氨酸标签蛋白的纯化, 其中Ni Sepharose HP填料颗粒平均34m, 分辨率略高于 Ni Sepharose FF, 且流速反压与 Ni Sepharose FF 无明显差异, 对纯度要求较高时使用 Ni Sepharose HP 较理想, 反之使用 Ni Sepharose FF 即可, 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0023 所述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步骤中柱高为 5 15cm, 柱床过高, 柱压明显, 影响上样、 洗脱流速, 过低影响分离效果 ; 上样线性流速为 30 120cm/h, 优选为 60 100cm/h, 这样 可以确保蛋白与填料的充分吸附 ; 洗脱线性流速为1。

19、00300cm/h, 优选为100150cm/h, 这样可以确保蛋白与填料充分解吸附, 上样、 洗脱时色谱柱压力控制在 0.4MPa 以下, 防止 色谱柱床压塌 ; 上样量为每 ml 填料上样菌体蛋白 100 300mg(Bradford 法检测 ), 优选为 100 200mg, 上样量过高会降低分辨率, 导致目的蛋白穿透, 收率降低。 0024 本发明与文献中提到的方法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 0025 (1) 优化了破菌液、 Ni 柱洗脱缓冲液成分, 使纯化过程中蛋白活性基本不变 ; 0026 (2)所用层析方法均可简单线性放大, 50ml Ni离子亲和柱即可以进行1批发酵液 (5L) 。

20、的纯化, 不使用凝胶层析, 工艺放大方便, 亲和层析的选择性高, 一步纯化后目的蛋白 纯度大于 90 ; 0027 (3) 收获蛋白浓度大于 10mg/ml, 体积小, 方便下一步盐析操作, 便于大规模生产 ; 0028 (4) 酶以盐析沉淀方式在 4 度长时间保持活性, 简化制剂过程, 酶活更稳定 ; 0029 (5) 工艺简单, 用时短 (1 天 ), 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30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 1 的 PH1171 Ni 柱亲和层析色谱图 ; 0031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 1 的 PH1171 纯化过程 SDS-PAGE 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发明所述纯化菌体。

21、来源于 : 0033 ( 一 ) 古细菌 Pyrococcus horikoshii OT3 0034 目的基因获得 : 0035 1、 使用上下游引物从古细菌Pyrococcus horikoshii OT3基因组中用PCR技术获 得目的片段 ; 0036 2、 用 NdeI 及 BamHI 双酶切目的基因片段及 pET11a 质粒载体 ; 0037 3、 连接载体及目的基因、 转入大肠杆菌 DH5 菌株。 0038 基因的改构 : 0039 去掉 N-terminal 的 28 个氨基酸残基及 C-terminal 的 42 个氨基酸残基, 并对 SD 序列进行密码子偏好性突变, 使用以下。

22、引物构建亚克隆。 0040 表格左边为引物名称, 右边为引物序列。 0041 DSF CCAGTACATATGGAAAATACAACATATCAAACACCG DSCR TGGGATCCTCAAGAACTTTTGGAACAACTATC SD2MF CGCTTGGTGGGGTGGTAATCTAATG SD2MR CATTAGATTACCACCCCACCAAGCG 0042 构建方法 : 说 明 书 CN 103088004 A 5 4/7 页 6 0043 1、 使用 DSF 及 SD2MR 引物用 PCR 获得目的基因片段 1 ; 0044 2、 使用 DSCR 及 SD2MF 引物用 PCR。

23、 获得目的基因片段 2 ; 0045 3、 将片段 1 及片段 2 等摩尔比混合, 不加引物进行 PCR 反应 10 个循环来拼接 ; 0046 4、 酶切拼接的目的基因及 pET11a 质粒载体 ; 0047 5、 连接载体及目的基因、 转入大肠杆菌 DH5 菌株 ; 0048 6、 测序正确后提取质粒转入表达载体大肠杆菌 BL21(DE3) 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成 功后进行大规模发酵。 0049 ( 二 ) 发酵 : 0050 大肠杆菌 BL21(DE3)pET11a-1171 菌种发酵采用三级发酵一级种子培养基 (LB) : 0051 0052 原始菌种接种过夜培养 0053 培养条件 。

24、: 温度为 37, 220rpm 0054 二级种子培养基 (LB) 0055 0056 1 -10接种培养至 OD600 为 0.5-1.0 0057 发酵培养基 : 0058 0059 补料成分 : 说 明 书 CN 103088004 A 6 5/7 页 7 0060 0061 按 5 10接种, 温度为 37, pH 控制在 7.0, 通过搅拌, 通气和灌压控制溶氧 保持在 30 60, 后期通过补料控制溶氧保持在 30 60, 当 OD600 为 10 20 开始 诱导, 加入 IPTG 至终浓度为 0.2 0.5mM, 诱导时间 3 5h, 诱导温度为 23 28, 可获得 发酵液。

