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51131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6899.2

申请日:

1997.03.19

公开号:

CN1165026A

公开日:

1997.11.1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申请日:1997.3.19公告日:2000.3.22|||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主分类号:

A61K35/78

申请人:

李刚;

发明人:

李刚; 杨芹

地址:

221132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下庄交通饭店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徐州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胡亚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该中药由党参20g、蝎子草20g、知母20g、生姜20g、麦冬20g、山姜20g、大枣20g、木落子30g、枳实30g、黄芪20g、甘草20g、附子20g、桔梗20g、陈皮20g、五梅子40g、云苓20g组成。本发明采用肺肾双补法,能够彻底治愈青少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对老年患者,一年只需服两剂就能控制一年不发作,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治愈率和控制率均在96%以上。疗程短、见效快、服用方便、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其特征是党参20g、蝎子草20g、知 母20g、生姜20g、麦冬20g、山姜20g、大枣20g、木落子30g、枳实30g、黄芪 20g、甘草20g、附子20g、桔梗20g、陈皮20g、五梅子40g、云苓20g。

说明书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

    现有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有以下几种:

    1.党参五灵脂合剂:由党参、五灵脂、生姜、苍术各10g组成。功能,温中益气、活血祛痰化饮。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用法,水煎浓缩为200ml(3日量),加适量糖,分瓶封装。在慢性迁延期初起时服药,每次服10-20ml,每日3次,连服2个月。疗效,治32例,有效13例,临床控制6例,显效12例,无效1例,有效率93.75%。(参考文献:冯世伦等用党参五灵脂合剂治疗慢性气管炎32例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2),P102。)

    2.平喘合剂:由桔梗9g、麻黄3g、细辛3g、五味子9g、半夏9g、桂枝9g、生石膏30g组成。功能:散寒清热、宣肺化痰。适应症:喘息性支气管炎。用法,水煎浓缩后,1岁以下小儿分5次服,1岁以上小儿分3-4次服。疗效,观察86例,痊愈69例,占81%。(参考文献:孟连英平喘合剂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86例,“山西中医”,1986,2(1),P27。)

    3.苏前合剂:由苏子10g、前胡10g、马兜玲6g、川贝6g、地龙6g、甘草6g、白疾藜15g、白藓皮15g、苦参3g组成。功能,降气平喘、宣肺化痰、清热止咳。适应症,哮喘。用法,水煎600ml,日1剂,分三次服,儿童减半,合并呼吸道急性感染者辅以抗菌素,咳嗽剧烈加紫菀12g,痰多加天竹黄10g。疗效,治114例,近期症状控制20例,显效28例,好转5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6%。(参考文献:李荫昆苏前合剂治疗哮喘114例,“云南中医杂志”,1990,11(5),P29。)

    综上所述,现有的技术多是临时控制症状,对症治疗,不能彻底治愈。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它能够彻底治愈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党参20g、蝎子草20g、知母20g、生姜20g、麦冬20g、山姜20g、大枣20g、木落子30g、枳实30g、黄芪20g、甘草20g、附子20g、桔梗20g、陈皮20g、五梅子40g、云苓20g。

    本发明中的各药分述如下:

    甘草:又名国老、粉草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生于干燥的钙质草原,砂质土地等。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晒干。所含成份为三萜皂甙、甘草等。药理研究,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有镇咳镇痛等作用。主治肺痿、咳嗽、心悸等。

    山姜:又名山连、白术、山精等,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多为载培。分布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冬季采挖,洗净切片,烘干或晒干。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等。药理研究有利尿作用、抗血凝作用、强壮作用、抗菌作用。主治倦怠、少气、痰饮等。

    蝎子草:又名天落星、半夏、水玉等,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野生于山坡或载培,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7-10月采挖,洗净,去皮晒干。所含成分为挥发油、脂肪淀粉、火碱等。药理研究有镇咳、祛痰、止吐等作用。主治咳喘痰多、湿痰冷饮、胸膈胀满等。

    大枣:名红枣、干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熟果实,全国各地均有载培。秋季果实熟时采收晒干。所含成分为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B2、C等。药理研究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增加体重等作用。主治脾弱便溏、心悸怔忡等。

    五梅子:又名玄及、五味子等,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生于阳坡杂木林中。分布东北、华北、四川等地。霜降后采摘,风干即可。主要成份,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等。药理研究,有调整神经、兴奋呼吸、抗菌等作用。主治肺虚咳喘、自汗、久泻久痢等。

    木落子:又名杏子、杏仁、杏核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干燥种子,野生或载培。分布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去果肉及壳取种仁晒干。主要成份含苦杏仁甙、苦杏仁酶、蛋白质等。药理研究有镇静呼吸中枢、镇咳平喘地作用。主治,止咳化痰、虚劳咳嗽、痰饮。

