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47204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3101.3

申请日:

2014.08.16

公开号:

CN104178883A

公开日:

2014.12.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3D 15/00申请日:20140816|||公开

IPC分类号:

D03D15/00; D03D13/00; D02G3/04; D06C27/00

主分类号:

D03D15/00

申请人: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耿彩花; 倪爱红; 胡瑞花

地址: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铭波路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支单纱或80英支合股纱,混纺比为棉50~80%、犬骨形腈纶20~50%,面料组织为3/1斜纹、2/1斜纹、2/2斜纹或2/2破斜,经密为120~130根/英寸,纬密为80~10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利用本发明织出的面料不仅具有棉纤维的吸湿、透气,手感柔软特点,又保留了腈纶纤维抗紫外线、阻燃性、保暖性能,制成的面料质地轻薄,抗起毛起球性能好,耐洗性好,工作性能优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支单纱或80英支合股纱,混纺比为棉50~80%、犬骨形腈纶20~50%,面料组织为3/1斜纹、2/1斜纹、2/2斜纹或2/2破斜,经密为120~130根/英寸,纬密为80~10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烧毛车速90~110米/分钟。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预拉幅工序中,轧槽内脂肪酸类柔软剂的浓度为5~20g/L,预拉幅温度120~14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拉幅工序中,轧槽内有机硅类柔软剂和脂肪酸类柔软剂的浓度均为5~15g/L,落布含水率6.5±0.5%,拉幅温度120~140℃。

说明书

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腈纶纤维膨松,质感柔软,保暖性好,回弹好,因此常被人们称之为“人造羊毛”,广泛应用各种针织领域,但其吸湿透气性差、起毛起球性差、耐磨性差,在高档色织面料、高档色织衬衣领域还是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织出面料性能优良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支单纱或80英支合股纱,混纺比为棉50~80%、犬骨形腈纶20~50%,面料组织为3/1斜纹、2/1斜纹、2/2斜纹或2/2破斜,经密为120~130根/英寸,纬密为80~10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
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烧毛车速90~110米/分钟。
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预拉幅工序中,轧槽内脂肪酸类柔软剂的浓度为5~20g/L,预拉幅温度120~140℃。
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拉幅工序中,轧槽内有机硅类柔软剂和脂肪酸类柔软剂的浓度均为5~15g/L,落布含水率6.5±0.5%,拉幅温度120~140℃。
本发明的产品优点在于:面料采用天然纤维棉与合成纤维腈纶科学混比,浑然天成,特殊的加工工艺弥补了腈纶的缺点,彻底改变传统腈纶概念。面料不仅具有棉纤维的吸湿、透气,手感柔软,且保留了腈纶纤维抗紫外线、阻燃性、保暖性能,制成的面料质地轻薄,抗起毛起球性能好,耐洗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白红灰多色棉腈纶混纺格子面料,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支单纱,纱线混纺比为棉50%、腈纶50%,面料组织为2/2破斜,经密为120根/英寸,纬密为 8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其中,在烧毛工序中,烧毛车速90米/分钟;在预拉幅工序中,轧槽内脂肪酸类柔软剂SG的浓度为20g/L,预拉幅温度120℃;在拉幅工序中,轧槽内有机硅类柔软剂SHD和脂肪酸类柔软剂SG的浓度均为10g/L,落布含水率7%,拉幅温度120℃,其它工序均为常规。
成品面料外观效果较好,内在质量测试数据:防紫外线系数UPF41;透气性318mm/s;吸水性18s;ICI起毛起球性4级;45°燃烧时间12.4秒;磨损性21000r;断裂强力经向645N,纬向322N;撕破强力经向48.5N,纬向38.4N;缩水经向-2.1%,纬向+0.6%。
实施例二:白蓝灰多色棉腈纶混纺格子面料,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支单纱,纱线混纺比为棉70%,腈纶30%,面料组织为2/2斜纹,经密为130根/英寸,纬密为9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其中,在烧毛工序中,烧毛车速90米/分钟;在预拉幅工序中,轧槽内脂肪酸类柔软剂SG的浓度为5g/L,预拉幅温度130℃;在拉幅工序中,轧槽内有机硅类柔软剂SHD和脂肪酸类柔软剂SG的浓度均为15g/L,落布含水率6.5%,拉幅温度130℃,其它工序均为常规。
成品面料外观效果较好,内在质量测试数据:防紫外线系数UPF27;透气性435mm/s;吸水性19s;ICI起毛起球性4级;45°燃烧时间12.7秒;磨损性26000r;断裂强力经向713N,纬向409N;撕破强力经向55.9N,纬向43.9N;缩水经向-2.7%,纬向-1.2%。

