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张紧订书机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的装置的订书机.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1563 上传时间:2018-01-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12097.1

申请日:

2013.02.26

公开号:

CN104144771A

公开日:

2014.1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C 5/11申请日:20130226|||公开

IPC分类号:

B25C5/11

主分类号:

B25C5/11

申请人:

伊萨贝格雷玻德股份公司

发明人:

J·埃贝松; R·奥希松

地址:

瑞典海斯特拉

优先权:

2012.03.02 SE 1200135-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林振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用于将订书钉(4)钉入工件(6)的订书机(1),该订书机包括:主体(2)、连接至驱动器(9)的弹性元件(7)以及用于张紧该弹性元件(7)的铰接装置(12),该铰接装置包括杠杆(13)、铰接臂(17)以及中间结合部(19),该杠杆具有长臂(15)和短臂(16)并且通过第一联接轴(14)可旋转地联接至该主体,该铰接臂通过第二联接轴(18)可旋转地联接至该主体并且以力影响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弹性元件(7),该中间结合部在距离第一联接轴的第一距离(a)处通过第三联接轴(20)可旋转地配置至短臂(16)并且在第三联接轴(20)的第二距离(b)处通过第四联接轴(21)可旋转地配置至铰接臂(17),第一距离具有距离线(α)并且第二距离具有距离线(β),在该两条距离线之间形成角度(γ),并且发生弹性元件(7)的张紧是由于杠杆(13)围绕第一联接轴(14)从开始位置向终端位置旋转(N),由于该旋转,杠杆通过中间结合部引起铰接臂围绕联接轴旋转(R)并且通过将弹性元件从第一自然未张紧位置引导至第二张紧位置将弹性元件(7)张紧,其中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2至1.6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订书机(1),用于将订书钉(4)钉入工件(6),该订书机包括:主体(2)、驱动器(9)、弹性元件(7)以及铰接装置(12),该主体具有用于存储所述订书钉的订书钉匣(3),该弹性元件连接至该驱动器,该铰接装置用于张紧该弹性元件,该铰接装置包括杠杆(13)、铰接臂(17)以及中间结合部(19),该杠杆通过第一联接轴(14)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主体并且具有长臂(15)和短臂(16),该铰接臂通过第二联接轴(18)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主体并且以力影响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弹性元件,该中间结合部在距离第一联接轴(14)的第一距离(a)处通过第三联接轴(20)可旋转地配置至杠杆(13)的短臂(16)并且在距离第三联接轴(20)的第二距离(b)处通过第四联接轴(21)可旋转地配置至铰接臂(17),其中第一距离(a)具有第一距离线(α)并且第二距离(b)具有第二距离线(β),在第一距离线和第二距离线之间形成角度(γ),并且弹性元件(7)的张紧发生是由于杠杆(13)围绕其第一联接轴(14)从开始位置向终端位置旋转(N),在该旋转过程中杠杆(13)通过中间结合部(19)引起铰接臂(17)围绕其第二联接轴(18)旋转(R),从而通过将弹性元件从其处于自然状态的第一位置引导至其被张紧的第二位置将弹性元件张紧,其特征在于,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2至1.6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书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5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书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4倍。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订书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13)从所述铰接臂的接合元件(22)处于与所述驱动器(9)的初始接触的位置旋转之前,所述角度(γ)是58°至68°。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订书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杠杆(13)从所述铰接臂的接合元件(22)处于与所述驱动器(9)的初始接触的位置旋转之前,所述角度(γ)是61°至65°。

6.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订书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13)从所述铰接臂的接合元件(22)处于与所述驱动器(9)的初始接触的位置旋转之前,所述角度(γ)是63°。

