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32376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8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75730.3

申请日:

2013.03.11

公开号:

CN103147332A

公开日:

2013.06.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21C 5/00申请日:20130311|||公开

IPC分类号:

D21C5/00

主分类号:

D21C5/00

申请人:

杨安庆; 范谋斌

发明人:

杨安庆; 范谋斌

地址:

625000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康藏路790号14幢2单元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代理人:

毛光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液浸装锅步骤、温黑液置换步骤、热黑液置换步骤、加热和蒸煮步骤、洗涤液置换步骤和成浆排放步骤。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双置换工艺进行了改进,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黑液的三段置换,利用申请人同时申请的一种适用于置换蒸煮的温黑液槽与一台热黑液槽配合使用,增加了一段温黑液置换步骤,将二段黑液置换流程变成了三段黑液置换流程,具有投资省、浆品质好、节能降污的综合优势;特别适合于采用传统漂白技术对制浆粘度有特别要求或需要将传统蒸煮装置升级为置换蒸煮装置的中小企业。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液浸装锅步骤: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且在装入料片时,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同时结束或不同时结束;
温黑液置换步骤: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10℃‑140℃;
热黑液置换步骤: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40℃‑160℃;
加热和蒸煮步骤:采用0.9‑1.1MPa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液加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结束,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
洗涤液置换步骤: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成浆排放步骤: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装料开始5‑10分钟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皮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5‑10吨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蒸煮锅循环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入蒸煮锅后,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温度在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槽。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温度在125℃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蒸煮锅内中部靠近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行业的制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公开的置换蒸煮方法中,黑液带压置换方式有双置换流程和升流式置换流程两种。双置换流程是让置换液从蒸煮锅上部和下部进入,置换出的回流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排出。升流式置换方式的流程是让置换液从蒸煮锅下部进入,回流液从蒸煮锅上部筛板排出。相对于升流式置换方式,双置换方式因置换路径较短,置换阻力相对较小,因此可以选择稍微大一点的置换液流量。并且因蒸煮锅不需要配备顶部置换筛板,可节约一定的设备运行和投资费用。
目前公开的双置换方法都未详细涉及槽区设备及配置方式,槽区是与置换蒸煮系统密不可分的重要设备。这两种置换技术的槽区设备至少有两个带压黑液槽贮存温度100℃以上的黑液:一个是温黑液槽,一个是热黑液槽。但双置换方法一般只有两次黑液带压置换步骤,即热黑液置换(热充)和洗涤液置换(洗涤)。有的双置换方法中虽说也有一个叫温充的步骤,但该步骤是在常压下进行的,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送液过程。由于象竹片之类的原料渗透性不是很强,送液步骤的耗碱量并不是很大,85%以上蒸煮用碱分配在后期的热充和加热蒸煮。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两次置换工艺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但由于置换蒸煮过程中碱分配不是很均衡,脱木素过程主要集中在热充和加热蒸煮步骤,因此对提高竹浆强度以及节约化学品方面的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如要进行三次带压置换的话,必须增加一个带压黑液槽,这会增加设备和仪表投资。或是像某些升流式置换工艺一样在黑液槽内增加一个内筒,这同样会增加设备制造和维护费用。
例如申请号为CN201110291845.7,公开号为CN102337689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竹材溶解浆的蒸煮方法”,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竹材溶解浆的蒸煮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蒸汽装锅:将竹材原料制成片料,输送至蒸煮锅,输送片料的同时往蒸煮锅通入低压蒸汽;蒸汽加热预水解:蒸汽装锅完成后,用蒸汽加热,使片料预水解;白液中和:用热白液槽中的白液中和蒸煮锅内的片料及蒸汽冷凝水;热黑液置换:将热黑液槽中的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的中和废液;温度控制加热和蒸煮,制得竹材溶解浆的原浆;洗涤黑液置换,洗涤和冷却原浆;低温卸料。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双置换工艺进行了改进,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黑液的三段置换,利用申请人同时申请的一种适用于置换蒸煮的黑液槽作为温黑液槽与一台热黑液槽配合使用,将两段黑液置换蒸煮流程变成了三段黑液置换蒸煮流程,具有投资省、浆品质好、节能降污的综合优势;特别适合于采用传统漂白技术对制浆粘度有特别要求或需要将传统蒸煮装置升级为置换蒸煮装置的中小企业。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液浸装锅步骤: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且在装入料片时,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同时结束或不同时结束;
温黑液置换步骤: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10℃‑140℃;
热黑液置换步骤: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40℃‑160℃;
加热和蒸煮步骤:采用0.9‑1.1MPa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液加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结束,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
洗涤液置换步骤: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成浆排放步骤: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装料开始5‑10分钟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皮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5‑10吨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蒸煮锅循环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入蒸煮锅后,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温度在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槽。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温度在125℃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蒸煮锅内中部靠近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可减缓放锅后期竹浆因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液浸装锅步骤中采用在装入料片时,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当预定的预浸液送液量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装料片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开启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经上循环管到蒸煮锅上部的循环,可以增大蒸煮锅的装锅量,而且还能提高料片预浸效果。
2、本发明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装料开始5‑10分钟或在皮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5‑10吨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采用这两种运行方式,首先可防止黑液与空气接触产生泡沫,其次通过中部送液可以对中部筛板进行反向清洗,以疏通前面的洗涤步骤可能对部分筛孔造成的堵塞。
3、相对于双置换蒸煮方法,本发明增加了温黑液置换步骤,置换回流黑液中的热能和化学品得到更充分的回收和利用,热黑液置换时分配碱量减少有助于提高成浆强度,同时节能和节约化学品的效果更加显著。
4、相对于升流式置换蒸煮方法,本发明不需要在蒸煮锅顶部增加置换筛板,也可以利用双置换流程的置换路径相对较短和置换阻力要低一些的优点,可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5、本发明配套的液浸装锅步骤,不需要配备价格昂贵的自动锅盖和测量、控制仪表,投资较省。
6、本发明采用温度在100℃以上的外排黑液暂存在温黑液槽中,经冷却后再排入冷黑液槽中,以防止温黑液闪蒸污染环境,同时也可回收部分热能。
7、本发明的温黑液和热黑液置换步骤所需的热白液可利用静压差加入到温黑液和热黑液中去,可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8、本发明在洗涤结束后将靠近筛板的温度较高的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可减缓放锅后期竹浆因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有助于成浆的顺利排放。
9、本发明特别适合于采用传统漂白技术对制浆粘度有特别要求或需要将传统蒸煮装置升级为置换蒸煮装置的中小企业采用。
