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容器、真空容器的盖体及真空容器组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空容器、真空容器的盖体及真空容器组合.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714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01 C N 1 0 4 0 7 1 4 6 2 A (21)申请号 201310109549.X (22)申请日 2013.03.29 B65D 81/20(2006.01) B65D 51/16(2006.01) B65D 45/18(2006.01) (71)申请人 3M新设资产公司 地址美国明尼苏达州 (72)发明人张佩君 陈信育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87 代理人沈锦华 (54) 发明名称 真空容器、真空容器的盖体及真空容器组合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
2、真空容器、其盖体和真空容 器组合。真空容器组合包括真空容器和抽气工具。 真空容器包括盒体与盖体,其共同定义出容置空 间,盒体具有上缘,盖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部分 及气阀,第一部分容收盒体上缘,第二部分可承受 外力而产生形变并于外力移除时回复原形,第三 部分与第一部分共同包围第二部分并设有气阀。 抽气工具包括开口,其与盖体第三部分相配合,盖 体的第三部分比邻第二部分处的厚度T2比第二 部分比邻第三部分处的厚度T1(T2/T1)至少大于 等于1.1。而容置空间的气体由外力施予第二部 分和/或藉抽气工具驱动气阀而自第三部分排出 容置空间。 (51)Int.Cl.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
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71462 A CN 104071462 A 1/3页 2 1.一种真空容器,其包括: 一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上缘;以及 一盖体,其与所述盒体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且包括: 一第一部分,其容收所述盒体的所述上缘; 一第二部分,其可承受外力而产生形变,并于外力移除时回复原形; 一第三部分,其与所述第一部分共同包围所述第二部分,且设有一气阀; 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部分比邻所述第三部分处的厚度为T1,所述第三部分比邻 所述第二部分处的厚度为T2,T2/T1至少大。
4、于等于1.1,所述容置空间的气体由外力施予所 述第二部分和/或所述第三部分而排出所述容置空间,从而使所述容置空间呈负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部分由所述第一部分朝所 述第三部分向上倾斜,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夹一钝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厚度由所述第一部分 向所述第三部分方向渐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三部分还包括一穿孔,所述 气阀设置于所述穿孔,而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由所述第二部分向所述穿孔方向渐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三部分还包括一透气孔,所 述气。
5、阀包括一凸钮、一第一挡片、一柱体、一第二挡片及一气流通道,所述柱体贯穿所述穿 孔并以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使所述气阀相对于所述第三部分设置,所述透气孔由 所述第一挡片所覆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 一卡合部,其具有一沟槽,所述沟槽对应于所述盒体的所述上缘; 一延伸部,其自所述卡合部向外延伸且具有一扣件;以及 一枢接部,其系连接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延伸部,且具有至少一破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所述盖体还包括一垫圈,其容置于所述第一部 分的所述卡合部的所述沟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卡合部。
6、还包括 一缺口,所述垫圈藉所述缺口部分暴露。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延伸部的所述 扣件包括一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其基本上相互垂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容器,其中所述盒体包括一凸肋,其设置于所述盒体的一 侧壁,所述凸肋与所述盖体的所述扣件配合,并具有一卡沟容收所述盖体的所述扣件的所 述第二段部。 11.一种真空容器组合,其可排气而呈负压且包括: 一真空容器,其包括: 一盒体,所述盒体具有一上缘; 一盖体,其与所述盒体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且包括: 一第一部分,其容收所述盒体的所述上缘; 一第二部分,其可承受外力而产生形变并于外力移除时回复原形。
