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蚁酱.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8489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4974.X

申请日:

1996.05.14

公开号:

CN1166936A

公开日:

1997.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23L1/221; A23L1/48; A61K35/64; C12S3/14

主分类号:

A23L1/221; A23L1/48; A61K35/64; C12S3/14

申请人:

杨卓舒;

发明人:

王厚德

地址:

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188号石家庄卓达生物工程研究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融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新型保健性调味品——全蚁酱,是以一定配比的拟黑多刺蚁和任何一种花色酱(或其制酱原料)为原料,经对蚁粉酶化等特殊工艺处理而制成产品。本产品用中国食品卫生法唯一允许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拟黑多刺蚁,经酶化处理后,产品中所含有机锌的消化吸收率比同类产品提高40%以上。本品口味纯正。生产成本低于同类产品,凡加入经双歧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发酵的酶化蚁粉的产品,其益生菌总数均大于或等于2.0亿/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保健性调味品一全蚁酱,其特征是:以一
定配比的拟黑多刺蚁和任何一种花色酱(或它的制酱原料)为
原料,经各种特殊工艺处理制作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蚁酱,其特征是:所说的各
种特殊工艺,是指:将拟黑多刺蚁活蚁用水淹法处死,并低温
干燥后粉碎成蚁粉,以酸性蛋白酶在pH2~3、温度47℃
条件下将蚁粉酶化,然后将灭酶处理的酶化蚁粉与植物蛋白和
碳化合物等原料一起作为发酵原料,以好氧的蜡样芽胞杆菌
(Bacillus cereus,)和厌氧的双歧杆菌(Bifidoacterlum
sp.)为菌种分别进行好氧与厌氧发酵,两部分发酵物按6∶
4比例混合后再以5~90%的加入量与业经发酵的各种花色
酱(如大豆酱、豆瓣酱、甜面酱、黄酱、虾酱、豆瓣辣酱、怪
味酱、豆饼麸皮酱等)之一混均。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蚁酱,其特征是:所说的各
种特殊工艺是指:将拟黑多刺蚁活蚁用水淹法处死并低温干燥
后粉碎成蚁粉,以酸性蛋白酶在pH2~3、温度47℃条件
下将蚁粉酶化,然后将灭酶处理的酶化蚁粉,以10~25%
的加入量与任何一种应发酵的各种花色酱(如大豆酱、豆瓣酱
、甜面酱、黄酱、虾酱、豆瓣辣酱、怪味酱、豆饼麸皮酱等)
的制酱原料相混,用传统制酱方法接种发酵或天然发酵,得本
产品。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蚁酱,其特征是:所说的各
种特殊工艺,是指:将拟黑多刺蚁活蚁用水淹法处死并低温干
燥后粉碎成蚁粉,以酸性蛋白酶在pH2~3、温度47℃条
件下将蚁粉酶化,然后将灭酶处理的酶化蚁粉低温(60℃以
下)鼓风干燥,再以5~60%的加入量与任何一种不发酵将
(如花生酱、芝麻酱、辣椒酱等)混均。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蚁酱,其特征是:所说的各
种特殊工艺,是指:将拟黑多刺蚁以水淹法处死,在60℃下
鼓风干燥后粉碎成蚁粉,以5~30%的加入量与除果酱外的
任何一种花色酱混匀。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蚁酱,其特征是:所说的各
种特殊工艺,是指:将拟黑多刺蚁活蚁以水淹法处死,在60
℃下鼓风干燥后粉碎成蚁粉,以2.5倍的食品级浓盐酸及2.
5倍的自来水混入并搅匀,在100℃下水解4小时,并在室
温下水解至无残渣为止,然后用食品级氢氧化钠中和至pH6
.5。经过滤后以5~30%的加入量与任何一种果酱混匀。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蚁酱,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任何一种花色酱包括以下种类之一:大豆酱、豆瓣酱、甜面酱
、黄酱、虾酱、豆瓣辣酱、怪味酱、豆饼麸皮酱等经发酵处理
制成的酱类,以及花生酱、芝麻酱、辣椒酱和各种果酱等不需
发酵的酱类。

说明书

全蚁酱

一种新型保健性调味品-全蚁酱属于调味品,特别是应用
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具有保健作用的调味品。

