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芳基磺酰基烷基酰胺的方法。芳基磺酰基烷基酰胺是用作聚酰胺,特别是聚酰胺11和12的增塑剂产品。重要的是这些增塑剂遇热不降解。在高温200~250℃下加入这种增塑剂,即在使用时不会生成能够显色和能损坏聚合物机械性能(链断裂)的酸性产品。1980年2月6日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EP7623叙述了一种在200℃下用碱性试剂提纯芳基磺酰基烷基酰胺以制取热稳定性产品的方法。目前已发现一种合成热稳定的可以直接用作聚酰胺增塑剂的芳基磺酰基烷基酰胺的方法,它不用如在EP 7623中所述的提纯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芳基磺酰基卤化物和烷基胺反应合成下式的芳基磺酰基烷基酰胺的方法:
其中R1代表一个氢原子或一个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R2代表一个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R3代表选自卤素和具有至多5个碳原子的烷基的相同的或不同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此方法特征如下:
a)将芳基磺酰基卤化物与过量的烷基胺和一种碱性试剂地水溶液接触,相对于使用的芳基磺酰基卤化物来讲碱性试剂过量,
b)从由a)得到的有机相中除去水和烷基胺,
c)从由b)得到的剩余物中分出芳基磺酰基烷基酰胺。
尽管R1和R2可以不同,但使用R1和R2相同的产品是有利的,在这些产品中,优选的是R1和R2小于3个碳原子的产品。另一类值得注意的产品是其中R1是氢,R2为2~6个、最好是4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苯环取代基中,最好为氟、氯、溴和甲基。苯环可以同时有几个这样的取代基,即例如可以有一个甲基和一个或几个溴原子或者一个甲基和一个或几个氯原子。特别引人注意的产品是其中R3为氢者,即苯环未被取代,R1也是氢、R2为有2~6个碳原子的烷基。
在这些产品中,最好用下式所示的N-正丁基苯磺基酰胺:
原料芳基磺酰基卤化物是下式所示的产品:
其中R3含意同前,X为卤素。X为氯和溴有利,最好为氯。原料烷基胺是下式所示的产品:
其中R1和R2含意同前
在芳基磺酰基卤化物和烷基胺之间的反应基本上是完全的,在理论上每1摩尔胺需要1摩尔卤素,得到1摩尔碱性试剂转化的HX。
最好使用苯磺酰基氯化物(即基中R3为氢、X为氯的产品)和正丁基胺(即其中R1是氢和R2是正丁基的产品)。
在a)步骤中重要的是用过量的烷基胺,即每一摩尔卤素用多于1摩尔的胺。
过量20%摩尔较为有利,即每摩尔卤化物,用1.2摩尔胺,最好是过量5~15%。大量过量并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但在反应结束时需要循环大量的胺。
可用来配制水溶液的碱性试剂有,例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和醇化物。使用氢氧化钠(碱)或氢氧化钾较为有利,最好用氢氧化钠。虽然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浓度并不重要,但一般惯用10~30%(重量)的水溶液。所需碱性试剂的量为a)中所用磺酰基卤化物量的函数,化学计量为1摩尔磺酰基卤化物用等量的碱,即如果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其用量为每1摩尔磺酰基卤化物至少需要1摩尔。相对于上面所述的化学计量来讲,需要用过量的碱性试剂。用小于10%的过量摩尔数较为有利,最好为1~5%。用大量过量的氢氧化钠并不超出本发明范围,但是由于要除去大量多余产品而使工艺复杂化。
操作可连续或不连续地进行并可在任何顺序下或者一部份以一种顺序,而一部份以另一种顺序加入芳基磺酰基卤化物、烷基胺和碱性试剂水溶液。唯一要遵守的条件是不能因为与碱性试剂反应而破坏芳基磺酰基卤化物。例如可以使芳基磺酰基卤化物与烷基胺接触然后加入碱性试剂。也可以将芳基磺酰基卤化物倒入搅拌的碱性试剂水溶液和烷基胺的混合物中。使用“搅拌的混合物”一词是因为通常碱性溶液与烷基胺是不可混的,通过搅拌得到一种不稳定的乳液。根据另一种方法,也可以将芳基磺酰基卤化物和碱性试剂水溶液倒入烷基胺中,而使碱溶液稍迟加入。“迟”理解为碱性试剂摩尔数要滞后于芳基磺酰基卤化物的摩尔数。
在本发明中,重要的是将芳基磺酰基卤化物、烷基胺、水和碱性试剂接触,使用无水碱性试剂和水或者无水碱性试剂和烷基胺水乳液均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可以使用芳基磺酰基卤化物自身或其在一种溶剂中的溶液,烷基胺也可以其自身或可能在一种溶剂如甲苯中使用。
只要产品不分解,步骤a)可以在任何温度和压力下进行,但最好在环境温度或者接近于环境温度下并在大气压下或相近的大气压下进行,以使卤化物呈液体,胺也是液体。如果不能集中这些条件,那么我们就选择卤化物是液体而胺是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范围。有利的条件是温度低于150℃,相对压力低于5巴。
