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263882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20934.9

申请日:

2012.12.04

公开号:

CN102994938A

公开日:

2013.03.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23C 4/18申请日:20121204授权公告日:20141224终止日期:2017120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3C 4/18申请日:20121204|||公开

IPC分类号:

C23C4/18; C23C4/12

主分类号:

C23C4/18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发明人:

张伟旭; 许荣; 吕志超; 苏罗川; 范学领; 王铁军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代理人:

何会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在等离子喷涂方法喷涂的陶瓷层热障涂层的表面,利用激光诱导陶瓷层内部产生垂直于基体的一定数量,规则分布的表面裂纹,具体方法为:通过和激光束发射器连接的控制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同时控制器也和放置单陶瓷层热障涂层的底座相连接,控制器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的同时也控制底座沿与激光束发射器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本发明方法能够使喷涂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在陶瓷层中进一步诱导生成一定数量,规则分布的表面裂纹,从而在制备后期改进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其寿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在等离子喷涂方法喷涂的陶瓷层热障涂层的表面,利用激光诱导陶瓷层内部产生垂直于基体的一定数量,规则分布的表面裂纹,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为:通过和激光束发射器(1)连接的控制器(2)控制激光束发射器(1)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同时控制器(2)也和放置单陶瓷层热障涂层的底座(3)相连接,控制器(2)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1)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的同时也控制底座(3)沿与激光束发射器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束发射器(1)发射的激光束的宽度为150μm,激光束功率W/扫描速度m/s为15.18≤p/v≤23.04,激光束发射器(1)的扫描间距为陶瓷层厚度的10到20倍。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障涂层的增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中叶燃气轮机为现代航空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来,燃气轮机在军事、航天、能源动力、制造业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新型军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燃气温度已高达1500°C左右,而用于现役发动机叶片的高熔点镍基超合金的使用温度仅在850°C~1100°C左右,定向凝固合金和单晶合金也只能在约1000°C温度下工作,无法满足现代新型发动机工作温度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新一代大型燃气轮机需要更高的推重比、燃气效率及涡轮进口温度。因此,快速、有效地提高涡轮叶片的耐高温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热障涂层(Thermalbarrier coating,简称TBC)做为一种热防护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热障涂层通常是指沉积在高温合金表面、具有良好隔热效果的陶瓷涂层,其主要作用是热障,并避免基体的高温氧化、腐蚀、磨损等,它能将传至金属基体的温度降低50‑150℃左右,从而提升高温热端部件的耐高温能力。它能够提高燃机工作温度和抗腐蚀能力、降低冷却要求、增加燃机功率以及提高燃烧效率,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汽车等方面。
热障涂层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固体系统。一般包含四部分:高温合金基体、粘结层、热生长氧化层(TGO)和陶瓷层。限制TBC应用的主要原因是涂层界面脱粘。涂层界面脱粘主要由于金属基体热膨胀率大于陶瓷层,由于热失配应力导致陶瓷层面内具有很高的应变能,应变能驱动界面裂纹形成。
制备工艺主要有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大气等离子喷涂(APS)等技术。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成本较高,但是所制备的热障涂层结构均匀,微结构具有多尺度空洞柱状晶特征,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服役寿命长,主要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制备。大气等离子喷涂成本较低廉,微结构具有币状多层重叠式特点,热障效果较好,主要应用于民用重型燃气轮机热障涂层制备。由于热障涂层各组分材料属性和几何形状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各组分间热膨胀系数存在很大差异,在温度剧烈变化时,常常由于热失配应力而失效。同时由于陶瓷层为疏松的多孔材料,因此氧原子容易通过陶瓷层扩散到粘结层,导致粘结层与陶瓷层界面受到氧化,形成热生长氧化层。热生长氧化层的高温快速生长会在界面诱导出相当大的热生长应力从而造成陶瓷层与粘结层界面损伤失效。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长寿命的原因主要是陶瓷层柱状晶结构均匀,柱状晶之间晶界结合弱,相当于存在大量垂直裂纹,极大地缓和热失配应变,降低了热应力强度,因而具有长寿命的优点。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微结构主要为平行于基体的片状结构,在平行于热障涂层表面方向上的结合强度较高,缓和热应力的能力较弱。因而降低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中的热失配应力和热生长应力是提高大气等离子喷涂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主要用以提高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寿命的技术是制备具有一定数量并且规则分布的垂直裂纹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由于垂直裂纹的存在使得陶瓷涂层具有高应变韧性特点,增加了陶瓷层缓和热失配的能力,降低了陶瓷层中的热应力,同时由于垂直裂纹在陶瓷层表面规则分布,因此可以有效释放面内的应变能,使之具有高效热障与长寿命特征。
