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271805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63090.4

申请日:

2013.02.27

公开号:

CN103087054A

公开日:

2013.05.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413/12申请日:20130227|||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13/12; C07D213/81; A61K31/4439; A61K31/44; A61P35/00

主分类号:

C07D413/12

申请人:

山东大学

发明人:

赵桂森; 王远游; 谢红艳; 刘建珍; 刑华鲁; 谢文成; 张林娜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代理人:

彭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其结构如通式(I)所示:其中,R0为甲基或乙基;R1为取代苯基或异丁基;X为1,3,4-噁二唑、1,2,4-噁二唑或双酰肼基,结构式如上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所示:本发明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具有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尤其是vii-1,vii-2,vii-4,vii-5,ix-6,ix-10,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特别是化合物vii-1对HCT-116的生长抑制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索拉非尼。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其结构如通式(I)所示:

其中,R0为甲基或乙基;R1为取代苯基或异丁基;X为1,3,4‑噁二唑、1,2,4‑噁二唑或双酰肼基,结构式如上所示。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为以下化合物:
N‑甲基‑4‑{4‑[(5‑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1);
N‑甲基‑4‑{4‑[[5‑(4‑氯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2);
N‑甲基‑4‑{4‑[[5‑(2‑甲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3);
N‑乙基‑4‑{4‑[(5‑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4);
N‑乙基‑4‑{4‑[[5‑(4‑甲氧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5);
N‑甲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i‑1);
N‑甲基‑4‑{4‑[2‑[2‑(4‑氯苯甲酰基)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i‑2);
N‑乙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i‑3);
N‑乙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i‑4);
N‑甲基‑4‑{4‑[[3‑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1);
N‑甲基‑4‑{4‑[[3‑(4‑氟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2);
N‑甲基‑4‑{4‑[[3‑(4‑氯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3);
N‑甲基‑4‑{4‑[[3‑(4‑溴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4);
N‑甲基‑4‑{4‑[[3‑(4‑硝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5);
N‑甲基‑4‑{4‑[[3‑(4‑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6);
N‑甲基‑4‑{4‑[(3‑叔丁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7);
N‑甲基‑4‑{4‑[[3‑(2‑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8);
N‑甲基‑4‑{4‑[[3‑(4‑甲氧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9);
N‑甲基‑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10);
N‑乙基‑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11)。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上式中,试剂与反应条件如下:

1.  (a)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72°C反应9h;(b)无水甲醇,室温;

2.  胺的水溶液,室温反应7h;

3.  叔丁醇钾,无水碳酸钾,对羟基苯乙酸,二甲基亚砜,90°C反应9h;

4.  (a)二氯亚砜,二氯甲烷,70°C反应4h;(b)无水甲醇,0°C反应0.5h;(c)80%水合肼,75°C反应5h;

5.  N,N‑羰基二咪唑,三苯基膦,四溴化碳,0°C反应6h;

6.  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四氢呋喃,室温反应4h;

7.  无水碳酸钾,盐酸羟胺,80%乙醇,78°C反应4h;

8.  N,N‑羰基二咪唑,N,N‑二甲基甲酰胺,115°C反应6h。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X为1,3,4‑噁二唑时,步骤如下:
(1)将二氯亚砜升温至40~45°C,缓慢滴加催化量的干燥处理的N,N‑二甲基甲酰胺,保温搅拌0.5h,加入2‑吡啶甲酸(i),升温至70~75℃,反应8~10h,有类白色固体析出;反应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甲苯,减压蒸除溶剂,重复该操作2~3遍至过量的二氯亚砜全部蒸出,得淡黄色油状物;在冰浴条件下,向油状物中缓慢滴加无水甲醇,至白色固体不再析出,过滤,用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得中间体4‑氯吡啶‑2‑甲酸甲酯盐酸盐(ii);
(2)将上述4‑氯吡啶‑2‑甲酸甲酯盐酸盐(ii)溶于过量胺的水溶液,室温搅拌5~10h,二氯甲烷萃取2~4次,合并有机相,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iii);
(3)将叔丁醇钾、对羟基苯乙酸投料溶于干燥的二甲基亚砜中,0℃条件下搅拌1h,再加入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iii)和无水碳酸钾,升温至85~95℃,反应6~9h,其中,叔丁醇钾、对羟基苯乙酸、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和无水碳酸钾的摩尔比为3:1:2:1;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蒸馏水,用2M的HCl溶液调节pH至5~6,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2~5次,合并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加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
(4)将摩尔比1:5的取代苯甲酸和二氯亚砜溶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加热回流反应,TLC监测至反应完全,减压蒸除溶剂和过量的二氯亚砜;在冰浴条件下向残留物中缓慢滴加无水甲醇,室温搅拌0.5h,减压蒸除过量的甲醇,加入80%水合肼,升温至75℃,反应5h;反应后,①若有白色固体析出,则直接过滤,得白色固体,柱层析纯化,得中间体取代苯甲酰肼(v);②若无白色固体析出,则用二氯甲烷萃取2~4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柱层析分离纯化,得中间体取代苯甲酰肼(v);所述取代苯甲酸和取代苯甲酰肼(v)中,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
(5)在0℃条件下,将N,N‑羰基二咪唑(CDI)加到含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取代苯甲酰肼(v),0℃反应3~5h,然后同时加入CBr4和PPh3,0℃反应1.5~2.5h,完成脱水环化,硅胶柱层析纯化,即得到目标产物(vii),其中,R0为甲基或乙基,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N,N‑羰基二咪唑、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取代苯甲酰肼、CBr4和PPh3五者的摩尔比为1.1:1:1:1.5:1.5;
当X为双酰肼基时,步骤如下:
(6)将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和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溶于无水四氢呋喃中,室温搅拌1h,加入取代苯甲酰肼(v),室温搅拌3~5h,过滤,用四氢呋喃洗涤滤饼若干次,合并滤液和洗液,减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到目标产物(viii),其中,R0为甲基或乙基,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取代苯甲酰肼三者的摩尔比为1:1.5:1;
当X为1,2,4‑噁二唑时,步骤如下:
(7)将盐酸羟胺、无水碳酸钾按摩尔比1:1的比例溶于80%乙醇中,室温搅拌0.5h,加入取代甲腈,取代甲腈与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1:1.2,回流反应3~5h,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除溶剂,加入乙酸乙酯搅拌,过滤除去不溶物,收集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得淡黄色固体,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重结晶,得中间体取代甲酰胺肟(vi),其中,所述取代苯甲腈和取代甲酰胺肟(vi)中,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
(8)将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1mol/L的N,N‑羰基二咪唑的DMF溶液,室温搅拌0.5h,加入取代甲酰胺肟(vi)的DMF溶液,室温搅拌3~5h,再加入1mol/L的N,N‑羰基二咪唑的DMF溶液,升温至115℃反应5~7h;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加入CH2Cl2和蒸馏水,室温搅拌0.5h,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与原有机相合并,有机相分别用1M的盐酸、饱和NaHCO3溶液和饱和NaCl溶液各洗涤三遍,然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终产物ix,其中,R0为甲基或乙基,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第一次加入的N,N‑羰基二咪唑、取代甲酰胺肟(vi)、第二加入的N,N‑羰基二咪唑四者的摩尔比为1:1.1:1:1.1。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胺的水溶液为甲胺水溶液或乙胺水溶液,甲胺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乙胺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取代苯甲酸为苯甲酸、对氯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酸或对甲氧基苯甲酸;相应地,取代苯甲酰肼(v)为苯甲酰肼、对氯苯甲酰肼、邻甲基苯甲酰肼或对甲氧基苯甲酰肼。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取代苯甲腈为苯甲腈、对氟苯腈、对氯苯腈、对溴苯腈、对硝基苯腈、对三氟甲基苯腈、2,2,‑二甲基丙腈、邻甲基苯腈、对甲氧基苯腈或4‑氯‑3‑三氟甲基苯腈,相应地,取代甲酰胺肟(vi)为苯甲酰胺肟、对氟苯甲酰胺肟、对氯苯甲酰胺肟、对溴苯甲酰胺肟、对硝基苯甲酰胺肟、对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2,2‑二甲基丙酰胺肟、邻甲基苯甲酰胺肟、对甲氧基苯甲酰胺肟或4‑氯‑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说明书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药中的应用,属于有机化合物及医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近二十年来,关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表明,特异性作用于肿瘤高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可以选择性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从而使靶向治疗肿瘤成为可能,使肿瘤患者避免了由传统的依靠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
索拉非尼(sorafenib)是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发,于2005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新型信号转导抑制剂,是首个获准上市的作用于多靶点的抗肿瘤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作用靶点包括b‑Raf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c‑Kit等。它既可以通过抑制b‑Raf等靶点阻断MAPK和Raf/MEK/ERK信号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在体外活性实验中表现出明显而又广泛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同时又可以通过抑制VEGFR‑2活性来阻断VEGF信号通路的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从而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因此,寻找新的含4‑吡啶苯基醚的索拉非尼类似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参见:Siegel,A.B.;Olsen,S.K.;Magun,A.et al:Sorafenib:where do we go from here?Hepatology2010,52(1),360‑9.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上市药物索拉非尼设计合成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及在制药中的用途。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其结构如通式(I)所示:

