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013901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0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69662.9

申请日:

2008.05.13

公开号:

CN101273716A

公开日:

2008.10.0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K 61/00公开日:2008100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2006.01)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三门县琴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发明人:

蒋荣响

地址:

317200浙江省三门县海游镇杨家塘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赵荣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池塘的池底为斜面;池底铺放10-20cm厚度的泥土;池壁和池底由硬质材料建成;塘水盐度为1-28‰,温度为15-25℃;在池底放置栖息隐蔽物;鱼苗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对鱼苗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5000-8000尾/亩;采用活物饲料和/或复合饲料喂养,每日投放2次饲料,日投喂数量为鱼体重的9-15%;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提高成活率、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池塘的池底为斜面;池底铺放10-20cm厚度的泥土;池壁和池底由硬质材料建成;塘水盐度为1-28‰,温度为15-25℃;在池底放置栖息隐蔽物;鱼苗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
(2)鱼苗放养:放养前对鱼苗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5000-8000尾/亩;
(3)饲养管理:采用活物饲料和/或复合饲料喂养,每日投放2次饲料,日投喂数量为鱼体重的9-15%。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水表面积为0.5-2亩,池塘水最浅处0.2-0.4m,最深处1.8-2.2m。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栖息隐蔽物为瓦缸和/或塑料筒。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鱼苗放养前对池塘进行的消毒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a.放干塘水,按每亩池塘70-100kg的比例将生石灰用水溶化,趁热将石灰水泼洒于全塘;
b.水深1m时,则按每亩池塘15kg的比例将漂白粉溶解为浓度30ppm的溶液,泼洒于全塘;。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放养前对鱼苗进行消毒包括以下步骤:
c.将鱼苗用浓度10-15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15min;
d.将鱼苗用浓度10ppm漂白粉,浸洗20-30min。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物饲料为小鱼、小虾和小蟹中的至少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6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饲料含有鱼粉、鱼油、淀粉、酵母粉、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和FRC活力源添加剂。

