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720998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37228.3

申请日:

2012.07.09

公开号:

CN102867672A

公开日:

2013.01.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H 15/06申请公布日:20130109|||公开

IPC分类号:

H01H15/06

主分类号:

H01H15/06

申请人:

SMK株式会社

发明人:

前原正孝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1.07.08 JP 2011-15140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代理人:

姜虎;陈英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薄型化时也能够进行稳定的切换动作且耐久性好的滑动开关等开关。其具备:具有与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端子;以及,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动地收容于外壳的操作体;可动触点端子具备被操作体支承的基部,并且具备在基部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两端部彼此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朝相反方向的一对弹性接触片,该一对弹性接触片成为分别靠近不同侧的相互不同的配置,弹性接触片具备:从基部端部朝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一方向的形状的弹性支承片;和从弹性支承片的前端侧向固定触点侧折返而朝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另一方向的形状的触点支承片;在触点支承片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可动触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开关,其具备:在外壳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多个固定触点;具有与该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端子;以及,在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动地收容于所述外壳的操作体;通过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同所述操作体的移动相联动而在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进行切换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备被所述操作体支承的基部,并且,具备在该基部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两端部彼此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朝相反方向的一对弹性接触片,该一对弹性接触片成为分别靠近不同侧的相互不同的配置;该弹性接触片具备:从所述基部端部朝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一方向的形状的弹性支承片部;以及,从所述弹性支承片部的前端侧向固定触点侧折返而朝向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另一方向的形状的触点支承片部;在该触点支承片部的前端部形成有所述可动触点,所述两个可动触点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隔着间隔成为相互不同的配置。

