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过滤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过滤结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1818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04 CN 103418182 A *CN103418182A* (21)申请号 201210284804.X (22)申请日 2012.08.10 101118507 2012.05.24 TW B01D 36/02(2006.01) (71)申请人 刘明桐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五段 270 号 2 楼之 10 (72)发明人 刘明桐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汤保平 (54) 发明名称 精细过滤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精细过滤结构, 。
2、装设至一杯体 内, 包括一初萃过滤组件及一次萃过滤组件, 该初 萃过滤组件包括一上框架本体、 一粗筛孔滤网及 一柱体, 该粗筛孔滤网是披覆在上框架本体的顶 侧, 该柱体的整体长度至少为 2 公分以上, 其底端 固设在粗筛孔滤网的顶侧, 其顶端开设有贯穿孔, 且其内设有一通道, 该次萃过滤组件包括一下框 架本体及一细筛孔滤网, 该细筛孔滤网是披覆在 下框架本体的顶侧, 其网目数多于粗筛孔滤网的 网目数, 且下框架本体的顶侧能被组装至上框架 本体的底侧, 以在细筛孔滤网与粗筛孔滤网间形 成一再过滤空间。 如此, 咖啡液体即可经由初萃过 滤组件与次萃过滤组件, 进行双重过滤, 以避免同 一滤网上布满。
3、过多杂质与残渣。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18182 A CN 103418182 A *CN103418182A* 1/1 页 2 1. 一种精细过滤结构, 装设至一冲泡容器的杯体内, 包括 : 一初萃过滤组件, 包括一上框架本体、 一粗筛孔滤网及一柱体, 其中该上框架本体的中 央呈通透状, 该粗筛孔滤网披覆在该上框架本体的顶侧, 该柱体的底端固设在该粗筛孔滤 网上, 且其长度至少为 2 公分。
4、以上, 该柱体内设有一通道, 其顶端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 该通道分别与各该贯穿孔及该粗筛孔滤网的底侧相连通 ; 及 一次萃过滤组件, 包括一下框架本体及一细筛孔滤网, 其中该下框架本体的中央呈通 透状, 该细筛孔滤网披覆在该下框架本体的顶侧, 其网目数量多于该粗筛孔滤网的网目数 量, 且该下框架本体的顶侧能被组装至该上框架本体的底侧, 并在该细筛孔滤网与该粗筛 孔滤网间形成的一再过滤空间。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精细过滤结构, 其中该上框架本体的底侧设有多个第一组装 部, 该下框架本体的周缘设有多个第二组装部, 各该第一组装部与各该第二组装部能相互 组装。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5、精细过滤结构, 其中各该第一组装部分别包括一凹陷部及一插 柱, 各该凹陷部由该上框架本体的底侧朝顶侧方向凹设, 各该插柱分别设在各该凹陷部的 底面, 且分别朝该上框架本体的下方延伸, 各该第二组装部分别包括一凸块及一插孔, 各该 凸块对应该下框架本体的外缘分别凹设有各该插孔, 且各该插孔分别贯穿各该凸块的顶侧 与底侧, 在该下框架本体与该上框架本体相组装的状态下, 各该凸块嵌卡至各该凹陷部, 且 各该插柱嵌入至各该插孔。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精细过滤结构, 其中各该第一组装部呈凹陷状, 各该第二组装 部呈凸块状。 5. 如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精细过滤结构, 其中该上框架本体的外。
