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膜、含它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和含它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酰亚胺膜、含它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和含它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8167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8167A21申请号201410311957822申请日20110210201002812520100210JP201002812420100210JP201002812320100210JP201180017864920110210B32B15/08200601B32B15/088200601B32B27/34200601C08G73/10200601C08J5/1820060171申请人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山口县72发明人小浜慎一郎久野信治山口裕章大石好行三浦彻横泽伊裕幸田政文大石康介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
2、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代理人贺卫国54发明名称聚酰亚胺膜、含它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和含它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膜,其具有改良的对粘合剂的粘合性和/或对金属层的粘着性。所述聚酰亚胺膜至少包括聚酰亚胺层B以及与所述聚酰亚胺层B接触层压的另一个聚酰亚胺层A。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四羧酸二酐组分和二胺组分得到的,所述二胺组分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其中,R1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且R2表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30优先权数据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
3、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8167ACN104118167A1/1页21一种聚酰亚胺层压体,所述聚酰亚胺层压体包含聚酰亚胺层A和与所述聚酰亚胺层A接触层压的粘合剂层,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聚酰亚胺是通过使四羧酸二酐组分和二胺组分反应而获得的,所述二胺组分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其中,R1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且R2表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其中,所述四羧酸二酐组分由一种或多种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组中的四羧酸二酐化合物构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2。
4、,3,3,4联苯四甲酸二酐、氧二邻苯二甲酸二酐、二苯砜3,4,3,4四甲酸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硫醚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二酐、2,3,3,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对亚苯基双苯偏三甲酸单酯酸酐、对亚联苯基双苯偏三甲酸单酯酸酐、间三联苯3,4,3,4四甲酸二酐、对三联苯3,4,3,4四甲酸二酐、1,3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2,3,6,7萘四甲酸二酐、。
5、1,4,5,8萘四甲酸二酐、和4,42,2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组聚酰亚胺系粘合剂、环氧改性的聚酰亚胺系粘合剂、酚改性的环氧树脂系粘合剂、环氧改性的丙烯酸树脂系粘合剂和环氧改性的聚酰胺系粘合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其中,所述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是2,4双4氨基苯胺基6苯胺基1,3,5三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其中,所述二胺组分包含在5至100摩尔的范围内的所述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其中,所述二胺组分还包含对苯二胺和二氨基二。
6、苯醚中的至少一种。7一种用于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层压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能够产生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聚酰胺酸溶液A形成自支撑膜的步骤,将所得到的自支撑膜加热以制备聚酰亚胺膜的加热步骤,以及在所得到的聚酰亚胺膜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步骤。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制备所述聚酰亚胺层压体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在最高加热温度为350以上这样的条件下加热所述自支撑膜。权利要求书CN104118167A1/41页3聚酰亚胺膜、含它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和含它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2月10日、发明名称为“聚酰亚胺膜、含它的聚酰亚胺层压体和含它的聚酰。