7、; 一第三部分,其与所述第一部分共同包围所述第二部分,且设有一气阀;以及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71462 A 2/3页 3 一抽气工具,其包括一开口基本上与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三部分相配合; 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部分比邻所述第三部分处的厚度为T1,所述第三部分比邻 所述第二部分处的厚度为T2,T2/T1至少大于等于1.1,所述容置空间的气体由外力施予所 述第二部分和/或藉所述抽气工具驱动所述气阀而自所述第三部分排出所述容置空间,使 所述容置空间呈负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容器组合,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部分由所述第一部 分朝所述第三部分向上倾斜,且所述第三部分系与所述第。
8、二部分夹一钝角。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容器组合,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厚度由所述第 一部分向所述第三部分方向渐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容器组合,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三部分还包括一穿 孔,所述气阀设置于所述穿孔,而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由所述第二部分向所述穿孔方向渐 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真空容器组合,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三部分还包括一透气 孔,所述气阀包括一凸钮、一第一挡片、一柱体、一第二挡片及一气流通道,所述柱体贯穿所 述穿孔并以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使所述气阀相对于所述第三部分设置,所述透气 孔由所述第一挡片所覆盖。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真空容器组。
9、合,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 一卡合部,其具有一沟槽,所述沟槽对应于所述盒体的所述上缘; 一延伸部,其自所述卡合部向外延伸且具有一扣件;以及 一枢接部,其连接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延伸部,且具有至少一破孔。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容器组合,其中所述盖体还包括一垫圈,其容置于所述 第一部分的所述卡合部的所述沟槽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真空容器组合,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卡合部 还包括一缺口,所述垫圈藉所述缺口部分暴露。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真空容器组合,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延伸部的所述扣件包括 一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其基本上相互垂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
10、的真空容器组合,其中所述盒体包括一凸肋,其设置于所述盒 体的一侧壁,所述凸肋与所述盖体的所述扣件配合,并具有一卡沟容收所述盖体的所述扣 件的所述第二段部。 21.一种盖体,其用以密封一盒体,且包括: 一第一部分; 一第二部分,其可承受外力而产生形变,并于外力移除时回复原形;及 一第三部分,其与所述第一部分包围所述第二部分,且设有一气阀;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比邻所述第三部分处的厚度为T1,所述第三部分比邻所述第二部 分处的厚度为T2,T2/T1至少大于等于1.1。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盖体,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部分由所述第一部分朝所述 第三部分向上倾斜,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夹一钝。
11、角。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盖体,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厚度由所述第一部分向 所述第三部分方向渐减。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71462 A 3/3页 4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盖体,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三部分还包括一穿孔,所述气 阀设置于所述穿孔,而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由所述第二部分向所述穿孔方向渐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盖体,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三部分还包括一透气孔,所述 气阀包括一凸钮、一第一挡片、一柱体、一第二挡片及一气流通道,所述柱体系贯穿所述穿 孔并以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使所述气阀相对于所述第三部分设置,所述透气孔系 由所述第一挡片所覆盖。 26.如。