其中,R0为甲基或乙基;R1为取代苯基或异丁基;X为1,3,4‑噁二唑、1,2,4‑噁二唑或双酰肼基,结构式如上所示。
优选的,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包括表1中所示的化合物,其名称如下:
N‑甲基‑4‑{4‑[(5‑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1);
N‑甲基‑4‑{4‑[[5‑(4‑氯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2);
N‑甲基‑4‑{4‑[[5‑(2‑甲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3);
N‑乙基‑4‑{4‑[(5‑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4);
N‑乙基‑4‑{4‑[[5‑(4‑甲氧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5);
N‑甲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i‑1);
N‑甲基‑4‑{4‑[2‑[2‑(4‑氯苯甲酰基)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i‑2);
N‑乙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i‑3);
N‑乙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viii‑4);
N‑甲基‑4‑{4‑[[3‑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1);
N‑甲基‑4‑{4‑[[3‑(4‑氟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2);
N‑甲基‑4‑{4‑[[3‑(4‑氯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3);
N‑甲基‑4‑{4‑[[3‑(4‑溴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4);
N‑甲基‑4‑{4‑[[3‑(4‑硝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5);
N‑甲基‑4‑{4‑[[3‑(4‑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6);
N‑甲基‑4‑{4‑[(3‑叔丁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7);
N‑甲基‑4‑{4‑[[3‑(2‑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8);
N‑甲基‑4‑{4‑[[3‑(4‑甲氧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9);
N‑甲基‑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10);
N‑乙基‑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ix‑11)。
上述优选的20个化合物名称后的括号中为其对应的代号,为了叙述方便和表达简洁,上述括号中的代号在本说明书以下内容中将被直接使用。
所述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上式中,试剂与反应条件如下:
1.(a)二氯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72°C反应9h;(b)无水甲醇,室温;
2.胺的水溶液,室温反应7h;
3.叔丁醇钾,无水碳酸钾,对羟基苯乙酸,二甲基亚砜,90°C反应9h;
4.(a)二氯亚砜,二氯甲烷,70°C反应4h;(b)无水甲醇,0°C反应0.5h;(c)80%水合肼,75°C反应5h;
5.N,N‑羰基二咪唑,三苯基膦,四溴化碳,0°C反应6h;
6.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四氢呋喃,室温反应4h;
7.无水碳酸钾,盐酸羟胺,80%乙醇,78°C反应4h;
8.N,N‑羰基二咪唑,N,N‑二甲基甲酰胺,115°C反应6h。
具体来说,当X为1,3,4‑噁二唑时,步骤如下:
(1)将二氯亚砜升温至40~45°C,缓慢滴加催化量的干燥处理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保温搅拌0.5h,加入2‑吡啶甲酸(i),升温至70~75℃(优选72°C),反应8~10h(优选9h),有类白色固体析出;反应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甲苯,减压蒸除溶剂,重复该操作2~3遍(指“加入甲苯,减压蒸除溶剂”)至过量的二氯亚砜全部蒸出,得淡黄色油状物;在冰浴条件下,向油状物中缓慢滴加无水甲醇,至白色固体不再析出,过滤,用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得中间体4‑氯吡啶‑2‑甲酸甲酯盐酸盐(ii);
(2)将上述4‑氯吡啶‑2‑甲酸甲酯盐酸盐(ii)溶于过量胺的水溶液,室温搅拌5~10h(优选7h),二氯甲烷萃取2~4次,合并有机相,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洗脱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体积比),得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iii);
(3)将叔丁醇钾、对羟基苯乙酸投料溶于干燥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0℃条件下搅拌1h,再加入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iii)和无水碳酸钾,升温至85~95℃(优选90℃),反应6~9h(优选8h),其中,叔丁醇钾、对羟基苯乙酸、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和无水碳酸钾的摩尔比为3:1:2:1;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蒸馏水,用2M的HCl溶液调节pH至5~6,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2~5次,合并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加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洗脱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冰醋酸=1:1:0.01,体积比),得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
(4)将取代苯甲酸和二氯亚砜(摩尔比1:5)溶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加热回流反应,TLC监测至反应完全,减压蒸除溶剂和过量的二氯亚砜;在冰浴条件下向残留物中缓慢滴加无水甲醇,室温搅拌0.5h,减压蒸除过量的甲醇,加入80%水合肼(80%是指质量浓度)(取代苯甲酸与水合肼的摩尔体积比为1:2,单位mmol:ml),升温至75℃,反应5h;反应后,①若有白色固体析出,则直接过滤,得白色固体,柱层析纯化,得中间体取代苯甲酰肼(v);②若无白色固体析出,则用二氯甲烷萃取2~4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柱层析分离纯化(流动相为乙酸乙酯:甲醇=95:5,体积比),得中间体取代苯甲酰肼(v);所述取代苯甲酸和取代苯甲酰肼(v)中,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
(5)在0℃条件下,将N,N‑羰基二咪唑(CDI)加到含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取代苯甲酰肼(v),0℃反应3~5h(优选4h),然后同时加入CBr4和PPh3,0℃反应1.5~2.5h(优选2h),完成脱水环化,硅胶柱层析纯化,即得到目标产物(vii),其中,R0为甲基或乙基,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N,N‑羰基二咪唑、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取代苯甲酰肼、CBr4和PPh3五者的摩尔比为1.1:1:1:1.5:1.5。
当X为双酰肼基时,步骤如下:
(6)将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和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溶于无水四氢呋喃中,室温搅拌1h,加入取代苯甲酰肼(v),室温搅拌3~5h(优选4h),过滤,用四氢呋喃洗涤滤饼若干次,合并滤液和洗液,减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4:1~1:1梯度洗脱,体积比),即得到目标产物(viii),其中,R0为甲基或乙基,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取代苯甲酰肼三者的摩尔比为1:1.5:1。
当X为1,2,4‑噁二唑时,步骤如下:
(7)将盐酸羟胺、无水碳酸钾按1:1(摩尔比)的比例溶于80%乙醇(体积百分数)中,室温搅拌0.5h,加入取代甲腈(取代甲腈与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1:1.2),回流反应3~5h(优选4h),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除溶剂,加入乙酸乙酯搅拌,过滤除去不溶物,收集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得淡黄色固体,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2:1)重结晶,得中间体取代甲酰胺肟(vi),其中,所述取代苯甲腈和取代甲酰胺肟(vi)中,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
(8)将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1mol/L的N,N‑羰基二咪唑(CDI)的DMF溶液,室温搅拌0.5h,加入取代甲酰胺肟(vi)的DMF溶液,室温搅拌3~5h(优选4h),再加入1mol/L的N,N‑羰基二咪唑的DMF溶液,升温至115℃反应5~7h(优选6h);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加入CH2Cl2和蒸馏水(二者体积比为1:1),室温搅拌0.5h,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与原有机相合并,有机相分别用1M的盐酸、饱和NaHCO3溶液和饱和NaCl溶液各洗涤三遍,然后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体积比),得终产物ix,其中,R0为甲基或乙基,R1为苯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溴苯基、对硝基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异丁基、2‑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第一次加入的N,N‑羰基二咪唑、取代甲酰胺肟(vi)、第二加入的N,N‑羰基二咪唑四者的摩尔比为1:1.1:1:1.1。
所述步骤(2)中,胺的水溶液为甲胺水溶液或乙胺水溶液,甲胺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乙胺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0%。
所述步骤(4)中,取代苯甲酸为苯甲酸、对氯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酸或对甲氧基苯甲酸;相应地,取代苯甲酰肼(v)为苯甲酰肼、对氯苯甲酰肼、邻甲基苯甲酰肼或对甲氧基苯甲酰肼。
所述步骤(7)中,取代苯甲腈为苯甲腈、对氟苯腈、对氯苯腈、对溴苯腈、对硝基苯腈、对三氟甲基苯腈、2,2,‑二甲基丙腈、邻甲基苯腈、对甲氧基苯腈或4‑氯‑3‑三氟甲基苯腈,相应地,取代甲酰胺肟(vi)为苯甲酰胺肟、对氟苯甲酰胺肟、对氯苯甲酰胺肟、对溴苯甲酰胺肟、对硝基苯甲酰胺肟、对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2,2‑二甲基丙酰胺肟、邻甲基苯甲酰胺肟、对甲氧基苯甲酰胺肟或4‑氯‑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
本发明的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具有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尤其是vii‑1,vii‑2,vii‑4,vii‑5,ix‑6,ix‑10,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良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成了结构新颖的索拉非尼类似物,创新点在于将索拉非尼分子中脲的结构部分用酰肼、1,2,4‑噁二唑和1,3,4‑噁二唑代替,得到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的结构全新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vii‑1,vii‑2,vii‑4,vii‑5,ix‑6,ix‑10对人结肠癌肿瘤细胞(HCT‑116)生长抑制的IC50值均低于20μM,特别是化合物vii‑1对HCT‑116的生长抑制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索拉非尼。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评价方法采用常规的四甲基偶氮唑蓝酶标比色法(MTT法),如表1所示。
表1.化合物的编号、结构式及活性测定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大部分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对HCT‑116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利更深入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和效果,但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化合物vii‑1~vii‑5的制备
(1)4‑氯吡啶‑2‑甲酸甲酯盐酸盐(ii)的制备
取二氯亚砜40mL,升温至42℃,缓慢滴加催化量干燥处理的DMF(0.5mL),保持温度搅拌0.5h,分两次加入2‑吡啶甲酸(7.38g,60mmol),升温至72℃,反应9h,有近白色固体析出;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液中加入甲苯15mL,悬蒸蒸除溶剂,重复该操作2~3遍至过量的二氯亚砜全部蒸出,得淡黄色油状物;在冰浴条件下,向油状物中缓慢滴加无水甲醇,至白色固体不再析出,过滤,用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4‑氯吡啶‑2‑甲酸甲酯盐酸盐(ii)),收率82.10%。
(2)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iii)的制备
