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914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3.28 CN 102391452 A *CN102391452A* (21)申请号 201110315224.8 (22)申请日 2011.10.18 C08G 18/10(2006.01) C08G 18/66(2006.01) C08G 18/42(2006.01) C08G 18/32(2006.01) B01J 4/00(2006.01) (71)申请人 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14444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利港镇澄 西工业园 6 号 (72)发明人 尚永胜 张益兴 (74)专利代理机构 。
2、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代理人 唐纫兰 (54) 发明名称 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 器进料管, 包括进料管本体 (1) 、 混合胺进料管 (2) 、 预聚物进料管 (3) 、 端面法兰盖 (4) 和手动刮 片系统 (5) ; 所述进料管本体 (1) , 包括主进料管 (1.3) 、 第一法兰 (1.1)和第二法兰 (1.2) ; 所述 混合胺进料管 (2) , 包括混合胺管 (2.2) 和第三法 兰 (2.1) , 第三法兰 (2.1) 安装于混合胺管 (2.2) 的一端, 混合胺管 (2.2) 置于所述主进料管 (1.3。
3、) 内 ; 所述预聚物进料管 (3) , 包括预聚物进料支管 (3.1) 和第四法兰 (3.2) ; 所述端面法兰盖 (4) 连 接于所述第二法兰 (1.2) 外端 ; 所述手动刮片系 统 (5) , 包括手柄 (5.1) 、 第一联杆 (5.2) 、 偏心曲 柄 (5.3) 、 第二联杆 (5.4) 和刮片 (5.5) 。 本发明性 能可靠, 不需要经常清洗, 在生产中可以防止结胶 不断产生。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CN 102391459 A1/1 页 2 1. 一种氨纶连续聚合。
4、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反应器进料管包括进料 管本体 (1) 、 混合胺进料管 (2) 、 预聚物进料管 (3) 、 端面法兰盖 (4) 和手动刮片系统 (5) ; 所 述进料管本体 (1) , 包括主进料管 (1.3) 、 第一法兰 (1.1) 和第二法兰 (1.2) , 第一法兰 (1.1) 和第二法兰 (1.2) 分别安装在主进料管 (1.3) 的中间和一端 ; 所述混合胺进料管 (2) , 包括 混合胺管 (2.2) 和第三法兰 (2.1) , 混合胺管 (2.2) 呈 L 型结构, 第三法兰 (2.1) 安装于混合 胺管 (2.2) 的一端, 混合胺管 (2.2) 。
5、置于所述主进料管 (1.3) 内, 第三法兰 (2.1) 则露出主进 料管 (1.3) 外 ; 所述预聚物进料管 (3) , 包括预聚物进料支管 (3.1) 和第四法兰 (3.2) , 第四 法兰 (3.2) 安装于预聚物进料支管 (3.1) 外端, 预聚物进料支管 (3.1) 内端连接于所述主进 料管 (1.3) 上 ; 所述端面法兰盖 (4) 连接于所述第二法兰 (1.2) 外端, 端面法兰盖 (4) 外侧 设置有圆棒形物体 (4.1) ; 所述手动刮片系统 (5) , 包括手柄 (5.1) 、 第一联杆 (5.2) 、 偏心曲 柄 (5.3) 、 第二联杆 (5.4) 和刮片 (5.5)。
6、 , 所述手柄 (5.1) 安装于第一联杆 (5.2) 一端, 第一联 杆 (5.2) 另一端与偏心曲柄 (5.3) 一端相连, 偏心曲柄 (5.3) 另一端与第二联杆 (5.4) 一端 相连, 第二联杆 (5.4) 另一端与刮片 (5.5) 相连 ; 所述手动刮片系统 (5) 的第一联杆 (5.2) 、 偏心曲柄 (5.3) 和第二联杆 (5.4) 均设置于所述主进料管 (1.3) 内, 刮片 (5.5) 置于主进料 管 (1.3) 管口, 手柄 (5.1) 置于所述端面法兰盖 (4) 外。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91452 A CN 102391459 A1/3 页 3 氨纶连。