12、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盖体,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 一卡合部,其具有一沟槽; 一延伸部,其自所述卡合部向外延伸且具有一扣件;以及 一枢接部,其连接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延伸部,且具有至少一破孔。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盖体,其中所述盖体更包括一垫圈,其容置于所述第一部分 的所述卡合部的所述沟槽中。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盖体,其中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卡合部还包括一 缺口,所述垫圈藉所述缺口部分暴露。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71462 A 1/6页 5 真空容器、 真空容器的盖体及真空容器组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容器、其盖体和真空容器组合,尤其涉及。
13、一种可选择性透过 按压和/或抽气工具使容置空间呈负压的真空容器、该真空容器的盖体和真空容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有真空容器可藉由额外的工具或对象进行排气而使内部容置空间呈负压, 以保存物品,例如下述专利:EP1714910A1、CN2406951Y、US20120006853A1、US7246555B2、 CN200620138824.6和US5651470。前述真空容器的抽气结构较复杂,且以额外工具操作,例 如:CN2406951Y、US7246555B2、CN200620138824.6号专利。如果使用者手边无该工具,便无 法使真空容器达成负压状态。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14、亦有透过按压而使容器呈负压的技术,例如下述专利所 公开的技术方案:CN2815939Y、CN2293200Y、CN101125598A、CN2322924Y、CN2255958Y、 CN1429748A。但透过手动按压所能排出的气体有限,换言之,这些容器无法达成理想的负压 状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容器、该真空容器的盖体和真空容器组合,该真空容器的盖 体的结构可兼具按压排气和以抽气工具排气功能,以克服现有真空容器无法供使用者可依 需求选择透过按压及/或使用抽气工具将真空容器的容置空间的气体吸出的缺点,并藉由 盖体的结构设计兼顾按压的操作便利性和盖体结构强度。 0005 本发。
15、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容器,真空容器包括盒体与盖体,盒体具有上 缘;盖体与盒体共同定义出容置空间,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气阀,第一 部分容收盒体的上缘,第二部分可承受外力而产生形变,并于外力移除时回复原形,第三部 分与第一部分共同包围第二部分,且设有气阀;其中,盖体的第二部分比邻第三部分处的厚 度为T1,第三部分比邻第二部分处的厚度为T2,T2/T1至少大于等于1.1,容置空间的气体 由外力施予第二部分及/或第三部分而排出容置空间,从而使容置空间呈负压。 0006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朝第三部分向上倾斜,且第三部分 与第二部分夹一钝角。 0007 在一个。
16、实施例中,盖体的第二部分厚度由第一部分向第三部分方向渐减。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第三部分还包括穿孔,气阀设置于穿孔,而第三部分的厚 度由第二部分向穿孔方向渐减。 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第三部分还包括透气孔,气阀包括凸钮、第一挡片、柱体、 第二挡片及气流通道,柱体贯穿穿孔并以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使气阀相对于第三部分设 置,透气孔由第一挡片所覆盖。 0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第一部分还包括卡合部、延伸部和枢接部,卡合部具有沟 槽对应于盒体的上缘,延伸部自卡合部向外延伸且具有扣件,枢接部连接卡合部与延伸部, 说 明 书CN 104071462 A 2/6页 6 且具有至少一。
17、破孔。 0011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还包括一垫圈,其容置于第一部分的卡合部的沟槽中。 0012 在一实施例中,盖体的第一部分的卡合部更包括一缺口,垫圈藉缺口部分暴露。 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第一部分的延伸部的扣件包括第一段部及第二段部,其 基本上相互垂直。 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包括凸肋,其设置于盒体的侧壁并与盖体的扣件配合,且具 有卡沟容收盖体的扣件的第二段部。 0015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容器组合,其可排气而呈负压,且包括真空容 器和抽气工具。真空容器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具有上缘,盖体与盒体共同定义出容置空 间,且包括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和气阀,第一部分容收。