取上述反应所制得的4‑氯吡啶‑2‑甲酸甲酯盐酸盐(ii)(5.15g,25mmol),加入胺的水溶液(甲胺水溶液质量分数为40%,乙胺水溶液质量分数为70%)50mL,室温搅拌7h,二氯甲烷萃取(30mL×4),合并有机相,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0mL×4),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将滤液拌样,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白色固体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洗脱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6:1。
上述胺的水溶液为甲胺的水溶液(对应iii‑1)或乙胺的水溶液(对应iii‑2)。
iii‑1:N‑甲基‑4‑氯‑2‑吡啶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94.74%,mp:41~43°C。1H NMR(600MHz,DMSO‑d6)δ8.87(br d,1H),8.62(d,J=5.4Hz,1H),8.02(d,J=1.8Hz,1H),7.76(dd,J=5.4Hz,1.8Hz,1H),2.82(d,J=4.8Hz,3H)。MS(calcd/found)[M+H]+:171.02/171.3。
iii‑2:N‑乙基‑4‑氯‑2‑吡啶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93.82%,mp:54~58°C。1H NMR(600MHz,DMSO‑d6)δ8.91(br t,1H),8.63(d,J=5.4Hz,1H),8.03(d,J=1.8Hz,1H),7.76(dd,J=4.8Hz,1.8Hz,1H),3.30‑3.35(m,2H),1.22(t,J=7.2Hz,3H)。MS(calcd/found)[M+H]+:185.04/185.0。
(3)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的制备
将叔丁醇钾(6.73g,60mmol)、对羟基苯乙酸(3.04g,20mmol)溶于35mL DMSO中,0℃条件下搅拌1h,加入上述制备的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20mmol),碳酸钾(1.38g,10mmol),升温至90℃,反应8h;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蒸馏水30mL,用2M的HCl溶液调节pH至5~6,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35mL×5),合并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5mL×2),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拌样,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洗脱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少量冰醋酸)=1:1。
上述N‑烷基‑4‑氯吡啶‑2‑甲酰胺分别为N‑甲基‑4‑氯吡啶‑2‑甲酰胺和N‑甲基‑4‑氯吡啶‑2‑甲酰胺。
iv‑1:2‑{4‑[[2‑(甲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白色固体,收率58.74%,mp:147~150°C。1H NMR(600MHz,DMSO‑d6)δ12.41(s,1H),8.78(d,J=4.5Hz,1H),8.52(d,J=6.0Hz,1H),7.40(d,J=9.0Hz,2H),7.38(d,J=3.0Hz,1H),7.15‑7.18(m,3H),3.65(s,2H),2.78(d,J=4.5Hz,3H)。MS(calcd/found)[M+H]+:287.28/287.4。
iv‑2:2‑{4‑[[2‑(乙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白色固体,收率51.63%,mp:158~161°C。1H NMR(600MHz,DMSO‑d6)δ12.40(s,1H),8.82(t,J=6.0Hz,1H),8.52(d,J=6.0Hz,1H),7.40(d,J=8.4Hz,2H),7.38(d,J=2.4Hz,1H),7.16‑7.19(m,3H),3.65(s,2H),3.25‑3.30(m,2H),1.09(t,J=7.2Hz,3H)。MS(calcd/found)[M+H]+:301.31/301.3。
(4)取代苯甲酰肼(v)的制备
将取代苯甲酸(15mmol),二氯亚砜9mL,溶于干燥45mL二氯甲烷中,加热回流反应4h,至反应完全,蒸除溶剂和过量的二氯亚砜;在冰浴条件下向残留物中缓慢滴加无水甲醇25mL,室温搅拌0.5h,蒸除过量的甲醇,加入80%的水合肼(80%是指质量浓度)30mL,升温至75℃,反应5h;若有白色固体析出,则直接过滤,将白色固体拌样,柱层析;若无白色固体析出,则用二氯甲烷(20mL×4)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拌样柱层析;展开剂体系乙酸乙酯:甲醇=95:5;柱层析后,得中间体取代苯甲酰肼(v)。
上述取代苯甲酸为苯甲酸、对氯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酸,分别对应v‑1、v‑2、v‑3、v‑4。
v‑1:苯甲酰肼,白色固体,收率79.57%,mp:113~117°C。MS(calcd/found)[M+H]+:137.06/137.3。
v‑2:4‑氯苯甲酰肼,白色固体,收率74.32%,mp:112~116°C。1H NMR(600MHz,DMSO‑d6)δ9.86(s,1H),7.83(d,J=8.4Hz,2H),7.53(d,J=8.4Hz,2H),4.51(s,2H)。MS(calcd/found)[M+H]+:171.02/171.2。
v‑3:4‑甲氧基苯甲酰肼,白色固体,收率72.47%,mp:136~140°C。1H NMR(600MHz,DMSO‑d6)δ9.61(s,1H),7.79(d,J=8.7Hz,2H),6.97(d,J=8.7Hz,2H),4.41(br s,2H),3.80(s,3H)。MS(calcd/found)[M+H]+:167.07/167.4。
v‑4:2‑甲基苯甲酰肼,白色固体,收率72.47%,mp:122~124°C。MS(calcd/found)[M+H]+:151.18/151.2。
(5)N‑烷基‑4‑[4‑(5‑取代苯基‑1,3,4‑噁二唑‑2‑亚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vii)的制备
将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1mmol)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N’N‑羰基二咪唑(0.18g,1.1mmol),室温搅拌0.5h,加入取代苯甲酰肼(v)(1mmol),室温搅拌反应4h,在冰浴条件下同时一次性加入四溴化碳(0.50g,1.5mmol)、三苯基膦(0.39g,1.5mmol),室温搅拌2.5h完成环化过程,蒸除溶剂,拌样,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到目标产物N‑烷基‑4‑[4‑(5‑取代苯基‑1,3,4‑噁二唑‑2‑亚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vii);洗脱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8:1~4:1梯度洗脱。
上述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为2‑{4‑[[2‑(甲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2‑{4‑[[2‑(乙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
上述取代苯甲酰肼为苯甲酰肼、对氯苯甲酰肼、2‑甲基苯甲酰肼、对甲氧基苯甲酰肼。
目标产物如下:
vii‑1:N‑甲基‑4‑[4‑(5‑苯基‑1,3,4噁二唑‑2‑亚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53.67%,mp:147~149°C。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8Hz,1H),8.52(d,J=5.7Hz,1H),7.99(d,J=9.0Hz,2H),7.58‑7.63(m,3H),7.54(d,J=8.4Hz,2H),7.39(d,J=3.0Hz,1H),7.25(d,J=8.4Hz,2H),7.17(dd,J=5.7Hz,3.0Hz,1H),4.45(s,2H),2.78(d,J=4.8Hz,3H)。HRMS(ESI)m/z for C22H19N4O3[M+H]+:calculated387.1452found387.1452。
vii‑2:N‑甲基‑4‑{4‑[5‑(4‑氯苯基)‑1,3,4噁二唑‑2‑亚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近白色固体,收率42.63%,mp:235~237°C。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8Hz,1H),8.52(d,J=5.7Hz,1H),7.99(d,J=9.0Hz,2H),7.67(d,J=9.0Hz,2H),7.54(d,J=9.0Hz,2H),7.39(d,J=3.0Hz,1H),7.25(d,J=9.0Hz,2H),7.18(dd,J=5.7Hz,3.0Hz,1H),4.45(s,2H),2.78(d,J=4.8Hz,3H)。HRMS(ESI)m/z for C22H18ClN4O3[M+H]+:calculated421.1062found421.1063。
vii‑3:N‑甲基‑4‑{4‑[5‑(2‑甲基苯基)‑1,3,4噁二唑‑2‑亚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黄色固体,收率40.31%,mp:204~207°C。1H NMR(600MHz,DMSO‑d6)δ8.78(br d,J=4.8Hz,1H),8.52(d,J=5.4Hz,1H),7.86(d,J=7.2Hz,1H),7.55(d,J=8.4Hz,2H),7.39‑7.51(m,4H),7.25(d,J=8.4Hz,2H),7.17(dd,J=5.4Hz,2.4Hz,1H),4.45(s,2H),2.78(d,J=4.8Hz,3H),2.59(s,3H)。HRMS(ESI)m/z for C23H21N4O3[M+H]+:calculated401.1608found401.1611。
vii‑4:N‑乙基‑4‑[4‑(5‑苯基‑1,3,4噁二唑‑2‑亚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49.59%,mp:240~243°C。1H NMR(600MHz,DMSO‑d6)δ8.83(t,J=6.0Hz,1H),8.52(d,J=6.0Hz,1H),7.99(d,J=8.4Hz,2H),7.59‑7.64(m,3H),7.54(d,J=8.4Hz,2H),7.39(d,J=2.4Hz,1H),7.24(d,J=8.4Hz,2H),7.18(dd,J=5.4Hz,2.4Hz,1H),4.45(s,2H),3.28(m,2H),1.09(t,J=7.2Hz,3H)。HRMS(ESI)m/z for C23H21N4O3[M+H]+:calculated401.1608found401.1610。
vii‑5:N‑乙基‑4‑{4‑[5‑(4‑甲氧基苯基)‑1,3,4噁二唑‑2‑亚甲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收率50.55%,mp:211~214°C。1H NMR(600MHz,DMSO‑d6)δ8.83(t,J=6.0Hz,1H),8.52(d,J=6.0Hz,1H),7.92(d,J=9.0Hz,2H),7.53(d,J=8.4Hz,2H),7.39(d,J=2.4Hz,1H),7.24(d,J=8.4Hz,2H),7.18(dd,J=6.0Hz,2.4Hz,1H),4.42(s,2H),3.84(s,3H),3.28(m,2H),1.09(t,J=7.2Hz,3H)。HRMS(ESI)m/z for C23H21N4O3[M+H]+:calculated431.1714found431.1717。
实施例2化合物viii‑1~viii‑4的制备
N‑烷基‑4‑{[4‑(2‑取代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viii)的制备
将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0.75mmol),DCC(0.23g,1.13mmol)加入到25mL茄形瓶中,加入无水四氢呋喃8mL,室温搅拌1h,加入取代苯甲酰肼(v)(0.75mmol),室温搅拌4h,过滤,用四氢呋喃洗涤滤饼若干次,合并滤液、洗液,减压蒸除溶剂,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到目标产物N‑烷基‑4‑{[4‑(2‑取代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viii);洗脱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4:1~1:1梯度洗脱。
上述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为2‑{4‑[[2‑(甲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2‑{4‑[[2‑(乙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
上述取代苯甲酰肼为苯甲酰肼、对氯苯甲酰肼。
目标产物如下:
viii‑1:N‑甲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91.40%,mp:190~194°C。1H NMR(600MHz,DMSO‑d6)δ10.43(s,1H),10.26(s,1H),8.79(brd,J=4.8Hz,1H),8.52(d,J=6.0Hz,1H),7.88(d,J=8.4Hz,2H),7.48‑7.59(m,5H),7.37(d,J=2.4Hz,1H),7.21(d,J=8.4Hz,2H),7.18(dd,J=5.4Hz,2.4Hz,1H),3.61(s,2H),2.78(d,J=5.4Hz,3H).HRMS(ESI)m/z for C22H21N4O4[M+H]+:calculated405.1557found405.1562。
viii‑2:N‑甲基‑4‑{4‑[2‑[2‑(4‑氯苯甲酰基)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83.89%,mp:220~223°C。1H NMR(600MHz,DMSO‑d6)δ10.54(s,1H),10.29(s,1H),8.79(d,J=4.8Hz,1H),8.52(d,J=5.4Hz,1H),7.90(d,J=9.0Hz,2H),7.58(d,J=8.4Hz,2H),7.48(d,J=8.4Hz,2H),7.36(d,J=2.4Hz,1H),7.21(d,J=8.4Hz,2H),7.18(dd,J=5.4Hz,2.4Hz),3.61(s,2H),2.78(d,J=5.4Hz,3H)。HRMS(ESI)m/z for C22H20ClN4O4[M+H]+:calculated439.1168found436.1170。
viii‑3:N‑乙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84.76%,mp:187~191°C。1H NMR(600MHz,DMSO‑d6)δ10.43(s,1H),10.26(s,1H),8.83(t,J=6.0Hz,1H),8.52(d,J=5.4Hz,1H),7.89(d,J=6.6Hz,1H),7.48‑7.79(m,5H),7.37(d,J=3Hz,1H),7.18‑7.21(m,3H),3.61(s,2H),3.29(m,2H),1.10(t,J=6.6Hz,3H)。HRMS(ESI)m/z forC23H23N4O4[M+H]+:calculated419.1714found419.1717。
