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管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管及其制造方法.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50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55092 A *CN103155092A* (21)申请号 201180048170.1 (22)申请日 2011.09.27 2010-228550 2010.10.08 JP H01J 61/30(2006.01) B28B 11/00(2006.01) H01J 9/24(2006.01) H01J 9/26(2006.01) (71)申请人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 (72)发明人 宫泽杉夫 渡边敬一郎 大桥玄章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
2、公司 11285 代理人 钟守期 杨勇 (54) 发明名称 陶瓷管及其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的高亮度放电灯用第一陶瓷管 (10A) , 具有在内部进行发光的发光部 (12) 、 和分别在该 发光部 (12) 两侧一体形成的电极密封用第一毛 细管 (14a) 和第二毛细管 (14b) , 其中, 在发光部 (12) 的靠近第一毛细管 (14a) 的位置设置有贯通 孔 (16) , 该贯通孔 (16)从该发光部 (12)的内部 向发光部 (12) 的外部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毛细管 (14a) 的延伸方向相同。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4.03 (86。
3、)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1/072113 2011.09.27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46598 JA 2012.04.12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21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21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5092 A CN 103155092 A *CN103155092A* 1/2 页 2 1. 一种陶瓷管, 为高亮度放电灯用陶瓷管, 所述陶瓷管具有 : 发光部 (12) , 在其内部进 行发光 ; 电极密封用的第。
4、一毛细管 (14a) 和第二毛细管 (14b) , 分别一体形成在该发光部 (12) 的两侧,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光部 (12) 的靠近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的位置具有贯通孔 (16) , 该贯通孔 (16)从该发光部 (12)的内部向所述发光部 (12)的外部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的延伸方向相同。 2.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 (16) 的轴线 (m1) 和所述第一毛 细管 (14a) 的轴线 (n1) 平行。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 (16) 形成在所述发光部 (12) 的、 比对应于被所述第一毛细。
5、管 (14a) 密封的电极 (26A) 端部的位置 (Pb) 靠近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的位置。 4.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 (16) 形成在所述发光部 (12) 的 以下位置, 即该贯通孔 (16) 的轴线 (m1) 和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的轴线 (n1) 的距离 (La) 在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外径 (Da) 的 0.55 倍以上的位置。 5. 权利要求 14 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发光部 (12) 而言, 从 对应放电区域 (34) 的部分向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延伸的部分、 或者从对应所述放电区域 (3。