6、周缘对应各该第一 组装部的位置, 分别朝其中央处方向凹设有一凹槽, 以在该上框架本体的外周缘与各该凹 槽间形成段差。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精细过滤结构, 其中该上框架本体的顶侧设有多支第一肋条, 所述第一肋条的一端固定至该上框架本体上, 其另一端则朝该上框架本体的上方中央方向 弯折延伸, 且连接至该柱体的底端。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精细过滤结构, 其中该下框架本体的顶侧设有多支第二肋条, 所述第二肋条的一端固定至该下框架本体上, 其另一端则朝该下框架本体的上方中央方向 弯折延伸。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精细过滤结构, 其中该粗筛孔滤网为 80 网目, 该细筛孔滤网为 12。
7、0-200 网目。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精细过滤结构, 其中该柱体的长度为 2-10 公分。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18182 A 2 1/5 页 3 精细过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过滤结构, 尤指一种应用至冲泡容器内, 且具有二个网目数量相异 的滤网的过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内分泌学家理查德渥特曼与他同事的研究内容, 咖 啡能够抑制令人精神不振的的脑部化学物质, 故能达到醒脑、 提神效果, 因此, 对于工作繁 忙的上班族而言, 适量饮用咖啡可使头脑较为清醒, 令人们的思考能力充沛与集中注意力,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 诸。
8、多医学期刊指出, 咖啡中尚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 如 咖啡因, 其能激活中枢神经系统, 且能抵抗困倦, 降低伤风、 感冒的机率, 并减缓哮喘与水肿 的发生 ; 如抗氧化物质 (antioxidants), 其能延缓肝疾恶化、 减少慢性肝脏病流行率及降 低肝硬化并发症的死亡风险 ; 如抗痴呆物质, 其能减少有害物对身体的影响, 并降低人体脑 中导致失忆的类淀粉含量 ; 如多酚化合物, 其能延缓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并溶解血液凝块及 防止血栓 ; 因此, 随着咖啡的好处被一一揭露, 亦使得饮用咖啡的人口逐渐上升, 造成咖啡 文化的兴起。 0003 一般言, 咖啡有多种冲泡方式, 例如 : 伊芙。
9、利克冲泡法 (Turkish Coffee)、 过滤式 (Filter Coffee)、 冰滴式 (Dutch Coffee)、 浸泡式等, 且各种冲泡方式均需搭配特定的 冲泡容器, 因此, 为有效占据咖啡的相关市场, 诸多业者亦纷纷对原有咖啡的冲泡容器的不 便之处, 进行研发设计, 以能提供消费者更好的产品, 但随着消费者对于冲泡容器的性能与 外观上的要求日益增加, 相对地, 造成业者于开发冲泡容器上的难度大幅提高, 但此种情 况, 亦成为诸多业者是否能在业界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关键。目前的冲泡容器皆会设有过滤 组件, 以在冲泡咖啡的过程中, 能滤除冲泡后的咖啡豆粉的残渣, 避免人们不易饮用, 。
