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路轮式车辆上的自重能利用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521244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20261.2

申请日:

1993.11.30

公开号:

CN1091184A

公开日:

1994.08.2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驳回公告日:1994.8.24||||||公开

IPC分类号:

F16H33/02

主分类号:

F16H33/02

申请人:

谢鑫泉;

发明人:

谢鑫泉

地址:

310005浙江省杭州市沈塘桥弄1-1号301室

优先权:

1993.05.14 CN 93105598.9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适用于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火车等陆路轮式车辆的自重能利用装置,用至少一个自重能输入件及一个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利用车辆自身重量及所载人,货物等原来成为滚动阻力的重量,在车轮滚动过程中迫使该输入件产生位移,从而压缩弹簧或两同极相对置的永磁铁间距离等实现能量转换储存并输出,成为车辆行驶时的辅助驱动力及垫托力。由于在一个轮上可装多个甚至十个、二十个自重能输入件,因此可得到较大的辅助驱动力。

权利要求书

1: 陆路轮式车辆上的自重能利用装置,适用于陆地上行驶的所有轮式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至少一个自重能输入件(1),一个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
2: 30、35、40、45)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2、3、4、30)由一个外圈(10、11、14、29)及该外圈内的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9、15、2
3: 31)组成,该放出件的一端与轮(8)上的零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5、6)为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16、32),该放出件的一端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35、40、45)由一个外圈(34、41、44),至少一个转换传递构件(36、42、46)及该外圈内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33、43、47)组成,该放出件的一端 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所说构件的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的一端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量储存和放出件(9、15、16、28、31、32、33、43、47)的一端具有可位移的性能,该放出件可以是弹簧、弹簧钢板、弹性发条、一对同极相对置的永久磁铁、液压件、气压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36)由轮(8)上固连的弯管(37),该管中可以装有钢珠(38)、液体、气体及该管一头孔中活动装有的传递件(39)组成,该管另一头孔中有自重能输入件(1)的一端活动连接,该传递件的另一端与外圈(34)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42)为杆件,该杆件的一端与轮(8)上零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并又与外圈(41)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46)为活动支承于轮(8)上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外圈(44)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7)为包括活塞(19)及蓄能器(20)的液压机 构、气压机构、气液压机构,在吸油、气及进油、气路中用单向阀(21)控制,出口处加顺序阀(22)控制其压力,过压时经单向阀(23)卸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蓄能器(20)可以是气液直接接触式蓄能器、弹簧式蓄能器、活塞式蓄能器、气囊式蓄能器、重锤式蓄能器、压力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输入件(1)可具弯曲形,输入端可为形似马鞍形(24)。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输入件(1)上可连有一个杠杆机构(26)。
4: 15、28、31)组成,该放出件的一端与轮(8)上的零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5、6)为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16、32),该放出件的一端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35、40、45)由一个外圈(34、41、44),至少一个转换传递构件(36、42、46)及该外圈内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33、43、47)组成,该放出件的一端 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所说构件的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的一端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量储存和放出件(9、15、16、28、31、32、33、43、47)的一端具有可位移的性能,该放出件可以是弹簧、弹簧钢板、弹性发条、一对同极相对置的永久磁铁、液压件、气压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36)由轮(8)上固连的弯管(37),该管中可以装有钢珠(38)、液体、气体及该管一头孔中活动装有的传递件(39)组成,该管另一头孔中有自重能输入件(1)的一端活动连接,该传递件的另一端与外圈(34)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42)为杆件,该杆件的一端与轮(8)上零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并又与外圈(41)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46)为活动支承于轮(8)上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外圈(44)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7)为包括活塞(19)及蓄能器(20)的液压机 构、气压机构、气液压机构,在吸油、气及进油、气路中用单向阀(21)控制,出口处加顺序阀(22)控制其压力,过压时经单向阀(23)卸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蓄能器(20)可以是气液直接接触式蓄能器、弹簧式蓄能器、活塞式蓄能器、气囊式蓄能器、重锤式蓄能器、压力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输入件(1)可具弯曲形,输入端可为形似马鞍形(24)。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输入件(1)上可连有一个杠杆机构(26)。