viii‑4:N‑乙基‑4‑{4‑[2‑[2‑(4‑氯苯甲酰基)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2‑吡啶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88.48%,mp:190~193°C。1H NMR(600MHz,DMSO‑d6)δ10.54(s,1H),10.29(s,1H),8.83(t,J=6.0Hz,1H),8.52(d,J=6.0Hz,1H),7.90(d,J=8.4Hz,2H),7.58(d,J=9.0Hz,2H),7.48(d,J=8.4Hz,2H),7.36(d,J=2.4Hz,1H),7.18‑7.21(m,3H),3.61(s,2H),3.29(m,2H),1.09(t,J=6.6Hz,3H)。HRMS(ESI)m/z for C23H22ClN4O4[M+H]+:calculated453.1324found453.1325。
实施例3化合物ix‑1~ix‑11的制备
(1)取代甲酰胺肟(vi)的合成
将盐酸羟胺(12mmol)、无水碳酸钾(12mmol)溶于体积分数80%的乙醇中室温搅拌0.5h,加入取代甲腈(10mmol),回流反应4h,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除溶剂,加入乙酸乙酯搅拌,过滤除去不溶物,收集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得淡黄色固体,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2:1)重结晶,得中间体取代甲酰胺肟。
上述取代甲腈为苯腈、对氟苯腈、对氯苯腈、对溴苯腈、对三氟甲基苯腈、对硝基苯腈、新戊腈、邻甲基苯腈、对甲氧基苯腈、4‑氯‑3‑三氟甲基苯腈,分别对应vi‑1、vi‑2、vi‑3、vi‑4、vi‑5、vi‑6、vi‑7、vi‑8、vi‑9、vi‑10。
vi‑1:苯甲酰胺肟,白色固体,收率74.32%,mp:72~73°C。1H NMR(600MHz,DMSO‑d6)δ9.62(s,1H),7.67(m,2H),7.36(m,3H),5.80(s,2H)。MS(calcd/found)[M+H]+:137.06/137.2。
vi‑2:4‑氟苯甲酰胺肟,白色晶体,收率77.63%,mp:92~95°C。MS(calcd/found)[M+H]+:155.05/155.2。
vi‑3:4‑氯苯甲酰胺肟,白色固体,收率89.28%,mp:124~127°C。1H NMR(600MHz,DMSO‑d6)δ9.73(s,1H),7.69(d,J=7.8Hz,2H),7.44(d,J=7.8Hz,2H),5.87(br s,2H)。MS(calcd/found)[M+H]+:171.02/171.3。
vi‑4:4‑溴苯甲酰胺肟,白色固体,收率80.41%,mp:128~131°C。1H NMR(600MHz,DMSO‑d6)δ9.74(s,1H),7.62(d,J=8.7Hz,2H),7.57(d,J=8.7Hz,2H),5.87(br s,2H)。MS(calcd/found)[M+H]+:214.97/215.1。
vi‑5:4‑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白色固体,收率85.79%,mp:95~97°C。1H NMR(600MHz,DMSO‑d6)δ9.92(s,1H),7.89(d,J=7.8Hz,2H),7.74(d,2H),5.98(s,2H)。MS(calcd/found)[M+H]+:205.05/204.9。
vi‑6:4‑硝基苯甲酰胺肟,黄色固体,收率54.32%,mp:116~118°C。1H NMR(600MHz,DMSO‑d6)δ10.13(s,1H),8.23(d,J=9.0Hz,2H),7.94(d,J=9.0Hz,2H),6.07(s,2H)。MS(calcd/found)[M+H]+:182.05/182.3。
vi‑7:2,2‑二甲基丙酰胺肟,白色固体,收率84.33%,mp:117~120°C。1H NMR(600MHz,DMSO‑d6)δ8.85(s,1H),5.21(s,2H),1.08(s,9H)。MS(calcd/found)[M+H]+:117.09/117.2。
vi‑8:2‑甲基苯甲酰胺肟,白色固体,收率71.47%,mp:127~130°C。1H NMR(600MHz,DMSO‑d6)δ9.30(s,1H),7.27(m,2H),7.19(m,2H),5.71(s,2H),2.35(s,3H)。MS(calcd/found)[M+H]+:151.08/151.2。
vi‑9:4‑甲氧基苯甲酰胺肟,白色固体,收率69.59%,mp:97~100°C。1H NMR(600MHz,DMSO‑d6)δ9.45(s,1H),7.60(d,J=9.0Hz,2H),6.92(d,J=9.0Hz,2H),5.72(br s,2H),3.77(s,3H).MS(calcd/found)[M+H]+:167.07/167.4。
vi‑10:4‑氯‑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白色固体,收率92.23%,mp:94~97°C。1H NMR(600MHz,DMSO‑d6)δ9.96(s,1H),8.11(s,1H),7.97(d,J=8.4Hz,1H),7.76(d,J=8.4Hz,1H),6.08(brs,2H).MS(calcd/found)[M+H]+:239.01/239.2。
(2)N‑烷基‑4‑{4‑[(3‑取代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的制备(ix)
将中间体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iv(0.75mmol)溶于DMF(8mL)中,加入1mol/L的N,N‑羰基二咪唑的DMF溶液0.8mL,室温搅拌0.5h,加入1mol/L取代甲酰胺肟的DMF溶液(0.75mmol),室温搅拌4h,再加入1mol/L的N’N‑羰基二咪唑的DMF溶液0.8mL,升温至115℃反应6h;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加入CH2Cl2和蒸馏水各10mL,室温搅拌0.5h,水相用二氯甲烷(10mL×3)萃取,与原有机相合并,有机相分别用1M的HCl(10mL×3)、饱和NaHCO3溶液(10mL×3)和饱和NaCl溶液(10mL×3)洗涤;拌样,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即得到目标产物。展开系统石油醚:乙酸乙酯=6:1。
上述2‑{4‑[[2‑(烷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为2‑{4‑[[2‑(甲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2‑{4‑[[2‑(乙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乙酸。
上述取代甲酰胺肟为苯甲酰胺肟、对氟苯甲酰胺肟、对氯苯甲酰肟、对溴苯甲酰胺肟、对硝基苯甲酰胺肟、对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叔丁基甲酰胺肟、邻甲基苯甲酰胺肟、对甲氧基苯甲酰胺肟、4‑氯‑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
目标产物如下:
ix‑1:N‑甲基‑4‑{4‑[[3‑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67.80%,mp:115~119℃。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5Hz,1H),8.52(d,J=5.4Hz,1H),8.01(d,J=9.0Hz,2H),7.59‑7.60(m,3H),7.56(d,J=8.4Hz,2H),7.40(d,J=2.7Hz,1H),7.26(d,J=8.4Hz,2H),7.18(dd,J=5.4Hz,2.7Hz,1H),4.53(s,2H),2.81(d,J=4.5Hz,3H)。HRMS(ESI)m/z for C22H19N4O3[M+H]+:calculated387.1452found387.1452。
ix‑2:N‑甲基‑4‑{4‑[[3‑(4‑氟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56.11%,mp:107~110℃。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8Hz,1H),8.52(d,J=5.4Hz,1H),8.06(m,2H),7.56(d,J=8.4Hz,2H),7.39‑7.43(m,3H),7.25(d,J=8.4Hz,2H),7.18(dd,J=6.6Hz,3.0Hz,1H),4.52(s,2H),2.78(d,J=4.8Hz,3H)。HRMS(ESI)m/z forC22H18FN4O3[M+H]+:calculated405.1357found405.1359。
ix‑3:N‑甲基‑4‑{4‑[[3‑(4‑氯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淡黄色固体,收率53.27%,mp:109~113°C。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5Hz,1H),8.52(d,J=5.4Hz,1H),8.02(d,J=8.4Hz,2H),7.64(d,J=8.4Hz,2H),7.55(d,J=8.7Hz,2H),7.39(d,J=2.7Hz,1H),7.18(dd,J=5.4Hz,2.7Hz,1H),4.53(s,2H),2.79(d,J=4.5Hz,3H)。HRMS(ESI)m/zfor C22H18ClN4O3[M+H]+:calculated421.1062found421.1063。
ix‑4:N‑甲基‑4‑{4‑[[3‑(4‑溴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淡黄色固体,收率43.84%,mp:142~144°C。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8Hz,1H),8.52(d,J=5.4Hz,1H),7.95(d,J=9.0Hz,2H),7.78(d,J=9.0Hz,2H),7.56(d,J=8.4Hz,2H),7.39(d,J=2.7Hz,1H),7.25(d,J=8.4Hz,2H),7.18(dd,J=5.4Hz,2.7Hz,1H),4.53(s,2H),2.78(d,J=5.4Hz,3H)。HRMS(ESI)m/z for C22H18BrN4O3[M+H]+:calculated465.0557found465.0557。
ix‑5:N‑甲基‑4‑{4‑[[3‑(4‑硝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黄色固体,收率,mp:159~163°C。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2Hz,1H),8.52(d,J=5.4Hz,1H),8.41(d,J=9.0Hz,2H),8.27(d,J=9.0Hz,2H),7.57(d,J=8.4Hz,2H),7.39(d,J=2.7Hz,1H),7.26(d,J=8.4Hz,2H),7.19(dd,J=5.4Hz,2.7Hz,1H),4.57(s,2H),2.78(d,J=4.2Hz,3H)。HRMS(ESI)m/z for C22H18N5O5[M+H]+:calculated432.1302found432.1304。
ix‑6:N‑甲基‑4‑{4‑[[3‑(4‑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54.72%,mp:90~93°C。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5Hz,1H),8.52(d,J=5.4Hz,1H),8.23(d,J=8.1Hz,2H),7.95(d,J=8.1Hz,2H),7.57(d,J=8.7Hz,2H),7.39(d,J=2.7Hz,1H),7.26(d,J=8.7Hz,2H),7.19(dd,J=5.4Hz,2.7Hz,1H),4.56(s,2H),2.78(d,J=4.5Hz,3H)。HRMS(ESI)m/z for C23H18F3N4O3[M+H]+:calculated455.1326found455.1327。
ix‑7:N‑甲基‑4‑{4‑[(3‑叔丁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45.49%,mp:69~72°C。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8Hz,1H),8.52(d,J=5.4Hz,1H),7.48(d,J=8.7Hz,2H),7.38(d,J=2.4Hz,1H),7.24(d,J=8.7Hz,2H),7.17(dd,J=5.4Hz,2.4Hz,1H),4.41(s,2H),2.78(d,J=4.8Hz,3H),1.31(s,9H)。HRMS(ESI)m/z forC20H23N4O3[M+H]+:calculated367.1765found367.1768。
ix‑8:N‑甲基‑4‑{4‑[[3‑(2‑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淡黄色油状物,收率47.52%。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4.8Hz,1H),8.52(d,J=5.4Hz,1H),7.92(d,J=7.8Hz,1H),7.57(d,J=8.7Hz,2H),7.36‑7.48(m,3H),7.26(d,J=8.7Hz,2H),7.18(dd,J=5.4Hz,3.2Hz,1H),4.53(s,2H),2.78(d,J=4.8Hz,3H),2.55(s,3H)。HRMS(ESI)m/z for C23H21N4O3[M+H]+:calculated401.1608found401.1610。
ix‑9:N‑甲基‑4‑{4‑[[3‑(4‑甲氧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43.54%,mp:122~125°C。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5.1Hz,1H),8.52(d,J=5.4Hz,1H),7.95(dd,J=7.2Hz,2.4Hz,2H),7.55(d,J=8.7Hz,2H),7.39(d,J=2.4Hz,1H),7.25(d,J=8.7Hz,2H),7.18(dd,J=5.4Hz,2.4Hz,1H),7.11(dd,J=7.2Hz,2.4Hz,2H),4.50(s,2H),3.83(s,3H),2.78(d,J=5.1Hz,3H)。HRMS(ESI)m/z for C23H21N4O4[M+H]+:calculated417.1557found417.1560。
ix‑10:N‑甲基‑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44.53%,mp:122~125°C。1H NMR(600MHz,DMSO‑d6)δ8.79(br d,J=5.4Hz,1H),8.52(d,J=5.7Hz,1H),8.30(d,J=1.8Hz,1H),8.30(dd,J=8.4Hz,1.8Hz,1H),7.96(d,J=8.4Hz,1H),7.57(d,J=8.4Hz,2H),7.38(d,J=2.7Hz,1H),7.26(d,J=8.4Hz,2H),7.18(dd,J=5.7Hz,2.7Hz,1H),4.56(s,2H),2.78(d,J=5.4Hz,3H)。HRMS(ESI)m/z for C23H17ClF3N4O3[M+H]+:calculated489.0936found489.0937。
ix‑11:N‑乙基‑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白色固体,收率47.69%,mp:122~125°C。1H NMR(600MHz,DMSO‑d6)δ8.83(t,J=6.0Hz,1H),8.52(d.J=5.7Hz,1H),8.32(d,J=2.1Hz,1H),8.29(dd,J=8.4Hz,2.1Hz,1H),7.96(d,J=8.4Hz,1H),7.57(d,J=8.4Hz,2H),7.39(d,J=2.7Hz,1H),7.26(d,J=8.4Hz,2H),7.19(dd,J=5.7Hz,2.7Hz,1H),4.56(s,2H),3.25‑3.30(m,2H),1.09(t,J=7.2Hz,3H)。HRMS(ESI)m/z for C24H19ClF3N4O3[M+H]+:calculated503.1092found503.1095。