目前所广泛采用的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由于无法精确控制陶瓷层中垂直裂纹的生成和扩展,因此喷涂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陶瓷层中多为不均匀,杂乱形成的垂直裂纹,并且裂纹数量也达不到降低陶瓷层热应力的需求。申请号为201210435928.3的发明专利“一种高隔热抗烧结热障涂层的增韧方法”提出了在双陶瓷层热障涂层表面采用激光扫描,生成垂直于基体的裂纹或损伤,由于其双陶瓷层热障涂层系统中两种陶瓷的界面结合性能较差,因此要求生成较短的表面裂纹且这种裂纹应该只存在于表面陶瓷层中,从而保证两层陶瓷的界面完整。但是这样就降低了表面裂纹的增韧效果,且该方法生成裂纹或损伤无法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能够使喷涂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在陶瓷层中进一步诱导生成一定数量,规则分布的表面裂纹,从而在制备后期改进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其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在等离子喷涂方法喷涂的陶瓷层热障涂层的表面,利用激光诱导陶瓷层内部产生垂直于基体的一定数量,规则分布的表面裂纹,具体方法为:通过和激光束发射器1连接的控制器2控制激光束发射器1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同时控制器2也和放置单陶瓷层热障涂层的底座3相连接,控制器2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1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的同时也控制底座3沿与激光束发射器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所述激光束发射器1发射的激光束的宽度为150μm,激光束功率W/扫描速度m/s为15.18≤p/v≤23.04,激光束发射器1的扫描间距为陶瓷层厚度的10到20倍。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出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通过控制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的加热诱导作用使得表面裂纹的形成能够控制,同时控制器也控制放置单陶瓷层热障涂层的底座沿与激光束发射器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在表面陶瓷层形成足够多的更深的规则分布的表面垂直裂纹,达到缓和热失配应力和热生长应力的作用,使得热障涂层的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或形成网状分布的表面裂纹,这样可以防止陶瓷层块状脱粘。同时,由于裂纹生成的位置与间距都由人为控制,因此经过本发明方法处理后,表面裂纹按照预定计划形成,不会集中在某一区域,从而保证了热障涂层的强度,进而提高了热障涂层的寿命。
2、由于激光束发射器1发射的激光束的宽度为150μm,激光束功率W/扫描速度m/s为15.18≤p/v≤23.04,则激光束产生的热量仅能够诱导在照射区域下方的垂直裂纹,而对陶瓷层和粘结层界面不产生有害影响,从而在诱导裂纹生成的同时不对陶瓷层表面形成大规模破坏。
3、当激光束发射器1的扫描间距为陶瓷层厚度的10到20倍,即相邻两道垂直裂纹的间距是陶瓷层厚度的10到20倍时对表面裂纹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实施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试件陶瓷层表面的电子显微镜扫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首先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喷涂如图2所示的热障涂层试件,从内到外依次为高温合金基底、高温合金基底和陶瓷层的粘结层以及陶瓷层,然后如图1所示,通过和激光束发射器1连接的控制器2控制激光束发射器1沿激光束发射器导轨5扫描陶瓷层表面,如图1中v1方向移动,同时控制器2也和放置热障涂层试件4的底座3相连接,控制器2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1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的同时也控制底座3沿底座导轨6(与激光束发射器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如图1中v2方向移动。激光束发射器1发射的激光束的宽度为150μm,激光束功率W/扫描速度m/s为15.18≤p/v≤23.04,激光束发射器1的扫描间距为陶瓷层厚度的10到20倍。
如图2所示,激光束作用点附近脆性陶瓷层表面一部分半球形区域内的陶瓷会急速升温膨胀,形成热膨胀区,由于加热过程时间极短加之表面陶瓷材料热导率很低,因此热膨胀区下方陶瓷在此作用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体积变化,热膨胀区的陶瓷则会在其下方的陶瓷中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或超过表面陶瓷所能承受的最大值时,导致其下方区域萌生垂直裂纹并在随后扩展,通过调节激光束发射器1发射的轨迹就可以使得生成的垂直裂纹按照所需分布形成,形成类似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所制热障涂层的结构以提高陶瓷层的应变承受能力,缓解热应力,提高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的应变韧性,从而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图3为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试件陶瓷层表面的电子显微镜扫描图。从图中可以发现经过本发明处理后热障涂层陶瓷层中生成了一系列表面垂直裂纹,这一实验结果可以很好地证明本发明的可行性。在图3中扫略区内部可以明显观察到一系列的表面裂纹,其生成原因在主要是激光加热导致热膨胀区下方萌生垂直裂纹并在随后扩展,其原理如图2所示。另外发现激光扫略区形貌与周围陶瓷层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激光加热后陶瓷层表面很薄的一层出现了熔融再凝固,由于这一过程仅在陶瓷层表面很薄的一层发生,因此不会对其性能造成较大影响。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949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N 102994938 A *CN102994938A* (21)申请号 201210520934.9 (22)申请日 2012.12.04 C23C 4/18(2006.01) C23C 4/12(2006.01) (71)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 28 号 (72)发明人 张伟旭 许荣 吕志超 苏罗川 范学领 王铁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1215 代理人 何会侠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 光处理。