10、本发明不仅同时体现了升流式置换蒸煮和双置换蒸煮的优点,但同时对这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相对于升流式置换蒸煮,除了前面提到的蒸煮锅不需要配备顶部筛板,置换路径较短外,本发明利用申请人同时申请的一种适用于置换蒸煮的黑液槽形成的三置换蒸煮工艺具有流程简洁、操作维护方便、投资更省的优点。相对于双置换蒸煮,本发明在不另增加黑液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温黑液置换步骤,生产的成浆品质更好,且会降低化学品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液浸装锅步骤: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且在装入料片时,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同时结束;
温黑液置换步骤: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10℃;
热黑液置换步骤: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40℃;
加热和蒸煮步骤:采用0.9MPa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液加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结束,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和预设置的H因子的数值取决于浆种、原料、起始温度,蒸煮时间和目标卡伯值等因素;
洗涤液置换步骤: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成浆排放步骤: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装料开始5分钟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蒸煮锅循环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入蒸煮锅后,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温度在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槽。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温度在125℃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蒸煮锅内中部靠近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可减缓放锅后期竹浆因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
实施例2: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液浸装锅步骤: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且在装入料片时,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不同时结束,料片装入过程早于预浸液送液过程5‑10分钟结束;
温黑液置换步骤: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25℃;
热黑液置换步骤: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置换后蒸煮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50℃;
加热和蒸煮步骤:采用1.0MPa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液加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结束,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和预设置的H因子的数值取决于浆种、原料、起始温度,蒸煮时间和目标卡伯值等因素;
洗涤液置换步骤: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成浆排放步骤: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装料开始8分钟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蒸煮锅循环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入蒸煮锅后,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温度在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槽。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温度125℃及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蒸煮锅内中部靠近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可减缓放锅后期竹浆因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
实施例3: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液浸装锅步骤: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且在装入料片时,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不同时结束,料片装入过程晚于预浸液送液过程5‑10分钟结束;
温黑液置换步骤: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置换后蒸煮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40℃;
热黑液置换步骤: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置换后蒸煮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60℃;
加热和蒸煮步骤:采用1.1MPa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液加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结束,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和预设置的H因子的数值取决于浆种、原料、起始温度,蒸煮时间和目标卡伯值等因素;
洗涤液置换步骤: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成浆排放步骤: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装料开始10分钟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装料片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蒸煮锅循环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入蒸煮锅后,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温度在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槽。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温度125℃及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蒸煮锅内中部靠近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可减缓放锅后期竹浆因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2、3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皮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5吨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皮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8吨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皮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10吨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实施例7; 采用本发明的置换方法,以风干竹材作为原料生产化学浆时:
     用碱量控制在16.5%,粗浆卡伯值控制在16‑19之间,保温终点黑液残碱控制在9‑12g/l。
液浸装锅步骤: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且在装入料片时,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不同时结束,料片装入过程晚于预浸液送液过程5‑10分钟结束;
温黑液置换步骤: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置换后蒸煮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20℃;
热黑液置换步骤: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置换后蒸煮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140℃;
加热和蒸煮步骤:采用1.0MPa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液加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结束,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
洗涤液置换步骤: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成浆排放步骤: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在装料开始6分钟后,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蒸煮锅循环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入蒸煮锅后,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温度在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槽。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温度在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温度在125℃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温度在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蒸煮锅内中部靠近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
增加了温黑液置换步骤后,置换回流黑液中的热能和化学品得到更充分的回收和利用,以风干竹材为原料生产化学浆品质更高,而且节能和节约化学品。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73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47332 A *CN103147332A* (21)申请号 201310075730.3 (22)申请日 2013.03.11 D21C 5/00(2006.01) (71)申请人 杨安庆 地址 625000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康藏路 790 号 14 幢 2 单元 10 号 申请人 范谋斌 (72)发明人 杨安庆 范谋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51211 代理人 毛光军 (54) 发明名称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置。