7、亚胺金属层压体”、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1/052856并且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1800178649的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具有改善的对粘合剂的粘合性的聚酰亚胺膜。本发明还涉及聚酰亚胺层压体,其中将粘合剂层或通过粘合剂层将金属层层压在聚酰亚胺膜上;和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其中金属层通过干法或湿法直接不使用粘合剂层在表面上形成。背景技术0003聚酰亚胺膜广泛用于电学/电子装置,半导体等领域,因为其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化学性、机械强度、电学性质、尺寸稳定性等。例如,对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已使用敷铜层压基板,其中将铜箔层压在聚酰亚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0004然而,当通。
8、过干法镀敷如金属沉积和溅射在聚酰亚胺膜上形成金属层时,或当通过湿法镀敷如无电镀敷在聚酰亚胺膜上形成金属层时,聚酰亚胺膜一般不能提供具有足够高的剥离强度的层压体。0005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得自三嗪类二胺的聚酰亚胺,其显示了将聚酰亚胺溶液涂布在金属箔上的实施例。0006作为三嗪类二胺的应用的实例,专利文献2公开了使用三嗪类二胺的末端改性的酰亚胺低聚物,且专利文献3公开了使用三嗪类二胺的聚合物电解质。0007现有技术引文0008专利文献0009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号38030750010专利文献2JPA20092635700011专利文献3JPA2009877630012专利文献4JPA201031。
9、102在优先权日之前未公布0013发明概述0014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1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膜,其中对粘合剂的粘合性和/或对金属层的粘着性改善。特别是,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通过改良其中对粘合剂的粘合性或对金属层的粘着性不够大的聚酰亚胺膜的表面性质来改善粘合性和对金属层的粘着性。更具体地,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高温加热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加热之后具有更高剥离强度的聚酰亚胺膜,其用于聚酰亚胺膜与粘合剂的层压体,通过将金属箔通过粘合剂层层压在聚酰亚胺膜上形成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或通过直接在聚酰亚胺膜上沉积金属层形成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说明书CN104118167A2/41页40016本。
10、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聚酰亚胺膜与粘合剂的层压体;通过将金属箔通过粘合剂层层压形成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或通过直接层压金属层形成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0017解决问题的手段0018本发明涉及以下项。00191一种聚酰亚胺膜,所述聚酰亚胺膜至少包括聚酰亚胺层B以及与所述聚酰亚胺层B接触形成的聚酰亚胺层A,0020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四羧酸二酐组分和二胺组分形成的聚酰亚胺,所述二胺组分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00210022其中,R1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且R2表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00232根据上述第1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所述聚酰亚胺膜是。
11、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将能够产生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聚合物溶液A涂敷至自支撑膜的一侧或两侧,所述自支撑膜由能够产生所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胺酸溶液B形成;和加热所述自支撑膜。00243根据上述第1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所述聚酰亚胺膜是通过加热多层液膜而制备的,所述多层液膜是能够产生所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胺酸溶液B的液膜与能够产生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聚合物溶液A的液膜的层压体。00254根据上述第2或3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聚合物溶液A是能够产生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聚酰胺酸溶液A。00265根据上述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是2,4双4氨基苯胺基6苯胺基1,。