10、此外, 冲泡后的咖啡中通常含有脂肪油与沉淀物 ( 如 : 咖啡纤维、 不溶于水的蛋白质等 ), 当脂 肪油与沉淀物相结合后, 所产生的物质被称为 “咖啡胶质” , 该咖啡胶质是为油质性, 且能直 接影响到咖啡的口感, 例如 : 当咖啡中的脂肪油与咖啡胶质较大量时, 则该咖啡予人的口感 便会较浓稠 (thick) 或带有黄油味 (buttery), 当咖啡中的脂肪油与咖啡胶质较少量时, 则 该咖啡予人的口感便会较滑顺 (smooth) 或较淡薄 (thin), 因此, 使用者能通过更改滤网的 网目数, 以控制咖啡中的脂肪油与咖啡胶质的数量, 来调整经冲泡后的咖啡口感, 然而, 发 明人在长期投入。
11、冲泡容器等相关领域的研发过程中, 发现如今的冲泡容器所使用的过滤组 件, 于过滤效果及使用上, 不尽理想, 造成人们拥有不好的使用经验。 0004 举例而言, 请参阅图1所示, 是为一冲泡容器1及其使用的一过滤组件2, 其中该冲 泡容器 1 是由一杯体 11、 一握柄 13 及一盖体 15 组合而成, 该杯体 11 的外周缘组装有该握 柄13, 其顶侧则枢设有该盖体15, 又, 该杯体11内具有一容置空间, 其底部的位置则设有漏 液孔与阻液件 ( 图中未示 ), 如此, 在该冲泡容器放置于桌面上, 且阻液件未被抵靠时, 该阻 液件会遮蔽住该漏液孔, 以供使用者在该杯体内添加热水与咖啡粉, 当使。
12、用者将该杯体 11 放置于一饮用杯的顶侧, 使得该阻液件受到该饮用杯的底靠时, 该阻液件即不再遮蔽住该 说 明 书 CN 103418182 A 3 2/5 页 4 漏液孔, 使得该杯体 11 内的咖啡能经由该漏液孔而流入至饮用杯中。由于前述的漏液孔与 阻液件间的结构, 是为已知技术, 且市面上已有诸多相关产品, 故不予赘述。 0005 承上, 复请参阅图 1 所示, 该过滤组件 2 是容纳至该杯体 11 内, 其包括一框体 21、 一滤网 23 及一中空柱体 25, 该框体 21 是对应于该漏液孔, 且固定至该杯体 11 内的底面的 位置, 该滤网 23 则披覆于该框体 21 的顶侧, 使得。
13、该杯体 11 中的咖啡需依序经由该滤网 23 及漏液孔, 才能流出至杯体 11 外, 在前述过程中, 该咖啡中的残渣与咖啡胶质便会受到滤 网 23 的阻挡, 而保留于杯体 11 中, 且因部份脂肪油是吸附至残渣上, 故能令流出的咖啡中 的脂肪油含量较少。再者, 该中空柱体 25 是设于该滤网 23 的顶侧, 且通过多支肋条 251 连 接至框体 21, 该中空柱体 25 的顶侧开设有多个贯穿孔 253, 使得该滤网 23 与框体 21 中所 围绕的液体或空气, 尚能够经由该中空柱体25与贯穿孔253排出, 如此, 即可避免在过滤的 过程中, 因滤网 23 上披覆过多的残渣与沉淀物, 造成滤网 。
14、23 与框体 21 中所围绕的液体或 空气无法流动排出。 0006 但诚如前述, 发明人在长期研发冲泡容器的过程中, 发现如今冲泡容器所使用的 过滤组件, 于架构仍有着部份缺点, 造成后续使用上的困扰与不便。首先, 复请参阅图 1 所 示, 当使用者希望饮用口感较淡薄的咖啡, 而采用网目数较多的滤网 23 时, 会造成大量的 残渣与咖啡胶质沉积至该滤网23上, 使得该滤网23的透水性与透气性被大幅降低, 造成滤 网 23 的外侧面与内侧面的液体或空气, 仅能通过该中空柱体 25 及贯穿孔 253 的路径流动, 导致该杯体 11 中的液体 ( 即咖啡 ) 无法快速地流出, 令使用者必须等待较长的。
15、时间才能饮 用咖啡。另, 当用户欲清洗该过滤组件 2 时, 用户通常会将手伸入至该杯体 11 中, 并握持住 该中空柱体25, 以能将该过滤组件2拔出杯体11外, 惟, 由于咖啡中的脂肪油尚会附着于该 中空柱体 25 上, 造成中空柱体 25 的表面较滑, 且该中空柱体 25 的长度较为短小 ( 约 0.5 公分 ), 造成使用者的手指仅有少部份能接触到该中空柱体 25, 因此, 使用者在拔出该过滤 组件 2 的过程中, 常因手指的施力面积较小, 而无法轻易地取出过滤组件 2, 导致用户于清 洁上的困扰。 0007 因此, 如何针对前述已知过滤组件的缺点进行改良, 以改善使用者于使用冲泡容 器。