说明书

说明书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便携式音频设备、数码相机、便携式终端设备等中使用的滑动开关等滑动触点方式的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开关,例如已知有图7所示的滑动开关(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该滑动开关1具备:绝缘树脂制成的外壳2;在外壳2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多个固定触点3a、3b、3c、3d;具有与固定触点接触的一对可动触点4a、4a的可动触点端子4;能够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地收容于外壳2的滑块5;可动触点端子4同滑块5的移动相联动而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还有,图中附图标记2a是用于插入滑块5的操作旋钮5a的长孔形滑动孔。
可动触点端子4成一体地具备分别从支承在滑块5的基部4b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两端向固定触点侧倾斜的形状的弹性接触片4c、4c,在该弹性接触片4c、4c的前端形成有可动触点4a、4a,通过移动滑块5,被滑块5支承的可动触点端子4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随此,可动触点4a、4a从固定触点3a、3c一边滑动、一边移动到相邻的其它固定触点3b、3d,由此进行与滑动开关1连接的电路的切换。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2156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两个弹性接触片是从基部朝向彼此相反方向的形状,所以要想小型化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开关外形,只能缩短弹性接触片的长度,如果相应地可弹性变形部分变短,就存在可动触点对固定触点的按压力增加从而对弹性接触片的负荷增加的问题,因此容易疲劳,有可能导致寿命缩短。
另外,当可动触点端子的可弹性变形部分变短时,无法获得适当的接触压力,已经移动的每个固定触点的接触压力发生偏差,有可能导致连接稳定性差。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薄型化时也能够进行稳定的切换动作且耐久性好的滑动开关等开关。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开关的发明特征是,其具备:在外壳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多个固定触点;具有与该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端子;以及,在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动地收容于所述外壳的操作体;通过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同所述操作体的移动相联动而在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进行切换动作,而且,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备被所述操作体支承的基部,并且,具备在该基部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两端部彼此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朝相反方向的一对弹性接触片,该一对弹性接触片成为分别靠近不同侧的相互不同的配置;该弹性接触片具备:从所述基部端部朝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一方向的形状的弹性支承片部;以及,从所述弹性支承片部的前端侧向固定触点侧折返而朝向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另一方向的形状的触点支承片部;在该触点支承片部的前端部形成有所述可动触点,所述两个可动触点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隔着间隔成为相互不同的配置。
本发明涉及的开关,如上所述地具备:具备:在外壳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多个固定触点;具有与该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端子;以及,在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动地收容于所述外壳的操作体;通过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同所述操作体的移动相联动而在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进行切换动作,而且,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备被所述操作体支承的基部,并且,具备在该基部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两端部彼此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朝相反方向的一对弹性接触片,该一对弹性接触片成为分别靠近不同侧的相互不同的配置;该弹性接触片具备:从所述基部端部朝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一方向的形状的弹性支承片部;以及,从所述弹性支承片部的前端侧向固定触点侧折返而朝向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另一方向的形状的触点支承片部;在该触点支承片部的前端部形成有所述可动触点,所述两个可动触点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隔着间隔成为相互不同的配置,从而能够确保较长的可弹性变形的部分,可实现开关整体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开关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该开关的纵剖视图,图3(b)是使该开关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出组装了图1中的滑块的状态的模制壳体的仰视图。
图5(a)是示出图3(a)、3(b)中的可动触点端子的立体图,图5(b)是从该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2中的FPC基板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7(a)是示出现有开关的一例的剖视图,图7(b)是该现有开关进行切换动作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滑动开关                11:外壳
12:固定触点                13:可动触点
14:可动触点端子            15:滑块(操作体)
16:模制壳体                17:FPC基板
18:盖部件                  19:约束用弹簧部件
20:固定槽                  21:收容凹部
22:操作旋钮                23:滑动孔
24:引导用突脊              25:滑动槽
26:约束用突起              30:基部
31:弹性接触片              32:固定孔
33:固定用突起              34:弹性支承片部
35:折返部                  36:触点支承片部
40:卡合突起                41:固定用卡合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开关的实施方式。还有,图中附图标记10是滑动触点式的滑动开关。
该滑动开关10具备:在外壳11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多个固定触点12a、12b、12c;具有分别与固定触点12a、12b(12b、12c)接触分离的一对可动触点13a、13b的可动触点端子14;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动地收容于外壳11内的作为操作体的滑块15;通过可动触点端子14同滑块15的移动相联动而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进行开关的切换动作。
通过组合绝缘树脂制成的下面开放的模制壳体16、用于封闭模制壳体16的下面部的FPC基板17、和用于将FPC基板17固定于模制壳体16的金属制的盖部件18,形成中空箱形的外壳11。
模制壳体16通过模制成型形成为下面开放的中空箱形,在其内部滑块15以能够向一方向滑移的状态被收容。
在该模制壳体16的内部两侧部具备彼此对置的一对约束用弹簧部件19,该两个约束用弹簧部件19抵接于滑块15的侧部,在规定的滑动位置之间移动时发生约束作用,同时在各滑动位置限制滑块15的移动。
该约束用弹簧部件19由细长板状的金属制板簧构成,在中央部形成有向内侧隆起的圆弧形的滑动接触用突起19a。
该约束用弹簧部件19的两端部被压入到形成于模制壳体16的固定槽20、20,两端部被支承而能够在开关宽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滑块15通过模制成型形成为长方形挡块状,在下面部形成有用于收容可动触点端子14的槽状的收容凹部21。
在该滑块15的上面部成一体地形成有操作旋钮22,该操作旋钮22穿过在模制壳体16的上面部朝着滑动方向形成的长孔形的滑动孔23之后向开关上面部突出,通过沿着滑动孔23操作该操作旋钮22,滑块15移动,从而进行开关的切换动作。
另外,在滑块15的上面部形成有朝向滑动方向的引导用突脊24,该突脊24被嵌入在形成于模制壳体16的上侧内侧面部的朝向滑动方向的滑动槽25中,以引导滑动。
另一方面,在滑块15的两侧部,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脊形的约束用突起26、26,当滑块15移动时,约束用弹簧部件19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滑动接触用突起19a越过该约束用突起,从约束用突起26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由此获得约束感。
如图5所示,可动触点端子14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弯折加工而一体地形成,其具备:平板状的基部30;和被支承于基部30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两端缘部的一对弹性接触片31a、31b。
基部30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固定孔32的矩形板状,通过使从收容凹部21的槽状底部向下突出的固定用突起33被插入到固定孔32内,可动触点端子14被滑块15支承,随着滑块15的移动,可动触点13a、13b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滑动。
两个弹性接触片31a、31b分别以在开关宽度方向上靠近不同侧的方式配置且被支承于基部30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即移动方向的两端缘,形成为彼此不同,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侧,且在开关宽度方向上彼此平行地排列配置。
各弹性接触片31a、31b分别具有:从基部30边缘部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稍微向下延伸的细长板状的弹性支承片部34a、34b;和从弹性支承片部34a、34b的前端侧经过圆弧形的折返部35a、35b向固定触点12a、12b、12c侧、即向下侧折返形状的触点支承片部36a、36b。在触点支承片部36a、36b的前端侧、即相对于折返部35a、35b的相反侧端部形成有圆弧形的可动触点13a、13b。
触点支承片部36a、36b形成为比弹性支承片部34a、34b长,各弹性接触片31a、31b的可动触点13a、13b在开关宽度方向上与另一侧的弹性接触片31a、31b的折返部35大致并列地配置。
即,触点支承片36a和触点支承片36b配置成彼此不干涉地交叉,从而两个可动触点13a、13b能够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获得足够的距离,且可动触点13a、13b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隔着间隔彼此不同地配置。
还有,两个可动触点13a、13b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接的固定触点12a、12b(12b、12c)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地形成。
这样构成的弹性接触片31a、31b中,弹性支承片部34、折返部35及触点支承片部36作为整体且作为可弹性变形的弹簧材料而发挥作用,并且,通过可弹性变形部分上下重复配置而形成,所以可弹性变形部分能够取得较长的跨度。
如图6所示,固定触点12a、12b、12c在FPC基板17的表面部隔着间隔通过打印成型,通过将FPC基板17组装在模制壳体16中,从而在外壳11内侧面部露出。
各固定触点12a、12b、12c在滑移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随着滑块15的移动,如图3(a)、图3(b)所示,可动触点13a、13b从固定触点12a、12b移动到固定触点12b、12c的位置,从而进行切换动作。还有,固定触点12b是公共触点。
盖部件18由金属板材形成为长方形平板状,在其两侧部形成有固定用卡合片41,该固定用卡合片41与在模制壳体16的侧面部形成的卡合突起40彼此卡合。
在该盖部件18与模制壳体16之间配置有FPC基板17,在该状态下将固定用卡合片41卡合在模制壳体16的卡合突起40上来固定盖部件18,从而将FPC基板17组装在模制壳体16中。
还有,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以可动触点13a、13b与在直线方向上滑移的滑块15联动而在固定触点12a、12b、12c之间滑动的滑动开关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固定触点12a、12b、12c,以使可动触点端子14同作为操作件的旋转式旋钮的动作相联动而在圆周方向上移动的结构等其它滑动触点式的开关。

