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腐酸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21708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1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85821.0

申请日:

2014.12.18

公开号:

CN104546910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5/02申请日:20141218|||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02(2015.01)I; A61P1/14

主分类号:

A61K35/02

申请人:

昆明理工大学

发明人:

李宝才; 黄财顺

地址: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黄腐酸在口服制剂中的新应用,即用于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开发,实验结果显示,黄腐酸作为一种有效成分具有助吸收促消化的作用。通过小鼠试验,表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增强食欲、减少食物排泄、促进食物吸收,效果明显。因此,黄腐酸可作为主要成分应用于健胃消食口服制剂的开发。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黄腐酸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

说明书

说明书黄腐酸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腐酸的新用途,特别是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产品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属于医药保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饮食选择越来越多,但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导致胃肠消化不良,且情况越发严重,急需开发效果良好的健胃消食产品。
目前大部分的促消化、消食产品都是中药的复方制剂,例如,专利申请CN103005559A,一种健脾开胃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山楂等7个主要药效成分;专利申请CN103622110A,一种促消化的果蔬饮料,涉及猕猴桃等10个主要成分;专利申请CN103445212A,一种促消化果脯香肠的加工方法,涉及15个成分;专利申请CN101755919A,一种帮助消化的牛奶饮料的制作方法,涉及红枣等5个中药成分等。类似的复方制剂效果较好,因此开发得越来越多。但美中不足的是普遍存在组方太多,复杂而主成分不明显的情况,中药配比是具有科学性的,增多或减少不但不能起到良好效果,反而会引发副作用。因此,寻找主要药效成分精简配方,既能减少药材的浪费,还能提高功效减少配伍副作用。
    黄腐酸是腐植酸中分子量最小、溶解度最高、生物活性最强的部分,含活性官能团多,易被人体吸收,本文将根据“增强食欲”、“减少食物排泄”、“促进食物吸收”三方面的小鼠试验情况,阐明黄腐酸可用于健胃消食口服制剂的开发,而这一实验和应用目前尚无文献和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腐酸的新用途,即黄腐酸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其作为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他材料配合使用制成口服制剂。
本发明所述黄腐酸的制备方法参照专利申请200810233669.X“褐煤氧化降解生产腐植酸及其盐的方法”方法制得粗品;粗品的纯化工艺如下:
将黄腐酸溶于40℃的去离子水中,浓度为0.1g/mL,调节溶液pH至5.0;在4℃静置12h后,将溶液置于离心机中在4000r/min下离心10min,除去不溶性成分;选择001×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凝胶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Fe3+、Pb2+、Cu2+、Hg2+、Cd2+、Zn2+、Mg2+等金属阳离子;最后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成食用级黄腐酸,为本发明原料。
本发明所述应用中可加入一种或多种可接受的辅料,所述辅料包括口服制剂领域常用的填充剂、稀释剂、粘合剂、赋形剂、吸收促进剂、填充剂、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等,必要时还可加入香味剂、色素和甜味剂等。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胶囊、丸剂、粉剂、片剂、粒剂、口服液等多种口服制剂形式。
本发明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黄腐酸作为口服制剂以不同浓度持续饮用多天后,分别统计实验前后的小鼠体重、鼠粮重量、粪便重量,对比空白组,从增强食欲、减少食物排泄率、提高食物吸收率三方面评价黄腐酸促消化吸收的功效。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持续服用一定浓度范围(1:1000~5000)内的黄腐酸均有助于增强食欲,促进食物的吸收。
以上结果表明,黄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可作为健胃消食口服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分别从三个具体动物实验阐明黄腐酸可用于健胃消食口服制剂的开发,三个实验的针对性强,分别从食物的吸收、排泄等方面做阐述,效果可靠;
2、本发明所述的黄腐酸参照专利申请200810233669.X“褐煤氧化降解生产腐植酸及其盐的方法”方法制得(用无污染的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在环境污染方面相较传统的方法有明显改善;