18、盒体的上缘,第二部分可承受外力而 产生形变并于外力移除时回复原形,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共同包围第二部分,且设有气阀; 而抽气工具包括一开口,其基本上与盖体的第三部分相配合,其中,盖体的第二部分比邻第 三部分处的厚度为T1,第三部分比邻第二部分处的厚度为T2,T2/T1至少大于等于1.1,容 置空间的气体由外力施予第二部分和/或藉抽气工具驱动气阀而自第三部分排出容置空 间,使容置空间呈负压。 0016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盖体,用于密封一盒体,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 分、第三部分与气阀,第二部分可承受外力而产生形变,并于外力移除时回复原形,第三部 分与第一部分包围第二部分,而气阀设置于第三部。
19、分,其中第二部分比邻第三部分处的厚 度为T1,第三部分比邻第二部分处的厚度为T2,T2/T1至少大于等于1.1。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真空容器组合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的盒体的a-a剖面图。 0019 图3为图1所示的盖体的a-a剖面图。 0020 图3a为图3所示盖体的第二、第三部分细部结构图。 0021 图4为图1所示的气阀的a-a剖面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真空容器组合的剖面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真空容器于抽气时的气阀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真空容器组合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真空容 器组合1包。
20、括真空容器10及抽气工具13。真空容器10包括盒体11和盖体12,盒体11具 有上缘111,盖体12与盒体11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14,且盖体12包括第一部分121、第 二部分122、第三部分123及气阀124。第一部分121可容收盒体11的上缘111,第二部分 122可承受一外力F1而产生形变并于外力移除时回复原形,第三部分123与第一部分121 共同包围第二部分122,而气阀124设置于第三部分123。抽气工具13包括一开口130,其 与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基本上相配合。 0025 请参阅图1并配合图2,其中图2为图1所示的盒体的a-a剖面图。盒体11具有 底面112及由底面112延伸。
21、而出的侧壁113,盒体11的上缘111即为侧壁113与底面112 说 明 书CN 104071462 A 3/6页 7 连接的相对边缘。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1呈矩形结构,盒体11的上缘111亦可呈矩形。然 而可以理解,盒体11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即本发明的盒体11可为任何具有容装功能 的形状,如圆柱形、三角柱形等,且底面112形状与上缘111所定义出的盒体开口形状可以 不一致。此外,盒体11尚包括凸肋114,其系设置于侧壁113靠近上缘111处,大致由侧壁 113沿平行底面112的方向延伸而出且其自由端朝底面112方向弯曲,以形成一卡沟115。 于本实施例中,凸肋114连续地环绕盒体11的。
22、侧壁113,但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凸肋114亦 可不连续地设置于侧壁113上。 0026 请参阅图1并配合图3及图4,其中图3及图4分别为图1所示的盖体及其气阀 的a-a剖面图。盖体12可完整地覆盖盒体11的盒体开口,以与盒体11共同定义出可容 置物品的容置空间14。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1与盖体12皆可以塑料材料制成,如聚丙烯 (Polypropylene,PP),但盒体11与盖体12的材料不以此为限。盖体12包括第一部分121、 第二部分122、第三部分123和气阀124,第一部分121至第三部分123由盖体12的外缘依 序向内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的第一至第三部分121-123分别提供。
23、不同的功能,而 任意两相邻的部分大致可以盖体12的上、下表面明显转折处的连线为界。然而,应当可以 理解,盖体12各部分并不限于前述的分界位置。 0027 盖体12的第一部分121主要与盒体11接触并作为一刚性边框以维持盖体12的形 状和结构强度。盖体12的第一部分121更包括卡合部1211、延伸部1213和枢接部1215。 卡合部1211具有沟槽1212,其对应于盒体11的上缘111,使盖体12可藉由沟槽1212容收 盒体11的上缘111而界定出收容物品的容置空间14(如图5所示)。此外,卡合部1211具 有足够刚性的材料,以支撑盖体12而避免盖体12在容置空间14呈负压时变形影响盖体12 与。
24、盒体11的密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2还可包括垫圈125,例如:具有弹性的中空橡 胶圈,但不以此为限。且垫圈125可容收于第一部分121的卡合部1211的沟槽1212中;并 且,卡合部1211包括一缺口1214,其沿着沟槽1212的壁面设置,使垫圈125藉由缺口1214 部分地暴露,以方便使用者自沟槽1212中取出垫圈125。延伸部1213由卡合部1211向外 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为矩形且包括四个延伸部1213,其分别由盖体12的四边延伸 而出,以形成四个凸出的翼,然而延伸部1213的数目和设置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 在某些实施例中,矩形的盖体12也可仅于相对的两侧设有延伸部。。