开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开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开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676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9 CN 102867672 A *CN102867672A* (21)申请号 201210237228.3 (22)申请日 2012.07.09 2011 151400 2011.07.08 JP H01H 15/06(2006.01) (71)申请人 SMK 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前原正孝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27 代理人 姜虎 陈英俊 (54) 发明名称 开关 (57) 摘要 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 薄型化时也能够进行 稳定的切换动作且耐久性好。

2、的滑动开关等开关。 其具备 : 具有与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的可动 触点端子 ; 以及, 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动 地收容于外壳的操作体 ; 可动触点端子具备被操 作体支承的基部, 并且具备在基部的固定触点之 间方向两端部彼此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朝相反 方向的一对弹性接触片, 该一对弹性接触片成为 分别靠近不同侧的相互不同的配置, 弹性接触片 具备 : 从基部端部朝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一方 向的形状的弹性支承片 ; 和从弹性支承片的前端 侧向固定触点侧折返而朝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 另一方向的形状的触点支承片 ; 在触点支承片的 另一端部形成有可动触点。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

3、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1 页 2 1. 一种开关, 其具备 : 在外壳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多个固定触点 ; 具有与该固 定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端子 ; 以及, 在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 动地收容于所述外壳的操作体 ; 通过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同所述操作体的移动相联动而在所 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 进行切换动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备被所述操作体支承的基部, 并且, 具备在该基部的固定触点之 间方向两端部彼此在固。

4、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朝相反方向的一对弹性接触片, 该一对弹性接触 片成为分别靠近不同侧的相互不同的配置 ; 该弹性接触片具备 : 从所述基部端部朝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一方向的形状的弹性 支承片部 ; 以及, 从所述弹性支承片部的前端侧向固定触点侧折返而朝向所述固定触点之 间方向的另一方向的形状的触点支承片部 ; 在该触点支承片部的前端部形成有所述可动触 点, 所述两个可动触点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隔着间隔成为相互不同的配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7672 A 2 1/4 页 3 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便携式音频设备、 数码相机、 便携式终端设备等中使用的滑动 开关。