12、3,5三嗪。00276根据上述第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二胺组分包含在10至100摩尔的范围内的所述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00287根据上述第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二胺组分包含在25至100摩尔的范围内的所述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00298根据上述第1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二胺组分还包含苯二胺或二氨基二苯醚。00309根据上述第1至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中,构成所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亚胺是由包含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或均苯四甲酸二酐的四羧酸二酐组分和包含苯二胺和/或二氨基二苯醚的二胺组分制备的。00311。
13、0根据上述第1至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在其中直接在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表面上形成粘合剂层的应用中的用途。说明书CN104118167A3/41页5003211根据上述第1至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在其中通过干法或湿法镀敷在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层的应用中的用途。003312一种聚酰亚胺层压体,所述聚酰亚胺层压体包括根据上述第1至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和在所述聚酰亚胺膜中的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表面上形成的粘合剂层。003413一种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其中,与在根据上述第12项所述的聚酰亚胺层压体中的所述粘合剂层接触地层压金属层。003514一种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所述聚酰。
14、亚胺金属层压体包括根据上述第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和通过干法或湿法镀敷在所述聚酰亚胺膜中的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表面上形成的金属层。003615一种用于制备根据上述第1至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0037使用能够产生所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胺酸溶液B形成自支撑膜的步骤,0038将能够产生所述聚酰亚胺层A的聚合物溶液A涂敷在所述自支撑膜的一侧或两侧的步骤,和0039加热其上涂敷所述聚合物溶液A的所述自支撑膜的加热步骤。004016一种用于制备根据上述第1至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0041将能够产生所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胺酸溶液B和能够产生所述聚酰。
15、亚胺层A的聚合物溶液A流延在支撑体上以形成多层液膜的步骤,和0042加热所述多层液膜的加热步骤。004317根据上述第15或16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在最高加热温度为350以上这样的条件下加热所述自支撑膜。004418根据上述第15或16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在最高加热温度为450以上这样的条件下加热所述自支撑膜。004519根据上述第15或16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在最高加热温度为470以上这样的条件下加热所述自支撑膜。0046发明效果0047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膜,其具有改善的对粘合剂的粘合性和/或对金属层的粘着性。特别。
16、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即使当使用具有不足的对粘合剂的粘合性或不足的对金属层的粘着性的聚酰亚胺膜作为基底时,它的表面性质也可以本质上改善,使得在保持聚酰亚胺膜基底性质的同时,对粘合剂的粘合性和/或对金属层的粘着性粘合性可以提高。0048此外,本发明可以提供聚酰亚胺膜与粘合剂的层压体;通过将聚酰亚胺膜和金属箔通过粘合剂层层压形成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或通过不使用中介的粘合剂而直接将金属层层压在聚酰亚胺膜的表面上形成的聚酰亚胺金属层压体。0049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50广义上说,在本申请中公开的聚酰亚胺膜,至少其表面,是由四羧酸二酐组分和二胺组分形成的,所述二胺组分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