6、4) 的部分向所述第二毛细管 (14b) 延伸的部分中的任意一个部分呈弯曲面, 并在该弯曲 面具有所述贯通孔 (16) 。 6. 一种陶瓷管, 为高亮度放电灯用陶瓷管, 所述陶瓷管具有 : 发光部 (12) , 在其内部进 行发光 ; 电极密封用的第一毛细管 (14a) 和第二毛细管 (14b) , 分别一体形成在该发光部 (12) 的两侧,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光部 (12) 的靠近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的位置具有突出方向与所述第一毛 细管 (14a) 的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三毛细管 (70) , 并具有从所述第三毛细管 (70) 顶端贯通至所述发光部 (12) 内侧的孔 (72) 。 。
7、7. 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毛细管 (70) 的轴线 (m3) 和所述第 一毛细管 (14a) 的轴线 (n1) 平行。 8. 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毛细管 (70) 形成在所述发光部 (12) 的、 比对应于被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密封的电极 (26A) 端部的位置 (Pb) 靠近所述第 一毛细管 (14a) 的位置。 9. 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毛细管 (70) 形成在所述发光部 (12) 的以下位置, 即该第三毛细管 (70) 的轴线 (m3) 和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的轴线 (n1) 。
8、的距离 (Lb) 在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外径 (Da) 的 0.55 倍以上的位置。 10. 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从将所述发光部 (12) 内面用包含所述第三毛细管 (70) 轴线 (m3) 的面来剖切时的轮廓 线 (80) 、 和所述轴线 (m3) 的关系来看, 在所述轮廓线 (80) 上所述轮廓线 (80) 和所述轴线 (m3) 的交点 (82) 的切线 (84) 方向、 和所述轴线 (m3) 所成的角 () 在 30以上。 11. 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将成为所述第三毛细管 (70) 沿其轴线 (m3) 的最大长度 (Lc) 的基准的。
9、点设为基点 (88)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55092 A 2 2/2 页 3 时, 所述第三毛细管 (70) 的最大长度 (Lc) 为, 从所述基点 (88) 到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端部的、 沿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的轴线 (n1) 的长度 (Ld) 的 1 105 10。 12. 权利要求 611 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发光部 (12) 而言, 从 对应放电区域 (34) 的部分向所述第一毛细管 (14a) 延伸的部分、 或者从对应所述放电区域 (34) 的部分向所述第二毛细管 (14b) 延伸的部分中的任意一个呈弯曲面, 并在该弯曲面具 有。
10、所述第三毛细管 (70) 。 13. 一种陶瓷管的制造方法, 通过接合多个陶瓷成形体制作一个高亮度放电灯用陶瓷 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具有成形体制作工序和成形体接合工序, 在所述成形体制作工序中, 制作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和第二陶瓷成形体 (22B) , 其 中, 所述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一体具有第一弯曲部 (18a) 和第一圆筒部 (20a) , 并在所述 第一弯曲部 (18a) 具有沿所述第一圆筒部 (20a) 轴线方向的贯通孔 (16) ; 所述第二陶瓷成 形体 (22B) 一体具有第二弯曲部 (18b) 和第二圆筒部 (20b) , 在所述成形体接合工序中, 。
11、通过接合所述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的所述第一弯曲部 (18a) 的端面 (56a) 和所述第二陶瓷成形体 (22B) 的所述第二弯曲部 (18b) 的端面 (56b) , 制作接合体 (58A) , 且所述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的所述第一圆筒部 (20a) 的轴线 (n2) 和所述贯通孔 (16) 的轴线 (m2) 平行。 14. 一种陶瓷管的制造方法, 通过接合多个陶瓷成形体制作一个高亮度放电灯用陶瓷 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具有成形体制作工序和成形体接合工序, 在所述成形体制作工序中, 其制作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和第二陶瓷成形体 (22B) , 其 中, 第一陶。
