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8138 上传时间:2018-01-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85514.4

申请日:

2013.05.20

公开号:

CN104163983A

公开日:

2014.11.2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8L 23/12申请公布日:201411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23/12申请日:20130520|||公开

IPC分类号:

C08L23/12; C08L97/02; B29C47/92

主分类号:

C08L23/12

申请人:

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郎朗; 陈宝岩; 代汝军

地址:

15006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一路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聚合物领域,具体公布了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所用到的苎麻纤维采用新型的包覆处理技术,即将与苎麻纤维和聚丙烯树脂相容性均较好的聚合物溶于适当溶剂中,并用该溶液浸泡苎麻纤维,使聚合物包覆于纤维表面。经包覆处理后的苎麻纤维与非极性的聚丙烯树脂复合后,由于包覆溶液中聚合物的分子链与聚丙烯基体的分子链相似,使二者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从而改善界面结合能力。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质轻、节能、环保等特点,可实现产品的轻量化设计,并广泛地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另外,本发明所用的双螺杆挤出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适于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含65~85wt%的熔融指数为10~25g/10min的聚丙烯树脂,10~25wt%的苎麻纤维,5~10wt%的偶联剂,0.1~0.5wt%的抗氧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苎麻纤维为经过包覆处理技术处理的精梳苎麻纤维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过包覆处理技术处理的精梳苎麻纤维条,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包覆处理液为与聚丙烯基体分子链相似的聚合物溶液,具体为氯化聚乙烯-二氯乙烷溶液和聚氯乙烯-二氯乙烷溶液中的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和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尿酸中的一种或数种混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韧剂为三元乙丙橡胶、乙烯-辛烯共聚物中的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为:
(1)按质量分数为1%的比例称取一定量的含氯聚合物粉料,加入到1,2-二氯乙烷溶剂中,将溶液加热到80℃左右并不断搅拌,使聚合物完全溶解;
(2)用配置好的聚合物溶液浸泡精梳苎麻纤维条15min后取出挤干,放入80℃的烘箱中均匀散开烘干处理2h后得到苎麻纤维;
(3)按照配方将各组分称量好,并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4)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本发明产品,双螺杆挤出机的各工艺段温度为170℃、175℃、175℃、175℃、175℃、180℃、180℃、185℃,螺杆长径比36;
(5)将混合后的物料倒入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水冷、烘干、切粒等步骤后二次挤出即得到颗粒状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说明书

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性能聚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采用自然界丰富的天然植物纤维替代传统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复合材料(eco-composites)的概念应运而生,天然纤维主要是大麻、亚麻、剑麻和苎麻等。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生态复合材料可生物降解和循环利用,在环境协调性和生态学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其中,剑麻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模量高、价格低廉等优点,价格不到玻璃纤维的一半,只有碳纤维的1/20左右,在制备车身内饰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有关苎麻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表明,目前,苎麻纤维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苎麻纤维中存在大量羟基,具有亲水性,而大部分聚合物具有憎水性,不利于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因此,在制备复合材料时需要首先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以除去纤维中的果胶、半纤维素和一些低分子杂质,从而增强其与基体之间的粘结性及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苎麻纤维亲水性强,与憎水性的聚丙烯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性差,从而导致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低,不利于其应用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含有65~85wt%的熔融指数为10~25g/10min的聚丙烯树脂,10~25 wt%的苎麻纤维,5~10 wt%的增韧剂,0.1~0.5 wt%的抗氧剂。
本发明中所用到的苎麻纤维经过包覆处理技术处理,具体的实施过程为:将一定量的包覆处理用的聚合物溶液倒入反应釜中,再将称量好的精梳苎麻纤维条放入装有包覆处理液的反应釜中加热浸泡,待聚合物溶液将精梳苎麻纤维条充分浸润且溶剂完全挥发后,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得到发明所需的苎麻纤维。
制备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精梳苎麻纤维条采用包覆处理技术处理后分成两组,第一组保持束状,第二组切成短切纤维;
(2)按照配方称量两组配方,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第一组不加苎麻纤维,第二组加入短切苎麻纤维;
(3)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本发明产品,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螺筒温度应控制在170~185℃之间,螺杆长径比24~36。
(4)将混合后的物料倒入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水冷、烘干、切粒等步骤后二次挤出即得到颗粒状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中,第一组配方的束状苎麻纤维通过玻纤口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本发明所用到的苎麻纤维采用新型的包覆处理技术,即将与苎麻纤维和聚丙烯树脂相容性均较好的含氯聚合物溶于二氯乙烷中,并用该溶液浸泡苎麻纤维,使聚合物包覆于纤维表面。其原理在于,苎麻纤维表面存在大量的极性基团羟基(-OH),而含氯聚合物分子的每个链节上都含有亲核性较强的-Cl。将含氯聚合物用二氯乙烷溶解后,浸润苎麻纤维然后加热,使溶剂完全挥发,适当分子量的含氯聚合物将均匀地包覆在苎麻纤维表面,在含氯聚合物和苎麻纤维的结合面上,含氯聚合物上亲核性强的-Cl很容易与纤维表面的-OH靠分子间力结合。包覆处理后的纤维与非极性聚合物基体PP复合后,由于本发明中所用到的含氯聚合物的C-C链与非极性聚合物基体的分子链相似,它们之间的相容性很好,结合力较强,从而改善界面结合能力。这层聚合物膜就相当于一个复合表面,膜的一边以氢键与苎麻纤维结合,另一边与PP基体融为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1)按质量分数为1%的比例称取一定量的含氯聚合物粉料,加入到1,2-二氯乙烷溶剂中,将溶液加热到80℃左右并不断搅拌,使聚合物完全溶解;
(2)用配置好的聚合物溶液浸泡精梳苎麻纤维条15min后取出挤干,放入80℃的烘箱中均匀散开烘干处理2h后得到苎麻纤维1#,该苎麻纤维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玻纤口加入;
(3)将苎麻纤维1#切成3~5mm的短纤维,得到苎麻纤维2#,该苎麻纤维与配方中其他物料共混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加入;
(4)按照如表1所示的两组配方将各组分称量好,并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5)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本发明产品,双螺杆挤出机的各工艺段温度为170℃、175℃、175℃、175℃、175℃、180℃、180℃、185℃,螺杆长径比3;
(6)将混合后的物料倒入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水冷、烘干、切粒等步骤后二次挤出即得到颗粒状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实施例制备的复合材料按标准尺寸注塑成测试用标准样件,具体检测标准及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配方