5、等滑动触点方式的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作为这种开关, 例如已知有图 7 所示的滑动开关 (例如参考专利文献 1) 。 0003 该滑动开关1具备 : 绝缘树脂制成的外壳2 ; 在外壳2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 多个固定触点 3a、 3b、 3c、 3d ; 具有与固定触点接触的一对可动触点 4a、 4a 的可动触点端子 4 ; 能够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地收容于外壳 2 的滑块 5 ; 可动触点端子 4 同滑块 5 的 移动相联动而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还有, 图中附图标记 2a 是用于插入滑块 5 的操 作旋钮 5a 的长孔形滑动孔。 0004 可动触点端子 4 成一体地。

6、具备分别从支承在滑块 5 的基部 4b 的固定触点之间方 向两端向固定触点侧倾斜的形状的弹性接触片 4c、 4c, 在该弹性接触片 4c、 4c 的前端形成 有可动触点 4a、 4a, 通过移动滑块 5, 被滑块 5 支承的可动触点端子 4 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 上移动, 随此, 可动触点 4a、 4a 从固定触点 3a、 3c 一边滑动、 一边移动到相邻的其它固定触 点 3b、 3d, 由此进行与滑动开关 1 连接的电路的切换。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06-215659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但是, 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 由于两个弹性接触片是从基部。

7、朝向彼此相反方向 的形状, 所以要想小型化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开关外形, 只能缩短弹性接触片的长度, 如果 相应地可弹性变形部分变短, 就存在可动触点对固定触点的按压力增加从而对弹性接触片 的负荷增加的问题, 因此容易疲劳, 有可能导致寿命缩短。 0008 另外, 当可动触点端子的可弹性变形部分变短时, 无法获得适当的接触压力, 已经 移动的每个固定触点的接触压力发生偏差, 有可能导致连接稳定性差。 0009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问题而提出,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 薄型化 时也能够进行稳定的切换动作且耐久性好的滑动开关等开关。 0010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的目。

8、的, 技术方案 1 记载的开关 的发明特征是, 其具备 : 在外壳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多个固定触点 ; 具有与该固定 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端子 ; 以及, 在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动 地收容于所述外壳的操作体 ; 通过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同所述操作体的移动相联动而在所述 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 进行切换动作, 而且, 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具备被所述操作体支承 的基部, 并且, 具备在该基部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两端部彼此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朝相 反方向的一对弹性接触片, 该一对弹性接触片成为分别靠近不同侧的相互不同的配置 ; 该 弹性接触片具备 : 从所述基部端部朝向固定触点之间。

9、方向的一方向的形状的弹性支承片 说 明 书 CN 102867672 A 3 2/4 页 4 部 ; 以及, 从所述弹性支承片部的前端侧向固定触点侧折返而朝向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 的另一方向的形状的触点支承片部 ; 在该触点支承片部的前端部形成有所述可动触点, 所 述两个可动触点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隔着间隔成为相互不同的配置。 0011 本发明涉及的开关, 如上所述地具备 : 具备 : 在外壳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 多个固定触点 ; 具有与该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一对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端子 ; 以及, 在所 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动地收容于所述外壳的操作体 ; 通过所述可动触点端子同所述 操作。

10、体的移动相联动而在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 进行切换动作, 而且, 所述可动触 点端子具备被所述操作体支承的基部, 并且, 具备在该基部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两端部彼 此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朝相反方向的一对弹性接触片, 该一对弹性接触片成为分别靠近 不同侧的相互不同的配置 ; 该弹性接触片具备 : 从所述基部端部朝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 一方向的形状的弹性支承片部 ; 以及, 从所述弹性支承片部的前端侧向固定触点侧折返而 朝向所述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的另一方向的形状的触点支承片部 ; 在该触点支承片部的前端 部形成有所述可动触点, 所述两个可动触点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隔着间隔成为相互不同 的配置, 。