说明书

具有用于张紧订书机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的装置的订书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订书钉钉入工件中的订书机,该订书机包括:主体,其具有用于存储所述订书钉的订书钉匣;驱动器;连接至该驱动器的弹性元件;以及用于张紧该弹性元件的铰接装置,该铰接装置包括杠杆、铰接臂以及中间结合部,该杠杆通过第一联接轴可旋转地联接至该主体并且具有长臂和短臂,该铰接臂通过第二联接轴可旋转地联接至该主体并且以力影响的方式连接至该弹性元件,该中间结合部在距离第一联接轴的第一距离处通过第三联接轴可旋转地配置至杠杆的短臂并且在距离第三联接轴的第二距离处通过第四联接轴可旋转地配置至铰接臂,其中第一距离具有第一距离线并且第二距离具有第二距离线,在第一距离线和第二距离线之间形成角度,并且弹性元件的张紧发生是由于杠杆围绕其联接轴从开始位置向终端位置旋转,在该旋转过程中杠杆通过中间结合部引起铰接臂围绕其联接轴旋转,从而通过将弹性元件从其处于自然状态的第一位置引导至其被张紧的第二位置将弹性元件张紧。
背景技术
具有上述类型的装置的订书机是已知的。例如在US 2,657,384中基本上示出了这类装置。在US 7,097,088和US 2,671,215中示出了包含具有基本上相同构造的装置的其他专利说明书。
现有装置的缺点
构成本发明的组成部分以及构成现有装置的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被布置成使得施加至该弹性元件的力必须随着张紧的增大程度而线性增加。因此力的增加必须以线性方式进行,图1中的线图示出了该 线性增加是如何进行的。纵坐标F示出了当弹性元件被张紧时在弹性元件中产生的力,横坐标D示出了弹性元件发生的变形,并且该线图中的直线示出了力和变形之间的线性关系。
当普通用户握紧其拳头时,这产生具有如图1中的线图中的曲线H所示的外观的力。在这种情况下,竖直轴线示出产生的力,水平轴线示出由手执行的运动有多大。如在曲线H中所示,力的增加不是以完全线性的方式进行。
由图1中的直线所示的力的线性增加与由图1中的曲线H所示的力的增加之间的差异意味着装置应该构造成使得手的力的产生和张紧弹性元件所需的力的产生同步发生。然而,在现有装置中仅发生非常有限的这类同步。
技术问题
因此,存在对这样的装置的需要,该装置使由普通用户的手产生的力和张紧弹性元件所需的力同步。
问题的解决
现在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对前言中指出的装置类型所详述的问题的解决,该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距离是第二距离的1.2至1.6倍。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第一距离是第二距离的1.3至1.5倍。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距离是第二距离的1.4倍。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张紧开始前距离线之间的角度是58°至68°。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是61°至65°。
最后,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是63°。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示出了一方面弹性元件发生的变形和弹性元件中的力的增加之间的联系、以及另一方面与由普通用户根据其手紧闭的程度所产生的力之间的联系的线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订书机的视图,其中面对观察者的侧面已经被透视化。在本视图中,弹性元件处于未张紧的状态;
图3是相当于图2的视图,其中弹性元件被部分地张紧;
图4是相当于图2的视图,其中弹性元件完全被张紧;
图5是构成本发明组成部分的铰接装置的详细视图,其中该装置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
图6是相当于图5的视图,其中该装置处于图3所示的位置,以及