17、化合物。说明书CN104118167A4/41页600510052其中,R1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且R2表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0053本发明总体分为下述第一至第三方面。0054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文提供的聚酰亚胺膜至少包含聚酰亚胺层B和与所述聚酰亚胺层B接触形成的聚酰亚胺层A,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层A是由四羧酸二酐组分和二胺组分形成的聚酰亚胺,所述二胺组分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在下文的描述中,有时简单地将四羧酸二酐组分称为“四羧酸组分”或“酸组分”。0055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文提供的聚酰亚胺膜是在该膜被直接与粘合剂层层压的应用中使用的。
18、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膜是由单独的聚酰亚胺层形成的,所述聚酰亚胺层是通过将四羧酸二酐组分和含有在大于0至100MOL、优选5至100MOL、还优选10至100MOL的范围内的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的二胺组分反应而得到的。0056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文提供的聚酰亚胺膜是在不使用中介粘合剂层而通过镀敷在膜表面直接形成金属层的应用中使用的聚酰亚胺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膜是由单独的聚酰亚胺膜形成的,所述聚酰亚胺膜是通过将四羧酸二酐组分和含有在10至100MOL的范围内的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的二胺组分反应,并随后优选地在最高加热温度为450以上的条件下的加热步骤中加热它们而得到的。0057。
19、第一至第三方面将分别在下文的部分1至3中描述。0058部分10059现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第一方面至少具有聚酰亚胺层B和与所述聚酰亚胺层B接触形成的聚酰亚胺层A。此处,聚酰亚胺层A是指构成聚酰亚胺膜的多层中对应于聚酰亚胺层A的部分。聚酰亚胺层B是指构成聚酰亚胺膜的多层中对应于聚酰亚胺层B的部分。这些也适用于下文所述实施方案中。0060在本发明中,聚酰亚胺膜可以含有除了聚酰亚胺层A和B的其它层。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多层聚酰亚胺膜。当聚酰亚胺膜仅具有聚酰亚胺层A层压在聚酰亚胺层B的一侧的结构时,提供了一种双层聚酰亚胺膜。当聚酰亚胺膜仅具有聚酰亚胺层A层压在聚酰亚胺层B的两侧的结构时,提供了一种。
20、三层聚酰亚胺膜。0061本文所使用的短语“接触形成”表示将聚酰亚胺层A与聚酰亚胺层B的表面相接触地层压。在制备本发明的聚酰亚胺膜的过程中,在层压的聚酰亚胺层A和聚酰亚胺层B之间的接触区边界区可以通过形成这些聚酰亚胺层的聚酰胺酸溶液A和B化学改性,而形成层状的中间层包括其中组成连续变化的梯度层。本发明还包括形成了中间层的这样的实施方案。0062聚酰亚胺层A是由四羧酸二酐组分和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的二胺说明书CN104118167A5/41页7组分形成的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层B具有与聚酰亚胺层A的组成相同或不同的组成。下文将对聚酰亚胺层B具有与聚酰亚胺层A不同的组分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006。
21、30064其中,R1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且R2表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芳基。0065如下文所述,聚酰亚胺层A表现出对粘合剂层的出色粘着性和/或对通过湿法镀敷或干法镀敷形成的金属层的出色粘着性。聚酰亚胺层A可以在聚酰亚胺膜的一侧或两侧形成。聚酰亚胺膜可以含有另外的不同聚酰亚胺层,但通常仅含有聚酰亚胺层B和聚酰亚胺层A在一侧或两侧。0066本方面的聚酰亚胺膜的优点是它的表面性质例如对粘合剂的粘合性和对金属层的粘着性通过聚酰亚胺层A改善,同时聚酰亚胺层B的出色性质如机械性能和耐热性得以保持。聚酰亚胺层A的优点还在于它表现出出色的耐碱性。0067聚酰亚胺层A可。
22、以具有任何适合的厚度。不过,本方面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在不过多改变聚酰亚胺层B的情况下,即在保持聚酰亚胺层B的大多数性质的情况下,改善膜的表面。因此,聚酰亚胺层A的厚度优选为使得聚酰亚胺层B的性质不明显改变;例如,1M以下,优选005至1M。0068聚酰亚胺膜的厚度是但不限于5至120M,优选6至75M,更优选7至60M。0069可以通过任何方法制备第一方面的聚酰亚胺膜,只要它形成使得聚酰亚胺层A和聚酰亚胺层B相互直接接触即可。除了下述的优选方法之外,可以通过例如含有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聚酰亚胺通过共挤出将用于聚酰亚胺层A的前体聚酰胺酸的溶液和用于聚酰亚胺层B的前体聚酰胺酸的溶液流延在支撑体上以形。
23、成多层液膜,通过加热将其干燥以形成自支撑膜,然后加热该产品以产生聚酰亚胺。用于在支撑体上流延的方法不限于共挤出。该用于形成多层液膜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后述的化学酰亚胺化方法。0070当构成聚酰亚胺层A的聚酰亚胺A溶于有机溶剂时,可以使用聚酰亚胺溶液A即溶于有机溶剂的聚酰亚胺A的溶液替代上述用于聚酰亚胺层A的前体溶液,形成聚酰亚胺层A。当构成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亚胺B溶于有机溶剂时,可以使用聚酰亚胺溶液B即溶于有机溶剂的聚酰亚胺B的溶液替代上述用于聚酰亚胺层B的前体溶液,形成聚酰亚胺层B。0071用于形成聚酰亚胺层A的材料是用于聚酰亚胺层A的前体溶液,而用于形成聚酰亚胺层B的材料是聚酰亚胺溶液B,是可。