12、瓷成形体 (22A) 一体具有第一弯曲部 (18a) 和第一圆筒部 (20a) , 且在所述第一 弯曲部 (18a) 具有沿所述第一圆筒部 (20a) 轴线方向的毛细管 (90) , 并具有从所述毛细管 (90) 顶端贯通至所述第一弯曲部 (18a) 内的孔 (92) ; 第二陶瓷成形体 (22B) 一体具有第二 弯曲部 (18b) 和第二圆筒部 (20b) , 在所述成形体接合工序中,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的所述第一弯曲部 (18a) 的端面 (56a) 和所述第二陶瓷成形体 (22B) 的所述第二弯曲部 (18b) 的端面 (56b) , 制作接合体 (58A) ; 且。
13、所述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的所述第一圆筒部 (18a)的轴线 (n2) 、 和所述毛细管 (90) 及所述孔 (92) 的轴线 (m4) 平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55092 A 3 1/21 页 4 陶瓷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压钠灯或金卤灯等高亮度放电灯的陶瓷管的制造方法及 陶瓷管。 背景技术 0002 陶瓷金卤灯是一种通过插入于高亮度放电灯用陶瓷管内部的一对电极对金属卤 化物进行离子化, 由此进行放电发光的灯。 0003 这种陶瓷管具有一对毛细管, 该一对毛细管分别以其轴线对置于发光部而定位的 方式形成。在各毛细管分别设置有电极插入孔,。
14、 并经由这些电极插入孔插入电极。已经公 开的陶瓷管有如下几种 : 组合多个构件而制作的陶瓷管、 或作为单一构件以一体化的方式 制作的陶瓷管、 接合两个构件而制作的陶瓷管等 (例如参照特开昭 63 143738 号公报、 特 开平5334962号公报、 特开平721990号公报、 特开平855606号公报、 特表2010 514125 号公报、 特表 2010 514127 号公报、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 2006 0001346 号说明 书、 特表 2009 530127 号公报、 特开 2008 44344 号公报) 。 0004 另外, 例如在设置于陶瓷管的两根毛细管 (细孔) 中, 在一侧。
15、电极插入孔插入电极 并用烧结玻璃 (fritted glass) 等密封后, 由其余的另一侧电极插入孔向发光容器内导入 发光物质, 之后, 对该另一侧电极插入孔插入电极并用烧结玻璃等密封, 由此进行发光管的 组合。另外, 除了在陶瓷管中设置上述两根毛细管的结构之外, 作为其他结构, 还已知与电 极插入用毛细管另行设置第三毛细管或细孔的结构, 该第三毛细管或细孔用于在密封电极 后, 进行发光物质的导入和向发光容器内导入发光物质。 0005 具体而言, 在特开昭63143738号公报中, 公开了如下例子 : 一种陶瓷放电灯, 由 透光性陶瓷构成的发光管灯泡的两端开口部, 分别通过用于支撑电极的、 。
16、由导电性金属陶 瓷构成的堵塞体固相连接 (solid phase bonding) 而被密封, 其中在发光管灯泡设置了作 为管内排气用及封入物供给用来使用的小孔。通过溶敷陶瓷栓体来堵塞该小孔。 0006 在特开平 5 334962 号公报中, 公开了如下例子 : 在由多晶氧化铝构成的透光性 灯泡两端的筒状开口部分别安装有堵塞体, 在各堵塞体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分别贯通电极的 孔, 在偏离一侧堵塞体中心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向透光性灯泡内导入发光物质的开口。 0007 在特开平 7 21990 号公报中, 公开了如下例子 : 直径 300m 的销状电流导体插 入于放电管的两端部, 两端的塞子 (plug)。
17、 通过烧结而直接连接于该两端部 ; 尤其在图 3 和 图4中, 公开了如下例子 : 在第二端部附近的放电管的壁部或者第二塞子形成有直径1mm以 上的填充孔, 所述填充孔用于向放电管内导入发光物质。 0008 在特开平855606号公报中, 公开了如下例子 : 将下端部封闭的小径管以从发光 管漏斗状部的中心部向下下垂的方式一体设置, 由此使得在该小径管内的下部 (在点亮时 成为最冷部的部分 : 最冷部) , 积攒不蒸发而残留在发光管内的液态金属卤化物。特别地还 公开了如下内容 : 设置在与最冷部隔开距离的、 呈凸缘状的中间部的开口的一侧, 用作向发 光管内封入金属卤化物和水银时的导入口, 但也可。
18、以将所述小径管用作导入管。 说 明 书 CN 103155092 A 4 2/21 页 5 0009 在特表2010514125号公报中, 公开了如下陶瓷燃烧器 : 将放电容器的一侧端部 和管壁作为放电容器的一体化部分而制作, 放电容器的另一侧端部通过陶瓷端部塞子而密 封。特别地还公开了如下例子 : 在放电容器陶瓷壁, 设置了如下管 : 在制造陶瓷燃烧器的期 间, 用于向放电容器内导入离子化填充材料, 且向放电容器的陶瓷壁外侧突出。此外, 管是 以气密方式密封的。 0010 特表 2010 514127 号公报中, 公开了如下例子 : 放电容器通过两个不同的部分 (该公报的图 2A 中由虚线所。
19、分开) , 例如呈实质上的球形或实质上的椭圆形, 只在第一放电 容器的部分设置如下管 : 在制造陶瓷燃烧器的期间, 用于向离子化放电容器内导入填充材 料, 且向放电容器的陶瓷壁外侧突出。此外, 管是以气密方式密封的。 0011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001346号说明书中, 公开了如下例子 : 具有筒部、 和 分别与该筒部的两端结合的端部构件, 在各端部构件的中心部设置有向筒部内侧延伸的电 极 ; 尤其是在一侧端部构件设置有导入孔, 该导入孔贯通该端部构件的外面到内面 (与筒部 的内部对置的面) 。向筒部内导入金属卤化物等是经由导入孔来进行, 之后通过塞子构件密 封导入孔。 0012 另。