图7是相当于图5的视图,其中该装置处于图4所示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配备有本发明的订书机1。本图中未示出面对观察者的侧面。如从图中所清楚示出的,该订书机包括主体2。该主体具有匣3,在该匣中存储形式为订书钉堆垛5的订书钉4,该订书钉要被钉入工件6中。形式为板簧8的弹性元件7也布置在该主体中。该板簧连接至驱动器9,该驱动器以滑动的方式支撑在主体2中使得驱动器能够被引导上下运动(双箭头T所示)。在图中该支撑不是明显的,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不作进一步描述。通过布置在板簧上的舌片10实现板簧至驱动器的连接,该舌片与布置在驱动器中的第一开口11接合。铰接装置12也被配置至主体,该铰接装置包括:杠杆13、铰接臂17以及中间结合部19,该杠杆通过第一联接轴14被可旋转地配置至主体2,该杠杆包括长臂15、短臂16,该铰接臂通过第二联接轴18被可旋转地配置至主体2,该中间结合部通过第三联接轴20被可旋转地联接至杠杆的短臂并且通过第四联接轴21被可旋转地联接至铰接臂17。根据本图还很明显铰接臂17具有接合元件22,该接合元件与驱动器9中的第二开口23接合。板24也 被配置至主体2,当板簧不被铰接装置张紧时板簧8停靠在该板上。
以下将参考图2至4大体地描述本发明的作用方式。在图2中,订书机处在位于工件6上的开始位置,订书钉要被钉入该工件内。驱动器9处在其开始位置,并且板簧8没有张紧。板簧8通过螺钉25被固定至主体,该螺钉在图中不是清晰可见的,但是对于内行而言这种附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此不做进一步描述。长臂15从主体2延伸出来,铰接臂17通过其接合元件和驱动器对板簧8进行力传递。在图3中,长臂15已经在方向N上朝主体2向下旋转,并且因此围绕第一联接轴14旋转,这意味着结合部19已经沿图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引导铰接臂17,这意味着接合元件22已经沿箭头U所示的方向将驱动器9向上抬起。驱动器的这种向上运动意味着板簧8已经被张紧。在图4中,臂15已经朝主体进一步向下移动,并且已经进行板簧的进一步张紧。在图4所示的位置中,驱动器处在这样的位置,驱动器从该位置被释放并且通过板簧的力向下运动并且撞击订书钉堆垛5中的前面的订书钉4。驱动器的释放发生是因为接合元件从驱动器释放。驱动器的释放能以其他的方式发生,但是由于这种作用方式不构成正被讨论的本发明的部分,并且由于驱动器的释放能以内行所知的多种方式发生,因此在此不做进一步描述。
将参考图5至7详细描述铰接装置及其作用方式。根据附图很明显杠杆13围绕第一联接轴14被可旋转地支撑。臂13被划分为长臂15和短臂16。在短臂16中,结合部19被第三联接轴20以距离第一联接轴14的限定距离a支撑。结合部19还被第四联接轴21以距离第三联接轴20的限定距离b联接至铰接臂17。第一距离线α在第一联接轴14和第三联接轴20之间延伸,第二距离线β在第四联接轴21和第三联接轴20之间延伸。在第一距离线和第二距离线之间形成角度γ。
当铰接装置处在图2和图5所示的位置时,该铰接装置处在开始位置,并且板簧没有被张紧。在该位置处,板簧被张紧时在板簧中产生的力和板簧所受变形之间不存在关系,因为板簧还没有被张紧。因 此,图1中所示的直线中的点P1位于线图的左下侧。在图3和6中,手柄已经朝主体被旋转并且驱动器已经向上运动,这意味着板簧已经被张紧,并且板簧的力F和变形D之间的关系使得线图中示出该关系的点位于点P2处。在图4和7中,臂已经运动至其终端位置,此时板簧的力F和变形之间的关系使得示出该关系的点位于线图中的点P3所示的位置处。
由于普通用户握紧其拳头时产生的力具有如图1的线图中的曲线H所示的外观,因此如果手的力要被最好地利用,则在臂15的旋转和铰接臂17的旋转之间需要发生转换。
通过借助于中间结合部19将臂13联接至铰接臂17,并且通过确定距离a和距离b的尺寸使得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2至1.6倍,可获得有利的转换。如果使所述关系是1.3至1.5,则该转换更加有利,并且已经证明最有利的是使所述关系是1.4。
然而,不仅给定距离之间的关系产生最佳转换,而且当弹性元件没有被张紧并且铰接臂17的接合机构处在与驱动器的最初接触时的角度γ也非常重要。通过将该角度保持在58°至68°,能够获得有利的转换。如果该角度被保持在61°至65°,则转换甚至会变得更加有利;并且当该角度被保持在63°时,转换变得最有利。
本发明不由上面的描述限制,而仅由以下的权利要求限制。