24、以的。用于形成聚酰亚胺层A的材料是聚酰亚胺溶液A,而用于形成聚酰亚胺层B的材料是用于聚酰亚胺层B的前体溶液,是可以的。0072将描述用于把将成为聚酰亚胺层A的溶液涂布在自支撑膜的表面上的优选方说明书CN104118167A6/41页8法以及聚酰亚胺层A和聚酰亚胺层B。0073典型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聚酰亚胺膜是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的0074将能够产生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胺酸溶液B聚酰胺酸溶剂涂布在支撑体上且随后通过加热干燥溶液以形成自支撑膜,0075将能够产生聚酰亚胺层A的聚合物溶液A涂布在该自支撑膜的一侧或两侧,和0076加热涂布有聚合物溶液A的该自支撑膜。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25、的聚酰亚胺膜优选为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聚酰亚胺膜。在本文中,聚合物溶液是指,例如聚酰胺酸溶液、聚酰亚胺溶液、或聚酰胺酸溶液与聚酰亚胺溶液的混合物。0077被涂布的聚合物溶液A优选为聚酰胺酸溶液A,但是当构成聚酰亚胺膜A的聚酰亚胺A溶于有机溶剂时,可以使用聚酰亚胺溶液A,或聚酰亚胺溶液A与聚酰胺酸溶液A的混合物。0078在本发明的聚酰亚胺膜中的聚酰亚胺层B是通过热酰亚胺化和/或化学酰亚胺化制备的,并且当四羧酸组分和二胺组分中的至少之一含有多种化合物时,该膜可以具有通过无规共聚、嵌段共聚或这些的组合而形成的结构。0079关于本发明的聚酰亚胺膜中的聚酰亚胺层A,当四羧酸组分和二胺组分中的至少之一含。
26、有多种化合物时,它也可以具有通过无规共聚、嵌段共聚或这些的组合而形成的结构。0080制备本方面的聚酰亚胺膜的方法的实例通常包括00811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将能够产生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胺酸溶液包括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所述聚酰胺酸溶液组合物通过在必要时将选自酰亚胺化催化剂、脱水剂、剥离助剂、无机细粒等的添加剂加入到聚酰胺酸溶液中而制备流延在支撑体上并通过加热干燥该溶液以产生自支撑膜,将聚合物溶液A如聚酰胺酸溶液A涂布到所述自支撑膜的一侧或两侧,随后使该膜热环化脱水并脱溶剂,来产生聚酰亚胺膜包括热酰亚胺化的热酰亚胺化方法,和00822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将能够产生聚酰亚胺膜B的、含有酰亚胺化催化剂、环。
27、化催化剂和脱水剂的聚酰胺酸溶液包括聚酰胺酸组合物,所述聚酰胺酸组合物还包含例如无机细粒流延在支撑体上,将溶液化学环化脱水,并且必要时,通过加热来干燥,以产生自支撑膜,将聚合物溶液A如聚酰胺酸溶液A涂布到所述自支撑膜的一侧或两侧,随后通过加热使所述自支撑膜脱溶剂从而酰亚胺化,来产生聚酰亚胺膜包括化学酰亚胺化的化学酰亚胺化方法。00830084用于聚酰亚胺层B中的四羧酸二酐的具体实例包括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SBP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还有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ABPDA、氧二邻苯二甲酸二酐、二苯砜3,4,3,4四甲酸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硫醚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1。
28、,1,1,3,3,3六氟丙烷二酐、2,3,3,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丙烷二酐、对亚苯基双偏苯三甲酸单酯酸酐、对亚联苯基双偏苯三甲酸单酯酸酐、间三联苯3,4,3,4四甲酸二酐、对三联苯3,4,3,4四甲酸说明书CN104118167A7/41页9二酐、1,3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二酐、1,4双3,4二羧基苯氧基联苯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2,3,6,7萘四甲酸二酐、1,4,5,8萘四甲酸二酐、4,42,2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
29、以上组合使用。考虑到需要的性质等来适当地选择在本文中使用的四羧酸二酐。0085所述四羧酸组分优选地至少包含SBPDA和/或PMDA,例如,包含基于100MOL四羧酸组分优选为50MOL以上,更优选地70MOL以上,特别优选地75MOL以上的量的SBPDA。由此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在机械性质等方面是出色的。0086用于聚酰亚胺层B的二胺的具体实例包括00871具有一个苯环的二胺,如对苯二胺1,4二氨基苯;PPD、1,3二氨基苯、2,4甲苯二胺、2,5甲苯二胺、2,6甲苯二胺,00882具有两个苯环的二胺,例如二氨基二苯醚,如4,4二氨基二苯醚、3,3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