8.  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越冬前,按每亩池塘茶麸25-60kg、氯化铵1-1.5kg和重磷酸钙0.05-0.10kg的比例施放上述肥料对池塘进行肥水;在池底放置一端开口的竹筒作为过冬栖息物。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华乌塘鳢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乌塘鳢属于塘鳢科塘鳢属。中华乌塘鳢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并具有使伤口加快愈合的功效,另外,该鱼最大特点为离水在阴湿条件下可保持一星期不死亡,是一种适宜活运远销和出口创汇的良好海鲜品种。
中华乌塘鳢是一种暖水性浅海咸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河口、港湾,栖息于泥孔或洞穴中。体型小,肉食性,喜食小杂蟹、虾、鱼、贝等。最适水温为23-26℃,当水温低于15℃时,一般在洞穴中,不外出觅食,致死水温为10℃以下。ph值7.0-8.2为宜,要求溶氧量在4.0毫克/升以上。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366812A《鳢科鱼类的人工育种与养殖方法》中公开了一种鳢科鱼类的人工育种与种苗的饲养方法,但目前还未形成科学、系统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技术,现有技术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存在成活率较低、饲养周期较长、成鱼个体重量较轻等问题,养殖效益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能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准备:池塘的池底为斜面;池底铺放10-20cm厚度的泥土;池壁和池底由硬质材料建成;塘水盐度为1-28‰,温度为15-25℃;在池底放置栖息隐蔽物;鱼苗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
(2)鱼苗放养:放养前对鱼苗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5000-8000尾/亩;
(3)喂养管理:采用活物饲料和/或混合饲料喂养,每日投放2次饲料,日投喂数量为鱼体重的9-15%。
进一步,池塘水表面积为0.5-2亩,池塘最浅处0.2-0.4m,池塘最深处1.8-2.2m;
进一步,栖息隐蔽物为瓦缸和/或塑料筒;
进一步,步骤(1)中鱼苗放养前对池塘进行的消毒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a.放干塘水,按每亩池塘70-100kg的比例将生石灰用水溶化,趁热将石灰水泼洒于全塘;
b.水深1m时,则按每亩池塘15kg的比例将漂白粉溶解为浓度30ppm的溶液,泼洒于全塘;
进一步,步骤(2)中放养前对鱼苗进行消毒包括以下步骤:
c.将鱼苗用浓度10-15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15min;
d.将鱼苗用浓度10ppm漂白粉,浸洗20~30min。
进一步,所述活物饲料为小鱼、小虾和小蟹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混合饲料含有鱼粉、鱼油、淀粉、酵母粉、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和FRC活力源添加剂;
进一步,越冬前,按每亩池塘茶麸25-60kg、氯化铵1-1.5kg和重磷酸钙0.05-0.10kg的比例施放上述肥料对池塘进行肥水;并在池底放置一端开口的竹筒作为过冬栖息物。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池塘的池底为斜面,可方便调节池塘的水位;硬质材料的池底和池壁,可避免中华乌塘鳢破坏池塘和逃逸;池底铺放的泥土,在夏季可为中华乌塘鳢遮阴,冬季则可保暖;放养前池塘的消毒可杀灭池塘内的有害鱼类、水草和微生物,而对鱼苗放养前的消毒,可杀灭鱼苗鳃和皮肤上的细菌及寄生虫;鱼苗放养密度过高,会造成水质恶化,病害增多,放养密度过低,又会降低单位产出,而5000-8000尾/亩的放养密度,可以获得一个均衡的效益收入;采用活物饲料与混合饲料搭配喂养,成本不高的情况下,可使中华乌塘鳢营养均衡、饲养周期缩短、成鱼个体重量增加;池塘水表面积过小,单位面积的饲养成本过高,池塘水表面积过大,不便于饲养管理,在池塘水表面积为0.5-2亩时,单位面积的饲养成本与饲养管理比较平衡;在喂养中使用混合饲料,能缩短饲养周期,增加成鱼个体体重;通常,10-11月为鱼类产品上市的高峰期,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可避开这一时段捕捞中华乌塘鳢上市,肥水可让养殖的中华乌塘鳢顺利越冬。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中华乌塘鳢养殖池塘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1)池塘准备:选择淡水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带建造池塘,面积2亩;参见附图,池塘的池底为斜面,池塘最浅处0.3m,池塘最深处2.2m;池底铺放10cm厚度的泥土;池壁和池底由水泥砌成;塘水盐度为8‰,温度为15-25℃;在池底放置中华乌塘鳢栖息隐蔽用的瓦缸,瓦缸数量根据瓦缸尺寸与投放鱼苗的数量确定;鱼苗放养前按以下步骤对池塘进行消毒:
a.放干塘水,将200kg生石灰用水溶化,趁热将石灰水泼洒于全塘;