具有用于张紧订书机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的装置的订书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具有用于张紧订书机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的装置的订书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具有用于张紧订书机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的装置的订书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用于张紧订书机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的装置的订书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用于张紧订书机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的装置的订书机.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4771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2CN104144771A21申请号201380012097122申请日201302261200135020120302SEB25C5/1120060171申请人伊萨贝格雷玻德股份公司地址瑞典海斯特拉72发明人J埃贝松R奥希松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代理人林振波54发明名称具有用于张紧订书机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的装置的订书机57摘要用于将订书钉4钉入工件6的订书机1,该订书机包括主体2、连接至驱动器9的弹性元件7以及用于张紧该弹性元件7的铰接装置12,该铰接装置包括杠杆13、铰接臂17以及中间。

2、结合部19,该杠杆具有长臂15和短臂16并且通过第一联接轴14可旋转地联接至该主体,该铰接臂通过第二联接轴18可旋转地联接至该主体并且以力影响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弹性元件7,该中间结合部在距离第一联接轴的第一距离A处通过第三联接轴20可旋转地配置至短臂16并且在第三联接轴20的第二距离B处通过第四联接轴21可旋转地配置至铰接臂17,第一距离具有距离线并且第二距离具有距离线,在该两条距离线之间形成角度,并且发生弹性元件7的张紧是由于杠杆13围绕第一联接轴14从开始位置向终端位置旋转N,由于该旋转,杠杆通过中间结合部引起铰接臂围绕联接轴旋转R并且通过将弹性元件从第一自然未张紧位置引导至第二张紧位置将弹。

3、性元件7张紧,其中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2至16倍。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902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SE2013/00002820130226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29990EN20130906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4771ACN104144771A1/1页21一种订书机1,用于将订书钉4钉入工件6,该订书机包括主体2、驱动器9、弹性元件7以及铰接装置12,该主体具有用于存储所述订书钉的订。

4、书钉匣3,该弹性元件连接至该驱动器,该铰接装置用于张紧该弹性元件,该铰接装置包括杠杆13、铰接臂17以及中间结合部19,该杠杆通过第一联接轴14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主体并且具有长臂15和短臂16,该铰接臂通过第二联接轴18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主体并且以力影响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弹性元件,该中间结合部在距离第一联接轴14的第一距离A处通过第三联接轴20可旋转地配置至杠杆13的短臂16并且在距离第三联接轴20的第二距离B处通过第四联接轴21可旋转地配置至铰接臂17,其中第一距离A具有第一距离线并且第二距离B具有第二距离线,在第一距离线和第二距离线之间形成角度,并且弹性元件7的张紧发生是由于杠杆13围绕其第。

5、一联接轴14从开始位置向终端位置旋转N,在该旋转过程中杠杆13通过中间结合部19引起铰接臂17围绕其第二联接轴18旋转R,从而通过将弹性元件从其处于自然状态的第一位置引导至其被张紧的第二位置将弹性元件张紧,其特征在于,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2至16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书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订书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4倍。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订书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13从所述铰接臂的接合元件22处于与所述驱动器9的初始接触的位置旋转之前,所述角度是58至68。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订书机,其。

6、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13从所述铰接臂的接合元件22处于与所述驱动器9的初始接触的位置旋转之前,所述角度是61至65。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订书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13从所述铰接臂的接合元件22处于与所述驱动器9的初始接触的位置旋转之前,所述角度是63。权利要求书CN104144771A1/3页3具有用于张紧订书机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的装置的订书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订书钉钉入工件中的订书机,该订书机包括主体,其具有用于存储所述订书钉的订书钉匣;驱动器;连接至该驱动器的弹性元件;以及用于张紧该弹性元件的铰接装置,该铰接装置包括杠杆、铰接臂以及中间结合部,该杠杆通过第一。