2、方法 (57) 摘要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 光处理方法, 在等离子喷涂方法喷涂的陶瓷层热 障涂层的表面, 利用激光诱导陶瓷层内部产生垂 直于基体的一定数量, 规则分布的表面裂纹, 具体 方法为 : 通过和激光束发射器连接的控制器控制 激光束发射器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 同时 控制器也和放置单陶瓷层热障涂层的底座相连 接, 控制器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沿预定轨迹扫描 陶瓷层表面的同时也控制底座沿与激光束发射器 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 本发明方法能够使喷 涂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在陶瓷层中进一 步诱导生成一定数量, 规则分布的表面裂纹, 从而 在制备后期改进大气等离子喷涂。

3、热障涂层的力学 性能, 大幅度提高其寿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 在等离子喷涂方法喷涂的 陶瓷层热障涂层的表面, 利用激光诱导陶瓷层内部产生垂直于基体的一定数量, 规则分布 的表面裂纹, 其特征在于 : 具体方法为 : 通过和激光束发射器 (1) 连接的控制器 (2) 控制激 光束发射器 (1) 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 同时控制器 (2) 也和放置单陶瓷层热。

4、障涂层 的底座 (3) 相连接, 控制器 (2) 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 (1) 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的同时 也控制底座 (3) 沿与激光束发射器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 其 特征在于 : 所述激光束发射器 (1) 发射的激光束的宽度为 150m, 激光束功率 W/ 扫描速度 m/s 为 15.18 p/v 23.04, 激光束发射器 (1) 的扫描间距为陶瓷层厚度的 10 到 20 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94938 A 2 1/3 页 3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 技术。

5、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热障涂层的增韧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 新型激光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自 20 世纪中叶燃气轮机为现代航空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来, 燃气轮机在军事、 航天、 能源动力、 制造业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目前新型军用燃气涡轮发动机 的燃气温度已高达 1500 C 左右, 而用于现役发动机叶片的高熔点镍基超合金的使用温度 仅在 850 C 1100 C 左右 , 定向凝固合金和单晶合金也只能在约 1000 C 温度下工 作, 无法满足现代新型发动机工作温度的需要。与此同时,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 新一代大 型燃气轮机需要更高的推重。

6、比、 燃气效率及涡轮进口温度。因此, 快速、 有效地提高涡轮叶 片的耐高温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热障涂层 (Thermalbarrier coating, 简称 TBC) 做为一 种热防护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 热障涂层通常是指沉积在高温合金表面、 具有良好隔热效 果的陶瓷涂层, 其主要作用是热障, 并避免基体的高温氧化、 腐蚀、 磨损等, 它能将传至金属 基体的温度降低 50-150左右, 从而提升高温热端部件的耐高温能力。它能够提高燃机工 作温度和抗腐蚀能力、 降低冷却要求、 增加燃机功率以及提高燃烧效率, 因此被广泛的应用 于航空、 航天, 造船、 汽车等方面。 0003 热障涂层系统是一个。