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705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5.08 CN 103087054 A *CN103087054A* (21)申请号 201310063090.4 (22)申请日 2013.02.27 C07D 413/12(2006.01) C07D 213/81(2006.01) A61K 31/4439(2006.01) A61K 31/44(2006.01) A61P 35/00(2006.01) (71)申请人 山东大学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 44 号 (72)发明人 赵桂森 王远游 谢红艳 刘建珍 刑华鲁 谢文成 张林娜 。

2、(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21 代理人 彭成 (54) 发明名称 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57) 摘要 本 发 明 公 开 了 4- 吡 啶 苯 基 醚 类 化 合 物,其 结 构 如 通 式 (I) 所 示 : 其中, R 0 为甲基或乙基 ; R1为取代苯基或异丁基 ; X 为 1,3,4- 噁二唑、 1,2,4- 噁二唑或双酰肼基, 结 构式如上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 4- 吡啶苯基 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 本 发 明 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具有肿瘤细胞生长抑制 活性, 可以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尤其是 vi。

3、i-1, vii-2, vii-4, vii-5, ix-6, ix-10, 具有较好的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特别是化合物 vii-1 对 HCT-116 的生长抑制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索拉非 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87054 A CN 103087054 A *CN103087054A* 1/4 页 2 1.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 其结构如通式 (I) 所示 : 其中, R0为甲基或乙基 ; R1为取代苯基或异丁基 ;。