20、外, 在现有技术中, 已知如下内容 : 一种制造方法, 在多个无机粉末成形体的接 合面涂布浆料, 将多个成形体贴紧而一体化, 并进行烧结, 由此能够得到坚固的接合烧结体 (例如特表 2009 530127 号公报) ; 或一种结构, 在抑制或避免接合部的变形或表面粗糙度 的增大的同时, 能够得到无机粉末成形体的接合体 (例如参照特开 2008 44344 号公报) 。 0013 即, 特表2009530127号公报中, 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放电灯发光管的烧结体的制 造方法, 该制造方法具有 : 得到第一无机粉末成形体和第二无机粉末成形体的步骤, 该第一 无机粉末成形体和第二无机粉末成形体, 含有无。
21、机粉末、 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有机分散介 质和胶凝剂, 并由有机分散介质和胶凝剂的化学反应而固化 ; 在第一无机粉末成形体的接 合面涂布浆料的步骤, 该浆料含有粉末成分和有机分散介质 ; 将无机粉末成形体, 以中间夹 着浆料的状态接触而得到一体接合体的步骤 ; 以及烧结该接合体而得到烧结体的步骤。 0014 在特开200844344号公报中公开了适用于放电灯发光管的烧结体, 使两个以上 无机粉末成形体的接合体的烧结体具有 : 第一构成部分, 其与所述接合体的两个以上所述 无机粉末成形体相对应, 第二构成部分, 其与所述接合体的接合部相对应 ; 并具有以下特征 (a) 和 (b) 中的一种或全部。。
22、 0015 (a) 所述第二构成部分具有所述第一构成部分以下的表面粗糙度。 0016 (b) 所述第二构成部分在其宽度中心附近具有所述第一构成部分以上的透光度。 发明内容 0017 另外, 在特开昭 63 143738 号公报、 特开平 7 21990 号公报、 特开平 8 55606 号公报、 特表 2010 514125 号公报、 特表 2010 514127 号公报中, 设置有 : 第一毛细管和 第二毛细管, 用于在发光部内导入密封电极 ; 第三毛细管 (或第三细孔) , 用于向发光部内导 入发光物质。 第一毛细管、 第二毛细管和第三毛细管沿着轴方向分别形成有第一贯通孔、 第 二贯通孔和。
23、第三贯通孔。尤其是, 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的轴方向、 与第三毛细管 (或第 三细孔) 的轴方向不同。因此, 用注射成形或凝胶注模成型等方法制作陶瓷管的根基成形 体时, 用于成形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的销、 与用于成形第三贯通孔 (或第三细孔) 的销 说 明 书 CN 103155092 A 5 3/21 页 6 的拉制方向不同, 有必要与其对应地构成成形机的机构, 从而需要复杂且高价的制造设备。 这将引起制造成本的高价化。 0018 在发光部中, 设置有毛细管或细孔的部分, 与其他部分相比光透过率低, 因此若将 所述部分设置在电极顶端之间的对应放电区域的位置, 则光的透过性会恶化, 会成为发。
24、光 效率或配光性降低的原因, 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 若将设置有毛细管或细孔的部分, 设置 在靠近电极密封用的第一毛细管或第二毛细管的位置, 则在点亮时, 容易成为最冷点, 发光 物质会积攒在毛细管或细孔, 由此产生陶瓷部的腐蚀, 而成为寿命降低的原因。 0019 另外, 如特开平5334962号公报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001346号说明 书, 事先与电极密封用的第一毛细管或第二毛细管另行地, 成形设置有第三细孔的圆盘形 状部 (塞子部) , 该第三细孔具有与第一毛细管或第二毛细管相同的轴方向, 并在管 (tube) 主体组合所述圆盘形状部, 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情况下, 组合灯具后, 。
25、细孔位于电极附近的壁 厚部, 从而引起由最冷点导致的腐蚀, 因此不优选。 0020 若减小由第三毛细管的轴线和发光部的轴线所成的角, 则在第三毛细管的贯通孔 和发光部的内面的边界, 则会形成剖面呈锐角的边缘, 因此存在如下问题 : 在之后工序的处 理或搬运等中, 容易在边缘产生缺口, 产生垃圾, 或出缺口的部分产生裂纹。 0021 另外, 若第三毛细管过长, 则在点亮时, 会导致温度不上升而成为最冷点, 因此如 上所述, 会产生陶瓷部的腐蚀, 从而并不优选。 0022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课题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高亮度放电灯用陶 瓷管 : 具有用于向发光部内导入发光物质的第三细孔或。