2、换蒸煮方法, 包括以 下步骤 : 液浸装锅步骤、 温黑液置换步骤、 热黑液 置换步骤、 加热和蒸煮步骤、 洗涤液置换步骤和成 浆排放步骤。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双置换工艺进 行了改进, 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黑液 的三段置换, 利用申请人同时申请的一种适用于 置换蒸煮的温黑液槽与一台热黑液槽配合使用, 增加了一段温黑液置换步骤, 将二段黑液置换流 程变成了三段黑液置换流程, 具有投资省、 浆品质 好、 节能降污的综合优势 ; 特别适合于采用传统 漂白技术对制浆粘度有特别要求或需要将传统蒸 煮装置升级为置换蒸煮装置的中小企业。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1。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7332 A CN 103147332 A *CN103147332A* 1/2 页 2 1.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液浸装锅步骤 : 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 且在装入料片时,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 程同时结束或不同时结束 ; 温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 置换后蒸煮 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 110 -14。

4、0 ; 热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 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 到 140 -160 ; 加热和蒸煮步骤 : 采用 0.9-1.1MPa 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 液加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 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 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 保温结束, 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 ; 洗涤液置换步骤 : 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 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 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 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 成浆排放步骤 : 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 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 稀 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2。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装料开始 5-10 分钟后,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 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皮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 5-10 吨后,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 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 中, 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 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一定量的料。