b.蓄水至水深1m时,将30kg的漂白粉溶解为浓度30ppm的溶液,泼洒于全塘,48小时后可蓄水至水深2.2m并投放鱼苗;
(2)鱼苗放养:投放规格为40-60尾/公斤的中华乌塘鳢鱼苗16000尾左右;放养前对鱼苗按以下步骤进行消毒:
c.将鱼苗用浓度15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min;
d.将鱼苗用浓度10ppm漂白粉,浸洗30min。
(3)饲养管理:每日早、晚各投放1次饲料,可采用活物饲料和复合饲料交替投放,如:早晨投放活物饲料、夜间投放复合饲料;日投喂数量为鱼体重的9-15%,可随着鱼的生长逐渐降低投喂数量与鱼体重的比例;活物饲料选用小鱼、小虾和小蟹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饲料中含有鱼粉、豆粕、酵母粉、鱼油、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和FRC活力源添加剂,可按上述原料,以60∶25∶5∶1∶1∶1∶1的重量比配料,为预防或治疗病害,还可在混合饲料中加入相应药物。
通过上述方式喂养5个月时捕捞部分中华乌塘鳢成鱼,此时成鱼重量平均可达170g/条左右,最重个体可达250g/条,存活率90%以上。
如为了错开鱼类上市高峰,让中华乌塘鳢越冬,可在11月份左右,气温降至12-15℃时,将茶麸120kg、氯化铵1.5kg和重磷酸钙0.10kg施放入池塘进行肥水;并在池底放置一端开口的竹筒作为过冬栖息物,竹筒以毛竹为佳;气温低于15℃时,可3-5天投喂一次饲料。
实施例2
(1)池塘准备:选择淡水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带建造池塘,面积0.5亩;参见图1,池塘的池底为斜面,倾斜度60°左右,池塘最浅处0.2m,池塘最深处1.8m;池底铺放15cm厚度的泥土;池壁和池底由水泥砌成;塘水盐度为1‰,温度为15-25℃;在池底放置中华乌塘鳢栖息隐蔽用的塑料筒,;鱼苗放养前按以下步骤对池塘进行消毒:
a.放干塘水,将35kg生石灰用水溶化,趁热将石灰水泼洒于全塘;
b.蓄水至水深1m时,将7.5kg的漂白粉溶解为浓度30ppm的溶液,泼洒于全塘,48小时后可蓄水至水深1.8m并投放鱼苗;
(2)鱼苗放养:投放规格为40-60尾/公斤的中华乌塘鳢鱼苗3000尾左右;放养前对鱼苗按以下步骤进行消毒:
c.将鱼苗用浓度10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min;
d.将鱼苗用浓度10ppm漂白粉,浸洗20min。
(3)饲养管理:每日早、晚各投放1次饲料,采用活物饲料;日投喂数量为鱼体重的9-15%,可随着鱼的生长逐渐降低投喂数量与鱼体重的比例;活物饲料选用小鱼、小虾和小蟹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上述方式喂养5个月时捕捞部分中华乌塘鳢成鱼,此时成鱼重量平均可达160g/条左右,最重个体可达220g/条,存活率90%以上。
如为了错开鱼类上市高峰,让中华乌塘鳢越冬,可在11月份左右,气温降至12-15℃时,将茶麸12.5kg、氯化铵0.5kg和重磷酸钙0.025kg施放入池塘进行肥水;并在池底放置一端开口的竹筒作为过冬栖息物,竹筒以毛竹为佳;气温低于15℃时,可3-5天投喂一次饲料。
实施例3
(1)池塘准备:选择淡水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带建造池塘,面积1亩;参见图1,池塘的池底为斜面,池塘最浅处0.4m,池塘最深处2m;池底铺放20cm厚度的泥土;池壁和池底由水泥砌成;塘水盐度为28‰,温度为15-25℃;瓦缸,瓦缸数量根据瓦缸尺寸与投放鱼苗的数量确定;鱼苗放养前按以下步骤对池塘进行消毒:
a.放干塘水,将80kg生石灰用水溶化,趁热将石灰水泼洒于全塘;
b.蓄水至水深1m时,将15kg的漂白粉溶解为浓度30ppm的溶液,泼洒于全塘,48小时后可蓄水至水深2m并投放鱼苗;
(2)鱼苗放养:投放规格为40-60尾/公斤的中华乌塘鳢鱼苗5000尾左右;放养前对鱼苗按以下步骤进行消毒:
c.将鱼苗用浓度13ppm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2min;
d.将鱼苗用浓度10ppm漂白粉,浸洗25min。
(3)饲养管理:每日早、晚各投放1次饲料,采用复合饲料饲养;日投喂数量为鱼体重的9-15%,可随着鱼的生长逐渐降低投喂数量与鱼体重的比例;混合饲料中含有鱼粉、豆粕、酵母粉、鱼油、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和FRC活力源添加剂,可按上述原料,以60∶25∶5∶1∶1∶1∶1的重量比配料,为预防或治疗病害,还可在混合饲料中加入相应药物。
通过上述方式喂养5个月时捕捞部分中华乌塘鳢成鱼,此时成鱼重量平均可达180g/条左右,最重个体可达250g/条,存活率90%以上。
如为了错开鱼类上市高峰,让中华乌塘鳢越冬,可在11月份左右,气温降至12-15℃时,将茶麸50kg、氯化铵1.3kg和重磷酸钙0.08kg施放入池塘进行肥水;并在池底放置一端开口的竹筒作为过冬栖息物,竹筒以毛竹为佳;气温低于15℃时,可3-5天投喂一次饲料。

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池塘的池底为斜面;池底铺放1020cm厚度的泥土;池壁和池底由硬质材料建成;塘水盐度为128,温度为1525;在池底放置栖息隐蔽物;鱼苗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对鱼苗进行消毒;放养密度为50008000尾/亩;采用活物饲料和/或复合饲料喂养,每日投放2次饲料,日投喂数量为鱼体重的915;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提高成活率、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