26、第三毛细管, 但并不会引起制造设 备的复杂化, 另外, 不会对光的透过产生影响, 从而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生产率的提 高、 可靠性的提高。 0023 另外,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如下的高亮度放电灯用陶瓷管的制造方 法 : 能够用简单的工序、 简单的制造设备制造陶瓷管, 所述陶瓷管具有用于向发光部内导入 发光物质的第三细孔或第三毛细管, 从而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生产率的提高、 成品率 的提高。 0024 1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陶瓷管是一种高亮度放电灯用陶瓷管, 所述陶瓷管具有 : 发 光部, 在其内部进行发光 ; 电极密封用的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 分别一体形成在该发光 。
27、部的两侧,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光部的靠近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位置具有贯通孔, 该贯通孔 从该发光部的内部向所述发光部的外部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0025 2 在本发明第一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一毛细管的轴 线平行。 0026 3 在本发明第一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所述发光部的比对应于 被所述第一毛细管密封的电极端部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位置。 0027 4 在本发明第一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形成在所述发光部的以下位 置, 即该贯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一毛细管的轴线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毛细管外径的 0.55 倍 以上的位置。
28、。 0028 5 在本发明第二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就所述发光部而言, 从对应放电区域的部分 向所述第一毛细管延伸的部分、 或者从对应所述放电区域的部分向所述第二毛细管的部分 延伸中的任意一个部分呈弯曲面, 并在该弯曲面具有所述贯通孔。 说 明 书 CN 103155092 A 6 4/21 页 7 0029 6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陶瓷管是一种高亮度放电灯用陶瓷管, 其具有 : 发光部, 在 其内部进行发光 ; 电极密封用的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 分别一体形成在该发光部两侧 ;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光部中的靠近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位置具有突出方向与所述第一毛细 管的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三毛细管 ; 并。
29、具有从所述第三毛细管顶端贯通至所述发光部的内侧 的孔。 0030 7 在本发明第二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毛细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一毛细管 的轴线平行。 0031 8 在本发明第二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毛细管形成在所述发光部的、 比 对应于被所述第一毛细管密封的电极端部的位置相比靠近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位置。 0032 9 在本发明第二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毛细管形成在所述发光部的以 下位置, 即该第三毛细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一毛细管的轴线的距离在所述第一毛细管外径的 0.55 倍以上的位置。 0033 10 在本发明第二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 从将所述发光部内面用包含所述第三。
30、毛 细管轴线的面来剖切时的轮廓线、 和所述轴线的关系来看, 在所述轮廓线上所述轮廓线和 所述轴线的交点的切线方向、 和所述轴线所成的角在 30以上。 0034 11 在本发明第二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 将成为所述第三毛细管沿其轴线的最大 长度的基准的点设为基点时, 所述第三毛细管的最大长度为, 从所述基点到所述第一毛细 管端部的、 沿着所述第一毛细管轴线的长度的 1 105 10。 0035 12 在本发明第二方案中, 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发光部而言, 从对应放电区域的部 分向所述第一毛细管延伸的部分、 或者从对应所述放电区域的部分向所述第二毛细管延伸 的部分中的任意一个呈弯曲面, 并在该弯曲。
