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1061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N 103010619 A *CN103010619A* (21)申请号 201210565374.9 (22)申请日 2012.12.24 B65D 90/46(2006.01) B65D 90/22(2006.01) (71)申请人 四川威特龙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区大 道 99 号附 9 号 (72)发明人 汪映标 张宗勤 吴明军 姚兴云 喻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刘凯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外浮顶。
2、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 式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 系统的安装方式, 包括设置在外浮顶石油储罐第 一、 二次密封圈内的微雾喷头和取样探头, 所述微 雾喷头和取样探头通过管网与设置在石油储罐防 火堤外的现场装置连接。本发明采用连通现场装 置与微雾喷头以及现场装置与取样探头的管网结 构设计及安装方式, 能在储罐带油情况下进行安 装, 而且能够满足储罐浮顶随液位升降要求, 其中 新增加的材料不会影响储罐浮顶的荷重, 软管的 设计能够消除流体流动产生的静电, 加强储罐防 雷接地导流能力。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8 页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8 页 1/2 页 2 1. 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包括设置在外浮顶石油储罐第一、 二次密封圈 (1、 2) 内的微雾喷头 (3) 和取样探头 (4)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微雾喷头 (3) 和取 样探头 (4) 通过管网与设置在石油储罐防火堤外的现场装置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微雾喷头 (3) 和取样探头 (4) 通过穿板接头 (5) 固定在设置有安装孔的第二次密封 (2) 的挡雨板 (6) 上。
4、, 所述微雾喷头 (3) 均朝同一方向进行侧喷, 在所述取样探头 (4) 前端设置 有过滤器 (7)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现场装置包括储水箱 (8) 、 贮气罐 (9) 、 气压水压控制组件 (10) 、 气体浓度分析仪 (11) 、 样 气预处理装置 (12) 以及控制设备 (13) , 所述管网包括补水管路 (14) 、 补气管路 (15) 、 给水 管路 (16) 、 给气管路 (17) 以及样气采集管路 (18) , 所述储水箱 (8) 通过补水管路 (14) 与外 部水源连通, 所述贮气罐 (9) 通过补气管。
5、路 (15) 与外部气源连通, 所述储水箱 (8) 和贮气 罐 (9) 分别通过给水管路 (16) 和给气管路 (17) 与微雾喷头 (3) 连通, 所述气体浓度分析仪 (11) 通过样气采集管路 (18) 与取样探头 (4) 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给水管路 (16) 包括主给水硬管 (16a) 、 主给水软管 (16b) 、 给水岐管 (16c) 、 给水集散 管 (16d) 以及喷头给水软管 (16e) , 所述给气管路 (17)包括主给气硬管 (17a) 、 主给气软 管 (17b) 、 给气岐管 (17c) 、。
6、 给气集散管 (17d) 以及喷头给气软管 (17e) , 所述样气采集管路 (18) 包括取样软管 (18a) 和取样硬管 (18b) 。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主给水硬管 (16a) 、 主给气硬管 (17a) 以及取样硬管 (18b) 通过多孔管夹 (19) 集约成一 束, 其延伸至外浮顶石油储罐的转动扶梯 (20) 顶部, 并沿转动扶梯 (20) 外侧延伸到扶梯走 轮 (21) 。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主给水软管 (16b) 、 主给气软管 (1。
7、7b) 以及取样软管 (18a) 通过拖链 (22) 集约成一束, 所 述拖链 (22) 在扶梯轨道外侧的导槽 (23) 中滑动, 拖链 (22) 一端固定在扶梯走轮 (21) 上部, 其另一端固定在导槽 (23) 底部。 7. 根据权利要求 4、 5 或 6 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给水岐管 (16c) 、 给气岐管 (17c) 沿储罐浮顶 (24) 的圆心径向分布且并列固定在磁 力管座 (25) 上, 所述磁力管座 (25) 通过永磁铁 (26) 吸附在储罐浮顶 (24) 上, 所述取样软 管 (18a) 通过磁力管座 (25) 与取样探头 (4。