原料名称聚丙烯苎麻纤维1#苎麻纤维2#增韧剂抗氧剂配方1(重量比)6525 100.5配方2(重量比)65 25100.5配方3(重量比)8510 50.3配方4(重量比)85 1050.3

表2 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检测结果
项目测试方法单位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简支梁无缺口冲击强度ISO 179KJ/m256.8不断59.3不断47.9不断49.6不断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ISO 179KJ/m218.5部分22.4部分20.9部分24.8部分拉伸强度ISO 527MPa20.621.519.620.4弯曲强度ISO 178MPa30.134.531.732.9弯曲模量ISO 178MPa1156121410541069密度ISO 1183g/cm30.9260.9320.9160.918

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63983A43申请公布日20141126CN104163983A21申请号201310185514422申请日20130520C08L23/12200601C08L97/02200601B29C47/9220060171申请人黑龙江鑫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15006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一路9号72发明人郎朗陈宝岩代汝军54发明名称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57摘要本发明属于高性能聚合物领域,具体公布了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所用到的苎麻纤维采用新型的包覆处理技术,即将与苎麻纤维和聚丙烯树脂相容性均较好的聚合物溶于适当。

2、溶剂中,并用该溶液浸泡苎麻纤维,使聚合物包覆于纤维表面。经包覆处理后的苎麻纤维与非极性的聚丙烯树脂复合后,由于包覆溶液中聚合物的分子链与聚丙烯基体的分子链相似,使二者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从而改善界面结合能力。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质轻、节能、环保等特点,可实现产品的轻量化设计,并广泛地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另外,本发明所用的双螺杆挤出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适于工业化生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63983ACN104163983A1/1页21一种苎麻纤。

3、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含6585WT的熔融指数为1025G/10MIN的聚丙烯树脂,1025WT的苎麻纤维,510WT的偶联剂,0105WT的抗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苎麻纤维为经过包覆处理技术处理的精梳苎麻纤维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过包覆处理技术处理的精梳苎麻纤维条,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包覆处理液为与聚丙烯基体分子链相似的聚合物溶液,具体为氯化聚乙烯二氯乙烷溶液和聚氯乙烯二氯乙烷溶液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四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亚磷酸三2,4二。

4、叔丁基苯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和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尿酸中的一种或数种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韧剂为三元乙丙橡胶、乙烯辛烯共聚物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为(1)按质量分数为1的比例称取一定量的含氯聚合物粉料,加入到1,2二氯乙烷溶剂中,将溶液加热到80左右并不断搅拌,使聚合物完全溶解;(2)用配置好的聚合物溶液浸泡精梳苎麻纤维条15MIN后取出挤干,放入80的烘箱中均匀散开烘干处理2H后得到苎麻纤维;(3)按照配方将各组分称量好,并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4)采用双螺。

5、杆挤出机制备本发明产品,双螺杆挤出机的各工艺段温度为170、175、175、175、175、180、180、185,螺杆长径比36;(5)将混合后的物料倒入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水冷、烘干、切粒等步骤后二次挤出即得到颗粒状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权利要求书CN104163983A1/2页3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高性能聚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由于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采用自然界丰富的天然植物纤维替代传统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复合材。