6、片后料片装入过程 结束。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 蒸煮锅循环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 出, 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 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入蒸煮锅后, 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 束。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 中, 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入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 中, 温度在 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 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 冷黑液槽 ; 温度在 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

7、入冷黑液槽。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 中, 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 在 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 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 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 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 来 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

8、3147332 A 2 2/2 页 3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 中, 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 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 温度在 125以上的回流 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 中, 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 蒸煮锅内中部靠近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 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 ; 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

9、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7332 A 3 1/8 页 4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造纸行业的制浆方法,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目前公开的置换蒸煮方法中, 黑液带压置换方式有双置换流程和升流式置换流 程两种。双置换流程是让置换液从蒸煮锅上部和下部进入, 置换出的回流液从蒸煮锅中部 筛板排出。升流式置换方式的流程是让置换液从蒸煮锅下部进入, 回流液从蒸煮锅上部筛 板排出。相对于升流式置换方式, 双置换方式因置换路径较短, 置换阻力相对较小, 因此可 以选择稍微大一点的置换液流量。并且因蒸煮锅不需要配备顶部置。

10、换筛板, 可节约一定的 设备运行和投资费用。 0003 目前公开的双置换方法都未详细涉及槽区设备及配置方式, 槽区是与置换蒸煮 系统密不可分的重要设备。这两种置换技术的槽区设备至少有两个带压黑液槽贮存温度 100以上的黑液 : 一个是温黑液槽, 一个是热黑液槽。但双置换方法一般只有两次黑液带 压置换步骤, 即热黑液置换 (热充) 和洗涤液置换 (洗涤) 。有的双置换方法中虽说也有一个 叫温充的步骤, 但该步骤是在常压下进行的, 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送液过程。 由于象竹片 之类的原料渗透性不是很强, 送液步骤的耗碱量并不是很大, 85% 以上蒸煮用碱分配在后期 的热充和加热蒸煮。 从实际运行效果。

11、来看, 两次置换工艺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但由于置 换蒸煮过程中碱分配不是很均衡, 脱木素过程主要集中在热充和加热蒸煮步骤, 因此对提 高竹浆强度以及节约化学品方面的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如要进行三次带压置换的话, 必须 增加一个带压黑液槽, 这会增加设备和仪表投资。或是像某些升流式置换工艺一样在黑液 槽内增加一个内筒, 这同样会增加设备制造和维护费用。 0004 例如申请号为 CN201110291845.7, 公开号为 CN102337689A 的中国发明专利 “一种 用于制备竹材溶解浆的蒸煮方法” , 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竹材溶解浆的蒸煮方法, 包括以下 制备步骤 : 蒸汽装锅 : 将竹材原。

12、料制成片料, 输送至蒸煮锅, 输送片料的同时往蒸煮锅通入 低压蒸汽 ; 蒸汽加热预水解 : 蒸汽装锅完成后, 用蒸汽加热, 使片料预水解 ; 白液中和 : 用热 白液槽中的白液中和蒸煮锅内的片料及蒸汽冷凝水 ; 热黑液置换 : 将热黑液槽中的热黑液 置换蒸煮锅内的中和废液 ; 温度控制加热和蒸煮, 制得竹材溶解浆的原浆 ; 洗涤黑液置换, 洗涤和冷却原浆 ; 低温卸料。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出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本 发明针对现有的双置换工艺进行了改进, 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黑液的三段置 换, 利用申请人同时申请的一种适用于置换蒸。

13、煮的黑液槽作为温黑液槽与一台热黑液槽配 合使用, 将两段黑液置换蒸煮流程变成了三段黑液置换蒸煮流程, 具有投资省、 浆品质好、 说 明 书 CN 103147332 A 4 2/8 页 5 节能降污的综合优势 ; 特别适合于采用传统漂白技术对制浆粘度有特别要求或需要将传统 蒸煮装置升级为置换蒸煮装置的中小企业。 0006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液浸装锅步骤 : 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 且在装入料片时,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 程同时结束或不同时结束 。