31、面具有所述第三毛细管。 0036 13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陶瓷管的制造方法, 通过接合多个陶瓷成形体制作一个高 亮度放电灯用陶瓷管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具有成形体制作工序和成形体 接合工序。在所述成形体制作工序中, 制作第一陶瓷成形体和第二陶瓷成形体, 其中, 所述 第一陶瓷成形体一体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一圆筒部, 并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具有沿着所述第 一圆筒部轴线方向的贯通孔 ; 第二陶瓷成形体, 一体具有第二弯曲部和第二圆筒部。 在所述 成形体接合工序中,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陶瓷成形体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端面和所述第二陶 瓷成形体的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端面, 制作接合体, 且所述第一陶瓷成。
32、形体的所述第一圆筒 部的轴线和所述贯通孔的轴线平行。 0037 14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陶瓷管的制造方法, 通过接合多个陶瓷成形体制作一个高 亮度放电灯用陶瓷管的陶瓷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造方法具有成形体制作工序和成形体 接合工序。在所述成形体制作工序中, 制作第一陶瓷成形体和第二陶瓷成形体, 其中, 第一 陶瓷成形体一体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一圆筒部, 并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具有沿所述第一圆筒 部轴线方向的毛细管, 且具有从所述毛细管顶端贯通至所述第一弯曲部内的孔, 第二陶瓷 成形体一体具有第二弯曲部和第二圆筒部。在所述成形体接合工序中, 通过接合所述第一 陶瓷成形体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端面和所述第。
33、二陶瓷成形体的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端面制 作接合体, 且所述第一陶瓷成形体的所述第一圆筒部的轴线、 和所述毛细管及所述孔的轴 线平行。 0038 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陶瓷管, 虽然具有用于向发光部内导入发光物质的第三 说 明 书 CN 103155092 A 7 5/21 页 8 细孔或第三毛细管, 但也不会引起制造设备的复杂化, 另外, 不会对光的透过产生影响, 从 而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生产率的提高、 可靠性的提高。 0039 另外, 根据本发明的陶瓷管的制造方法, 能够用简单的工序、 简单的制造设备制造 陶瓷管, 所述陶瓷管具有用于向发光部内导入发光物质的第三细孔或第三毛细管, 从。
34、而能 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生产率的提高、 成品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40 图 1 是表示第一实施方案陶瓷管 (第一陶瓷管) 结构的立体图。 0041 图 2 是表示在第一陶瓷管的制作过程中, 第一陶瓷成形体和第二陶瓷成形体的组 合例的分解立体图。 0042 图 3 是表示在第一陶瓷管中, 密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的剖面图。 0043 图 4 是表示比较例陶瓷管的例子的剖面图。 0044 图 5 中, 图 5A 是表示用于制作比较例的陶瓷管的铸模 (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 结 构的剖面图, 图5B是表示拔出销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C是表示拔出可动模具的状态的剖面 图。 0045 图 6。
35、 中, 图 6A 是表示用于制作第一陶瓷管的铸模 (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 结构的剖 面图, 图 6B 是表示拔出可动模具的状态的剖面图。 0046 图 7 是表示用于制作第一陶瓷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47 图 8 是表示第一接合体的剖面图。 0048 图 9 是表示第二实施方案的陶瓷管 (第二陶瓷管) 结构的立体图。 0049 图 10 是表示是在第二陶瓷管中, 密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状态的剖面图。 0050 图 11 中, 图 11A 是表示用于制作第二陶瓷管的铸模 (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 结构的 剖面图, 图 11B 是表示拔出可动模具的状态的剖面图。 0051 图 12 是用于说。