7、联接轴可旋转地联接至该主体并且具有长臂和短臂,该铰接臂通过第二联接轴可旋转地联接至该主体并且以力影响的方式连接至该弹性元件,该中间结合部在距离第一联接轴的第一距离处通过第三联接轴可旋转地配置至杠杆的短臂并且在距离第三联接轴的第二距离处通过第四联接轴可旋转地配置至铰接臂,其中第一距离具有第一距离线并且第二距离具有第二距离线,在第一距离线和第二距离线之间形成角度,并且弹性元件的张紧发生是由于杠杆围绕其联接轴从开始位置向终端位置旋转,在该旋转过程中杠杆通过中间结合部引起铰接臂围绕其联接轴旋转,从而通过将弹性元件从其处于自然状态的第一位置引导至其被张紧的第二位置将弹性元件张紧。背景技术0002具有上述。

8、类型的装置的订书机是已知的。例如在US2,657,384中基本上示出了这类装置。在US7,097,088和US2,671,215中示出了包含具有基本上相同构造的装置的其他专利说明书。0003现有装置的缺点0004构成本发明的组成部分以及构成现有装置的组成部分的弹性元件被布置成使得施加至该弹性元件的力必须随着张紧的增大程度而线性增加。因此力的增加必须以线性方式进行,图1中的线图示出了该线性增加是如何进行的。纵坐标F示出了当弹性元件被张紧时在弹性元件中产生的力,横坐标D示出了弹性元件发生的变形,并且该线图中的直线示出了力和变形之间的线性关系。0005当普通用户握紧其拳头时,这产生具有如图1中的线图。

9、中的曲线H所示的外观的力。在这种情况下,竖直轴线示出产生的力,水平轴线示出由手执行的运动有多大。如在曲线H中所示,力的增加不是以完全线性的方式进行。0006由图1中的直线所示的力的线性增加与由图1中的曲线H所示的力的增加之间的差异意味着装置应该构造成使得手的力的产生和张紧弹性元件所需的力的产生同步发生。然而,在现有装置中仅发生非常有限的这类同步。0007技术问题0008因此,存在对这样的装置的需要,该装置使由普通用户的手产生的力和张紧弹性元件所需的力同步。0009问题的解决0010现在提出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对前言中指出的装置类型所详述的问题的解决,该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距离是第二。

10、距离的12至16倍。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第一距离是第二距离的13至15倍。说明书CN104144771A2/3页40011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距离是第二距离的14倍。0012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张紧开始前距离线之间的角度是58至68。0013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是61至65。0014最后,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是63。附图说明0015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0016图1是示出了一方面弹性元件发生的变形和弹性元件中的力的增加之间的联系、以及另一方面与由普通用户根据其手紧闭的程度所产生的力之间的联系的线图;0017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订书机的视图,其中面对观察者的侧面。

11、已经被透视化。在本视图中,弹性元件处于未张紧的状态;0018图3是相当于图2的视图,其中弹性元件被部分地张紧;0019图4是相当于图2的视图,其中弹性元件完全被张紧;0020图5是构成本发明组成部分的铰接装置的详细视图,其中该装置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0021图6是相当于图5的视图,其中该装置处于图3所示的位置,以及0022图7是相当于图5的视图,其中该装置处于图4所示的位置。具体实施方式0023图2示出了配备有本发明的订书机1。本图中未示出面对观察者的侧面。如从图中所清楚示出的,该订书机包括主体2。该主体具有匣3,在该匣中存储形式为订书钉堆垛5的订书钉4,该订书钉要被钉入工件6中。形式为板簧8。

12、的弹性元件7也布置在该主体中。该板簧连接至驱动器9,该驱动器以滑动的方式支撑在主体2中使得驱动器能够被引导上下运动双箭头T所示。在图中该支撑不是明显的,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不作进一步描述。通过布置在板簧上的舌片10实现板簧至驱动器的连接,该舌片与布置在驱动器中的第一开口11接合。铰接装置12也被配置至主体,该铰接装置包括杠杆13、铰接臂17以及中间结合部19,该杠杆通过第一联接轴14被可旋转地配置至主体2,该杠杆包括长臂15、短臂16,该铰接臂通过第二联接轴18被可旋转地配置至主体2,该中间结合部通过第三联接轴20被可旋转地联接至杠杆的短臂并且通过第四联接轴21被可旋。