8、) 连通。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给水集散管 (16d) 、 给气集散管 (17d) 呈弧形并列地布置在集散管托架 (27) 上, 所述集散 管托架 (27) 通过螺钉 (28) 夹紧在储罐泡沫堰板 (29) 上, 所述给水集散管 (16d) 和给气集 散管 (17d) 分别通过喷头给水软管 (16e) 和喷头给气软管 (17e) 与微雾喷头 (3) 连通。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主给水硬管 (16a) 、 主给气硬管 (17a) 、 取样硬管 (18b)。
9、 、 给水岐管 (16c) 、 给气岐管 (17c) 、 给水集散管 (16d) 以及给气集散管 (17d) 均采用薄壁不锈钢管。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特征在于 : 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10619 A 2 2/2 页 3 述主给水软管 (16b) 、 主给气软管 (17b) 、 喷头给水软管 (16e) 以及喷头给气软管 (17e) 均 采用不锈钢金属软管, 所述取样软管 (18a) 采用导电软管, 其内层材料为碳黑填充的四氟乙 稀, 内层表面电阻率 103, 外层为不锈钢丝编织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10。
10、619 A 3 1/4 页 4 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消防安全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 装方式。 背景技术 0002 外浮顶石油储罐由于具有油品损耗低、 环保、 节省占地等优点, 已成为各国地上储 存原油的主要设施。石油储罐的大型化带来了石油储运的巨大挑战。近年, 外浮顶石油储 罐火灾事故出现高发趋势, 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还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 污染。 0003 密封圈火灾是外浮顶储罐最主要的火灾形式, 现在的石油化工企业几乎都是采用 泡沫灭火系统对石油储罐密封圈进行保护, 在国外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11、 近几年, 其他发达国 家陆续又推出了一些新的灭火系统, 如 : 荷兰 SAVAL 公司开发的 CFITM 气体灭火系统 (单元 独立式) 、 迪拜环球技术公司开发的 TANK GUARD 泡沫灭火系统 (单元独立式) 及 SEF 压缩空 气泡沫灭火系统等, 但是这些灭火系统均是在火灾发生后才启动, 不能实现对事故征兆的 早期监测和预警, 属于事后被动消防灭火, 实际效果很难评估。 0004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本申请人申请了外浮顶式石油储罐微水雾安全防护系统及防 护方法 (201110210497.6) , 公开了一种外浮顶式石油储罐微水雾安全防护系统, 包括控制 系统、 气体检测分析仪和惰。
12、性介质发生系统, 控制系统与气体检测分析仪连接, 气体检测分 析仪通过分析用气管与石油储罐一、 二次密封空间连通, 惰性介质发生系统与设置在石油 储罐的一、 二次密封空间的微水雾发生器连接, 通过向石油储罐一、 二次密封空间充入具有 惰性介质的微水雾将该密封空间的油气混合物含量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解决了外浮顶式石 油储罐一、 二次密封空间易爆炸的问题。但是, 该专利只公开了防护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在工程应用过程中还缺少指导意义。 0005 正常情况下, 储罐内储存有大量油品, 为不影响储罐的正常运行, 主动防护系统的 工程安装只能在储罐带油情况下进行, 因此在储罐浮顶上的安装过程中不得动。
13、电、 带火作 业。 0006 另一方面, 储罐浮顶会随着储罐液位升降, 浮顶的承重过大会导致浮顶沉没风险, 因此主动防护系统安装后还不得影响储罐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要有防雷击、 防静电措施。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目的在于 :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外浮顶石油储罐 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能够在储罐带油情况下进行安装作业, 并且安装后不会影响储 罐正常运行。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 式, 包括设置在外浮顶石油储罐第一、 二次密封圈内的微雾喷头和取样探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微雾喷头和取样探头通过管网与设置在。
