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丝网印刷机的印刷桥连装置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丝网印刷机的印刷桥连装置。这种印刷桥连装置至少包括一可移动的横支承梁以及一个或多个保持件,保持件可用以保持以滑动方式装在该横支承梁上的刮墨刀。
已有技术
通常,丝网印刷机包括一用于支承及操作待印刷表面的下框,所述待印刷的表面,例如是印刷广告宣传画的纸张;设置成与待印刷表面相对应的一半可渗透性印版;以及一上印刷桥连装置,此印刷桥连装置具有刮墨刀保持件可以滑动方式设置其上的一可移动的横梁。在印刷时,刮墨刀压在所述上了墨的半可渗透印版上从而使之抵在待印刷的表面上。并由横梁使刮墨刀相对于印版移动,以便将印墨印在所述待印刷的纸上。在现代的丝网印刷机中,这一系列操作都几乎是完全自动化的。具体地说,刮墨刀的保持件可以包括气动致动器以将夹爪锁住在刮墨刀上和/或将刮墨刀压在半可渗透印版上。与印刷桥连装置的横梁一起移动的这种或这类致动器通过软管连接于一具有压力的空气源,这些软管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便在印刷时可随着横梁的整个行程延伸过去。
此外,通常是两个或四个保持件可以沿着横梁滑动并且可以被锁定在位以便让印刷桥连装置可以适应不同尺寸地待印刷的表面。事实上,由于待印刷的表面的宽度是有变化的,因此所述半可渗透印版和刮墨刀的尺寸大小也必须随着变化。保持件之间的距离必须相应改变以便在印刷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保持及操作刮墨刀。
具体地说,刮墨刀的保持件沿着横向支承梁的滑动是用手工操作的,因为设计一个自动装置来移动保持件不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不同保持件的移动装置之间的干扰以及移动装置与压力空气分配软管的交叉使得采用自动装置移动这类保持件成为一种比较困难的事情。
用手工改变刮墨刀保持件涉及到中断印刷操作,并且需要有有经验的装配工(机器必须停止不动)来将保持件精确地安排在横梁的预定的位置上。
发明的概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用于丝网印刷机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印刷桥连装置,它可以很容易地用计算机控制移动装置沿着横梁移动保持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印刷桥连装置,它可以将刮墨刀沿着横梁精确地定位,当印刷任务有变动时,可以减少机器的调节时间。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印刷桥连装置,它易于制造并且可适用于不同的印刷任务的要求。
本发明用于丝网印刷机的印刷桥连装置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第一独立权利要求以及随后的诸从属权利要求来加以实现。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丝网印刷机的印刷桥连装置包括一可移动的横支承梁以及至少一个刮墨刀保持和/或调节件。所述保持和/或调节件包括至少一个用来使所述保持件沿着所述横支承梁滑动的移动装置相连接的一部分,以及所述横支承梁至少具有一个型材支承梁,此型材支承梁至少具有一个支承座以使所述连接部分和/或所述移动装置相对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保持件和/或调节件包括至少一流体驱动的致动器,所述桥连装置的型材支承梁则具有一个或多个纵向输送管用于输送用于所述致动器的流体。此外,所述型材支承梁还具有横向管以把驱动流体分配给保持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每一保持件的移动装置的连接部分包括一螺纹孔而移动装置则包括一与该螺纹孔相啮合的带螺纹的驱动杆。该印刷桥连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保持件,每一个保持件有一个穿孔的部分,另一保持件的带螺纹的杆可以穿过该穿孔的部分。
在实施例的又一种形式中,印刷桥连装置包括四个保持和/或调节件,而横支承梁则有两个相连的型材支承梁,它们彼此基本上呈镜像结构。
附图的简单说明
下面将接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印刷桥连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几种形式作详细叙述,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印刷桥连装置的型材支承梁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型材支承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印刷桥连装置的保持和/或调节件的立体图,它与图1及图2中的型材支承梁以一种滑动的方式相配合;