16、上的经验, 即成为现今众多冲泡容器相关业者亟思解决的一大课题, 更是众多消费者所 期待的新产品。 发明内容 0008 有鉴于已知的过滤组件, 在使用上是会衍生诸多问题, 因此, 发明人经过长久努力 研究与实验, 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精细过滤结构, 以期通过本发明的问世, 而能有 效解决前述的问题。 0009 本发明的一目的, 是提供一种精细过滤结构, 以能改善过滤质量, 且予人良好的使 用经验, 该精细过滤结构包括一初萃过滤组件及一次萃过滤组件, 其中该初萃过滤组件是 由一上框架本体、 一粗筛孔滤网及一柱体组合而成, 该上框架本体的中央是呈通透状, 该粗 筛孔滤网是披覆在该上框架本体的顶。
17、侧, 该柱体的长度至少为 2 公分以上, 该柱体的顶端 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 其底端则固设在该粗筛孔滤网的顶侧的位置, 且其内设有能连通 各该贯穿孔及该粗筛孔滤网的底侧的一通道, 使得该粗筛孔滤底纹侧的空气, 能经由该柱 体的底端, 通过该通道, 而流动至该柱体的顶端, 并通过该贯穿孔排出, 另, 该次萃过滤组件 说 明 书 CN 103418182 A 4 3/5 页 5 是由一下框架本体及一细筛孔滤网组合而成, 该下框架本体的中央亦是呈通透状, 该细筛 孔滤网是披覆在该下框架本体的顶侧, 其网目数量是多于该粗筛孔滤网的网目数量, 且该 下框架本体的顶侧能被组装至该上框架本体的底侧, 以使。
18、二者组合成一体, 并在该细筛孔 滤网与该粗筛孔滤网之间形成一再过滤空间。如此, 当该精细过滤结构被安装至该冲泡容 器内, 且使用者在该冲泡容器中添加咖啡豆粉, 以冲泡咖啡时, 该咖啡液体中的杂质与残渣 即可依序经由该初萃过滤组件与次萃过滤组件等, 进行双重过滤, 使得颗粒较大的杂质与 残渣能先被粗筛孔滤网进行隔离, 而颗粒较小的杂质与残渣则被细筛孔滤网进行隔离, 以 避免同一滤网上布满过多杂质与残渣, 导致过滤速度缓慢。 001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是该柱体的长度至少为 2 公分以上, 因此, 使用者的手不需过 度伸入至该杯体中, 便能够握持住该柱体, 且握持的面积亦较大, 令使用者能方便对。
19、该柱体 施力, 以迅速地取出该初萃过滤组件及次萃过滤组件。 附图说明 0011 为使审查员能对本发明目的、 技术特征及其功效, 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以下 结合实施例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后, 其中 : 0012 图 1 是已知的冲泡容器暨过滤组件 ; 0013 图 2 是本发明的精细过滤组件的分解图 ; 0014 图 3 是本发明的精细过滤组件的组装剖面图 ; 及 0015 图 4 是本发明的精细过滤组件的另一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本发明是一种精细过滤结构, 是装设至一冲泡容器的杯体内, 请参阅图 2 所示, 该 精细过滤结构包括一初萃过滤组件 3 及一次萃过滤组件 4, 在。
20、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该初萃 过滤组件 3 包括一上框架本体 31、 一粗筛孔滤网 33 及一柱体 35, 其中该上框架本体 31 为 圆形, 且其中央是呈通透状, 又, 该上框架本体 31 的顶侧设有多支第一肋条 311, 所述第一 肋条 311 的一端是固定至该上框架本体 31 上, 其另一端则朝该上框架本体 31 的上方中央 方向弯折延伸, 该上框架本体 31 的底侧则设有多个第一组装部 313, 在该实施例中, 该上框 架本体 31 的底侧朝顶侧方向, 凹设有多个凹陷部 3131, 各该凹陷部 3131 的底面分别凸设 有一插柱 3133, 且各该插柱 3133 分别朝该上框架本体 3。