14、; 温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 置换后蒸煮 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 110 -140 ; 热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 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 到 140 -160 ; 加热和蒸煮步骤 : 采用 0.9-1.1MPa 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 液加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 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 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 保温结束, 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 ; 洗涤液置换步骤 : 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 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 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 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 。

15、成浆排放步骤 : 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 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 稀 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0007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装料开始 5-10 分钟后, 开 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0008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皮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 5-10 吨后,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0009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 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 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0010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

16、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 蒸煮锅循环 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 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 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 入蒸煮锅后, 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0011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 入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在 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 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 ; 温度在 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 槽。 0012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 从 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在 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

17、在 125 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0013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 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 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 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 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0014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 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 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 说 明 书 CN 103147332 A 5 3/8 页 6 温黑液槽, 温度在 125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 温黑液槽下部。 。

18、0015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 蒸煮锅内中部靠近 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 ; 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 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 可减缓放锅后期竹浆因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 001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其优点在于 : 1、 本发明的液浸装锅步骤中采用在装入料片时,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当预定 的预浸液送液量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 ; 装料片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 后, 开启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经上循环管到蒸煮锅上部的循环, 可以增大蒸煮锅的装锅量, 而且还能提高料片预浸效果。 0017 2、 本发明中将料片。

19、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装料开始 5-10 分钟或在皮带秤累计料 片重量达到 5-10 吨后,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 内 ; 采用这两种运行方式, 首先可防止黑液与空气接触产生泡沫, 其次通过中部送液可以对 中部筛板进行反向清洗, 以疏通前面的洗涤步骤可能对部分筛孔造成的堵塞。 0018 3、 相对于双置换蒸煮方法, 本发明增加了温黑液置换步骤, 置换回流黑液中的热 能和化学品得到更充分的回收和利用, 热黑液置换时分配碱量减少有助于提高成浆强度, 同时节能和节约化学品的效果更加显著。 0019 4、 相对于升流式置换蒸煮方法, 本发明不需要在蒸煮锅顶部增加置。

20、换筛板, 也可 以利用双置换流程的置换路径相对较短和置换阻力要低一些的优点, 可降低设备投资和运 行费用。 0020 5、 本发明配套的液浸装锅步骤, 不需要配备价格昂贵的自动锅盖和测量、 控制仪 表, 投资较省。 0021 6、 本发明采用温度在 100以上的外排黑液暂存在温黑液槽中, 经冷却后再排入 冷黑液槽中, 以防止温黑液闪蒸污染环境, 同时也可回收部分热能。 0022 7、 本发明的温黑液和热黑液置换步骤所需的热白液可利用静压差加入到温黑液 和热黑液中去, 可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0023 8、 本发明在洗涤结束后将靠近筛板的温度较高的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可减缓放 锅后期竹浆因。

21、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 ; 有助于成浆的顺利排放。 0024 9、 本发明特别适合于采用传统漂白技术对制浆粘度有特别要求或需要将传统蒸 煮装置升级为置换蒸煮装置的中小企业采用。 0025 10、 本发明不仅同时体现了升流式置换蒸煮和双置换蒸煮的优点, 但同时对这两 种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相对于升流式置换蒸煮, 除了前面提到的蒸煮锅不需要配 备顶部筛板, 置换路径较短外, 本发明利用申请人同时申请的一种适用于置换蒸煮的黑液 槽形成的三置换蒸煮工艺具有流程简洁、 操作维护方便、 投资更省的优点。 相对于双置换蒸 煮, 本发明在不另增加黑液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温黑液置换步骤, 生产的成浆品质更。

22、好, 且会降低化学品消耗。 附图说明 0026 图 1 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说 明 书 CN 103147332 A 6 4/8 页 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 1 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 实施例 1 :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液浸装锅步骤 : 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 且在装入料片时,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 程同时结束 ; 温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 置换后蒸煮 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 110 ; 热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热黑。

