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710034525.7
2007.03.13
CN101263843A
2008.09.17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23F 3/06公开日:20080917|||地址不明的通知收件人:刘大弯文件名称: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通知书|||公开|||地址不明的通知收件人:丁晔文件名称: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
A23F3/06; A23F3/40
A23F3/06
林 昊; 方雅悯
325000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水心街道马鞍池西路90弄12号2幢301室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刘大弯
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包括一载体层和一吸附层,其中,所述载体层为一保持原有自然形状的某种植物的某个部位如叶、皮、壳、果、花、枝、或干,所述吸咐层为该植物的提取物和赋形剂的混合物,又,所述吸附层通过涂、抹、喷、糊、粘、压或包裹等方法固定于所述载体层上。以及该原形茶剂原料的加工方法。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形茶剂原料包括一载体层和一吸附层,其中,所述载体层为一保持原有自然形状的某种植物的某个部位如叶、皮、壳、果、花、枝、或干,所述吸咐层为该植物的提取物和赋形剂的混合物,又,所述吸附层通过涂、抹、喷、糊、粘、压或包裹等方法固定于所述载体层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为该植物的提取物和调味物以及某种赋形剂的混合物。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味物包括其他种类的茶剂原料、油、色素、香精或它们的混合物。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剂含有有效成份,如银杏黄酮。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剂不含有有效成份,如可溶性淀粉、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或山梨醇等。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形茶剂原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采集或收集自然脱落的某种植物的某个部位如植物的叶;B、取部分植物的叶加工成所述原形茶剂原料的载体层,包括:(a)对有芳香味的植物的叶,喷水雾于叶面上使其软化,然后将软化后的叶子浸入于食品级的消毒水中进行清洗消毒,再将叶子移到无菌水中洗去消毒液,后再平摊夹在吸水的材料中间,如夹在吸水纸中进行干燥,也可平夹在平坦的多孔材料上干燥,或真空干燥;(b)对无芳香味的自然脱落叶子,则采用蒸汽消毒的同时使其吸水软化,然后将其平夹在两块平坦的材料上干燥使其恢复自然形状;C、取另外部分的植物叶加工成所述该植物的提取物,包括采用加热水煮或溶剂提取或蒸馏提取来提取其有效成份或者全部成份;D、将步骤C所得的提取物与适量的其它植物或非植物的提取物、油、挥发油、色素、和赋形剂搅拌混合,制成稀液体、稠液体、糊状、胶状或粉状的配料剂;E、将步骤A所得的叶子浸入到已配好的所述配料剂中让其充分吸咐,或者将所述配料剂喷到或涂到叶面上;F、在不损害所述叶子形状的条件下干燥,干燥后包装。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原形茶剂原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采集或收集新鲜的某种植物的某个部位如植物的叶;B、取部分植物的叶加工成所述原形茶剂原料的载体层,包括:对该新鲜植物叶直接用食品级消毒水消毒杀菌后,将叶按自然形状摊平,然后平夹于两平坦的多孔的材料或者吸水性强的材料如吸水纸等的中间让其自然晾干,或者真空干燥;C、取另外部分的植物叶加工成所述该植物的提取物,包括采用加热水煮或溶剂提取或蒸馏提取来提取其有效成份或者全部成份;D、另取部分该植物的叶粉碎制备成细粉,将步骤C所得的提取物与适量的其它植物或非植物的提取物、油、挥发油、色素、该植物的叶的粉末和赋形剂搅拌混合,制成稀液体,稠液体,糊状,胶状或粉状的配料剂;E、将步骤A所得的叶子浸入到已配好的所述配料剂中让其充分吸咐,使所述配料剂完全包裹在所述载体层上,形成吸附层,或者将所述配料剂喷到或涂到叶面上,形成吸附层;F、在不损害所述叶子形状的条件下干燥,干燥后包装。