30、基甲烷、3,3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二甲基4,4二氨基联苯、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二羧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3,5,5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双4氨基苯基硫醚、4,4二氨基苯甲酰苯胺、3,3二氯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2,2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2,2二甲氧基联苯胺、3,3二氨基二苯醚、3,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醚、3,3二氨基二苯基硫醚、3,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3,3二氨基二苯砜、3,4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砜、3,3二氨基二苯甲酮、3,3二氨基4,4二氯二。
31、苯甲酮、3,3二氨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3,3二氨基二苯基甲烷、3,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2双3氨基苯基丙烷、2,2双4氨基苯基丙烷、2,2双3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3,3二氨基二苯基亚砜、3,4二氨基二苯基亚砜、4,4二氨基二苯基亚砜,00893具有三个苯环的二胺,如1,3双3氨基苯基苯、1,3双4氨基苯基苯、1,4双3氨基苯基苯、1,4双4氨基苯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3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3氨基苯氧基4三氟甲基苯、3,3二氨基44苯基苯氧基二苯甲酮、3。
32、,3二氨基4,4二4苯基苯氧基二苯甲酮、1,3双3氨基苯基硫醚苯、1,3双4氨基苯基硫醚苯、1,4双4氨基苯基硫醚苯、1,3双3氨基苯基砜苯、1,3双4氨基苯基砜苯、1,4双4氨基苯基砜苯、1,3双24氨基苯基异丙基苯、1,4双23氨基苯基异丙基苯、1,4双24氨基苯基异丙基苯,00904具有四个苯环的二胺,如3,3双3氨基苯氧基联苯、3,3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3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醚、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醚、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醚、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醚、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酮、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酮、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酮、双44氨基苯氧基。
33、苯基酮、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43氨基说明书CN104118167A8/41页10苯氧基苯基硫醚、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硫醚、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甲烷、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甲烷、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甲烷、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甲烷、2,2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33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3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
34、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考虑需要的性质等来适当地选择在本文中使用的二胺。0091用于聚酰亚胺层B的二胺组分包含优选地选自PPD和二氨基二苯醚的二胺化合物,更优选选自PPD、4,4二氨基二苯醚和3,4二氨基二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且特别优选包含基于二胺组分的总量100MOL为50MOL以上,更优选为70MOL以上,特别优选为75MOL以上的量的PPD。由此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在机械性质等方面是出色的。0092特别地,作为聚酰亚胺层B,在有些情况下优选从SBPDA和PPD。
35、或PPD和一种或多种二氨基二苯醚如4,4二氨基二苯醚和3,4二氨基二苯醚制得的聚酰亚胺。此处,PPD/二氨基二苯醚摩尔比优选是100/0到85/15。0093此外,优选从芳香族四羧酸二酐即PMDA或SBPDA与PMDA的组合和芳香族二胺即PPD、联甲苯胺邻、间型或二氨基二苯醚如4,4二氨基二苯醚和3,4二氨基二苯醚制备的聚酰亚胺。作为芳香族二胺,优选PPD,或比率是90/10至10/90的PPD/二氨基二苯醚。在这种情形中,SBPDA/PMDA的比率优选为0/100至90/10。0094此外,还优选从PMDA和PPD及一种或多种二氨基二苯醚如4,4二氨基二苯醚和3,4二氨基二苯醚制备的聚酰亚胺。