21、1 的下方延伸, 使得该凹陷部 3131 与插柱 3133 能形成第一组装部 313, 此外, 该上框架本体 31 的外周缘对应各该第一组装部 313的位置, 是分别朝其中央处方向凹设有一凹槽315, 令该上框架本体31的外周缘与各该 凹槽 315 间形成段差。 0017 承上, 复请参阅图 2 所示, 该粗筛孔滤网 33 是披覆在该上框架本体 31 的顶侧, 且 布设于所述第一肋条 311 之间, 如此, 通过所述第一肋条 311 的辅助, 即可使该粗筛孔滤网 33 呈弧形地凸设于上框架本体 31 的顶侧, 惟, 依不同产品的需求, 本发明的粗筛孔滤网 33 能由金属材质、 塑料材质或纸质制。
22、成, 因此, 在粗筛孔滤网 33 的材质本身具有较高的支撑 力时, 业者亦能够不设有第一肋条311, 而仅在上框架本体31的顶侧披覆该粗筛孔滤网33。 另, 请参阅图 2 及图 3 所示, 该柱体 35 的长度至少为 2 公分以上, 且其底端固设在该粗筛孔 滤网 33 的顶侧的位置, 并与所述第一肋条 311 相连接, 其内设有一通道 351, 其顶端则开设 说 明 书 CN 103418182 A 5 4/5 页 6 有至少一个贯穿孔 353, 该通道 351 能分别与各该贯穿孔 353 及该粗筛孔滤网 33 的底侧相 连通, 使得该粗筛孔滤网 33 底侧的空气或液体, 能依序经由该柱体 3。
23、5 的底端, 通过该通道 351, 而流动至该柱体 35 的顶端, 并通过各该贯穿孔 353 排出, 以形成良好的循环。 0018 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 该粗筛孔滤网33是为80网目, 且依初萃 过滤组件 3 所组装的杯体大小, 该柱体 35 的长度较佳为 2 公分 -10 公分之间, 如此, 当液体 ( 如 : 咖啡 ) 流经该粗筛孔滤网 33 时, 其内包含的体积较大的杂质 ( 如 : 残渣或咖啡胶质 ) 便会被阻挡至该粗筛孔滤网 33 的外侧面, 由于, 所述体积较大的杂质彼此是错落重迭的堆 积, 故彼此间会形成诸多空隙, 使得体积较小的杂质能流入至粗筛孔滤网 33 。
24、的内侧面, 而 不会填满所述体积较大的杂质间的空隙, 故能保持该粗筛孔滤网 33 的内、 外侧面间的液体 与空气流动性。 另, 当用户欲清洁该初萃过滤组件3时, 由于该柱体35的长度较长(至少为 2 公分以上 ), 因此, 使用者所能握持柱体 35 的面积便能大幅增加, 方便使用者施力, 此外, 使用者的手亦不需过度深入至杯体中, 故能避免使用者的手背沾染到杯体的内壁面上的液 体。 0019 复请参阅图 2 及图 3 所示, 该次萃过滤组件 4 包括一下框架本体 41 及一细筛孔滤 网 43, 其中该下框架本体 41 为圆形, 且其中央亦是呈通透状, 并能组装至该上框架本体 31 的底侧, 又。
25、, 该下框架本体 41 的顶侧设有多支第二肋条 411, 所述第二肋条 411 的一端是固 定至该下框架本体41上, 其另一端则朝该下框架本体41的上方中央方向弯折延伸, 该下框 架本体 41 的周缘尚设有多个第二组装部 413, 当该上框架本体 31 与下框架本体 41 相组装 时, 各该第一组装部 313 会分别与各该第二组装部 413 相卡制, 令初萃过滤组件 3 与次萃过 滤组件4结合为一体, 在该实施例中, 该下框架本体41的周缘凸设有多个凸块4131, 各该凸 块 4131 对应该下框架本体 41 的外缘凹设有一插孔 4133, 该插孔 4133 尚贯穿该凸块 4131 的顶侧与底。
26、侧, 使得该凸块4131与插孔4133能形成第二组装部413, 其中该凸块4131能嵌 卡至该凹槽 315 中, 该插柱 3133 则能嵌入至该插孔 4133 中, 令该第一组装部 313 与第二组 装部 413 紧密地结合, 同时, 该凸块 4131 的外缘与该凹槽 315 间尚会形成段差, 如此, 使用 者的手指即可陷入至前述段差的区域中, 以对该凸块 4131 施力, 并轻易地分离该初萃过滤 组件 3 与次萃过滤组件 4。惟,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 业者能够不设有第一组装部 313 与第二组装部413, 仅使该下框架本体41嵌卡进该上框架本体31中, 或者, 业者能够更改第 二组装部。