5: 14、29)及该外圈内的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9、15、28、31)组成,该放出件的一端与轮(8)上的零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5、6)为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16、32),该放出件的一端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35、40、45)由一个外圈(34、41、44),至少一个转换传递构件(36、42、46)及该外圈内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33、43、47)组成,该放出件的一端 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所说构件的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的一端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量储存和放出件(9、15、16、28、31、32、33、43、47)的一端具有可位移的性能,该放出件可以是弹簧、弹簧钢板、弹性发条、一对同极相对置的永久磁铁、液压件、气压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36)由轮(8)上固连的弯管(37),该管中可以装有钢珠(38)、液体、气体及该管一头孔中活动装有的传递件(39)组成,该管另一头孔中有自重能输入件(1)的一端活动连接,该传递件的另一端与外圈(34)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42)为杆件,该杆件的一端与轮(8)上零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并又与外圈(41)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46)为活动支承于轮(8)上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外圈(44)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7)为包括活塞(19)及蓄能器(20)的液压机 构、气压机构、气液压机构,在吸油、气及进油、气路中用单向阀(21)控制,出口处加顺序阀(22)控制其压力,过压时经单向阀(23)卸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蓄能器(20)可以是气液直接接触式蓄能器、弹簧式蓄能器、活塞式蓄能器、气囊式蓄能器、重锤式蓄能器、压力容器。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输入件(1)可具弯曲形,输入端可为形似马鞍形(24)。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输入件(1)上可连有一个杠杆机构(26)。
8: 29)及该外圈内的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9、
9: 28、31)组成,该放出件的一端与轮(8)上的零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5、6)为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
10: 32),该放出件的一端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35、40、45)由一个外圈(34、41、44),至少一个转换传递构件(36、42、46)及该外圈内至少一个能量储存和放出件(33、43、47)组成,该放出件的一端 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所说构件的一端与所说的外圈相连,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的一端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能量储存和放出件(9、15、16、28、31、32、33、43、47)的一端具有可位移的性能,该放出件可以是弹簧、弹簧钢板、弹性发条、一对同极相对置的永久磁铁、液压件、气压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36)由轮(8)上固连的弯管(37),该管中可以装有钢珠(38)、液体、气体及该管一头孔中活动装有的传递件(39)组成,该管另一头孔中有自重能输入件(1)的一端活动连接,该传递件的另一端与外圈(34)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42)为杆件,该杆件的一端与轮(8)上零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并又与外圈(41)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传递构件(46)为活动支承于轮(8)上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与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外圈(44)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7)为包括活塞(19)及蓄能器(20)的液压机 构、气压机构、气液压机构,在吸油、气及进油、气路中用单向阀(21)控制,出口处加顺序阀(22)控制其压力,过压时经单向阀(23)卸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蓄能器(20)可以是气液直接接触式蓄能器、弹簧式蓄能器、活塞式蓄能器、气囊式蓄能器、重锤式蓄能器、压力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输入件(1)可具弯曲形,输入端可为形似马鞍形(24)。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自重能输入件(1)上可连有一个杠杆机构(26)。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陆路轮式车辆上包括车辆自身重量及所载人、货物等所有重量的自重能利用装置,适用于陆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童车、残疾人用车、三轮车、独轮车、摩托车、汽车、火车及非水田用拖拉机等所有陆路轮式车辆及叉车等陆地行驶的轮式搬运车辆。

    当今世界能源比较紧张,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十分必要,众所周知,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导致车辆在陆路上行驶时产生一种垂直于路面的重力,也就是车辆对路面产生一种压力,此压力成为行驶时的一种阻力,而此重力的存在即自重的存在实际上意味着能量的存在,确切地说自重是一种能量-自重能。如何开发利用数以亿计的陆路上行驶的轮式车辆上的自重能,以减轻其人力驱动车辆的体力消耗和机动车辆的汽油等能源的耗用,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以十亿计的车轮,特别是充气轮胎,在陆地上滚动过程中,大量能源均耗在使轮胎被压缩后恢复原形的作无用功上,其能量浪费和人力消耗是非常惊人的!何况提高车速后对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和提高数以亿计人们的时间利用亦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随着自重能利用后摩擦阻力的大幅度减少,设计理想的人力轿车也真正成为现实。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几种机构特别简单,效果明显,且结构又适宜在一个轮上装多个甚至十个、或更多个自重能输入件,从而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实现自重能的连续转换作功,使之有相当比重的车辆自重能量转换为车辆辅助驱动力和垫托力的自重能利用装置。

