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标雌系诱变保持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品种生产方法,即一种单雌系蓖麻及其保持系的诱变选育方法——蓖麻标雌系诱变保持法。
蓖麻种内杂交优势十分明显,这一点已被大量的实验所证明。可是,由于蓖麻的雌花和雄花着生在同一花序轴上,去雄较难,从而限制了杂交技术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试图在蓖麻群体当中寻找天然单雌系(亦称雌系或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然而,寻找符合人们要求的单雌系及其保持系,很不容易。到目前为止,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近年来,随着核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人们采用射线处理的方法,获得单雌系的实验屡见报导。可是,对于蓖麻来说,仍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经处理产生变异的单雌系不易识别。二是经诱变产生的单雌系,没有供其繁衍的保持系,因而还不能满足大面积育种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获得便于识别的蓖麻单雌系及其保持系的方法。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采用核幅射的方法处理蓖麻籽实,在其后代当中即可产生一种雄花不育,且在花序轴的雌花着生段生出小叶的单雌系植株,即为蓖麻标雌系;将标雌系植株与其他正常植株相交,其后代的正常株中即可获得该标雌系的保持系。
所说的核幅射处理,可以是60Coγ射线对蓖麻籽实进行照射处理。
所说的核幅射处理,可采用剂量为20千伦,剂量率为134伦/分的60Coγ射线,对蓖麻籽实进行照射。
所说的从核幅射的蓖麻籽实后代中产生标雌系,指地是以下几种方式:
A、所处理籽实播种长出后,经自交又产生籽实,再播种产生的二代植株,从中通过观察可获得标雌系。
B、标雌系植株与其他正常株蓖麻相交所产生的籽实,经播种、自交再产生的籽实,再播种后即可分离出标雌系植株。
C、标雌系与其保持系相交,即可获得标雌系。
所说的在标雌系与正常株相交的后代中产生该标雌系的保持系的方式有:
A、标雌系与同区的正常株进行姊妹交所产生的下一代即为保持系。
B、标雌系与其他品种的蓖麻相交,所产生的下一代即为保持系。
C、标雌系与其他正常株相交所产生的种子,再播种并经自交所产生的种子,再播种即可分离出部分保持系。
D、将标雌系与其保持系相交,其下一代可产生大约一半的保持系。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两种实施例:
图1是正常蓖麻现蕾期形态图。
图2是标雌系蓖麻现蕾期形态图。
图3是正常蓖麻结果期形态图。
图4是标雌系蓖麻结果期形态图。
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基因图。
图6和图7是第二种实施例的基因图。
图中可见,花序轴1、标志叶2。
第一种实施例:
选用一个蓖麻品种,将其种子进行60Coγ射线处理,剂量为20千伦,剂量率为134伦/分。处理后的种子播下以后,产生正常株,将这种正常株进行自交,所产生的二代种子再播种,待植株长出主花序轴时,即可观察到有部分植株的花序轴上,着生有小叶,称标志叶,这部分植株就是单雌系植株,由于这种植株带有可识别的标志叶,故称标雌系。
将标雌系植株与正常株授粉,例如与同区内的正常株进行姊妹交,或者与已选定的其他品种进行测交都可以。产生下一代为正常株,称F1。这种F1就是标雌系的保持系,将这部分保持系与标雌系相交,其下一代即可得到大约一半的标雌系植株,与一半的保持系植株。
第二种实施例:
由于直接处理的种子量少,成本高,因而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回交法,即将F1自交所获籽实全量播下,所生植株F2分离出四分之一左右的标雌系植株。将F2中的标雌系与F1回交,就会产生约二分之一的标雌系植株,而其余的二分之一植株即为其保持系。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标雌系有雌性基因,(aa)与标志性状基因(bb),正常株有雄花发育基因(AA)与无标志性状基因(BB)。标雌系的雌性和标志性状是受两对紧密联锁的隐性核基因(aabb)控制的。正常株的有雄花发育和无标志性状是受两对紧密联锁的显性核基因(AABB)控制的,其杂交如图5、图6、图7所示。
由图5可见,经诱变而产生的标雌系植株与正常株姊妹交或测交产生后代F1,其雌性基因aa与标志性状基因bb都为隐性,故植株为正常株。此正常株即为标雌系的保持系。将F1与标雌系相交,即可得到约一半的标雌系植株和另一半的保持系植株。依此进行下去,即可得到足够的标雌系和保持系。
如图6所示,把F1进行自交,将所得种子全量播下,所得植株产生了分离,其中完全正常植株约占1份,保持系植株约占两份,标雌系植株约占1份。
由图7可见,将上述F2中的标雌系植株与F1回交,其后代D1分离为与F1相同的保持系AaBb以及标雌系aabb两部分,约各占一半。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经射线处理产生变异所获得的标雌系,不仅遗传性状稳定,而且易于保持,这样,就为蓖麻单雌系种子的繁育以及杂交制种提供了保证。
在大面积制种时,可将图5、6、7所示方法所获得的种子加倍播下,待植株标志性状出现后,去掉正常的植株,余下的全部为单雌系植株,即可按计划与其他父本进行杂交了。