27、 413 的样式, 例如 : 请参阅图 4 所示, 该上框架本体 31 的底侧朝顶侧方向, 凹设有 多个第一组装部313A, 该第一组装部313A是呈凹陷状, 该下框架本体41的周缘凸设有多个 第二组装部 413A, 该第二组装部 413A 是呈凸块状, 如此, 该第一组装部 313A 与第二组装部 413A 即可相互嵌卡结合, 令该上框架本体 31 与下框架本体 41 彼此组装为一体。 0020 另, 复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 该细筛孔滤网43是披覆在该下框架本体41的顶侧, 且布设于所述第二肋条411之间, 同样地, 依细筛孔滤网43的材质, 业者亦能够不设有第二 肋条 411, 而仅在下。
28、框架本体 41 的顶侧披覆该细筛孔滤网 43。又, 该细筛孔滤网 43 的网目 数量是多于该粗筛孔滤网 33 的网目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 该细筛孔滤网 43 是为 120-200 网 目, 且在该下框架本体 41 的顶侧组装至该上框架本体 31 的底侧时, 该细筛孔滤网 43 与该 粗筛孔滤网 33 间会形成的一再过滤空间 5, 意即, 该细筛孔滤网 43 并不会完全贴靠住该粗 筛孔滤网33, 使得流入至该再过滤空间5的液体, 能够再度经过该细筛孔滤网43的过滤, 令 体积较小但不足以通过该细筛孔滤网43的杂质, 能停留至该再过滤空间5中。 如此, 当该精 说 明 书 CN 10341818。
29、2 A 6 5/5 页 7 细过滤结构被安装至冲泡容器内, 且使用者在该冲泡容器中添加咖啡豆粉, 以冲泡咖啡时, 咖啡液体能经过该初萃过滤组件 3 的第一次过滤, 使得体积较大的杂质被阻挡至该粗筛孔 滤网 33 的外侧面, 而体积较小的杂质便能经由所述体积较大的杂质间的空隙, 流入至该再 过滤空间 5, 再过滤空间 5 中的咖啡液体会经过该次萃过滤组件 4 的第二次过滤, 使得体积 较小但不足以通过该细筛孔滤网43的杂质, 被阻挡至该细筛孔滤网43的外侧面, 由于沉积 至该细筛孔滤网 43 的外侧面上的杂质, 因体积较小, 故不易完全遮蔽住该细筛孔滤网 43, 而沉积至该粗筛孔滤网 33 的外。
30、侧面上的杂质, 因体积较大, 故彼此间会存有较大的空隙, 因此, 咖啡液体能够快速地流过该初萃过滤组件 3 与次萃过滤组件 4, 以避免在同一滤网上 布满过多杂质, 令本发明的精细过滤组件能保持良好的过滤效果与速度。 0021 按,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惟, 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 并不局限 于此, 按凡熟悉该项技术人士, 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内容, 可轻易思及的等效变化, 均 应属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畴。 说 明 书 CN 103418182 A 7 1/4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18182 A 8 2/4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18182 A 9 3/4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18182 A 10 4/4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418182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