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489132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77161.3

申请日:

2012.10.08

公开号:

CN102912803A

公开日:

2013.02.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20申请日:20121008|||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20

主分类号:

E02D17/20

申请人: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程江涛; 陈星星; 万凯军; 黄静; 余火忠; 肖玉成; 王宗魁; 吕文志

地址: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17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代理人:

胡清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包括: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中部坡体树状盲井、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等技术问题。针对后筑式高陡填土边坡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失稳根本原因,以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自上而下采用“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中部坡体树状盲井+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进行后筑式高陡填土边坡加固的立体组合处理技术。其优点是:分区分批地对填土区域进行碾压、夯实,避免了边坡碾压边缘效应问题,保证碾压质量,增强了抗剪强度,解决了浅表层及深层整体的局部稳定性问题;在技术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施工方面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①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在潜在滑移面(2)以上部分将填方坡面线(1)坡顶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填土采用三七灰土进行换填,并以距坡面3m为界采用不同吨位的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区分层碾压,即在A1区用14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在A2区用2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②中部坡体树状盲井技术:将坡顶面以下1.2h倍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范围内即中部坡体树状盲井排水区B区的填土,通过设置竖向集水井(3)和水平向排水井(4),形成地下排水系统,达到快速疏导坡体内地下水的目地,同时采用H100型夯实机对坡面夯实(5)进行夯实;
③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将坡顶面以下1.2h倍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范围外即下部砼面板护坡区C区的填土,采用H100型夯实机对坡面进行夯实,并顺坡面用C25砼面板(6)进行砌筑护坡。
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树状盲井按下列方式完成:首先采用FS‑120B型水平潜孔钻机,沿排水井与填方坡面交线(9)的坡面走向方向按照3.0m间距布置水平向排水井(4),排水井直径为45mm,排水井长度以进入潜在滑动面(2)在排水井与原坡体交线(7)与排水井与潜在滑移面交线(8)的间距不小于5.0m为控制标准,双层土工布(10)内的树状盲井填料(11)采用卵石:粗砂=6:4,卵石粒径30~40mm;然后采用DZJ‑90振动沉管桩机,沿坡面倾向方向按照2.0m间距布置竖向集水井(3),集水井直径为400mm,竖向集水井(3)长度以进入水平向排水井4不超过0.5m为控制标准,双层土工布(10)内的树状盲井填料(11)采用卵石:粗砂=6:4,卵石粒径30~40mm。