3、本发明是以黄腐酸作为主要成分应用于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这类制剂尚无报道。而且相比于目前的复杂的多成分中药组合物,本发明主成分明显,达到精简配方减少副作用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实施例中方法如无特殊说明的按照常规方法操作,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进行试验。
实施例1:黄腐酸增强小鼠食欲
实验方法: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高、中、低浓度),各10只;空白组以水为日常补给,给药组以不同浓度黄腐酸(1、高浓度: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1000进行稀释;2、中浓度: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3000进行稀释;3、低浓度: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5000进行稀释)代替生活用水。给药时间5天,期间空白组给予充足的鼠粮和水,给药组给予充足的鼠粮和黄腐酸。实验前称量体重和鼠粮重量,试验后称量鼠粮重量。设定的统计量有A:表示消耗的鼠粮/初始体重,以单位体重消耗的鼠粮评价食欲是否增强。以T检验评价给药组平均A值较空白组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表1:黄腐酸增强小鼠食欲统计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P < 0.05 , 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给药后的平均A值均较空白组大,且较空白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中浓度组差异最大,效果最好;实验说明给药后小鼠的进食量增大,食欲增强。且各实验组内的数据稳定性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认为平均值大于3倍的标准差,组内数据的离散程度就低,稳定性较好)。
 实施例2:黄腐酸减少食物的排泄
实验方法:小鼠为研究对象,并单独饲养于代谢笼内。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高、中、低浓度),各10只。空白组以水为日常补给,给药组以不同浓度黄腐酸(1、高浓度: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1000进行稀释;2、中浓度: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3000进行稀释;3、低浓度: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5000进行稀释)代替生活用水。给药时间5天,期间空白组给予充足的鼠粮和水,给药组给予充足的鼠粮和黄腐酸。收集粪便,真空干燥后称取重量。实验前后分别称量鼠粮重量,设定的统计量有B:表示粪便/消耗的鼠粮,以单位鼠粮产生的粪便评价排泄率。以T检验评价给药组平均B值较空白组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表2:黄腐酸减少食物排泄统计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P < 0.05 ,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给药后的平均B值均较空白组小, 但有显著性差异的只有高浓度组,此浓度下效果最好。实验说明给药后大部鼠粮被吸收,排泄率降低。且各实验组内的数据稳定性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认为平均值大于3倍的标准差,组内数据的离散程度就低,稳定性较好)。
 实施例3:黄腐酸提高食物的吸收率
实验方法: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高、中、低浓度),各10只。空白组以水为日常补给,给药组以不同浓度黄腐酸(1、高浓度: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1000进行稀释;2、中浓度: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3000进行稀释;3、低浓度:与纯水的质量比为1:5000进行稀释)代替生活用水。给药时间5天,期间空白组给予充足的鼠粮和水,给药组给予充足的鼠粮和黄腐酸。实验前后分别称量体重和鼠粮重量,计算试验后的重量变化。设定的统计量有C:表示增加的体重/消耗的鼠粮,以单位鼠粮增加的体重评价食物的吸收率。以T检验评价给药组平均C值较空白组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表3:黄腐酸提高食物吸收率统计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P < 0.05 , 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给药后的平均C值均较空白组大,且有显著性差异,三个浓度均能起效。实验说明黄腐酸能增强食物的吸收,提高食物利用率。且各实验组内的数据稳定性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认为平均值大于3倍的标准差,组内数据的离散程度就低,稳定性较好)。

黄腐酸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腐酸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腐酸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腐酸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腐酸在制备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应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黄腐酸在口服制剂中的新应用,即用于健胃消食口服制剂中的开发,实验结果显示,黄腐酸作为一种有效成分具有助吸收促消化的作用。通过小鼠试验,表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增强食欲、减少食物排泄、促进食物吸收,效果明显。因此,黄腐酸可作为主要成分应用于健胃消食口服制剂的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