25、延伸部1213具有扣件 1216,且扣件1216包括第一段部1216a与第二段部1216b,第一段部1216a连接于延伸部 1213,而第二段部1216b为一自由端且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段部1216a。枢接部1215位于卡 合部1211和延伸部1213之间,以连接卡合部1211与延伸部1213,且枢接部1215的厚度小 于延伸部1213的厚度,使延伸部1213可透过枢接部1215相对于卡合部1211枢转。又,枢 接部1215具有破孔1217,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每一延伸部1213的枢接部1215具有至少 一破孔1217,以藉由破孔1217的设置而便于延伸部1213相对于卡合部1211转动。 002。
26、8 请参阅图3,盖体12的第二部分122界于第一部分121与第三部分123之间,其具 有足够的挠性,且可于承受一外力F1时产生暂时性的形变,并于外力F1移除消失时回复原 形,以作为盖体12的按压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部分122相对于盖体12的比例比第一部分 121及第三部分123相对于盖体12的比例大,且第二部分122由第一部分121朝第三部分 123的方向向上倾斜。换言之,第二部分122靠近盖体12的中心的部分相对高于靠近盖体 12边缘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22比邻第三部分123处的厚度为T1,此处 说 明 书CN 104071462 A 4/6页 8 所述的“比邻”意指“靠近。
27、”、“附近的”、“邻接的”。换言之,第二部分122靠近第三部分123 的厚度为T1(如图3a所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2的第二部分122的厚度可由第 一部分121往第三部分123方向微幅渐减。换言之,第二部分122由盖体12外缘朝中心方 向逐渐变薄,以提供较佳的按压手感。然而应当可以理解,第二部分122的厚度并无限制, 亦即满足可因应外力F1产生暂时性形变而于外力F1移除时回复原形而可供使用者按压者 即可。 0029 请再参阅图3,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大致位于盖体12的中央,其与第一部分121 共同包围第二部分122,以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盖体12的第二部分122并提供一可设置气 阀。
28、124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23包括穿孔1231及透气孔1232,穿孔1231基本 上位于第三部分123的中央,而透气孔1232设置于穿孔1231的周围。本实施例的透气孔 1232的数量为两个,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三部分123与第二部分122夹一钝角A,且第 三部分123由第二部分122朝穿孔1231方向向下倾斜,亦即第三部分123靠近盖体12中 心的一端相对低于靠近盖体12边缘的一端,使第三部分123大致呈一碗形。第三部分123 比邻第二部分122处的厚度为T2,此处所述的“比邻”意指“靠近”、“附近的”、“邻接的”。换 言之,在第二部分122附近的第三部分123厚度为T2(如图。
29、3a所示),且第三部分123的 厚度可选择性地由第二部分122往穿孔1231方向微幅渐减,即,由盖体12外缘朝中心方向 逐渐变薄。本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23邻近第二部分122的厚度T2与第二部分122邻近第 三部分123的厚度T1的比值至少大于等于1.1,例如:T2/T1的比值可为1.10、1.15、1.20、 1.25、1.30、1.35、1.39、1.40、1.45、1.50、1.55、1.60,但不以上述数值为限。 0030 请参阅图1并配合图4,气阀124包括凸钮1241、第一挡片1242、柱体1243、第二 挡片1244及气流通道1245。第一挡片1242大致呈伞状结构,其具有可挠性。
30、且可产生形变, 柱体1243位于第一挡片1242和第二挡片1244之间,且其高度大致与盖体12的第三部分 123靠近穿孔1231的周边的厚度相符。而本实施例的第二挡片1244可为多个由柱体1243 呈放射状延伸而出的凸块,从而藉由第一挡片1242和第二挡片1244将气阀124相对设置 于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如图5所示)。至于气流通道1245则由第二挡片1244、柱体 1243延伸至第一挡片1242的下缘,但并未延伸至第一挡片1242边缘。因而当气阀124设 置于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的穿孔1231时,气流通道1245仅可与容置空间14连通但无 法与外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气阀124可由。
31、具有弹性的材质所制成,例如橡胶,但不以此 为限。 0031 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真空容器组合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并配合图2-4所示, 盖体12的气阀124的柱体1243贯穿第三部分123的穿孔1231,并藉由第一挡片1242和第 二挡片1244使气阀124可设置于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而第三部分123的透气孔1232 则被气阀124的第一挡片1242所覆盖。当盖体12覆盖于盒体11时,盒体11的上缘111 可对应容置于盖体12的第一部分121的沟槽1212中,而延伸部1213可以枢接部1215为 轴,朝盒体11的侧壁113轴转,从而延伸部1213的扣件1216可接近盒体11的凸肋114,。