7、极其复杂的固体系统。 一般包含四部分 : 高温合金基体、 粘结 层、 热生长氧化层 (TGO) 和陶瓷层。限制 TBC 应用的主要原因是涂层界面脱粘。涂层界面 脱粘主要由于金属基体热膨胀率大于陶瓷层, 由于热失配应力导致陶瓷层面内具有很高的 应变能, 应变能驱动界面裂纹形成。 0004 制备工艺主要有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 (EB-PVD) 、 大气等离子喷涂 (APS) 等技术。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成本较高, 但是所制备的热障涂层结构均匀, 微结构具有多尺度 空洞柱状晶特征, 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 服役寿命长, 主要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制 备。大气等离子喷涂成本较低廉, 微结构具有币状。

8、多层重叠式特点, 热障效果较好, 主要应 用于民用重型燃气轮机热障涂层制备。 由于热障涂层各组分材料属性和几何形状存在较大 差异, 特别是各组分间热膨胀系数存在很大差异, 在温度剧烈变化时, 常常由于热失配应力 而失效。 同时由于陶瓷层为疏松的多孔材料, 因此氧原子容易通过陶瓷层扩散到粘结层, 导 致粘结层与陶瓷层界面受到氧化, 形成热生长氧化层。热生长氧化层的高温快速生长会在 界面诱导出相当大的热生长应力从而造成陶瓷层与粘结层界面损伤失效。 0005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长寿命的原因主要是陶瓷层柱状晶结构均匀, 柱状 晶之间晶界结合弱, 相当于存在大量垂直裂纹, 极大地缓和热失配应变,。

9、 降低了热应力强 度, 因而具有长寿命的优点。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微结构主要为平行于基体的片状结 构, 在平行于热障涂层表面方向上的结合强度较高, 缓和热应力的能力较弱。 因而降低大气 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中的热失配应力和热生长应力是提高大气等离子喷涂寿命的关键因 素之一。 目前主要用以提高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寿命的技术是制备具有一定数量并且 说 明 书 CN 102994938 A 3 2/3 页 4 规则分布的垂直裂纹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 由于垂直裂纹的存在使得陶瓷涂层具有 高应变韧性特点, 增加了陶瓷层缓和热失配的能力, 降低了陶瓷层中的热应力, 同时由于垂 直裂纹在陶瓷层表面规。

10、则分布, 因此可以有效释放面内的应变能, 使之具有高效热障与长 寿命特征。 0006 目前所广泛采用的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由于无法精确控制陶瓷层中垂直裂纹的 生成和扩展, 因此喷涂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陶瓷层中多为不均匀, 杂乱形成 的垂直裂纹, 并且裂纹数量也达不到降低陶瓷层热应力的需求。申请号为 201210435928.3 的发明专利 “一种高隔热抗烧结热障涂层的增韧方法” 提出了在双陶瓷层热障涂层表面采 用激光扫描, 生成垂直于基体的裂纹或损伤, 由于其双陶瓷层热障涂层系统中两种陶瓷的 界面结合性能较差, 因此要求生成较短的表面裂纹且这种裂纹应该只存在于表面陶瓷层 中, 从而保证。

11、两层陶瓷的界面完整。 但是这样就降低了表面裂纹的增韧效果, 且该方法生成 裂纹或损伤无法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 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 能够使喷涂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在陶瓷层中 进一步诱导生成一定数量, 规则分布的表面裂纹, 从而在制备后期改进大气等离子喷涂热 障涂层的力学性能, 大幅度提高其寿命。 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 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 在等离子喷涂方法喷涂 的陶瓷层热障涂层的表面, 利用激光诱导陶瓷层内部产生。

12、垂直于基体的一定数量, 规则分 布的表面裂纹, 具体方法为 : 通过和激光束发射器1连接的控制器2控制激光束发射器1沿 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 同时控制器2也和放置单陶瓷层热障涂层的底座3相连接, 控制 器 2 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 1 沿预定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的同时也控制底座 3 沿与激光束发 射器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0010 所述激光束发射器 1 发射的激光束的宽度为 150m, 激光束功率 W/ 扫描速度 m/s 为 15.18 p/v 23.04, 激光束发射器 1 的扫描间距为陶瓷层厚度的 10 到 20 倍。 0011 和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 0012 1、。