13、转地联接至铰接臂17。根据本图还很明显铰接臂17具有接合元件22,该接合元件与驱动器9中的第二开口23接合。板24也被配置至主体2,当板簧不被铰接装置张紧时板簧8停靠在该板上。0024以下将参考图2至4大体地描述本发明的作用方式。在图2中,订书机处在位于工件6上的开始位置,订书钉要被钉入该工件内。驱动器9处在其开始位置,并且板簧8没有张紧。板簧8通过螺钉25被固定至主体,该螺钉在图中不是清晰可见的,但是对于内行而言这种附接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此不做进一步描述。长臂15从主体2延伸出来,铰接臂17通过其接合元件和驱动器对板簧8进行力传递。在图3中,长臂15已经在方向N上朝主体2向下旋转,并且因此。

14、围绕第一联接轴14旋转,这意味着结合部19已经沿图中箭头R所示的方向引导铰接臂17,这意味着接合元件22已经沿箭头U所示的方向将驱动器9向说明书CN104144771A3/3页5上抬起。驱动器的这种向上运动意味着板簧8已经被张紧。在图4中,臂15已经朝主体进一步向下移动,并且已经进行板簧的进一步张紧。在图4所示的位置中,驱动器处在这样的位置,驱动器从该位置被释放并且通过板簧的力向下运动并且撞击订书钉堆垛5中的前面的订书钉4。驱动器的释放发生是因为接合元件从驱动器释放。驱动器的释放能以其他的方式发生,但是由于这种作用方式不构成正被讨论的本发明的部分,并且由于驱动器的释放能以内行所知的多种方式发生。

15、,因此在此不做进一步描述。0025将参考图5至7详细描述铰接装置及其作用方式。根据附图很明显杠杆13围绕第一联接轴14被可旋转地支撑。臂13被划分为长臂15和短臂16。在短臂16中,结合部19被第三联接轴20以距离第一联接轴14的限定距离A支撑。结合部19还被第四联接轴21以距离第三联接轴20的限定距离B联接至铰接臂17。第一距离线在第一联接轴14和第三联接轴20之间延伸,第二距离线在第四联接轴21和第三联接轴20之间延伸。在第一距离线和第二距离线之间形成角度。0026当铰接装置处在图2和图5所示的位置时,该铰接装置处在开始位置,并且板簧没有被张紧。在该位置处,板簧被张紧时在板簧中产生的力和板。

16、簧所受变形之间不存在关系,因为板簧还没有被张紧。因此,图1中所示的直线中的点P1位于线图的左下侧。在图3和6中,手柄已经朝主体被旋转并且驱动器已经向上运动,这意味着板簧已经被张紧,并且板簧的力F和变形D之间的关系使得线图中示出该关系的点位于点P2处。在图4和7中,臂已经运动至其终端位置,此时板簧的力F和变形之间的关系使得示出该关系的点位于线图中的点P3所示的位置处。0027由于普通用户握紧其拳头时产生的力具有如图1的线图中的曲线H所示的外观,因此如果手的力要被最好地利用,则在臂15的旋转和铰接臂17的旋转之间需要发生转换。0028通过借助于中间结合部19将臂13联接至铰接臂17,并且通过确定距。

17、离A和距离B的尺寸使得第一距离A是第二距离B的12至16倍,可获得有利的转换。如果使所述关系是13至15,则该转换更加有利,并且已经证明最有利的是使所述关系是14。0029然而,不仅给定距离之间的关系产生最佳转换,而且当弹性元件没有被张紧并且铰接臂17的接合机构处在与驱动器的最初接触时的角度也非常重要。通过将该角度保持在58至68,能够获得有利的转换。如果该角度被保持在61至65,则转换甚至会变得更加有利;并且当该角度被保持在63时,转换变得最有利。0030本发明不由上面的描述限制,而仅由以下的权利要求限制。说明书CN104144771A1/7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44771A2/7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44771A3/7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44771A4/7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44771A5/7页10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44771A106/7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44771A117/7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44771A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