23、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 置换后蒸煮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 到 140 ; 加热和蒸煮步骤 : 采用 0.9MPa 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液加 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 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 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 结束, 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 ; 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和预设置的 H 因子的数值取决于浆种、 原 料、 起始温度, 蒸煮时间和目标卡伯值等因素 ; 洗涤液置换步骤 : 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 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 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 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 成浆排放步骤 : 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 在抽送过程中对。

24、成浆进行稀释, 稀 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0028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装料开始 5 分钟后, 开始往 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0029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 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 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0030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 蒸煮锅循环 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 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 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 入蒸煮锅后, 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0031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

25、部泵送到循环泵 入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在 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 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 ; 温度在 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 槽。 0032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 从 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在 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 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0033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 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 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 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 来减少。

26、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0034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 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 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 说 明 书 CN 103147332 A 7 5/8 页 8 温黑液槽, 温度在 125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 温黑液槽下部。 0035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 蒸煮锅内中部靠近 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 ; 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 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 可减缓放锅后期竹浆因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 0。

27、036 实施例 2 :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液浸装锅步骤 : 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 且在装入料片时,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 程不同时结束, 料片装入过程早于预浸液送液过程 5-10 分钟结束 ; 温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 置换后蒸煮 锅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 125 ; 热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 置换后蒸煮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 高到 150 ; 加热和蒸煮步骤 : 采用 1.0MPa 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

28、料液加 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 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 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 结束, 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 ; 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和预设置的 H 因子的数值取决于浆种、 原 料、 起始温度, 蒸煮时间和目标卡伯值等因素 ; 洗涤液置换步骤 : 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 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 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 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 成浆排放步骤 : 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 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 稀 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0037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装料开始 8 分钟后, 开始往 蒸。

29、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0038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 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 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0039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 蒸煮锅循环 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 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 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 入蒸煮锅后, 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0040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 入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在 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 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 ; 温。

30、度在 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 槽。 0041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 从 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在 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 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0042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 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 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 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 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说 明 书 CN 103147332 A 8 6/8 页 9 0043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

31、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 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 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 温黑液槽, 温度 125及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 温黑液槽下部。 0044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 蒸煮锅内中部靠近 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 ; 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 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 可减缓放锅后期竹浆因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 0045 实施例 3 : 一种三置换蒸煮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液浸装锅步骤 : 将料片装入蒸煮锅内, 且在装入料片时,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

32、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 程不同时结束, 料片装入过程晚于预浸液送液过程 5-10 分钟结束 ; 温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 置换后蒸煮 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 140 ; 热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 置换后蒸煮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 高到 160 ; 加热和蒸煮步骤 : 采用 1.1MPa 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液加 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 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 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 结束, 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 ; 预设置的终点温度和预。

33、设置的 H 因子的数值取决于浆种、 原 料、 起始温度, 蒸煮时间和目标卡伯值等因素 ; 洗涤液置换步骤 : 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 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 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 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 成浆排放步骤 : 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 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 稀 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0046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装料开始 10 分钟后, 开始 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0047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 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存 一定。

34、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0048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装料片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 蒸煮锅循环泵 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 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 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入 蒸煮锅后, 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0049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 入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在 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 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 ; 温度在 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 槽。 0050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 从 中部抽吸管排出的。

35、回流液中, 温度在 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 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0051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 说 明 书 CN 103147332 A 9 7/8 页 10 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 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 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 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0052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 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 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 温黑液槽, 温度 125及以上的回流液返回。

36、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 温黑液槽下部。 0053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 蒸煮锅内中部靠近 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 ; 洗涤结束后将筛板附近温度较高的 黑液抽到蒸煮锅顶部, 可减缓放锅后期竹浆因温度较低絮团严重的现象。 0054 实施例 4 : 与实施例 1、 2、 3 的不同之处在于 :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皮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 5 吨后,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 加入蒸煮锅内。 0055 实施例 5 : 与实施例 4 的不同之处在于 : 在所述液浸装。