13、 本发明提出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通过控制器 控制激光束发射器的加热诱导作用使得表面裂纹的形成能够控制, 同时控制器也控制放置 单陶瓷层热障涂层的底座沿与激光束发射器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从而能够在表面陶 瓷层形成足够多的更深的规则分布的表面垂直裂纹, 达到缓和热失配应力和热生长应力的 作用, 使得热障涂层的寿命得到大幅度提高, 或形成网状分布的表面裂纹, 这样可以防止陶 瓷层块状脱粘。 同时, 由于裂纹生成的位置与间距都由人为控制, 因此经过本发明方法处理 后, 表面裂纹按照预定计划形成, 不会集中在某一区域, 从而保证了热障涂层的强度, 进而 提高了热障涂层的寿。

14、命。 0013 2、 由于激光束发射器 1 发射的激光束的宽度为 150m, 激光束功率 W/ 扫描速度 m/s 为 15.18 p/v 23.04, 则激光束产生的热量仅能够诱导在照射区域下方的垂直裂 纹, 而对陶瓷层和粘结层界面不产生有害影响, 从而在诱导裂纹生成的同时不对陶瓷层表 说 明 书 CN 102994938 A 4 3/3 页 5 面形成大规模破坏。 0014 3、 当激光束发射器 1 的扫描间距为陶瓷层厚度的 10 到 20 倍, 即相邻两道垂直裂 纹的间距是陶瓷层厚度的 10 到 20 倍时对表面裂纹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发明方法示意图。 0。

15、016 图 2 是本发明方法实施效果示意图。 0017 图 3 是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试件陶瓷层表面的电子显 微镜扫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9 本发明一种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表面的新型激光处理方法, 首先采用等离子 喷涂方法喷涂如图 2 所示的热障涂层试件, 从内到外依次为高温合金基底、 高温合金基底 和陶瓷层的粘结层以及陶瓷层, 然后如图 1 所示, 通过和激光束发射器 1 连接的控制器 2 控 制激光束发射器 1 沿激光束发射器导轨 5 扫描陶瓷层表面, 如图 1 中 v1方向移动, 同时控 制器 。

16、2 也和放置热障涂层试件 4 的底座 3 相连接, 控制器 2 在控制激光束发射器 1 沿预定 轨迹扫描陶瓷层表面的同时也控制底座 3 沿底座导轨 6(与激光束发射器移动方向垂直的 方向) 移动, 如图 1 中 v2方向移动。激光束发射器 1 发射的激光束的宽度为 150m, 激光束 功率 W/ 扫描速度 m/s 为 15.18 p/v 23.04, 激光束发射器 1 的扫描间距为陶瓷层厚度 的 10 到 20 倍。 0020 如图 2 所示, 激光束作用点附近脆性陶瓷层表面一部分半球形区域内的陶瓷会急 速升温膨胀, 形成热膨胀区, 由于加热过程时间极短加之表面陶瓷材料热导率很低, 因此热 膨。

17、胀区下方陶瓷在此作用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体积变化, 热膨胀区的陶瓷则会在其下方的 陶瓷中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或超过表面陶瓷所能承受的最大值时, 导致其下方区域 萌生垂直裂纹并在随后扩展, 通过调节激光束发射器 1 发射的轨迹就可以使得生成的垂直 裂纹按照所需分布形成, 形成类似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所制热障涂层的结构以提高陶瓷层 的应变承受能力, 缓解热应力, 提高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的应变韧性, 从而达到延长其 使用寿命的目的。 0021 图 3 为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试件陶瓷 层表面的电子显微镜扫描图。 从图中可以发现经过本发明处理后热障涂层陶瓷层中生成了。

18、 一系列表面垂直裂纹, 这一实验结果可以很好地证明本发明的可行性。在图 3 中扫略区内 部可以明显观察到一系列的表面裂纹, 其生成原因在主要是激光加热导致热膨胀区下方萌 生垂直裂纹并在随后扩展, 其原理如图 2 所示。另外发现激光扫略区形貌与周围陶瓷层有 所不同, 这是因为激光加热后陶瓷层表面很薄的一层出现了熔融再凝固, 由于这一过程仅 在陶瓷层表面很薄的一层发生, 因此不会对其性能造成较大影响。 说 明 书 CN 102994938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94938 A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94938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