32、并 以扣件1216的第二部分1216b卡扣于盒体11的凸肋114的卡沟115中,使盖体12与盒体 11密合。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由于盖体12还包括垫圈125,因此可藉垫圈125提升盖体 12与盒体11间的密合性。 0032 请再参阅图5并配合图1,抽气工具13包括第一套管131、衬垫132、杆件133、第 说 明 书CN 104071462 A 5/6页 9 二套管134和握把135,其中第二套管134为中空管件,其内部可容装衬垫132和杆件133, 杆件133的侧壁可与第二套管134的内壁面定义出间隙136,而握把135可连接于杆件133 并部分相对于第二套管134与第一套管131连接的一。
33、端暴露;第一套管131也为中空管件, 且以软性材质为佳,其可与第二套管134组合。此外,抽气工具13在第一套管131处的一 开口130与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相配合,亦即,第一套管131于垂直轴心方向的剖面形 状与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形状大致相符而使第一套管131与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形 成连续不间断的接触面,从而可以以开口130套覆于设置在第三部分123上的气阀124。 0033 请再参阅图5并配合图6,其中图6为本发明真空容器于排气时的气阀作动示意 图。当使用者选择以手动方式使真空容器10呈负压时,使用者可施一外力F1于盖体12的 第二部分122,即,将第二部分122朝盒体11的。
34、底面112方向按压,使得容置空间14中的气 体便可受压缩而经由气阀124的气流通道1245略为顶起第一挡片1242而自容置空间14 释出(如图6虚线箭头所示);当外力F1消失时,第一挡片1242恢复原形而阻断气流通道 1245与容置空间14外部的连通。因此容置空间14外的气体便无法进入容置空间14,从而 容置空间14可呈负压。由于盖体12的第二部分122为第一、第三部分121、123所包围,第 一部分121具有足够的刚性材料,且第三部分123靠近第二部分122的厚度T2基本上比第 二部分122靠近第三部分123的厚度T1为厚。因此第三部分123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除 可辅助支撑第二部分122,。
35、也可避免使用者在按压第二部分122时造成第三部分123的变形 而使抽气工具13的开口130无法与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配合。 0034 请再参阅图5并配合图6,当使用者选择以抽气工具13对容置空间14进行排气 时,由于抽气工具13的开口130基本上与盖体12的第三部分123相配合,亦即抽气工具13 的第一套管131可套接于第三部分123而开口130覆盖气阀124,因而当使用者藉由握把 135拉引杆件133而以抽气工具13施予一拉引的外力F2时,杆件133朝远离盖体12的方 向移动而使衬垫132抵顶于杆件133的沟1331下缘。因而第二套管134、第一套管131、杆 件133和盖体12之间的空。
36、间压力减低而可驱动气阀124的第一挡片1242朝远离第二挡片 1244的方向形变,因此容置空间14中的气体可通过气流通道1245被吸出(如图6虚线箭 头所示)。当杆件133朝盖体12方向移动时,衬垫132抵顶于杆件133的沟1331上缘,从 而被汲取出的气体可藉杆件133与衬垫132间的空隙经抽气工具13的间隙136而排出;此 时,外力F2消失,气阀124的第一挡片1242便会恢复原形而阻隔气流通道1245与外部的 连通并覆盖透气孔1232,因此外部气体无法回流至容置空间14中,以确保真空容器10的容 置空间14呈负压,从而有利于保存易变质之物(例如食物)。此外,藉由反复提供外力F1 或F2,。
37、亦可提升容置空间14的负压程度。又由于盖体12的第一部分121可提供足够的刚 性支撑第二部分122,第三部分123亦可辅助支撑第二部分122,且第三部分123与第二部 分122之间有厚度差的设计。因而可防止容置空间14呈负压时造成第三部分123变形而 影响抽气工具13的使用。 0035 而当使用者欲破坏容置空间14内的负压而使真空容器10的盖体12相对于盒体 11开启时,使用者可略为拉起气阀124的凸钮1241,第一挡片1242便随之上升而使气流通 道1245与外部连通,并透气孔1232相对开放,因而外部的气体可进入容置空间14,使容置 空间14内部的压力与外部平衡,从而可开启盖体12。 00。
38、36 因此,本发明的真空容器可供使用者选择以按压及/或透过工具来达成使真空容 说 明 书CN 104071462 A 6/6页 10 器的容置空间达呈负压的目的。此外,本发明亦藉由盖体的设计以兼顾按压功能和盖体的 结构强度,从而避免盖体变形而造成无法按压或无法使抽气工具与盖体密合。 0037 上述说明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举例而言:真 空容器可为矩形以外的结构;此外,真空容器的盖体的第二部分可为均等厚度,换言之,第 二部分的厚度自邻近第一部分至邻近第三部分处皆为等厚,而第三部分的厚度亦可为均等 厚度,亦即第三部分厚度邻近第二部分处至邻近穿孔处皆为均等;又于另一些实施例中,盖 体的第二部分可非呈倾斜。 0038 以上叙述用于说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所界定。凡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4071462 A 10 1/4页 11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71462 A 11 2/4页 12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71462 A 12 3/4页 13 图3a 图4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71462 A 13 4/4页 1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71462 A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