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78883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78883A21申请号201410403101322申请日20140816D03D15/00200601D03D13/00200601D02G3/04200601D06C27/0020060171申请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55000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铭波路11号72发明人耿彩花倪爱红胡瑞花54发明名称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支单纱或80英支合股纱,混纺比为棉5080、犬骨形腈纶2050,面料组。

2、织为3/1斜纹、2/1斜纹、2/2斜纹或2/2破斜,经密为120130根/英寸,纬密为8010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利用本发明织出的面料不仅具有棉纤维的吸湿、透气,手感柔软特点,又保留了腈纶纤维抗紫外线、阻燃性、保暖性能,制成的面料质地轻薄,抗起毛起球性能好,耐洗性好,工作性能优良。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78883ACN104178883A1/1页21一种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

3、支单纱或80英支合股纱,混纺比为棉5080、犬骨形腈纶2050,面料组织为3/1斜纹、2/1斜纹、2/2斜纹或2/2破斜,经密为120130根/英寸,纬密为8010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烧毛车速90110米/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预拉幅工序中,轧槽内脂肪酸类柔软剂的浓度为520G/L,预拉幅温度1201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拉幅工序中,轧槽内有机硅类柔软剂和脂肪酸类柔软剂的浓度均为515G/。

4、L,落布含水率6505,拉幅温度120140。权利要求书CN104178883A1/2页3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属于纺织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腈纶纤维膨松,质感柔软,保暖性好,回弹好,因此常被人们称之为“人造羊毛”,广泛应用各种针织领域,但其吸湿透气性差、起毛起球性差、耐磨性差,在高档色织面料、高档色织衬衣领域还是空白。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织出面料性能优良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技术方案为0004一种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支单纱或8。

5、0英支合股纱,混纺比为棉5080、犬骨形腈纶2050,面料组织为3/1斜纹、2/1斜纹、2/2斜纹或2/2破斜,经密为120130根/英寸,纬密为8010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0005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烧毛车速90110米/分钟。0006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预拉幅工序中,轧槽内脂肪酸类柔软剂的浓度为520G/L,预拉幅温度120140。0007所述的棉腈纶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拉幅工序中,轧槽内有机硅类柔软剂和脂肪酸类柔软剂的浓度均为515G/L,落布含水率6505,拉幅温度120140。0008本发明的产。

6、品优点在于面料采用天然纤维棉与合成纤维腈纶科学混比,浑然天成,特殊的加工工艺弥补了腈纶的缺点,彻底改变传统腈纶概念。面料不仅具有棉纤维的吸湿、透气,手感柔软,且保留了腈纶纤维抗紫外线、阻燃性、保暖性能,制成的面料质地轻薄,抗起毛起球性能好,耐洗性好。具体实施方式0009实施例一白红灰多色棉腈纶混纺格子面料,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支单纱,纱线混纺比为棉50、腈纶50,面料组织为2/2破斜,经密为120根/英寸,纬密为8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其中,在烧毛工序中,烧毛车速90米/分钟;在预拉幅工序中,轧槽内脂肪酸类柔软剂SG的浓度为2。

7、0G/L,预拉幅温度120;在拉幅工序中,轧槽内有机硅类柔软剂SHD和脂肪酸类柔软剂SG的浓度均为10G/L,落布含水率7,拉幅温度120,其它工序均为常规。0010成品面料外观效果较好,内在质量测试数据防紫外线系数UPF41;透气性318MM/S;吸水性18S;ICI起毛起球性4级;45燃烧时间124秒;磨损性21000R;断裂强力经向说明书CN104178883A2/2页4645N,纬向322N;撕破强力经向485N,纬向384N;缩水经向21,纬向06。0011实施例二白蓝灰多色棉腈纶混纺格子面料,经纬纱均采用纱支为棉/腈纶混纺40英支单纱,纱线混纺比为棉70,腈纶30,面料组织为2/2。

8、斜纹,经密为130根/英寸,纬密为90根/英寸,生产流程依次为纺纱染色浆纱织造烧毛退浆液氨预拉幅磨毛拉幅预缩。其中,在烧毛工序中,烧毛车速90米/分钟;在预拉幅工序中,轧槽内脂肪酸类柔软剂SG的浓度为5G/L,预拉幅温度130;在拉幅工序中,轧槽内有机硅类柔软剂SHD和脂肪酸类柔软剂SG的浓度均为15G/L,落布含水率65,拉幅温度130,其它工序均为常规。0012成品面料外观效果较好,内在质量测试数据防紫外线系数UPF27;透气性435MM/S;吸水性19S;ICI起毛起球性4级;45燃烧时间127秒;磨损性26000R;断裂强力经向713N,纬向409N;撕破强力经向559N,纬向439N;缩水经向27,纬向12。说明书CN10417888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