近几年来在国内衰老生物学界和医药、食品科技领域中,
出现蚂蚁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和医药产品,一般以传统中药中常
用的蚁种作原料,制成有一定医疗或保健作用的蚂蚁粉、蚂蚁
酒或蚂蚁口服液,顺应了社会不同层次人群对保健药品与食品
的日益迫切的需要。但是,现有的以蚂蚁为原料的制品仍有诸
多方面的不足,如蚂蚁粉,一般均未经处理,不仅适口性差,
而且消化吸收率低,影响其中有效成分之作用的发挥。又如蚂
蚁酒,用酒浸提蚂蚁,但只能提取其中部分有效成分,故效果
亦不甚理想,而且不能饮洒的人无法服用该产品。再如,先后
用乙醇和水浸提蚂蚁而制成的各种蚂蚁口服液,虽经用各种配
料调质,而改善了适口性,但其缺点在于:第一,包装工艺复
杂,包装成本高(一般占成本约50%左右),增加了消费者
的负担;第二,对蚂蚁中有效成分的提取仍不完全。

鉴于现有相关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种种空白或不足,本发明
要达到以下的目的:通过特殊处理工艺提高蚂蚁有效成分(特
别是有机锌)的提取率,从而提高人体对这些成分的消化吸收
率;增加蚂蚁制品中益生菌含量,以利于维持人体消化道的微
生态平衡,增强产品的抗衰、保健功能;解决蚂蚁制品的适口
性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制备工艺实现:

取《中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可作为普通食品的拟黑多刺蚁
活蚁若干,以水淹法将其处死,在60℃下鼓风干燥后粉碎成
蚁粉。用重量2倍于蚁粉的经过滤、除菌并经食品级盐酸酸化
至pH2~3的自来水加入蚁粉中,之后加入适量的酸性蛋白
酶,在酶化罐中保温(47℃左右)搅拌4~6小时以使蚁粉
酶化。运用甲醛滴定法测定酶化效果如何,以便决定是否终止
酶化。酶化完成后,将酶化蚁粉加温至60℃左右约10分钟
,灭酶。灭酶后的酶化蚁粉可与植物蛋白粉、碳水化合物和麸
皮等一起作为发酵原料,以蜡样芽胞杆菌(好氧)和双岐杆菌
(厌氧)为菌种分别进行好氧或厌氧发酵,两种发酵产物以6
∶4的比例混合后,再以5~90%的加入量与经发酵处理的
任何一种花色酱(如大豆酱、豆瓣酱、甜面酱、黄酱、虾酱、
豆瓣辣酱、怪味酱、豆饼麸皮酱等)混匀,即制得本发明之产
品。也可将酶化蚁粉以10~25%的加入量与上列任何一种
应发酵酱的制酱原料相混合,再按照传统制酱工艺天然发酵或
接种相关的种曲,使之发酵,制得本发明之产品。亦可将酶化
蚁粉经低温(60℃以下)干燥后,以5~60%的加入量与
任何一种不需发酵的酱(如花生酱、芝麻酱、辣椒酱等)混匀
,制得本发明之产品。或者蚁粉不经酶化直接以5~30%的
加入量与除果酱之外的任何一种花色酱混匀,制得本发明之产
品;而对果酱充当底酱的,应将蚁粉进行水解处理,再以5~
30%的加入量与果酱混匀,制得本发明之产品。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第一步,将蚂蚁酶化。具体做法是:取拟黑多
刺蚁活蚁若干,以水淹法处死,在60℃下鼓风干燥后粉碎成
蚁粉,并置于酶化罐中。用重量2倍于蚁粉的经灭菌、过滤并
用食品级盐酸酸化的自来水(pH2~3)加入蚁粉中,之后
加2%的粗制酶,使蚁粉酶化。运用甲醛滴法测定酶化程度:
如酶活不足3000单位可增加0.5%左右粗制酶;当酶活
达3000单位时保温搅拌4小时左右,即可终止酶化。之后
对蚁粉做灭酶处理,即加热至60℃左右约10分钟。第二步,
对特选的两株益生菌菌种-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好氧菌)和双歧杆菌(Bifidoacterlum sp.,厌氧菌)分别进
行一、二、三级好氧或厌氧培养。具体做法是:①斜面培养:
按常规配比称取食品级的牛肉膏、蛋白胨、蔗糖、NaCl和
水置于烧杯中,用食用碱水调pH至7~7.2,在电炉上加
热使之溶解;装试管并高压灭菌,摆成斜面,在无菌条件下接
种,在30℃下培养24小时,保存待用。②三角瓶培养:称
取麸皮若干,加水煮20分钟后过滤;将滤液加入常规配比的
食品级培养原料,调pH至7~7.2;将培养液装入三角瓶
中,高压灭菌;降至室温后,在无菌环境下将斜面菌种接入;
在20~35℃室温下震荡培养36小时,当细胞数达到10
亿/克时终止培养,保存待用。③扩大培养:按三角瓶培养的
配比和步骤制取培养液,高压灭菌,料温降至50℃以下时,
将培养液放入发酵容器中;接入三角瓶培养的菌种液,在室温
下无菌培养;待细胞数达到30亿/克以上时终止培养,保存
待用。第三步,以经三级培养得到的蜡样芽胞杆菌和双歧杆菌
为菌种对酶化蚁粉进行好氧或厌氧发酵。具体做法是:①发酵
培养基配制:酶化蚁粉占50%,黄豆粉占30%,玉米粉占
10%,麸皮占10%,然后加水;干料与水的比例为1∶
0.7;在0.14MPa之下  高压灭菌1小时,②接种:
在无菌室中,对冷却至40℃以下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经三级培
养的两株菌种,接种时补加无菌水10~30%,接种固体三
级菌种量均为1%。③装盘发酵:把接种蜡样芽胞杆的菌培养
基放入20cm×35cm的浅搪瓷盘中,盖上搪瓷盖,进行
好氧发酵;而把接种双歧杆菌的培养基放入20cm×35c
m的浅搪瓷盘中,用塑料薄膜封口,使塑膜紧贴着培养基,进
行厌氧发酵。两者均在28~30℃下培养1~2天,待各自
菌数达到80亿/克以上时终止培养。④干燥:在60℃条件
下对两种发酵产物分别鼓风干燥并粉碎。第四步,产品配制。
具体做法:将蜡样芽胞杆菌发酵产物和双歧杆菌发酵产物按6
∶4的比例混合,然后以25~30%的比例加入到经发酵处
理的任何一种花色酱(如大豆酱、豆瓣酱、甜面酱、黄酱、虾
酱、豆瓣辣酱、怪味酱、豆饼麸皮酱等)之中并混匀,产品用
经高温灭菌的玻璃瓶包装。