图4是本发明的印刷桥连装置的两个保持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5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印刷桥连装置的横支承梁的侧视图。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
现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的印刷桥连装置包括一可移动横梁,该横梁包括一其上具有纵向通孔3和两穿通的圆筒形槽2a及2b的型材支承梁1。型材支承梁1延伸于印刷桥连装置的整个宽度并且具有一刮墨刀的保持件4。
这种型材支承梁1最好由铝制成,它非常牢固,因此可用于具有较大宽度的印刷桥连装置的丝网印刷机。不会因型材支承梁1的弯曲而影响印刷的质量。
如图3所示的保持件4包括一上主体5及一下组件6,用于支承刮墨刀并把刮墨刀压在半渗透的印版上。下组件6具有夹爪7,通过气动致动器8可以使刮墨刀来回闭合和分离以保持或释放刮墨刀。另外,所述下组件6相对于上主体5在垂直方向是可移动的,其相对位置由另一气动致动器9进行调节。
气动致动器8和9由一进给的压缩气流所驱动,所述压缩气流从保持件4的入口及出口12进入和排出。
该保持件4还包括一第一圆筒形部分11,它是与上主体5连成一体的。它可以与移动装置相连(图中未示出)。移动装置例如可以包括一驱动杆以将保持件4纵向地沿着型材支承梁1移动。
具体地说,圆筒形部分11可以由一带螺纹的通孔与相应的带螺纹的驱动杆相啮合,它延伸在横支承梁的整个宽度上。在这种情况下,印刷桥连装置包括数控移动装置以使带螺纹的驱动杆转动并相应地使保持件4沿着型材支承梁1移动。
保持件4的上主体5包括一第二圆筒形穿孔的部分10,通过它,一也置于型材支承梁1上的第二保持件的带螺纹的驱动杆可以滑动而不与螺纹啮合。
型材支承梁1的贯通槽2a及2b与圆筒形部分10及11相啮合,并对刮墨刀保持件4起到支承和引导的作用。
此外,保持件4的入口和出口12通过软管与设在型材支承梁1中的通孔或管3的供应管(图中未示出)相连。这样,压缩空气可以在通孔3中通过,并通过软管分配到保持件4的致动器8和9中,此软管将压缩空气供应管线与出入口12相连。
软管必须只沿着型材支承梁1布设在保持件4的行程上延伸,因此其长度是有限的,并不防碍型材支承梁1的移动,也不会与保持件4的移动装置的活动相干扰。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印刷桥连装置,此印刷桥连装置包括两个保持件4a和4b,它们与型材支承梁1(见图1及图2)可滑动地相连。保持件4a及4b具有可在型材支承梁1的贯通槽2a中滑动的圆筒形部分10a及10b,和在型材支承梁1的贯通槽2b中滑动的圆筒形部分10b及11a。
保持件4a及4b的沿着型材支承梁1的移动是由连接到圆筒部分11a及11b的带螺纹的驱动杆13及14的驱动而实现的。具体地说,保持件4b的带螺纹的驱动杆14可以在保持件4a的穿孔部分10a内自由转动,并且与圆筒形部分11b的有螺旋的孔相啮合,使得可以对连接于型材支承梁1的保持件4b的位置进行调节。类似地,带螺纹驱动的杆13与保持件4a的圆筒形部分11a的螺纹孔相啮合并插入该部的保持件4b的通孔10b之中,以只对保持件4a进行位置调节。
在用一项新的印刷任务之前调节丝网印刷机时保持件4a、4b之间的相互距离必须改变,以使此距离适应刮墨刀15的预定的长度。因此这就可以通过使用数字控制移动装置的方式,转动地调节驱动杆13及14,使保持件4a、4b方便而精确地定位。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印刷桥连装置的横支承梁。它特别适用于全(最大)宽度的印刷表面。该横支承梁是通过外盖16将两个基本上镜像关系的型材支承梁1,1′连接起来形成的,其上可以使用四个刮墨刀保持和/或调节件。
具体地说,外盖16由于肋片17而适当地与横支承梁离开一段距离,以允许压缩空气的软管通过空间18,这些软管把输送管3,3′与保持件和/或调节件的口12连在一起。
例如图3中编号4所示的保持和/或调节件上有圆筒部分10及11,该圆筒部分可以成对地与槽2a、2b、2a′及2b′相啮合。具体地说,一对保持和/或调节件与横支承梁的两个槽相啮合,而另一对则与其余的两个空槽相啮合,以允许适当的设置而不会与保持和/或调节件的驱动杆相干扰。
此外,一对这样保持件可以用来只对刮墨刀施加压力,而不会抓住刮墨刀,以在印刷过程中在刮墨刀和半可渗透印版之间维持均匀一致的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刮墨刀15由两个置于横支承梁两端的保持件4(见图4)所支承并由两个调节件压在印刷印版上(图中未示出)。
型材支承梁1制造方便,它可以用铝材挤压成形,加上在机器的调节阶段可以非常精确地和迅速地改变保持件4a及4b的位置,使本发明的印刷桥连装置特别方便地适用于不同的印刷任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