    本发明装置由至少一个自重能输入件及一个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组成。在车轮滚动过程中利用车辆上的自重迫使该输入件的输入端压进,从而使该机构将自重能转换成弹簧或磁能等的储存并输出而辅助推动车轮转动,由于结构可使一个轮上装很多个输入件,因此可得到较大而连续的辅助驱动力及垫托力。

    本发明优点是:

    1.由几个简单件组成,结构特别简洁。

    2.自重能利用量高。由于在一个轮上可装很多个自重能输入件,所以在轮子整转中能实现自重能的连续转换作功,又可在车辆的前后轮上同时装,这样自重能利用量就大大增加,所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3.数以亿计的人力驱动车辆加本装置后,无论省力或加快车速都具有明显效果,比如以日常自行车每分钟蹬50转、速比2.4,则后轮每分钟转120转,若在轮上装10个输入件,则每分钟可得1200次或连续不断额外辅助驱动力!这对节时节能,减少几亿人的体力消耗和提高道路利用率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4.自重能转换比例高。弹簧和磁极间距离压缩后斥力增大,垫托力增加,从而使充气轮胎的沉陷率减小,达到摩擦阻力下降并产生辅助驱动力;当输入件转过轮的最低点后,又可吸收磁等复位时放出的能量成为辅助驱动力;采用杠杆机构使之快速移近或预压预紧,是利用了作用在两磁极间的力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库仑定律,因此可达到使输入端伸缩较小距离而能够储较大磁、弹力的结果,从而使车轮滚动过程中各输入件产生的阻力分力减少到微小程度;机构上又能实现尽可能大的输出力矩。这些都能大大提高自重能转换成辅助驱动力的比例。何况是利用原来成为阻力的自重力来作功,变害为利。

    5.由于可大幅度增加辅助驱动力并减少摩擦阻力,为设计理想的人力轿车创造了条件,使之真正成为现实。

    6.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随着人力轿车的出现和使用汽油的助动自行车等的减少,以及汽车等随着辅助驱动力的获得而可用小马力发动机,相对来讲可减少环境污染。

    现通过实施方案,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弹簧外圈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永磁外圈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发条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弹簧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永磁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弹簧外圈钢珠式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弹簧外圈杆式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弹簧外圈连杆式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液压、气压、气液压式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自重能输入件输入端形状示意图

    图11为自重能输入件上杠杆机构示意图

    图12为弹簧及永磁中心轴示意图

    实施方案一:

    参照图1。本发明的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2或30中有一个外圈10或29,该外圈内有至少一个弹簧9或至少一个弹簧钢板28,该弹簧或钢板的各一头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各一头与所说的外圈相连、伸入外圈孔中活动连接,所说的输入件与该外圈活动连接。当轮8滚动时该输入件的输入端与地面接触而被逐渐压向轮心方向,从而弹簧压缩或钢板弯曲位移储能并在车轮滚动过程中实现输出。当所说的输入件达到一定数量时,自重能就实现连续转换输出作功。这是因为充气轮胎总有一定沉陷,所以轮子与地面实际为线接触而非点接触,当输入件端部被压进并与沉陷轮胎处于同一尺寸而尚未离开地面时,第二个输入件已被压进作功,以此类推,在整个360度转动中就实现了连续作功。实际上,当自重达到一定量而将其中一个输入件压进时,由于外圈的转动,使轮上所有的输入件均同时缩向轮心方向,轮在转动过程中又相继压住各输入件端部而连续作功的。所以一旦轮子开始转动后,各输入件仅出现微量伸缩,从而大大减小了伸出端的阻力,使弹簧就一直处于储有能量并随轮同步转动过程中实现连续输出作功。

    实施方案二:

    参照图2。本发明的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3中有一个外圈11,该外圈内至少有一对同极相对置的永久磁铁12、13,该磁铁中的一块12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块13与所说的外圈相连,所说的输入件与该外圈活动连接。该外圈用铜或不锈钢等抗磁性材料制造,以不妨碍内装磁铁实现相对位移。