实施例2:第一步,将蚂蚁酶化。(具体做法同实施例1
之第一步)。第二步,将酶化蚁粉作为原料之一,与任何一种
应发酵的酱(如大豆酱、豆瓣酱、甜面酱、黄酱、虾酱、豆瓣
辣酱、怪味酱、豆饼麸皮酱等)的制酱原料相混合,其中蚁粉
占15~20%,用传统制酱方法接种发酵或天然发酵,所得
发酵产物用经高温灭菌的玻璃瓶包装。

实施例3:第一步,将蚂蚁酶化。(具体做法同实施例1
之第一步)。第二步,将酶化蚁粉低温(60℃以下)鼓风干
燥。第三步,将经干燥的酶化蚁粉以30~35%的比例加入
到除果酱之外的任何一种不发酵酱(如花生酱、芝麻酱、辣椒
酱等)之中,并混匀。产品用经高温灭菌的玻璃瓶包装。

实施例4,取拟黑多刺蚁活蚁若干,以水淹法处死,在6
0℃下鼓风干燥后粉碎成蚁粉,并以15~20%的比例加入
到除果酱外的任何一种花色酱中,并混匀,用经高温灭菌的玻
璃瓶包装。

实施例5:取拟黑多刺蚁活蚁若干,以水淹法处死,在6
0℃下鼓风干燥后粉碎成蚁粉,以2.5倍的食品级浓盐酸及
2.5倍的自来水混入并搅匀,在100℃下水解4小时,并
在室温下水解至无残渣为止,然后用食品级氢氧化钠中和至p
H6.5,经过滤以10~15%的加入量与任何一种果酱混
匀,用经高温灭菌的玻璃瓶包装。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全蚁酱的外观、气味、滋味与作为其原料的各种酱类原先
的外观、气味、滋味基本一致,凡加入经双歧杆菌和蜡样芽胞
杆菌发酵的酶化蚁粉的产品,其中益生菌总数均大于或等于
2.0亿/克。小鼠代谢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中凡经蚁粉酶
化处理的产品所含有机锌的消化吸收率同未经酶化的蚁粉相比
可提高47%左右。本品口味纯正,生产成本低于同类产品,
适合于广大群众食用。

全蚁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蚁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蚁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蚁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蚁酱.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新型保健性调味品全蚁酱,是以一定配比的拟黑多刺蚁和任何一种花色酱(或其制酱原料)为原料,经对蚁粉酶化等特殊工艺处理而制成产品。本产品用中国食品卫生法唯一允许作为普通食品原料的拟黑多刺蚁,经酶化处理后,产品中所含有机锌的消化吸收率比同类产品提高40以上。本品口味纯正。生产成本低于同类产品,凡加入经双歧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发酵的酶化蚁粉的产品,其益生菌总数均大于或等于2.0亿/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