11、从而能够确保较长的可弹性变形的部分, 可实现开关整体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开关的一例的立体图。 0013 图 2 是该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0014 图 3(a) 是该开关的纵剖视图, 图 3(b) 是使该开关进行滑动动作的状态的纵剖 视图。 0015 图 4 是示出组装了图 1 中的滑块的状态的模制壳体的仰视图。 0016 图 5(a) 是示出图 3(a) 、 3(b) 中的可动触点端子的立体图, 图 5(b) 是从该下 侧观察的立体图。 0017 图 6 是示出图 2 中的 FPC 基板的一例的立体图。 0018 图 7(a) 是示出现有开关的一例的剖视图。

12、, 图 7(b) 是该现有开关进行切换动作 的剖视图。 0019 附图标记说明 0020 10 : 滑动开关 11 : 外壳 0021 12 : 固定触点 13 : 可动触点 0022 14 : 可动触点端子 15 : 滑块 (操作体) 0023 16 : 模制壳体 17 : FPC 基板 0024 18 : 盖部件 19 : 约束用弹簧部件 0025 20 : 固定槽 21 : 收容凹部 0026 22 : 操作旋钮 23 : 滑动孔 0027 24 : 引导用突脊 25 : 滑动槽 0028 26 : 约束用突起 30 : 基部 0029 31 : 弹性接触片 32 : 固定孔 0030 。

13、33 : 固定用突起 34 : 弹性支承片部 0031 35 : 折返部 36 : 触点支承片部 说 明 书 CN 102867672 A 4 3/4 页 5 0032 40 : 卡合突起 41 : 固定用卡合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 基于图 1 图 6 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开关的实施方式。还有, 图 中附图标记 10 是滑动触点式的滑动开关。 0034 该滑动开关 10 具备 : 在外壳 11 的内侧面部隔着间隔露出的多个固定触点 12a、 12b、 12c ; 具有分别与固定触点 12a、 12b(12b、 12c) 接触分离的一对可动触点 13a、 13b 的可 动触点。

14、端子14 ; 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可移动地收容于外壳11内的作为操作体的滑块15 ; 通过可动触点端子 14 同滑块 15 的移动相联动而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移动, 进行开关的 切换动作。 0035 通过组合绝缘树脂制成的下面开放的模制壳体 16、 用于封闭模制壳体 16 的下面 部的 FPC 基板 17、 和用于将 FPC 基板 17 固定于模制壳体 16 的金属制的盖部件 18, 形成中 空箱形的外壳 11。 0036 模制壳体 16 通过模制成型形成为下面开放的中空箱形, 在其内部滑块 15 以能够 向一方向滑移的状态被收容。 0037 在该模制壳体 16 的内部两侧部具备彼此对置的一对。

15、约束用弹簧部件 19, 该两个 约束用弹簧部件19抵接于滑块15的侧部, 在规定的滑动位置之间移动时发生约束作用, 同 时在各滑动位置限制滑块 15 的移动。 0038 该约束用弹簧部件 19 由细长板状的金属制板簧构成, 在中央部形成有向内侧隆 起的圆弧形的滑动接触用突起 19a。 0039 该约束用弹簧部件19的两端部被压入到形成于模制壳体16的固定槽20、 20, 两端 部被支承而能够在开关宽度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0040 滑块 15 通过模制成型形成为长方形挡块状, 在下面部形成有用于收容可动触点 端子 14 的槽状的收容凹部 21。 0041 在该滑块 15 的上面部成一体地形成有操。

16、作旋钮 22, 该操作旋钮 22 穿过在模制壳 体 16 的上面部朝着滑动方向形成的长孔形的滑动孔 23 之后向开关上面部突出, 通过沿着 滑动孔 23 操作该操作旋钮 22, 滑块 15 移动, 从而进行开关的切换动作。 0042 另外, 在滑块15的上面部形成有朝向滑动方向的引导用突脊24, 该突脊24被嵌入 在形成于模制壳体 16 的上侧内侧面部的朝向滑动方向的滑动槽 25 中, 以引导滑动。 0043 另一方面, 在滑块 15 的两侧部, 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脊形的约束用突起 26、 26, 当 滑块 15 移动时, 约束用弹簧部件 19 发生弹性变形, 从而滑动接触用突起 19a 越过。