36、。在这种情形中,一种或多种二氨基二苯醚/PPD的比率优选为90/10至10/90。00950096作为用于聚酰亚胺层A的四羧酸组分,使用与用于聚酰亚胺层B的四羧酸组分相同的四羧酸组分,且优选的四羧酸组分也相同。0097如上所述,用于聚酰亚胺层A的二胺组分包括由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且所含的由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的量基于全部二胺组分100MOL优选为10至100MOL,更优选15至100MOL,还更优选25至100MOL。0098对于聚酰亚胺层A,根据5重量损失温度通过TGA在空气中测定,在二胺组分中由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10至50MOL,更优选15至40MOL,特别优选17至30M。
37、OL。此处,5重量损失温度是表示膜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的指数,且值越高越好。0099作为用于聚酰亚胺层A的二胺组分,除了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还可以使用用于上述聚酰亚胺层B的二胺组分,且优选选自PPD和二氨基二苯醚的二胺组分,更优选为含有选自PPD、4,4二氨基二苯醚和3,4二氨基二苯醚中一种或多种的二胺组分。由此获得的聚酰亚胺膜在机械性质、热学性质等方面是出色的。说明书CN104118167A109/41页110100其中,聚酰亚胺层A优选为由聚酰胺酸形成的聚酰亚胺,所述聚酰胺酸由含有SBPDA和/或PMDA的四羧酸组分和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或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和PPD或二氨基二苯醚如4,4二。
38、氨基二苯醚和3,4二氨基二苯醚的二胺组分制备。0101为了出色的耐热性,本发明的聚酰亚胺优选不含有至少一种选自如专利文献3所述的SO3H、COOH和PO3H2的传导质子的官能团,这也适用于其它方面。0102在由式1表示的二胺化合物中,0103R1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12个碳原子优选1至10个碳原子,更优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芳基。0104R2表示具有1至12个碳原子优选1至10个碳原子,更优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芳基,且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0105用于R1和R2的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烷基及芳基的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苯基、苄基、萘基、甲基。
39、苯基和联苯基。0106连接在三嗪中的两个NH基团上的氨基苯胺基是4氨基苯胺基或3氨基苯胺基,且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4氨基苯胺基。0107由通式1表示的二胺的具体实例包括2,4双4氨基苯胺基6苯胺基1,3,5三嗪、2,4双3氨基苯胺基6苯胺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苄基氨基1,3,5三嗪、2,4双3氨基苯胺基6苄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萘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联苯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二苯基氨基1,3,5三嗪、2,4双3氨基苯胺基6二苯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二苄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
40、苯胺基6二萘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N甲基苯胺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N甲基萘基苯胺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甲基氨基1,3,5三嗪、2,4双3氨基苯胺基6甲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乙基氨基1,3,5三嗪、2,4双3氨基苯胺基6乙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二甲基氨基1,3,5三嗪、2,4双3氨基苯胺基6二甲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二乙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二丁基氨基1,3,5三嗪、2,4双4氨基苯胺基6氨基1,3,5三嗪、2,4双3氨基苯胺基6氨基1,3,5三嗪。0。
41、1080109可以通过使用摩尔量基本相同的、或组分中一种相对另一种过量的量的酸组分和二胺组分在有机极性溶剂中聚合,制备产生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胺酸溶液B和作为产生聚酰亚胺层A的聚合物溶液的聚酰胺酸溶液A或聚酰亚胺溶液A。0110在制备聚酰胺酸溶液或聚酰亚胺溶液中的有机极性溶剂的实例包括酰胺类如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乙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和六甲基磺胺SULFORAMIDE;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和二乙基亚砜;和砜类如二甲基砜和二乙基砜。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0111在提供聚酰胺酸溶液A、聚酰胺酸溶液B或聚酰亚胺溶液A的聚合反应中,根据预。
