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一种风痛安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痛安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痛安胶囊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市售风痛安胶囊由于组方和工艺原因,疗效不甚理想,制剂采用传统工艺制备,存在崩解迟缓、疗效低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崩解速度快、疗效高的风痛安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实施方案如下:
取肉桂75g,青皮37.5g,防已150g,通草100g,桂枝75g,姜黄100g,石膏150g,薏苡仁200g,木瓜150g,忍冬藤200g,粉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30~40Mpa,萃取温度30~40℃,分离器压力10~20Mpa,分离器温度50~60℃,分离时间2~4小时,二氧化碳流量每小时40~50L,得提取液;取提取液60℃~80℃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硫酸钙150~200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晶纤维素45~55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45~5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5~45g,混合均匀,用50~70%乙醇湿法制粒,60℃~80℃干燥,外加羧甲基淀粉钠7~9g,硬脂酸镁1~3g,整粒,装入胶囊,制得风痛安胶囊2000粒。
上述实施方案所提到的原材料标准如下:
肉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青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防已: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又名防己、木防己、水防己、藤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 ex L.D Chou et S.M.Hwang的根。主产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净,切段,粗者纵切两半,晒干。
通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整,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桂枝: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
姜黄: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石膏: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
薏苡仁: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及杂质,收集种仁。
木瓜: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忍冬藤: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标准。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茎枝。秋、冬二季采割,晒干。
硫酸钙: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微晶纤维素: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羧甲基淀粉钠: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硬脂酸镁: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以上风痛安胶囊所用到的原材料均可从医药公司购买得到,只要满足国家标准均可用来实施本发明方案。
上述发明方案中所用术语为药学专用术语,如 “减压”等皆遵从中国药典规定和相关药学规范。
本发明中的单位g也可以是其它重量份,不影响本发明方案的实施。
本发明方案中所述的设备市场均有销售,并不限于典型生产厂家,只要技术指标能够达到要求,均可用来实现本发明。
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
取肉桂75g,青皮37.5g,防已150g,通草100g,桂枝75g,姜黄100g,石膏150g,薏苡仁200g,木瓜150g,忍冬藤200g,粉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0℃,分离器压力10Mpa,分离器温度50℃,分离时间2小时,二氧化碳流量每小时40L,得提取液;取提取液60℃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硫酸钙150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晶纤维素45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4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5g,混合均匀,用50%乙醇湿法制粒,60℃干燥,外加羧甲基淀粉钠7g,硬脂酸镁1g,整粒,装入胶囊,制得风痛安胶囊2000粒。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2
取肉桂75g,青皮37.5g,防已150g,通草100g,桂枝75g,姜黄100g,石膏150g,薏苡仁200g,木瓜150g,忍冬藤200g,粉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40℃,分离器压力20Mpa,分离器温度60℃,分离时间4小时,二氧化碳流量每小时50L,得提取液;取提取液80℃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硫酸钙200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晶纤维素55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45g,混合均匀,用70%乙醇湿法制粒,80℃干燥,外加羧甲基淀粉钠9g,硬脂酸镁3g,整粒,装入胶囊,制得风痛安胶囊2000粒。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3
取肉桂75g,青皮37.5g,防已150g,通草100g,桂枝75g,姜黄100g,石膏150g,薏苡仁200g,木瓜150g,忍冬藤200g,粉碎成60目粗粉,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35℃,分离器压力15Mpa,分离器温度55℃,分离时间3小时,二氧化碳流量每小时45L,得提取液;取提取液70℃减压干燥,得干膏;取干膏加入硫酸钙175g,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粉碎成粒径200~300nm的混合干膏粉;取混合干膏粉,微晶纤维素50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0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40g,混合均匀,用60%乙醇湿法制粒,70℃干燥,外加羧甲基淀粉钠8g,硬脂酸镁2g,整粒,装入胶囊,制得风痛安胶囊2000粒。
以上实施例说明,采用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极端条件和优化条件均能制成风痛安胶囊。下面以实施例3制得的风痛安胶囊考察本发明的实际效果:
(一)实施例3风痛安胶囊和市售风痛安胶囊崩解时限对比
1 崩解时限测定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Ⅻ A测定。
2 崩解时限对比
表1 实施例3风痛安胶囊和市售风痛安胶囊崩解时限对比表
上述结果表明, 本发明制备的风痛安胶囊相对于市售风痛安胶囊具有崩解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等显著优点。
(二)实施例3风痛安胶囊与市售风痛安胶囊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1 病例情况
统计门诊和住院病例,共观察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病例150例,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服用实施例3风痛安胶囊,对照组服用市售风痛安胶囊。
2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均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 临床观察结果
表2 实施例3风痛安胶囊和市售风痛安胶囊临床疗效对比表
上述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风痛安胶囊在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高于市售风痛安胶囊,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