25、, 在 5000rpm 离心 20 分钟, 收获菌体 180 250g。 0062 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0063 实施例 1 0064 将经过发酵液离心获得的菌体 180g 收集, 保持温度为 10, 加入破菌缓冲液 900ml( 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 1 5), 其中破菌缓冲液为 20mM Tris-HCl, pH7.5、 0.1mM EDTA、 0.5M NaCl、 5甘油、 溶菌酶 0.5mg/ml、 5mM 咪唑、 0.02mM PMSF, 搅拌 10 分钟 使之混合均匀, 通过高压均质的方法裂解菌体, 即将混合液体进行高压匀质机, 在 600bar, 10下匀质 2 遍, 。

26、使之不再粘稠 ; 然后将混合液体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 温度为 70, 搅拌 速度控制在100rpm, 不断搅拌15分钟后进行离心, 在10000g和10下离心10分钟, 取上清 液, 加入 1M MgCl2至终浓度 2mM, 经 0.45m 滤膜过滤, 获得 1052ml 滤液 ; 金属螯合层析的 介质配基是Ni2+-IDA, 为GE公司生产的NiSepharose HP, 金属螯合层析用缓冲液I平衡色谱 柱, 用量 3CV, 上样后冲洗用量为 5CV, UV280 吸收洗至基线, 其中缓冲液 I 为 20mMTris-HCl, PH7.5、 0.5M NaCl、 5甘油、 5mM 咪唑 ; 。

27、用缓冲液 II 洗脱杂蛋白, 用量 8CV, UV280 吸收洗至 基线, 其中缓冲液 II 为 20mMTris-HCl, PH7.5、 0.5M NaCl、 5甘油、 50mM 咪唑 ; 用缓冲液 III 洗脱目的蛋白, 收集 UV280 吸收大于 100mAu 组分, 其中缓冲液 III 为 20mMTris-HCl, PH7.5、 0.5M NaCl、 5甘油、 200mM 咪唑 ; 在金属螯合层析过程中柱高为 5cm, 上样线性流速 为 60cm/h, 洗脱线性流速为 100cm/h, 上样量为每 ml 填料上样菌体蛋白 100mg(Bradford 法 检测 )。收集的目的蛋白加入。

28、固体硫酸铵至饱和度 60进行沉淀, 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品 置于 4长期保存 ; 0065 本实施例中的 a.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色谱图为 : 0066 PH1171 Ni 柱亲和层析色谱图, 见图 1 ; 0067 b. 纯化过程 SDS-PAGE 电泳结果图为 : 0068 PH1171 纯化过程 SDS-PAGE 电泳图, 见图 2, 其中图 2 的标号为 : 0069 1、 P11771 Ni 柱上样前 ( 热处理后破菌液 ) 0070 2、 PH1171 Ni 柱穿透蛋白 0071 3、 PH1171 Ni 柱洗脱峰 5 号 0072 4、 PH1171 Ni 柱洗脱峰 7 号 0073。

29、 5、 PH1171 Ni 柱洗脱峰 9 号 0074 6、 PH1171 Ni 柱洗脱峰 10 号 说 明 书 CN 103088004 A 7 6/7 页 8 0075 7、 PH7171 Ni 柱洗脱峰 12 号 0076 重复 Yasuhiro Kashima 和专利 PCT/DK98/00039 中纯化纤维素酶的方法, 将这两 种方法与此实施例采用的纯化方法生产蛋白的纯度、 比活、 活性回收率、 用时进行比较, 具 有如下特点 : 0077 YasuhiroKashima 产品 专利 PCT/DK98/00039 产品 本发明产品 终产品纯度 90.2 86.4 96.8 比活 (U。

30、/mg) 42 34 62 活性回收率 40.7 54.2 74.8 工艺用时 60h 40h 8h 0078 实施例 2 0079 将经过发酵液离心获得的菌体 200g 收集, 保持温度为 20, 加入破菌缓冲液 2000ml( 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 1 10), 其中破菌缓冲液为 30mM Tris-HCl, PH8.0、 2mM EDTA、 0.8M NaCl、 8甘油、 溶菌酶 1mg/ml、 8mM 咪唑、 0.1mM PMSF, 搅拌 15 分钟使之混 合均匀, 通过超声的方法裂解菌体, 即将混合液体放入超声机中超声10秒, 停止20秒, 重复 循环, 共超声 10 分钟, 使。