42、期应用和生产目的,可以适当地选择有机极性溶剂中所有单体的浓度聚酰胺酸溶说明书CN104118167A1110/41页12液中的固体浓度。例如,在涂敷方法的情况下,对于聚酰胺酸溶液B,在有机极性溶剂中所有单体的浓度优选为5至40质量,更优选6至35质量,特别优选10至30质量。对于聚酰胺酸溶液A和聚酰亚胺溶液A,可以在聚合反应能够进行并易于操作的范围内适当地确定浓度。如后所述,用于涂敷的聚合物溶液A的固体浓度优选为1至15质量,更优选2至8质量。因此,可以确定在聚合过程中的单体浓度,使得在聚合结束时得到上述浓度,或者可以在高浓度进行聚合并随后可以稀释溶剂以产生涂敷溶液。0112在用于通过流延在支。
43、撑体上形成多层液膜的上述方法中,优选在有机极性溶剂中所有单体的浓度高于在涂敷方法的情况下的浓度。通过优化的成膜方法,例如包括涂敷涂布和固化以获得多层膜的方法或包括在支撑体上流延溶液以在固化前形成多层液膜的方法,制备具有需要的性质的聚酰亚胺膜。0113对于形成聚酰亚胺层,可以将三种以上单体组分酸组分和二胺组分共混以将其共聚,或者可以制备多种聚合物溶液并随后将其混合。“制备多种聚合物溶液并随后将其混合”表示,例如,将得自第一酸组分和第一二胺组分的聚合物溶液涂料溶液与得自第二酸组分和第二二胺组分的聚合物溶液涂料溶液混合。0114作为制备聚酰胺酸溶液A和聚酰胺酸溶液B的方法的实例,可以例如通过如下进行。
44、上述的芳族四羧酸组分与芳族二胺组分的聚合反应以基本等摩尔量或以它们中一种组分相对另一种组分酸组分或二胺组分略微过量的量将它们混合并且在100以下,优选80以下的反应温度使它们反应约02至60小时,以产生聚酰胺酸溶液。0115作为制备聚酰亚胺溶液A的方法的实例,可以例如通过如下进行上述的芳族四羧酸组分与芳族二胺组分的聚合反应以基本等摩尔量或以它们中一种组分相对另一种组分酸组分或二胺组分稍微过量的量将它们混合,并用公知的方法处理以产生聚酰亚胺溶液;例如,可以在140以上,优选160以上优选250以下,更优选230以下的反应温度使混合物反应约1至60小时,以产生聚酰亚胺溶液。0116在进行用于制备聚。
45、酰胺酸溶液A、聚酰亚胺溶液A或聚酰胺酸溶液B的聚合反应时,根据预期应用涂敷、流延等和/或生产目的,适当地选择溶液粘度。根据处理聚酰胺酸溶液时的加工性,在30测定的聚酰胺酸溶液的旋转粘度优选为约01至5000泊,特别优选约05至2000泊,还优选约1至2000泊。因此,上述聚合反应优选进行到使得形成的聚酰胺酸溶液具有上述粘度的程度。0117对于热酰亚胺化,当需要时,聚酰胺酸溶液可以包含酰亚胺化催化剂、有机含磷的化合物,无机细粒等。对于化学酰亚胺化,当需要时,聚酰胺酸溶液可以包含环化催化剂,脱水剂,无机细粒等。当需要时,聚酰亚胺溶液可以含有无机细粒等。0118酰亚胺化催化剂的实例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
46、含氮杂环化合物、含氮杂环化合物的N氧化物化合物、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酸化合物、含羟基的芳香族烃化合物或芳香族杂环化合物。特别优选使用的是低级烷基咪唑类,如1,2二甲基咪唑、N甲基咪唑、N苄基2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和5甲基苯并咪唑;苯并咪唑类如N苄基2甲基咪唑;异喹啉;和取代的吡啶类如3,5二甲基吡啶、3,4二甲基吡啶、2,5二甲基吡啶、2,4二甲基吡啶和4正丙基吡啶。基于在聚酰胺酸中的酰胺酸单元,酰亚胺化催化剂的量优选为约001到2当量,特别优选约002到1当量。使用酰亚胺化催化剂有时改善所得的聚酰亚胺膜的物理性质,特别是伸长率和抗边缘开裂性。说明书CN104118167A12。
47、11/41页130119有机含磷化合物的实例包括磷酸酯如磷酸单癸酰酯、磷酸单辛酯、磷酸单月桂酯、磷酸单肉豆蔻酯、磷酸单鲸蜡酯、磷酸单硬脂酯、三甘醇单十三烷基醚单磷酸酯、四甘醇单月桂基醚单磷酸酯、二甘醇单十八烷基醚单磷酸酯、磷酸二癸酰酯、磷酸二辛酯、磷酸二癸酯、磷酸二月桂酯、磷酸二肉豆蔻酯、磷酸二鲸蜡酯、磷酸二硬脂酯、四甘醇单新戊基醚二磷酸酯、三甘醇单十三烷基醚二磷酸酯、四甘醇单月桂基醚二磷酸酯和二甘醇单硬脂基醚二磷酸酯;和这些磷酸酯的胺盐。胺的实例包括氨、一甲胺、一乙胺、一丙胺、一丁胺、二甲胺、二乙胺、二丙胺、二丁胺、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0120环化催。
48、化剂的实例包括脂肪族叔胺如三甲胺和三亚乙基二胺,芳香族叔胺如二甲基苯胺,和杂环叔胺如异喹啉、吡啶、甲基吡啶和甲基吡啶。0121脱水剂的实例包括脂肪族羧酸酐如乙酸酐、丙酸酐和丁酸酐,以及芳香族羧酸酐如苯甲酸酐。0122无机细粒的实例包括无机氧化物粉末如细粒状的二氧化钛粉末、二氧化硅硅石粉末、氧化镁粉末、氧化铝矾土粉末和氧化锌粉末;无机氮化物粉末如细粒状的氮化硅粉末和氮化钛粉末;无机碳化物粉末如碳化硅粉末;和无机盐粉末如细粒状的碳酸钙粉末、硫酸钙粉末和硫酸钡粉末。这些无机细粒可以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为了均匀分散这些无机细粒,可以使用本质上已知的方式。01230124得自聚酰胺酸溶液B的自支撑膜通过。
49、下述进行制备将聚酰胺酸溶液B通过流延涂布在支撑体上,随后将其加热到成为自支撑状态的程度这表示它处于一般固化过程之前的阶段,例如,加热到其可以从支撑体上剥离的程度。对聚酰胺酸溶液B的固体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粘度在适合于制备的范围即可,但是一般地,其优选为5至40质量,更优选6至35质量,特别优选10至30质量。0125在自支撑膜的制备中的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适当地确定。对于热酰亚胺化,例如,可以在100至180的温度进行约1至60MIN的加热。0126对支撑体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聚酰胺酸溶液可以流延在其上即可,但是优选为平滑基板;例如,金属例如,不锈钢鼓或带。0127对自支撑膜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溶剂已被除去使得膜可以从支撑体剥离和/或它被酰亚胺化即可,但是在热酰亚胺化中,加热后的重量损失优选在20至50质量的范围内,并且当加热后的重量损失在20至50质量的范围内且酰亚胺化比率在7至55的范围内时,自支撑膜具有令人满意的动力学性质。此外,自支撑膜的加热后的重量损失和酰亚胺化比率在上述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