4、 X 为 1,3,4- 噁二唑、 1,2,4- 噁二唑或 双酰肼基, 结构式如上所示。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R1为苯基、 对氟 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丁基、 2- 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 基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基。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 为以下化合物 : N- 甲基 -4-4-(5- 苯基 -1,3,4- 噁二唑 -2- 基 )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vii-1) ; N- 甲基 -4-4-5-(4- 氯苯基。

5、 )-1,3,4- 噁二唑 -2-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 酰胺 (vii-2) ; N-甲基-4-4-5-(2-甲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 酰胺 (vii-3) ; N- 乙基 -4-4-(5- 苯基 -1,3,4- 噁二唑 -2- 基 )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vii-4) ; N- 乙基 -4-4-5-(4- 甲氧基苯基 )-1,3,4- 噁二唑 -2-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vii-5) ; N-甲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 (viii-1) ; N- 甲基 。

6、-4-4-2-2-(4- 氯苯甲酰基 ) 肼基 -2- 氧代乙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 胺 (viii-2) ; N-乙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 (viii-3) ; N-乙基-4-4-2-(2-苯甲酰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酰胺 (viii-4) ; N- 甲基 -4-4-3- 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ix-1) ; N- 甲基 -4-4-3-(4- 氟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 酰胺 (ix-2) ; N- 甲基 -4-4。

7、-3-(4- 氯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 酰胺 (ix-3) ; N- 甲基 -4-4-3-(4- 溴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 酰胺 (ix-4) ; N-甲基-4-4-3-(4-硝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87054 A 2 2/4 页 3 酰胺 (ix-5) ; N- 甲基 -4-4-3-(4- 三氟甲基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ix-6) ; N- 甲基 -4-4-。

8、(3- 叔丁基 -1,2,4- 噁二唑 -5- 基 )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ix-7) ; N-甲基-4-4-3-(2-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吡啶-2-甲 酰胺 (ix-8) ; N- 甲基 -4-4-3-(4- 甲氧基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ix-9) ; N-甲基-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ix-10) ; N-乙基-4-4-3-(4-氯-3-三氟甲基苯基)-1,2,4-噁二唑-5-基甲基苯氧基 吡啶 -2- 。

9、甲酰胺 (ix-11) 。 4. 权利要求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 上式中, 试剂与反应条件如下 : 1.(a) 二氯亚砜, N,N- 二甲基甲酰胺, 72 C 反应 9h ; (b) 无水甲醇, 室温 ; 2. 胺的水溶液, 室温反应 7h ; 3. 叔丁醇钾, 无水碳酸钾, 对羟基苯乙酸, 二甲基亚砜, 90 C 反应 9h ; 4.(a) 二氯亚砜, 二氯甲烷, 70 C 反应 4h ; (b) 无水甲醇, 0 C 反应 0.5h ; (c)80% 水 合肼, 75 C 反应 5h ; 5.N,N- 羰基二咪唑,。

10、 三苯基膦, 四溴化碳, 0 C 反应 6h ; 6.N,N-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 四氢呋喃 , 室温反应 4h ; 7. 无水碳酸钾 , 盐酸羟胺 ,80% 乙醇, 78 C 反应 4h ; 8.N,N- 羰基二咪唑, N,N- 二甲基甲酰胺, 115 C 反应 6h。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当 X 为 1,3,4- 噁二唑时, 步骤如下 : (1) 将二氯亚砜升温至 40 45 C, 缓慢滴加催化量的干燥处理的 N,N- 二甲基甲酰 胺, 保温搅拌 0.5h, 加入 2- 吡啶甲酸 (i) , 升温至 70 75, 反应 8。

11、 10h, 有类白色固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87054 A 3 3/4 页 4 析出 ; 反应后, 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加入甲苯, 减压蒸除溶剂, 重复该操作 2 3 遍至过量的 二氯亚砜全部蒸出, 得淡黄色油状物 ; 在冰浴条件下, 向油状物中缓慢滴加无水甲醇, 至白 色固体不再析出, 过滤, 用乙醚洗涤滤饼, 真空干燥, 得中间体 4- 氯吡啶 -2- 甲酸甲酯盐酸 盐 (ii) ; (2) 将上述 4- 氯吡啶 -2- 甲酸甲酯盐酸盐 (ii) 溶于过量胺的水溶液, 室温搅拌 5 10h, 二氯甲烷萃取 2 4 次, 合并有机相, 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

12、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 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得 N- 烷基 -4- 氯吡啶 -2- 甲酰胺 (iii) ; (3) 将叔丁醇钾、 对羟基苯乙酸投料溶于干燥的二甲基亚砜中, 0条件下搅拌 1h, 再 加入 N- 烷基 -4- 氯吡啶 -2- 甲酰胺 (iii) 和无水碳酸钾, 升温至 85 95, 反应 6 9h, 其中, 叔丁醇钾、 对羟基苯乙酸、 N- 烷基 -4- 氯吡啶 -2- 甲酰胺和无水碳酸钾的摩尔比为 3:1:2:1 ; 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 缓慢加入蒸馏水, 用 2M 的 HCl 溶液调节 pH 至 5 6, 将 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25次, 合并有机相, 用饱和氯化钠溶液。

13、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 滤, 加压蒸除溶剂, 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得中间体 2-4-2- (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 ; (4) 将摩尔比 1:5 的取代苯甲酸和二氯亚砜溶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 加热回流反应, TLC 监测至反应完全, 减压蒸除溶剂和过量的二氯亚砜 ; 在冰浴条件下向残留物中缓慢滴 加无水甲醇, 室温搅拌 0.5h, 减压蒸除过量的甲醇, 加入 80% 水合肼, 升温至 75, 反应 5h ; 反应后, 若有白色固体析出, 则直接过滤, 得白色固体, 柱层析纯化, 得中间体取代苯甲酰 肼 (v) ; 若无白色固体析出, 则用二氯甲烷萃取。

14、24次, 合并有机相,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 滤, 减压蒸除溶剂, 柱层析分离纯化, 得中间体取代苯甲酰肼 (v) ; 所述取代苯甲酸和取代苯 甲酰肼 (v) 中,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 丁基、 2- 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基 ; (5) 在 0条件下, 将 N,N- 羰基二咪唑 (CDI) 加到含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 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 的二氯甲烷溶液中, 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入取代苯甲酰肼 (v), 0反应35h, 然后同时加入CBr4和PPh3, 0。

15、反应1.52.5h, 完成脱水环化, 硅胶柱 层析纯化, 即得到目标产物 (vii) , 其中, R0为甲基或乙基,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丁基、 2-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 氟甲基苯基 ; N,N- 羰基二咪唑、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 酸、 取代苯甲酰肼、 CBr4和 PPh3五者的摩尔比为 1.1:1:1:1.5:1.5 ; 当 X 为双酰肼基时, 步骤如下 : (6)将中间体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和 N,N- 二环己基。

16、碳二亚胺溶于无水四氢呋喃中, 室温搅拌 1h, 加入取代苯甲酰肼 (v) , 室温搅 拌 3 5h, 过滤, 用四氢呋喃洗涤滤饼若干次, 合并滤液和洗液, 减压蒸除溶剂, 硅胶柱层析 分离纯化, 即得到目标产物 (viii) , 其中, R0为甲基或乙基,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丁基、 2-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 氟甲基苯基 ;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N,N- 二环己基 碳二亚胺和取代苯甲酰肼三者的摩尔比为 1:1.5:1 ; 当 X 为 1,2,4- 噁二唑时, 步骤如。

17、下 : (7) 将盐酸羟胺、 无水碳酸钾按摩尔比 1 : 1 的比例溶于 80% 乙醇中, 室温搅拌 0.5h, 加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87054 A 4 4/4 页 5 入取代甲腈, 取代甲腈与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1 : 1.2, 回流反应35h, 冷却至室温, 减压蒸 除溶剂, 加入乙酸乙酯搅拌, 过滤除去不溶物, 收集滤液, 减压蒸除溶剂, 得淡黄色固体, 用 乙酸乙酯、 石油醚混合溶剂重结晶, 得中间体取代甲酰胺肟 (vi) , 其中, 所述取代苯甲腈和 取代甲酰胺肟 (vi) 中,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 苯基、 异丁。

18、基、 2- 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基 ; (8) 将中间体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 溶于 N,N- 二甲基甲酰胺中, 加入 1mol/L 的 N,N- 羰基二咪唑的 DMF 溶液, 室温搅拌 0.5h, 加入取 代甲酰胺肟 (vi) 的 DMF 溶液, 室温搅拌 3 5h, 再加入 1mol/L 的 N,N- 羰基二咪唑的 DMF 溶液, 升温至 115反应 5 7h ; 反应完毕, 冷却至室温, 加入 CH2Cl2和蒸馏水, 室温搅拌 0.5h, 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 与原有机相合并, 有机相分别用 1M 的。

19、盐酸、 饱和 NaHCO3溶液和 饱和 NaCl 溶液各洗涤三遍, 然后用无水 Na2SO4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硅胶柱层析分离 纯化, 得终产物 ix, 其中, R0为甲基或乙基,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硝 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丁基、 2- 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基 ;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 、 第一次加入的 N,N- 羰基 二咪唑、 取代甲酰胺肟 (vi) 、 第二加入的 N,N- 羰基二咪唑四者的摩尔比为 1:1.1 : 1 : 1.1。 6. 根据权利。