31、之不再粘稠 ; 然后将混合液体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 温度为 80, 搅拌速度控制在 150rpm, 不断搅拌 30 分钟后离心, 在 15000g 和 25下离心 15 分钟, 取上 清液, 加入 2M MgCl2至终浓度为 10mM, 经 0.45m 滤膜过滤, 获得 2110ml 滤液 ; 金属螯合 层析的介质配基是 Ni2+-NDA(Qiagen 生产 ), 金属螯合层析用缓冲液 I 平衡色谱柱, 用量为 4CV, 上样后冲洗用量为 8CV, UV280 吸收洗至基线, 其中缓冲液 I 为 40mM Tris-HCl, PH8.0、 0.8MNaCl、 8甘油、 8mM 咪唑 ; 用缓冲。

32、液 II 洗脱杂蛋白, 用量为 7CV, UV280 吸收洗至基线, 其中缓冲液II为40mM Tris-HCl, PH8.0、 0.8M NaCl、 8甘油、 60mM咪唑 ; 用缓冲液III洗脱 目的蛋白, 收集UV280吸收大于100mAu组分, 其中缓冲液III为40mM Tris-HCl, PH8.0、 0.8M NaCl、 8甘油、 250mM 咪唑 ; 在金属螯合层析过程中柱高为 10cm, 上样线性流速为 80cm/h, 洗脱线性流速为 200cm/h, 上样量为每 ml 填料上样菌体蛋白 150mg(Bradford 法检测 )。收 集的目的蛋白加入固体硫酸铵至 65饱和度进。

33、行沉淀, 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品置于 4长 期保存。 重复Yasuhiro Kashima和专利PCT/DK98/00039中纯化纤维素酶的方法, 将这两种 方法与此实施例采用的纯化方法生产蛋白的纯度、 比活、 活性回收率、 工艺用时进行比较, 具有如下特点 : 0080 YasuhiroKashima 产品 专利 PCT/DK98/00039 产品 本发明产品 终产品纯度 90.2 86.4 95.3 比活 (U/mg) 42 34 56 活性回收率 40.7 54.2 72.4 工艺用时 60h 40h 8h 0081 实施例 3 0082 将经过发酵液离心获得的菌体 250g 收集, 保持。

34、温度为 30, 加入破菌缓冲液 5000ml( 菌体和破菌缓冲液的比例为 1 20), 其中破菌 缓冲液为 50mM Tris-HCl, PH8.5、 5mM EDTA、 1MNaCl、 10甘油、 溶菌酶2mg/ml、 10mM咪唑、 1mM PMSF, 搅拌40分钟使之混合均 匀, 通过高压均质的方法裂解菌体, 即将混合液体放入高压匀质机中, 在 800bar, 20下匀 质 3 遍, 使之不再粘稠 ; 然后将混合液体放入水浴中保温搅拌, 温度为 85, 搅拌速度控制 说 明 书 CN 103088004 A 8 7/7 页 9 在 200rpm, 不断搅拌 40 分钟后进行离心, 在 2。

35、0000g 和 20下离心 20 分钟, 取上清液, 加入 5M MgCl2至溶液浓度 20mM, 经 0.45m 滤膜过滤, 获得 8360ml 滤液 ; 金属螯合层析的介质 配基是 Ni2+-IDA, 为 GE 公司生产的 Ni Sepharose FF, 金属螯合层析用缓冲液 I 平衡色谱 柱, 用量 5CV, 上样后冲洗用量 10CV, UV280 吸收洗至基线, 其中缓冲液 I 为 50mM Tris-HCl PH8.5、 1M NaCl、 10甘油、 10mM 咪唑 ; 用缓冲液 II 洗脱杂蛋白, 用量 10CV, UV280 吸收洗 至基线, 其中缓冲液 II 为 50mM T。

36、ris-HCl, PH8.5、 1M NaCl、 10甘油、 70mM 咪唑 ; 用缓冲液 III 洗脱目的蛋白, 收集 UV280 吸收大于 100mAu 组分, 其中缓冲液 III 为 50mM Tris-HCl, PH8.5、 1M NaCl、 10甘油、 300mM 咪唑 ; 在金属螯合层析过程中柱高为 15cm, 上样线性流速 为 120cm/h, 洗脱线性流速为 300cm/h, 上样量为每 ml 填料上样菌体蛋白 300mg(Bradford 法检测 )。收集的目的蛋白加入固体硫酸铵至 70饱和度进行沉淀, 呈混悬状态的蛋白产 品置于 4长期保存。 0083 重复 Yasuhir。

37、o Kashima 和专利 PCT/DK98/00039 中纯化纤维素酶的方法, 将这两 种方法与此实施例采用的纯化方法生产蛋白的纯度、 比活、 活性回收率进行比较, 具有如下 特点 : 0084 YasuhiroKashima 产品 专利 PCT/DK98/00039 产品 本发明产品 终产品纯度 90.2 86.4 93.5 比活 (U/mg) 42 34 52 活性回收率 40.7 54.2 70.4 工艺用时 60h 40h 8h 008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088004 A 9 1/1 页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88004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