    麦冬:又名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防草的块根,生长于溪沟岸边或树林下。全国均有分布。清明前后采挖,洗净晒干。主要成份含多种甾体皂甙氨基酸等。药理研究有抗菌等作用。功能,养阴润肺,治肺燥干咳、咯血、肺痿、肺痈等。

    党参:又名中灵草、黄参等,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的根,多为栽培,主产于陕西、甘肃等地。秋季采挖,洗净,晒干。主要成份,含皂甙、蔗糖、淀粉等。药理研究有升高血糖降压等抗菌作用。功能,补中益气,治脾胃虚弱、虚劳内伤等。

    云苓:又名茯苓、茯兔等,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的树根上。分布河北、河南、山东等地。7月至来年三月采挖,切制阴干。药理研究,有利尿抗菌等作用。主治痰饮咳逆、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

    桔梗:又名白药、大药、苦桔梗等,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野生于山坡草丛。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春秋两季采收,洗净晒干。主要成份含皂甙等。药理研究,有祛痰抗菌等作用。功能,开宣肺气、祛痰、排脓、补血气等。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野生分布山东、辽宁、河南等地。夏至至小暑间采取。主要成份含6种生物碱。药理研究,有强心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有明显消炎的作用。功用回阳补火、散寒除湿、补肾命水。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夏季采挖,洗净。主要成份含姜醇、姜烯挥发油等。药理研究有抗菌作用,对胃液的分泌呈双相调结作用。主治,喘咳、胀满、痰饮等。

    陈皮:又名桔皮、红皮等,为芸香科植物福橘的皮。主产浙江、江西、四川等地。10月以后采摘,剥取外皮晒干或阴干。主要成份含挥发油、柠檬烯。药理研究有抗炎、抗溃疡等作用。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咳嗽痰多等。

    黄芪:又名王孙、箭芪等,为豆科植物黄芪的干燥根。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边缘。分布吉林、河北、山东等地。秋季采挖,去泥洗净晒干。主要成份含蔗糖、葡萄糖醛酸、苦味素等。药理研究有利尿作用、有强壮增加免疫等作用。主治,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生肌托毒等。

    知母:又名水参、穿地龙等,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生于向阳干燥的丘陵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春秋均可采挖。主要成份含皂甙等。药理研究有抗菌、解热等作用。功能滋阴润肺、降火、治肺咳嗽等。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橘酸橙或香圆的幼果,野生或栽培,分布江苏、浙江、广州等地。5-6月间采摘,切片晒干。主要成份含挥发油、黄酮甙等。药理研究有升压作用。功能,破气、消积、化心胸痰。(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

    本发明中的参芪、蝎子草、大枣、甘草、五梅子等补益肺气,附子知母、党参、麦冬滋润肺肾,杏仁、桔梗、山姜、知实、甘草、陈皮等,共奏行气止咳平喘之效。

    本发明中的知母、桔梗、枳实、五梅子、麦冬、甘草、黄芪、木落子等具有抗炎抗菌作用,黄芪、附子、陈皮、枳实能抗过敏,附子、黄芪、党参、五梅子、山姜、甘草、生姜、大枣、云苓、麦冬能增强免疫能力,五梅子、知母、云苓、党参、附子、生姜、黄芪还能调神经功能,桔梗、甘草、蝎子草、杏仁、知母、麦冬、五梅子、陈皮能止咳化痰平喘。

    本发明各味药共奏增强免疫抗炎、抗过敏、调整神经、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本发明采用肺肾双补法,能够彻底治愈青少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对老年患者,一年只需服两剂就能控制一年不发作,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经多年临床验证,治愈率和控制率均在96%以上。本发明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病案两例:

    1.杨某,男,73岁。患哮喘肺心病,二十余年。每年用药无数,效果不满意,仍是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容易感冒。自用本发明几年来平安如常人。

    2.张某,男,13岁。自幼咳喘,每年冬春之季严重。曾用过穴埋、针灸、气功等方法,治疗无效。自服用本发明,两个月开始明显见效,咳喘停止。又服两剂巩固。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说明。

    将党参20g、蝎子草20g、知母20g、生姜20g、麦冬20g、山姜20g、大枣20g、木落子30g、枳实30g、黄芪20g、甘草20g、附子20g、桔梗20g、陈皮20g、五梅子40g及云苓20g水煎三遍,浓缩至500ml,加入1千克蜂蜜熬开,冷却装瓶。每日两次,每次两匙,连服半年可愈。中老年患者一年服两次,即可一年平安。小儿减半服用。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该中药由党参20g、蝎子草20g、知母20g、生姜20g、麦冬20g、山姜20g、大枣20g、木落子30g、枳实30g、黄芪20g、甘草20g、附子20g、桔梗20g、陈皮20g、五梅子40g、云苓20g组成。本发明采用肺肾双补法,能够彻底治愈青少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对老年患者,一年只需服两剂就能控制一年不发作,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治愈率和控制率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