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虫制剂。 据CN1068706A介绍,由功夫(三氟氯氰菊酯)、甲基对硫磷和/或水胺硫磷组成的二元或三元混剂防治棉铃虫有增效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棉铃虫危害十分严重,甲基对硫磷、功夫、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虽为防治棉铃虫的常用药剂,因连年大量使用,棉铃虫对上述这些药剂单独使用功夫和甲基对硫磷混用已产生了严重抗性,单独使用或上述二元混配已不能控制其危害。辛硫磷防治棉铃虫的效果较好,但对棉花秧苗地生长有抑制作用,剂量稍大(能完全防治棉铃虫的剂量)会出现药害,为提高对抗性棉铃虫的防治和降低辛硫磷用量,提高对棉花的安全性特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采取的措施,是提供了一个有效防治棉铃虫的药剂配方,它是由甲基对硫磷、辛硫磷与菊酯类杀虫剂功夫、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组成三元或四元杀虫混剂。
本发明的制剂含有一种或两种菊酯类杀虫剂,其中包括功夫、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在制剂的含量分别为0.1-1.5%,氰戊菊酯为0.1-10%、辛硫磷和甲基对硫磷总含量为10-58%,配成乳剂,乳剂中有效成分总含量为10-60%,乳剂中所用的乳化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或钙、十二烷基磺酸钠,所用的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加柴油或机械油配成100%。
例1
辛硫磷5%、甲基对硫磷5%、功夫0.2%、柴油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加溶剂甲苯补足到100%。
例2
辛硫磷20%、甲基对硫磷20%、氰戊菊酯5%、机械油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加二甲苯补足到100%。
例3
辛硫磷30%、甲基对硫磷25%、溴氰菊酯0.4%、柴油5%、木质素磺酸钠10%,加苯补足到100%。
例4
辛硫磷10%、甲基对硫磷40%、氯氰菊酯1%、柴油5%、木质素磺酸钠10%,加二甲苯补足到100%。
例5
辛硫磷20%、甲基对硫磷25%、溴氰菊酯0.2%、氰戊菊酸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加苯溶剂补足到100%。
药效试验是1993年7月份进行的。从棉田捕捉抗性棉铃虫3令幼虫,在室内进行杀虫试验。方法是将棉花叶用规定浓度药液喷湿(全湿而不下流),放入500毫升烧杯中,将幼虫放在纸上,用药液喷湿后,移到另一干的纸上,吸去虫体上过多药液,再移入有棉叶的烧杯中,用2—3层纱布封口后在室内饲养。第一处理为8—10头幼虫,三次重复。处理后24、48小时时调查,计算杀虫率,结果见表1。
表1 室内杀虫试验结果
试药 浓度(ppm) 杀虫率
24小时 48小时
氰戊菊酯 133.3 31.50 62.50
辛硫磷 333.3 50.00 83.30
甲基对硫磷 333.3 35.00 40.00
功夫 16.6 30 30
溴氰菊酯 16.6 0 10
辛硫磷+溴氰菊酯(市售辛、溴乳油) 264+2.6 70 70
辛硫磷+功夫 264+2.6 68.8 93.7
辛硫磷+甲基对硫磷 133.3+198.6 44.40 89.9
辛硫磷+功夫+甲基对硫磷 99+1+125 85.70 100
辛硫磷+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 133+33.3+133 85.70 100
辛硫磷+溴氰菊酯+甲基对硫磷 150+2+50 78.60 92.1
辛硫磷+甲基对硫磷+溴氰菊酯+ 150+50+1 78.60 92.9
氰戊菊酯 +5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剂的杀虫活性明显优于单剂及二元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