17、该约束用 突起, 从约束用突起 26 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由此获得约束感。 0044 如图 5 所示, 可动触点端子 14 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压、 弯折加工而一体 地形成, 其具备 : 平板状的基部 30 ; 和被支承于基部 30 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两端缘部的一 对弹性接触片 31a、 31b。 0045 基部 30 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固定孔 32 的矩形板状, 通过使从收容凹部 21 的槽状 底部向下突出的固定用突起 33 被插入到固定孔 32 内, 可动触点端子 14 被滑块 15 支承, 随 着滑块 15 的移动, 可动触点 13a、 13b 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滑动。 004。

18、6 两个弹性接触片 31a、 31b 分别以在开关宽度方向上靠近不同侧的方式配置且被 说 明 书 CN 102867672 A 5 4/4 页 6 支承于基部 30 的固定触点之间方向、 即移动方向的两端缘, 形成为彼此不同, 在固定触点 之间方向上彼此朝向相反侧, 且在开关宽度方向上彼此平行地排列配置。 0047 各弹性接触片31a、 31b分别具有 : 从基部30边缘部向固定触点之间方向稍微向下 延伸的细长板状的弹性支承片部 34a、 34b ; 和从弹性支承片部 34a、 34b 的前端侧经过圆弧 形的折返部 35a、 35b 向固定触点 12a、 12b、 12c 侧、 即向下侧折返形。

19、状的触点支承片部 36a、 36b。在触点支承片部 36a、 36b 的前端侧、 即相对于折返部 35a、 35b 的相反侧端部形成有圆 弧形的可动触点 13a、 13b。 0048 触点支承片部36a、 36b形成为比弹性支承片部34a、 34b长, 各弹性接触片31a、 31b 的可动触点 13a、 13b 在开关宽度方向上与另一侧的弹性接触片 31a、 31b 的折返部 35 大致 并列地配置。 0049 即, 触点支承片36a和触点支承片36b配置成彼此不干涉地交叉, 从而两个可动触 点 13a、 13b 能够在固定触点之间方向上获得足够的距离, 且可动触点 13a、 13b 在固定触。

20、点 之间方向上隔着间隔彼此不同地配置。 0050 还有, 两个可动触点 13a、 13b 之间的距离, 与相邻接的固定触点 12a、 12b(12b、 12c) 之间的距离相匹配地形成。 0051 这样构成的弹性接触片 31a、 31b 中, 弹性支承片部 34、 折返部 35 及触点支承片部 36 作为整体且作为可弹性变形的弹簧材料而发挥作用, 并且, 通过可弹性变形部分上下重 复配置而形成, 所以可弹性变形部分能够取得较长的跨度。 0052 如图 6 所示, 固定触点 12a、 12b、 12c 在 FPC 基板 17 的表面部隔着间隔通过打印成 型, 通过将 FPC 基板 17 组装在模。

21、制壳体 16 中, 从而在外壳 11 内侧面部露出。 0053 各固定触点 12a、 12b、 12c 在滑移方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 随着滑块 15 的移动, 如 图 3(a) 、 图 3(b) 所示, 可动触点 13a、 13b 从固定触点 12a、 12b 移动到固定触点 12b、 12c 的位置, 从而进行切换动作。还有, 固定触点 12b 是公共触点。 0054 盖部件 18 由金属板材形成为长方形平板状, 在其两侧部形成有固定用卡合片 41, 该固定用卡合片 41 与在模制壳体 16 的侧面部形成的卡合突起 40 彼此卡合。 0055 在该盖部件 18 与模制壳体 16 之间配置有 。

22、FPC 基板 17, 在该状态下将固定用卡合 片 41 卡合在模制壳体 16 的卡合突起 40 上来固定盖部件 18, 从而将 FPC 基板 17 组装在模 制壳体 16 中。 0056 还有,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 以可动触点 13a、 13b 与在直线方向上滑移的滑块 15 联 动而在固定触点 12a、 12b、 12c 之间滑动的滑动开关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适用于在圆 周方向上隔着间隔配置固定触点 12a、 12b、 12c, 以使可动触点端子 14 同作为操作件的旋转 式旋钮的动作相联动而在圆周方向上移动的结构等其它滑动触点式的开关。 说 明 书 CN 102867672 A 6 1/6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7672 A 7 2/6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7672 A 8 3/6 页 9 图 3(a) 图 3(b)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7672 A 9 4/6 页 10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7672 A 10 5/6 页 11 图 6 图 7(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7672 A 11 6/6 页 12 图 7(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7672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