6、料(ECOCOMPOSITES)的概念应运而生,天然纤维主要是大麻、亚麻、剑麻和苎麻等。与传统复合材料相比,生态复合材料可生物降解和循环利用,在环境协调性和生态学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其中,剑麻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模量高、价格低廉等优点,价格不到玻璃纤维的一半,只有碳纤维的1/20左右,在制备车身内饰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0003有关苎麻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表明,目前,苎麻纤维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苎麻纤维中存在大量羟基,具有亲水性,而大部分聚合物具有憎水性,不利于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因此,在制备复合材料时需要首先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以除去纤维中的果胶、半纤维素和一。

7、些低分子杂质,从而增强其与基体之间的粘结性及稳定性。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苎麻纤维亲水性强,与憎水性的聚丙烯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性差,从而导致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低,不利于其应用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含有6585WT的熔融指数为1025G/10MIN的聚丙烯树脂,1025WT的苎麻纤维,510WT的增韧剂,0105WT的抗氧剂。0005本发明中所用到的苎麻纤维经过包覆处理技术处理,具体的实施过程为将一定量的包覆处理用的聚合物溶液倒入反应釜中,再将称量好的精梳苎麻纤维条放入装有包覆处理液的反应釜中加热浸泡,待聚合物溶液将精梳苎麻纤维条充分浸润且溶剂完全挥发后,放入。

8、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得到发明所需的苎麻纤维。0006制备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精梳苎麻纤维条采用包覆处理技术处理后分成两组,第一组保持束状,第二组切成短切纤维;(2)按照配方称量两组配方,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第一组不加苎麻纤维,第二组加入短切苎麻纤维;(3)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本发明产品,双螺杆挤出机的各段螺筒温度应控制在170185之间,螺杆长径比2436。0007(4)将混合后的物料倒入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水冷、烘干、切粒等步骤后二次挤出即得到颗粒状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中,第一组配方的束状苎麻纤维通过玻纤口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

9、。0008本发明所用到的苎麻纤维采用新型的包覆处理技术,即将与苎麻纤维和聚丙烯树说明书CN104163983A2/2页4脂相容性均较好的含氯聚合物溶于二氯乙烷中,并用该溶液浸泡苎麻纤维,使聚合物包覆于纤维表面。其原理在于,苎麻纤维表面存在大量的极性基团羟基(OH),而含氯聚合物分子的每个链节上都含有亲核性较强的CL。将含氯聚合物用二氯乙烷溶解后,浸润苎麻纤维然后加热,使溶剂完全挥发,适当分子量的含氯聚合物将均匀地包覆在苎麻纤维表面,在含氯聚合物和苎麻纤维的结合面上,含氯聚合物上亲核性强的CL很容易与纤维表面的OH靠分子间力结合。包覆处理后的纤维与非极性聚合物基体PP复合后,由于本发明中所用到的。

10、含氯聚合物的CC链与非极性聚合物基体的分子链相似,它们之间的相容性很好,结合力较强,从而改善界面结合能力。这层聚合物膜就相当于一个复合表面,膜的一边以氢键与苎麻纤维结合,另一边与PP基体融为一体。具体实施方式000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0010实施例(1)按质量分数为1的比例称取一定量的含氯聚合物粉料,加入到1,2二氯乙烷溶剂中,将溶液加热到80左右并不断搅拌,使聚合物完全溶解;(2)用配置好的聚合物溶液浸泡精梳苎麻纤维条15MIN后取出挤干,放入80的烘箱中均匀散开烘干处理2H后得到苎麻纤维1,该苎麻纤维从双螺杆挤出机的玻纤口加入;(3)。

11、将苎麻纤维1切成35MM的短纤维,得到苎麻纤维2,该苎麻纤维与配方中其他物料共混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加入;(4)按照如表1所示的两组配方将各组分称量好,并放入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5)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本发明产品,双螺杆挤出机的各工艺段温度为170、175、175、175、175、180、180、185,螺杆长径比3;(6)将混合后的物料倒入双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水冷、烘干、切粒等步骤后二次挤出即得到颗粒状的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实施例制备的复合材料按标准尺寸注塑成测试用标准样件,具体检测标准及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0011表1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配方。

12、原料名称聚丙烯苎麻纤维1苎麻纤维2增韧剂抗氧剂配方1(重量比)65251005配方2(重量比)65251005配方3(重量比)8510503配方4(重量比)8510503表2苎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检测结果项目测试方法单位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简支梁无缺口冲击强度ISO179KJ/M2568不断593不断479不断496不断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ISO179KJ/M2185部分224部分209部分248部分拉伸强度ISO527MPA206215196204弯曲强度ISO178MPA301345317329弯曲模量ISO178MPA1156121410541069密度ISO1183G/CM30926093209160918说明书CN10416398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