14、石油储罐防火堤外的现场装置连接。 说 明 书 CN 103010619 A 4 2/4 页 5 0009 本发明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所述微雾喷头和取样 探头通过穿板接头固定在设置有安装孔的第二次密封的挡雨板上, 所述微雾喷头均朝同一 方向进行侧喷, 在所述取样探头前端设置有过滤器。 0010 本发明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所述现场装置包括储 水箱、 贮气罐、 气压水压控制组件、 气体浓度分析仪、 样气预处理装置以及控制设备 , 所述 管网包括补水管路、 补气管路、 给水管路、 给气管路以及样气采集管路, 所述储水箱通过补 水管路与外部水源连通。
15、, 所述贮气罐通过补气管路与外部气源连通, 所述储水箱和贮气罐 分别通过给水管路和给气管路与微雾喷头连通, 所述气体浓度分析仪通过样气采集管路与 取样探头连通。 0011 本发明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所述给水管路包括主 给水硬管、 主给水软管、 给水岐管、 给水集散管以及喷头给水软管, 所述给气管路包括主给 气硬管、 主给气软管、 给气岐管、 给气集散管以及喷头给气软管, 所述样气采集管路包括取 样软管和取样硬管。 0012 本发明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所述主给水硬管、 主 给气硬管以及取样硬管通过多孔管夹集约成一束, 其延伸至外浮顶石油储罐。
16、的转动扶梯顶 部, 并沿转动扶梯外侧延伸到扶梯走轮。 0013 本发明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所述主给水软管、 主 给气软管以及取样软管通过拖链集约成一束, 所述拖链在扶梯轨道外侧的导槽中滑动, 拖 链一端固定在扶梯走轮上部, 其另一端固定在导槽底部。 0014 本发明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所述给水岐管、 给气 岐管沿储罐浮顶的圆心径向分布且并列固定在磁力管座上, 所述磁力管座通过永磁铁吸附 在储罐浮顶上, 所述取样软管通过磁力管座与取样探头连通。 0015 本发明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所述给水集散管、 给 气集散管呈。
17、弧形并列地布置在集散管托架上, 所述集散管托架通过螺钉夹紧在储罐泡沫堰 板上, 所述给水集散管和给气集散管分别通过喷头给水软管和喷头给气软管与微雾喷头连 通。 0016 本发明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所述主给水硬管、 主 给气硬管、 取样硬管、 给水岐管、 给气岐管、 给水集散管以及给气集散管均采用薄壁不锈钢 管。 0017 本发明所述的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其所述主给水软管、 主 给气软管、 喷头给水软管以及喷头给气软管均采用不锈钢金属软管, 所述取样软管采用导 电软管, 其内层材料为碳黑填充的四氟乙稀, 内层表面电阻率 103, 外层为不锈钢丝编织。
18、 层。 0018 本发明采用连通现场装置与微雾喷头以及现场装置与取样探头的管网结构设计 及安装方式, 能在储罐带油情况下进行安装, 而且能够满足储罐浮顶随液位升降要求, 其中 新增加的材料不会影响储罐浮顶的荷重, 软管的设计能够消除流体流动产生的静电, 加强 储罐防雷接地导流能力。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103010619 A 5 3/4 页 6 0019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2 是本发明中微雾喷头的安装示意图。 0021 图 3 是本发明中取样探头的安装示意图。 0022 图 4 是本发明中现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5 是本发明中多孔管夹的安装示意。
19、图。 0024 图 6 是本发明中软管的安装示意图。 0025 图 7 是本发明中给水岐管、 给气岐管和取样软管的安装示意图。 0026 图 8 是本发明中给水集散管和给气集散管的安装示意图。 0027 图中标记 : 1 为第一次密封圈, 2 为第二次密封圈, 3 为微雾喷头, 4 为取样探头, 5 为穿板接头, 6 为挡雨板, 7 为过滤器, 8 为储水箱, 9 为贮气罐, 10 为气压水压控制组件, 11 为气体浓度分析仪, 12 为样气预处理装置, 13 为控制设备, 14 为补水管路, 15 为补气管路, 16 为给水管路, 16a 为主给水硬管, 16b 为主给水软管, 16c 为给。
20、水歧管, 16d 为给水集散管, 16e 为喷头给水软管, 17 为给气管路, 17a 为主给气硬管, 17b 为主给气软管, 17c 为给气歧 管, 17d 为给气集散管, 17e 为喷头给气软管, 18 为样气采集管路, 18a 为取样软管, 18b 为取 样硬管, 19 为多孔管夹, 20 为转动扶梯, 21 为扶梯走轮, 22 为拖链, 23 为导槽, 24 为储罐浮 顶, 25 为磁力管座, 26 为永磁铁, 27 为集散管托架, 28 为螺钉, 29 为储罐泡沫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002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