    实施方案三:

    参照图3。本发明的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4中有一个外圈14,该外圈内有一个弹性发条15,该发条的一头与轮8上零件相固连,另一头与所说的外圈相固连,所说的输入件与外圈活动连接。

    实施方案四:

    参照图4。本发明的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5为至少一个弹簧16,该弹簧的一头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头与自重能输入件1相连。

    实施方案五:

    参照图5。本发明的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6至少有一对同极相对置的永久磁铁17、18,该磁铁中的一块17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块18与自重输入件1相连。

    实施方案六:

    参照图6。本发明的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35中有一个外圈34,该外圈内有至少一个弹簧钢板33,该钢板的一头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头伸入该外圈孔中活动连接,至少一个转换传递构件36由固连在轮8上近外缘处弯管37,该管中装的钢珠38及该管一头孔中活动装有的传递件39组成。该管另一头孔中有自重能输入件1的一端活动连接,该传递件的另一端与外圈34活动连接。钢珠也可改液压或气压传动。

    实施方案七:

    参照图7。本发明的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40中有一个外圈41,该外圈内有至少一个弹簧钢板43,该钢板的一头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头伸入该外圈上孔中,至少一个转换传递构件42为杆件,该杆的一头与轮8上零件活动连接,另一头与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并又与外圈41活动连接。

    实施方案八:

    参照图8。本发明的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45中有一个外圈44,该外圈内有至少一个弹簧钢板47,该钢板的一头与轮8上零件相连,另一头伸入该外圈上孔中,至少一个转换传递构件46为连杆,该连杆活动支承于轮8的近轮缘处,该杆两端分别与该外圈及自重能输入件1活动连接。

    实施方案九:

    参照图9。本发明的自重能输入件1为轴杆形件,自重能转换储存输出机构7为包括活塞19及蓄能器20的液压机构、气压机构或气液压机构,在吸油(气)及进油(气)路中用单向阀21控制,出口处可加顺序阀22控制其压力,过压时经单向阀23卸压。所说的蓄能器可以是气液直接触式蓄能器、弹簧式蓄能器、活塞式蓄能器、气囊式蓄能器、重锤式蓄能器或压力容器,所说的输出机构接受该输入件间断性推压其活塞19而实现能量输入,最后经叶轮输出变成辅助驱动力。

    参照图10至图12。上述方案中的自重能输入件1上可连有一个杠杆机构26,该输入端可具有弧形25,也可为形似马鞍形24,以跨入安装在轮缘两边,该输入件可利用轮圈上的孔作支承点弹簧9、16及永磁铁12、13、17、18中可用心轴27导向。上述外圈上可以有一凸块,以将外圈转动一定度数后使该凸块搁在轮的零件上,从而使外圈内的弹簧、永磁铁或弹性发条实现预紧。上述自重能输入件可具弯曲形。上述六至八实施方案均为增大输出力矩方案,因力的作用点接近于轮的外缘,所以可达到自重能转换比例高的效果。

    本装置不但可装在前后轮上,也可装在两前轮、两后轮之间或轮侧。当装在实心轮胎的车轮上时,自重能输入件可串装在实心轮胎上的孔中。

    本发明亦可用齿轮等变速,将自重能转换为高速旋转的飞轮储能,或采用切割磁力线使之转换为储入蓄电池、干电池中的电能。

陆路轮式车辆上的自重能利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陆路轮式车辆上的自重能利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陆路轮式车辆上的自重能利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路轮式车辆上的自重能利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路轮式车辆上的自重能利用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适用于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火车等陆路轮式车辆的自重能利用装置,用至少一个自重能输入件及一个自重能转换储存和输出机构,利用车辆自身重量及所载人,货物等原来成为滚动阻力的重量,在车轮滚动过程中迫使该输入件产生位移,从而压缩弹簧或两同极相对置的永磁铁间距离等实现能量转换储存并输出,成为车辆行驶时的辅助驱动力及垫托力。由于在一个轮上可装多个甚至十个、二十个自重能输入件,因此可得到较大的辅助驱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