20、要求 4 所述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2) 中, 胺的水溶液为甲胺水溶液或乙胺水溶液, 甲胺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0%, 乙胺水溶 液的质量分数为 70%。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骤 (4) 中, 取代苯甲酸为苯甲酸、 对氯苯甲酸、 邻甲基苯甲酸或对甲氧基苯甲酸 ; 相应地, 取代 苯甲酰肼 (v) 为苯甲酰肼、 对氯苯甲酰肼、 邻甲基苯甲酰肼或对甲氧基苯甲酰肼。 8.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 骤 (7) 中, 取代。

21、苯甲腈为苯甲腈、 对氟苯腈、 对氯苯腈、 对溴苯腈、 对硝基苯腈、 对三氟甲基苯 腈、 2,2,- 二甲基丙腈、 邻甲基苯腈、 对甲氧基苯腈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腈, 相应地, 取代 甲酰胺肟 (vi) 为苯甲酰胺肟、 对氟苯甲酰胺肟、 对氯苯甲酰胺肟、 对溴苯甲酰胺肟、 对硝基 苯甲酰胺肟、 对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 2,2- 二甲基丙酰胺肟、 邻甲基苯甲酰胺肟、 对甲氧基 苯甲酰胺肟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 9. 权利要求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 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87054 A 5 1/16 。

22、页 6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 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药中的应用, 属于有机 化合物及医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近二十年来, 关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 的研究表明, 特异性作用于肿瘤高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可以选择性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 转移, 从而使靶向治疗肿瘤成为可能, 使肿瘤患者避免了由传统的依靠具有细胞毒性的化 疗药物治疗肿瘤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 0003 索拉非尼 (sorafenib) 是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发, 于 2005 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批。

23、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新型信号转导抑制剂, 是首个获准上市的作用于 多靶点的抗肿瘤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作用靶点包括 b-Raf 激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 (VEGFR-2)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3 (VEGFR-3)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PDGFR ) 、 c-Kit 等。它既可以通过抑制 b-Raf 等靶点阻断 MAPK 和 Raf/MEK/ERK 信号通路直接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在体外活性实验中表现出明显而又广泛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 性 ; 同时又可以通过抑制 VEGFR-2 活性来阻断 VEGF 信号通路的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从 而间接抑制肿瘤细。

24、胞的生长与转移。因此, 寻找新的含 4- 吡啶苯基醚的索拉非尼类似物 作为抗肿瘤药物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参见 : Siegel,A.B.;Olsen,S.K.;Magun,A.et al : Sorafenib:where do we go from here?Hepatology2010,52(1),360-9.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上市药物索拉非尼设计合成的具有抗 肿瘤活性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 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及在制药中的用途。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0006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 其结构如通式 (I) 所示。

25、 : 0007 0008 其中, R0为甲基或乙基 ; R1为取代苯基或异丁基 ; X 为 1,3,4- 噁二唑、 1,2,4- 噁二 唑或双酰肼基, 结构式如上所示。 0009 优选的,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说 明 书 CN 103087054 A 6 2/16 页 7 异丁基、 2- 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基。 0010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包括表 1 中所示的化合物, 其名称如 下 : 0011 N- 甲基 -4-4-(5- 苯基 -1,3,4- 噁二唑 -2- 基 。

26、)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 胺 (vii-1) ; 0012 N- 甲基 -4-4-5-(4- 氯苯基 )-1,3,4- 噁二唑 -2-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vii-2) ; 0013 N- 甲基 -4-4-5-(2- 甲基苯基 )-1,3,4- 噁二唑 -2-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vii-3) ; 0014 N- 乙基 -4-4-(5- 苯基 -1,3,4- 噁二唑 -2- 基 )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 胺 (vii-4) ; 0015 N- 乙基 -4-4-5-(4- 甲氧基苯基 )-1,3,4- 噁二唑 -2- 基 甲。

27、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vii-5) ; 0016 N- 甲基 -4-4-2-(2- 苯甲酰肼基 )-2- 氧代乙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viii-1) ; 0017 N-甲基-4-4-2-2-(4-氯苯甲酰基)肼基-2-氧代乙基苯氧基吡啶-2-甲 酰胺 (viii-2) ; 0018 N- 乙基 -4-4-2-(2- 苯甲酰肼基 )-2- 氧代乙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viii-3) ; 0019 N- 乙基 -4-4-2-(2- 苯甲酰肼基 )-2- 氧代乙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viii-4) ; 0020 N- 甲基 -4-4-3- 苯。

28、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 胺 (ix-1) ; 0021 N- 甲基 -4-4-3-(4- 氟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ix-2) ; 0022 N- 甲基 -4-4-3-(4- 氯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ix-3) ; 0023 N- 甲基 -4-4-3-(4- 溴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ix-4) ; 0024 N- 甲基 -4-4-3-(4- 硝基苯基 )-1,2,。

29、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ix-5) ; 0025 N- 甲基 -4-4-3-(4- 三氟甲基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ix-6) ; 0026 N- 甲基 -4-4-(3- 叔丁基 -1,2,4- 噁二唑 -5- 基 ) 甲基 苯氧基 吡啶 -2- 甲 酰胺 (ix-7) ; 0027 N- 甲基 -4-4-3-(2- 甲基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ix-8) ; 0028 N- 甲基 -4-4-3-(4- 甲氧基苯基 )-1,2,4- 噁。

30、二唑 -5- 基 甲基 苯氧基 吡 啶 -2- 甲酰胺 (ix-9) ; 说 明 书 CN 103087054 A 7 3/16 页 8 0029 N- 甲基 -4-4-3-(4- 氯 -3- 三氟甲基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 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ix-10) ; 0030 N- 乙基 -4-4-3-(4- 氯 -3- 三氟甲基苯基 )-1,2,4- 噁二唑 -5- 基 甲基 苯 氧基 吡啶 -2- 甲酰胺 (ix-11) 。 0031 上述优选的 20 个化合物名称后的括号中为其对应的代号, 为了叙述方便和表达 简洁, 上述括号中的代号在本说明书以下内容。

31、中将被直接使用。 0032 所述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 0033 0034 上式中, 试剂与反应条件如下 : 0035 1.(a) 二氯亚砜, N,N- 二甲基甲酰胺, 72 C 反应 9h ; (b) 无水甲醇, 室温 ; 0036 2. 胺的水溶液, 室温反应 7h ; 0037 3. 叔丁醇钾, 无水碳酸钾, 对羟基苯乙酸, 二甲基亚砜, 90 C 反应 9h ; 0038 4. (a) 二氯亚砜, 二氯甲烷, 70 C 反应 4h ; (b) 无水甲醇, 0 C 反应 0.5h ; (c)80% 水合肼, 75 C 反应 5h ; 0039 5.N。

32、,N- 羰基二咪唑, 三苯基膦, 四溴化碳, 0 C 反应 6h ; 0040 6.N,N-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 四氢呋喃 , 室温反应 4h ; 0041 7. 无水碳酸钾 , 盐酸羟胺 ,80% 乙醇, 78 C 反应 4h ; 0042 8.N,N- 羰基二咪唑, N,N- 二甲基甲酰胺, 115 C 反应 6h。 0043 具体来说, 当 X 为 1,3,4- 噁二唑时, 步骤如下 : 0044 (1) 将二氯亚砜升温至 40 45 C, 缓慢滴加催化量的干燥处理的 N,N- 二甲基 甲酰胺 (DMF) , 保温搅拌 0.5h, 加入 2- 吡啶甲酸 (i) , 升温至 70 75 。

33、(优选 72 C) , 反应 8 10h(优选 9h) , 有类白色固体析出 ; 反应后, 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加入甲苯, 减压蒸除溶 剂, 重复该操作 2 3 遍 (指 “加入甲苯, 减压蒸除溶剂” ) 至过量的二氯亚砜全部蒸出, 得淡 黄色油状物 ; 在冰浴条件下, 向油状物中缓慢滴加无水甲醇, 至白色固体不再析出, 过滤, 用 乙醚洗涤滤饼, 真空干燥, 得中间体 4- 氯吡啶 -2- 甲酸甲酯盐酸盐 (ii) ; 0045 (2) 将上述 4- 氯吡啶 -2- 甲酸甲酯盐酸盐 (ii) 溶于过量胺的水溶液, 室温搅拌 5 10h (优选 7h) , 二氯甲烷萃取 2 4 次, 合并有机。

34、相, 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 无水硫酸钠 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洗脱系统为石油醚 / 乙酸乙酯 =6/1, 体积 比) , 得 N- 烷基 -4- 氯吡啶 -2- 甲酰胺 (iii) ; 说 明 书 CN 103087054 A 8 4/16 页 9 0046 (3) 将叔丁醇钾、 对羟基苯乙酸投料溶于干燥的二甲基亚砜 (DMSO) 中, 0条件下 搅拌 1h, 再加入 N- 烷基 -4- 氯吡啶 -2- 甲酰胺 (iii) 和无水碳酸钾, 升温至 85 95 (优 选 90) , 反应 6 9h (优选 8h) , 其中, 叔丁醇钾、 对羟基苯乙酸、 N- 烷基。