36、明在第二陶瓷管中, 相对发光部内面的第三毛细管的突出方向的 优选角度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52 图 13 是用于说明在第二陶瓷管中, 第三毛细管的最大长度的剖面图。 0053 图 14 是表示用于制作第二陶瓷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54 图 15 是表示在第二陶瓷管的制作过程中, 第一陶瓷成形体和第二陶瓷成形体的 组合例的分解立体图。 0055 图 16 是表示第二接合体的剖面图。 0056 图 17 是表示比较例 3 的陶瓷管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下面, 参照图 1图 17 对本发明的陶瓷管的制造方法及陶瓷管的实施方式的例进 行说明。此外,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数值范围的 “。
37、” 意味着, 将写在其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 值和上限值而包含。 0058 在以下实施方案中, 假设制作一个陶瓷管而进行了说明。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制作 多个陶瓷管的情形。 0059 另外, 陶瓷管优选作为放电灯的发光管来使用。高压放电灯可适用于 : 道路照明、 说 明 书 CN 103155092 A 8 6/21 页 9 店铺照明、 汽车用车头灯、 液晶投影仪等各种照明装置。 发光管包括金卤灯用发光管或高压 钠灯用发光管。 0060 首先, 如图 1 所示, 第一实施方案陶瓷管 (下面称之为第一陶瓷管 10A) 具有 : 发光 部 12, 在其内部进行发光 ; 电极密封用第一毛细管 14a 和第二。
38、毛细管 14b, 分别在该发光部 12两侧一体形成。 另外, 在发光部12中, 在靠近第一毛细管14a的位置具有贯通孔16, 所述 贯通孔从该发光部 12 的内部向发光部 12 的外部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毛细管 14a 的延伸方向 相同。在将第一陶瓷管 10A 例如作为发光管而制作的过程中, 该贯通孔 16 作为用于向发光 部 12 内导入发光物质等的导入孔来使用。因此, 在导入发光物质等后, 贯通孔 16 被密封。 此外, 在发光部 12 的内部, 除了封入氩等惰性启动气体 (start gas) 之外, 还封入水银和金 属卤化物添加物。但是, 水银并不是一定要封入的。 0061 如图 2 所示。
39、, 通过接合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和第二陶瓷成形体 22B 并进行烧成来 制作该第一陶瓷管 10A, 其中, 所述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一体形成有第一弯曲部 18a 和第一 圆筒部20a, 所述第二陶瓷成形体22B一体形成有第二弯曲部18b和第二圆筒部20b。 另外, 如图 1 所示, 就第一陶瓷管 10A 而言, 在中央部具有膨出部 (发光部 12) , 所述膨出部是通过 第一弯曲部18a和第二弯曲部18b的接合和烧成形成的 ; 在发光部12两端分别具有一体形 成的第一毛细管14a和第二毛细管14b, 并具有在内部形成了从第一毛细管14a连通至第二 毛细管 14b 的中空部 24 的形状。
40、。 0062 如图3所示, 在第一毛细管14a和第二毛细管14b分别插入密封有第一电极26A和 第二电极 26B。第一电极 26A 具有 : 第一电极轴 28a、 卷绕在第一电极轴 28a 顶端的第一线 圈 30a、 以及通过溶接等连接于第一电极轴 28a 后端的第一引导部 32a ; 通过将该第一引导 部 32a 密封在第一毛细管 14a 的内壁, 使第一电极 26A 作为整体密封在第一毛细管 14a 中。 相同地, 第二电极 26B 具有 : 第二电极轴 28b、 卷绕在第二电极轴 28b 顶端的第二线圈 30b、 以及通过溶接等连接于第二电极轴 28b 后端的第二引导部 32b ; 通过。
41、将该第二引导部 32b 密封在第二毛细管 14b 的内壁, 使第二电极 26B 作为整体密封在第二毛细管 14b 中。在发 光部 12 内, 在第一线圈 30a 和第二线圈 30b 之间的区域就是进行发光的放电区域 34。 0063 在发光部 12 中, 从对应于放电区域 34 的部分到向第一毛细管 14a 延伸的部分呈 直径连续缩小的第一弯曲面 36a, 从对应于放电区域 34 的部分到向第二毛细管 14b 延伸的 部分呈直径连续缩小的第二弯曲面 36b。 0064 另外, 在发光部12中, 贯通孔16设置在比对应于第一电极26A端部 (第一线圈30a 顶端) 的位置更靠近第一毛细管 14a。
42、 的第一弯曲面 36a。具体而言, 如图 3 所示, 将从发光 部 12 内的贯通孔 16 的开口的离第一毛细管 14a 的轴线 n1 最远的地点 35、 画垂直于轴线 n1 的垂线 Ln(垂线 Ln 与轴线 n1 是垂直相交的垂线) 、 而形成的轴线 n1 上的位置设为 Pa、 将轴线 n1 上的第一电极 26A 顶端的位置设为 Pb、 将以位置 Pb 为基准朝向第一毛细管 14a 的方向设为正方向、 朝向第二毛细管 14b 的方向设为负方向时, 位置 Pa 优选在与位置 Pb 相 同的位置或位于相对位置 Pb 处于正方向的位置。此时, 优选以贯通孔 16 的轴线 m1 与第一 毛细管 14。