说明书

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涉及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一种加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上而下采用“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中部坡体树状盲井+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联合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立体组合加固技术(简称LTBD技术)。
背景技术
山区、丘陵地带新建建设工程时,为满足场地平整需要,将会形成大量的高陡填方边坡。填方边坡由于物质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在大气降雨、地震等不利诱发因素作用下极易产生失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根据高陡填方边坡加固实施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前筑式和后筑式两种,其中前筑式是指在填方过程中进行边坡加固,主要加固措施有强夯、土工格栅等;后筑式是指在填方完成后进行边坡加固,主要加固措施有挡土墙、抗滑桩、格构锚固等。对于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而言,采用单一的抗滑支挡措施加固时,由于填土自身强度低、自稳能力差,达到设计安全标准常需大截面的抗滑桩或多排抗滑桩,且桩间土容易挤出造成治理工程失效;采用单一的锚固措施加固时,由于填土与锚固体的粘结强度较低,达到设计安全标准常需大直径的长预应力锚索,且当填土碎块石含量较高时,成孔难度大、预应力易损失。由此可见,传统加固措施不仅施工工艺复杂、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技术可靠度不高,难以从根源上解决填方边坡的永久稳定性问题,为此有必要从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自身特殊性及其变形失稳机理角度来建立该类边坡的治理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自身特殊性及其变形失稳根本原因,以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分层立体组合加固技术,从根源上阻隔导致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产生变形失稳的通道,提高治理可靠度,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本发明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其步骤如下:  
①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在潜在滑移面2以上部分将填方坡面线1坡顶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填土采用三七灰土进行换填,并以距坡面3m为界采用不同吨位的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区分层碾压,即在A1区用14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在A2区用2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采用此技术来解决大气降雨地表下渗问题;
②中部坡体树状盲井技术:将坡顶面以下1.2h倍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范围内即中部坡体树状盲井排水区B区的填土,通过设置竖向集水井3和水平向排水井4,形成地下排水系统,达到快速疏导坡体内地下水的目地,同时采用H100型夯实机对坡面夯实5进行夯实;
③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将坡顶面以下1.2h倍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范围外即下部砼面板护坡区C区的填土,采用H100型夯实机对坡面进行夯实,并顺坡面用C25砼面板6进行砌筑护坡。
所述中部树状盲井按下列方式完成:首先采用FS‑120B型水平潜孔钻机,沿排水井与填方坡面交线9的坡面走向方向按照3.0m间距布置水平向排水井4,排水井直径为45mm,排水井长度以进入潜在滑动面2在排水井与原坡体交线7与排水井与潜在滑移面交线8的间距不小于5.0m为控制标准,双层土工布10内的树状盲井填料11采用卵石:粗砂=6:4,卵石粒径30~40mm;然后采用DZJ‑90振动沉管桩机,沿坡面倾向方向按照2.0m间距布置竖向集水井3,集水井直径为400mm,竖向集水井3长度以进入水平向排水井4不超过0.5m为控制标准,双层土工布10内的树状盲井填料11采用卵石:粗砂=6:4,卵石粒径30~40mm。
本发明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其优点是:分区分批地对填土区域进行碾压、夯实,避免了边坡碾压边缘效应问题,保证碾压质量,增强了抗剪强度,解决了浅表层及深层整体的局部稳定性问题;在技术方面具有针对性强、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施工方面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LTBD技术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典型剖面图。
图2为LTBD技术中部坡体树状盲井平面布置图。
图3为中部坡体树状盲井结构图。
图中,1–填方坡面线,2–潜在滑移面,3–竖向集水井,4–水平向排水井,5–坡面夯实,6–C25砼面板,7–排水井与原坡体交线,8–排水井与潜在滑移面交线,9–排水井与填方坡面交线,10–双层土工布,11–树状盲井填料,A1–14t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区,A2–2t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区,B–中部坡体树状盲井排水区,C–下部砼面板护坡区,h–降雨临界下渗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根椐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在潜在滑移面2以上部分将填方坡面线1坡顶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的填土采用三七灰土进行换填,灰土配合比生石灰:粘性土=3:7,单层换填厚度20~30cm;然后将距坡面3m以外A1区的换填土采用14t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碾压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最后将距坡面3m以内A2区的换填土采用2t振动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碾压压实系数不小于0.92。
②中部坡体树状盲井:将坡顶面以下1.2h倍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范围内即中部坡体树状盲井排水区B区的填土,通过设置竖向集水井3和水平向排水井4,形成地下排水系统;然后采用H100型夯实机对坡面夯实5进行夯实,夯击数不少于2击,夯迹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③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将坡顶面以下1.2h倍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范围外即下部砼面板护坡区C区的填土,首先采用H100型夯实机对坡面进行夯实,夯击数不少于3击,夯迹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然后垂直于夯实后坡面,按4.0×4.0m间距呈正方形布置3.0m长土钉;最后在坡面上铺设200×200mm间距的φ8钢筋网,并对C25砼面板6进行喷射,喷射厚度为150mm。
所述中部树状盲井按下列方式完成:首先采用FS‑120B型水平潜孔钻机,沿排水井与填方坡面交线9的坡面走向方向按照3.0m间距布置水平向排水井4,排水井直径为45mm,排水井长度以进入潜在滑动面2在排水井与原坡体交线7与排水井与潜在滑移面交线8的间距不小于5.0m为控制标准,双层土工布10内的树状盲井填料11采用卵石:粗砂=6:4,卵石粒径30~40mm;然后采用DZJ‑90振动沉管桩机,沿坡面倾向方向按照2.0m间距布置竖向集水井3,集水井直径为400mm,竖向集水井3长度以进入水平向排水井4不超过0.5m为控制标准,双层土工布10内的树状盲井填料11采用卵石:粗砂=6:4,卵石粒径30~40mm。

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处理后筑式高陡填方边坡的LTBD技术,包括: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中部坡体树状盲井、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等技术问题。针对后筑式高陡填土边坡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失稳根本原因,以大气降雨临界下渗深度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自上而下采用“表层土分区分层换填碾压+中部坡体树状盲井+下部坡体砼面板护坡”进行后筑式高陡填土边坡加固的立体组合处理技术。其优点是:分区分批地对填土区域进行碾压、夯实,避免了边坡碾压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