37、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皮 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 8 吨后,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 蒸煮锅内。 0056 实施例 6 : 与实施例 5 的不同之处在于 :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皮 带秤累计料片重量达到 10 吨后,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 蒸煮锅内。 0057 实施例 7 ; 采用本发明的置换方法, 以风干竹材作为原料生产化学浆时 : 用碱量控制在 16.5%, 粗浆卡伯值控制在 16-19 之间, 保温终点黑液残碱控制在 9-12g/l。 0058 液浸装锅步骤 : 将料片装入蒸煮锅。

38、内, 且在装入料片时, 开始往蒸煮锅内输送预浸 液, 当预定送液量的预浸液进入蒸煮锅后预浸液送液过程结束,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 液过程不同时结束, 料片装入过程晚于预浸液送液过程 5-10 分钟结束 ; 温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温黑液槽上部的温黑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预浸液, 置换后蒸煮 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高到 120 ; 热黑液置换步骤 : 采用热黑液置换蒸煮锅内温黑液, 置换后蒸煮锅的内料液温度被提 高到 140 ; 加热和蒸煮步骤 : 采用 1.0MPa 的中压蒸汽将蒸煮锅内经热黑液置换步骤后的料液加 热到预设置的终点温度, 并在终点温度下进行保温, 直到H因子达到预设置的H因子时保温 。

39、结束, 此时料液已经形成成浆 ; 洗涤液置换步骤 : 采用洗浆滤液置换出蒸煮锅内的热黑液, 置换后回流液按从高到底 的温度梯度依次存放于热黑液槽、 温黑液槽上部和温黑液槽下部 ; 成浆排放步骤 : 将成浆从蒸煮锅内抽送到贮浆塔中, 在抽送过程中对成浆进行稀释, 稀 释后的成浆到达贮浆塔中进行贮存。 0059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从蒸煮锅顶部装入, 在装料开始 6 分钟后, 开始往 说 明 书 CN 103147332 A 10 8/8 页 11 蒸煮锅内输送预浸液, 预浸液从蒸煮锅的中部加入蒸煮锅内。 0060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将料片装满蒸煮锅后, 再在蒸煮锅顶部的装料斗内积。

40、存 一定量的料片后料片装入过程结束。 0061 在所述液浸装锅步骤中, 料片装入过程和预浸液送液过程均结束后, 蒸煮锅循环 泵将预浸液从蒸煮锅中部筛板抽出, 经蒸煮锅上循环管进行循环, 直至料斗中全部料片落 入蒸煮锅后, 整个液浸装锅步骤结束。 0062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通过温黑液泵从温黑液槽上部泵送到循环泵 入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在 100以上的温黑液先返回到温黑液槽下部, 再经过与白液和冷却水换热后排入冷黑液槽 ; 温度在 100以下的温黑液直接排入冷黑液 槽。 0063 在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热黑液通过热黑液泵从热黑液槽送到循环泵入口, 从 中部抽。

41、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 温度在 125以上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 以下的热黑液返回温黑液槽下部。 0064 在所述温黑液置换步骤和所述热黑液置换步骤中, 温黑液置换过程中和热黑液置 换过程中加入的碱液分别从温黑液泵入口加入和热黑液泵入口加入, 可以利用热白液槽与 热黑液槽之间的静压差, 来减少热白液泵投资和维护费用。 0065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洗涤液通过洗涤液泵从洗涤稀释液槽送到循环泵入 口, 从中部抽吸管排出的回流液中前期高温部分返回热黑液槽, 后期剩余部分回流液返回 温黑液槽, 温度在 125以上的回流液返回温黑液槽上部, 温度在 125以下的回流液返回 温黑液槽下部。 0066 在所述洗涤液置换步骤中, 当预定的洗涤液量送入蒸煮锅后, 蒸煮锅内中部靠近 筛板的黑液将通过蒸煮锅循环泵经上循环管抽到锅顶。 0067 增加了温黑液置换步骤后, 置换回流黑液中的热能和化学品得到更充分的回收和 利用, 以风干竹材为原料生产化学浆品质更高, 而且节能和节约化学品。 说 明 书 CN 103147332 A 11 1/1 页 12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7332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造纸;纤维素的生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