说明书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茶剂原料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可以保持植物自然具备的形状的新的茶剂原料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饮茶历史有数千年.茶的品种有几大类: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及黄茶等等,其加工过程都是直接将茶叶晒干,烘干,炒干,蒸青做饼或者再经发酵等.其直接的物理外观是:卷曲状,片状,园珠状,半珠状,不规则的珠状,歪曲条状等等一般不保持原来叶子自然形状的几何形状,在此基础上再将其加工或添加其它成份制成花茶,香味果味茶,保健茶,萃取茶及含茶成份的饮料和冲剂;还有将茶叶再加工成型或成粉末,如方茶、袋装粉末茶等。 专利号为96116029.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银杏叶健身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是依次包括以下的步骤: a、原料加工,将洁净的银杏叶加工成长1.5-2.0cm、宽0.3-0.5cm的长条; b、杀青,在蒸气温度100°-115℃,压力0.075MPa的条件下密封蒸2-3分钟; c、冷却,将杀青后的银杏叶长条迅速冷却到5℃以下; d、初炒,在锅温100°-120℃的条件下,均匀翻炒15-20分钟; e、造形,在锅温60°-80℃的条件下,搓揉初炒后的银杏叶长条,使其成为条索; f、复炒,在锅温60°-80℃的条件下,翻炒条索,直致条索坚硬、并散发出白果香气;g、闷烘,在锅温50°-60℃条件下,将复炒后的条索闷烘30-40分钟。 在上述这些剂型的杀青,炒制,煮等加工过程中,植物叶子的自然形态及颜色都已改变,消费者无法辨认原来茶叶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及制作方法,该茶剂原料保持了植物的枝、叶或果在其新鲜时或在活植物上自然脱落时的自然形状。但是如果只是单纯采用植物的自然形式来作为茶剂原料,每次饮用量少,可能只是一片或数片,因而其成份浸出浓度不高,饮用者可能品尝不到其色,香,味和功效,因此为提高浸出浓度并改善色,香,味及功能,首先将植物的枝、叶或果用浸出,萃取,蒸馏等化学,生物,物理方法将其有效成分如营养及保健功能的成份提取浓缩,或者将植物的枝、叶或果粉碎筛取细粉,和其它配料及赋形剂配合加工成液体状、胶体状、糊状、粉状的配料剂。然后以自然形状的植物的枝、叶或果作为茶剂的载体来吸咐上,涂上,喷上,糊上,粘上,压上配料剂,从而增加其浓度,芳香味,改善口味,改善颜色等等。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方法实现的: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形茶剂原料包括一载体层和一吸附层,其中,所述载体层为一保持原有自然形状的某种植物的某个部位如叶、皮、壳、果、花、枝、或干,所述吸咐层为该植物的提取物和赋形剂的混合物,又,所述吸附层通过涂、抹、喷、糊、粘、压或包裹等方法固定于所述载体层上。 另,所述吸附层为该植物的提取物和其他调味物以及赋形剂的混合物。 又,所述调味物包括其他种类的茶剂原料、油、色素、香精或它们的混合物。 又,所述赋形剂可以含有有效成份,如银杏黄酮。 又,所述赋形剂也可以不含有有效成份,如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或山梨醇等。 一种上述原形茶剂原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采集或收集自然脱落的某种植物的某个部位如植物的叶; B、取部分植物的叶加工成所述原形茶剂原料的载体层,包括: (a)对有芳香味的植物的叶,喷水雾于叶面上使其软化,然后将软化后的叶子浸入于食品级的消毒水中进行清洗消毒,再将叶子移到无菌水中洗去消毒液,后再平摊夹在吸水的材料中间,如夹在吸水纸中进行干燥,也可平夹在平坦的多孔材料上干燥,或真空干燥; (b)对无芳香味的自然脱落叶子,则采用蒸汽消毒的同时使其吸水软化,然后将其平夹在两块平坦的材料上干燥使其恢复自然形状; C、取另外部分的植物叶加工成所述该植物的提取物,包括采用加热水煮或溶剂提取或蒸馏提取来提取其有效成份或者全部成份; D、将步骤C所得的提取物与适量的其它植物或非植物的提取物、油、挥发油、或色素和赋形剂搅拌混合,制成稀液体、稠液体、糊状、胶状或粉状的配料剂; E、将步骤A所得的叶子浸入到已配好的所述配料剂中让其充分吸咐,或者将所述配料剂喷到或涂到叶面上; F、在不损害所述叶子形状的条件下干燥,干燥后包装。 上述原形茶剂原料的另一种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采集或收集新鲜的某种植物的某个部位如植物的叶; B、取部分植物的叶加工成所述原形茶剂原料的载体层,包括: 对该新鲜植物叶直接用食品级消毒水消毒杀菌后,将叶按自然形状摊平,然后平夹于两平坦的多孔的材料或者吸水性强的材料如吸水纸等的中间,让其自然晾干,或者真空干燥; C、取另外部分的植物叶加工成所述该植物的提取物,包括采用加热水煮或溶剂提取或蒸馏提取来提取其有效成份或者全部成份。 D、取另取部分该植物的叶粉碎制备成细粉,将步骤C所得的提取物与适量的其它植物或非植物的提取物、油、挥发油、色素、该植物的叶的粉末和赋形剂搅拌混合,制成稀液体、稠液体、糊状、胶状或粉状的配料剂; E、将步骤A所得的叶子浸入到已配好的所述配料剂中让其充分吸咐,使所述配料剂完全包裹在所述载体层上,形成吸附层,或者将所述配料剂喷到或涂到叶面上,形成吸附层; F.在不损害所述叶子形状的条件下干燥,干燥后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消费者可以直接从植物叶辨认其真假,(2)直接欣赏其叶自然的艺术形状及自然颜色.