21、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 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0 如图 1 所示, 一种外浮顶石油储罐主动防护系统的安装方式, 包括设置在外浮顶 石油储罐第一次密封圈 1、 第二次密封圈 2 内的微雾喷头 3 和取样探头 4, 所述微雾喷头 3 和取样探头 4 通过管网与设置在石油储罐防火堤外的现场装置连接。 0031 如图 2 和 3 所示, 所述微雾喷头 3 和取样探头 4 通过穿板接头 5 固定在设置有安 装孔的第二次密封 2 的挡雨板 6 上, 所述微雾喷头 3 均朝同一方向进行侧喷, 在所述。
22、取样探 头 4 前端设置有过滤器 7。 0032 如图 1 和 4 所示, 所述现场装置包括储水箱 8、 贮气罐 9、 气压水压控制组件 10、 气 体浓度分析仪 11、 样气预处理装置 12 以及控制设备 13, 所述管网包括补水管路 14、 补气管 路15、 给水管路16、 给气管路17以及样气采集管路18, 所述储水箱8通过补水管路14与外 部水源连通, 所述贮气罐 9 通过补气管路 15 与外部气源连通, 所述储水箱 8 和贮气罐 9 分 别通过给水管路 16 和给气管路 17 与微雾喷头 3 连通, 所述气体浓度分析仪 11 通过样气采 集管路 18 与取样探头 4 连通。 0033。
23、 其中, 所述给水管路 16 包括主给水硬管 16a、 主给水软管 16b、 给水岐管 16c、 给水 集散管16d以及喷头给水软管16e, 所述给气管路17包括主给气硬管17a、 主给气软管17b、 给气岐管 17c、 给气集散管 17d 以及喷头给气软管 17e, 所述样气采集管路 18 包括取样软管 18a 和取样硬管 18b。 0034 如图 5 和 6 所示, 所述主给水硬管 16a、 主给气硬管 17a 以及取样硬管 18b 通过多 说 明 书 CN 103010619 A 6 4/4 页 7 孔管夹 19 集约成一束, 其延伸至外浮顶石油储罐的转动扶梯 20 顶部, 并沿转动扶梯。
24、 20 外 侧延伸到扶梯走轮21, 所述主给水软管16b、 主给气软管17b以及取样软管18a通过拖链22 集约成一束, 所述拖链 22 在扶梯轨道外侧的导槽 23 中滑动, 拖链 22 一端固定在扶梯走轮 21 上部, 其另一端固定在导槽 23 底部。 0035 如图7所示, 所述给水岐管16c、 给气岐管17c沿储罐浮顶24的圆心径向分布且并 列固定在磁力管座 25 上, 所述磁力管座 25 通过永磁铁 26 吸附在储罐浮顶 24 上, 所述取样 软管 18a 通过磁力管座 25 与取样探头 4 连通 ; 如图 8 所示, 所述给水集散管 16d、 给气集散 管 17d 呈弧形并列地布置在。
25、集散管托架 27 上, 所述集散管托架 27 通过螺钉 28 夹紧在储罐 泡沫堰板 29 上, 所述给水集散管 16d 和给气集散管 17d 分别通过喷头给水软管 16e 和喷头 给气软管 17e 与微雾喷头 3 连通。 0036 其中, 所述主给水硬管 16a、 主给气硬管 17a、 取样硬管 18b、 给水岐管 16c、 给气岐 管 17c、 给水集散管 16d 以及给气集散管 17d 均采用薄壁不锈钢管, 具有重量轻、 强度高、 抗 腐蚀性能强、 韧性好, 抗振动冲击和抗震性能优, 低温不变脆等优点。所述主给水软管 16b、 主给气软管 17b、 喷头给水软管 16e 以及喷头给气软管 。
26、17e 均采用不锈钢金属软管, 所述取 样软管 18a 采用导电软管, 其内层材料为碳黑填充的四氟乙稀, 内层表面电阻率 103, 外 层为不锈钢丝编织层, 以消除流体运动产生静电, 加强储罐防雷接地导流能力。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010619 A 7 1/8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619 A 8 2/8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619 A 9 3/8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619 A 10 4/8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619 A 11 5/8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619 A 12 6/8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619 A 13 7/8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619 A 14 8/8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0619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