35、 -4- 氯吡啶 -2- 甲 酰胺和无水碳酸钾的摩尔比为 3:1:2:1 ; 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 缓慢加入蒸馏水, 用 2M 的 HCl溶液调节pH至56, 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25次, 合并有机相, 用饱和氯化钠溶 液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加压蒸除溶剂, 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洗脱系统为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冰醋酸 =1:1:0.01, 体积比) , 得中间体 2-4-2- (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 ; 0047 (4) 将取代苯甲酸和二氯亚砜 (摩尔比 1:5) 溶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 加热回流反 应, TLC 监测至反应完全, 减。

36、压蒸除溶剂和过量的二氯亚砜 ; 在冰浴条件下向残留物中缓慢 滴加无水甲醇, 室温搅拌 0.5h, 减压蒸除过量的甲醇, 加入 80% 水合肼 (80% 是指质量浓度) (取代苯甲酸与水合肼的摩尔体积比为 1:2, 单位 mmol : ml) , 升温至 75, 反应 5h ; 反应后, 若有白色固体析出, 则直接过滤, 得白色固体, 柱层析纯化, 得中间体取代苯甲酰肼 (v) ; 若无白色固体析出, 则用二氯甲烷萃取 2 4 次, 合并有机相,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减 压蒸除溶剂, 柱层析分离纯化 (流动相为乙酸乙酯 : 甲醇 =95:5, 体积比) , 得中间体取代苯 甲酰肼 (v) 。

37、; 所述取代苯甲酸和取代苯甲酰肼 (v) 中,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 苯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丁基、 2-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 基苯基 ; 0048 (5)在 0条件下, 将 N,N- 羰基二咪唑 (CDI)加到含 2-4-2-(烷基氨甲酰 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 的二氯甲烷溶液中, 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入取 代苯甲酰肼 (v), 0反应 3 5h(优选 4h) , 然后同时加入 CBr4和 PPh3, 0反应 1.5 2.5h(优选 2h) , 完成脱水环化, 硅胶柱层析纯化, 即得到目标产物 (。

38、vii) , 其中, R0为甲基 或乙基,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丁基、 2- 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基 ; N,N- 羰基二咪唑、 2-4-2-(烷 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取代苯甲酰肼、 CBr4和 PPh3五者的摩尔比为 1.1:1:1:1.5:1.5。 0049 当 X 为双酰肼基时, 步骤如下 : 0050 (6) 将中间体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 和 N,N-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CC) 溶于无水四氢呋喃中, 。

39、室温搅拌 1h, 加入取代苯甲酰肼 (v) , 室温搅拌 3 5h(优选 4h) , 过滤, 用四氢呋喃洗涤滤饼若干次, 合并滤液和洗液, 减压蒸除 溶剂, 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洗脱剂为石油醚 : 乙酸乙酯 =4:1 1:1 梯度洗脱, 体积比) , 即 得到目标产物 (viii) , 其中, R0为甲基或乙基,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 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丁基、 2-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4-氯-3-三氟甲基苯基 ;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N,N- 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取 代苯甲酰肼三者的摩尔比为 1:。

40、1.5:1。 0051 当 X 为 1,2,4- 噁二唑时, 步骤如下 : 0052 (7) 将盐酸羟胺、 无水碳酸钾按 1 : 1(摩尔比) 的比例溶于 80% 乙醇 (体积百分数) 中, 室温搅拌 0.5h, 加入取代甲腈 (取代甲腈与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 1 : 1.2) , 回流反应 3 5h(优选 4h) , 冷却至室温, 减压蒸除溶剂, 加入乙酸乙酯搅拌, 过滤除去不溶物, 收集滤液, 说 明 书 CN 103087054 A 9 5/16 页 10 减压蒸除溶剂, 得淡黄色固体, 用乙酸乙酯、 石油醚混合溶剂 ( (乙酸乙酯与石油醚的体积比 为 2:1) 重结晶, 得中间体取代甲酰。

41、胺肟 (vi) , 其中, 所述取代苯甲腈和取代甲酰胺肟 (vi) 中,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丁基、 2- 甲 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基 ; 0053 (8) 将中间体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 溶 于 N,N- 二甲基甲酰胺 (DMF) 中, 加入 1mol/L 的 N,N- 羰基二咪唑 (CDI) 的 DMF 溶液, 室温 搅拌 0.5h, 加入取代甲酰胺肟 (vi) 的 DMF 溶液, 室温搅拌 3 5h(优选 4h) , 再加入 1mol/ L。

42、 的 N,N- 羰基二咪唑的 DMF 溶液, 升温至 115反应 5 7h(优选 6h) ; 反应完毕, 冷却至 室温, 加入CH2Cl2和蒸馏水 (二者体积比为1:1) , 室温搅拌0.5h, 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 与原 有机相合并, 有机相分别用 1M 的盐酸、 饱和 NaHCO3溶液和饱和 NaCl 溶液各洗涤三遍, 然后 用无水 Na2SO4干燥, 过滤, 减压蒸除溶剂, 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洗脱剂为石油醚 : 乙酸乙酯 =6:1, 体积比) , 得终产物 ix, 其中, R0为甲基或乙基, R1为苯基、 对氟苯基、 对氯苯基、 对溴苯 基、 对硝基苯基、 对三氟甲基苯基、 异丁基、。

43、 2- 甲基苯基、 对甲氧基苯基或 4- 氯 -3- 三氟甲 基苯基 ; 2-4-2-(烷基氨甲酰基) -4- 吡啶基 氧基 苯基 乙酸 (iv) 、 第一次加入的 N,N-羰基二咪唑、 取代甲酰胺肟 (vi) 、 第二加入的N,N-羰基二咪唑四者的摩尔比为1:1.1 : 1 : 1.1。 0054 所述步骤 (2) 中, 胺的水溶液为甲胺水溶液或乙胺水溶液, 甲胺水溶液的质量分数 为 40%, 乙胺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70%。 0055 所述步骤 (4) 中, 取代苯甲酸为苯甲酸、 对氯苯甲酸、 邻甲基苯甲酸或对甲氧基苯 甲酸 ; 相应地, 取代苯甲酰肼 (v) 为苯甲酰肼、 对氯苯甲酰肼、。

44、 邻甲基苯甲酰肼或对甲氧基 苯甲酰肼。 0056 所述步骤 (7) 中, 取代苯甲腈为苯甲腈、 对氟苯腈、 对氯苯腈、 对溴苯腈、 对硝基苯 腈、 对三氟甲基苯腈、 2,2,-二甲基丙腈、 邻甲基苯腈、 对甲氧基苯腈或4-氯-3-三氟甲基苯 腈, 相应地, 取代甲酰胺肟 (vi) 为苯甲酰胺肟、 对氟苯甲酰胺肟、 对氯苯甲酰胺肟、 对溴苯甲 酰胺肟、 对硝基苯甲酰胺肟、 对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 2,2- 二甲基丙酰胺肟、 邻甲基苯甲酰 胺肟、 对甲氧基苯甲酰胺肟或 4- 氯 -3- 三氟甲基苯甲酰胺肟。 0057 本发明的 4- 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具有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 可以用于制备抗 肿。

45、瘤药物, 尤其是 vii-1, vii-2, vii-4, vii-5, ix-6, ix-10, 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 活性。 005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良效果为 : 本发明设计合成了结构新颖的索拉非尼 类似物, 创新点在于将索拉非尼分子中脲的结构部分用酰肼、 1,2,4- 噁二唑和 1,3,4- 噁 二唑代替, 得到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的结构全新的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 vii-1, vii-2, vii-4, vii-5, ix-6, ix-10 对人结肠癌肿瘤细胞 (HCT-116) 生长抑制的 IC50 值均低 于20M, 特别是化合物vii-1对HCT-116。

46、的生长抑制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索拉非尼。 对肿 瘤细胞生长抑制的评价方法采用常规的四甲基偶氮唑蓝酶标比色法 (MTT 法) , 如表 1 所示。 0059 表 1. 化合物的编号、 结构式及活性测定结果 说 明 书 CN 103087054 A 10 6/16 页 11 0060 说 明 书 CN 103087054 A 11 7/16 页 12 0061 说 明 书 CN 103087054 A 12 8/16 页 13 0062 说 明 书 CN 103087054 A 13 9/16 页 14 0063 说 明 书 CN 103087054 A 14 10/16 页 15 0064 006。

47、5 实验结果显示, 本发明的大部分4-吡啶苯基醚类化合物对HCT-116细胞有明显的 生长抑制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以利更深入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和效 果, 但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0067 实施例 1 化合物 vii-1 vii-5 的制备 0068 (1) 4- 氯吡啶 -2- 甲酸甲酯盐酸盐 (ii) 的制备 0069 取二氯亚砜 40mL, 升温至 42, 缓慢滴加催化量干燥处理的 DMF(0.5mL) , 保持 温度搅拌 0.5h, 分两次加入 2- 吡啶甲酸 (7.38g,60mmol), 升温至 72, 反应 9h, 有近白色 固体析出 ; 停止反应, 冷却至室温, 向反应液中加入甲苯 15mL, 悬蒸蒸除溶剂, 重复该操作 2 3 遍至过量的二氯亚砜全部蒸出, 得淡黄色油状物 ; 在冰浴条件下, 向油状物中缓慢滴 加无水甲醇, 至白色固体不再析出, 过滤, 用乙醚洗涤滤饼, 真空干燥, 得白色固体 (4- 氯吡 啶 -2- 甲酸甲酯盐酸盐 (ii) ) , 收率 82.10%。 0070 (2) N- 烷基 -4- 氯吡啶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