7、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聚合用反应器的进料管, 尤其是涉及一种专用于氨纶连续 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属于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专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生产氨纶纤维纺丝所用的氨基甲酸脂聚合物溶液是通过二步反应来实现的 ; 首 先, 过量的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酯反应, 生成异氰酸酯封端的低分子量的聚合物, 即通常 说的预聚物。 第二步, 预聚物在溶液中与二胺混合物反应, 生成高分子量的氨基甲酸脂聚合 物, 调整反应的化学计量, 使聚合物分子的扩链反应及时中止, 这样就得到了理想的氨基甲 酸脂聚合物溶液, 即俗称的纺丝原液。 0003 本发明是。
8、连续聚合工艺生产中, 实现上述第二步反应的核心设备第二反应器的关 键部件, 预聚物 (简称 PP) 与二胺混合物 (简称 Anmine) 就是通过本发明进入到第二反应器 中。 0004 传统的进料管一直存在着重大缺陷, 主要表现在预聚物 (简称 PP) 与二胺混合物 (简称 Anmine) 在从进料管出料端流出的瞬间即发生剧烈的反应, 使得进料管的出料端经常 出现一定的结胶现象, 结胶是一个缓慢而又始终不停顿的过程, 这样就使得结胶现象在生 产过程中不断加重, 堵塞进料通道, 使物料在进入反应器的过程中出现不规则地压力波动, 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均一性, 而不断发生的结胶使清洗设备的间隔时间很短。
9、, 在繁忙的生 产中, 经常不得不因为进料管的问题而停机清洗, 对生产构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性能可靠, 不需要经常清洗, 在生产中 可以防止结胶不断产生的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 所述反应 器进料管包括进料管本体、 混合胺进料管、 预聚物进料管、 端面法兰盖和手动刮片系统 ; 所 述进料管本体, 包括主进料管、 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 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分别安装在主进 料管的中间和一端 ; 所述混合胺进料管, 包括混合胺管和第三法兰, 混合胺管呈 L 。
10、型结构, 第三法兰安装于混合胺管的一端, 混合胺管置于所述主进料管内, 第三法兰则露出主进料 管外 ; 所述预聚物进料管, 包括预聚物进料支管和第四法兰, 第四法兰安装于预聚物进料支 管外端, 预聚物进料支管内端连接于所述主进料管上 ; 所述端面法兰盖连接于所述第二法 兰外端, 端面法兰盖外侧设置有圆棒形物体 ; 所述手动刮片系统, 包括手柄、 第一联杆、 偏心 曲柄、 第二联杆和刮片, 所述手柄安装于第一联杆一端, 第一联杆另一端与偏心曲柄一端相 连, 偏心曲柄另一端与第二联杆一端相连, 第二联杆另一端与刮片相连 ; 所述手动刮片系统 的第一联杆、 偏心曲柄和第二联杆均设置于所述主进料管内,。
11、 刮片置于主进料管管口, 手柄 置于所述端面法兰盖外。 0007 用手柄人工操作, 可以使刮片以混合胺管为旋转中心, 进行左右各约 60 度的转 说 明 书 CN 102391452 A CN 102391459 A2/3 页 4 动。 同时也可推拉手柄, 使刮片沿混合胺管前后作往复运动。 正是这种运动使进料管插入到 反应器中一侧的端面不时处于被扰动的环境中, 使结胶现象无法在这一区域内持续存在, 因此杜绝了管路堵塞的可能。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的结构新颖、 性能可靠安全, 大大延长了反应器的清洗间隔时间。 使反应器连续 运行的时间延长了三倍以上。 附图说明 0009 图 。
12、1 为本发明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的纵剖面示意图。 0010 图 2 为本发明的进料管本体纵剖面示意图。 0011 图 3 为本发明的混合胺进料管纵剖面示意图。 0012 图 4 为本发明的预聚物进料管纵剖面示意图。 0013 图 5 为本发明的端面法兰盖外形示意图。 0014 图 6 为本发明的手动刮片系统示意图。 0015 图中附图标记 : 进料管本体 1、 第一法兰 1.1、 第二法兰 1.2、 主进料管 1.3 ; 混合胺进料管 2、 第三法兰 2.1、 混合胺管 2.2 ; 预聚物进料管 3、 预聚物进料支管 3.1、 第四法兰 3.2 ; 端面法兰盖 4 ; 手动刮片系统 。