(3)直接品尝和吸取具悠久历史的植物的营养和精华。(4)饮用者可将自己的心身融入到这种独特植物及它的历史背景中,从心理上体会自己与此独特的植物在精神上的沟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银杏叶原形茶剂原料,该银杏叶原形茶剂原料包括一保持了银杏叶原有自然形状的载体层和一吸附层,所述吸咐层为银杏叶的提取物和可溶性淀粉的混合物,又,所述吸附层通过涂抹的方法固定于所述载体层的表层, 上述银杏叶原形茶剂原料的制备方法。 A、秋季时收集从有千年生长史的银杏树因季节原因自然落下的银杏叶(银杏是国家保护的二级稀有植物,收集银杏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此时的银杏叶只是顶端小部分面积枯化,大部分叶面积还具绿色。 B、取部分银杏叶加工成所述原形茶剂原料的载体层,首先加入配有表面活性剂的食品杀菌剂的水池中进行杀菌清洗,然后挑选出无破碎的完整带叶柄的叶子,逐叶按其自然形状摊平于吸水的平板上让其晾干备用。 C、取另外的银杏叶加工成所述提取物,从池中滤出未被选上的不完整叶子按1∶4的比例加水升温至85-90摄氏度,保持搅拌120分钟后,将叶分离出来,并用高速果浆机打碎成浆备用.继续加热浓缩至稠状,取出冷却后加入叶浆,搅拌均匀。 D、加入可溶性淀粉适量调制成糊状的所述配料剂。 E、将糊状配料剂均匀地涂抹(约1-2毫米厚)在沥干水的银杏叶单面上,并用冲泡纸覆盖上.银杏叶的另一面仍是自然的叶面.将其自然面摆放一有微小孔的平板上,其中覆盖着冲泡纸的一面朝上。 F、常温下真空干燥。 干后取出,银杏叶的自然形状未被破环.包装时将叶柄向上.包装盒上标明此颗千年银杏树的树编号,照片及地点。饮用时,拿着叶柄取出,按常规泡茶方法加入盛有热水杯中,叶上的粘附层在热水中溶解或崩解,叶子浮在水表面上,饮用者可欣赏千年银杏叶真实形状并品赏其味道。 银杏(Ginkgo)远在三亿年前的冰河时代就已经存在。银杏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树之一.我国不少银杏树就已经存活千年以上.最长寿的已在三千年以上.我国古代中医就认为银杏果白果有镇咳益寿作用.70年代欧卅科学家证明银杏叶中含有对改善脑循环,清除自由基,防止老年痴呆症,改善学习,改善记忆的有效成份如黄酮甙,银杏内酯及白果内酯。其叶内含有生存了千年的的细胞及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遗传物质,氨基酸及千年的银杏黄酮素。用其制成千年银杏叶茶,除具备茶的食品功能和保健功能外,还至少增加了心理功能使之感到自已身体溶入了有千年生命力的物质。能直观地看到真正来自千年银杏树的叶或果壳,对消除疲劳、焦虑、紧张有心理暗示作用。对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不正常功能也有心理暗示作用,对想要养身益寿的人群有心理暗示作用。 实施例二,一种银杏叶原形茶剂原料的制作方法,其余步骤与例1相同,只是在步骤D后的银杏叶提取物液中多加入30到50%的绿茶全提取物,0.5%罗汉果全提取物,10%西洋参粉,0.1%甘草粉,食品级绿色素少许,加可溶性淀粉适量调制成糊状配料剂。 实施例三,一种银杏叶原形茶剂原料的制作方法,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和例2相同,只是步骤E为:将糊状配料剂均匀地涂抹(约1-2毫米厚)在沥干水的银杏叶单面上,并用另一片银杏叶来代替冲泡纸覆盖上。 实施例四,一种银杏白果原形茶剂原料,该银杏白果原形茶剂原料包括一保持了银杏果实原有自然形状的载体层和一吸附层,所述载体层为银杏白果壳,所述吸咐层为银杏叶的提取物和可溶性淀粉的混合物,又,所述吸附层通过粘连的方法固定于所述载体层内。 上述银杏白果原形茶剂原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收集有千年生长史银杏树的成熟果实-白果。 B、取部分银杏白果加工成所述原形茶剂原料的载体层,高温通风下炒制将其有毒成份白果酚及银杏酚彻底挥发及被氧化破坏,将有炒香味的白果仁及白果壳分离。 C、先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作银杏叶全提取物。 D、将炒香的白果仁粉碎制粉,按1∶1比例加入到上述银杏叶全提取物中,加20%乌龙茶全提取物,并加可溶性淀粉适量使其有粘性,制作类似白果仁形状及大小的的颗粒。 E、将步骤D所得颗粒粘回到白果壳内,制作成原白果样。 F、50度C干燥,包装。 饮用时取数粒白果于热水中,果仁溶解或崩解于热水,千年白果壳则为饮用者欣赏。
《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及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及制作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原形茶剂原料,包括一载体层和一吸附层,其中,所述载体层为一保持原有自然形状的某种植物的某个部位如叶、皮、壳、果、花、枝、或干,所述吸咐层为该植物的提取物和赋形剂的混合物,又,所述吸附层通过涂、抹、喷、糊、粘、压或包裹等方法固定于所述载体层上。以及该原形茶剂原料的加工方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