43、a 的轴线 n1 平行的方式, 设置贯通孔 16。 0065 此外, 如图 4 所示的比较例的陶瓷管, 可以考虑将上述贯通孔 16 以该贯通孔 16 的 轴线 m1 与第一毛细管 14a 的轴线 n1 垂直相交的方式设置, 但存在如下问题。 0066 即, 如图 2 所示, 第一陶瓷管 10A 是通过将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和第二陶瓷成形体 说 明 书 CN 103155092 A 9 7/21 页 10 22B 接合并烧成来制作的, 但在使用例如凝胶注模成型法而制作设置有贯通孔 16 的第一陶 瓷成形体 22A 时, 如图 5A 所示, 作为铸模须具有 : 用于成形第一弯曲部 18a 和第。
44、一圆筒部 20a 的固定模具 38 和可动模具 40、 用于形成贯通孔 16 的销 42。而且, 需要在固定模具 38 设置使销 42 贯通的孔 44, 并需要在可动模具 40 设置用于使销 42 的顶端插入的逃孔 46, 另 外, 在进行开模时, 首先, 如图 5B 所示, 拔出销 42, 接着如图 5C 所示, 为拔出可动模具 40, 需 要用于对可动模具 40 的往复运动和销 42 的往复运动进行驱动控制的机构和驱动控制系 统。这样会存在引起制造设备的复杂化和大型化, 并存在制造成本高价化的问题。 0067 对此, 在第一陶瓷管 10A 中, 以能够使贯通孔 16 的轴线 m1 和第一毛。
45、细管 14a 的轴 线 n1 平行的方式设置了贯通孔 16, 因此不会产生上述问题。即, 如图 6A 和图 6B 所示, 作为 用于制作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的第一铸模, 在可动模具 40 与固定模具 38 对置的面上设置 用于形成贯通孔16的销48, 并在固定模具38设置用于插入该销48的逃孔50便可, 无需进 行大幅度设计变更。而且, 如图 6B 所示, 在进行开模时, 只需要拔出可动模具 40, 而不需要 单独对销进行驱动控制的专用机构或驱动控制系统。即, 只需要用于对可动模具 40 的往复 运动进行驱动控制的机构和驱动控制系统, 从而不会造成制造设备的复杂化、 大型化。 0068 另。
46、外, 在该第一陶瓷管 10A 中, 优选将贯通孔 16 设置在发光部 12 的比对应于第一 电极 26A 端部 (第一线圈 30a 顶端) 的位置靠近第一毛细管 14a 的位置, 更优选将贯通孔 16 设置在比对应于第一电极 26A 的端部的位置向第一毛细管 14a 靠近 0.5mm 以上的位置。因 此贯通孔16不会对光的透过产生影响, 能够防止由贯通孔16引起的发光效率的劣化、 配光 特性的恶化。 0069 另外, 优选在发光部 12 的、 贯通孔 16 的轴线 m1 和第一毛细管 14a 的轴线 n1 的距 离 La 在发光部 12 第一毛细管 14a 外径 Da 的 0.55 倍以上的位。
47、置上、 设置贯通孔 16。由此, 当将第一陶瓷管 10A 用作发光管时, 能够避免亮灯期间贯通孔 16 的密封部成为最冷点, 从 而也能够防止密封部的腐蚀。在具有如第一陶瓷管 10A 的结构的情况下, 第一毛细管 14a 附近因热容大而容易成为亮灯期间的最冷点, 即使不成为最冷点也容易使温度降低。在这 附近设置贯通孔 16 时, 在点亮期间也不会气化, 在贯通孔 16 附近积攒的发光物质会增多, 而加速腐蚀。因此, 贯通孔 16 优选设置在如第一弯曲面 36a 部分那样热容尽可能小且亮灯 期间温度较高的位置。另一方面, 距离 La 若超过发光部 12 第一毛细管 14a 外径的 1.6 倍, 。
48、则在成形时, 由胶凝剂的固化引起的收缩容易产生裂纹, 因此优选在 1.6 倍以下。 0070 在此, 参照图 7 对用于制作第一陶瓷管 10A 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71 首先, 如图 2 所示, 在图 7 的步骤 S1 中, 制作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和第二陶瓷成形 体 22B。在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形成有在之后作为烧结体 (第一陶瓷管 10A) 时成为贯通孔 16 的贯通孔 52。在第二陶瓷成形体 22B 并没有形成贯通孔。 0072 具体而言, 在步骤 S1a 中, 混合陶瓷粉末、 分散介质、 胶凝剂等而调制凝胶注模成 型用浆料 (称之为成形浆料) 。在步骤 S1b 中, 向一。
49、陶瓷成形体 22A 用第一铸模内、 和第二陶 瓷成形体 22B 用第二铸模内注入成形浆料后, 进行固化。如图 6A 和图 6B 所示, 在第一铸模 可动模具40设有用于成形贯通孔16的销48, 在固定模具38设有用于插入销48的逃孔50。 在第二铸模并没有设有如上所述的销 48 和逃孔 50。之后, 在步骤 S1c 中, 如图 2 所示, 通过 对第一铸模和第二铸模进行开模, 而得到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和第二陶瓷成形体 22B。 0073 第一陶瓷成形体 22A 和第二陶瓷成形体 22B 均形成为具有中空部 54 的筒状。更 说 明 书 CN 103155092 A 10 8/21 页 11 详细而言, 具有将成品第一陶瓷管 10A(参照图 1) 在轴线 P1 的长度方向中心分成两个的形 状的相似形状。其中, 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