13、5、 手柄 5.1、 第一联杆 5.2、 偏心曲柄 5.3、 第二联杆 5.4、 刮片 5.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参见图 1, 图 1 为本发明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的纵剖面示意图。由 图 1 可以看出, 本发明氨纶连续聚合生产的反应器进料管, 包括进料管本体 1、 混合胺进料 管 2、 预聚物进料管 3、 端面法兰盖 4 和手动刮片系统 5。 0017 参见图 2, 图 2 为本发明的进料管本体纵剖面示意图。由图 2 可以看出, 所述进料 管本体 1, 包括主进料管 1.3、 第一法兰 1.1 和第二法兰 1.2, 第一法兰 1.1 和第二法兰 1.2 分别安装在主进料管 1。
14、.3 的中间和一端。 0018 参见图 3, 图 3 为本发明的混合胺进料管纵剖面示意图。由图 3 可以看出, 所述混 合胺进料管 2, 包括混合胺管 2.2 和第三法兰 2.1, 混合胺管 2.2 呈 L 型结构, 第三法兰 2.1 安装于混合胺管 2.2 的一端, 混合胺管 2.2 置于所述主进料管 1.3 内, 第三法兰 2.1 则露出 主进料管 1.3 外。 0019 参见图 4, 图 4 为本发明的预聚物进料管纵剖面示意图。由图 4 可以看出, 所述预 聚物进料管 3, 包括预聚物进料支管 3.1 和第四法兰 3.2, 第四法兰 3.2 安装于预聚物进料 支管 3.1 外端, 预聚物。
15、进料支管 3.1 内端连接于所述主进料管 1.3 上, 如图 1。预聚物进料 支管 3.1 与主进料管 1.3 完全是圆滑过渡结构, 以保证预聚物在输送过程中无死角与无滞 留。 0020 参见图 5, 图 5 为本发明的端面法兰盖外形示意图。由图 5 可以看出, 所述端面法 兰盖 4 连接于所述第二法兰 1.2 外端, 如图 1。其上的圆棒形物体 4.1 是手动刮片系统 5 说 明 书 CN 102391452 A CN 102391459 A3/3 页 5 中手柄的限位装置。 其一侧的端面形状也是为了保证预聚物的流动腔室都是圆滑过渡的形 状, 无死角与台阶。 0021 参见图 6, 图 6 。
16、为本发明的手动刮片系统示意图。由图 6 可以看出, 所述手动刮片 系统 5, 包括手柄 5.1、 第一联杆 5.2、 偏心曲柄 5.3、 第二联杆 5.4 和刮片 5.5, 所述手柄 5.1 安装于第一联杆 5.2 一端, 第一联杆 5.2 另一端与偏心曲柄 5.3 一端相连, 偏心曲柄 5.3 另 一端与第二联杆 5.4 一端相连, 第二联杆 5.4 另一端与刮片 5.5 相连。所述手动刮片系统 5 的第一联杆 5.2、 偏心曲柄 5.3 和第二联杆 5.4 均设置于所述主进料管 1.3 内, 刮片 5.5 置 于主进料管 1.3 管口, 手柄 5.1 置于所述端面法兰盖 4 外。用手柄 5。
17、.1 人工操作, 可以使刮 片 5.5 以混合胺管 2.2 为旋转中心, 进行左右各约 60 度的转动。同时也可推拉手柄 5.1, 使 刮片 5.5 沿混合胺 2.2 管前后作往复运动。正是这种运动使进料管插入到反应器中一侧的 端面不时处于被扰动的环境中, 使结胶现象无法在这一区域内持续存在, 因此杜绝了管路 堵塞的可能。 0022 上述所有部件中与物料接触的部分全部进行精抛光, 抛光精度达到 Ra0.4。 0023 实际应用中, 第一法兰将与反应器的进料法兰相连接, 主进料管将插入到反应器 中, 第二法兰将与端面法兰盖相连, 使进料管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 主进料管的内壁将与混 合胺管外壁形成。
18、了一个封闭空间来保证预聚物的通过。 本发明保证混合胺直接进入到反应 器中, 而不会在中途与预聚物发生接触。 0024 在实际生产中, 正是靠工人操作每班进行几次这两个方向的运动, 使进料管插入 反应器的一端端面无法形成固定的结胶。从而杜绝了管路堵塞的现象。延长了设备的清洗 间隔, 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0025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描述如下 : 将本发明插入到反应器的进料管中, 预聚物和混合胺分别通过各自的管路进入到反应 器内部, 在每班的运行过程中, 员工大约每二小时去操作一次进料管手动刮片系统的手柄, 左右旋转, 前后往复各五次左右即可。 说 明 书 CN 102391452 A CN 102391459 A1/4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91452 A CN 102391459 A2/4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91452 A CN 102391459 A3/4 页 8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91452 A CN 102391459 A4/4 页 9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9145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