最好在大气压和接近于环境温度下即0~50℃之间操作。
步骤a)的时间无关紧要,但是反应是瞬间的而且其时间由与设备和处理数量有关的操作条件来确定。
这一时间通常为15分钟至几小时。
接触本身是一种熟知的操作,在化学工业中可以用任何设备进行,用带搅拌的设备较为有利。
当这一步骤a)的所有反应物进行接触时,在20~100℃最好40~70℃下保持反应混合物处于搅拌下几分钟到几小时,最好1~3小时有利。在a)步骤结束时,得到的反应介质基本分成水相和主要含有芳基磺酰基烷基酰胺、还含有一些烷基胺和少量水的有机相。这种两相分离的操作已众所周知。
步骤b)包括从上述有机相除去水及烷基胺,由蒸馏进行此步骤较为有利。只要不超过有机相开始降解的温度或生成有色产品或分解产品的温度,可以在真空下或低于几个巴的压力下进行操作。通常温度低于180℃。在130~170℃下操作较为有利。在较高的温度下操作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但是产品有降解的危险,而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比较简单。
操作时间无关紧要,它由与设备和要除去的水和烷基胺量有关的实际条件来确定。
这个步骤b),与本发明的其他所有步骤一样,可以连续或间断进行。当除去所有的水和烷基胺时,得到了主要含有所需酰胺的有机残余物。步骤c)可用已知的任何分离方法进行。最好使用蒸馏或者一次或者多次闪蒸或者在真空下进行薄膜或薄层蒸发。
在下列实例中热稳定性测试包括将芳基磺酰基烷基酰胺在氮气中250℃下保持3小时,测试结束时着色(度)应低于250哈曾。然后产品便可用作增塑剂。
除了特别指明外,操作均在装有搅拌器、测温夹套、氮气清扫用的通氮管、垂直冷凝器和用冷水或盐水浴致冷的玻璃反应器中进行。在蒸馏期间(步骤b,和c)产品用氮保护。
实例1
a)在1个半小时内往含有3.051摩尔、浓度为19.37%(重量)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和3.3摩尔正丁基胺(CH3CH2CH2CH2NH2)的混合物中通入3摩尔苯磺酰基氯化物(C6H5SO2Cl)。将反应温度保持在20℃,在2小时内达到60~65℃。沉降之后,得到675克含有3×0.9959摩尔的N-正丁基苯磺酰基酰胺(C6H5SO2NHCH2CH2CH2CH3)(BBSA)的有机相。
b)在740~10毫米汞的真空下保持20~145℃的塔底温度,将有机相蒸馏1小时以除去水及正丁基胺。
c)在真空(0.5毫米汞)下蒸馏得到剩余物,在步骤a)结束时收集含在有机相中96%的BBSA。热测试表明增色50哈曾。
实例2
除了加入苯磺酰基氯化物时温度保持在50℃之外,操作同实例1。结果与实例1相同。
实例3
a)保持反应器在50℃下,往3.3摩尔正丁基胺中倒入0.6摩尔苯磺酰基氯化物。然后在1个半小时内同时加入19.37%(重量)水溶液形式的3.051摩尔氢氧化钠和2.4摩尔苯磺酰基氯化物,反应器保持在50℃。加入7克水洗涤倾倒氢氧化钠的滴液漏斗。然后在2小时内使反应器达到60~65℃。
沉降之后得到669克含有3×0.9939摩尔BBSA的有机相。
b)如实例1进行蒸馏。
c)在0.5毫米汞真空下蒸馏得到剩余物,收集到在步骤a)结束时含在有机相中的95%BBSA。热测试表示着色50哈曾。
实例4
操作同实例2,但是用不锈钢反应器,其底部颜色是由304L制成,其余部分为316L。得到同样的结果。
实例5
a)在30分钟内将3摩尔苯磺酰基氯化物倒入3.3摩尔的正丁基胺中,反应器温度保持在50℃。然后在1个半小时内倒入3.15摩尔浓度为19.9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用13.5克水洗涤倾倒氢氧化钠的滴液漏斗。在2小时内使反应器温度达到60~70℃。沉降后得到671.8克含有3摩尔BBSA的有机相。
b)如实例1蒸馏水和胺,证明在此蒸馏中损失b)步骤总量的6.1%。
c)在真空下(0.5毫米汞)蒸馏得到剩余物,由此收集到在步骤a)结束时含在有机相中的BBSA的92%。热测试表明着色175哈曾。
实例6
a)除了在倒入反应物的两次操作时反应器保持20℃而不是50℃之外,操作同实例3。沉降之后得到671.8克含有3×0.998摩尔BBSA的有机相。
b)如实例1的方法蒸馏水及胺,证明在此蒸馏中损失总量的6.07%。
c)在真空下(0.5毫米汞)蒸馏得到的剩余物收集到相当于蒸馏塔顶、中间和底部的三种馏份(以重量百分比计)。
F1=4.9%
F2=84.2%
F3=7.1%
瓶中剩余3.8%(在c)步骤中使用的总量的百分数)
对F2进行热测试,着色低于50哈曾,对F1+F2+F3测试为100哈曾。
实例7
除了使用3.75摩尔正丁基胺外,操作同实例2。得到702.6克含有3×0.9924摩尔BBSA的有机相。得到同样的结果。
实例8
除了使用3.15摩尔正丁基胺外,操作同实例2。得到659.8克含有3×0.9915摩尔BBSA的有机相。得到同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